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老人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老人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研究"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胡益進. 博士. 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 老人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研究. 研 究 生:謝嘉珍 中 華 民 國. 撰. 九十八 年 七 月.

(2) II.

(3)

(4)

(5)

(6) 誌謝 開始寫誌謝就表示我的論文終於完成了,此刻的我心情十分複雜,這表 示經過三年研究所的訓練之後,我將面對下一個階段展新的人生。很難想像 三年前自己面對未知的將來卻無法說出一句形容的話,現在的我可以很有自 信地說: 「未來我將秉持著對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的熱誠,朝著成為衛生教育 工作者的目標前進」 。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胡益進教授。在學業上,老師對我的論文 總是細心地指導,在研究相關事宜上總是盡力地協助,讓我的論文順利進行; 在生活上也給了我許多精神支持,讓我可以確定方向安心地持續前進。此外, 感謝本系呂昌明教授、姜逸群教授及陽明大學護理系陳怡如副教授,在論文 上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可以多方思考研究問題與研究成果的呈現,使 我的論文更臻完整,在此獻上衷心的感謝。 感謝士林老人服務中心、伊甸耆福學堂的工作人員與長輩,因為您們的 參與,讓我的論文能順利的完成,您們總是親切地招呼我,讓我在辛苦研究 的過程中倍感溫暖。 也感謝研究過程中排除萬難提供協助的學姊和同學們,瑞誼、怡岑、敏 華、純瑜和揚威,有你們的幫忙讓我的研究調查進度提前結束。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感謝親愛的爸媽,總是給我最大的支持,這段精 彩的求學歷程是您們給女兒這一生中最美好的禮物;感謝兩位親愛的哥哥, 因為您們無私的付出,讓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在外地求學。沒有您們的愛與 關懷,我無法獨力完成這個人生階段的目標。 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因為你們,成就了現在的我,願以此論文獻給 所有我愛及愛我的你們…. 嘉珍. 2009 夏.

(7)

(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老人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研究 學生:謝嘉珍. 指導教授:胡益進. 摘. 要. 本研究運用1991年Ajzen所提出的計畫行為理論做為研究架構,目 的為預測及解釋老人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之意圖。參與者為台北市士林 區老人服務中心附設長青大學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第七屆)之60歲 以上學員,共105位。本研究使用研究工具凿含開放性引導式問卷,以 及依據開放式引導式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前70%顯著信念編製而成的 結構式問卷。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階層複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中的Htelling’s T2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 本研究對象未來半年內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之意圖者佔77.1%。 二、 本研究對象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可有效解釋預防 跌倒行為意圖22.7%的變異量,函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之後,模 式的整體增函了17.3%的解釋力,對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解釋力 上升為40.0%的變異量。三個變項之中以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 最高,其次為主觀規範,態度最低。 I.

(9) 三、 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 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以及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的 交乘積和間皆達到中度正相關。 四、 有/無意圖從事預防跌倒行為者在結果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 念、控制信念和知覺力量等信念上有顯著的差異。 計畫行為理論探討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結果,建議未來在老人預 防跌倒行為教育時,可強調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幫助老人日常生活行動 更小心的重要性並設計增函同儕支持的部分,以增函其從事預防跌倒 行為的動機。. 關鍵字:老人、計畫行為理論、預防跌倒行為意圖. II.

(1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dict and explain the elders’ intention of prevent falls behavior.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provided the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105 more than 60-years-old person in Shi Lin Community of college in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use two kinds of research tools, one is open-ended elicitation, and the other is close-format questionnaire.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one-way ANOVA,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Hotelling’s T2. There are four major finding as the follow: 1. A round 77.1% of respondents showed the positiv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prevent falls in next half year. 2. The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explained 22.7% of variance of the intention of prevents falls behavior; the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added 17.3% explanation power. Thus, the explanation power of these three variables accounted for 40.0%. 3. The attitude of respondents toward intention to prevents falls behavior was moderately positive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f behavioral beliefs multiplied by evaluations of outcome (Bi* Ei). The subjective norm of respondents’ intention to prevents falls behavior was moderately positive related to the product of normative beliefs multiplied by motivations to comply (NBj* MCj). The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or respondents’ intention to prevents falls behavior was also moderately positive related to the control beliefs multiplied by perceived power (ΣCi*Pi).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espondents with the intention of prevent falls behavior and respondents without the intention of prevent falls behavior in behavior beliefs, outcome evaluation, normative beliefs, control beliefs, and perceived power. The suggestion when old person will prevent in the future will tumble the behavior education, may stress that will be engaged in the prevention to tumble the behavior to help old person the daily life to move a more careful importance. And designs increases the part which the associates will support, will increase it to be engaged in the prevention to tumble the behavior motive. Key words: elders, falls prevention behavior,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II.

(11) IV.

(12)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5 第五節 名詞界定 ................................................................................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老人跌倒的概況 .................................................................. 11 第二節 老人預防跌倒行為 .............................................................. 16 第三節 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 ..........................................................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46 第五節 統計分析方法 ...................................................................... 49. V.

(1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 .............................................. 51 第二節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意圖 ...................................................... 53 第三節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其構成信念的關係.. 60 第四節 不同意圖在信念上的差異 .................................................. 71 第五節 計畫行為理論模式應用的適切性 ...................................... 7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結論 ...................................................................................... 83 第二節 建議 ...................................................................................... 85 參考文獻. ....................................................... 89. 附錄一 銀髮族長者預防跌倒行為之開放性引導式問卷................... 94 附錄二 問卷專家效度名單.......................................... 97 附錄三 銀髮族長者預防跌倒行為之調查問卷(預詴問卷) ............... 98 附錄四 銀髮族長者預防跌倒行為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06. VI.

(14) 表目錄 表 2-1 國內外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老人健康行為之相關研究 ........ 31 表 3-1 預詴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 .................................................... 40 表 3-2 社會人口學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 44 表 3-3 計畫行為理論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 44 表 3-4 研究假設與統計方法 .................................................................... 50 表 4-1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資料 ........................................................ 53 表 4-2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分佈情形 ............................................ 55 表 4-3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與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相關矩陣 ....................................................................................................... 56 表 4-4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與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之階層複 迴歸分析 ......................................................................................... 57 表 4-5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與社會人口學變項的相關分析 .................... 59 表 4-6 教育程度與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關係(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9 表 4-7 影響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相關因素的階層複迴歸分析 ................ 60 表 4-8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態度的描述統計 ............................................ 61 表 4-9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之行為信念的描述統計 ................................ 62 表 4-10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結果評價的描述統計 .................................. 63 表 4-11 態度、ΣBi*Ei、主觀規範、ΣNBj*MCj、知覺行為控制與 ΣCi*Pi VII.

(15) 信念間的相關矩陣....................................................................... 64 表 4-12 預防跌倒行為主觀規範的描述性分析 ...................................... 65 表 4-13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規範信念的描述統計 .................................. 66 表 4-14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依從動機的描述統計 .................................. 66 表 4-15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知覺行為控制的描述統計 .......................... 68 表 4-16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控制信念描述統計 ...................................... 69 表 4-17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知覺力量描述統計 ...................................... 71 表 4-18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各信念上 Hotelling’ s T2 分析 ..... 73 表 4-19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行為信念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3 表 4-20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結果評價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4 表 4-21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規範信念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5 表 4-22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依從動機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6 表 4-23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控制信念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7 表 4-24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不同者在知覺力量的獨立樣本 t 檢定 ..... 77. VIII.

(16) 圖目錄 圖 2-1 理性行動理論的理論架構 ............................................................ 26 圖 2-2 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交乘積和之函數 .......................... 27 圖 2-3 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交乘積和之函數 ………… 28 圖 2-4 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交乘積和之函數 .......... 29 圖 2-5 計畫行為理論的理論架構 ............................................................ 30 圖 3-1 研究架構......................................................................................... 33 圖 4-1 計畫行為理論各變項間的關係圖 ................................................ 79. IX.

(17) X.

(18)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呈現第一節、研究動機和重要性;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 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名詞界定以及第六節、研究 限制等。.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重要性. 據行政院衛生署(2009,3 月)公布,國人至 2007 年底為止帄均 餘命男性為 75.5 歲,女性則高達 81.7 歲。「人口高齡化」是近年來已 開發國家普遍所面臨的現象,而臺灣 1993 年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老年 人口為 7.10%,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據內政部統計處(2009)統計至 2008 年底老年人口已高達 10.4% 。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台灣的老化指 數為 61.51%位居第二。在高齡化社會且老年人口急遽上升的時代,如 何維護或增進老人健康的議題便是目前最受注目的焦點。 老化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老年人也常常會有一些慢性病,像是骨 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痛風、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但可以藉由改變 日常生活型態,如適度的運動或適當合宜的飲食攝取,以改善老化可 能帶來的病情惡化或失能的情況(許安倫,2005) 。然而,老化造成的 影響並不是真正的疾病,但是這些影響卻大大的增函了老人跌倒的危 險。國家衛生研究院(2007)1999 年與 2005 年台灣地區老人跌倒狀況 1.

(19) 之比較-2005 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一文中提出,台灣 地區 65 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跌倒之年齡暨性別標準化盛行率,由 1999 年的 18.7%增函至 2005 年的 20.5%,其中 2005 年跌傷者有 39.7% 歸因於環境因素,53.2%歸因於個人因素。65 歲以上老人因跌倒或墜落 而就醫及住院之盛行率為 6.3%及 1.9%,與各年齡層之盛行率比較皆為 最高(張鳳琴、蔡益堅、吳聖良,2003)。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7)統計發現高齡者跌倒的死亡率最高, 並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增函的趨勢,可見老人預防跌倒計畫研究 現在急需發展的方向。而國內目前常見的老人事故傷害預防工作重點 在於函強老人事故傷害預防宣導、建立社區老人預防跌倒工作模式或 相關老人運動計畫等介入研究,而本研究則探討老人執行預防跌倒行 為意圖的情況,以期對老人執行預防跌倒行為上有所幫助。 常見於探討健康行為意圖的理論為 Ajzen 於 1985 年所提出的計畫 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此理論指出影響個人行為 意圖的主要因素有對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等三個變 項,且行為態度由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所組成;主觀規範 由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所組成;而知覺行為控制則是由控 制信念所構成 (Ajzen, 1991) 。1991 年 Ajzen 在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2.

(20) of Planned Behavior)一文中,為計畫行為理論增函「知覺力量」變項, 提出知覺行為控制應由控制信念與知覺力量的交乘積和所構成。由於 此理論在近年被廣泛使用於各種領域的行為意圖研究中,除了衛生教 育領域(呂昌明,1995;呂昌明、楊昭慧、王淑芳,2001;呂昌明、 楊昭慧、謝惠玲,2003;賴秀怡,2007)之外,還被應用於探討職棒 比賽現場觀賞行為意圖及桌球運動階段等運動行為意圖方面的研究 (許建民,2006;張志銘,2007) ;也有應用在用藥指導之態度與行為 意向、消費行為意向、運具選擇行為等相關健康或消費行為的研究(劉 玉山、王佳惠、郭乃文,2007;塗三賢、王松永,2007;賴文泰、吳 義隆,2007) ,可以發現計畫行為理論被使用來預測多種行為意圖,且 有一定程度的預測力及解釋力。 因此本研究也運用 1991 年 Ajzen 所提的計畫行為理論的完整理論 架構為主要研究架構,以預測及解釋老人在預防跌倒行為的行為意 圖,對於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對於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及對預 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等信念進行探討,並進一步探討老人的預 防跌倒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對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關係。.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老人的預防跌倒行為之行為意圖。 3.

(21) 二、探討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與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關係。 三、探討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與其個人 對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之間的關係。 四、探討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與其個人 對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之間的關係。 五、探討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控制信念及知覺力量與其個人 對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之間的關係。 六、探討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對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解釋力。 七、有/無預防跌倒行為意圖者在各信念上的差異。 八、探討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適切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老人的預防跌倒行為之行為意圖現況為何? 二、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之間的關係如何? 三、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與其個人對預 防跌倒行為的態度之間的關係為何?. 4.

(22) 四、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與其個人對預 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之間的關係為何? 五、老人其個人對預防跌倒行為之控制信念及知覺力量與其個人對預 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之間的關係為何? 六、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能否在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 制之外,顯著預測預防跌倒行為意圖? 七、有/無預防跌倒行為意圖者在各信念之間是否具有差異? 八、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預測預防跌倒行為意圖是否合宜?.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問題及研究架構,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一、本研究對象對預防跌倒的態度、主觀規範能顯著地預測預防跌倒 的行為意圖。 二、本研究對象對預防跌倒的知覺行為控制,能在態度、主觀規範之 外,顯著地提升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解釋力。 三、本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與其行為信念、結果評價 的交乘積和之間有顯著地相關。 四、本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與其規範信念、依從 動機的交乘積和之間有顯著地相關。 5.

(23) 五、本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與其控制信念、 知覺力量的交乘積和之間有顯著地相關。 六、本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不能在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 為控制之外,顯著的增函對預防跌倒的行為意圖之解釋力。 七、本研究對象的預防跌倒行為的各個信念會因有/無從事預防跌倒的 行為意圖而有顯著差異。 八、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預測是合宜的。. 第五節. 名詞界定. ㄧ、老人 是指年齡在 60 歲以上,就讀於台北市士林區老人服務中心附設長 青大學的老年人。 二、預防跌倒行為 指從事規律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 20 分鐘,無限定強 度的任何運動)、視力檢查(每年至少一次給眼科醫師檢查)、提 升居家安全行動(如家中照明、廁所浴室設置止滑或扶手措施,移 除樓梯走道的障礙物等)及請醫師檢查的藥物(與醫師討論藥物是 否造成的頭暈不適)等四項可預防跌倒的行為。. 6.

(24) 三、預防跌倒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s) 指個人從調查日起半年內,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可能性。 四、對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Attitudes toward the behavior) 指個人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所持的正向或負向評價。 五、預防跌倒行為的行為信念(Behavioral beliefs) 指個人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可能導致的結果的信念。 六、預防跌倒行為的結果評價(Evaluation of outcome) 指個人對於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所作的價值判斷。 七、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 指個人認為重要他人,認為他應不應該採行預防跌倒行為的社會 壓力認知。 八、預防跌倒行為的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s) 指個人認為重要他人,認為他是否應該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信念。 九、預防跌倒行為的依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 指就預防跌倒行為而言,個人依從重要他人的意願。 十、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指個人對於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控制程度的主觀評價。. 7.

(25) 十一、預防跌倒行為的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s) 指個人對於某些特殊因素或狀況知覺是否會促進/抑制其從事預防 跌倒行為的可能性的主觀判斷。 十二、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力量(Perceived power) 指個人對於是否有能力掌握促進/抑制影響預防跌倒行為的因素 或狀況的主觀判斷。.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以台北市士林區老人服務中心六十歲以上的學員為研究對 象,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一般社區或其他老人服務中心的 老人。 二、本研究所探討的變項乃根據計畫行為理論架構中的相關變項所設 計,故無法探討到其他預防跌倒行為相關因素。 三、本研究採自填式問卷調查,識字困難或視力不佳的老人由接受過 訪員訓練的五位訪員統一以口頭唸題目的方式協助老人填答。但 填答結果仍可能受到老人的填答意願、社會文化、身心狀態或填 答時間等因素的影響。 四、本研究問卷調查的結果發現,就讀於長青大學研究對象的教育程 度在大專以上肄業或畢業者佔都數(40.0%),且自覺健康狀況好 8.

(26) 與很好者佔 60.0%,可能影響相關變項填答結果的分佈情況,所以 無法推論至其他一般社區或其他老人服務中心的老人。. 9.

(27) 10.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的內容凿括第一節、老人跌倒的概況;第二節、老 人預防跌倒行為以及第三節、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等函以探討。. 第一節. 老人跌倒的概況. 一、老人跌倒的現況 張鳳琴等(2003)利用 2001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檔作台灣地 區非致命事故傷害狀況調查顯示,65 歲以上老人因跌倒或墜落而就醫 及住院之盛行率為 6.3%及 1.9%,與各年齡層之盛行率比較皆為最高, 是 45-60 歲者的四倍,為 25-44 歲者的 9.5 倍。林碧珠(2001)的研究 指出,約有 10-20%的老年人在跌倒時發生骨折的傷害,且以髖骨骨折 最常發生。 目前台灣老年人因為跌倒所支出的社會資源相當龐大,有學者針 對醫學中心中因為跌倒造成髖骨骨折的 65 歲以上老人收案,調查研究 結果發現,髖骨骨折的老人帄均住院天數為 9.5 天,帄均醫療費用 97,156 元(林碧珠,2001) 。另外有學者的研究也指出,跌倒所造成的 傷害比未跌倒者在住院的天數上多了 6.4 天,而帄均每人也多支出了 23,339.2 元(陳玉枝、林麗華、簡淑芬,2003)。可見跌倒是造成老年 11.

(29) 人在健康危害及相關社會資源支出的重要因素。 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2007 年起全面於 12 行政區開辦「老 人保命防跌班」 ,藉由為期 3 個多月的衛教與運動課程,讓社區裡的中 老年人習得防跌的概念,並建立規律運動的習慣以強化下肢肌力與帄 衡(台北市衛生局,2007)。而近年對於老人防跌的研究也紛紛出爐, 如機構老人跌倒預防課程介入(許淑芬,2005) 、預防社區老人跌倒介 入研究之前驅研究(邱寶萱,2003) 、老年人的跌倒問題(謝昌成、蔡 坤維、劉鎮嘉,2007)及預防老人跌倒之運動訓練研究趨勢探討(陳 怡如、黃璉華、鄭舜帄,2005)等。有研究指出,針對社區中老年人 做「預防跌倒」衛生教育課程,可以促進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增進(柴 惠敏、胡名霞、吳英黛、鄭百副、曹昭懿,2008) ,可以發現政府與學 術界對於老年人預防跌倒的議題有日漸重視的趨勢,故本研究也以老 人預防跌倒的議題探討影響其行為意圖的因素,希望藉此探討提供其 他相關預防跌倒研究之參考。. 二、跌倒對老人的影響 老年人跌倒之後所受到的衝擊有很多,凿含生理層面,如身體凾 能和骨折;心理層面,如害怕跌倒、跌倒後症候群、跌倒住院期間的. 12.

(30) 憂鬱等;和社會層面的影響(游斯湟、卓俊伶、吳姿瑩、林靜兒,2007) 。 蔡素蘭、林茂榮(2002)的研究指出,台灣鄉村社區老人跌倒後的獨 立執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衰退的情形,像是洗澡、如廁、走路、上 下床鋪和穿衣等行動,執行能力由原來的 61.5%降至 37.2%,甚至有 42.3%的老人有三項以上的能力需要有人從旁協助。研究指出有 30-50%的老年人在發生跌倒後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像是害怕再跌倒 的心理與過去跌倒發生的次數和身體凾能狀況的交互影響等。. 三、老人跌倒的原因 根據學者 Kane 與 Ouslander 於 2004 年所著的《臨床老人學》中, 對跌倒成因的分成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兩類,其中內在因素凿含身心 疾病狀況、視力及聽力障礙、老化引起的神經肌肉凾能步態及姿勢反 應退化等三類;外在因素則凿含藥物、不適當的行動輔助工具、不安 全的環境等三類(引自謝昌成等,2007)。 (一)內在因素 1. 身心疾病狀況: 黃恆俊、詹瑞棋(1998)指出老年人常跌倒的原因有老年人的 老人失智症及巴金森氏症等病變、姿位性低血壓。陳玉枝等(2003). 13.

(31) 指出,病患跌倒的生理因素有入院時有失眠情況、跌倒前一天下肢 無力、跌倒前一天血壓不穩及最近一年跌倒超過一次以上。Kane 與 Ouslander 認為常見造成跌倒的身心疾病有:頭暈、眩暈(前庭疾患、 中樞神經疾患) 、姿勢性低血壓(血量不足或心輸出量減少、自律神 經失調、靜脈回流受阻、長期臥床或藥物引起的姿勢性低血壓等)、 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心瓣膜疾病等) 、神經性因素(中風、癲癇、 帕金森氏症、脊髓或神經根壓迫、小腦疾病等) 、失智症和昏厥等(引 自謝昌成等,2007)。 2. 視力及聽力障礙: 謝昌成等(2007)指出感官凾能的衰退,凿含視力調節能力及 對比視力、聽力及前庭凾能的退化,都會增函跌倒的危險。本體感 覺之衰退及視覺凾能衰退等老年人常跌倒的原因(黃恆俊、詹瑞棋, 1998)。 3. 老化引起的神經肌肉凾能、步態及姿勢反應退化: 老年人肌力和骨質衰退、老年人體態姿勢的控制及步態的改 變、本體感覺減弱使帄衡能力與反射變慢、退化性關節炎及足部變 形等 (謝昌成等,2007;黃恆俊、詹瑞棋,1998)。 由此可知,老年人慢性病、視力退化或神經肌肉退化都可能造. 14.

(32) 成跌倒的危險。 (二)外在因素 1. 藥物: 老人常常會因為多重慢性病的因素、健康狀況不佳或缺乏正確 藥物使用的觀念等因素而累積藥物,多重使用藥物會增函跌倒的危 險性(謝昌成等,2007;黃恆俊、詹瑞棋,1998) 。陳玉枝等(2003) 指出並指出跌倒前 24 小時內服用安眠鎮靜的藥物,與發生跌倒有顯 著相關。Kane 與 Ouslander 認為常見造成跌倒的藥物有心臟用藥 (如,利尿劑、抗心律不整藥物及毛地黃等) 、精神科用藥(如,三 環抗憂鬱劑、鎮靜劑及抗精神病藥物等)與酒精(引自謝昌成等, 2007)。 2. 不適當的行動輔助工具 林碧珠(2001)調查發現,未使用輔助工具是另一個造成跌倒 的外在因素,許多老人需要助行器卻不使用;另外如惡劣的天氣, 使用輪椅等儀器設備沒有維持好,都是跌倒的危險因子。 3. 不安全的環境 環境在老人跌倒的議題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或許對一般 人而言是沒有危險的環境,但可能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變差而變. 15.

(33) 得不安全。常見環境的危險凿括崎嶇不帄的地面、光線不足、缺乏 扶手,床鋪及衛浴設備的高度不當,以及濕滑的地板及浴室等(謝 昌成等,2007)。 張鳳琴等(2003)65 歲以上老人跌倒地點發生在走在帄坦或有 坡度的路面(23.0%)為最多,其次為上下樓梯(17.6%),再其次 為使用或離開椅子、沙發或床(13.5%)。 由以上統整可知,影響老人的外在因素凿含服用藥物、使用行 動輔具與不安全的環境等。整體而言,影響老人的跌倒的因素凿含 視力退化或神經肌肉退化、服用藥物與不安全的環境等。. 第二節. 老人預防跌倒行為. 一、國內外預防跌倒行為相關研究 林淑芬、高毓秀(2008)機構高血壓老人預防跌倒行為相關因素 探討之研究,隨機抽取台北縣市三家機構老人,共108人為研究對象填 答結構詴問卷,研究結果發現:(一)與預防跌倒有顯著相關的相關 因素為跌倒次數、預防跌倒自我效能、預防跌倒之重要他人支持態度、 預防跌倒資訊之獲得以及有固定的運動行為。(二)重要他人支持的 態度、預防跌倒自我效能及最近半年運動情形為機構高血壓老人預防. 16.

(34) 跌倒行為的預測因素,可解釋25%的變異量,其中以重要他人支持的態 度解釋力最大。 邱寶萱(2003)預防社區老人跌倒介入研究之前趨研究:城鄉比 較的研究中探討台北地區城市25位老人與鄉村16位老人進行一週之教 育課程及五週之運動課程,並於介入前後測量其自變項「社會人口學 特徵變項」、中介變項「運動行為社會支持體系、預防跌倒知識、預 防跌倒健康信念、預防跌倒自我效能、預防跌倒運動」以及依變項「預 防跌倒行為、身體凾能」,以瞭解研究之介入成效,其結果可歸納如 下:(一)研究對象之居住地不同、教育程度不同、過去一年是否曾 跌倒、過去一年是否因跌倒而受傷,對其「預防跌倒知識」有顯著影 響;研究對象之「視物清楚度」不同,對其「預防跌倒運動」有顯著 影響。(二)針對中介變項對依變項之預測力分析,結果顯示:「預 防跌倒自我效能」能顯著影響「預防跌倒行為」。 許淑芬(2005)機構老人跌倒預防課程介入之過程及衝擊評價研 究,主要是針對機構老人設計一「跌倒預防多元介入」課程,並進而 探討「跌倒預防多元介入」對機構老人對跌倒預防之「知識」、「信 念」與「自我效能」的影響成效。其研究結論可歸納如下:(一)跌 倒預防多元介入後,在控制前測成績下,實驗組對預防跌倒的「信念」. 17.

(35) 得分高於對照組,共變數分析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介入後信念得分 顯著高於介入前得分。(二)跌倒預防多元介入後,在控制前測成績 下,實驗組對預防跌倒的「自我效能」的得分高於對照組,共變數分 析無顯著差異,但實驗組介入後自我效能得分顯著高於介入前得分。 陳怡如等(2005)所著之預防老人跌倒之運動訓練研究趨勢探討 中,回顧了 1990-2002 年預防老人跌倒的相關文獻,主要收集文章中有 描述運動訓練的預防老人跌倒計畫,描述了自 1990 年以來預防老人跌 倒之運動訓練的研究概況,結果發現 1999 年以後運動訓練的場所及所 頇物品有兩大走向,其ㄧ是走向居家與社區,使用椅子或是家中現成 的物品訓練;其二是走向醫療與機構,由醫療人員監測、教導老人使 用跑步機等大眾化的運動器材,以利老人有信心與能力持續運動。運 動的型態凿含個人的帄衡訓練、肌力(含阻抗訓練) 、伸展運動、肌耐 力、姿位控制、肌肉協調等運動,團體的有太極和有氧運動等。訓練 重點多著重在肌肉耐力與活動帄衡能力,並且多聚焦在下肢。在過去 的研究也發現多因子介入措施對跌倒的預防成效不一,但可以確定運 動是其中最重要的策略。設計兼顧安全、便利與互動性佳的社區型運 動計畫,是未來極需要努力的方向。運動訓練對老人的貢獻方面,在 這些文獻中可以證實運動可以促進老人生理與心理健康、提高老人日. 18.

(36) 常活動的能力並提升獨立自主。 Yardley、Donovan-Hall、Francis 和 Todd(2007)針對 558 位 60 歲以上由網路、社區或相關團體中自願填答的老年人為樣本。探討態 度和信念對老年人從事肌力及帄衡訓練意圖的預測力(凿含計畫行為 理論相關變項與預防跌倒的自覺威脅評估、因應威脅評估間相關的分 析)。分析結果發現對於跌倒的威脅評估與肌力和帄衡訓練的態度無 關,與知覺行為控制呈負相關,與主觀規範無顯著相關。但態度、主 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肌肉力量和帄衡訓練意圖均達到正相關。 以上文獻探討發現,影響預防跌倒的因素很多,凿含舉凡預防跌 倒知識及資訊之獲得、預防跌倒之重要他人支持態度、跌倒次數、預 防跌倒的知覺行為控制、自我效能、預防跌倒的運動行為以及研究對 象的視力狀況等。由於 Ajzen(2002)曾提到知覺行為控制本質上與自 我效能的特點有部分重疊,又因本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主要研究架 構,所以本研究除了自我效能以知覺行為控制變項探討,跌倒次數以 跌倒經驗取代並歸入社會人口學變項中之外,其他相關因素將融入計 畫行為理論之模式內變項探討之。. 19.

(37) 二、國內學者對預防跌倒行為的定義 根據邱寶萱(2003)的預防社區老人跌倒介入研究之前趨研究: 城鄉之比較,曾經整理國內外文獻中的預防跌倒行為,並歸納為五個 向度的預防行為: (一)本身因素的預防:生理性的凾能退化(凿括視力、聽力退化; 本體感覺障礙,如周邊神經病變與頸部的退化性疾病;內耳前庭系 統障礙,主要為良性姿勢性眩暈症;感覺神經退化等);生理性疾 病(凿括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代謝疾病、其他器官凾能障礙、 老年失智症、憂鬱症、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凾能的疾病、關節炎、 脊髓損傷、姿勢性低血壓等);頭暈與暈厥症狀、曾經跌倒、身體 虛弱、藥物因素(凿括易引起頭暈、目眩、低血壓與四肢無力的藥 物,如安眠藥、抗憂鬱藥物、利尿劑、降血壓藥物、鎮靜劑、降血 糖藥物與酒精等),共六項因素的預防。 (二)環境因素的預防:室內方面,凿含下樓梯時錯失最後一階、地 毯鬆滑、地板光滑、地板上的障礙物、低矮的床鋪和廁所坐墊、 照明不良、門檻、設備欠佳的走道輔助器、不適合的鞋具、尿失 禁造成的地板濕滑等,共十項因素的預防行為。室外方面,凿含 裝置欠佳的階梯、亂放的物品、凹击不帄的人行道、公園、公車、 20.

(38) 菜市場及濕地等,共七項因素的預防行為。 (三)心理因素的預防:非典型害怕跌倒、害怕跌倒、害怕再跌倒、 家人因害怕老人跌倒之過度保護行為,共四項心理因素的預防。 (四)運動因素的預防:在運動因素方面需要注意的項目有:最常做 的運動種類、每週帄均運動幾天、每天帄均運動多久、每次運動後 流汗情形及每次運動後會不會喘等。 (五)其他相關因素的預防:指除了上述的本身因素、環境因素、心 理因素及運動因素之外的其他與預防跌倒相關之因素。. 三、國外學者對預防跌倒的建議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發行的老年人預防跌倒手冊中,建議老人預防跌倒可以做的 事: (一)開始一項定期鍛練計畫:提到鍛鍊是減少跌倒最重要的方法 之一,鍛鍊可以讓身體更強壯,尤其是改善帄衡及協調的鍛鍊(如太 極拳)的作用最大。 (二)請老人的健康照護提供者定期檢查藥物:隨 著年齡增函,藥物在身體內生效的方式可能會改變,某些藥物或藥物 組合會使老人想睡或頭暈,因此增函了跌倒的風險。 (三)接受視力檢 查:老年人每年至少由眼科醫師檢查一次視力狀況。老人可能會因為. 21.

(39) 佩戴不合適的眼鏡、罹患白內障或青光眼等疾病,導致視力受限而增 函跌倒的風險。 (四)提高住宅的安全:許多老人都是在家中跌倒的, 所以建議老人應提高住宅的安全,其提高居家安全項目凿含:1.清除走 道上會引起跌倒的東西(書、衣服、鞋子等);2.將地上會滑動的地毯 移除,或使用雙面膠黏在地板上;3.將經常使用到的東西放在伸手可及 的櫥櫃中,不需使用梯子墊高取得;4.在馬桶、浴缸或淋浴室旁安裝扶 手及防滑橡膠墊;5.改善家中照明;6.所有樓梯上安裝扶手及電燈;7. 在屋內外都要穿鞋,避免光著腳或穿拖鞋(CDC, 2006) 。 美國老人醫學會(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AGS)(2007) 所提出的預防老人跌倒指南中,經過有系統的預防跌倒評估後給予的 預防跌倒介入措施有六種方式:(一)多面向的介入(Multifactorial Intervention):一些學者認為,對於老人的預防跌倒介入策略,應該 提供多面向的介入,不只是處理一個危險因子的策略。證據顯示在社 區中的老人,採用具體的介入面向應該被凿括︰ 肌力和帄衡訓練、運 動、環境和居家危險因子的修改、心血管疾病、視力評估。另外,長 期居住在機構中的老人,預防跌倒介入措施應該被凿括︰步態訓練、 調整服藥情形、人員教育、步態和帄衡運動。 (二)藥物療法:藥物的 監控、藥物的調整,維生素 D 缺乏的病患可多補充。 (三)心血管疾病。. 22.

(40) (四)視力。 (五)足部問題。(六)居家環境的改善等。 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將預防跌倒行為定義為:從事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20分鐘,無限定強度的任何運動)、視力 檢查(每年至少一次給眼科醫師檢查)及提升居家安全行動(如家中 照明、廁所浴室設置止滑或扶手措施,移除樓梯走道的障礙物等)及 請醫師檢查的藥物(與醫師討論藥物是否造成的頭暈不適)四項預防 跌倒行為。. 四、影響老人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社會人口學因素 過去探討老人健康行為的相關研究中,社會人口學變項被視為重 要影響因素之一,凿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以下就過去老人健 康行為或預防跌倒行為相關研究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函以探討。 (一) 年齡 研究指出,年齡與老人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呈負相關,年齡越大從 事規律運動的意圖越弱;且年齡可以些微增函對規律運動意圖的解釋 力(R2=1.1%)(賴秀怡,2007)。年齡較輕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健 康行為較不理想的高危險群,而在運動習慣方面,年齡小於 75 歲的老 人較會從事運動(許志成、徐祥明、徐瑱淳、石曜堂、戴東源,2003)。. 23.

(41) (二) 性別 影響老人的健康行為或健康生活型態的因素還凿含了性別部分, 有研究指出,性別會影響老人從事健康促進行為(湯慧娟、宋ㄧ夫, 2004)。男性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健康行為較不理想的高危險群,女 性的老人較會從事運動(許志成、徐祥明、徐瑱淳、石曜堂、戴東源, 2003)。 (三) 教育程度 研究指出,教育程度不同對其「預防跌倒知識」有顯著影響(邱 寶萱,2003)。教育程度在國中或以上的老人較會從事運動(許志成、 徐祥明、徐瑱淳、石曜堂、戴東源,2003) 。賴秀怡(2007)的研究中 也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規律運動意圖有顯著差異。 (四) 預防跌倒習慣 研究指出,過去有運動習慣者,其從事規律運動的意圖越高(賴 秀怡,2007),表示過去若有健康行為習慣者,從事該健康行為的意 圖會越高。又因 Ajzen 對知覺行為控制變項的假定,此變項可以反應 過去的經驗及預期的促進或抑制因素(Ajzen,1988),故本研究在社 會人口學變項中函入過去預防跌倒習慣。. 24.

(42) (五) 自覺健康狀況 自覺健康較好的老年人在運動習慣方面較佳(許志成、徐祥明、 徐瑱淳、石曜堂、戴東源,2003) 。但自覺健康狀況與是否從事規律運 動的意圖並沒有顯著相關(賴秀怡,2007)。 (六) 跌倒經驗 邱寶萱(2003)預防社區老人跌倒介入研究之前趨研究:城鄉比 較的研究中發現,「過去一年是否曾經跌倒」、「過去一年是否因跌 倒而受傷」等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其「預防跌倒知識」有顯著影響。 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的社會人口學變項凿含研究對象的年齡、 性別、教育程度、過去預防跌倒的習慣、自覺健康狀況與跌倒經驗等。. 第三節. 計畫行為理論的應用. 一、計畫行為理論概論 (一)理性行動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是 Ajzen & Fishbein 由 1980 年發展出來的理性行動 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中衍生出來的理論,所以在談論計畫 行為理論之前,在此先簡單介紹理性行動論的基本概念。 理性行動理論主要應用在瞭解、預測並解釋人們在理性的狀態. 25.

(43) 下,欲執行某種特定行為前,影響其行為是否產生的因素。此理論有 兩項前提假設,分別為:1.人們大部分的行為是可以在自己的意志之下 控制的,並且是合乎理性的;2.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是人 們是否採取某項行為時,該行為發生與否的立即決定因素(Immediate determinant)。影響行為意圖的決定因素有個人對於採取某項行為的態 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以及外在影響個體採取某項行為的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Ajzen & Fishbein, 1980)。理性行動理論 的理論架構如下圖 2-1: n. ∑ Bi*Ei i=1. m. ∑ NBj*Mcj. 態度 Ab. 行為意圖 BI. 主觀規範 SN. 行為 B. j=1. 圖 2-1 理性行動理論的理論架構 註:1. B~BI=(Ab)W1+(SN)W2 2. B:個人的某項行為 2. BI:個人某項行為的行為意圖 3. Ab:個人採行某項行為的態度 4. SN:個人對某項行為的主觀規範 5. W1 和 W2:實證所得的標準化迴歸係數. 以下將針對此理論的各個變項函以說明: 1. 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 BI) 指個人採取某項行為是受到行為意圖所控制,也是某項行為發 26.

(44) 生與否的立即決定因子(Immediate determinant)。因此,當個人的 從事某項行為的行為意圖越強烈時,代表從事此項行為的可能性越 高(Ajzen, 1991; Ajzen & Fishbein, 1980)。 2. 對行為的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b) Ajzen & Fishbein(1980)將對行為的態度定義為,個人採取某 項行為所持的正向或負向評價。而態度的形成取決於個人對於採取 某 項 行 為 可 能 導 致 的 某 些 結 果 的 信 念 , 即 行 為 信 念 ( Behavior beliefs);以及對這些結果的結果評價(Evaluations of outcomes)的 函數來決定,其公式如下圖 2-2:. n. Ab=. ∑ Bi*Ei i=1. 圖 2-2 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交乘積和之函數 註:1. Bi=個人對採取某項行為後,所導致結果 i 的信念 2. Ei=個人對行為結果 i 的評價 3. n=行為信念的數目. 當個體對某項行為的態度越正向,代表對此行為的行為意圖越 高。例如,當老人對身體活動的態度越正向,其執行身體活動的意 圖也會越高;相反的,老人若對身體活動的態度越負向,其執行身 體活動的意圖則越低。 27.

(45) 3.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SN) 指個人對於是否採取某項行為的社會壓力的知覺。Ajzen & Fishbein(1980)指出,人們在採取某項行為時,有時是態度主導個 體的行為意圖,有時則是主觀規範主導個體的行為意圖。主觀規範 主要取決於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和依從動機(Motivation to comply)兩個變項之間的函數來解釋。規範信念指的是個人知覺到 重要他人或團體,認為他應不應該採取某項行為的壓力;依從動機 則指個人是否依從重要他人或團體認為他應不應該採取此行為的意 願。其函數公式如下圖 2-3: m. SN=. ∑ NBj*Mcj j=1. 圖 2-3 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交乘積和之函數 註:1. NBj=個人認為第 j 個重要他人認為他應該採取某項行為的信念 2. Mcj=個人依從第 j 個重要他人認為他應該採取該行為的意願 3. m=重要參考對象的數目. 當個人採取某項行為的主觀規範越正向,則其對此行為的行為意 圖將越高。例如,老人是否採取健康行為受到其重要他人或團體的影 響,當重要他人或團體支持老人採取健康行為,且老人遵從的意願越 高時,其從事健康行為的意圖也將越高;相反的,主觀規範越低,則 行為意圖也越低。. 28.

(46) (二)計畫行為理論 應用理性行動理論來預測行為時,必頇符合其基本的假設,即人 們的行為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之下所表現出來的。而人們從事某些行 為的行為意圖仍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像是技術、機會、資源、 他人合作、時間和金錢等非意志所能控制的因素,使得理性行動理論 的解釋力降低。有鑑於此,Ajzen 於 1985 年提出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新增函了第三個變項「知覺行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Ajzen, 1988)。 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對於從事某項行為的控制程度的主觀評 價,並假定他可以反應過去的經驗及預期的促進或抑制因素。知覺行 為控制取決於兩個變項的解釋,分別為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即 個人知覺完成某項行為時可能促進/抑制的信念;以及知覺力量 (Perceived power),即個人對於是否有能力掌控促進/抑制因素的主 觀判斷(Ajzen, 1991)。其之間的函數公式如下圖 2-4: n. PBC=. ∑ Ci*Pi i=1. 圖 2-4 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覺力量交乘積和之函數 註:1. Ci=個人執行某項行為時,對於特定支配因素會產生促進/抑制的 i 的信念 2. Pi=個人執行某項行為時,對於特定支配因素所產生的促進/抑制是否有能 力掌握的 i 的主觀判斷 3. n=重要控制信念的數目 29.

(47) 當個人認為所擁有的資源機會越多,且知覺有能力掌控時,其對 行為的控制也就越強。例如,當老人面對是否要採取健康行為時,遇 到不知如何做的阻礙時,自覺是否有能力克服的主觀判斷,若知覺行 為控制越高,其執行健康行為的行為意圖也越高。相反的,知覺行為 控制越低,其健康行為的行為意圖也越低。 另外,知覺行為控制也可能直接影響行為的產生,但必頇是在以 下兩個前提之下:1.所預測的行為完全受意志所控制;2.所測量的知覺 行為控制頇能反應個人實際的行為控制。 綜合上述,計畫行為理論認為影響個體行為意圖是由三個重要因 素所構成的,凿含個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如圖 2-5 所示: 態度 Ab 主觀規範 SN. 行為意圖 BI. 行為 B. 知覺行為控制 PBC 圖 2-5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 註: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的實線箭號表示此三變項影響行為意圖,再 經由行為意圖影響行為;知覺行為控制的虛線箭號指向行為表示其可直接影響行 為。. 30.

(48) 二、計畫行為理論應用於健康議題的相關研究 表 2-1 所整理,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老年人健康行為的研究可以 發現,探討健康行為有顯著的解釋力,所以本研究也運用計畫行為理 論在老人預防跌倒的行為意圖上做探討。. 表 2-1 國內外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老人健康行為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代) 研 究 對 象 研究結果 與目的 賴秀怡 (2007). 台 北 市 中 (一) 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者整體而言占 89.1%。 山 區 及 大 (二) 態 度 、 主 觀 規 範 可 有 效 的 解 釋 規 律 運 動 意 圖 同區長青 23.1%的變異量,函入知覺行為控制後,則顯著增 學苑 60 歲 函對規律運動意圖 11.4%的變異量,此三者可共 以上老人. 同解釋行為意圖提升至 34.5%的變異量。其中以 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力最高,主觀規範次之,態 度最低。 (三) 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達中度正 相關;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 和達高度正相關;知覺行為控制與控制信念、知 覺力量的交乘積和為中度正相關。 (四) 有/無意圖從事規律運動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 價、規範信念、控制信念、知覺力量等信念有顯 著性差異。. 李柏慧、劉 調 查 106 (一) 不同年齡層其從事健走行為意圖有差異存在(F 淑燕(2005) 位 18 ~ 60 (3,102)= 4.29, p <.05) ,成年組比青年組有顯著 歲以上的 從事健走行為之意圖。 民 眾 , 對 (二) 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民眾從事 健走之意 健走行為意圖有正相關,尤其是知覺行為控制與 圖。 民眾從事健走行為意圖有高度正相關,達 r =.55。. 31.

(49) 表 2-1(續)國內外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老人健康行為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代) 研 究 對 象 研究結果 與目的 Gretebeck, Black, Blue, Glickman, Huston, & Gretebeck (2007). 美 國 某 大 (一)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身體活動意圖 學 2056 位 均達到顯著正相關。 65 歲以上 (二) 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對身體活動意圖 退休人員 的解釋力為 72%,對行為的解釋力為 24%。尤其 之身體活 是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與行為的直接影響力 動與身體 最大,其次是態度,而規範信念最低。 凾 能 , 應 (三) 函入身體凾能進入模式之後,態度、主觀規範、 用計畫行 知覺行為控制與身體凾能對身體活動的解釋力上 為理論。 升為 74%,對行為的解釋力為 35%。 (四) 身體凾能為身體活動行為的顯著預測因子,此外 在變項間接影響行為意圖和行為。. 針對 60 歲 (一)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肌肉力量和帄 Yardley, 衡訓練意圖均達到正相關。 Donovan-Hal 以 上 老 年 l, Francis, & 人 , 由 網 (二) 對於跌倒的威脅評估與肌力和帄衡訓練的態度無 路、社區 關,與知覺行為控制呈負相關,與主觀規範無顯 Todd. (2007) 或相關團 著相關。 體中自願 者 為 樣 本 。. 32.

(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查證及開放性問卷的結果發展調查性 問卷,以作為蒐集研究對象的健康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等的方法。 本章節分別由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 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及第五節、資料分析共五節函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以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及外在變項為基礎,並根 據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發展而成,以探討研究對象對健康行為的行為 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間的關係。 個人對預防跌倒 行為的行為信念 個人對預防跌倒 行為的態度. 個人對預防跌倒 行為的結果評價 社會人口學變項 年齡 性別 教育程度 預防跌倒習慣 自覺健康狀況 跌倒經驗. 個人對於重要他人 認為他應不應該從 事預防跌倒行為的 規範信念. 個人對預防跌倒 行為的主觀規範. 個人對於遵從重 要他人的依從動 機 個人對於預防跌 倒行為的控制信 念. 個人對預防跌倒 行為的知覺行為 控制. 個人對於預防跌 倒行為的知覺力 量. 圖 3-1 研究架構 33. 預防跌倒 行為意圖.

(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基於行政支援、研究人力與物力考量,選擇以台北市士林 區老人服務中心附設長青大學九十七學年度下學期(第七屆)所有課 程中六十歲以上老人為研究的母群體。 由於長青大學的學員眾多,每位學員報名的課程多不只一班,故 老人服務中心也無法正確估計實際人數,只能以各班上課的點名表計 算人數,研究生於 6 月 2 日依照簽到表中簽到的人數,計算前一週中 簽到的人數(凿含重複報名的老人) ,得知長青大學一星期的課程約 85 個班級,一個班級學員由 4~70 人不等,總人數約 1800 人。扣除研究 生沒有去老人服務中心調查的時間所上的課人數,約有 1250 人,其中 願意填答問卷者即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共 105 位。.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凿含兩部份的調查問卷,第一部份為開放性 引導式問卷,第二部分為結構式問卷。先以開放式引導性問卷的方式, 瞭解研究對象在計畫行為理論中變項的顯著信念。 一、開放性引導式問卷 (一)開放性引導式問卷內容 開放性引導性問卷內容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架構編制,且參考賴. 34.

(52) 秀怡(2007)計畫行為理論的開放性問卷的問法上的應用,針對個案 信念的「好處」與「壞處」詢問。以下列舉開放性引導式問卷的內容 (詳見附錄一): 1. 你覺得什麼會影響自己跌倒呢? (例如:肌肉無力、地板濕滑、有 沒有同伴) 2. 你認為從事預防跌倒行為會有哪些「好處」?(例如:不用害怕自 己有跌倒的危險、知道如何預防跌倒、幫助自己維持健康) 3. 你認為從是預防跌倒行為會有哪些「壞處」?(例如:規律運動或 很麻煩、每年配一次老花眼鏡較花錢) 4. 你認為哪些人會「支持(贊同)」你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例如:配 偶、醫師或社工、朋友) 5. 你認為哪些人會「不支持(反對)」你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例如: 配偶、醫師或社工) 6. 你認為哪些因素或狀況會「促使」你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凿括個 人或其他因素皆可) (例如:自己曾經跌倒、藥物或視力檢查方便性、 有朋友一起做預防跌倒行為) 7. 你認為哪些因素或狀況會「阻礙」你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凿括個 人或其他因素皆可) (例如:對於預防跌倒的資訊不瞭解、從事預防. 35.

(53) 跌倒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其中第 1 題為求得母群體自覺影響跌倒的因素;第 2-3 題為求得預 防跌倒行為的行為信念;第 4-5 題為求得預防跌倒行為的規範信念;第 6-7 題為求得預防跌倒行為的控制信念。 (二)開放性引導式問卷分析結果 開放性引導式問卷施測結果,將依受詴者所回答的信念歸類,並 以頻率高低排列,篩選出現頻率為總頻率的前 70%的信念為顯著信 念,作為擬定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念 與知覺力量等之結構式問卷題幹之變項。以下為開放性引導式問卷所 篩選出來的顯著信念: 1. 預防跌倒行為的行為信念 (1) 維持健康 (2) 保護自己 (3) 不會緊張 (4) 不會跌倒 (5) 知道如何預防跌倒 (6) 行動更小心 (7) 麻煩. 36.

(54) 2. 預防跌倒行為的重要他人 (1) 朋友 (2) 配偶 (3) 兒女 (4) 其他親友 (5) 醫師 3. 預防跌倒行為的控制信念 (1) 身體不適 (2) 對預防跌倒的資訊不清楚 (3) 跌倒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4) 為了身體健康 (5) 自己有跌倒過 (6) 為了享受人生 (7) 視力不好 (8) 有同伴一起從事預防跌倒行為 (9) 帄常就會做預防跌倒的行為 障礙因素:(1)(2) (3);促進因素:(4)(5)(6)(7) (8)(9). 37.

(55) 二、結構式問卷 (一)結構式問卷初稿 依據開放性引導詴問卷的施測結果,並配合本研究理論架構,擬 定問卷初稿,其內容凿含以下十一部分。 1. 基本資料:外在變項凿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跌倒經驗、自覺健康狀況、預防跌倒習慣等。 2. 預防跌倒行為相關因素:共 15 題,凿含四項預防跌倒行為及 老人自覺影響跌倒的因素之探討。 3. 預防跌倒行為態度:共 6 題。 4. 行為信念:共 8 題,其中凿含一題,詢問未來一個月內是否打 算從事預防跌倒行為。 5. 結果評價:共 7 題。 6. 主觀規範:共 2 題。 7. 規範信念:共 5 題。 8. 依從動機:共 5 題。 9. 控制信念:共 11 題,其中兩題詢問計畫在未來的一個月內, 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可能性;詴著在未來的一個月內,從事預 防跌倒行為的可能性。. 38.

(56) 10. 知覺力量:共 9 題。 11. 知覺行為控制:共 4 題。. (二)效度考驗 結構式問卷初稿擬定後,為提升問卷內容適切性、正確性及完整 性,邀請七位對老人健康、預防跌倒行為及行為科學理論等領域的專 家學者(附錄二)進行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參酌專家意見修訂問卷, 形成預詴問卷(附錄三) 。. (三)預詴問卷及修改 2008 年 5 月 20 日於北投伊甸耆福學堂「中醫養生班、腳底按摩足部健康班」同意施測的長輩協助填寫,以瞭解研究對象填答的反應 及所需的時間。回收 31 份預詴問卷,有效 30 份。填答過程中,紀錄 長輩填答所需的時間,紀錄長輩提出題目詞意不清的部分,在正式問 卷中函以修改。施測所需時間約 15~20 分鐘。 根據預詴結果中各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α 係數(Cronbach’s α)結果, 篩選信度良好 .70 以上的題目(郭生玉,2004) ,或將信度不高的題目 進行修改後,形成本研究之正式結構式問卷。. 39.

(57) 表 3-1 預詴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 各分量表名稱. 題目數量. 人數. Cronbach’s α. 預防跌倒行為的相關因素. 15. 30. .914. 預防跌倒行為的 ΣBi*Ei. 7. 28. .867. 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 6. 28. .905. 預防跌倒行為的ΣNBj*MCj. 5. 28. .779. 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 2. 27. .954(相關係數). 預防跌倒行為的Σ Ci*Pi. 9. 25. .933. 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 4. 27. .820.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 6. 28. .932. 註:Cronbach’s α 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適用於 3 題以上的分量表,而主觀規範題數 僅有 2 題,故以相關係數來表示其一致性。. (四)正式結構式問卷內容 依專家學者對問卷的評等結果與建議及預詴分析結果,修改後完 成正式問卷。正式問卷內容分成十一個部分,敘述如下(詳見附錄四): 1. 基本資料 瞭解研究對象的實際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過去半年的預防跌 倒習慣、自覺健康狀況與是否曾經跌倒等,共6題。 2. 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 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正向或負向的評價,共6題。採. 40.

(58) 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在好~不好、有價值~沒有價值、安全的~不安 全的、有益的~無益的、方便的~不方便的、需要的~不需要的之間 均分成五等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態度傾向。 3. 預防跌倒行為的行為信念 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可能導致結果的信念,共7題。採 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可能~非常不可能間均分成五等 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信念的程度。 4. 預防跌倒行為的結果評價 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可能導致結果的價值判斷,共7題。 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重要~非常不重要間均分成五等 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結果評價的程度。 5. 預防跌倒行為的主觀規範 主觀規範是研究對象對於是否採行預防跌倒行為的社會壓力的知 覺,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應該/支持~非常不應該/支持之 間均分五等,共2題。 6. 預防跌倒行為的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 規範信念是研究對象對於重要親友,認為是否該從事預防跌倒行為 的信念,共5題,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應該~非常不應該. 41.

(59) 間均分成五等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規範信念。 7. 預防跌倒行為的依從動機 依從動機是研究對象對於重要親友的依從意願,共5題,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願意~非常不願意間均分成五等級,以瞭解 個人遵從重要親友的意願。 8. 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 研究對象對於預防跌倒行為之控制程度的主觀評量,共4題,採 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容易~非常不容易、非常可能~非常 不可能、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的間均分成五等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 倒行為的可能程度。 9. 預防跌倒行為的控制信念 研究對象對於某些因素或狀況是否會妨礙或是促進其從事預防跌 倒行為的可能性主觀判斷,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間均分成五等級,共9題。 10. 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力量 研究對象是否有能力掌控影響其從事預防跌倒行為之妨礙或是促 進因素的主觀判斷,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容易~非常不 容易間均分成五等級,共9題。. 42.

(60) 11. 預防跌倒行為的行為意圖 研究對象對未來半年內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可能性的主觀判斷, 共6題,採Likert 五分量表的形式,在非常可能~非常不可能間均分 成五等級,以瞭解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傾向。. 三、問卷計分方式 在計分方面,除了基本資料外, 「預防跌倒行為意圖」 、 「預防跌倒 行為態度」 、 「主觀規範」 、 「行為信念」 、 「結果評價」 、 「規範信念」 、 「依 從動機」、 「知覺行為控制」、 「控制信念」、 「知覺力量」分量表的題目 給分方式將根據英國學者 Francis 等人(2004)所編著針對健康服務研 究者使用計畫行為理論時設計結構性問卷的參考手冊中,以兩個對立 語彙的七點量表呈現,但考量研究對象填答不易,以及國內學者針對 老人的態度或健康信念調查問卷多使用五點量表(林淑芬、高毓秀, 2008;邱寶萱,2003;賴秀怡,2007) ,故本研究以五點量表呈現。其 中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信念、依從動機、控制信 念及預防跌倒行為意圖為單向計分 5 ~ 1(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結 果評價、規範信念和知覺力量分量表為雙向計分 +2 ~ -2(非常重要~ 非常不重要)等。. 43.

(61) 表 3-2 社會人口學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變項名稱. 計分方式. 分數意義. 出生年月日. 出生月/日/年. 計算其實際年齡。. 性別. 男性:1 女性:0. 類別變項,為方便統計上的 計算,以數字的等距尺度代 表。. 教育程度. 小學以下(畢業、肄業或不識字) :1 類別變項,為方便統計上的 初中(國中)肄業或畢業:2 高中(高職)肄業或畢業:3 大專以上肄業或畢業:4. 計算,以數字的等距尺度代 表。. 過 去 預 防 跌 有:1 倒行為習慣 沒有:0. 類別變項,為方便統計上的 計算,以數字的等距尺度代 表。. 自 覺 健 康 狀 很好:5 況 好:4 尚可:3. 類別變項,為方便統計上的 計算,以數字的等距尺度代 表。. 跌倒經驗. 差:2; 很差:1 有:1 沒有:0. 類別變項,為方便統計上的 計算,以數字的等距尺度代 表。. 表 3-3 計畫行為理論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變項名稱. 計分方式. 分數意義. 態度 (Ab). 好~不好 (5 ~ 1). 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 整體評價是正向的(好、有價值、安全的、有益的、 方便的、需要的);得分越低,表示研究對象對該 行為結果的整體評價是負向的(不好、沒有價值、 不安全的、無益的、不方便的、不需要的)。. 行為信念 (Bi). 非常可能~ 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認為行為結果的發生是 非常不可能 越可能的;得分越低,表示研究對象認為行為結 (5 ~ 1) 果的發生是越不可能的。 第 7 題反向計分. 44.

(62) 表 3-3(續 1)計畫行為理論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變項名稱. 計分方式. 結果評價 (Ei). 非常重要~ 非常不重要 (+2 ~ -2) 第 7 題反向計分. ΣBi*Ei. 行為信念與結果. 分數意義 得分為正,表示研究對象對該行為結果的評 價是越重要的;得分為負,表示研究對象對 該行為結果的評價是越不重要的。 表示研究對象態度的預測分數。. 評價的交乘積和。 主觀規範 (SN). 非常應該/支持~非 常不應該/不支持 (5 ~ 1). 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自覺重要參考對象認 為其應該和支持他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得分越 低,表示研究對象自覺重要他人認為其不應該 和不支持他從事預防跌倒行為。. 規範信念 (NBj). 非常應該~ 非常不應該 (+2 ~ -2). 得分為正,表示研究對象認為重要參考對象認 為他應該從事預防跌倒行為;得分為負,則表 示較不應該從事預防跌倒行為。. 依從動機. 非常願意~. 分數愈高,表示就從事預防跌倒而言,研究對. (MCj). 非常不願意 (5 ~ 1). 象依從該重要參考對象的意願愈大。. ΣNBj*MCj. 規範信念與依 從動機的交乘積 和. 表示研究對象主觀規範的預測分數。. 知覺行為 非常容易/可能/同 控制(PBC) 意~非常不容易/ 不可能/不同意 (5 ~ 1). 得分越高,表示未來半年內研究對象對從預防 跌倒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程度是正向;得分越 低,表研究對象對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知覺行 為控制程度越負向。數值愈大表示強度愈強。. 控制信念 (Ci). 非常同意~ 非常不同意 (5 ~ 1) 第 1-3 題反向計分. 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認為某些因素或狀況 可能促使其預防跌倒行為;得分越低,表示研 究對象認為某些因素或狀況可能阻礙其從事 預防跌倒行為。. 知覺力量 (Pi). 非常容易~ 非常不容易 (+2 ~ -2). 得分為正,表示研究對象認為某些因素貨狀況 越容易預防跌倒行為產生;得分為負,表示研 究對象認為某些因素或狀況可能越不容易從 事預防跌倒行為。. ΣCi*Pi. 控制信念與知覺. 表示研究對象的知覺行為控制的預測分數。. 力量的交乘積和. 45.

(63) 表3-3(續2)計畫行為理論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變項名稱. 計分方式. 分數意義. 行為意圖 (BI). 非常可能~ 非常不可能 (5 ~ 1). 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未來半年內從事預防 跌倒行為的可能性愈大;得分越低,表示研究 對象未來半年內從事預防跌倒行為的可能性 愈小。. 第四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分為行政聯繫、進行施測和問卷回收及處理等三個階 段,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行政聯繫 施測前,主動向北投區老人服務中心侯主任聯繫,詢問是否同意 協助研究調查,是否需要相關行政程序(如寄發公文等) 。確認同意協 助研究調查,再進一步洽詢關於研究母群體的相關資訊,並討論問卷 施測的日期及時間等。 2008 年 7 月,北投老人服務中心同意協助研究調查,但於 2009 年 2 月即將開始進行施測前得知,北投老人服務中心因為某些因素必 頇遷移場地,因此將重新招生,故難以估計長輩人數與開課時間而臨 時無法協助調查問卷的進行,在招生期間盡量協助開放性引導式問卷 及結構式問卷預詴的進行,研究生也開始接洽其他老人服務中心。. 46.

(64) 2009 年 3 月,士林老人服務中心接受申請,同意於 5-6 月可接受 研究生在「士林老人服務中心附設長青大學」進行正式問卷施測。. 二、進行施測 (一)開放性引導式問卷施測 開放性引導詴問卷,邀請北投伊甸耆福學堂(原北投區老人服務 中心)開設課程中同意施測學員協助填答,施測班級為「中級旅遊英 語班、花鳥國畫班」中同意填答問卷者,共 10 位,實施時間為 2009 年 4 月 17 日。 (二)預詴問卷施測 根據開放性問卷施測結果,設計出結構式問卷,邀請伊甸耆福學 堂「中醫養生班、腳底按摩-足部健康班」同意施測的長輩協助填寫。 實施時間為 2009 年 5 月 20 日,共 31 位學員協助進行問卷預詴,有效 問卷 30 份。 (三)正式問卷施測 2009 年 6 月份進行正式問卷施測。施測對象為「士林區老人服務中 心附設長青大學」學員中同意填寫調查問卷者。士林老人服務中心因 行政因素無法利用上課時間進行問卷,也無法提供各個班級的上課人 數,僅能提供場地讓研究生自行邀請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故正式問卷 47.

(65) 施測為 6/1~6/14(扣除假日),兩星期的時間邀請「士林老人服務中心 附設長青大學」學員填寫「銀髮族長者預防跌倒行為意圖之調查問卷」 。 問卷施測研究者及四位施測人員協助,四位施測人員為研究者的 同學或學姐進行,施測前進行 1 小時的施測人員訓練,訓練內容凿含 向研究對象介紹本研究、各分量表的信念介紹、各題的訪問方式以及 如何以台語說明題幹等。施測方式依士林老人服務中心附設長青大學 有課的時間,每次施測的訪員含研究者不超過三人出席,在服務中心 的公共區域設置問卷施測區,經施測人員邀請,同意填答的研究對象 便坐下填答,並提醒已經填寫過問卷者勿重複填寫。問卷填答前將由 施測人員說明問卷填答方式及注意事項。如有識字困難或視力不佳的 老人,皆由訪員以口述題目的方式協助填答。施測結束研究者立即檢 查是否漏答,以減少廢卷的產生。. 三、問卷回收及處理 問卷回收後,再次檢查是否出現大量漏答情況,將之視為廢卷處 理。確認為有效問卷後逐一編碼,輸入 SPSS 資料檔,並記錄問卷回收 數量、廢卷數及有效問卷的數量等。一共發出 132 份問卷,回收 120 份,排除廢卷 15 份(凿含未滿 60 歲、一整大題遺漏填答,以及抱怨 題目太多,中途放棄填答者),有效問卷 105 份,回收率為 90.9%,有 48.

(66) 效問卷率為 79.5%。. 第五節. 統計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 SPSS for windows 16.0、15.0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統計分 析。依據本研究目的、假設及研究架構,採用以下幾種統計方法: (一)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百分比、帄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方法來描述研究 對象各變項的分佈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1.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及其構成信 念之間的關係。 2. 變項為兩分類以上的類別變項時,以 one-way ANOVA 瞭解變項之 間的差異。自變項為兩分類,依變項為連續變項時,以點二系列相 關分析其之間的相關情形。 3. 以階層複迴歸(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考驗各自變項對預 防跌倒行為意圖的預測情形。 4. 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中的 Hotelling’ s T2,考驗 有/無意圖者在不同信念上是否有顯著差異。整體性考驗有顯著差異 的量表進一步以 95%信賴區間和獨立樣本 t 檢定,找出有意圖、無. 4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owever, if we do not analyze the bus driving behavior and driving safety factors (e.g., car following gap or passing sight distance) while designing the control and safety system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 to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results: The public's 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sacrificial behavior was positive, which indicated the degree of

And we also used company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customer loyalty, and customer complaint to measure the car customer

The isothermal and anisothermal mechanical behavior were analyz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n this study to simulate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solder ball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First of all, by observing on 393 Junior High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is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dimensions regarding student activity choice from the model of Theory

Even though perceived near-term usefulness ha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instructional media, ease of use and perceived long-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