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008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2008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論文審定書. I.

(2) 授權書. II.

(3) 謝誌 終於到了寫謝誌的時刻,研究階段是人生珍貴的歷練,很慶幸 我亦師亦友的指導教授林德隆老師,在研究上對我嚴格的鞭策,讓我 能在研究過程中更快速的上軌道,老師常不厭其煩的叮嚀著我研究上 的小細節,另外非常感謝二位口試委員姚漢禱教授及俞智嬴教授精闢 扼要的指正與建議,使學生的論文更加的嚴謹和完整。 還記得二年前帶著愉悅又緊張的心情回到師大進修,在這二年 求學過程中,除了身兼學校的教職工作外,還得兼顧國家隊的訓練, 在碩士論文即將完成的此刻,內心的喜悅更是無法用言語形容。在研 究過程中,特別要感謝培育提拔我的張家興老師,及協助幫忙的中華 女壘隊職員;也因我們對壘球運動的熱愛,一起努力奮鬥並享受運動 的熱情。 首先感謝摯友思穎在我研究之路上的細心協助;小英在各方面 總是給我很多的支持與鼓勵;元儀總能在我提出疑問時,給我很好得 解答,當然最後的論文,你就是大功臣。謝謝您們這群摯友,我的研 究之路一點都不孤單。最後謝謝在人生旅途上,最支持我的母親及親 愛的弟弟。 江慧娟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III.

(4) 2008 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運動員 訓練歷程之研究 研究生:江慧娟 指導教授:林德隆.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 子 壘 球 運 動 員 的訓練歷程,其研究目的 為: 一、 了解我國參加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動機。 二、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面對各種練習及比賽的心態與 看法。 三、 探討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團隊的成功模式。 四、 探究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訓練歷程所面臨之問題 及尋求解決的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我國曾經參加過2004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 任2008年女子奧運壘球選手共計八人,以質化的研究,透過參與觀察及 深度訪談方式對受訪者做資料蒐集,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以客觀正確 的態度加以彙整和分析後獲得下列結論: 一、 喜愛運動的內在動機是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最大影響因子,而壘球運動 IV.

(5) 為選手帶來的好處包括升學、獎金和成就感,即使投入訓練的誘因各有 不同,教練的賞識是選手認真投入訓練的最大動力。 二、 選手主要以自我談話、集中注意力和意象訓練的混合式心理技巧 用以提高自我效能面對長期的訓練與比賽。 三、 2008年奧運黃金計畫在左營集訓的成效獲得肯定,除了團隊生活 培養出的絕佳默契,運動科學的情報搜集和以賽代訓的模式,讓 選手得以一面自我提升,一面掌握比賽對手的狀況。 四、 長達兩年半的集訓期間內,選手需要面對技術和心理上的低潮,技術性 的問題可透過教練指導和過去的比賽影片獲得改善,心理低潮則需要良 好的團隊溝通和家人的支持,而政府能提供退休機制保障選手的福利是 選手最大的期盼,也是選手可以毫無後顧之憂投入訓練與比賽的最 佳後盾。. 關鍵詞:優秀運動員、壘球、參與觀察、北京奧運. V.

(6) The study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Chinese taipei women's softball team of 2008 Olympics Graduate Student:Hui-Chuan Chiang Advisor:Der-Lung Lin Ph.D.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outstanding women’s softball players of Chinese Taipei.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paper were: 1. To understand the motivation of 2008 Olympics Softball players of Chinese Taipei to join softball activities. 2.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s and opinions of 2008 Olympics Softball players of Chinese Taipei when they faced variou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3. To discuss the success model of 2008 Olympics Softball team of Chinese Taipei. 4. To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the training process encountered by 2008 Olympics Softball players of Chinese Taipei.. This research included a survey from 8 respondents who were both 2004 and 2008 Olympics softball players of Chinese Taipei. By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 through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written format to collect the first hand data, then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objectively and correctly,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1.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loving spor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VI.

(7) for the athlete to join softball activities. The benefits of softball to the athlete include applying for schools, awards and personal achievements. Although the reason to join softball activities varies, the acknowledgement from the coach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to motivate the athlete. 2. In order to continue improving the personal performance during long term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the athlete tended to use mixed mode of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include self conversation, concentration and image training. 3. The feedback of 2008 Olympic Golden Plan in Zuoying is positive. Besides the great team building through the two and half years living together in Zuoying as a team,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sport science team has assisted the athlete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competitors’ status. Furthermore, the informal matches with other nations assisted the athlete to gain the experiences other than the skills gained from the everyday training. 4. For the two and half year’s long term training, the athlete had to face both technical and psychological low tide. Technical issues could be solved by the instruction from the coach or reviewing the video record of previous games. The psychological issues required the good team communication and family support. However, a completed superannuation scheme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will encourage the athlete to join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without worries.. Key words: outstanding athlete, softball,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2008 Olympics VII.

(8) 目次 論文審定書 ............................................... I 授權書.................................................. II 謝誌................................................... III 摘要.................................................... IV Abstract ................................................ VI 目次.................................................. VIII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壘球運動簡史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9.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4. 第一節. 運動訓練的概念 ............................. 14. 第二節. 運動員發展階段的訓練歷程 ................... 17. 第三節. 探討優秀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相關文獻 ........... 23. VIII.

(9) 第四節. 質性研究方法概述 ........................... 29. 第五節. 文獻探討總結 ............................... 32.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4.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三節. 研究地點 ................................... 3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6. 第五節. 研究步驟 ................................... 36.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41. 第七節. 研究結果撰寫方式 ........................... 45.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6. 第一節. 選手基本的資料 ............................. 46. 第二節. 選手參與動機 ............................... 48. 第三節. 選手參與的現況 ............................. 55. 第四節. 選手規劃的目標 ............................. 57. 第五節. 選手觀感與建議 ............................. 6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67. 第一節. 結論 ....................................... 67. 第二節. 建議 ....................................... 69. IX.

(10) 參考文獻 ................................................ 70 中文部份 ............................................ 70 英文部分 ............................................ 72. X.

(11) 表目錄 表 1-1、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 ........... 7 表 1-2、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 ........... 8 表 1-3、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 ........... 9 表 2-1、人類運動能力發展的過程 .......................... 20 表 2-2、壘球訓練的階段及任務 ............................ 23 表 4-1、研究對象參加國際賽事運動成就一覽表 .............. 47. XI.

(12) 圖目錄 圖 3-1、研究架構圖 ...................................... 35. XII.

(13)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並透過參與觀察的方式,來探討我國優 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針對女子壘球運動員所面臨的問題來 做一通盤性的了解,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建立文獻,進而協 助擬定女子壘球運動員訓練計畫,以符合現代運動訓練之趨勢。本章 分為:第一節壘球運動簡史;第二節研究動機;第三節研究目的;第 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操作性定義等五部分。. 第一節. 壘球運動簡史. 一、 壘球運動的起源: 壘球(Softball)起源於 1887 年,美國芝加哥法拉格特划船俱樂 部的漢考克和 1895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的消防隊員羅 伯,為了嚴冬或風雨時在室內打棒球,分別對 1839 年開始出現於美 國的現代棒球場地、器材和競賽規則作了修改,取名為室內棒球 (indoor baseball)﹔不久,又將室內棒球搬到戶外打,取名為女孩球 (kitten ball)、軟球(mush ball)、遊戲場球(playground ball)等,當時沒 有統一的場地畫法和競賽規則。現代壘球運動是 1900-1925 年由美國 開始廣泛傳入世界各國,當時以娛樂性質方式發展,由於沒有統一的 競賽規則,在比賽人數、投球方式與跑壘均不相同,到 1933 年美國 1.

(14) 業餘壘球協會成立,設國際聯合規則委員會才統一了規則。根據球的 軟硬程度,正式命名為 softball。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壘球在美 國快速發展。壘球在 1921 年以後傳入日本,1949 年日本壘球協會成 立後,壘球成為日本最普及的運動項目之一,其規則大致與棒球相 同,不同處在於壘球比棒球大,球和球棒的重量比棒球小且輕,場地 小,比賽時間短,投手投球時球必須用拋球方式拋出。國際壘球總會 (I.S.F)於 1952 年正式成立,由比爾凱桑擔任第一任會長,負責統 籌舉辦國際賽、洲際地區賽及世界男女壘球錦標賽,1965 年於澳洲 墨爾本舉行第一屆世界女子快速壘球錦標賽。在人口成長方面,1970 年世界壘球人口超過 1500 萬,1980 年超過 2800 萬。1981 年於加拿 大愛德蒙頓愛柏塔市舉行第一屆世界青男、青女錦標賽。1987 年會 長比爾凱桑退休,由秘書長唐波特就任會長。1990 年世界壘球人口 突破 4200 萬,1996 年女子壘球列入奧運正式比賽項目。世界壘總從 當初的 30 個會員國加入,發展至今已有 100 以上會員國家,以推 展世界壘球人口,促進世界和平為主要目的。目前壘球運動正於世界 各大洲區域,包括北美、歐洲、中南美、南美、東南亞、大洋洲、亞 洲中迅速成長。(筆者整理壘協簡介敘述). 二、中華女子壘球隊發展:. 2.

(15) 我國中華女子壘球隊組織的成立是在國際壘總成立 10 年之後, 當時國內壘球人口及地方球隊日漸增多,國內熱心壘球人士認為有統 一組織的必要,而於 1964 年 3 月 28 日成立中華壘球籌備委員會,次 年的 6 月 1 日,全國壘球委員會正式誕生。1974 年 4 月 21 日,中華 壘球委員會改組為中華壘球協會,中華女子壘球隊自從加入國際壘總 後,即積極參加活動,一直是國際壘球總會的重要成員。中華女子壘 球隊首度以國家代表隊名義參加國際壘總的比賽,始於 1970 年的第 二屆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該項大會是於日本大阪市舉行,中華女子 壘球隊獲得第六名。除了女子賽之外,1972 年中華男子壘球隊也參 加了第三屆世界男子壘球錦標賽,該項大會是於菲律賓馬尼拉市舉 行,中華男子壘球隊獲得第八名。壘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一直是以 女壘為主,男子壘球運動雖然在國內尚屬普遍,但是多朝休閒的方向 發展,因此水準並未到達國際一流水準。中華男子壘球隊首次參加世 界男子壘球錦標賽是 1972 年菲律賓舉行的第三屆錦標賽,我國在此 項比賽中,未能進入決賽,名列第八名。(筆者整理壘協簡介敘述). 事實上,真正為我國壘球在國際體壇上,立下汗馬功勞打出一片 輝煌的江山的是中華女子壘球隊。中華女子壘球隊由 1970 年開始參 加第二屆世界女壘賽,首次參加國際正式錦標賽的中華女壘隊員,在. 3.

(16) 此項比賽的成績為三勝五負,得到第六名。第三屆世界女壘賽於 1974 年在美國舉行,此項比賽共有十五隊參加,中華女子壘球隊表現不 錯,名列第五。由於參加隊伍較多,而將比賽分為兩組進行預賽,中 華女子壘球隊在第一分組成績五勝二負,名列第三。再參加 頁程賽 決賽,結果以一勝一負,獲第五名,此項比賽美國得到冠軍,日本第 二。第四屆比賽 1978 年在薩爾瓦多市舉行,本屆比賽中華女子壘球 隊的表現更有進展,成績躍居第四名。中華隊這次比賽分在第二組與 美國,紐西蘭,巴哈馬,義大利,百里奚斯,巴拿馬及尼加拉瓜分在 同組,中華女子壘球隊在分組賽成績五勝二負,位居第三,進入決賽。 中華女子壘球隊在決賽中再以一勝二負的戰績,得到第四名。(筆者 整理壘協簡介敘述). 由於中華女子壘球隊參加國際壘球事務的態度積極,一直是總會 的重要成員,1978 年的第四屆女壘賽之後,在 1979 年之第九屆國際 壘球總會( I.S.F.)會員大會中即爭取第五屆世界女壘賽的主辦權。同年 1979 年 9 月在國際壘球總會會員大會中,並由我國承辦此會議在圓 山飯店召開,此項大會被認為是國際壘總成立以來最成功的大會。接 著在 1981 年 5 月國際壘總在夏威夷召開理事會,確定第五屆世界女 壘賽在台北舉行。1982 年第五屆世界女壘錦標賽共有破紀錄的二十. 4.

(17) 三支代表隊參加,使此項比賽成為國際壘總有始以來最大的比賽,正 如前國際壘總秘書長波特先生說,這也是 I.S.F.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比 賽之一。此次世界錦標賽整個比賽及活動在我國所造成的風潮至今不 減,仍為觀眾津津樂道。中華女子壘球隊在這次比賽中,發揮球技、 力克強敵,獲得第二名,是我國單項運動協會參加國際錦標賽歷年來 的最佳成績。(筆者整理壘協簡介敘述). 中華壘球協會由於第五屆世界女壘賽主辦圓滿成功,而使中華女 子壘球隊在國際上地位大幅提升,各國競相邀請中華女子壘球隊參加 國際比賽。於民國 76 年 7 月舉辦 1987 年國際女子壘球邀請賽,邀請 歐洲、美洲、亞洲及澳洲強隊參賽,1990 年首次派隊前往中國大陸 參加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獲女子壘球第三名(銅牌),同年七月在美國 伊利諾州那模市參加第七屆世界女壘錦標賽獲第五名。1990 年 5 月 亞洲壘球聯合會(ASA- ASIA)會員大會中推舉我國黃會長書瑋擔任亞 洲壘球聯合會(ASA-ASIA)之會長及秘書長職,並將(ASA-ASIA)之秘 書處設立于我國台北市。1991 年于印尼雅加達市主辦第十屆亞洲壘 球聯合會會員大會,同時我國派隊參加第五屆亞洲女壘錦標賽獲第二 名。. 1993 年 5 月中華民國壘球協會再度舉辦 I.S.F.會員大會,會中決 5.

(18) 議 1994 亞運及 1996 年女壘列入正式亞、奧運競賽項目。我國 1994 年亞運女壘培訓隊於 1994 年 7 月參賽加拿大盃邀請賽後參賽第八屆 世界女壘錦標賽,勇奪參賽二十七隊中之第五名,並獲 1996 年亞特 蘭大奧運之參賽資格,消息傳回,舉國歡騰,為我國女壘運動史寫下 勝利光輝的一頁。雖然 96 年奧運女壘僅獲第六名,不及國人之期望, 但以中華女子壘球隊的環境及實力,在將近一百國之會員中,我們的 成績仍受國際壘壇之肯定。. 1996 年奧運會結束,1998 年亞運登場,此次中華女子壘球隊在 亞運會上獲得第三名之成績。同年在世界錦標賽中僅獲第七名,因此 需於 1999 年 4 月份亞太地區再爭取公元 2000 年奧運之最後一名資 格,可惜因種種因素,我們沒能拿到 2000 年奧運女壘參賽之資格, 然而 1999 年 6 月份由我國舉辦之第六屆世界青年女壘錦標賽中參賽 十五國中脫穎而出,勇奪第三名,再創中華女子壘球代表隊之佳績。 1999 年壘協也配合行政院體委會展開社女甲組聯賽之競賽方式,旨 在提昇女壘由高中、大學連續到社會之層面,企圖重回國際壘球舞 台。到了 2000 年終能拿到世界錦標賽的第三名,再創佳績,之後更 獲得亞洲青女賽冠軍、世界 16 歲青少女亞軍、釜山亞運銀牌及世界 錦標賽第三名、杜哈亞運銀牌、曼谷世界大學運動會銀牌、亞洲女子. 6.

(19) 壘球錦標賽銀牌的空前的佳績,更爭取到台灣第一個取得北京奧運參 賽資格的團體項目。. 壘球運動於 1996 年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正式項目,中華女子 壘球隊則於 1970 年首次參加國際性正式錦標賽,成為壘球運動進軍 世界的開端,成績方面也逐年提升,正式國際性壘球錦標賽中成績也 很輝煌(如表一),女子壘球運動為台灣爭取許多榮譽,也在國際壘總 一百多個會員國中,遠近馳名,使得台灣的女子壘球運動蓬勃發展。 表 1-1、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本研究者整理) 年份. 參 賽 名 稱. 名 次. 1967.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三名. 1969.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三名. 1970.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六名. 1974.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五名. 1974.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三名. 1978.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四名. 1981.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五名. 1982.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二名. 1985.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四名. 1986.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六名. 1987.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五名. 1987.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三名. 7.

(20) 表 1-2、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本研究者整理) 1990. 亞運 Asian Games. 第三名. 1990.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五名. 1991.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二名. 1994. 亞運 Asian Games. 第三名. 1994.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五名. 1995.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三名. 1995.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四名. 1996. 奧運 Olympic Games. 第六名. 1998. 亞運 Asian Games. 第三名. 1998.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七名. 1999.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五名. 1999.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三名. 2000. 亞洲青年錦標賽 Junior Womens Asia. 第一名. 2001. 世界青少女錦標賽 Junior World Girls. 第二名. 2002. 亞運 Asian Games. 第二名. 2002. 世界錦標賽 World Championship. 第三名. 2003. 世界青少女錦標賽 Junior World Girls. 第二名. 2003. 世界青年錦標賽 JuniorWomens World. 第五名. 2004. 奧運 Olympic Games. 第六名. 2004. 世界大學錦標賽 World University Championship. 第二名. 2004.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二名. 2004. 亞洲青年錦標賽 Junior Womens Asia. 第四名. 2005. 世界青少女錦標賽 Junior World Girls. 第二名. 8.

(21) 表 1-3、中華女子壘球歷屆參加國際比賽獲獎成績表(本研究者整理) 2006. 世界大學錦標賽 World University Championship. 第二名. 2006. 亞運 Asian Games. 第二名. 2007. 亞洲錦標賽 Aaian Championship. 第二名. 2007. 世界大學運動會 World University Games. 第二名. 第二節. 研究動機. 要成為優秀的壘球選手,除了堅苦的練習,更需要科學化的增強 訓練與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為了能夠成為國家隊裡的一員,需要過 人的體力及毅力,然而,大家矚目的焦點往往只有他們的運動成績表 現,顯少有人會注意他們的訓練方法與忍受強大壓力的訓練歷程。相 對於其他同年齡的人,他們必須在學業、工作與訓練中找到平衡點, 尤其在長年四處征戰,集中受訓,不論天氣好壞,沒有停止過嚴格的 訓練。而在這麼漫長難熬的訓練中,他們參與的動機是什麼呢?又如 何調適巨大的壓力呢?在面對問題的態度與解決的方法又是如何? 就目前我國 2008 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培訓隊的集訓過程來看,雖然 只有 2 年又 6 個月的訓練過程,就曾有選手因個人的因素自動退隊, 更有選手因外來的因素(課業、考試、升學、就業)而無法專心接受訓 練。事實上就團隊的運動項目來看,這些外來的因素對團隊凝聚力, 團隊的訓練績效與團隊的戰力影響甚鉅,國內女壘整個組、訓、賽的 9.

(22) 生態,到底面臨了何種問題?而選手又如何應對調適看待這些問題? 本研究擬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深入訪問調查,將參加 2008 年北京奧運女子壘球代表隊選手之訓練歷程呈現出來,並求能透過訪 談,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分析整個訓練的歷程,期望能呈現女子壘球選 手內心感觸的一面,更希望能藉由本文幫助教練更了解女子壘球選手 的潛在問題,進而提升國內女子壘球運動的競爭水準。.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研究我國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將 這些成功的訓練歷程以質化研究的方式做研究,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 訪談方式對受訪者做資料蒐集,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將以客觀正確 的態度加以彙整和分析。其研究目的分為下列四項: 一、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動機。 二、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面對各種練習及比賽的心 態與看法。 三、 探討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團隊的成功模式。 四、 探究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訓練歷程所面臨之問題及 尋求解決的方法。. 10.

(2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為我國曾經參加過 2004 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任 2008 年北京奧運壘球選手計 8 人。.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受優秀選手資格的限制,因此,受試對象較少,所得結 果僅限於了解國內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涉及下列名詞,為了使其意義明確、清晰, 茲將說明如下:. 一、奧林匹克運動會 本研究所指之奧林匹克運動會為「近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創始於 1896 年。這項國際間最具歷史性的奧 運會,古希臘以身體運動啟發人類精神、心智發展的神聖教育方式(中 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人們透過運動競賽的方式,達成交流,遠比經. 11.

(24) 由其他國際事務或音樂、戲劇等方式更為真誠且富友誼。其宗旨為下: (一)以競技運動為基礎,促進人類身心的發展健全 (二)透過運動競賽方式教育青年,建立彼此友誼和瞭解,藉以創造 更幸福與和平的世界。 (三)在世界各地推廣奧林匹克原則,以增進國際間的友誼。 (四)集合全世界的運動員,參加四年一度奧林匹克運動會。. 二、 訓練歷程 本研究將訓練歷程定義為:是指運動員從一開始接觸訓練到現階 段的全部訓練過程,所面臨和經過的人、事、物的過程(李軾揚 2002)。. 三、2008 奧運壘球選手 是指代表我國參加過 2004 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任 2008 年北 京奧運女子壘球選手. 四、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中的訓練,指的是身體活動的進行,以改善運動表現能 力。簡單的來說,運動訓練是讓選手或運動員,透過肢體及心理 訓 練,使運動表現更好的基本形式,進以提高運動的競賽能力的準備運 動訓練理論與方法。著眼於科學化的及教學化的原則,為了高水準的 12.

(25) 運動表現,所做的運動員及選手的準備過程(張博夫,1992)。. 13.

(2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分成五部份:第一節運動訓練的概念; 第二節運動員發展階段訓練歷程;第三節優秀奧運運動員參與訓練之 文獻;第四節質性研究方法概述;第五節本章小節. 第一節. 運動訓練的概念. 一個完整的訓練過程,應該包括運動員起始狀態的診斷,獎勵訓 練目標、訓練計畫的組織、訓練活動的實施、訓練過程中的檢查評定 以及訓練目標的實現等六項基本環節,做出適宜的評定,且具有特別 的意義 (田麥久,1997)。 運動訓練是隨著時代變遷、因應環境條件而不斷創新的應用科學,在 訓練方面務必講求科學方法,並非土法煉鋼,而且訓練的目的在於提 高運動選手競技力,包含體能、運動技術、精神力等,進而奪牌獲勝。 運動訓練是在教練的指導和選手積極參與下進行,選手應充分發揮主 體意識,教練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 (葉憲清,1996)。在「教練訓練 指南」一書中,提出現代運動訓練的主要特徵共有 下列十點﹙李誠志,1994﹚ (一) 強調運動員競技能力整體、全面的提高。競技能力是運動員 14.

(27) 有效地參加訓練和比賽所具備的本領,它是由運動員的體能、技能、 智能和心理能力等綜合構成的。通過運動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競技 能力水準,運動競技能力整體的提高是現代高水準競賽取勝的決定因 素。 (二) 運動負荷不斷增大,特別重視負荷強度,尤其是專項負荷強 度的增加,並十分強調負荷安排的定向化。負荷安排的定向化是指在 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的個體情況和訓練的具體任務,確定負荷的內 容、性質和數量、強度。每個運動員承受負荷的能力是不一樣的,訓 練過程的每個時期、階段、小週期,直到每次課程的具體任務也不盡 相同。要取得負荷刺激的最大效果,必須在負荷的內容和性質上有針 對性的加以選擇。 (三) 負荷後的恢復,成為現代運動訓練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由 於運動負荷的不斷增大,運動員有機體的疲勞加深,要使運動員承擔 新的、更大的負荷,僅靠有機體的自然恢復已不能適應這一發展的需 要,必須在訓練過程中合理地安排訓練內容、手段、負荷和恢復的時 間。具有關的研究指出,如果每小週期都有恰當的恢復時間,運動負 荷可以提高 5-10 ﹪。 (四) 訓練中更多採用專項練習手段,並更加注重模擬比賽狀態。 專項練習手段的選擇,在現代高水準運動員的訓練中,十分注重少而. 15.

(28) 精、最優化。為此選擇時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 練習的動作結構與比賽動作結構在技術要求上相似。 2. 專門練習動作的肌肉使用部位與比賽動作的肌肉使用部位相似。 3. 練習過程完成動作的供能特徵與比賽動作完成過程的供能特相 似,以提高專項所需的供能能力。 (五) 訓練的定量化訓練的定量化是對訓練過程中身體、技術、戰 術、運動負荷等各項指標的一種數的界定。訓練的定量化是提高訓練 科學化水準,克服訓練盲目性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各種指標的定量不 僅要使訓練有明確的目標,而且是訓練過程各階段檢查評定訓練效 果、即時調配訓練計劃和實施變更的重要依據。 (六) 訓練的綜合化。現代運動訓練的綜合化特徵是由訓練所要解 決任務的多元化和整體全面提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要求所確定的。 (七) 年度訓練中訓練的大週期增多,每個大週期的訓練時間縮短。 全年訓練安排三個以上大週期,每個大週期只有 3-4 個月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內,要有效的進行準備,形成最佳競技狀態。而且每一個 大週期中必須經歷「準備性訓練-比賽-調整恢復」這一完整過程。 (八) 重視及時獲取運動員的回饋訊息。運動的回饋訊息是教練制 定計劃、實施和調配訓練的直接依據。運動員的回饋訊息通常包括形 態、機能、運動素質在訓練過程中的動態變化;技術、戰術的掌握及. 16.

(29) 在比賽中的應用發展情況;對施加的訓練負荷和比賽負荷的適應程 度;在比賽競技能力的發揮和成績;心理品質在訓練和比賽中的表現 等。 (九) 注重心理訓練。近年來運動訓練和比賽的實踐,使人們越來 越深刻的認識到運動心理品質性重要性。尤其是在旗鼓相當、勢均力 敵的重大比賽中,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揮,其心理品質性優劣對比賽 勝負起關鍵性作用。 (十) 科學選材、早期培養。優秀運動員的早期培養,進行多年系 統訓練是培養高水準優秀選手的必經之路。運動訓練的目的是不斷提 高運動技術水平,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為國爭光,為實現四個現代 化服務。. 第二節. 運動員發展階段的訓練歷程. 本研究所探討的訓練歷程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說,除了身體的適 應、技術戰術之外,還包括了:認知、理解、態度、互動、自我期望 等心理發展,對於運動員短暫的黃金運動生涯,每一個階段都有成長 改變及其發展任務,每一位優秀運動員在訓練歷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都將影嚮著運動員的未來,運動員的身心發展是連貫的,國內基層壘 球運動有過早接受專業化訓練的情形,這將造成年輕的運動員提早遭 17.

(30) 受傷害。所以各階段有適度的訓練,才能夠使運動生涯發展順利,提 升運動成績表現。. 一、人類運動能力的發展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一生發展過程可劃分為:嬰兒期、 兒 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人期、中年期、老人期等七個階段。整 個生命過程包含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功能的改變,如動作發展、身體 發展、認知方面與社會化歷程(黃天中、洪英正,1992)。 這種階段的概念表示發展的程序不是一點一點累積的,而是從一 個階段跳到下一個階段,每跳一個階段,行為就有明顯的改變。(鄭 伯壎、洪光遠,1991)。就發展的概念而言,一個階段通常被定義為 一 起發生的一系列行為。就一個群體而言,這個階段行為的本質特徵不 同於較早和較晚的階段。階段的排列是次序性的,由一個階段轉移到 下一個階段,需經過一個統合的過程,使上個階段的行為轉變成下一 個階段的行為,同時增添了一些新的成份。環境因素或許可以加速或 減緩發展的速度,但無法改變其次序(楊語芸,1994)。 人體動作的發展是肢體學習的結果。因此,成長過程的學習經 驗,其印象最為深刻,其影響最為深遠。人在生長與學習的歷程中, 都在接受挑戰,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這是學習力的最佳詮釋。蔡貞. 18.

(31) 雄(2001)指出人的身體是學習的主體。就身體動作發展的過程而言, 出生嬰兒在其仰俯臥時(約四個月),軀體、四肢的活動空間,極為有 限;眼光所及之處,亦限 於局部。當其能俯跪爬行時(約九個月), 活動的空間開始擴大,延伸 的觸角,得以接觸周遭的事物,瞭解更 新奇的景象。當其能站立走動時(約十四至十五個月),平伸的視野轉 為立體空間的掃描,肢體的活動領域豁然開展,擴及四面八方,終能 探索更寬廣的世界(如下表 2-1)。. 19.

(32) 表 2-1、人類運動能力發展的過程 階段. 平均年齡(歲). 運動發展特徵. 新生兒期. 1-3 個月. 無法判定大量運動階段. 嬰兒期. 4 個月至 1 歲. 運動(相同)掌握階段. 小孩(幼童). 2-3 歲. 多方面運動形式學習階段. 學齡前期. 4-7 歲. 多方面運動形式學習提昇和運動. 低年級學童. 7-9 歲. 結合(首次)階段 運動能力快速成長階段. 高年級學童. 11-12 歲. 最佳運動能力學習階段. 發育期(一). 12-15 歲. 運動能力技巧改變階段 (青春期. 發育期(二). 14-20 歲. 開始後一年) 區別與增加個體化與穩定性. 成年. 18-35 歲. 最佳運動能力表現與維持階段. 中年. 30-50 歲. 運動能力逐漸減退階段. 老年前期. 40-65 歲. 運動能力快速減退階段. 老年期. 65 歲以上. 明顯運動能力退化階段. 資料來源:Stewart, C. A., Perlmutter, M.,& Friendman, S. (1988). Lifelong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詹棟樑(1991)認為「動作發展」就是動作的反應,也可以稱為「綜 合的活動」。動作的發展是從簡單的動作到複雜的動作,從無意義的 動作到有意義的動作,甚至是從無意的動作到認知的動作。 從以上的發展過程,可以獲知以下結論:發展是一種不斷形成的 過程。訓練對於動作的發展有幫助,但對於動作的訓練,站在教育的 20.

(33) 觀點,希望採鼓勵的方式,而不是強迫,以積極的心理引導來代替消 極的心理引導。. 二、運動員訓練歷程的階段性任務 基本上運動員生涯可分為學齡前、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社 會組及職業運動生涯等階段,大部份世界級的選手皆以每四年所舉辦 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一主要的目標,而大學教練則將選手在校的四年 光陰,擬訂一長期訓練計劃。基本上可分為基礎期、強化期及比賽期 (林文郎,1999)。科研工作者對現代許多優秀運動員的成就過程中, 進行分析,發現生涯訓練過程,存著客觀規律,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 從整體技術發展及訓練過程分析,生涯訓練過程有三個時期。第一個 時期,就是基礎訓練時期;第二個時期,為表現運動能力時期;第三 個時期,為運動壽命延長時期(翁志成,1998)。張博夫(1992)則指出 訓練的長期計劃期別中應有:一、基礎訓練;二、培養訓練;三、顛 峰訓練。 因此生涯訓練過程,是一個有系統的、不間斷的過程,雖然各個 階段的時限可能會有長有短,但缺一不可,且須循序漸進,在有計劃 安排的生涯訓練時,必須遵循這一客觀規律,並依照各訓練階段的固 有特色,安排訓練。不應有隨意性的安排訓練,擾亂球員的訓練過程,. 21.

(34) 甚至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林正常(1993)認為年輕運動員在心理與生理尚未成熟時,即從事 高強度(量)的訓練或訓練不當,將可能造成選手骨骼變型、肌肉發育 不平衡、心臟發育不完善、肺黏膜損傷、運動傷害…等。而青少年正 值發展階段,訓練時應按部就班,控制好訓練量。综上所述,筆者引. 用張博夫(1992)的棒球訓練階段及任務中,將棒球分期配合 現行女壘的不同年齡階段稍作修改。將壘球運動依不同訓練 階段整理出不同的訓練目標及任務[如表 2-2]。. 22.

(35) 表 2-2、壘球訓練的階段及任務 階段. 年齡 壘球分期. 目標及任務 1.一般性動作發展及經驗. 基礎訓練階段 9-14 青少女. 2.各種輔助能力的發展及建立 1.提高專項競技能力 培養訓練階段 15-19. 青女. 2.改善動作技術到進階水準的精緻結 構 1.一般與專項體能量增大. 專項化訓練階 19-24. 大專. 2.技術的精緻化. 段 3.體能條件、協調能力、心理潛能的 1.技術經驗成熟化 顛峰保持訓練 25 以 國家隊 階段. 2.訓練理論知識. 上 3.強調心理發展及調整. 第三節. 探討優秀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相關文獻. 運動訓練歷程相關之研究現今國內有關運動科學的研究大都偏 向於量的研究,並以較少以質性研究方向來深刻描述運動員心路歷 程,長期以來,運動科學的研究要採用實驗、調查、控制變項、驗證 假設、數字統計等方法才得以改進選手的生理狀況與成績,但其忽略. 23.

(36) 的是數量代表的意義(謝秀芳,1998)。根據研究者所瞭解的文獻, 以國家圖書館「全文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查詢,國內目前探討 有關優秀運動選手成功歷程之相關文獻,並採用質性研究方法,分述 如下: (一) 游鳳芸(2001)以我國六位奧運選手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訓練歷 程,研究結果發現: 1. 選手投入訓練之社會化歷程主要是家長鼓勵。 2. 教練影響選手的層面有待人處事方面,強調選手的自覺性,而且 選手大多喜歡被混合式的型態所領導。 3. 受訪選手有實施心理建設課程,但次數少且不完整,在賽前指導 都持正面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助於戰術運用及思路釐清。 4. 選手的價值觀首要任務是為國爭光,並能超越自己。 5. 最大的問題分為大環境及技術上的困難,解決之道為尋求高層的 支援和反覆練習。 (二)江柏衡(2004)以近十年曾代表我國參加國際正式桌球比賽, 且在比賽中奪得前八名之六位選手為研究對象,探討選手的成功歷 程,研究結果發現: 1. 多數選手是經由教練(教師)依經驗挑選進入桌球隊,沒有透過 科學選材。. 24.

(37) 2. 多數選手有接受教練給予的心理建設,沒有實施心理技能訓練; 選手對於賽前指導都持正向的反應,其影響有助於戰術運用及釐 清思路,增加信心及減少緊張。 3. 選手與同儕互動良好,彼此鼓勵;多數選手喜愛混合式領導的教 練,主因是選手認為教練必須能與球員互動、溝通。 4. 選手認為自我努力、多方面支持、榮譽感及天份是能成功的關 鍵。 5. 在訓練中,最困難的是遇到瓶頸,球技無法突破與缺少陪練對 象,與教練討論是最常見的解決方法;多數選手認為心理方面的 訓練要特別加強。 (三)楊鈞芪(2003)以 2002 年代表我國參加世界盃青少年射箭錦 標賽選手為研究對象共八位,探討其訓練歷程,研究結果發現: 1. 投入訓練主要是教練的發掘或參與學校招生,其動機有本身興 趣、好奇心、父母鼓勵、想贏得比賽、升學。 2. 賽前參與心理訓練課程或自我訓練且在面對焦慮時運用轉移或 分散注意力、自我暗示及深呼吸。 3. 弓箭器材使用情形只有一位有完整的調整能力,其餘大部份都需 要仰賴教練協助。 4. 選手與教練之間的互動較喜好民主式的領導,其影響層面有:待. 25.

(38) 人處事、信心的建立、生活教育的改善、專項技術知能的提昇。 5. 所面臨的問題為缺乏自信心、運動傷害、技術無法突破、家庭因 素。解決方法為改變練習態度、尋求溝通對象。 6. 成功的理由及關鍵有強烈的奪牌意念及堅持、教練的悉心指導、 強大的練習量、膽大心細的放箭氣勢、家人及朋友的鼓勵、抗壓 性強。 (四)謝秀芳(1998)以我國曾參加奧運會及國際柔道賽之女子選手 各四位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訓練歷程研究結果發現: 1. 選手參與訓練的背景有的為了獎金、教練、父母,而為自己興趣 而練習的不多。 2. 賽前心理準備有蒐集對手資料、自我加強及自我超越。 3. 技術的使用依對手而改變,必須是直覺反應且適當時機使用。 4. 對外聘的外籍教練給予正面評價,無論在技術、體能的指導與賽 前、賽中的心理輔導準備及比賽策略的指導等。 (五)夏梅齡(2004)以我國女子甲組籃球優秀選手為訪談對象,探討 優秀球員的訓練背景及訓練過程、價值觀、競賽前後的心理準備、與 教練的互動關係及訓練歷程所面對之問題,訪談結果發現:選手參與 訓練主要受個人興趣、家長的鼓勵、教練的發掘。大多數球員在競賽 前做過心理訓練,對於賽前指導持正面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 26.

(39) 心、減少壓力及提醒作用。 (六)曹家銘(2004)以我國男子優秀自由車選手為訪談對象,探討優 秀選手的身體訓練、心理訓練、與教練間的互動關係、國內的訓練條 件,訪談結果發現:選手參與訓練主要受個人興趣、家長的鼓勵、教 練的發掘及獎金的影響。大多數選手在競賽前做過心理訓練,對於賽 前指導持正面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心、減少壓力及提醒作用。 選手較喜歡教練是混合式的領導。 (七)李軾揚(2002)以我國職棒兩聯盟共八位優秀職業棒球選手為訪 談對象,探討優秀球員的訓練背景及訓練過程、競賽前的心理準備、 與教練、同儕間的互動關係、個人的價值觀及訓練歷程所面對之問題 和尋求解決的方法,訪談結果發現:選手參與訓練主要受個人興趣、 家長的鼓勵、教練的發掘及家族運動風氣的影響。大多數球員在競賽 前做過心理訓練,對於賽前指導持正面態度,其影響層面有帶給信 心、減少壓力及提醒作用。訓練中球技的低潮及其他問題,解決之道 是利用教練、朋友、錄影帶、暫時休息等尋找缺點加以改進。 (八)林仁義(2001)以我國甲組成棒之六位優秀原住民選手為訪談對 象,探討原住民選手的家庭族概況、參與動機、影響參與的因素、參 與運動的現況及自我目標與未來發展。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家庭社 經地位皆屬於中下階層,影響選手參與棒球的動機與因素以自身興. 27.

(40) 趣、家長鼓勵、教練與教師影響最大。 (九)郭子元(2000)以第十二屆、第十三屆(1994、1998)亞運田徑賽 獲前六名之九位我國優秀女子田徑選手為訪談對象,訪談結果發現: 受訪選手投入訓練的歷程大多為教師(教練)所發掘,其人格特質為聰 明、大方、責任感、毅力、自信心與榮譽感、熱愛田徑,在競賽前多 數選手做過心理訓練,並表示心理訓練能夠達到紓解壓力、放鬆、及 增強信心。對於教練賽前指導除了正面的態度,其影響能夠帶給選手 信心、減少壓力及警惕作用。 (十)翁文卿(2006)探討我國優秀女子中距離選手的訓練歷程,針對 女子田徑選手所面臨的問題來做一通盤性的了解,用以了解選手投入 訓練的動機、目標設定、價值觀、人格特質及想法、選手面臨訓練歷 程所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成功因素。研究結果發現: 1. 選手在訓練時,多因自信、運動能力及自我鼓勵的方式堅持完成 目標;名氣、家人、升學、成就感等也是促使他們持續練習的因 素;但也更容易因追求成就而導致身心疲憊,而選擇逃避並消極 的定下結束訓練的時間點。 2. 選手的課業問題在國中教育不夠紮實,導致課業落後,使選手在 日後發展受到限制,建議應加強平日不斷學習學校的教學來培養 選手,讓選手有紮實的基礎學習精神及能力,使之成為進入社會. 28.

(41) 的基礎。 綜觀以上有關優秀選手成功歷程之相關文獻發現運動訓練的主 要目的是提升選手的競技能力,且以最大限度來提升。在訓練的 過程中訓練的方式因年齡及運動發展時期的特徵不同而有所差 異 , 若要創造優異的運動成績必須全面的發展身體素質包括體 能、心理能力與技術等方面的潛能。投入訓練歷程是選手個人興 趣、父母鼓勵或學校招生,若是教練挑選較少經過科學化選材, 而對心理技能訓練都持正向看法並認為可有效幫助放鬆並釐清 思路。成功關鍵為強烈奪牌意志、抗壓性、自我努力、基本動作 穩定、教練指導及家人支持。對選手的品德、訓練課程建立良好 的體制及管理模式。就個人目標而言走向國際化,充實專業素 養、學術能力、借助運動科學作為自我提昇之方向。. 第四節. 質性研究方法概述. 一、質性研究法的概念 本研究是採行質性研究法,筆者將質性研究引用於壘球研究的領 域中,將許多訓練方法的問題,不只以訪談的方式並直接參與觀察深 入探究其原因與結果;例如要了解球員與教練間之互動關係?其成績 如何受訓練環境之影響?及其成長背景、心理發展的狀況…等,都必 29.

(42) 須在自然參與觀察,才能獲得真實現象的描述,若再加上訪談資料的 分析,就能夠深入了解其意義。 質性的研究方法其理論主要是由社會學、歷史、文化人類學等學 術而興起的概念和啟示(陳伯璋,1987;陳昭儀,1990;劉智全,1999)。 質性研究主張由研究對象的觀點去了解研究對象,這樣才不致於歪曲 事實(歐用生,1989;陳昭儀,1990)。 Parlett & Hamilton(1976)認為在質性的研究策略方面,並不是 在 操作、控制或除去情境的因素,而是將其所面臨的複雜情境視為已 知 的,其主要的課題在闡明這些因素,縷析其著特徵,界定其因果關 係。它的三個主要步驟是:觀察、進一步探究和尋求解釋(黃意舒, 1987)。 Taylor & bogan(1984)指出「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的 最廣意解釋是:產生描述的﹙descriptive﹚資料研究,描述的內容包 括人們說的話、寫的字和可觀察的行為。 黃瑞琴(1991)指出在體育運動科學中,質性研究算是較新的研究 法,事實上在其他領域中,質性研究法巳被使用多年,此研究法有許 多不同的名稱,如俗民誌學、自然主義的、詮釋的以及現象邏輯… 等,這些不同的名稱有不同的研究步驟和焦點。. 30.

(43) 二、質性研究基本的特徵包含: 1. 在自然情境中,密集且長時間的觀察與參與。 2. 透過實地紀錄、錄音帶、錄影帶、和其他文件的顯示,來正確和 詳細紀錄該環境所發生的事。 3. 以廣義的描述,狹義的說明,直接引用繪圖和表格以及一些統計 方式等方法,來解釋和分析。 4. 可彌補〝量的研究〞可能會有的不足。 5. 質性研究很少在開始時建立假設,而在資訊的收集和分析時,研 究者本身就是最主要的工具。並且強調呈列第一手資料的特徵, 資料收集的工具是觀察、訪談和研究者自己設計的儀器。 6. 質性研究越來越受重視,但它不是一種容易進行的研究方法,它 較重視研究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努力和分析的技術。 黃瑞琴(1991)參照了有關質性研究、人種 誌研究、自然式探究、 參與觀察、和個案研究等方法的論述,將質性研究的實施方法和過程 歸納為下列幾項: 1. 質性研究是描述的---質化資料能豐富的描述場所和人群互動的 過程。 2. 質性研究是統整的---研究者將現場的人事物看作一個整體來研 究。. 31.

(44) 3. 質性研究是自然式的---研究者在自然的情況中搜集現場自然發 生的事件資料。 4. 質性研究注重情境脈絡---從現場的關係架構中去看事件發生的 連續關係和意義。 5. 質性研究注重現場參與者的觀點---從現場局內人的觀點去瞭解 受訪者如何看世界。 6. 質性研究是歸納的---從資料搜集的過程中歸納概念和發展洞察 力。 7. 質性研究是有彈性的---持續的參照現場的情境定義研究的方向 和焦點。 8. 質性研究不作價值判斷---研究者著重於瞭解人們的觀點。 9. 質性研究是人性化的---研究者親自去經驗人們的內在生活和人 性特質。 10. 質性研究是個學習的過程---研究者向受訪者學習他們觀看世界 的方式,並對自己的價值觀有新的感覺。. 第五節. 文獻探討總結. 優秀運動員的個性特徵隨著運動項目的不同而不同,但優秀運動 員也有許多共同具備的特點,比如高自信心是優秀運動員的共同的個 32.

(45) 性特徵之一,運動訓練的基本任務是充分地挖掘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競技能力。任何一個訓練過程開始時,作為運動員 訓練的主體,通過我們所組織的運動訓練過程,使運動員的競技能力 發展到另一個新的水準,展現競技能力狀態的高水平。 一個完整的運動訓練過程中不論是對運動員現實狀態的診斷,確 定訓練指標,制訂實施訓練計畫,或是在實施訓練過程中計畫進行必 要的調節和修訂,都是在教練員的組織與領導下進行的,教練運用自 己所掌握的科學智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去指導運動員從事訓練,並創 造優異的運動成績。 質化研究方法的特色在於:研究者針對小樣本,本身融入參與觀 察的探究中,以參與性或非參與性的觀察,或詳細的田野筆記,並輔 以錄影、錄音以彌補現場記錄之疏忽,加上詳細且多方面的資料搜 集,將所得的資料,詳細地敘述人地、物和談話內容。 以文字來說明描述其現象,再加以探討分析後,掌握整體脈絡的 相互關聯性,最後予以整體的歸納並提出研究報告,而不以數字的統 計來處理。質性研究呈現是以文字敘述表示之事實,其研究之深入性 是量的研究法無法闡述的。. 33.

(4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之方法與步驟共分成: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第二節研 究對象;第三節研究地點;第四節研究工具;第五節研究步驟;第六 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七節研究結果的撰寫方式等七個部份。分別敘 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為了解我國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本研究採用質性研 究的方法,資料之蒐集係以參與觀察為主,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為輔。敘說所得資料採用歸納分析(inductive analysis)予以統 整分析且逐步釐清意義及影響研究要素,整理研究架構圖 3-1:. 34.

(47) 我國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 8 位優秀選手. 參與觀察. 深度訪談. 一、 詢問選手參與 壘球運動的動 機. 三、 分析選手團隊 的成功模式. 二、 了解選手面對 練習及比賽的 心態. 資料整理、歸納、分析. 撰寫研究論文. 圖 3-1、研究架構圖 35. 四、 探究選手訓練 時面臨之問題 及解決方法.

(4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我國曾經參加過 2004 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任 2008 年北京奧運女子壘球選手計 8 人。. 第三節. 研究地點. 經參與研究觀察選手日常訓練,並隨同長期進駐高雄左營國家訓 練中心為主要研究地點,且包含:移地訓練、國內賽事、國際比賽等 地點。.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有:個人日誌、訪談日誌、紙與筆、錄音機、攝影機 等方式來進行協助紀錄並觀察分析完成整理與詮釋的工作。. 第五節. 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本研究在確定主題後,即開始廣泛蒐集並閱讀、分析、整理相關 文獻,草擬研究計畫,並請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經研議、修正,確 36.

(49) 認本研究計畫具學術研究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二、實施階段 (一)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法的目標,是要為人類的存在提供實用及理論性的事 實。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理論」,可以定義成一組概念和歸納 的結果。理論提供了解現象的一種觀點、一種看法、或是一種釋義 (Blumer, 1969; Agar, 1986) 。參與觀察法可以產生概念和歸納結果, 進而成為釋義性理論。這些概念和歸納結果可用來檢驗既存的假設和 理論。由參與觀察法所產生的概念、歸納及釋義,可以用來進行實用 的決策(Chenitz & Swansob, 1986; Williams, 1986)。從研究者與研究 對象在整各訓練的歷程中,來進行研究以及呈現這些正在經驗與日常 生活中的想法,當回顧訓練中所遭遇的問題及運動巔峰表現的心路歷 程時,很多的現象引發我的關注。選手長時間在專項運動中投入訓練 與比賽,他們如何在得失之間找到平衡點與如何調適課業問題?值得 關注與探討。. (二)參與者角色 在參與觀察法中,研究者需要直接以參與者的身分,涉入人們的 日常生活。參與者的角色,為我們提供了由成員或圈內人的角度,進 37.

(50) 入日常生活世界的途徑。我們也藉著和諧的內省觀察(sympathetic introspection) (Cooley[1930], 1969) 、人文係數(humanistic coefficient) (Znaniecki, 1934)、以及和諧的改造(sympathetic reconstruction) (Maclver, 1942),探討人類的意義和互動行為。經由參與,研究者 得以用圈內人的角色,觀察並體驗人類的意義及互動行為。本研究因 研究者長期與受試對象相處在一起,相信更能瞭解代表隊選手在課業 輿訓練中選手生涯選擇的情形,並且用心傾聽選手豐富的生命經驗, 面對挑戰奧運的看法以及作決定時的考量。用以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三)選手基本資料之訂定 聯絡本研究受訪對象,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安排填寫受訪時間。 並注意問題的技巧及順序安排,進而深度了解並注意事項,每位受訪 者填寫時間約 30-100 分鐘不等,以避免資料有所遺漏與受訪者能放 鬆心情的進行。其所擬定選手基本資料如下列資料:. 選手代號:. 1.姓名: 2.年齡:. 歲。. 3.服務單位: 4.血型:□ A 型□ B 型□ O 型□ AB 型 次. 5.當選幾次國家代表隊選手: 38.

(51) 年. 6.當請問您本身參加壘球運動:. 7.請問您每週訓練幾天:□2~3 天□3~4 天□4~5 天□6 天□7 天 8.請問您最高的運動成就(可複選) :□奧運級選手□亞運級選手□ 世界盃選手□亞洲盃選手□世界分齡賽選手 9.選手守備位置(可複選) :□投手□捕手□內野手□外野手 10.請問您在國家代表隊歷年最佳成績(奧運、亞運、世界盃、亞洲 盃、等…):. (四)問卷訪談大鋼訂定 針對 2008 年奧運我國女子壘球代表隊成功歷程的特殊性及本研 究目的,參考有關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相關研究[楊鈞芪(1993)許文 玲(1994)游鳳芸(2001)],並國內專家學者姚漢禱教授、俞智嬴 教授、蔡於儒講師、李佳融講師、張家興老師…等多位資深國家級代 表隊教練及指導教授林德隆教授討論後訂定之。訪談大綱分為下列四 大主題;。. 1. 投入訓練背景及訓練過程: a. 你決定參加壘球隊,接受訓練的主要因素為何?[好玩、喜歡運 動、聽師長的指示、聽父母的意見等…]. b. 你在那一個階段最認真的投入訓練[國中、高中、大學]?主要原 39.

(52) 因為何?[不喜歡在教室上課、自己的球技表現優異、受到父母親 的鼓勵、受到教練的賞識等…] c. 你投入壘球運動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升學、獎金、就業、內在自 我實現等…]. 2. 各種練習及比賽的心態與歷程: a. 你如何運用心理技巧或擬定心理計畫來幫助比賽時的成績表現? [集中注意力、[增加信心]. 3. 成功歷程之研究: a. 那些因素促使你成為壘球國家代表隊的成員?依重要程度依序列 出三項、[先天的運動資質、後天的自我努力、父母親的支持、教 練的鼓勵等…]. b. 你認為要成為國家代表隊的優秀選手、在訓練過程中應把持什麼 心態?作什麼樣的努力?. c. 2008 年奧運黃金計畫在左營集訓期間長達幾年幾個月?訓練績效 為何?對 2008 年奧運奪牌貢獻及限制為何、請提出您的看法。. d. 2008 年奧運會結束後、你如何自我調適?會繼續為國家打球嗎? 為什麼?. 40.

(53) 4. 訓練、課業之自我管理之歷程: a. 在訓練過程中你曾遭遇何種技術上[動作上]的困難與瓶頸?如何 解決?. b. 在訓練過程中你曾遭遇何種其他的困難與瓶頸、[如團隊和諧、人 際關係、家庭因素]. c. 在不同訓練階段中〝訓練的績效〞與〝課業的成績〞你如何取捨? 有何看法與建議?.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整理 研究者在每一次參與觀察後所做的筆記,經加以整理文字稿後並 校對錯誤及疏漏部份,確定符合為當時所觀察擬訂之問題核心能具問 題代表性,直到正確無誤。. 二、受訪者確認 將觀察逐字稿交給受訪者檢核,看是否有誤。之後,根據受訪者 修訂的部份修改,成為參與觀察逐字稿的定稿。再進行資料分析。. 三、資料分析 41.

(54) 質性研究進行的方法通常和很多實驗研究相似,它在研究過程中 的每一個發現都會修正研究中接下來的一個階段。因此,同時發生的 資料收集與分析讓研究者得以更有效率的工作。在資料收集之後,分 析工作將因變得更具深度(Merrian, 1988) 。另一個質性和量的研究 之不同點在於質性資料通常以文字、描述、影像來表達;而量的研究 則典型的以數方式來呈現。 分析是讓資料有意義的過程,Goetz 和 LeCompte(1984)建議研 究者在分析前應該要再次研讀資料,以確保其完整性並發展出分析的 類別。這是組織、抽離、整合和綜合階段的開始。以下是本研究資料 分析時遵循策略: (一) 本研究採跨個案分析(cross-case analysis) ,即是把不同的人 對同一問題的回答綜合在一起做分析。 (二) 整理觀察與訪談摘要,俾使於綜合和凝聚焦點。 (三) 以探索文獻開始,寫下它協助觀察的方式或觀察比對的方式。 (四) 將出現的觀念與論題試驗參與者,以釐清觀念。. 四、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所有類型的研究都必須討論內、外在效度的概念。(Lincoln & Guba,1984)在質性研究裡以真實價值(truth value)來代替內在效度;. 42.

(55) 以類推性(transferability)代替外在效度。 Lincoln & Guba(1984)針對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提出見解,認 為質化研究的信度包含了:可重覆性(replication) 、效度則是指可靠 性(dependability) 、穩定性(stabil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可預 測性(predicta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故在控制質性研究的信 度與效度上,以下分別提出其內涵及技術: (一) 有效性(credibility) 即內在效度,指質性研究真實的程度,及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 望觀察的,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的真實性: 1. 增加資料確實性的機率,方法包括:研究情境的控制、資料一致 性的確定、資料來源多元化。 2. 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 3. 相異個案資料的蒐集。 4. 資料蒐集上有足夠的輔助工具。 5. 資料的再驗證。 (二) 可靠性(dependability) : 指內在效度,乃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因此,如何取得 可靠性的資料,乃研究過程中運用資料蒐集策略的重點,研究者必須 將整個研究過程與決策加以說明,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胡幼慧,. 43.

(56) 1997)。. (三) 類推性(transferability) : 即外在效度,意指研究的發現能應用至其他相類似的情境。質化 研究是以「深厚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經由受訪者陳述的感受 與經驗,能有效的作資料性的描述轉換成文字敘述,來增加資料的可 轉換性的技巧,並且使讀者能夠判斷是否可將觀察來的現象結合本身 的心路歷程並應用到他們自己的脈絡中,即使用者的摡化。並且來自 讀者對應用的強烈認知是對外在效度最好的評量(陳五洲,2000)。. (四) 三角測定(triangulation): 前面已經有提到過關於質性研究的信效度之內涵,簡單來說外在 信度是資料內容在質性研究中,一個研究能夠複製的程度。內在效度 指的是不同觀察者間關於描述項目的一致性程度。三角測定 (triangulation)這個術語是從調查這個領域來的,指的是使用一個以 上的資料來證明研究者的理論(陳五洲,2000)。 資料的三角測定指的是資料來源(自己、資料提供者、訪談、觀察、 不同的時間與事件等) 。此研究採取資料的多種來源測定,包括研究 者的觀察、訪談內容、以及教練觀點。 筆者本身從事壘球運動十四年,期間亦擔任過亞奧運級的國家代 44.

(57) 表隊選手,與本次訪談選手都共事過,且與受訪選手各階段的教練都 有相當程度熟識,所以資料取得可靠。參與觀察訪談時以真誠的態度 告知本研究純粹為學術研究使用,以探究選手內心成功歷程。. 第七節. 研究結果撰寫方式. 針對參與觀察內容與訪談問卷大綱,將每位受訪者對每一子題的 回答做原始的描述,於每個子題下做討論,找出其共通性與特殊性, 進行比較對照。其結果描述時,以 Case 1 代表第一位受訪選手,以 Case 2 代表第二位受訪選手,其餘以此類推。. 45.

(5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透過參與觀察與主題訪談的方式,探討中華女壘隊的訓練 歷程,針對中華女壘隊所面臨的問題做了通盤性的了解,用以尋求解 決問題的方法,經整理相關口述與書面資料後,歸納並建立文獻。 本章將相關問題整理歸納分成五部份並進行討論:第一節選手基 本資料;第二節選手動機的因素;第三節選手參與的現況;第四節選 手規劃的目標;第五節選手觀感與建議。. 第一節. 選手基本的資料. 一、年齡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女子壘球選手共有 8 位,平均年齡為 26.25 歲,年齡最大者為 30 歲,最小者為 24 歲。. 二、球齡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選手共有 8 位,平均球齡為 13.5 年,球齡 最長為 16 年,最短為 10 年。. 三、守備位置. 46.

(59)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選手共有 8 位,依不同守備位置計有投手 3 位,捕手 1 位,內野手 2 位,外野手 2 位。. 四、運動成就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選手 8 位,以 Case 1 代表第一位受訪選手, 以 Case 2 代表第二位受訪選手,其餘以此類推。其運動成就如表 4-1:. 表 4-1、研究對象參加國際賽事運動成就一覽表 國際賽 研 參 究 賽 對 次 象 數.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Case5 Case6 Case7 Case8. 奧. 世. 亞. 世. 亞. 運. 界. 洲. 界. 洲. 錦. 運. 運. 錦. 標. 動. 動. 標. 賽. 會. 會. 賽. 3 2 2 2 2 2 2 2. 3 2 1 2 2 2 2 2. 2 2 2 0 2 3 3 3. 3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伍、教育程度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選手計有:1 名具有碩士學位,就讀研究所碩 47.

(60) 士班 6 名,就讀大學部 1 名。. 六、就業情況 參與本研究對象優秀選手共有 8 位,除 2 位已獲聘為國中、高中 正式專任體育教師外,其餘皆為在校學生。. 第二節. 選手參與動機. 在參與觀察的過程當中,研究者利用前述之半結構式問卷與八位 優秀選手進行調查與討論,並經配合參與觀察之結果,分析後得到下 列結果:. 一、最初接觸壘球並參加球隊接受訓練的原因 經由參與觀察與訪談記錄的資料,整理發現選手選項共有三種參 與動機接受訓練的因素。. (1)喜歡運動: 八位選手中就有五位選手表示喜歡運動為其接受訓練的主要原 因。例如 case 1 選手就表示:「從小就熱愛運動,因此非常喜歡上體 育課,並且從小就立志想要成為一位優秀運動選手,國小因為參加壘. 48.

(61) 球擲遠比賽,上國中後才接受壘球運動,並在啟蒙教練帶領下,接受 正規的訓練,成就自己當時的夢想,並且同時選上國家隊與世青隊國 手」 。她是研究者的學姊,也是大學時代的同學和一位優秀的投手, 在她的言談之中,研究者可感受到她強烈的內在動機,並觀察到她規 規矩矩的處事態度,是一位按部就班的「模範生」 。另外 Case 2 也表 示:「接觸壘球是國中的時候,因為當初很喜歡棒球選手,加上本身 自己也喜歡運動,剛好就讀的國中成立壘球隊,所以就參加壘球隊, 在訓練中都很投入,因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努力訓練的過程中,終 於在高三那年選上世青國手」,Case 2 受訪者與研究者一起參與過許 多賽事,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對於投入壘球的執著與專注深受研究 者之尊敬。而研究對象中的 Case 4 表示: 「自己從小就喜歡運動,當 初加入壘球隊只是興趣,因為國中那時候,只是玩票性質,直到高中 時候,整個訓練過程都比較正規,家人對自己的選擇也很支持,是很 大的動力來源,因為這些因素,在高中畢業那年,選上青女國手」, 研究者對於受訪者的印象,是在研究者的大學時期,這位因為比賽而 認識的學妹,在代表隊中是一位新生代的捕手,本身相當努力並經歷 多項國際賽事,也因為喜愛壘球,希望再拼一次奧運,完成自己的理 想目標。而 Case 5 則表示: 「自己從小就很好動,國小有參加過田徑 校隊,所以本身的運動能力算不錯,上國中參加壘球隊接受訓練,因. 49.

(62) 為自己本身就很像小男生,喜歡看棒球運動,所以對於壘球的運動很 有興趣,但是在國高中階段,自己的表現並不是很出色,直到上大學 後,接受大學教授的指導,心理素質提升許多,並於選拔賽中,獲得 選訓委員賞識,選上第一次的國手,也因為這樣的機會,延續自己在 04 年雅典奧運中選上正式十五名單中」 ,雖然 Case 5 已經參加過雅典 奧運,但是對於壘球的熱愛卻不減,希望可以再一次參加奧運,更期 許團隊在奧運比賽中,奪下一面獎牌,這也是研究者從觀察中發現到 受訪者堅持到底的另一面。還有 Case 7 從國小開始就很喜歡運動, 國小階段就接觸到棒球,所以國中階段的訓練,對受訪者來說並不會 很困難,受訪者喜愛運動,更希望可以選上國手,訓練過程中受到教 練的賞識與提拔,所以在高中那年就選上世青國手,一路上因參與壘 球運動,帶給受訪者很多不一樣的人生觀念,受訪者也很榮幸自己堅 持到現在,在觀察中受訪者從小就跟研究者在同隊一起訓練打球,也 是研究者的直系學妹,接觸受訪者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時間,現在更是 研究所的同班同學,在觀察相處過程中發現受訪者是運動能力極佳的 選手,守備能力與腳程速度上都是目前國內的第一把交椅,也是一位 很優秀的外野手。以上五位選手都是一開始就喜歡運動的驅力,進而 參加球隊接受訓練;然而有兩位選手是聽從師長指示後接受訓練的, 所以在訓練過程中,教練也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50.

(63) (2)師長指示: 有兩位選手因聽從師長指示而參加球隊,Case 3 在國小接觸巧固 球運動時候,因為身材高大,聽取國小師長的建議,參加國中的壘球 隊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受訪者的球技表現優異突出,而得到教練 相當的賞識,受訪者的努力也得到成果,高中時期參加世界青女選拔 賽而獲選國手,受訪者對於自己選上國手感到非常榮幸,受訪者從小 學就是跟研究者是同學,受訪者是一位投手,從小因為慣用左手的優 勢,是國內這幾年來不可或缺的左投選手,對於壘球的堅持也是有目 共睹。另一位聽從師長指示的 Case 6,從小先接受棒球的訓練,在聽 從師長的指示後接受壘球訓練,因為有基本運動條件,所以在訓練過 程中,一直是很優秀的內野手,受訪者對自我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守 備方面表現優異,也因為這樣的能力,促使受訪者在高三時期,第一 次選上壘球青少女國手,之後一路開啟她的壘球生涯,研究者對受訪 者的了解,也是從國高中開始,受訪者是研究者的學妹,是一位頭腦 極佳但情緒穩定度欠佳的選手,在處理內野守備的思維能力,是內野 手中的典範。. (3)自己的興趣: 只有一位選手Case 8 表示開始接觸壘球只是因為好玩,慢慢的變 51.

(64) 成興趣,進而接受正規的訓練,國中畢業後,因為受訪者家鄉並沒有 高中隊伍,所以受訪者自己離鄉到中部的一所高中就讀,延續自己的 興趣,在訓練的過程中,獲得教練的賞識,在積極的有計畫訓練下, 於高三時選上世青國手,家人與教練的鼓勵跟付出,帶給受訪者很大 的鼓舞,也是她堅持到底的原動力,受訪者為研究者的學姊,這位學 姊在外野的判斷能力很好,也是教練積極培訓的重要選手,她常常會 鼓舞學妹練習中的精神,更會在比賽中以身作則帶動比賽氣氛,是球 員們學習的典範,也因為在 03 年的加拿大世界杯上,受訪者極佳判 斷的能力,外野飛撲接球,幫助中華隊順利爭取雅典奧運的門票。. 喜歡運動是大部份受訪者最初接觸壘球並參加球隊接受訓練的 原因,但只有一位選手在加入球隊之前已經喜愛壘球運動,由此可 見,對運動的熱愛和內在動機是這些選手願意繼續留下來受訓的最大 影響因子。. 二、你在那一個階段最認真的投入訓練?主要原因為何? 經由參與觀察訪談記錄的資料,整理發現八位選手計有三個不同 階段最認真投入訓練。. (1) 國中: 52.

(65) 有三位選手表示國中是他們最認真投入訓練的階段,Case 3 將國 高中的訓練視為同個階段,因為當時球技有進步並獲得教練賞識,激 勵了自己認真投入訓練的決心。其他兩位選手則是因為較被動的理 由,包括 Case 4 表示國中時的教練很兇,還有 Case 7 國中時不喜歡 在教室上課,所以是最認真投入訓練的階段。. (2) 高中: 有四位選手表示高中是他們最認真投入訓練的階段,Case 1 和 Case8 都是因為球技獲得教練的賞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快樂的學習, 所以在積極的訓練計劃下認真的投入。Case 3 則將國高中的訓練視為 同個階段,因為當時球技有進步並獲得教練賞識,激勵了自己認真投 入訓練的決心。而 Case 6 因為高中時想選國手,所以最認真投入訓 練。. (3) 大學: 有二位選手表示大學是他們最認真投入訓練的階段,Case 2 是想 在自己的興趣上有好的成就,並為未來的人生規劃鋪路。Case 5 則表 示大學階段是她人生的轉捩點,由於從投手改練野手,並且獲得了教 練的賞識,所以在訓練時更有自信、更加投入。. 53.

(66) 大部份的受訪者在國高中時期最認真的投入訓練,說明個人的壘 球啟蒙時期是選手最認真的階段,雖然選手們投入訓練的誘因各有不 同,有些是因為興趣和成就感而主動自我要求,有些則是因為教練的 鞭策和不喜歡在教室上課而被動投入訓練,但無論是於哪一個階段最 認真投入訓練,教練的賞識是選手們認真投入訓練的最大動力。. 三、你投入壘球運動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經由參與觀察訪談記錄的資料,整理發現八位選手皆認為投入壘 球運動為她們帶來了多項的好處。. Case 1: 升學、榮譽、就業、獎金。 Case 2: 升學、獎金、成就感、快樂、做人處事與成長、團體生活的 適應。 Case 3: 升學、就業、獎金及未來的規劃。 Case 4: 升學、獎金及自我實現。 Case 5: 升學、獎金、成就感。 Case 6: 升學。 Case 7: 升學、獎金、實現夢想。 Case 8: 升學以及改善當時的環境,但長遠的收獲是家人的鼓勵與支 持,並表現自我。 54.

(67) 八位受訪者一致認為升學是她們投入壘球運動所帶來的最大好 處,Case 5 特別強調因為投入壘球運動的優秀成績,讓她一路順利唸 到了研究所,而國際賽的獎金和成就感,也分別獲得七位和六位受訪 者認同,是投入壘球運動所帶來的好處之一。. 第三節. 選手參與的現況. 在參與觀察的過程當中,研究者利用前述之半結構式問卷與八位 優秀選手進行調查與討論,並經配合參與觀察之結果,分析後得到下 列結果: 一、如何運用心理技巧或擬定心理計畫來幫助比賽時的成績表現? 經由參與觀察訪談記錄的資料,整理發現三種心理技巧用以幫助 比賽的成績。 (1) 提高自信 Case 1: 在比賽中不斷的用〝自我對話〞鼓勵自己,並相信自己可以 做到,受訪者在球賽過程中,也總是帶頭不斷的提醒隊友,並相信隊 友可以幫助自己,完成守備的任務。 Case 3: 比賽時都以正面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信心,將覺醒水準拉到最 高,並減少負面的想法,對於自己被擊出的球,以平常心去對待,比 5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

曾連續三年獲得 MVP 的韓國頂尖棒球運動員金尚南因捲入醉酒暴力醜聞,被棒

達成效益:本部持續推動多元類別之 職前訓練,運用自有場地、設備、師 資,並結合地方政府公、民營訓練單 位,辦理多元訓練職類課程,並視需

111 年度「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員 36

已參加政府主辦或委辦之 教保員、訓練員、生活服務 員、照顧服務員、家庭托顧 服務員、臨時及短期照顧服 務員或個人助理相關訓練

十一、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經過小學四年級輔助課程四十多小時密集式的活動,組員有不同程度及層面的學習和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