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語言與手勢之溝通動態性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語言與手勢之溝通動態性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Master Thesis.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指導教授:徐嘉慧 博士. ‧ sit. io. 語言與手勢之溝通動態性. er. Nat. y. Advisor: Dr. Kawai Chui. n. a. v. l C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ve Dynamism n i Co-speech Gesture. hengchi U. 研究生:楊婉君 撰 Student: Yang, Wan-Chun 中華民國一○二年七月 July, 2013.

(2) Communicative Dynamism in Language and Co-Speech Gesture. 立. 政 治 大 By Wan-Chun Yang.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A Thesis Submitted to the. n. aGraduate iv l C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n h e nFulfillment in Partial g c h i ofU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July, 2013 i.

(3)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Copyright© 2013 Wan-Chun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ii. v.

(5) 謝辭 永遠忘不了口試通過的那天,窗外的那一片晴朗。就以這一片藍天,伴著蟬鳴, 覆著有些溫熱的空氣,完美地作為碩士生活的句點。 在此,我要向我的指導教授—徐嘉慧老師,表達我的無盡感激。老師在學術上 極為熱忱並且對學術極為嚴謹,令人敬佩。也非常感謝老師對於我這隻笨鳥,不厭 其煩地引導、指導,極具耐心的回答及指引我在學術上的困徬及疑問。也多虧了老 師的安排及敦促,在每週一次密集的 meeting 當中,能讓我如預期地同時完成論文 以及教育學程的學習。擔任老師的國科會助理的工作,不僅讓我學習到行政工作, 更令我對手勢的分析上更為嫻熟。對於徐老師,我要再次表達我的無盡感激之意。 另外,也非常感謝口試委員張妙霞老師、黃宣範老師以及詹惠珍老師在口試計畫書 以及口試答辯中給予我寶貴的意見以及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向,使我在論文上的討論 能更加完整、豐富。 感謝在語言所的求學期間曾經指導我的所有老師們。蕭孙超老師幽默風趣的上 課方式,由淺而深地引領我體會音韻以及 OT 的奧妙。而在碩一時擔任老師的超萌 學員,更在與老師的互動中學習、體會老師對人生的正面態度,令人崇敬不已。黃 瓊之老師在研究方法課堂上的指導,讓我在撰寫論文的期間受益無窮。何萬順老師 幽默而充滿機智的上課方式讓我發現句子的結構中亦藏有智慧。詹惠珍老師的語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學讓我體會語言使用充滿使用滴滴點點的語言使用的運作及智慧,並使我能應用所 學於論文之上。萬依萍老師的心理語言學讓我發現原來語言學的智慧也可以從實驗 中發掘。 感謝在語言所的陪我一起成長的學長姐以及同學們。感謝理論音韻工作室的綠 茜、旺楨學姐以及書豪、子權學長,謝謝你們的幫忙及指點,讓我度過懵懂無知的 碩一時期。謝謝語言所 99 級所有的好同學們:謝謝韻如、培禹、亭伊、王維、蜜 珊,總是在我覺得徬徫無助、失意難過時及時予以鼓勵及安慰,讓我在異鄉也能感 受到溫暖及力量;謝謝大公寓的煒翰、函絜、景芃、佑丞,學習的生涯有你們大公 寓的朋友們共同切磋討論學業、談天說地,也為這段求學期間增添顏色;謝謝惠中、 恆銘、平周,你們的才能及對事物獨特的看法讓我增廣見聞。更謝謝學妹孙彤,無 論是在手勢的分析上以及助理的行政庶務上,總是傾力相助。最後感謝惠玲助教, 總是殷切地關心我,從念研究所以來,無論是在學業上或是生活上,總是不斷地予 以我關懷及鼓勵。 最後感謝我的一生當中,心底最強大、最堅實的支柱—我的家人們。感謝爸爸、 媽媽、姑爹、媽咪,總是給予我無限的支持以及鼓勵。在我脆弱、哭泣時,總是幫. Ch. engchi. i Un. v. 我撐起一整個世界;感謝妹妹總是冷靜聽完我所遭遇的困頓,再給予我最實際的安 慰及意見;感謝弟弟總是給予我最一針見血卻是饒富道理的「名言」,讓我在心底 脆弱時,謹記你的話,再次勇敢地站起來。 iii.

(6) 摘要. 本研究探討溝通動態與手勢之關係。本研究相較於過去的研究提供了中文口語 語料的量化結果,除了檢視語言上的溝通動態值與手勢出現、手勢類型的關係以 外,並加入手勢特徵進而檢視。語言上的溝通動態值分別以「資訊狀態」與「主題 連續性」來決定溝通動態值之高低,並且將手勢所伴隨的語詞依詞性分開分為名詞. 政 治 大. 與動詞,檢視是否手勢上會依循語碼原則(the coding principle):當溝通動態值越. 立. 高,所使用的代碼材料便越多;當溝通動態值越低,所使用的代碼材料越少。結果. ‧ 國. 學. 發現,以決定溝通動態值的標準來看,資訊狀態較主題連續性更能依語碼原則反應. ‧. 溝通動態值。原因是因為資訊狀態反應訊息的新舊差異性,而主題連續性反應的是. Nat. io. sit. y. 舊訊息當中的不同的「舊」的程度差異,因此前者較能反應溝通動態與手勢之關係;. er. 而以手勢伴隨的語詞而言,動詞較名詞更能依語碼原則反應溝通動態值。因為動詞. al. n. iv n C hengchi U 相較於名詞而言,在語言上無完整的語碼系統以反應溝通動態值之高低,因此倚賴 手勢出現與手勢特徵來反應語言上的溝通動態值之高低。. 關鍵字: 溝通動態、手勢、手勢特徵、資訊狀態、主題連續性。. iv.

(7) Abstract.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 and gestur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conversational data. The study examin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D in language and the occurence of gestures, gestural types and gestural features. The various degrees of CD are deteremined by two separate criteria, namely. 政 治 大. “information status” and “topic continuity”. Morover, the study also distinguishes. 立. ‧ 國. 學. between the nominal affiliates of gesture and the verbal counterparts. The study found that gestures occur at the two extremities of CD. Gestures tend to co-occur with. ‧. linguistic elements bearing the highest or the lowest CD.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sit. y. Nat. io. n. al. er. criterion of “information status”, stroke duration and handedness were found to reflect. i Un. v. the various degrees of CD. On the other hand,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topic. Ch. engchi. continuity”, all gestural features including stroke duration, gestural space, handedness and stroke frequency have no correlation with CD.. KEY WORDS: communicative dynamism, co-speech gesture, gestural features, information status, topic continuity. v.

(8)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2.1 溝通動態與語言.................................................................................................. 9 2.2 溝通動態與手勢................................................................................................ 13 2.2.1 溝通動態值與資訊狀態(Levy 與 McNeill,1992) ........................ 13 2.2.2 溝通動態值與主題連續性 (McNeill,1992) ................................. 17 2.3 人類的溝通....................................................................................................... 20 2.4 手勢的基本介紹................................................................................................ 22 2.4.1 手勢階段與手勢特徵............................................................................ 22 2.4.2 手勢的分類............................................................................................ 26 2.5 小結...................................................................................................................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3.1 語料................................................................................................................... 34 3.2 取樣原則:子句的定義................................................................................... 3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al. er. io. sit. y. Nat. 3.3 語言上的溝通動態值........................................................................................ 37 3.4 與手勢伴隨的語詞判定................................................................................... 40 3.5 手勢分析........................................................................................................... 41 3.6 小結................................................................................................................... 45 第四章 結果.................................................................................................................... 46 4.1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手勢的出現........................................................... 48 4.2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手勢的出現....................................................... 50 4.3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手勢類型............................................................... 52 4.4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手勢類型............................................................ 56 4.5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動作執行階段的時間(stroke duration) ........... 60 4.6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動作執行階段的時間(stroke duration) ....... 66 4.7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動作執行階段的使用空間.................................... 69 4.8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動作執行階段的使用空間(gestural space) . 74 4.9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動作執行用手(handedness) ............................. 77 4.10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動作執行用手(handedness) ....................... 81. Ch. engchi. i Un. v. 4.11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動作執行階段的頻率(same stroke frequency) .................................................................................................................................. 84 4.12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動作執行階段的頻率(same stroke frequency) .................................................................................................................................. 87 vi.

(9) 4.13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複雜手勢特徵...................................................... 90 4.14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複雜手勢特徵.................................................. 93 4.15 溝通動態(資訊狀態)與簡單手勢特徵...................................................... 97 4.16 溝通動態(主題連續性)與簡單手勢特徵................................................ 100 4.17 小結............................................................................................................... 103 第五章 討論.................................................................................................................. 105 5.1 溝通動態值與手勢的出現............................................................................. 105 5.2 與手勢伴隨的語詞:名詞與動詞.................................................................. 106 5.3 溝通動態值:資訊狀態與主題連續性......................................................... 109 5.4 溝通動態值與手勢特徵................................................................................. 110 5.5「互動引擎」(the Interaction Engine)與手勢 ............................................. 112 第六章 結語與未來研究.............................................................................................. 115 6.1 總結................................................................................................................. 115 6.2 未來研究之建議.............................................................................................. 11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Un. v.

(10) 第一章. 導論. 人們在談話當中,持續發展新的話題,如此一來,溝通是動態性的概念。Firbas (1964,1971,1992)提出了「溝通動態(communicative dynamism,簡稱 CD)」. 政 治 大. 的概念。依李曉婷(2008)認為,溝通動態可以視為兩種概念,第一則為溝通的動. 立. ‧ 國. 學. 態特質,第二則是「一個語言成份對交際發展所作的貢獻程度」(李曉婷,2008: 35)。Firbas(1992:6)指出溝通動態即是能攜帶幫忙完成溝通發展的訊息的語言. ‧. 成份,而這些語言成份於子句中對於溝通貢獻最多,也因而最富有溝通動態性的。. sit. y. Nat. n. al. er. io. 根據第二個概念而言,溝通動態(CD)對溝通所作的貢獻程度是具有程度性的,. i Un. v. 而不同的程度反應了一個語言成份對於溝通目標不同的貢獻程度。也就是說,一個. Ch. engchi. 語言成份對溝通目標的貢獻程度越多,它所對應的「動態溝通值(degrees of CD) 」 越多。 那麼溝通動態要如何表現於語言上呢?Firbas (1992,1999)提出了四大要素, 而這四大要素可以決定「動態溝通值」在句子或是子句中的分佈。第一是「線性修 飾(linear modification)」 ;第二是「語境因素(the contextual factor)」 ;第三是「語 意因素(the semantic factor)」以及第四「音調(intonation)」。 先從「線性修飾(linear modification)」談起。說話者傾向將最不具溝通動態 1.

(11) 特質的語言成份,也就是對整體溝通較無貢獻的成份置放在句子的起始點,反之, 將對於整體溝通貢獻較多的語言成份放置在句子的末端。例如,Firbas(1999:11) 所提的例子(1.1)如下: (1.1)[Oh, look, John has come.] He‟s looking rather tired. 以例子(1.1)而言,第一句作為背景資訊。第二句主詞“He”並不是促成下一 步溝通的關鍵。也就是說此語言成份並不是發展新話題的關鍵點,因此,依照「線. 政 治 大. 性修飾」而言,主詞“He”便會被置放在句首;相對而言,主詞補語“rather tired”可. 立. 以是進一步發展新話題的重點,例如,對話者便可以進一步詢問他為何而累等等,. ‧ 國. 學. 便可以另開啟新的談話主題,因此對於溝通而言具有貢獻,而置放於句末。. ‧. 第二,語境因素顧名思義便是指溝通動態值由語境決定。這個因素會檢視語言. Nat. io. sit. y. 成份是否攜帶可從先前的語境中恢復(retrievable)抑或是不可恢復(irretrievable). er. 的資訊。Firbas(1999:3)提到語境因素需要在直接相關的語境中來運作。一個語. al. n. iv n C hengchi U 言成份倘若攜帶不可從先前語境恢復的資訊,此語言成份比起可從先前語境恢復的 那些語言成份而言,得到較高的溝通動態值。再以 Firbas 的例子(1999:11)討論, 第二個句子中主詞“he”可以從先前的語境中發現指的是“John”,這是屬於可恢復的 訊息;但是,動詞“is looking”及主詞補語“rather tired”在先前的語境中皆是不可恢 復的。因此,對於整體溝通而言,主詞“he”因為已經談論過,對於促進發展新的話 題較無幫助,溝通動態值較低;但是,於先前語境中不可恢復的動詞及主詞補語對 於促成新話題具有較大助益,溝通動態值較高。 2.

(12) 第三,語意內容以及句中的語言成份之語意關係亦可以對溝通動態造成影響。 Firbas 特別著重於動詞的語意內容,而將動詞分成兩類,一種是具有「存在」語意 的動詞,被歸於「存在階層(the existential scale)」 ;另一種則是非「存在」語意的 動詞,被歸於「特質階層(the quality scale)」。前者即是指動詞攜帶有「存在 (existence)」抑或是「出現(presentation)」語意的動詞;而後者泛指其他非指「存 在」或是「出現」之其他動詞。在語言成份攜帶不可恢復的資訊之條件下,倘若語. 政 治 大. 句中動詞是具有「存在」語意的動詞, 「所存在或是出現的主詞(presented subjects) 」. 立. 便是說話者可能會特別想提出說明或是強調,進而使溝通繼續進行,所以這些主詞. ‧ 國. 學. 在具有存在語意的動詞的句子中,是可以得到最高的溝通動態值。例如,“A bear. ‧. appeared at our front door”這樣的句子,主詞“a bear”相較於其他語言成份而言,是. Nat. io. sit. y. 說話者可以開啟新話題的關鍵點,譬如說對話者可以繼續問熊是什麼種類的熊或是. er. 牠的體型等等,因此主詞變成一個「推進溝通」的動力所在,也可以因此獲得最高. al. n. iv n C hengchi U 的溝通動態值。另外,另一種攜帶「特質」語意的動詞而言, 「具體化 內容 (specification)」可以獲得最高的溝通動態值。「具體化內容」指的是跟隨「特質」 語意的動詞後的受詞或是補語,若是此類受詞或是補語不出現,則由動詞獲得最高 溝通動態值。例如,像是“I bought a book”這樣的句子,受詞“a book”相較於其他語 言成份來說,能夠開啟新話題,譬如對話者可以就書的種類或是價格再做進一步的 詢問,便可使溝通繼續的發展下去,因此受詞在此例而言,獲得最高的溝通動態值。 第四,在非常特殊的情形之下,音調也可以在溝通動態當中扮演著重新評估 3.

(13) (re-evaluating)溝通動態值的角色。也就是說,說話者可以藉由著音韻上的顯著 性(prosodic prominence)將他們「即時的關注焦點(momentary particular interest)」 放在原先應該是低溝通動態值,也就是那些攜帶可恢復資訊的語言成份上。因此, 原先應該是低溝通動態值的那些語言成份,藉由音韻上的協助,而可以轉為變成攜 帶高溝通動態值,變成對溝通進展有所貢獻。再度回到 Firbas(1999:11)的例子, 但讓主詞“he”在音韻上做些改變,如例(1.2):. 政 治 大. (1.2)[Oh, look, John has come.] HE‟s looking rather tired.. 立. 在此,倘若說話者在主詞“he”的部分在語調上或是音量加強(這裡以大寫 HE 表. ‧ 國. 學. 示),說話者就是在此時此刻特別的強調就是“John”這個人怎麼看起來特別的疲. ‧. 累。例如說說話者與聽話者都知道他們來的這趟路程中,明明就是另外一個人開了. Nat. io. sit. y. 十個小時的車,怎麼不是司機感覺較累反而是坐車的人 John 看起來比較累呢?這. er. 兩個對話者可能就可以繼續開啟一個新話題,比如說 John 前些時刻做了什麼事情. al. n. iv n C 導致他的疲累等等。當然,Firbash也稱這樣的情形算是相當特殊(highly marked)。 engchi U 綜合而言,已知有四個因素會影響溝通動態值的分佈情形,但是, 「線性修飾」 與「語意因素」都必頇在語境因素的條件設定一樣之下才能決定期溝通動態值,由 此可知,語境因素在絕大多數的例子當中,是需要被優先、主要考量的。另外,音 調因素也屬於特殊情況,較不適用於一般絕大多數的情形。因此,本研究主要會從 語境因素著手,以語境因素決定溝通動態值,進而討論溝通動態值的高低與語言及 手勢的關聯性。 4.

(14) 若從語境因素考量,Levy 與 McNeill(1992)便將溝通動態值在語言上的表現 與「資訊狀態(information status) 」直接討論。他們認為高的溝通動態值便可以等 同於新資訊,Levy 與 McNeill 引述 Chafe(1976)的文獻,進而提到(1992:279) 新資訊是具有高度溝通動態值的。但是 Firbas(1999:37)特別指出,他對於資訊 狀態的定義並非等同於 Chafe 的概念。因為 Chafe 認為新資訊或是舊資訊應該仰賴 這些資訊是否存在或是不存在於聽著的認知(consciousness)當中。Firbas(1999:. 政 治 大. 37)特別強調新舊資訊需基於語言成份分別真實的出現或是不出現於立即相關的語. 立. 境當中的。因此,本研究將跟隨 Firbas 對於資訊狀態的標準,也就是說語言成份的. ‧ 國. 學. 資訊狀態需要立基於在立即相關的語境當中的真實出現與否來決定。. ‧. 另外,溝通動態值又可以進一步反應語言材料上的數量(the quantity of. Nat. io. sit. y. linguistic material)。Giv n(1985:197)的語碼原則(the coding principle)提到:. er. 「 一 個 話 題 越 是 不 可 預 測 、 越 不 易 取 得 或 是 越 不 連 續 ( less. al. n. iv n C h,e語n言g上所 predictable/accessible/continuous ) c h使i 用U的來 代 表 的語 碼 材 料( coding material)便會越多。」McNeill(1992,2005)便將主題的連續性等同於溝通動態 值作討論。依照 McNeill 的看法,語言成份越是越是不可預測、越不易取得或是越 不連續就可以等同於高的溝通動態值,也就是越可以促進新話題的產生,進而將談 話繼續進行下去,進而將溝通向前推進。除此之外,因為語言與手勢是屬統合系統 (a unified system) ,因此 McNeill 認為 Giv n 的語碼原則同樣適用於手勢。此一看 法也同 Levinson(2006),溝通係由多重模組(multi-modality)如聲音、手勢、眼 5.

(15) 神、面部表情等共同完成的。在「互動引擎」(the interaction engine)(Levinson, 2006)驅使之下,人們的溝通可從語言的方式,亦可從非語言的多重管道下所進行。 Levy 與 McNeill 談到: 「溝通動態值的表現可能經由不同的管道,手勢也可以依據 手勢所提供的代碼數量而有所區別」(1992:280)。他們認為手勢的出現與手勢的 類型與溝通動態值的高峰(the peak of communicative dynamism)有極高的相關性。 McNeill 提到: 「溝通動態值的變化對於手勢的出現有決定性的影響。手勢會出現在. 政 治 大. 溝通動態值最高峰處,而低溝通動態值則會缺乏各類型的手勢出現」 (1992:207)。. 立. 因此,本研究亦會跟隨 McNeill 主張,認為主題連續性亦與溝通動態值等同,進而. ‧ 國. 學. 探討溝通動態值與手勢的出現以及手勢類型的關係;亦跟隨 Levinson 之看法,認. Nat. io. sit. 手勢與語言共同檢視、比較,以幫助勾勒溝通的樣貌。. y. ‧. 為溝通係由多重管道下所進行,語言與手勢皆為溝通的管道之一,因此,有必要將. er. 在先前的研究當中可以發現有三點缺口值得本研究繼續討論:第一,過去的研. al. n. iv n C hengchi U 究缺乏量化分析;第二,過去的研究甚少在會話口語語料當中檢驗。因為口語語料 是人們生活中最常使用,也最為自然之人類的語言使用方式,研究口語語料可以更 貼近人們真實使用語言的情形。第三,過去的研究從未探討不同程度的溝通動態值 與各種手勢特徵(gestural feature)的相關性。因為不同的手勢特徵可以視為手勢 所表現的代碼數量,所以根據 McNeill 將主題連續性與溝通動態值相等的概念與 Giv n 的語碼原則相互搭配來看,溝通動態值與手勢特徵有高度相關性的。而這些 手勢特徵包含下列四種:「動作執行階段的時間(stroke duration)」 、「手勢空間 6.

(16) (gestural space)」 、 「動作執行用手(handedness)」以及「動作執行頻率(same stroke frequency)」 。首先,「動作執行階段的時間」指的是在單一手勢當中,表達手勢涵 義的動作執行階段所佔用的時間多寡。「動作執行的使用空間」則是指在動作執行 的階段所使用的空間位置大小,McNeill(1992)對於手勢空間由身體內而外擴散 分為四個部分,即是「中心—中心(center-center)」、「中心(center) 」、「邊緣 (periphery)」以及「極度邊緣(extreme periphery)」。在極度邊緣處又依照上下左. 政 治 大. 右的相對位置進而畫分「上(upper)」 、 「下(lower)」 、 「左(left)」 、 「右(right)」、. 立. 「右上(upper left)」 、 「右下(lower right)」 、 「左上(upper left)」以及「左下(lower. ‧ 國. 學. left)」,當動作執行階段於一個手勢空間內執行,稱為使用空間小;而動作執行階. ‧. 段跨越一個以上手勢空間,稱為使用空間大。「動作執行用手」則是指當在做手勢. Nat. io. sit. y. 的時候,是左手、右手還是雙手牽涉做該手勢。「動作執行頻率」則是看在動作執. er. 行階段所執行之次數多寡。這四個手勢特徵皆與手勢表現出的代碼數量息息相關,. al. n. iv n C hengchi U 因此可以在本研究當中用來探討手勢與溝通動態值的關聯性。也在 Levinson 之溝. 通由多重模組(multi-modality)所構成的看法之下,可以更細微的看出人們如何利 用這些多重管道(語言與手勢)來進行溝通。 本研究關心以下三個研究問題: (一)在中文口語語料當中,溝通動態值是否能影響手勢的出現? (二)資訊狀態是否能影響手勢的出現呢? 倘若可以,那麼手勢是如何與不同程度的溝通動態值相關連呢? 7.

(17) (三)主題連續性是否能影響手勢的出現呢? 倘若可以,那麼手勢是如何與不同程度的溝通動態值相關連呢? 本研究依據下列順序安排:在第二章,本研究回顧溝通動態性的概念及手勢, 第三章將呈現本研究將如何進行,第四章呈現調查結果,第五章依照調查結果進行 討論而第六章將給予結論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8. i Un. v.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希望可以探討溝通動態與語言及手勢的關聯性。因此,本研究會先於 2.1 節回顧溝通動態與語言的關係,進而於 2.2 節探討溝通動態與手勢的關聯。2.3 節探討人類的溝通,主要提出 Levinson 的溝通引擎之概念。2.4 節則介紹手勢各階. 政 治 大 段(gestural phases)、手勢特徵以及其分類。希望藉由這些文獻的回顧,能將本研 立. ‧ 國. 學. 究的基本樣貌勾勒清晰。. ‧. io. sit. y. Nat. 2.1 溝通動態與語言. er. 人們在談話當中經常不停的發展新的話題,這使得溝通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 al. n. iv n C 溝通動態因此首先被 Firbas 於 1956 h e年提出,他認為: n g c h i U 「溝通動態是一種藉由溝通在. 傳達溝通發展與促進此發展之資訊所展現的特質」 (Firbas 1965,取自於 Svoboda, 1974)。溝通動態是一種溝通的本質(Firbas,1992),這種本質經由溝通而發展, 為了達成溝通目的,也就是說為了發展新話題,進而推動整體溝通的向前發展。溝 通動態另一重要的概念即牽涉溝通動態值(CD value)。也就是說溝通動態值是一 個依據一個語言成份所攜帶可促進溝通發展的資訊量來決定。Firbas 主張,任何的 語言成份都可以是溝通動態值的攜帶者,可以包含:「一個子句,一個片語,一個 9.

(19) 字彙,一個語素甚至是一個次語素特徵(a submorphemic feature)」 (Firbas,1992: 17)。以本研究而言,為了方便溝通動態值的計算,則採用一個子句為單位計算子 句中每個字彙的溝通動態值。 Firbas(1959,1961,1992)認為有四個因素會影響溝通動態值。四個因素分 別是「線性修飾(linear modification)」 、 「語境因素(the contextual factor)」 、 「語意 因素(the semantic factor)」以及「音調(intonation)」。前三者是 Firbas 在早期理. 政 治 大. 論發展時即提出,而最後一個於 1992 年才被考量。. 立. 首先,線性因素被 Firbas 稱做是「溝通動態值的基本分配(the basic distribution. ‧ 國. 學. of CD)」(Firbas,1961:97)。也就是說,溝通動態值基本上是由句子中的線性排. ‧. 列來決定溝通動態值的高低的。語言成份在句子的起始點,或是句子排列的最左. Nat. io. sit. y. 側,便攜帶最低的溝通動態值。相反地,語言成份若出現在句子的最末端,則攜帶. n. al. er. 最高的溝通動態值(Firbas,1974) 。但是,線性因素必頇在沒有其他因素干擾之下. C 才能決定溝通動態值的分佈。 h. engchi. i Un. v. 第二,語境因素較線性因素被優先考量。 「(語境因素)是在直接相關的語境中 經由訊息的可恢復及不可恢復性來運作」 (Firbas,1999:3) 。訊息的可恢復性指的 是現今語境中的訊息可以於直接相關的語境當中追溯回它的「前身 (re-expression)」 。相反地,如果一個語言成份所攜帶的訊息是不可恢復的,那麼, 它對於促進說話者發展新話題,也就是說對於溝通往下發展便具有貢獻。因此,相 較於攜帶可恢復的訊息而言,若是一個語言成份攜帶不可恢復的訊息,他所獲得的 10.

(20) 溝通動態值便會較高。 第三,語意內容以及句中的語言成份之語意關係亦可以對溝通動態造成影響。 在此,Firbas 特別著重動詞的語意內容與動詞與其他語言成份的語意關係。依照動 態語意因素(dynamic semantic factor,簡稱為 DSF),語意角色的分佈可以分成兩 個系統,一個則為存在級別(the existential scale) ,另一個則是特質級別(the quality scale)。存在級別應用於具有存在或是出現語意的動詞,例如:come into view、. 政 治 大. appear、occur、take place 以及 turn up (錢軍,1996:14) 。 在動態語意因素中,. 立. 帶有存在或是出現語意的動詞為「呈現者(presentation,簡稱 Pr)」 。而在攜帶不可. ‧ 國. 學. 恢復的訊息的條件之下,主詞則視為「被呈現的現象(phenomenon to be presented,. ‧. 簡稱 Ph)」 。倘若句中有地方副詞或是時間副詞,則視為「場景(setting,簡稱 Set)」 。. Nat. io. sit. y. 若將此三種語言成份與溝通動態值討論, 「被呈現的現象」溝通動態值最高, 「呈現. er. 者」次之,而「場景」的溝通動態值最低。也就是就溝通上而言, 「被呈現的現象」. al. n. iv n C hengchi U 對發展新話題最有幫助,「呈現者」則次之,而「場景」對於發展新話題最沒有幫 助。 在動態語意因素中,特質級別應用於一般非表達存在或是出現語意的其他動. 詞,例如像 know、buy 或是 die 等等。在此類別的動詞之中,主詞被當作是「特質 的承受者(bearer of quality,簡稱為 B)」 。而「具體化內容(Specification,簡稱 Sp) 」 則是指接續於這類動詞之後的受詞或是補語。基本上而言,「具體化內容」的溝通 動態值最高,動詞次之,而「承受者」的溝通動態值最低。也就是說,這類非表達 11.

(21) 存在或是出現語義的特質之下,「具體化內容」對於發展新話題幫助最大,動詞次 之,而「特質的承受者」則對發展新話題及溝通最沒有幫助。倘若這類動詞之後沒 有接續任何受詞或是補語,動詞的溝通動態值則最高。 第四,音調因素可以重新評估(re-evaluating)原先由線性修飾、語境因素、 語意因素所決定之溝通動態值的分佈情形。我們再將例子(1.2)挪下來再次說明: (1.2)[Oh, look, John has come.] HE‟s looking rather tired.. 政 治 大. 方括弧內提供的是背景訊息。動詞“look”屬於特質級別的系統。倘若先不考慮. 立. 音調因素,第二句的主詞“he”是一個依賴語境的特質的承受者,動詞“look”與主詞. ‧ 國. 學. 補語“rather tired”分別是不依賴語境的動詞及具體化內容。在不考慮音調因素之. ‧. 下,相較於其他兩個語言成份,特質承受者“he”不可能成為開啟新話題的關鍵點,. Nat. io. sit. y. 進而讓溝通發展下去。但倘若在 Firbas 口中非常特別(highly marked)的例子當中,. er. 主詞“he”獲得了韻律加強(prosodic intensification),例中以大寫 HE 表示,進而得. al. n. iv n C hengchi U 到了最高的溝通動態值。這樣的轉變是因為「它顯然地傳達說話者對 John 即時、 特別的關注」(Firbas,1999:12)。 總而言之,Firbas 認為溝通是動態的而提出溝通動態值以用來解釋人們如何進 行溝通。語言成份若攜帶高溝通動態值可以促成新話題的發展,進而推動溝通繼續 地進行。有四個成分可以影響溝通動態值的分佈,分別為線性修飾、語境因素、語 意因素以及語調因素。其中,在絕大多數的例子當中,語境因素是主要且優先被考 慮的,因此,本研究將從語境因素著手討論決定一個語言成份高低的溝通動態值。 12.

(22) 2.2 溝通動態與手勢 由於本研究以語境因素為決定一個語言成份高低的溝通動態值,因此在下面章 節中,本研究將以語境因素出發,回顧學者所提出溝通動態值與資訊狀態以及主題 連續性決定語言成份高低之討論。 2.2.1 溝通動態值與資訊狀態(Levy 與 McNeill,1992) Levy 與 McNeill 指出,「相較於先前的談話而言,新資訊具有高度溝通動態. 政 治 大. 值。…倘若內容越不可預知(less presupposable) ,所使用的語言形式會越為複雜,. 立. 而所創造的溝通動態值便越大」(Levy 與 McNeill,1992:279)。除此之外,錢軍. ‧ 國. 學. (1996)也同意溝通動態值是可與資訊狀態相提並論的。攜帶新訊息的語言成份等. ‧. 同於攜帶高溝通動態值,這些語言成份也就是可使說話者在他們的談話當中發展新. Nat. io. sit. y. 的主題,進而使談話繼續下去。. er. 訊息狀態已經被討論數十載。舊訊息與新訊息可由不同觀點決定。第一種為仰. al. n. iv n C h ebeliefs 賴聽話者腦中的信念(the speaker‟s h i theUhearer‟ beliefs)。聽者中心論如 n g cabout Prince(1981)的熟悉程度(familiarity) 、Halliday(1985)的恢復性(recoverability) 、 Chafe(1987,1994)的意識(consciousness)與 Giv n(1990)的前後景(grounding) 皆是。Prince(1992)以聽者中心論來區辨新舊訊息,將訊息分為「聽者舊訊息 (hearer-old)」以及「聽者新訊息(hearer-new)」。一般情形而言,「聽者舊訊息」 的指涉對像是定指的;而「聽者新訊息」的指涉對象是不定指的。 第二種則以語言形式所決定。Prince(1986,1992)認為語言形式可決定訊息 13.

(23) 狀態。音韻成份如重音,或是句法結構如分裂句(clefts) 、主題句(topicalization)、 焦點移位(focus-movement)等等,或是混合音韻及句法結構皆可表示舊訊息或是 新訊息。 第三種則是以言談為基礎。Prince(1992)指出另一種看法是以言談為中心, 新舊訊息被稱作「言談舊訊息(discourse-old) 」與「言談新訊息(discourse-new)」。 這種分野並不與聽者中心論等同。決定新舊訊息的立基點在於先前的語境當中而非. 政 治 大. 聽者的信念。此觀點與 Firbas(1999)對於資訊狀態的標準相符合,他說到:「我. 立. 的定義…是基於語言成份是否是真實的出現或是不出現於立即相關的語境當中」. ‧ 國. 學. (Firbas,1999:37)。. ‧. 因此,本研究將採用 Chui(2001)的主題鍊(topic chain)概念以區分資訊狀. Nat. io. sit. y. 態。談到主題鍊之前,應先就「主題」 (topic)之定義做一釐清。根據 Chui 的敘述,. er. 這裡所意指的主題並非指語法上的主詞位上串起一連串句子的名詞片語,而是指. al. n. iv n C hengchi U 言談當中具有相同的話題數個句子所形成的溝通話題。而在自然的談話當中,具有 語意相關的主題串連在一起,Chui 將此稱做「主題鍊」 。主題鍊可依據談話當中的 句子之語意關係,進而來切分主題與主題之間的界線。Chui(2001:27)認為主題 與主題之間的界線的分界點表示時間、地點、事件或是角色具有主要的轉變。主題 鍊當中的各話題中可能被另一個話題的插入而中斷,而後再延續回前話題當中。在 本研究的語料當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出現。兩位說話者 M 與 F 談論到 M 公司裡的 講習內容以及講師,F 突然插話進來叫 M 把跨到 F 椅子上的腳拿開,接著短暫的 14.

(24) 討論起雙方的腳乾淨與否。接著 M 又回到原先的「公司的講習」之話題,繼續講 到公司內的講師的背景等等。 表 2.1 主題鍊當中之話題插入 主題鍊 公司的講習. 時間 講習開辦日. 地點 M 的公司. 事件. 角色. 介紹講習的內容. 說話者 M、講師、 參與講習者. →M 的腳. 錄影當下. 錄影地(宿舍). 放下 M 的腳以及. 說話者 M 與 F. 腳的乾淨度 公司的講習. 講習開辦日. 立. M 的公司. 介紹講師的背景. 說話者 M、講師. 政 治 大. Chui 亦提到一個主題鍊之下可能含有數個次主題鍊(sub-topic chain)甚至是. ‧ 國. 學. 次次主題鍊(sub-sub-topic chain) 。數個次主題鍊當中所談論的內容皆與主題鍊相. ‧. 關聯,但是時間、地點卻不一定相同。在本研究的語料當中也可以發現這樣的例子。. y. Nat. n. al. er. io. sit. 兩位說話者 F1 與 F2 談論到一連串關於「打排球的人」之主題鍊,先由第一個次主. v. 題鍊開始談到 F1 在面試完後的下午去打排球所遇到的帥哥談起,而後延伸到 F1. Ch. engchi. i Un. 所認識的打排球的女生的個性如何,再接續至打排球的男生的個性。F1 續而談起 當初剛認識男朋友時,男朋友在排球場上的紳士行為。進而再回到面試下午所遇到 的打排球的帥哥之紳士行為。在這個主題鍊最後再談到另外一個打排球的帥哥,但 是在打球時很吵鬧。在這個主題鍊當中,由「打排球的人」的貫串,逐一由五個次 主題鍊,也就是說「打排球的帥哥」、「打排球的女生」、「打排球的男生」、「F1 的 男朋友」以及「打排球時吵鬧的帥哥」次主題鍊串成一個大的主題鍊。. 15.

(25) 表 2.2 主題鍊當中之次主題鍊 主題鍊:打排球的人. 次主題鍊(一). 時間. 地點. 事件. 角色. F1 面試下午. 排球場. 遇到打排球的帥. F1、打排球的帥. 哥. 哥. 討論打排球的女. 泛指打排球的女. 生的個性. 生. 討論打排球的男. 泛指打排球的男. 生的個性. 生. F1 的男朋友初識. F1 、 F1 的 男 朋. 打排球的帥哥 次主題鍊(二). 泛指未定. 泛指未定. 打排球的女生 次主題鍊(三). 泛指未定. 泛指未定. 打排球的男生 次主題鍊(四). F1 與男友初識之. F1 的男朋友. 時. 次主題鍊(一). F1 面試下午. 打排球時吵鬧的. 過去的時間. 排球場. 排球場. 友、打球的隊友. 打排球帥哥牽起. F1、打排球的帥. F1. 哥. 另一個帥哥但是. F1 、 吵 鬧 的 帥. 打球時很吵鬧. 哥、共同打球的隊. ‧. 帥哥. ‧ 國. 次主題鍊(五). 政 治 之時在排球場上 的行為 大. 學. 打排球的帥哥. 立. 排球場. Nat. sit. y. 友. er. io. 倘若要切割主題鍊、次主題鍊甚至是次次主題鍊的界線,當中可能重疊抑或是. al. n. iv n C 分界不明確。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採取的為以主題鍊做為判定資訊狀態之標準,其 hengchi U 代表著 Chui 所說的時間、地點、事件或是角色的主要轉變。本研究希望藉由 Chui 的主題鍊的概念,與 Firbas 對於資訊狀態要求語言成分必頇在真實語境中出現,進 而討論語言上溝通動態值與資訊狀態的關係,再進一步加入手勢與由資訊狀態決定 的溝通動態值的關聯性。. 16.

(26) 2.2.2 溝通動態值與主題連續性 (McNeill,1992) McNeill 認為溝通動態值的變化對於手勢的出現有決定性的影響。手勢出現在 溝通動態值的頂端(the peaks of the CD);而低溝通動態值傾向於缺乏任何手勢的 出現」(McNeill,1992:207)。也就是說,McNeill 認為手勢會與高溝通動態值出 現,但是手勢不會與語言成份攜帶低溝通動態值共同出現的。此外,手勢的複雜度 也與溝通動態值相關聯。McNeill 援用 Giv n 的語碼原則(the coding principle)作. 政 治 大. 為這項主張的基本理由。語碼原則為「一個話題越是不可預測、越不易取得或是越. 立. 不連續(less predictable/accessible/continuous) ,語言上所使用的來代表的語碼材料. ‧ 國. 學. (coding material)便會越多」 (Giv n,1985:197) 。例如,Giv n 舉出名詞指涉形. ‧. 式在不同語碼量的階層呈現便可以說明語碼原則:. sit. y. Nat. er. io. 最連續∕最易預測(Most continuous/ predictable). n. a l 零回指(zero anaphora) i v Ch Un e n g c h ipronouns/verb 非重音之代名詞∕語法一致(unstressed agreement) 具重音之代名詞(stressed pronouns) 完整的名詞片語(full NPs) 修飾的完整名詞片語(modified full NPS) 最不連續∕最不易預測(Less continuous/ predictable). McNeill 認為因為語言與手勢為一個統合的系統,因此在主題越不連續或越不 易預測的的資訊當中,在語言上以及手勢上的代碼材料上的數量勢必也會較多。既. 17.

(27) 然 McNeill 認為手勢的出現既是反應手勢在代碼材料上在數量上的表現,同時也反 應了高的溝通動態值,再將 Giv n 的語碼原則援引作為其基本理由,因此可得知 McNeill 認為倘若語言成份的主題較不連續,即可以視為高溝通動態值。 Levy 與 McNeill(1992)指出:「因為越具溝通動態性的資訊是越不連續或是 越不可預測的,因此暗示著溝通動態與代碼材料之數量的相關性 」(Levy 與 McNeill,1992:280)。因此,越不可預測、不易取得或是越不連續的資訊便被視. 政 治 大. 為攜帶高溝通動態值。以手勢而言,高溝通動態值反應了兩種在代碼材料上量的表. 立. 現:手勢的出現以及手勢之動作複雜程度(kinesic complexity)。. ‧ 國. 學. McNeill 使用了敘事語料,發現不同的手勢在不同的敘事階層(narrative levels). ‧. 當中,可以發現有不同類型的手勢之出現,說法節錄於下:. sit. y. Nat. n. al. er. io. 圖像手勢(iconics)出現於敘事階層(the narrative levels) ,在此階層中, 其內容包含故事事件中的情節(emplotted story events) ;圖像手勢,便存 在於這些事件當中。比喻手勢(metaphorics)出現於超敘事階層(the metanarrative levels),在此階層中,內容包含將整個故事結構視為一個物 體或是空間上的安排(an arrangement in space)。當焦點內容(the focal content)為定位(orientation)或是變更定為的話,指涉手勢(pointing) 則出現於各階層當中。最後,節拍手勢(beats)出現於快速的轉換至各階 層中。節拍手勢不牽涉傳達各階層中的語意內容,而是指轉換的時間點 (the temporal locus of the shifts)(McNeill,1992:188-189)。. Ch. engchi. i Un. v. 在敘事階層中,語碼原則藉由在複雜的圖像手勢出現於較高溝通動態值來彰 顯;在超敘事階層中,比喻手勢出現於溝通動態值的高峰上。然而,指涉手勢與節 拍手勢卻與低溝通動態值出現。由此可知,圖像手勢與比喻手勢相對而言都是較為 18.

(28) 複雜的手勢,因此傾向與高溝通動態值共同出現;而指涉手勢與節拍手勢是較不複 雜的手勢,因此與低溝通動態值共同出現。 回到 Giv n 的語碼原則,已知主題的連續性可等同於溝通動態值一併討論,也 就是說越連續的主題,就不會是說話者發展新話題的關鍵點,也就不會促成整個溝 通持續下去,因此溝通動態值越低;反之則反。在此要探討的是,是否主題的連續 性是否可有一套標準測得呢?答案是有的。Giv n 於 1984 年發展了測定言談中之. 政 治 大. 主 題 性 的 三 個 方 式 :( 一 ) 指 涉 距 離 ( referential distance ), 又 稱 「 往 回 看. 立. (look-back)」 。(二)潛在相互指涉(potential interference) ,稱「歧異度(ambiguity)」 。. ‧ 國. 學. (三)持續性(persistence),又稱「衰退(decay)」。這三個方式反應了主題或是. ‧. 指涉物的不同特性, 「指涉距離」反應了主題連續性(topic continuity) ; 「潛在相互. Nat. io. sit. y. 指涉」反應了主題或是指涉物的辨識性(topic identifiability);而「持續性」反應. er. 了主題或是指涉物的重要性(topic importance) 。但是, 「潛在相互指涉」與「持續. al. n. iv n C hengchi U 性」並不與溝通動態值相關聯,因此,在本研究中便不考慮此兩種作法。 「指涉距. 離」既反應了主題連續性,便有必要在此說明指涉物間的指涉距離該如何算起。指 涉距離計算現今討論的指涉物與前一個相同的指涉物中間所間隔的距離的子句多 寡。就如「往回看」所示,也就是說檢視的語境需往前推算。與前一個相同的指涉 物最少的距離相距為一個子句,這樣的情況之下,主題則視為是最為連貫的。 由於 McNeill 將 Giv n 的語碼原則視為手勢與主題連續性與溝通動態值共同討 論的基本理由,本研究將使用 Giv n 於 1984 所提出測定主題連續性的方法—「指 19.

(29) 涉距離」為主要方式探究主題連續性的方式。並進一步將各「指涉距離」轉化為溝 通動態值,而實際的做法將於第三章呈現。. 2.3 人類的溝通 人類的溝通互動是極為龐雜的,那麼,這樣龐雜的互動是如何開始的呢? Levison(2006)認為人類的溝通由「互動引擎」(the interaction engine)所驅動。. 政 治 大. 這個「互動引擎」存在於人們的腦中,是所有人類皆擁有藉以用來進行社會互動的. 立. 認知能力。這個能力先於語言出現,並且與語言分別獨立,卻是與語言相輔相成。. ‧ 國. 學. Levison 提出下列五個證據來證明「互動引擎」之存在。. ‧. 第一,溝通可存在於說話者兩造彼此之間沒有相通的語言之情況。例如一個只. Nat. io. sit. y. 會說閩南語的老奶奶,到日本去玩,卻可以順利地買到東西以及問路,依 Levinson. er. 所見,這便是「互動引擎」發生了效用。老奶奶可以不依賴語言來進行溝通。. al. n. iv n C hengchi U 第二,即便說話者之間無發展一套完整的語言系統,溝通亦可存在。例如,. Levinson 以在父母或是子女兩造其中有一方為聾啞,另一方為正常的情況之下,自 可發展出一套溝通方式,又稱「家庭手語」(home sign)。 第三,嬰兒在尚未可以開口說話時,便已可以溝通。 第四,所有人類不論其文化與語言,皆有共通的溝通互動談話的起始與結束方 式。例如,溝通起始端常由打招呼的方式為開始互動談話,而溝通末端則由道別的 方式來結束談話。 20.

(30) 第五,相較於其他靈長類的動物而言,人類花了相當長的時間來溝通互動,依 Levinson 的預估,扣除睡覺休息時間,人們花費可能超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與人 溝通互動。 那麼,「互動引擎」的內涵為何呢?Levinson 提出了四個特色。 第一,「讀心能力」( „mind-reading‟ ability)的能力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他人的 需要與動機,也就是聽話者對於說話者的角度而言。Levison(2006:87)提到, 「我. 政 治 大. 們 的 溝 通 不 是 對 溝 通 的 行 為 來 回 應 , 而 是 對 溝 通 背 後 的 行 動 來 回 應 ( Our. 立. conversational responses are not to behaviours, but to the actions they perform.)」。例. ‧ 國. 學. 如,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可以把鹽給遞過來嗎?」,相信聽話者的反應絕不是單單. Nat. io. sit. 意思是希望他可以幫個忙把鹽幫忙拿過去一下。. y. ‧. 僅回應說「可以」或是「不行」就結束了。而是聽話者可以「讀到」說話者真正的. er. 第二,「讀心能力」也可以更延伸至說話者對聽話者的角度。也就是說,一樣. al. n. iv n C hengchi U 以「你可以把鹽給遞過來嗎?」這樣的例子來說明,當說話者對聽話者講到這句話, 必然也可以「讀到」聽話者的內心狀態,例如:(一)說話者知道聽話者有能力可 以傳遞鹽罐(非手部不方便無法傳遞) 。 (二)聽話者也知道說話者知道他自己有能 力可以傳遞鹽罐。(三)說話者也「讀到」聽話者知道(一)與(二)所描述的情 況。 第三,由於溝通沒有一定非得依循的傳統可言,因此,Levinson 以自身經驗敘 述他與一位於新幾內亞的喑啞人士能夠幾乎無障礙的溝通。Levinson 可藉由他的圖 21.

(31) 像式的手勢(iconic sign)來理解其欲表達之意義,即便彼此之間沒有可相互溝通 的符號系統(如語言或手語等),仍能達成有效的溝通。 第四,Levinson 認為多重模組的標誌(multimodal signaling)是種人類天生的 本能,毋頇經由後天學習。溝通係由多重模組(multi-modality)同時由不同的管道 而構成的。這些不同的管道有一般人最為熟悉的語言如聲音以及非語言性的管道如 手勢、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等。這個觀點,也就是特別與本研究息息相關的部分。. 政 治 大. 在日常溝通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以手勢而言,當嘴巴在說話時,手也跟著不停. 立. 地跟著移動。倘若我們限制溝通的時候不准使用手勢,反而還會阻礙溝通的進行。. ‧ 國. 學. 因此,在「互動引擎」的驅動下,溝通的形式並不限於以語言的方式進行,而是可. ‧. 能伴隨著非語言的多重管道下進行。. er. io. sit. y. Nat 2.4 手勢的基本介紹. al. n. iv n C hengchi U 人們溝通的時候,不僅僅經由語言,也會經由手勢溝通。因此,在這個章節當. 中,手勢的各階段以及手勢特徵會優先介紹,進而在回顧手勢的各種分類。 2.4.1 手勢階段與手勢特徵 McNeill 將手勢的範圍主要劃分成三個部份1: (一)動作的準備階段(prepara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指的是當「肢體從休息狀態移動至動作執行階段的空間位置」 (McNeill,1992:83) 。 (二)動作執行階段(stroke phase) 。這個階段非常的重要,. 1. 手勢的範圍譯詞採取徐嘉慧老師的翻譯用詞。 22.

(32) 也不可或缺,因為這個階段是手勢在表達意義的核心部分。(三)動作收回的階段 (retraction phase) 。這個階段則是指在動作執行階段完成以後,肢體恢復到原先的 休息位置。在一個手勢當中,動作的準備階段以及動作收回的階段並不必然會出 現,但是動作執行階段卻是必頇出現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手勢的範圍概念以後,就可以進入到手勢特徵(gestural attribute)了。在 此會考量手勢的時間性與空間性。以下將會依序介紹在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時. 政 治 大. 間,以及在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空間。進一步而言,執行手勢也需要考量手部及. 立. 手指的移動以及執行手勢的用手為何以及動作執行時的頻率次數等。. ‧ 國. 學. 一、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時間. ‧. Krauss 指出:「執行一個手勢所使用的時間與說話者多久取得與其相伴的語言. Nat. io. sit. y. (lexical affiliate)密切相關」 (1988:56) 。Krauss 與其同事們檢視了六十個手勢,. er. 發現平均執行一個手勢所花費的時間約為 2.49 秒。而花費最短暫及最長久的時間. al. n. iv n C hengchi U 各為 0.54 秒以及 7.71 秒。然而,因為一個手勢中僅有動作執行階段中才會表達意 義,因此本研究將會將動作的準備階段以及動作收回的階段排除。而本研究意圖檢. 視溝通動態值以及手勢於「量」上面的關聯性,因此假定說話者會在高溝通動態值 的部份,動作執行的時間會伴隨著較長的時間量;而在低溝通動態值的部分,動作 執行的時間會伴隨著較少的時間量。因此,本研究應該考量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 時間的這個特質。 為了使各手勢特徵的輪廓更加鮮明,本研究將採用例子(2.1)來加以說明, 23.

(33) 以利了解。 (2.1)F1:你就頭上套兩層絲襪. 00:01:44.675. 00:01:45.533. 00:01:46.029. 政 治 大. 立. (畫面二). (畫面三). (畫面四). 學. ‧ 國. (畫面一). 00:01:45.170. 圖 2.1 表達「套絲襪」的手勢2. ‧ sit. y. Nat. 當說話者 F1 發出「套」這個字,他舉起雙手從頭至脖子來執行「套」的這個. n. al. er. io. 動作。從圖 2.1 的畫面一至畫面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動作表達了「套絲襪」的意. Ch. i Un. v. 義,並且執行了兩次,而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時間指的正是從圖 2.1 的畫面一至. engchi. 畫面四所使用的時間,經由測量之下測得 1354 毫秒。 二、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空間 動作執行階段所使用的空間所指的正是在動作執行的時候所使用到的空間。 McNeill(1992)提到「手勢空間可被視為在說話者前方的一個淺淺的圓平面(a shallow disk),當說話者坐著的時候,底部是平面的」(1992:86)。根據 McNeill (1992) ,手勢空間由身體內而外擴散分為四個部分,即是「中心—中心」 、 「中心」 、 2. 本研究於手勢例子中的時間標誌依左而右依序表示「小時:分鐘:秒鐘.毫秒」 。 24.

(34) 「邊緣」以及「極邊緣」 。在極邊緣處又依照上下左右的相對位置進而畫分「上」、 「下」、「左」、「右」、「右上」、「右下」、「左上」以及「左下」。而不同類型的手勢 座落於不同的手勢空間。McNeill 提到,圖像手勢傾向座落在中心—中心的位置, 比喻手勢傾向出現在中心位置較低的位置,指涉手勢常座落於邊緣位置。節拍手 勢,可能依不同的說話者而座落於不同的空間。倘若回到例子(2.1)來看,說話 者 F1 使用的空間為從頭部(圖 2.1 中的畫面一與畫面三)至頸部(圖 2.1 中的畫面. 政 治 大. 二與畫面四) 。若對照下圖(2.2)來看,例子(2.1)的手勢位置則是極邊緣處的上 方移動至中心的位置。.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圖 2.2 手勢空間(取自 McNeill,1992:89). 三、動作執行時的用手 在執行手勢之際,單手或者雙手皆可能被用來執行手勢。Stephens(1983)指. 25.

(35) 出,說話者習慣使用他們慣用手(dominant hand)來執行圖像或是比喻手勢。節奏 手勢則在用手上面沒有特殊偏好。McNeill 提到節奏手勢因為太過簡單以至於沒有 特殊用手的偏好。回到例子(2.1)來看,說話者 F1 使用了雙手來執行「套絲襪」 的手勢。雙手所涉及到的用手的複雜程度可能比使用單慣用手還要多,因此,也可 牽涉手勢的代碼材料上在量上面的表現。 四、動作執行的次數. 政 治 大. 本研究談論的動作執行次數專指於手勢在動作執行階段的執行次數。在口語語. 立. 料中發現有數例說話者執行動作執行階段,也就是手勢表意階段,執行了超過一次. ‧ 國. 學. 以上。回到例子(2.1)來看,說話者 F1 建議說話者 F2 為了要保護自己免於蜜蜂. ‧. 的攻擊,說話者應該要在他自己的頭上套上兩層絲襪。當 F1 說到「頭上」時,他. Nat. io. sit. y. 使用他的雙掌從上而下移動一次(圖 2.1 之畫面一至畫面二) ,然後說到「套兩層」. er. 的時候,便立即地再以同樣的方式再做一次(圖 2.1 之畫面三至畫面四)。因此,. al. n. iv n C hengchi U 就例子(2.1)而言,動作執行的次數即為兩次。動作執行的次數,也牽涉手勢的 代碼材料上在量上面的表現。 2.4.2 手勢的分類3. 既然已經對手勢的範圍以及手勢特徵有了基本認識,下一步就可以探討手勢的 分類了。Efron(1941)首先將手勢依據手勢風格,將手勢分類為下列六種: 「節拍 手勢(baton-like gesture)」 、 「表空間的手勢(ideographic gesture)」 、 「指涉手勢(deictic. 3. Efron(1941)與 McNeill(1992)之手勢的分類譯詞採取徐嘉慧老師的翻譯用詞。 26.

(36) gesture)」 、 「圖像手勢(physiographic gesture)」 、 「表連結的手勢(anaphoric gesture)」 以及「象徵手勢(symbolic gesture)」。 Ekman 與 Friesen(1969)則將非語言行為分類成下列幾種類別:約定俗成的 手勢(emblems) 、表達語意的手勢(illustrators) 、協調溝通的手勢(regulators)以 及表達情緒的手勢(adaptors)。雖然“emblems”與“illustrators”都與語意內容相關, 但卻有所不同。前者是約定俗成的,也就是看到手勢即可以了解意義,例如說我們. 政 治 大. 將單手手掌張開,掌心向外,左右搖動,就可以表示「拒絕」或是「不要」的意思。. 立. 但是後者必頇要搭配語言內容來看,Ekman 與 Friesen 說到:「這樣的移動緊扣話. ‧ 國. 學. 語,用來闡明口語上說了什麼」,這樣的手勢「是很富有資訊性的(informative). ‧. 有時候也很具溝通性的(communicative)」(Ekman 與 Friesen,1969:68)。. Nat. io. sit. y. 與本研究息息相關的分類方法,當屬 McNeill(1992)的分類方式。因為其依. er. 照與手勢共同出現的語言之語意內容或是語用關係來進行分類的,將語言與手勢視. al. n. iv n C h e n g(一)圖像手勢(iconic 為密切相關的。他將手勢分成五種類別: gesture) , (二)比 chi U 喻手勢(metaphoric gesture) , (三)指涉手勢(deictic gesture) , (四)節拍手勢(beat gesture)以及(五)表達語用連結的手勢(cohesive gesture) 。Chui(2002)認為表 達語用連結的手勢與其他種手勢有重疊之疑慮,因此特而修正 McNeill(1992)的 分類,亦將手勢分為五種,除了圖像手勢、比喻手勢、指涉手勢與節拍手勢的保留 以外,特別加入空間手勢(spatial gesture)與指涉手勢區分指涉物的在說話現場與 否。以下,五種類別將會援例一一說明。 27.

(37) 一、圖像手勢(iconic gesture) 圖像手勢指的是手勢所表達的正是說話者所說的具體意義。以下例子(2.2) 便是圖像手勢的一種。 (2.2)F1:然後手上套兩層那個襪子. 立. 00:03:20.616. (畫面一). 00:03:20.696. 學. ‧ 國. 00:03:20.385. 政 治 大 (畫面二). (畫面三). ‧. 圖 2.3 表達「套襪子」的圖像手勢. sit. y. Nat. io. n. al. er. 例子(2.2)而言,說話者 F1 伸出他的左手(圖 2.3 的畫面一),進而觸碰他. i Un. v. 的右手(圖 2.3 的畫面二)至右手肘部(圖 2.3 的畫面三) 。這個手勢(圖 2.3 的畫. Ch. engchi. 面一至畫面三)所表達的意思符合說話者 F1 所說的「套襪子」的意思。這個手勢 非常具體,也就是說什麼就做什麼,正是圖像手勢的特徵。 二、比喻手勢(metaphoric gesture) 比喻手勢表達的是手勢表達說話者所說的抽像意義。以下例子(2.3)便是比 喻手勢的一種。 (2.3)M:..水準就會降低. 28.

(38) 00:12:59.218. 00:12:59.218. (畫面一). (畫面二). 00:12:59.21. 00:13:00.232. (畫面三). (畫面四). 圖 2.4 表達「水準降低」的比喻手勢. 在例子(2.3)當中,說話者 M 以掌面朝下的右手上下搖動數次(圖 2.4 的畫. 政 治 大 面二與畫面三)以用來表達水準降低之抽象概念。他以空間上的降低概念,比喻為 立 ‧. ‧ 國. 學. 水準上的降低概念,此為比喻手勢。. sit. y. Nat. 三、指涉手勢(deictic gesture). n. al. er. io. 指涉手勢指的是手勢指向在說話現場的人或者物體。以例子(2.4)而言,說. Ch. 話者 F 說「你」,指的就是在場的對方 M。. engchi. i Un. v. (2.4)F:…(0.3)對啊..你..你大概看過那種電影啊. 00:00:41.961. (畫面一). 00:00:42.558. (畫面二). 圖 2.5 表達「你」的指涉手勢 29. 00:00:42.960. (畫面三).

(39) 在例子(2.4) ,說話者 F 伸出他的食指指向在場的對話者 M(圖 2.5 之畫面二) 並且說「你」。在說完「你」之後,說話者 F 將手指伸回,回到休息位置(圖 2.5 之畫面三) 。因為「你」的指涉對象就是指在說話現場的對話者 M,因此例子(2.4) 屬於指涉手勢。 四、空間手勢(spatial gesture) 與指涉手勢最大的差異性在於空間手勢指的是不在說話現場的人或物。. 治 政 (2.5)F1:..運動的女生跟運動的男生 大 立. io. er. 00:15:23.536. al. (畫面二). n. (畫面一). 圖 2.6. sit. y. ‧. ‧ 國. 學. Nat. 00:15:22.884. ni Ch 表達「運動的男女生」的空間手勢 U engchi. v. 在例子(2.5)當中,說話者 F1 將他的右手拱起置放在他的左側(圖 2.6 之畫 面一)來定位那些愛運動的女生;而另外持續將已拱起的右手置放在他的右 (圖 2.6 之畫面二),用來定位那些愛運動的男生。因為運動的女生與運動的男生 皆不在說話的現場,而是由手勢對他們加以定位,因此屬於空間手勢。 五、節拍手勢(beat gesture) 節拍手勢指的是手部規則的像某個方向拍動,像是打節拍一樣,由上或下抑或 30.

(40) 是左而右規律地拍動。但是,這類型的手勢與說話者說出的話的內容語意無關連性。 (2.6)F:(0)[你那個]是新..你那個是新裝潢的沒那麼快. 00:02:07.105. 00:02:07.220. (畫面一). 00:02:07.516. (畫面二). 圖 2.7 節拍手勢. 立. 00:02:07.599. (畫面三). (畫面四). 政 治 大. 在例子(2.6)當中,說話者 F 說到不完整的字句當中的「你那個是新..」當中. ‧ 國. 學. 的「你」的時候,伸出左食指向下拍擊一次(圖 2.7 之畫面一至畫面二) ;說到「新」. ‧. 的時候,又再次將伸出的左食指向下拍擊一次(圖 2.7 之畫面三至畫面四)。這樣. y. Nat. n. al. er. io. 容有關,屬於節拍手勢。. sit. 的手勢拍動方向規律,由上而下像是在數拍子一樣,但是不與說話內容的語意內. Ch. engchi. i Un. v. 2.5 小結. Firbas 提出了溝通動態的概念,這個概念包含了兩個概念,一個是說明溝通的 本質是富有動態性的,也就是說人們在交談的時候會不停的發展新的話題,以利雙 方的談話可以繼續下去而這使得整體溝通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另一個概 念是,語言成份可以攜帶溝通動態值,倘若溝通動態值越高,越是發展新話題的關 鍵,也就是說這樣攜帶高溝通動態值的語言成份越是可以促成溝通繼續發展下去。 31.

(41) 而溝通動態值的分佈是由四個因素所影響的,分別是「線性修飾」 、 「語境因素」 、 「語 意因素」以及「音調」。溝通動態值除了極少數、特殊的例子是由「音調」影響溝 通動態值的高低分佈,其他絕大多數的例子都是優先考量「語境因素」。如 Levy 與 McNeill(1992)與 McNeill(1992)基於語境因素,分別將溝通動態值與資訊 狀態與主題連續性共同討論。以資訊狀態而言,新資訊攜帶高溝通動態值但舊資訊 則攜帶低溝通動態值,也就是說,新資訊是促使溝通繼續下去的關鍵,但是舊資訊. 政 治 大. 就不是。但是,Firbas 特別強調資訊狀態需視指涉物是否確實於先前的語境中進而. 立. 決定。因此,主題鍊(Chui;2001,2002,2003)便用來決定溝通中的資訊狀態。. ‧ 國. 學. 另外,McNeill(1992)亦採用 Giv n(1983)的主題連續性與溝通動態值共同討論。. ‧. 他認為若是一個指涉物越不可預測、越不好取得或越不連續的話,便可以攜帶高溝. Nat. io. sit. y. 通動態值,也就是說這是可以開展新話題的地方也是促進溝通前進、繼續下去的關. er. 鍵點。而主題連續性可由 Giv n(1984)其中一個測得主題性的方式,也就是「指. n. al. i n C U hengchi 涉距離」進而測得主題究竟有多麼連續。. v. McNeill(1992)以 Giv n(1983)的語碼原則為主張溝通動態值既可以反應在 語碼數量上的多寡,也可以反應在手勢量上面的表現之基本理由。溝通動態值既可 以影響手勢的出現與否,也可以反應在手勢類別之上。McNeill(1992)主張手勢 會出現在高溝通動態值之處,而低溝通動態值的語言成份會缺乏各類型手勢的出 現。此外,較為複雜的手勢如圖像手勢、比喻手勢傾向於出現於高溝通動態值之處, 而攜帶低溝通動態值的語言成份,倘若出現手勢,則是傾向於是指涉手勢。 32.

(42) 本研究將跟隨 Levy 與 McNeill(1992)與 McNeill(1992)之主張,分別將溝 通動態值與資訊狀態與主題連續性共同討論,採用主題鍊(Chui;2001,2002,2003) 與指涉距離(Giv n,1984)分別決定資訊狀態以及主題連續性,進而決定語言上 的溝通動態值之高低,再進一步檢視手勢的出現、類型與手勢特徵與語言上溝通動 態值高低的相關連性。.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3. i Un. v.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將說明本研究所採用之語料、取樣原則以及以界定資訊狀態與主題連續性 之標準作為本研究之分析基礎。. 立. 3.1 語料. 政 治 大. ‧ 國. 學. 因為過去的研究甚少在會話的語料當中檢視溝通動態值,因此本研究希望將語. ‧. sit. y. Nat. 料取材建立於最自然、最常用的口語語料之上。因此,本研究從國立政治大學漢語. n. al. er. io. 口語語料庫(Chui 與 Lai,2009)中擷取最新的六筆漢語口語語料作為本研究的語. Ch. i Un. v. 料基礎。政大口語語料庫包含了漢語、客家語以及閩南語三個次語料庫。其中,漢. engchi. 語口語語料庫包含了二十七筆日常生活面對面的對話以及六筆敘事語料。這些資料 從 2006 年開始至 2012 年,已經蒐集了滿七年的時間。在口語語料當中,每筆語料 包含兩至三位的參與者。這些參與者皆為朋友、親戚、情侶或是家人的關係,而攝 影地場景多在參與者自己的家中或是宿舍裡,因此,這些參與者由於對對話者以及 場景都很熟悉,他們便可以自由輕鬆地談論與他們週遭相關的人、事、物等話題。 這些對話皆使用錄影機同時錄影音約一個小時長的時間,再被截取最自然的約近二. 34.

(44) 十分鐘左右的談話。 本研究擷取六則漢語口語語料,而這六筆都是來自於漢語口語語料庫,這六筆 是來自最新錄製的口語語料。表 3.1 將呈現本研究所選取的六筆口語語料。此外, 由於本研究亦會研究手勢,所以手勢在這些口語語料當中也會被分析並且由兩位受 過訓練的分析人員分別分析,所有手勢上的分析皆要求需有一致性。. 表 3.1 本研究採取之語料資訊. 兩女. 2. 19 分 30 秒. 2012 年四月. 20 分 38 秒. 2012 年三月. 17 分 22 秒. 2012 年四月. 21 分 23 秒. 2012 年三月. 20 分 04 秒. 2012 年四月. 說話者 M:29 歲; 夫婦. 說話者 F1:25 歲; 朋友 說話者 F2:24 歲. 兩男. 說 話 者 M1 : 37. a 兩女 l. 親戚. 歲;說話者 M2: 36 歲. n. M027. 2. 2010 年四月. 說話者 F:28 歲. io. M026. 錄製日期. y. 2. 一男一女. 擷取時間 20 分 01 秒. sit. 2. 說話者 M:28 歲; 情侶 說話者 F:29 歲. Nat. M025. 2. 一男一女. ‧ 國. M024. 立. 2. 學. M023. 治 政 參與者年齡 大 參與者關係. 參與者性別. ‧. M022. 參與者人數. Ch. 兩女. er. 編號. i Un. v. 說話者 F1:23 歲; 朋友. e說話者 hi 歲 n g cF2:23. 說話者 F1:25 歲; 朋友 說話者 F2:23 歲. 總數. 12. 四男八女. 平均年齡 27.5 歲. 118 分鐘 38 秒. 3.2 取樣原則:子句的定義. 本研究為了方便計算在六筆口語語料中的溝通動態值,因此選擇「子句」作為 研究的基本單位。Thompson 以及 Couper-Kuhlen(2005)認為以英文口語溝通而言, 35.

(45) 子句都有一個基本結構,也就是:「一個名詞片語,通常是一個代名詞,後面跟著 一個複雜動詞(a verb complex)還可能強烈傾向跟隨複雜動詞的其他項目(items) , 例如做為受詞的名詞片語,介系詞片語,副詞或是副詞片語」 (2005:485) 。 本研 究即跟隨 Thompson 以及 Couper-Kuhlen(2005)對於子句結構的定義。此外,本 研究中的子句應該是一個傳達一個命題(proposition)的獨立語法結構。包含繫詞 的子句(copular clause)及補語(complement)不在本研究考慮的範圍之內。. 政 治 大. 另外本研究為了要檢視溝通動態值與手勢的關係,語料取材將會特別將含有手. 立. 勢的子句擷取出來研究,而每個手勢有一個對應的語言(a lexical affiliate)。而在. ‧ 國. 學. 語料中發現,總共有 18 個子句當中,一個子句中有兩個手勢的出現,而一個子句. Nat. io. sit. 在分析上依舊會將此 18 個子句列入分析的範圍。. y. ‧. 中的兩個手勢,分別各有一個對應的語言,所以並不違背本研究的取樣原則,所以. er. 本研究的所採取的語料中,共有六類結構,將顯示於表 3.2 當中。這六個子句. al. n. iv n C h e n g c h i U 以及 S-VP1-VP2。特別說明的 結構分別是 SV、SVO、SOV、V(有)-S-VP、OSV 是, 「幫」 、 「把」 、 「為」 、 「替」等類之語詞視為介詞(coverb) ,不視為動詞。因此. 不將含此類介詞之子句視為連動句式(S-VP1-VP2)之一種。子句結構及其對應的 例子將於下表呈現。. 36.

(46) 表 3.2 本研究語料取材之子句結構 類型編號. 子句結構. 1. SV. 2. SVO. 例句 玻璃很重 他 就 拿 那 個 <L3 lo [lai ba L3>]((扁鑽)). 3. SOV. 4. V(有)-S -(VP). (他)把我拉起來 怎麼有一個…有一個…那 個…(0.6)消防車停在我們家 門口. OSV. 5. 一模%一樣的事情他以前也做 過. S-VP1-VP2. 6. ..他們就拿了那張紙在找地. 政 治 大圖. 立. ‧ 國. 學. 3.3 語言上的溝通動態值. ‧. Levy 與 McNeill(1992)與 McNeill(1992)分別將溝通動態值與狀態資訊及. y. Nat. er. io. sit. 主題連續性作討論。資訊狀態可以藉由主題鍊(Chui;2001,2002,2003)確認。 「主題鍊」用來辨認並區別在一連串的談話當中的不同主題。在一個主題內被第一. n. al. Ch. engchi. i Un. v. 次談論的指涉物即被視為「新資訊」,屬於高度溝通動態值。而在相同的主題內被 重新談論的指涉物即為「舊資訊」,屬於低度溝通動態值。在本研究中,指涉物只 算子句中的名詞及動詞兩種。 主題連續性可以藉由 Giv n(1984)的「指涉距離」 (referential distance)來測 量。本研究跟隨 Giv n(1984)的方式,測定該指涉物的主題連續性需要檢視與在 之前的語境中提到的最近一個相同指涉物的相距子句的多寡為何。倘若前一個相同 指涉物就在前一個子句中出現,我們就將指涉距離訂為「1」 ,表示該指涉物與前一 37.

(47) 個相同的指涉物只相距一個子句的距離,他們也就是最連續的。若相距兩個子句, 指涉距離就訂為「2」 ,依此類推。但是,指涉距離不可能無窮無盡的往上加,因此 Giv n(1983)將 20 個子句設為一個頂端值,也就是說在 20 句內,主題都可以算 是連續的;若超過 20 句,就算是不連續的。若是該指涉物在話題當中未曾被談論 過,便將指涉距離訂為「0」 。但是這樣的指涉距離無關乎連續性,因此在研究中並 不將結果列進來考慮。不同的指涉距離依照相對應的溝通動態值可以分為三個階. 政 治 大. 層, 「高度溝通動態值」 、 「中度溝通動態值」以及「低度溝通動態值」 。將最不連續. 立. 的「超過 20 句」的指涉距離視為攜帶「高度溝通動態值」 ,其它在二十句內的算是. ‧ 國. 學. 連續的平分為兩個階層,也就是相距 11-20 句的視為攜帶「中度溝通動態值」,相. ‧. 距 1-10 句的視為攜帶「低度溝通動態值」 。另外,子句的指涉距離包含說話者及對. Nat. io. sit. y. 話者所說的子句,所持的理由是因為溝通是由兩造共同完成的。還有指涉距離的計. er. 算僅計算完整的子句,其中並不包含不完整的子句、笑聲或是發語詞例如嗯哼等. al. n. iv n C hengchi U 等。下表 3.3 表示指涉距離、溝通動態值階層與主題連續性的關係。 表 3.3 指涉距離、溝通動態值階層與主題連續性的關係 指涉距離. 溝通動態值階層. 主題連續性. 相距超過 20 句. 高. 最不連續. 相距 11-20 句. 中. 相距 1-10 句. 低. 最連續. 為了使整個指涉距離的算法更加清晰,下面的例子(3.1)將說明指涉距離的 算法以及與溝通動態值的連結性。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工作組織與管理 Wor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13 2 照顧材料與工具 Care of materials and tools 10 3 商業與溝通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8.. 4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lease write a 100-word paragraph to talk about what you’d do in the future to make this research better and some important citations if any.. Please help

普通話科由 1998 年開始,成為香港中、小學核心課程之一。學

解難 學模式 發揮 創意 加強互.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4.

Additional Key Words and Phrases: Topic Hierarchy Generation, Text Segment,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Partitioning, Search-Result Snippet, Text Data

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第十個選修單元:「普通 話與表演藝術」中提到的學習目標,正是期望學 生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普通話表演藝術,學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