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研究─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研究─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政. 治. 大. 學. 法. 律. 學. 系. 碩. 士. 班. 碩士學位論文. 治. 政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研究─以專利權價值回復 大. 立. ‧ 國. 學. 為中心. A Study on Patent Damages: in terms of Restoration of Patent. ‧. n. al. er. io. sit. y. Nat. Value.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沈宗倫 博士 研究生:林彥廷 撰.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 謝辭 撰寫論文的過程,就像在外太空探索下一個地球。時間、燃料、糧食都有 限,但當資源用盡時,下一個地球卻不一定會出現。有時候可能選擇繼續勉力 探索,有時候可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改探索火星。本篇論文從開始到完成, 歷經了很長一段時間,期間有面對未知的徬徨、不知如何下筆的挫折,也有閱 讀文獻的充實、突破論點的欣喜,更有最後時刻的奮力一搏。曾經以為無法完 成的論文,總算來到撰寫謝辭的時刻,內心相當感動。 非常感謝指導教授沈宗倫老師從題目的選擇、大綱的擬定,到各項論點的. 政 治 大. 討論,都給予非常充分的指導與協助,讓我能夠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的議題,. 立. 有越來越清晰的了解。求學期間,我也很感謝老師的信賴,讓我擔任研究、教. ‧ 國. 學. 學與行政助理,使我有很多跟老師學習的機會,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滿溢的 教學服務熱忱與樂觀的生活態度,一直都是我學習的典範。儘管各項工作十分. ‧. er. io. sit. Nat. 間,都受到老師和師母的熱情款待,讓我倍感溫暖。. y. 繁忙,老師依舊時常關心我的生活狀況,無論是在學、服役或是律師實習期. al. iv n C hengchi U 當寶貴的建議。兩位老師除了非常無私地分享不同理論依據之間的差異,引導 n. 很感謝兩位口試委員王立達老師和陳龍昇老師撥冗閱讀我的論文,給予相. 我更進一步認識我所研究的主題外,也針對我所提出的見解點出論證不夠周全 之處,讓我得以努力將本篇論文修改得更加完善。 謝謝沈老師給我很大的發揮空間,以及兩位口試委員對於本文諸多個人見 解,給予最大的包容。對我而言,這篇論文就像是研究生涯的日記簿,記錄了 我在每一個時刻所研究的議題與思考成果。感謝時常與我討論論文的弘綸、幫 助我模擬口試的秉衡與宗豪,你們的建議與提問,讓我得以釐清問題並激發許 多想法。謝謝一起口試的夥伴祥音,還有特別前來參加口試的珮綾、呈瑋與立 漢,你們的支持,讓我有更好的報告表現。 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 在政大求學期間,感謝許多很棒的老師,讓我滿載而歸。許政賢老師是我 學習法律的啟蒙老師,培養了我學習法律濃厚的興趣與信心,並讓我深刻體會 到法律除了邏輯推演外,更富含價值判斷。劉定基老師在我參與模擬法庭辯論 比賽過程中,一步一步指導我們搜尋法律見解、撰擬書狀與法庭陳述,並在法 學英文課程中,提升我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林俊益老師深入淺出地講解單一 性與同一性,清晰的體系圖表與充滿歡樂的授課方式,幫助我順利通過國考的 考驗。會計系俞洪昭老師,每周至少連續上課六到七小時的審計學課程,將生 活中的新聞事件結合審計學,讓我充分感受到審計與會計的魅力。. 政 治 大 慧芸、膺任、映瑋、俊宏、健君、仁哲、咏欣、叡涵、郁甯學長姊。感謝人生 立. 謝謝就讀政大期間,給予我許多幫助的映儒、秉昊、逸儒、禹境、雅琇、. ‧ 國. 學. 路途上的好夥伴,謝謝昱婷、育辰、沂靜、承芳、怡真、宗穎、家欣、逸涵、 昱宏、原陞、佳緯、佩均、乃翊、念涵、芷綺、韋佑、庭安、健豪、凱鈞、智. ‧. 瑜、湘寧、楊宗、主恩、世誠、瑞成、立薇、蘊瑋、人豪、文軒、旻睿、燁. Nat. sit. y. 誠、明絜、國耀、宏熠。因為幸運遇見優秀的你們,打開了我的視野,成就了. n. al. er. io. 今天的我。謝謝你們即使工作忙碌,仍不忘關心我的狀況,不定時聚餐見面。. i Un. v. 我也要感謝在法辯認識的許多好朋友們,辯論的過程培養我跳脫既有框架,進. Ch. engchi. 行獨立思考與創意思考的能力,是我在政大非常美好的一段時光。 最後,我要感謝我最重要的家人們。謝謝爸爸媽媽一直以來都無條件地支 持我,並給予我最大的信心,讓我可以盡情地依照自己的選擇好好發揮。在我 國小國中時,媽媽在職進修碩士,兼顧家庭、工作與學業,實在太不容易,我 很幸運有您們的支持,才能擁有很充分的時間,不留遺憾地好好完成這篇論 文。謝謝三個弟弟妹妹,常常聽我說很多論文的事、和我一起去木柵市場採 買、幫我準備熬夜寫論文的餅乾糖果等,也提升我很多寫作的動力。. i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4) 從進入政大開始,這麼多年來能夠全心投入在自己最喜歡的法律領域,並 預計在未來繼續從事法律實務工作,是最幸福的事。儘管在研究過程中,有很 多自我懷疑的時刻,但寫作論文的過程,除了對專業問題深入研究之外,也是 很好的和自己對話的機會。期許自己經過論文的鍛鍊,面對外界的雜音,能夠 更清晰地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並相信自己的價值,做自己的長期投資人。. 林彥廷. 立. 於政大總圖. 政 治 大. 2020.07.30.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ii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5) 摘要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之良窳,直接影響到專利法欲促進產業發展之終極 目標能否達成。倘若賠償不足,將不利於發明誘因之確保,若過度賠償,將會 擠壓累積創新的空間。本文參酌我國與美國之學說實務見解,嘗試以「專利權 價值回復」作為專利法上三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及排除侵害請求權運用的共通 基準。 我國實務上,專利權人多半選擇以侵害利益計算法計算損害賠償。實務運 作上,常面臨無法得知侵權人成本與必要費用,以及所計算之賠償金額與專利. 政 治 大 探討侵權人成本與必要費用之舉證責任分配。並嘗試跳脫法條文義的機械性適 立 權價值減損脫鉤的困境。本文於第二章中,先從侵害利益計算法之修法歷程,. ‧ 國. 學. 用,從體系一貫之觀點,點出構成要件或法律效果可能的調整方向。再以成本 會計的概念,闡釋實務上決定應扣除成本時,可能產生的誤解。. ‧. 利潤差額計算法,應係用以填補自行實施專利權人之專利權價值減損。由. Nat. sit. y. 於我國實務上較少運用系爭計算方法,本文於第三章中參酌美國判例法,就責. n. al. er. io. 任範圍因果關係之界定,詳細說明相關市場的界定與適格替代技術的意義。就. i Un. v. 損害賠償之計算,亦從經濟學之彈性、成本會計之作業基礎成本制,以及美國. Ch. engchi. 判例法所創之市占率法等面向,進行探討。. 合理權利金法,本文認為係回復以授權作為商業模式之專利權人,所受之 專利權價值減損。合理權利金、契約授權金與不當得利返還範圍之間的糾葛, 學說見解與實務運作莫衷一是,第四章將先就此等問題予以釐清。進一步,為 完善合理權利金法之具體運用,本文亦針對美國判例法上就假設協商法所得參 酌資訊範疇的爭議、完全市場價值法則於合理權利金法之適用,以及依類似授 權契約認定合理權利金之注意事項等議題進行說明。 除了過往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為了避免未來的專利侵權,我國實務於構 成侵權時向來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本文於第五章將比較傳統物權與專利權的 iv. DOI:10.6814/NCCU202001282.

(6) 特性,並透過民法物權編不動產所有權一節的分析,以及美國判例法之視野, 從衡平考量的角度與專利權價值回復的觀點,劃出應限縮排除侵害請求權的案 例類型。並就該等案例類型,思索以繼續性授權金作為替代方案的可能性與相 關計算上的問題。. 關鍵詞: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侵害利益計算法、利潤差額計算法、合理權利金法、專 利權價值回復、不當得利、排除侵害請求權、純財產權思維、責任思維、繼續 性授權金.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 DOI:10.6814/NCCU202001282.

(7)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侵害利益計算法.......................................................................................... 12 第一節. 修法歷程及舉證責任.......................................................................... 12. 第二節. 體系定位與解釋適用.......................................................................... 14. 第一項 第二項. 法律定性與規範功能.................................................................. 14. 治 政 大 解釋適用──學說見解 ................................................................ 16 立 專利權人是否須受有損害.................................................. 16. 學. ‧ 國. 第一款. 是否限於故意侵權.............................................................. 18. 第三款. 賠償範圍之上限.................................................................. 18. 解釋適用──實務見解 ................................................................ 20. sit. y. Nat. 第三項. ‧. 第二款. 第四節. 本文見解.............................................................................................. 28. er. 應扣除之成本...................................................................................... 25. io. 第三節. al. n. iv n C h.......................................................................... 舉證責任之分配 28 engchi U. 第一項 第二項. 體系定位...................................................................................... 31. 第三項. 應扣除之成本.............................................................................. 35. 第三章 利潤差額計算法.......................................................................................... 45 第一節. 體系定位.............................................................................................. 45. 第二節. 適用對象.............................................................................................. 46. 第三節. 責任範圍因果關係.............................................................................. 47. 第一項. 專利物之市場需求...................................................................... 48. 第二項. 欠缺適格的替代技術.................................................................. 52 v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8) 第一款. 意義...................................................................................... 52. 第二款. 界定相關市場...................................................................... 53. 第三款. 適格之替代技術.................................................................. 55. 第三項 第四節. 專利權人具有充足的產銷能力.................................................. 61. 損害...................................................................................................... 62. 第一項. 概說.............................................................................................. 62. 第二項. 增額銷售之價格.......................................................................... 63. 第一款. 價格之計算基礎.................................................................. 63. 第二款. 價格的抬升.......................................................................... 65. 第三項. 成本之計算.................................................................................. 68 取得攸關之成本資料.......................................................... 68. 第二款. 增額成本.............................................................................. 69. ‧. 第一款. 市占率法...................................................................................... 70. sit. y. Nat. 第五項. 本文見解.............................................................................................. 71. al. 體系定位...................................................................................... 71. iv n C hengchi U 適用對象...................................................................................... 73 n. 第二項. io. 第一項. er. 第五節. 學. ‧ 國. 第四項. 治 政 大 增額銷售量.................................................................................. 66 立. 第三項. 責任範圍因果關係...................................................................... 81. 第四項. 損害.............................................................................................. 86. 第一款. 增額收入.............................................................................. 86. 第二款. 增額成本.............................................................................. 89. 第三款. 市占率法.............................................................................. 91. 第四章 合理權利金法.............................................................................................. 96 第一節. 修法歷程.............................................................................................. 97. 第一項. 立法理由...................................................................................... 97 vi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9) 第二項 第二節. 修法理由...................................................................................... 99. 與不當得利之關聯............................................................................ 100. 第一項. 侵權行為與不當得利之比較.................................................... 100. 第二項. 不當得利之客體........................................................................ 104. 第一款. 實務見解............................................................................ 104. 第二款. 學說見解............................................................................ 112. 第三項. 假設協商法........................................................................................ 116. 第一項 第二項. 治 政 大 假設協商時點............................................................................ 121 立 直接運用假設協商架構計算.................................................... 123 授權金類型........................................................................ 125. 第二款. 所得參酌資訊範疇............................................................ 126. 第三款. 完全市場價值法則............................................................ 131. ‧. 第一款. sit. y. Nat. 第四項. 以類似授權契約進行調整........................................................ 132. io. al. 本文見解............................................................................................ 138. iv n C h e n g c........................................................ 合理權利金與契約授權金 138 hi U n. 第四節. 學. ‧ 國. 第三項. 與其他方法之比較.................................................................... 116. er. 第三節. 不當得利之返還範圍................................................................ 114. 第一項 第二項. 合理權利金與不當得利............................................................ 143. 第三項. 合理權利金法之具體運用........................................................ 153. 第五章 未來侵害之損害賠償................................................................................ 169 第一節. 純財產權思維與責任思維................................................................ 169. 第二節. 民法物權與專利權之比較................................................................ 171. 第一項. 理論基礎.................................................................................... 171. 第二項. 公示性之強弱............................................................................ 174. 第三項. 耗竭性之有無............................................................................ 176 vii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0) 第三節. 不動產所有權之救濟內容................................................................ 178. 第一項. 利用必要性................................................................................ 178. 第二項. 氣響侵入.................................................................................... 180. 第三項. 越界建築.................................................................................... 181. 第四節. 專利法之排除侵害請求權................................................................ 182. 第一項. 專利法中之責任思維................................................................ 182. 第二項. 我國實務.................................................................................... 184. 第三項. 美國實務.................................................................................... 184 一審法院判決.................................................................... 185. 第一款. 治 政 大 二審法院判決.................................................................... 186 立. 第二款. 三審法院判決.................................................................... 187. 第四款. 小結.................................................................................... 188. 排除侵害請求權之替代方案............................................................ 189. ‧. 第五節. 學. ‧ 國. 第三款. 替代方案之比較........................................................................ 189. 第二項. 繼續性授權金............................................................................ 191. y. sit. er. io. al. 本文見解............................................................................................ 195. iv n C h e n g c........................................................ 不動產所有權規範之分析 195 hi U n. 第六節. Nat. 第一項. 第一項 第二項. 專利法之排除侵害請求權........................................................ 199. 第一款. 專利權價值回復之觀點.................................................... 201. 第二款. 衡平原則之考量................................................................ 204. 第三項. 繼續性授權金............................................................................ 210. 第一款. 法源基礎............................................................................ 210. 第二款. 費率計算............................................................................ 213. 第六章 結論............................................................................................................ 218 第一節. 體系定位............................................................................................ 219 ix.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1) 第二節. 具體計算............................................................................................ 221. 第一項. 侵害利益計算法........................................................................ 221. 第二項. 利潤差額計算法........................................................................ 223. 第三項. 合理權利金法............................................................................ 224. 第四項. 不當得利.................................................................................... 226. 第三節. 排除侵害請求權................................................................................ 227. 國內外相關判決........................................................................................................ 229 參考文獻.................................................................................................................... 23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x.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2) 表目錄 表(一)合併損益表.................................................................................................. 36 表(二)專利物與潛在替代物之比對...................................................................... 58 表(三)不當得利實務學說見解彙整.................................................................... 145 表(四)責任思維於不動產所有權一節之運用.................................................... 199 表(五)不同專利侵害類型所對應之損害賠償.................................................... 217 表(六)專利權人所得主張之請求權基礎與法律效果........................................ 21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xi.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3)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專利制度,賦予專利權人一定期間之排他權作為手段,並以促進產業發展 為終極目標。如何確保發明的誘因,同時兼顧公共利益的平衡,除了涉及可專 利標的之範圍、專利要件解釋之寬嚴,以及專利權效力之限制外,專利損害賠 償制度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當第三人未經專利權人同意實施專利權時,倘. 政 治 大 因,專利制度有名無實。相反的,若是給予專利權人過高的賠償金額,或是在 立 若損害賠償數額不足以回復專利權所減損之價值時,將無法有效確保發明誘. ‧ 國. 學. 不適宜的情況下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將會擠壓累積創新的空間,過度嚇阻的 結果反而無法達成促進產業發展之終極目標。. ‧. 專利權作為一種無體財產權,與傳統物權有所不同。首應區別之觀念,乃. Nat. sit. y. 專利與專利物之不同。專利權所保護者係技術構想,專利物本身並非專利權保. n. al. er. io. 護之標的。實施專利時,基於專利的無體性與無耗竭性,專利權並不會被無權. i Un. v. 占有,並且透過反覆的實施專利,亦可創造出無限的專利物。專利權的無體性. Ch. engchi. 與無耗竭性,使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更顯複雜,具體展現在排除侵害請求權 所應考慮的衡平因素,以及各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之內涵。 專利損害賠償制度,大致上可分為過去侵害與未來侵害的損害賠償。傳統 上,前者係以金錢賠償的方式為之,後者則係以排除侵害請求權的方式達成目 的。針對過往專利侵害的損害賠償,我國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規定:「依前條 請求損害賠償時,得就下列各款擇一計算其損害:(第 1 款)依民法第二百十六 條1之規定。但不能提供證據方法以證明其損害時,發明專利權人得就其實施專. 民法第 216 條: 「 (第 1 項)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 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第 2 項)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設備或其他特別情事,可 1 1.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4) 利權通常所可獲得之利益,減除受害後實施同一專利權所得之利益,以其差額 為所受損害。(第 2 款)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第 3 款)依授權實 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合理權利金為基礎計算損害。」有學者將本條第 1 項 第 1 款前段稱為「具體損害計算法」,同款後段稱為「利潤差額計算法」,第 2 款稱為「侵害利益計算法」2,本文採之,第 3 款本文則稱之為合理權利金法。 依前揭規定之文義,專利權人得自由選擇一種方法來計算其損害。顯而易 見的是,各種計算方法並不相同,在個案中所得出的數額也會有所差異,但在 同一個個案中專利權所減損的價值相同,而這四種計算方法也對應到相同的法 律要件。如此一來,相同的要件卻對應到強度不一的法律效果,是否對於整個. 治 政 大 民法的體系有所衝擊?用這些計算方法所計算出的賠償金額,如何回復專利權 立 所發生之價值減損?更重要的問題是,當賠償金額與專利權所減損的價值脫鉤. ‧ 國. 學. 時,不論是賠償不足或是過度賠償,都不利於專利制度的健全發展。. ‧. 就體系上而言,以上四種方法均係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計算方法,似應適. sit. y. Nat. 用專利權價值回復之觀點。惟若從法律效果觀察,可以發現侵害利益計算法係. io. al. er. 援用了不法管理的法律效果。由於不法管理的法律效果較為強烈,故其亦對應. iv n C hengchi U 到不法管理較嚴格的法律效果,是否妥適,不無疑問。此外,不法管理之制度 n. 到較嚴格的構成要件,侵害利益計算法在侵權行為較寬鬆的構成要件下,對應. 目的,係為徹底剝奪侵權誘因,著重不法管理人因不法管理行為所獲得的經濟 上利益,與侵權行為著重權利人所受之損害,兩者並不相同。當侵害利益計算 法的構成要件係侵權行為,法律效果卻是不法管理時,在解釋上應如何調和、 立法論上應如何修改,值得思考。 合理權利金法係於 2011 年增訂,並於 2013 年將損害賠償之計算,從專利 權人所得收取的權利金,修正為以合理權利金為基礎計算之。修法目的係為剝. 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 2 沈宗倫,專利侵害責任範圍因果關係的合理詮釋與再建構,科技法學評論,8 卷 1 期,頁 6, 2011 年 6 月。 2.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5) 奪侵權誘因,避免專利權實施者寧可事後賠償,也不願事前取得授權的不當情 況3。立法理由並進一步指出,侵害人無須負擔一般被授權人所需負擔的查帳義 務,並使專利權人於侵權訴訟中支出訴訟費用、律師費用等額外費用,故以合 理權利金法所計算之損害賠償數額,往往高於授權關係下之權利金數額。 合理權利金法雖於體系上歸屬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惟從立法理 由中可推知,專利權人透過合理權利金法所求得之較高賠償金額,有部分係因 侵權人所付出的交易成本較正常授權交易中少,另一部分則係彌補專利權人於 訴訟過程中所支付的費用。亦即,合理權利金法似已跳脫回復專利權所減損價 值的思維,蓋侵權人少支出的查帳成本,與專利權價值無關,專利權人於訴訟. 治 政 大 中所支出的律師費,於我國並非全面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的情況下,亦非一概 立 得向侵權人請求賠償。. ‧ 國. 學. 當第三人未經專利權人同意,即擅自實施專利時,專利權人所得主張的請. ‧. 求權基礎,除了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外,尚可能可以主張不法管理請求權. sit. y. Nat. 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侵害利益計算法援用不法管理的法律效果,已如前. io. al. er. 述。又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有關價額的償還,有客觀說與主觀說之不同見. iv n C hengchi U 於不法管理制度、不當得利制度與這兩種方法的關係,亦將進行探討。 n. 解,故其亦可能與合理權利金法以及侵害利益計算法有所關連。因此,本文對. 依循前述說明,可以發現將具體損害計算法、利潤差額計算法、侵害利益 計算法與合理權利金法一起歸屬於專利侵權制度,實有內在體系之矛盾。我國 實務上對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計算,大多係直接依專利權人所主張的計算方 法,依循法條文義計算損害賠償金額,較少涉及體系定性上的討論。部分實務 則認為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各種計算方法,係屬法定賠償額,與專利權價值之. 2013 年 6 月 11 日專利法第 97 條修正理由:「現行第三款之損害賠償計算方式,係以『相當於 授權實施該發明專利所得收取之權利金數額為所受損害』 ,此等規定恐使侵害行為人無意願先行 取得授權,蓋因專利權侵害而以合理權利金法計算之損害賠償數額,同於事前取得授權之權利 金數額。」 3 3.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6) 減損無關。 此種見解固然是一種解釋方式,但為何將專利權人所得請求之賠償金額, 與專利權所減損之價值加以脫鉤,除了法律規定之外,似仍應具備堅實的理論 基礎。倘若欠缺此一理論基礎,恐怕各種計算方法不論是定性或是法律效果面 向,都需要加以調整。或有從嚇阻的角度加以立論,以嚇阻的目的正當化過度 賠償的結果。惟如此一來,恐怕會過度偏向專利權人一方,未能平衡追求累積 創新,是否能達成專利法之目的,不無疑問。且就損害賠償之計算而言,縱然 得以嚇阻為由,從事後的角度,正當化個案中的特定賠償金額,卻較難從事前 的角度,說明究竟要得出多少賠償數額,始為合理。蓋不論判賠多少金額,似. 治 政 大 乎都可能認為應賠償更高的數額,以達成嚇阻的效果。 立. 因此,本文擬從另一種觀點出發。專利權的價值,存在技術價值與市場價. ‧ 國. 學. 值兩個面向,發生專利侵權時,專利權人將無法享有原本應得享有之經濟利. ‧. 益,對專利權的價值產生一定程度的減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應僅得就價值減. sit. y. Nat. 損的部分予以回復,方能平衡追求累積創新與研發誘因之確保4。為了達成這個. io. al. er. 平衡,本文嘗試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的觀點,重新檢視各種計算方法,並思. iv n C hengchi U 所謂「專利權價值回復」,與侵權行為法的「損害填補原則」 ,同樣都強調 n. 考專利權所減損的價值,是否會因專利權人採取不同的商業模式而有所變化。. 不得給予專利權人過度的填補,亦即專利權人不得因專利侵權行為而獲有利 益,但兩者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侵權行為法下有關「損害」的認定,傳統上係 以「差額說」作為認定標準,必須因侵權行為造成專利權人整體財產應有狀態 的減少,方得認定為損害而加以填補。如此一來,當侵權人將專利權人的市場 經濟利益加以剝奪時,在某些情況下專利權人將無法請求損害賠償,例如:以 授權作為商業模式的專利權人,將無法對侵權人主張合理權利金。. 4. 沈宗倫,我國專利法損害賠償相關規範之回顧與展望──以專利權價值為中心,載:智慧財 產法院 10 週年紀念:智慧財產論文集,頁 128-131,2018 年 11 月。 4.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7) 基於專利權的特性,有關專利侵權案例中「損害」之認定,似應以「專利 權價值是否發生減損」作為判斷標準。本文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的觀點檢視各種 損害賠償方法,係希望能充分回復因專利侵權所造成的專利權價值減損,其範 圍雖較「差額說」廣泛,但其基本精神仍較貼近損害填補原則,而與嚇阻之觀 點不同。 由於學說判決仍多半使用「損害」、「損害填補原則」、「填補損害」探討相 關議題,故本文介紹相關學說判決時,仍不可避免使用該等詞彙。惟本文所提 及專利權人所受之「損害」,其內涵為「專利權價值減損」,與差額說不同。本 文所提及之「損害填補原則」、「填補損害」意義上則相當於「專利權價值回. 治 政 大 復」,係回復專利權價值減損的部分,而非填補差額說意義下的損害。 立. 除了體系定位的問題外,實務上究竟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實際計算出損害. ‧ 國. 學. 賠償金額的過程,更屬值得探討之議題。我國實務面對專利侵權案件,多半以. ‧. 侵害利益計算法計算損害賠償之金額。既謂侵害「利益」計算法,自應扣除產. sit. y. Nat. 銷侵權物相關的成本費用。有關成本費用之舉證責任歸屬,法院可否逕行援用. io. er. 財政部所公布的同業利潤標準,似有疑問。此外,個案中若有關於產銷侵權物. al. v. n. 成本費用之證據資料,則得扣除之範圍為何,部分判決對於直接成本、間接成. i n C U hengchi 本、變動成本、固定成本等名詞之運用,似有誤會。. 雖然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我國實務上專利權人較 少主張侵害利益計算法以外之計算方法。本文推測或許是因為其他種計算方法 究應如何運用,尚須更清楚的指引。由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對於專利制度促進 產業發展之目的影響深遠,故本文認為亦有必要就利潤差額計算法與合理權利 金法進行深入探討。 利潤差額計算法必須考量若無專利侵權(but-for infringement)時,專利權人 實施專利所能獲得之利益,這涉及責任範圍因果關係之界定,亦即專利侵權行 為對於專利物的銷售,產生了多少市場替代效果。此外,若無專利侵權,專利 5.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8) 權人所多銷售的專利物,會以多少成本生產,多少價格銷售,成本、價格與增 額銷售量之間的關係如何,則關係到能否順利依利潤差額計算法得出賠償數 額。由於系爭計算方法的舉證門檻較高,倘若法院認為,相關證據得以證明市 場替代的效果存在,但就利潤差額之確切數額仍有疑義時,究應在利潤差額計 算法的架構下酌定損害賠償數額,抑或得援用合理權利金法,亦值思考。 我國偶有法院判決以合理權利金法計算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惟部分判決有 時僅直接表示酌定某一金額為當,似不利於訴訟雙方預測可能的訴訟結果。為 了讓合理權利金能夠順利運作,提升其可預測性及可操作性,實為當務之急。 美國判例法上,衡量合理權利金的方法大致上有三種,分別是 25%法則、分析. 治 政 大 法與假設協商法。而同樣的問題也會出現:不同方法會計算出不同的賠償數 立. 額,則哪一種方法最能準確回復專利權所減損的價值,進而完成專利法的目. ‧ 國. 學. 標?. ‧. 其中,假設協商法係源於著名的 Georgia-Pac. Corp. v. U.S. Plywood Corp.案5. sit. y. Nat. (以下稱 Georgia-Pacific 案)。本件判決提出了 15 個因子,供法院計算合理權. io. al. er. 利金時得加以參酌。然而,這麼多因子法院究竟要如何參酌?15 個因子間彼此. iv n C hengchi U 酌 15 個因子以外之其他因素?倘若法院於判決中,只是將 15 個因子加以臚列 n. 的關係為何?法院決定合理權利金時,是否必須參酌全部的因子?或是得否參. 後,直接酌定某一個金額,則合理權利金法似將流於主觀臆測。由法院挑選出 數個因子,根據個案事實加以詳論,較能提高預測性,係比較妥適之作法,惟 為何挑選某些因子而未挑選其他因子,值得分析檢討。 假設性協商架構下,所得參酌的資訊範疇是否限於事前資訊,或是得以考 量事後資訊,美國法上有許多討論。此問題的根源,似在於不同見解對於專利 的價值為何,有不同的認知,進而對專利權人所能獲得的賠償有不同的看法。. Georgia-Pac. Corp. v. U.S. Plywood Corp., 318 F. Supp. 1116 (S.D.N.Y. 1970), modified sub nom. Georgia-Pac. Corp. v. U.S. Plywood-Champion Papers, Inc., 446 F.2d 295 (2d Cir. 1971). 6 5. DOI:10.6814/NCCU202001282.

(19) 訴訟中,雙方也可能會提出類似的授權契約,供法院參考以決定合理權利金。 法院對於參酌類似授權契約所設定的限制,也是對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所能回 復的價值,做一個限制。個案中,判斷哪一些價值與專利價值無關,甚至和專 利價值有關的資訊是否都足資參酌,都會影響到合理權利金之計算。 至於未來專利侵害的避免,我國專利法第 96 條第 1 項規定:「發明專利權 人對於侵害其專利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亦 即,我國實務上對於未來專利侵權係以排除侵害請求權之方式避免,只要法院 認定專利侵權成立,就會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此一作法,固然充分確保專利 權人之權益,但是否係達成專利法平衡追求累積創新與確保發明誘因的最佳作. 治 政 大 eBay Inc. v. 法,頗有疑義。特別是 2006 年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 立. MercExchange, L.L.C.案6(以下稱 eBay 案)中,確立了法院准駁排除侵害請求. ‧ 國. 學. 權,須基於衡平法原則之四項因素,有關專利侵權未來的救濟不再大量倚賴排. ‧. 除侵害請求權。. sit. y. Nat. 除了從比較法的角度觀察,由於專利權作為一種特別物權,專利法第 96 條. io. al. er. 第 1 項相當於民法第 767 條第 1 項,觀察排除侵害請求權在物權相關規定中的. iv n C hengchi U 再加上專利權與傳統物權相比,具有無體性與無耗竭性之特色,似可針對不同 n. 運用,亦可對專利侵權案件中,排除侵害請求權應如何運用獲得一定的啟發。. 的權利特性,對排除侵害請求權的准駁,進行相對應的調整。 應進一步思考者係,倘若法院駁回排除侵害請求權,是否有相對應的替代 方案?蓋一律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的做法,雖有過度偏向專利權人之疑慮,但 若無更好的替代方案,或許也只能維持原狀。美國判例法於 eBay 案之後,若駁 回排除侵害請求權,係以繼續性授權金(ongoing royalty)的方式,作為回復未來 專利權價值減損之替代方案7。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維護專利權人之權利,亦可. 6 7. eBay Inc. v. MercExchange, L.L.C., 547 U.S. 388 (2006). Paice LLC v. Toyota Motor Corp., 504 F.3d 1293 (Fed. Cir. 2007). 7.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0) 兼顧侵權人之利益,增進總社會福利。美國判例法大致上係沿用合理權利金之 架構,認定繼續性授權金,並有見解認為繼續性授權金之費率可能高於合理權 利金之費率,蓋假設協商時點、所得參酌資訊範疇,均與合理權利金有所不 同。 單純就專利法第 96 條第 1 項之文義而言,似無法得出法院以繼續性授權金 取代排除侵害請求權之解釋結果。因此,若要在我國引進繼續性授權金制度作 為替代方案,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是否要全面引進?法源基礎為何?又繼 續性授權金的計算方式,係沿用合理權利金之架構,這更加凸顯了研究合理權 利金法如何具體運作之重要性。若法院無法妥適決定合理權利金,自亦無法決. 治 政 大 定繼續性授權金,如此一來,恐怕只能繼續採取一律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之作 立 法。又繼續性授權金與合理權利金都是運用假設協商架構,則兩者有何不同,. ‧ 國. 學. 亦值比較分析。. ‧. 綜上所述,本文將以「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研究──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為. sit. y. Nat. 中心」作為論文題目。在架構面上,期盼對各種計算方法作出適當的定性,並. io. er. 就專利侵權案件中專利權人亦可能主張的不法管理請求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 al. iv n C hengchi U 上,將定性後所應適用的指導原則,貫徹到各種計算方法的具體運用,以提升 n. 權與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關係,進行釐清,形成一貫的理論基礎。在細節面. 各種計算方法在實務上的可操作性與可預測性。在未來侵權損害賠償方面,嘗 試從傳統物權的角度出發,比較專利權與傳統物權的特性,調節未來侵權的損 害賠償內容。 至於懲罰性賠償金,由於其係以嚇阻為目的,且其重點側重於找出影響酌 定倍數的因素,與本文著重以專利權價值回復的觀點檢視各種計算方法,並具 體探討各種方法在計算上所遇到的問題,尚屬有別。因此,懲罰性賠償金並不 在本文研究範圍。本文期望透過對各種計算方法與排除侵害請求權,進行一定 程度的調整,以符合專利法平衡追求累積創新與確保專利權人權益之意旨,進 8.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1) 而達成促進產業發展之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文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比較研究法與實務研究法。侵害利益 計算法係我國實務上最常採用的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惟此方法美國法 上已不採用,故此部分將先從國內文獻對體系定位的探討出發,並分析國內判 決對於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運用。由於侵害「利益」計算法必須扣除侵權人之成 本費用,此部分將參酌成本會計學書籍輔助說明。. 政 治 大 Bros. Fibre Works 案 (以下稱 立 Panduit 案)對於責任範圍因果關係所建立的架構 利潤差額計算法於我國實務上較少採用,本文將以 Panduit Corp. v. Stahlin 8. ‧ 國. 學. 為基礎,並參酌其他美國判例法對於各個要素的詮釋,說明此一計算方法在實 務上之運用。於計算專利權人之增額銷售時,銷售價格與銷售量之間的互動關. ‧. 係,涉及經濟學上彈性的概念,增額銷售之成本計算則與成本會計學有關,本. Nat. sit. y. 文也會參考經濟學與會計學書籍進行說明。. n. al. er. io. 合理權利金法我國實務上有少數判決採用,而此法為美國法上最常使用之. i Un. v.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本文將參考美國判例法、我國及美國關於合理權. Ch. engchi. 利金法之諸多文獻,說明應如何衡量合理權利金,並就我國實務對於合理權利 金法之運用,提出看法。此外,有關合理權利金法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關 係,專利權人所受利益以及返還範圍之探討,本文將透過土地被他人無權占有 之我國實務案例,比較觀察專利權被他人擅自實施之不當得利請求,應做如何 之調整。 未來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本文觀察到我國與美國在實務運作上之差異, 為了探討何種模式更為妥適,將參酌我國與美國之文獻進行探討。由於專利權. 8. Panduit Corp. v. Stahlin Bros. Fibre Works, 575 F.2d 1152 (6th Cir. 1978). 9.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2) 作為一種特別物權,故本文亦分析民法物權編不動產所有權一節相關規定,藉 由比較研究的方式,嘗試找出較妥適的未來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內容。至於排除 侵害請求權的替代方案,本文借鏡美國法,希望在我國法律體系下,以適合的 方式引進繼續性授權金,並就其費率加以說明。.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架 構。專利法的目標是要平衡專利權人的利益與累積創新之公共利益,但專利法. 政 治 大 度賠償或賠償不足的問題。專利法第 96 條第 1 項一概准許排除侵害請求權之作 立 第 97 條第 1 項所臚列的各種方法,似與專利權所減損的價值脫鉤,可能產生過. ‧ 國. 學. 法,似過度偏向專利權人權利之保障。如此一來,如何達成專利法的立法意 旨,不無疑問。從這個問題意識出發,思考各種計算方法的定性、探討各種計. ‧. 算方法應如何具體運用,以及准駁排除侵害請求權之調整方式與替代方案。. Nat. sit. y. 第二章為侵害利益計算法之修法歷程、體系定位與計算上的問題。我國於. n. al. er. io. 2011 年 12 月 21 日修法刪除侵害總銷售額計算法,本章將探討這是否會影響到. i Un. v. 專利權人的舉證責任,以及所得請求之賠償數額。系爭計算方法的體系定位與. Ch. engchi. 所應適用的原理原則,學說實務有許多不同意見,本章就不同的看法進行分 析,並就所採納的見解進行體系一貫的解釋適用。計算上,分析國內實務判決 對於所應扣除成本之見解,並提出本文看法。 第三章為利潤差額計算法之體性定位與適用對象、責任範圍因果關係,以 及損害數額之計算。利潤差額計算法所填補者,係專利權人之所受損害,同時 也是所失利益,應定性為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然而,專利權所減損的價 值,於專利權人採取不同的商業模式時,似存在很大的差異。本章將探討專利 權人在不同的商業模式下,理論上所對應的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並將參酌美國 判例法,介紹利潤差額計算法在責任範圍因果關係與計算損害之實際運作情 10.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3) 形。 第四章為合理權利金法之立法與修法歷程、與不當得利之關係,以及損害 數額之衡量。本文將探討合理權利金高於契約授權金之理由,是否如修法理由 所揭示?又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是否係運用合理權利金法進行計算?這兩個 問題都涉及到合理權利金法之體系定位與所應適用的指導原則。合理權利金應 如何衡量,美國判例法上有多種不同的方法,本文將加以探討,並就所採取的 假設協商法詳細分析。 第五章為未來侵害之損害賠償,從民法物權編的角度、我國學說之倡議與 美國判例法與學說之借鏡、探討純財產權思維與責任思維,何者更適合作為專. 治 政 大 利未來損害賠償之指引方針。我國實務上,倘若不採取一旦構成侵權即准許排 立. 除侵害請求權之作法,本章亦就可能採取的替代方案進行分析,並說明本文對. ‧ 國. 學. 於繼續性授權金費率似應與合理權利金費率相同的見解。. ‧. 第六章為結論,將各個章節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本文所採取的看法,綜合整. sit. y. Nat. 理歸納。我國專利損害賠償制度之實務運作,較倚賴法條文義之操作,本文期. io. al. er. 盼透過對各種不同計算方法背後的意義進行探討,能夠建構出符合專利法意旨. v. n. 之損害賠償制度,並在具體運用上,提升各種計算方法的可操作性與可預測 性。. Ch. engchi. i Un. 11.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4) 第二章. 侵害利益計算法. 本章將對侵害利益計算法的修法歷程、體系定位與適用上的問題進行探 討。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於 2011 年 12 月 21 日修法時,已將侵害總銷 售額計算法刪除,是否改變舉證責任的分配,進而影響到專利權人最終所得請 求之金額?體系定位上,本款究竟係以侵權行為或不法管理作為請求權基礎, 將會影響到本款應適用的指導原則,進而對本款的解釋適用得出不同的結論。. 第一節. 修法歷程及舉證責任. 治 政 大 2011 年 12 月 21 日專利法修正,將侵害總銷售額計算法刪除,修法理由指 立. 出:「現行規定採總銷售說,明定於侵害人不能就其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時,以. ‧ 國. 學. 銷售該項物品全部收入為所得利益。惟依此方式計算損害賠償額,顯然將系爭. ‧. 之專利產品視為獨占該產品市場。然一方面專利並非必然是產品市場之獨占,. sit. y. Nat. 侵權人之所得利益,亦有可能是來自第三者之競爭產品與市場利益,非皆屬權. io. er. 利人應得之利益。另一方面如果侵權行為人原有之通路或市場能力相當強大. al. iv n C hengchi U 爰刪除該款後段,於請求損害賠償時,依實際個案情況衡量計算之。」 n. 時,因為侵權而將該產品全部收益歸於權利人,其所得之賠償顯有過當之嫌。. 此一修法歷程,是否會影響到專利權人的舉證責任?在修法之前,有學說 參酌美國商標法與著作權法之立法模式,認為應將修正前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 第 2 款後段定性為前段之舉證責任規範。亦即,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專利權人 之舉證責任在於侵權物之總銷售金額,侵權人則應舉證製造、銷售侵權物的過 程中,必要成本費用之金額。蓋成本費用之相關資料係在侵權人的控制之下, 由侵權人來加以舉證,最符合效率,亦能降低訴訟成本9。且侵權人係違法者,. 9. 沈宗倫,同註 2,頁 11-12。 12.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5) 使其負扣減之舉證責任亦符衡平10。 修法後,另有學說依循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本文,當事人就有利於己之事 實,應負舉證責任。修正後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雖未明定成本與必要費 用之舉證責任,但因成本與必要費用的舉證有利於減少侵權人的賠償金額,依 民事訴訟法第 277 條本文,仍應由侵權人舉證,其適用結果於修法前後並無不 同11。 實務上則認為,修法刪除侵害總銷售額計算法,會影響到專利權人舉證責 任。智慧財產法院 106 年度民專上易字第 2 號民事判決謂:「由此可知,無論依 99 年專利法或現行專利法規定,均係以侵害專利權所得利益來計算,而該項利. 治 政 大 益並不等於侵權物品之全部收入,仍需扣除成本及必要費用始能作為侵害專利 立. 權所得利益,僅在侵權人無法就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時,99 年專利法規定可用. ‧ 國. 學. 銷售物品全部收入作為所得利益,現行法則規定仍需由專利權人舉證證明侵權. ‧. 人侵害之利益為何,不得泛以銷售物品全部收入作為所得利益12。」. sit. y. Nat. 由於與侵權物相關之成本及必要費用,均涉及侵權人之產銷機密,並處於. io. al. er. 侵權人之控制之下。縱然專利權人得在訴訟程序中,依民事訴訟法第 342 條至 第 344 條,請求侵權人提出相關文書證據,但於訴訟實務上,侵權人往往不願. n. iv n C hengchi U 提出,其法律效果依同法第 345 條亦相當微弱,僅「法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 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 因此,當侵權人於訴訟中不願提出成本及必要費用之資料時,專利權人被 迫引用財政部同業利潤標準以計算侵權人因侵害行為所得利益,或者侵權人直. 許忠信,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1 期,頁 97-98,2007 年 3 月。 11 李素華,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及侵害所得利益法之具體適用:以我國專利法為中心,臺大 法學論叢,42 卷 4 期,頁 1441,2013 年 12 月。 12 智慧財產法院 104 年度民專上字第 14 號民事判決亦採類似見解:「專利權人依 92 年專利法 第 85 條第 2 款前段規定為請求時,應證明侵權人因其侵權行為所得利益之金額;倘依第 2 款後 段規定請求,得容許專利權人無庸詳細計算其淨利數額,僅須證明其銷售之全部收入即可,倘 侵權人欲減少其賠償額,則應自行舉證其因侵害行為所支出之成本及必要費用。」 13 10.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6) 接援引該利潤標準作為與侵權物相關之成本及必要費用,甚至是法院主動援引 該利潤標準以計算損害賠償金額13,都是訴訟可能的發展。. 第二節 第一項. 體系定位與解釋適用 法律定性與規範功能. 侵權行為與不法管理,在民法上為不同之體系,各有不同之規範目的、構 成要件與法律效果。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從體系上而言係專利侵權之 損害賠償計算方法,惟其金額之計算方式則趨近於不法管理或不當得利返還請. 治 政 大 求權主觀說之返還範圍。因此,探討侵害利益計算法究應定性為侵權行為、不 立 件之解釋適用,在權利的行使上,時效規定亦有不同。. 學. ‧ 國. 法管理或不當得利,由於不同制度背後的規範目的不同,將會影響相關構成要. ‧. 學說上對於本款之爭論,第一種係定性為侵權行為,並嚴格以填補損害作. sit. y. Nat. 為指引方針;第二種想法仍將本款定性為侵權行為,但認為侵權行為之制度目. io. al. er. 的,除了填補損害之傳統思維外,亦應兼具遏止侵權之功能;第三種想法則認. v. n. 為本款融合了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不當得利與無因管理,並非單純的侵權行為. i n C U hengchi 損害賠償請求權。以下將詳細介紹上述三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認為,專利權人於請求損害賠償時,得主張侵害利益計算法, 此屬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計算方法,而非不法管理14,亦非不當得利15。此種計算 法要求侵害人返還其所得之不法利益,與專利權人之「所失利益」並無必然之 對應關係16。專利法係援用不當得利或不法管理之思維,以幫助專利權人計算. 智慧財產法院 106 年度民專上字第 38 號民事判決謂: 「職是,上訴人主張因被上訴人侵害系 爭專利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其損害,本院可參考財政部公布同業利潤標準之毛利率,作為本件 計算侵害系爭專利損害賠償之基準。」 14 王澤鑑,債法原理,頁 404,2009 年 9 月,再版。 15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頁 340,2012 年 9 月,3 版。 16 同前註,頁 351。 14 13.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7) 損害額,惟相關要件之解釋適用,仍應以侵權行為法之原理原則為依歸17。 第二種看法認為,專利法於 1986 年將侵害利益計算法納入專利侵權損害賠 償計算方法,係參照商標法於 1985 年之修正。從商標法納入侵害利益計算法之 修法沿革可知,此法原係用來「推定商標權人之損害」。其後,商標法為了減輕 商標權人請求損害賠償之舉證責任,參酌美國商標法第 35 條,直接將侵害利益 計算法規定為商標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之一,以發揮賠償、嚇阻,以及避免 不當得利之功能。因此,侵害利益計算法仍應定性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 18. 。 有學者參酌德國法之發展,認為侵權行為之制度功能不應侷限於填補損. 治 政 大 害,尚應強調預防功能。因此,應盡量剝奪侵害人之獲利,以就侵害所生之財 立. 產上不利益為一公平衡量,蓋從經濟的角度進行分析,倘若侵權人之賠償責任. ‧ 國. 學. 與事前取得專利授權之金額相去不遠,將有鼓勵侵權之疑慮。且於專利法除罪. ‧. 化後,民事救濟程序亦可透過侵害利益計算法,發揮預防侵害之功效19。. sit. y. Nat. 亦有學者從侵權人之獲利與專利權人之所受損害間,並不具有精準對應關. io. al. er. 係的角度出發,認為侵害利益計算法並非著眼於填補專利權人之損害,反而較 趨近於不法無因管理之制度目的。參酌民法第 177 條第 2 項之立法理由20,應. n. iv n C hengchi U 賦予侵害利益計算法新的規範目的,亦即「不當利得之剝奪」與「侵權行為之 遏止」。徹底除去侵權之經濟上誘因,才能有效實現專利法第 96 條第 1 項賦予 專利權人之排除侵害請求權21。 沈宗倫,同註 2,頁 13。 陳龍昇,由最高法院 106 年台上字第 2467 號判決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與不當得利請求,萬 國法律,224 期,頁 52-54,2019 年 4 月。 19 李素華,同註 11,頁 1403-1410。 20 民法第 177 條第 2 項之立法理由:「明知係他人事務,而為自己之利益管理時,管理人並無 「為他人管理事務」之意思,原非無因管理。然而,本人依侵權行為或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損 害賠償或返還利益時,其請求之範圍卻不及於管理人因管理行為所獲致之利益;如此不啻承認 管理人得保有不法管理所得之利益,顯與正義有違。因此宜使不法之管理準用適法無因管理之 規定,使不法管理所生之利益仍歸諸本人享有,俾能除去經濟上之誘因而減少不法管理之發 生,爰增訂第二項。」 21 黃銘傑,「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計算損害規定之法律定位、功能與適用──評最高法院九十 七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七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67 期,頁 170-174,2009 年 4 月。 15 17 18.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8) 第三種看法則認為,侵害利益計算法與不真正無因管理之本人返還請求權 相同,其並參酌德國法,認為此種損害賠償計算方法,屬習慣法領域之特別規 定,兼考量損害賠償法則、不當得利法則與無因管理法則,並非單純的損害賠 償請求權。侵害利益計算法有四個正當化理由,分別是:減輕專利權人舉證成 本、降低專利權人侵權查察成本、預防及嚇阻侵權之功能、剝奪侵權誘因22。. 第二項. 解釋適用──學說見解. 以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前段而論,典型的侵權行為構成要件為:侵害行 為、權利受侵害、有損害之發生、因果關係、違法性、故意過失與責任能力。. 治 政 大 民法第 177 條第 2 項不法管理之構成要件則為:未受委任並無義務、明知為他 立 人事務、為自己利益管理。兩相比較之後即可發現,前述學說對於侵害利益計. ‧ 國. 學. 算法賦予不同的規範功能,將會使構成要件的解釋上一併產生不同的結果。具. ‧. 體言之:專利權人依侵害利益計算法主張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時,是否須證明受. sit. y. Nat. 有損害?是否限於故意侵權?請求賠償是否以民法第 216 條為限?以及計算應. io. n. al. 第一款. er. 予扣除之成本與必要費用,應採用較寬或較嚴之認定標準?. iv n C專利權人是否須受有損害 hengchi U. 若依第一種看法,將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定性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之一環,亦即以專利法第 96 條第 2 項作為請求權基礎,則專利權人勢必負有證 明受有「損害」之舉證責任,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以填補損害為目的,若專利 權人未受有損害,則不得請求賠償。惟專利權是否受有損害,與判斷有體物是 否受有損害相較,是否有其特殊之處? 學者有認為,基於專利權之「無體性」,不能從專利物是否受有物理上之缺 陷或其經濟價值是否產生貶損,來認定專利權人是否受有損害,基於專利權之. 22. 許忠信,同註 10,頁 95-96。 16. DOI:10.6814/NCCU202001282.

(29) 「無耗竭性」 ,亦不得以專利權人實施專利的權能未受影響,來認定專利權人未 受損害23。當專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對專利權之讓與、授權或設定質權等 經濟活動將受到影響,故應從侵權物在市場流通之事實,來認定專利權人是否 受有損害,若第三人未經同意實施專利,通常即可認定專利權人受有損害24。 此外,「為販賣之要約」包含民法上「要約」以及「要約之引誘」。學者參 酌德國法,認為將「為販賣之要約」列為專利權人之排他範圍係為擴大專利權 之保護,惟若侵權人尚未特定交易對象,此時僅對專利權人造成潛在之損害, 尚未有現實損害發生,則專利權人僅得主張預防侵害請求權,尚不得主張損害 賠償請求權25。至於間接侵權的部分,我國目前係以民法第 185 條共同侵權之. 治 政 大 規定加以處理,必須依附於直接侵權,倘若僅有間接侵權,則專利權人尚無法 立 請求損害賠償26。. ‧ 國. 學. 採第三種想法之學者評析侵害利益計算法之優點時,認為其係著眼於侵害. ‧. 人擅自實施專利所實際獲得之利益,專利權人若選擇此法計算損害賠償,將無. sit. y. Nat. 須揭露自身之產銷秘密,蓋專利權人毋庸證明若其自身實施專利,是否能獲得. io. al. er. 侵權人實際獲得之利益,亦毋庸證明專利權人自身是否受有損害27。. iv n C hengchi U 款之規範功能係為剝奪不當利得以遏止侵權,故專利權人無須證明受有損害。 n. 另有學者雖將侵害利益計算法定性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制度,惟其認為本. 又專利權人選擇依侵害利益計算法主張損害賠償之理由,主要是希望保護自身 關於獲利能力等產銷秘密,又或者自身並未實施專利而無法證明受有損害,在 這樣的情況下,若仍要求專利權人應證明受有損害始得請求賠償,並不合理。 若法院仍要求應證明,專利權人可主張受有未收取權利金之損害28。. 李素華,智慧財產侵害之「損害發生」與損害賠償法制建構──從智慧財產法院九十七年度 民專訴字第四七號民事判決談起,月旦法學雜誌,263 期,頁 178-180,2017 年 4 月。 24 同前註,頁 180-182。 25 同前註,頁 183。 26 同前註,頁 183-184;李素華,同註 11,頁 1393-1395。 27 許忠信,同註 10,頁 96。 28 黃銘傑,同註 21,頁 178-180。 17 23.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0) 第二款. 是否限於故意侵權. 有學者認為,解釋論上,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請求權基礎為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在侵權行為法下主觀上究竟是故意或過失並不會影響賠 償內容,則侵害利益計算法作為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計算方法,自無須就侵權 人之主觀要件加以「明知」之要件29。立法論上,亦無須修正專利法使侵害利 益計算法僅得適用於故意侵權的情形。蓋本法既然定性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計 算方法,則仍須受因果關係界定賠償範圍,與不法管理得以剝奪侵害人之所有 獲利並不相同。既然所得請求賠償之範圍已受有限制,則能避免專利權人受有. 政 治 大 另有學者以侵害利益計算法所具有之預防與遏止功能為立論依據,認為本 立. 過度賠償之疑慮,無須再於本款之適用上,增訂侵害人「明知」之要件30。. ‧ 國. 學. 款之規範功能既然不是純粹的填補損害,其適用對象即不應包含過失侵權行 為。蓋對專利過失侵權行為課以侵害利益計算法之賠償責任時,除對於預防與. ‧. 遏止侵權的目標無法達成以外,專利權人亦可能受有過度賠償之疑慮。因此,. Nat. sit. y. 解釋上有必要將本款限縮於故意侵權的情況,立法論亦應本此意旨進行修正。. n. al. er. io. 若認為本款之適用對象應包含故意侵權與過失侵權,則應參酌商標法第 71 條第 2 項31,賦予法官酌減損害賠償金額之權限32。. Ch. 第三款. engchi. i Un. v. 賠償範圍之上限. 損害賠償之範圍,依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之規定,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 害或所失利益為限。惟侵害利益計算法係以「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 計算損害賠償,其係著眼於侵權人之獲利,而未於計算過程中考量專利權人之 所受損害或所失利益。由於侵害利益計算法之法律定位存在爭議,則法院依此. 29 30 31 32. 李素華,同註 11,頁 1415。 同前註。 商標法第 71 條第 2 項: 「前項賠償金額顯不相當者,法院得予酌減之。」 黃銘傑,同註 21,頁 180-181。 18.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1) 法所計算出之損害賠償金額,是否應以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所揭示之所受損害 與所失利益為上限,抑或其屬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所謂之「法律另有規定」,則 生疑義。 有學者參酌德國學說,認為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之概念已不合時宜且過於 空洞,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關於損害賠償計算方法之規定,除第 1 款前段應以 相當因果關係決定外,其他計算方法應屬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所謂之「法律另 有規定」33。依此見解,當專利權人主張依侵害利益計算法計算損害賠償時, 其賠償範圍自不以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為上限,法院無須再調查專利權人之所 受損害與所失利益為何。. 治 政 大 亦有學者認為,雖然侵害利益計算法屬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其適用 立. 範圍應包含過失侵權,但考量專利權之無體性與無耗竭性,由於專利侵權行為. ‧ 國. 學. 並不會有外在的形貌顯現,亦不會影響到專利權人的實施權能,造成專利權容. ‧. 易被侵權,專利權人卻不易主張權利,故在法律效果上應跳脫損害填補之概. y. sit. io. er. 點34。. Nat. 念,此亦符合侵權行為制度的趨勢,從傳統的損害填補原則走向預防侵權的觀. al. iv n C hengchi U 過度賠償專利權人不利於累積創新,主張侵害利益計算法之損害賠償範圍,仍 n. 另有學者從專利法之目的而論,主張專利權的權利範圍不確定,且為避免. 應以專利權人之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為上限。再從體系上觀之,侵害利益計算 法雖在損害賠償金額的計算上,援用不法管理所得請求之範圍,但其仍為侵權 行為損害賠償,應回歸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之原則,倘若專利權人依本款所主 張之賠償金額超過其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時,法院應「職權縮減」專利權人所 得請求之賠償金額35。. 33 34 35. 許忠信,同註 10,頁 91。 李素華,同註 23,頁 189。 沈宗倫,同註 2,頁 12-13。 19.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2) 第三項. 解釋適用──實務見解. 有關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運作,許多判決於認定個案中構成專利侵權後,均 直接依照法條文義計算損害賠償。多半聚焦於相關證據得以認定侵權人因專利 侵權行為所獲得之收入若干,以及哪些成本可以扣除,或逕行援用同業利潤標 準決定損害賠償金額,較少判決針對本款之定性以及不同的法律定位對於相關 要件解釋適用的影響進行討論。 由於這些判決係依照法條文字進行文義解釋,故多半可從相關的判決文字 中推論侵害利益計算法係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然而,究竟應適用專利權價值. 政 治 大 表示。於指導原則不明確的情況下,法院在個案中也就比較不會去實質調查專 立 回復原則,抑或是適用嚇阻侵權、剝奪不當利得之法理,判決中多半沒有明確. ‧ 國. 學. 利權人所受損害與所失利益,亦未明確表達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是否屬 民法第 216 條第 1 項之「法律另有規定」,而是直接依照法條文義,計算侵權人. ‧. 之收入及相關成本與必要費用,作為專利權人所得請求之賠償數額。. Nat. sit. y. 倘若相關立法體系完備、原理原則一貫的情況下,直接依照法條文義進行. n. al. er. io. 操作,或許不致於產生疑義,惟因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體系定位較為模糊,即使. i Un. v. 同樣定位為侵權行為,應受何種原理原則指引,學說上亦有爭論,從而本法之. Ch. engchi. 運用,於修法前實有賴法院實務積極表態,以尋求適用上之合理性,否則若完 全倚賴文義解釋,將會產生前後矛盾、說理無法一貫之問題。 舉例而言,智慧財產法院 107 年度民專上字第 9 號民事判決中,上訴人主 張以侵害利益計算法求償,提出出貨單試圖證明被上訴人販賣侵權物之利益, 法院因此認為上訴人「實仍已證明有受有損害」,其後由於法院斟酌個案中的相 關證據有所不足,故係依民事訴訟法第 222 條第 2 項決定最終之損害額。 本件判決雖未就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體系定位進行說明,惟從判決認為上訴 人「已證明有受有損害」之文字推測,法院應係認為侵害利益計算法應定性為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制度之一環,否則專利權人應無須證明受有損害。然而,就 20.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3) 專利權人是否受有損害之判斷,未見判決清楚說明何以提出侵權人之出貨單即 足以認為專利權人受有損害?侵權人因侵害行為之獲利係屬不法管理應返還之 範圍,與侵權行為制度下之損害概念,似有不同。 智慧財產法院 106 年度民專上字第 29 號民事判決有關侵害利益計算法損害 額之認定,法院要求上訴人提出相關銷售與成本資料。惟因上訴人遲未提出資 料,法院依民事訴訟法第 345 條第 1 項,採納被上訴人提出有關上訴人之銷售 單據以認定賠償額。系爭判決雖於「(四)侵權行為責任之認定」此一標題下, 論斷侵權人具有侵權過失,故似可推論法院認為侵害利益計算法屬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之一環。惟在侵權行為下究應適用專利權價值回復原則,抑或係預防、. 治 政 大 遏止侵權之法理,以及系爭銷售單據所認定的賠償額,與專利權人所受損害之 立 關連為何,似均未見判決說明。. ‧ 國. 學. 智慧財產法院 107 年度民專上字第 15 號民事判決於認定上訴人具有侵權過. ‧. 失與侵權故意後,關於損害額之認定,即依據當事人所提出之稅務資料,計算. sit. y. Nat. 上訴人所應負擔之損害賠償金額,並未觸及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體系與解釋適用. io. al. er. 爭議,僅得從法院認定侵權故意與過失,來推論法院應係將侵害利益計算法定. iv n C hengchi U 物之情形,因而分別被判決認定有侵權過失與侵權故意,侵害利益計算法之賠 n. 性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制度。本件侵權人於收到存證信函前後,皆有販賣侵權. 償範圍相當於不法管理,何以此種計算方式並非僅適用於侵權人有侵權故意之 期間,而係不論過失侵權或故意侵權皆有適用,涉及本法之體系定位,判決似 未加以說理。 儘管如此,仍有少部分判決討論到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體系問題以及相關的 解釋適用爭議,包括:專利權人是否須證明受有損害、過失侵權的案例得否適 用侵害利益計算法以決定損害賠償數額。舉例來說,智慧財產法院 106 年度民 專上更(二)字第 1 號民事判決36即謂:「……職是,修正前專利法第 108 條準. 36. 系爭判決見解主要和同一案件之更一審見解相同(參智慧財產法院 103 年度民專上更(一) 21. DOI:10.6814/NCCU202001282.

(34) 用第 85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立法意旨,是為減輕權利人之舉證責任,倘權利人無 法舉證證明其確實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時,得依修正前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規 定擇一請求計算其損害賠償數額,應屬法定賠償額之立法方式,並非認為得選 擇之計算方式,係專利權人實際所受損害或所失利益。」 該判決復謂:「修正前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係按侵害人所得 利益方法計算損害額,以其為計算對象,權利人無需揭露其專利實施及銷售等 業務秘密。本款規定之性質,雖有認與不當得利請求權之利益返還請求相近 似,即未經權利人同意或授權而使用他人專利權,侵害人因使用專利權本身而 獲利益。惟參諸德國專利法第 139 條第 2 項規定,評估損害賠償時,侵害人因. 治 政 大 侵害專利權所獲得利益,應予以考慮。德國司法實務及通說見解,認為專利權 立. 侵害之損害賠償得援用侵害人所得利益方法,係類推適用德國民法第 687 條第. ‧ 國. 學. 2 項之不法無因管理規定,假設侵害人因從事專利侵權行為所獲得之利益為權. ‧. 利人實際所受之損害。此可作為我國修正前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法理. sit. y. Nat. 參考。本款規定固於概念上相近於我國民法第 177 條第 2 項之不法無因管理,. io. al. er. 惟本款規定係專利法另為規定,其基於專利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而產. v. n. 生,故應係適用不法無因管理之法律效果,是不以侵害人明知為必要,包含過 失侵害。……」. Ch. engchi. i Un. 系爭判決審究專利法第 97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內涵後,認為侵害利益計算法 本質上為不法無因管理,而非不當得利。但因我國的立法模式緣故,本款仍為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僅法律效果上援用不法管理。在相關要件的解釋適 用上,既然本款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自當故意侵權與過失侵權皆得適. 字第 2 號民事判決),雖然更一審與更二審判決已分別被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323 號民事 判決與最高法院 108 年度台上字第 37 號民事判決廢棄,惟最高法院第一次發回之原因係智慧財 產法院未詳查侵權人之進貨成本,第二次發回之原因則係智慧財產法院未將沒有侵害專利權產 品之銷貨收入予以扣除,致損害額之計算不正確。亦即,更審判決對於侵害利益計算法之體系 定位與相關要件之解釋適用,並非最高法院廢棄發回之原因,故本文認為該判決仍具有重要參 考價值。 22. DOI:10.6814/NCCU20200128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另依產證管理辦法第 5 條第 2 項規定,附加價值率之計

退休金、遭遇職業災害,雇主未給與補償或賠償以及雇主未依勞

10.4.第 10.2 條所定之申請人得撤回申請。然而反傾銷及損害調查已依據 第 11.1

答:國家機密保護法(以下簡稱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各 款所定人員出境,應於出境 20 日前檢具出境行程等 相關書面資料,為本法施行細則第 32

7.本案如屬參採採購法以公告程序辦理或同法第 105 條辦理之情形者,且本單位就本案,係屬公職 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2 條及第 3 條所稱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者,請填「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

二、 私立大專校院及所屬單位,老人福利法第 36 條第 2 項、身心障礙者權 益保障法第 63 條第 2

1.有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3 款至第 5 款、第 7 款情形之一,依同條 第 2 項前段得追償損失者,與追償金額相等之保證金。. 2.違反採購法第

(b) 剝奪或減損其他會員依 GATT 1994 直接或間接享有之利益,2. 特別是依 GATT 1994 第二條得享有之關稅減讓利益 12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