•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設計產業環境

4.2 社會文化與相關制度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社會文化與相關制度分析 4.2.1 社會文化

「文化」指的是「價值觀、道德以及影響行為及消費的指標」, 它會影響 一個人的消費行為,而一般民眾對設計產業的認知以及消費行為則是影響設計 產業興落的因素之一(Kim, Sullivan, & Forney, 2007; Jennifer Yurchisin & Kim K.P. Johnson, 2010)。目前,整個台灣社會正逐步的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

一般價值觀及生活素質都隨著世代的演進而逐步提升,像是近年來備受推崇的 綠色環保概念,推動了人民環保意識的覺醒,進而帶動了環保設計商品的發展,

這樣的演進以及意識的覺醒所產生之需求正是設計產業創業精神的泉源。

以現代台灣社會環境來看,人民擁有較優良之生活水準,並趨向於高知識 水平,粉領族與單身族越來越多,且傾向於晚婚以及少子化,此類族群一般追 求美之事物以及高品質的優良生活。話雖如此,根據訪談結果得知,許多設計 業者認為台灣的全民美學意識仍有待提升,台灣設計產業仍處於需要教育消費 者的階段。

有受訪者認為,消費者在生活素質上已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並有能力去 判斷一個商品是否能促進其生活品質或是否喜歡該產品所表現的生活型態,並 願意支付多一點錢來購買該商品(訪談者F、訪談者 R),此類族群以具設計 教育背景或是對設計有興趣的消費者居多,他們對創新且新銳產品的接受度較 高,追求時尚、獨特且具品質之商品,並崇尚特有的生活風格,往往是設計文 創商品的目標客群。

然而,此類型之消費者佔總體消費者的比例並不高。因此,亦有許多受訪 者表示,目前絕大部分的台灣消費民眾對設計的美學意識並不高,鮮少接觸到 生活美學方面的薰陶,且消費民眾的消費習性多以實用性去做考量,因此造成 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了解設計所帶來的附加價值為何,是故,也比較不願意多 花錢去購買創意設計商品。如下所示:

「對台灣來說,現在大家對於設計還是不願意多花一點錢,(雖說)還是有些 人會為設計多花一點錢,但這個族群比較會集中在愿意逛誠品的人,而你說這 種生活大部分的百分之70的人,其實是還沒有…」

訪談者 Z

「因為台灣的民眾都是以實用性為考量,他會覺得說你這個東西為甚麼會賣這 麼貴 台灣人就是會用務實的層面去切入,但你也不能去反駁他,他純粹是一 個主觀性的認知差異,但他不知道這個東西的價值 。那這跟外國就很不一樣,

我去外國參展就是產品你往往不用刻意去介紹,民眾他自己會懂的 ,他就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也很尊重你的作品,那台灣會覺得就是好像在搞怪好像這東西不好用 。我會 覺得說,在教育這一塊就希望能越來越好,就台灣一直在辦設計大展或是設計 師週的原因。」

訪談者K 此外,設計業者在台灣消費市場中還面臨了一大問題即是,相較於國外設 計品牌,台灣消費者對台灣設計品牌的接受度及認同度較低。雖說許多消費民 眾已擁有足夠的消費能力及判斷能力並愿意為提升其生活品質而多花一點錢來 消費,但相較於國內設計品牌的相似商品,他們還是會選擇購買國外設計品牌 的商品。有名受訪者即敘述了這樣的情況:

「台灣因為home market很小,反而是大家接受國外的品牌的接受度,比台灣的 品牌來得高,相對一個price ,消費者不會很認同說,設計有甚麼了不起,那 你要叫我說多花了這些錢去買一個台灣品牌有設計感,但功能是一樣的商品,

why,我為甚麼要這麼做 」

訪談者 Z 為解決以上之現象,許多設計業者藉由接觸許多平台,例如:設計展及創 意市集等方式,作為跟民眾交流之管道,並藉此機會教育消費者,同時,亦有 設計業者採自發性地組織與策劃相關展覽,設法吸引民眾參與,讓他們瞭解設 計業者本身的作品進而產生認同感。設計業者們以此等方式期望讓設計美學潛 移默化到民眾之中,以提高民眾的生活美學意識。

對此,筆者進一步認為每個人都會喜歡「美」與具有「品質」的東西,而 消費者也會愿意多花一點錢去購買具有品質與美感之商品,最主要的決策點則 在於消費者為該設計商品所付出的成本是否能為他帶來同比例或更多的效益。

在台灣,有能力且愿意多花錢去購買具品質及設計感商品的消費民眾不在少數,

但可能是消費者對台灣設計商品的認識與認知上的不足,促成消費者較缺乏信 心購買台灣設計產品,又或是,消費群眾對於「美」的認知有所不同,而造成 設計產品所體現的價值感不足而不被消費者所採納。故,在設計業者極力透過 許多平台來教育消費者之際,還必須以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體現消費者 所能認同的設計價值,設計出具實用性又具設計感之創意設計商品。

另一方面,傳統製造廠商對於設計的認知亦需要被重新建立。隨著台灣倡 導企業轉型,從原有的代工時代加入設計元素轉型至ODM 及 OBM 時代,相 關科技產業均瞭解到設計所帶來之附加價值而紛紛加入轉型的行列,然而對某 些傳統製造廠商來說,在實際的經營操作上他們仍抱持著保守的態度。一名受 訪者即闡述了這樣的情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剛講的就是為甚麼很多製造業都會對設計的觀感不好,因為台灣的產業不 懂設計可以為它做甚麼,所以台灣的產業都會比較保守一點,…它不知道如果 設計來幫他轉型之後,他的利潤可能會不一樣,賣一個耗材可能才十幾塊,但 變成一個文創商品的時候它可能利潤是兩倍三倍別人會愿意買的…」

訪談者 K

根據近幾年來各大專院校廣設設計相關科系的趨勢判斷,台灣社會普遍對 於設計美學相關領域已有所注重,有越來越多的年輕設計師站上國際舞台,像 是服裝設計師古又文等,並獲得國外獎項的肯定,再加上台灣政府設計年之推 行,透過舉辦各種國際設計大展,讓民眾開始注意到設計產業這一塊的發展,

但要注意的是台灣社會經常出現「一窩蜂」的現象,難保設計產業之熱絡可以 長時間維繫下來,所以若無法從人民基礎打造一種美學優質的生活型態,這樣 的現象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難以持久。

4.2.2 相關制度

目前設計產業被歸納在文化創意產業之下,而文創產業之定義為「源自創 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

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由上述定義可得知智慧財產制度在設計產 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認為,設計產業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來保 護自己免受別人的侵害,並以塑造智慧財產的方式來創造財富,如:英國學者 Garnham(2005)認為此產業具有公共財特性,其所產出之項目無法藉由價格 機制完全私有化,因此突顯出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英國學者Hesmondhalgh

(2006)亦認為必須利用智財之方式避免其他人隨意複製,透過人為手段來創 造出產品的稀有性;然而,許多受訪者雖表示瞭解到智財保護的重要性,但卻 認為台灣的智慧財產制度尚未建全,而缺乏實質的幫助,因此,鮮少著墨於這 一塊。以下是眾多受訪者描述智財保護制度的現況。

「因為我們那時候申請專利須要經過審查,然後,其實美國的專利很簡單,美 國會把所有的資料調出來,如果沒有一樣的,它一定會讓你準。這是很科學的,

但是台灣是,我審查委員”覺得”很簡單,所以我不讓你準,就不準。那是個 人主觀意識,難道要我做的很複雜你才會讓我準嗎?所以後來我就告中央標準 局,告上行政法院,我解釋給它聽,他聽聽有道理,美國給我準,歐盟給我準,

為什麼台灣不準? 對阿,我說台灣不能自由心正阿,覺得太簡單就不準阿,...」

「沒意義,台灣現在專利申請註冊就有了,沒意義,我那時候是要審核的,是 要審核的 ,6~7年前是要審核的,現在不用了,沒意義 很多人不懂專利,

可以嚇唬他們,嚇唬那些廠商,他就不敢隨便使用。」

訪談者A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花了很多的錢,我們申請很多專利,可是在台灣這個環境,專利是無謂的 浪費,在台灣這個環境有些法律還是盡量不要碰。」

訪談者E 是故,多數受訪者在面對智財制度的問題時,一致地表示出心有余而力不 足的態度,當中除了智財制度尚未建全的問題外,時間成本問題以及自己對相 關方面的知識不足也是一大阻礙。

「那個費用還蠻高的,每個國家還有不同的套餐這樣,美國日本然後比較重要 的多少錢那種,因為一個國家就要一個費用,然後每年又要去維持那個專利,

對大公司來說那是一定的,像華碩那種是一定要負擔的,搞不好還有很多官司 的訴訟費那很多他們在付,但是,我們就也還沒設想到,我們也知道這很重要,

但是,現實層面上蠻難的。而且也聽太多那種,就算你申請了你還是沒辦法 , 搞不好是這樣,法律其實很多那種,你很難去瞭解的地方。形式上的專利或甚 麼上,因為專利又分很多種,那他其實很容易去轉移 ,就是他只要改一點點 地方,你就告不了,所以真的蠻難去掌控。」

訪談者 K

「之前有聽說過,可以去把一個品牌直接去申請你那個品牌的智慧財產權,申

「之前有聽說過,可以去把一個品牌直接去申請你那個品牌的智慧財產權,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