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476
147
0
0
全文
(2)
(3)
(4)
(5) 論文名稱: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 之相關研究. 總頁數:135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研究生: 戴位仰. 指導教授: 黃彥翔.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之規律運動習慣、 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方式現況。以及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方式間 的相關性。以 100 學年度於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為樣本,採分層 隨機抽樣方式,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調查,共發出 359 份問卷,回收 358 份有 效問卷,有效問卷率為 99.9%。本研究以 SPSS12.0 for Windows 套裝軟體進行統 計分析。採用的統計方法如下:描述性統計、平均數檢定、相關分析。研究結果 如下: 1. 受試者知覺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壓力因應均為中等以上程度。 2.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與工作壓力的關係,整體而言男性工作壓力大於女性,但不 同年齡、婚姻狀況、職務、學歷、服務年資、學校規模的受試者對於工作壓力 各構面與整體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3.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與壓力因應的關係,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在整體壓力因應 與各構面間皆未達顯著差異 4.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與規律運動的關係,男性規律運動程度高於女性。不同年 齡、婚姻狀況、職務、學歷、服務年資、學校規模受試者對於規律運動習慣並 沒有明顯差異。 5. 運動參與程度與理性因應方式可以顯著減少工作壓力,而且規律運動習慣與壓力 因應存在顯著相關。 關鍵詞: 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壓力因應 i.
(6) Title of Thesis: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er's Job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and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 of the Teachers with Part-time Administration Du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ayi County Name of Institute: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Management Graduate date: June 2012. Degree Conferred: M.P.E.. Name of student:Tai, Wei-Yang. Advisor: Huang, Yen-Hsi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nd situation of Chiay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part-time administrative duties teachers of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work pressure and coping style. The population were administrative duties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ayi County , in 2011. Sampling method is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Survey methodology wa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his study, the SPSS 12.0 for Windows software package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coulding: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ubjects perceived exercise habits, work stress, stress coping are above average extent. 2.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variable subjects and the working pressure, the male working pressure higher than women.Other backgrounds variable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orking pressure. 3.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bjects and the coping of pressure,their pressure-coping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4.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bjects and the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their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Keywords: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work pressure, pressure-coping. ii.
(7) 謝誌 就在論文付梓時,個人心中充滿喜悅與感恩之情。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 先要感謝亦師亦親的黃彥翔博士,在這兩年來不辭辛勞的指導與協助,為我開啟 學術領域之門,恩師之諄諄教誨讓學生銘記於心。同時,感謝導師王慶堂博士與 系上所有教授,因您們的平易近人、熱心關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溫馨。 此外,要感謝嘉義縣國民小學許瑞陽、王清長以及吳明進三位校長,在校長們的 鼓勵與協助下,讓我獲益良多。 感謝口試委員黃士魁博士、蔡俊傑博士和黃彥翔博士,在繁忙的研究及教學 工作中,撥冗詳閱學生論文,對本論文深入剖析與精闢建言,使本論文能更加嚴 謹。兩年求學生涯中,感謝諸位學長姐、同學們互相的關懷鼓勵。感謝南投縣黃 紹峰主任與嘉義縣吳伯祥主任同意分享其研究。感謝嘉義縣月眉國小胡協豐校長 與同仁們,給我無比的支持鼓勵與熱心協助,個人方能專心一致的完成論文,順 利取得碩士學位,在此致上衷心的敬意與謝意。 最後,我最想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每當我為學業繁忙時,總是無怨無悔地支 持鼓勵我。並感謝曾經協助我的所有貴人。僅以此篇論文,獻給我親愛的家人、 好友,願與您分享這份喜悅,並爲自己留下學習成長的足跡。. 戴位仰 謹誌 中華民國一 O 一年六月. iii.
(8)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操作性定義 ...........................................................................................8.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工作壓力 .............................................................................................11. 第二節. 壓力因應 .............................................................................................23. 第三節 規律運動習慣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9.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0. 第六節. 研究步驟 .............................................................................................48. 第七節 資料處理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0. iv.
(9)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分布情形 .........................................................................50. 第二節.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壓力因應 之現況 .............................................................................................5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工作壓力是 否有差異?........................................................................................58.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壓力因應是 否有差異? .....................................................................................74.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規律運動習 慣是否有差異? .............................................................................87. 第六節 第五章.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壓力因應與工作. 壓力之相關 ...................................................................................100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0 附錄一 .......................................................................................................................128. v.
(10) 表目錄 表2-1.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研究一覽 ....................................................................18. 表2-2.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 ................................................................26. 表3-1. 正式施測學校數及人數統計情形 ............................................................40. 表3-2. 規律運動項目分析摘要表 ........................................................................45. 表3-3. 規律運動因素分析摘要表 ........................................................................47. 表4-1.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摘要表 ........................................................................52. 表4-2.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概況摘要表.....................53. 表4-3.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概況摘要表.....................55. 表4-4.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因應概況摘要表.....................57. 表4-5.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工作壓力上之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60. 表4-6. 不同年齡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63. 表4-7. 不同服務年資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65. 表4-8. 不同婚姻狀況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67. 表4-9.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工作壓力上之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69. 表4-10. 不同學歷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1. 表4-11. 不同學校規模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3. 表4-12.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工作壓力上之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5. 表4-13. 不同年齡的填答者在壓力因應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7. 表4-14. 不同服務年資的填答者在工作壓力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79. 表4-15. 不同婚姻狀況的填答者在壓力因應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81. 表4-16.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壓力因應上之項之差異分析摘要表.....................82. 表4-17. 不同學歷的填答者在壓力因應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84. 表4-18. 不同學校規模的填答者在壓力因應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86. 表4-19.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規律運動之差異分析摘要表.................................88. 表4-20. 不同年齡的填答者在規律運動習慣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1 vi.
(11) 表4-21. 不同服務年資的填答者在規律運動習慣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2. 表4-22. 不同婚姻狀況的填答者在規律運動習慣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4. 表4-23. 不同性別之受試者在規律運動習慣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5. 表4-24. 不同學歷的填答者在規律運動習慣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7. 表4-25. 不同學校規模的填答者在規律運動習慣各構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99. 表4-26.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整體架構之相關分析...........100. vii.
(12) 圖目錄 圖2-1. Moracco and Mcfadd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15. 圖2-2. Tellenback , Brenner and. 圖3-1. 研究架構圖 ..................................................................................................37. 圖3-2. 研究流程圖 ..................................................................................................38. Lofgren 的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16. vii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 運動習慣、工作壓力與壓力因應間的關係。本章節共分為六 節,分別為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 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操作性定義及 第六節研究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乃百年之大業」,教師更是百年大業之推手,所 以教師的身心健康極為重要。國小教師這個行業自古以來即 頗受尊崇,但由於社會變遷快速,許多傳統的價值觀不斷受 到挑戰,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及所應發揮的功能近幾年來不得 不 有 所 調 整 , 這 對 大 部 份 教 師 而 言 是 一 大 壓 力 ( 王 文 秀 , 1995) 。 近 年 來 , 由 於 民 主 意 識 成 熟 , 社 會 價 值 觀 驟 變 , 再 加 上 全 國「 少 子 化 」衝 擊 , 家 長 對 子 女 的 期 待 -望 子 成 龍 , 望 女成鳳;身為教育人員,肩負著更繁重、艱鉅之教育重責, 此現象反映於基層教學現場上,讓每一位教育人員之「心理 壓力」日趨嚴重。再者,為落實「精緻創新教學」政策,讓 學童得到最佳學習成效,每一位教師均使出渾身解數,用大 部分的時間做教學準備,因此,大大降低運動時間與機會。 我們都知道,缺乏運動是健康的殺手,只要養成良好的運動 習慣,抵抗力也就跟著提高,最後,終能達到身體健康之目 標。 近年來受到全國少子化之衝擊,全國各級學校編制內人. 1.
(14) 員大量縮減,不但流浪教師激增,「教師超額」問題日趨嚴 重,校園文化與內部安定問題已成為焦點,每位教職同仁無 不戰戰兢兢,在此情況下,工作壓力儼然已成為教師健康的 無形殺手。面對一連串的教改措施,教師在有限的資源下, 需要落實適性化與個別化的教學方式,尚須自行編擬課程、 負責多元評量、呈送教學成果與填寫報表,同時還須定期面 對上級單位的督導與考核。擔任教職已非昔日安逸無憂的鐵 飯碗,而是一項艱鉅的挑戰。工作壓力對教師所造成的殺傷 力 , 從 提 早 離 職 率 攀 升 、 退 休 年 齡 提 早 可 看 出 端 倪( 黃 秋 琴 , 2006) 。 毛 晉 平 ( 2005) 也 指 出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顯 著 負 向 影 響個人教學效能,因此教師的身心發展、教學品質、專業精 神等每一項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和人格的健全發展,當教 師 面 對 種 種 外 在 因 素 的 衝 擊,未 能 妥 適 處 理,長 期 累 積 下 來 , 不但影響到教師本身,也間接的影響到學生,更對教育品質 造成莫大的衝擊。而除了攸關教學品質外,工作壓力與健康 情形更是息息相關。 據聯合報報導,高雄近一半老師認為工作壓力大,調查 結 果 顯 示 受 訪 教 師 中 47%表 示 工 作 壓 力 很 高 或 非 常 高 ,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來 自 「 太 多 行 政 雜 事 」 的 有 12%, 來 自 家 長 態 度 的 有 9%; 有 42%受 訪 教 師 遇 到 家 長 言 語 或 肢 體 暴 力 。 這 份 「 老 師 幸 福 指 數 調 查 」 , 有 效 問 卷 1894份 , 信 心 水 準 95%, 正 負 誤 差 為 2.25個 百 分 點 ; 受 訪 的 老 師 中 , 教 學 年 資 10年 以 上 有 56%, 7 2 %是 女 教 師 , 28% 是 男 老 師 。 調 查 結 果 , 認 為 有 壓 力 但 還 能 應 付 的 有 74% ,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很 高 或 非 常 高 的 有 47 % , 自 認 壓 力 很 低 的 只 有 3%。 受 訪 教 師 中 , 42%表 示 受 過 家 長 言 語 或 肢 體 暴 力 , 40% 表 示 曾 有 離 開 目 前 工 作 崗 位 的 念. 2.
(15) 頭。受訪教師紓壓的管道,以「朋友或家人」與「運動」居 多 , 各 占 1 8 %, 求 助 「 心 理 諮 詢 」 和 「 輔 導 中 心 」 的 只 有 1 % 。 同 時 間,另 一 份 中 央 社 2 0 1 1 年 9 月 2 8 日 以 北 市 教 師 為 樣 本 的調查顯示,北市教師中憂鬱情況達應尋求諮商、診療者的 比 例 為 3 6 %、 壓 力 負 荷 達 臨 界 點 的 教 師 更 達 4 8 %。 其 中 , 又 以 22至 30歲 及 超 過 50歲 的 教 師 憂 鬱 情 況 較 嚴 重 。 經 由 電 話 訪 談 351名 北 市 教 師 , 調 查 其 憂 鬱 指 數 。 北 市 教 師 中 , 憂 鬱 情 況 達 最 嚴 重 的 第 5級 須 醫 師 診 療 者 為 11%、 達 第 4級 須 尋 求 諮 商 者 為 25%、 而 達 第 3級 的 憂 鬱 臨 界 點 教 師 更 多 達 48%。 其 中 , 又 以 22至 30歲 及 超 過 50歲 的 教 師 憂 鬱 情 況 較 嚴 重 。 另 外 , 教 師 壓力來源「時常」、「常常或總是」來自「家長態度」者佔 6 3 %, 其 次 是 「 教 育 政 策 」 佔 6 0 %, 來 自 「 經 濟 壓 力 」 的 則 佔 52%。 研 究 者 任 教 年 資 近 15年 , 其 中 , 兼 任 行 政 工 作 達 10年 之 久;近來,由於學校行政工作型態的改變,訪視、輔導及評 鑑業務繁多,再加上承、協辦縣府教育活動頻率驟增,工作 壓力更不在話下。 身處教育第一線的教師,面對教育環境變化,教學環境 的改變、課程內容的翻新、社會觀感及家長的要求下,對工 作如果長期承受壓力,不但影響本身的身心健康、降低工作 滿意度、工作動機,甚至影響教學效能、學生學習與基礎教 育 的 品 質 ( 黃 智 慧 , 2003) 。 依據目前國民小學的人員編制制度,學校行政人員大都 是由學校的教師兼任。因此,教師除了教學工作外,仍須負 責教務、訓導、總務、輔導等行政業務工作,也就是說除了 扮演教學的角色之外,也必須肩負起行政人員的責任,雖然. 3.
(16) 這樣的方式可以解決國小人力不足的問題,但無形中亦增加 了 教 師 的 工 作 負 擔 。 謝 金 青 ( 1994) 即 認 為 因 為 兼 職 行 政 工 作的教師需具備兩種角色,其一是教師,其二是行政人員, 行政工作的繁瑣、冗長與突發性可能與人格特質相違,非每 一個人都能勝任;再者,專業的行政工作如:總務營繕、出 納等,與教學的本質有頗大的差異,令兼職行政的教師在扮 演的過程中產生緊張、壓力與挫折感。 因為社會的變遷,家庭結構、價值觀、教養問題、親子 關係,乃至於學生行為問題、校園暴力、霸凌問題,課業的 指導、校務的配合等等,都是教師所必須面臨的課題,當教 師難以應付這些課題時,壓力就隨之而來,壓力的減輕與防 治已經成為教師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所以研究者希望可 以透過本研究,來提供教職工作人員一個紓解壓力的因應方 法,也希望可以藉由此研究來推廣與建議大家,利用規律運 動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提升身心靈的發展與調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主要以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為 樣 本 , 探 討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規 律 運 動 習 慣、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之現況;以及規律運動習慣、工作 壓 力 和 壓 力 因 應 間 的 相 關 性。因 此,本 研 究 的 具 體 目 的 如 下 : 一、探討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 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之現況。 二 、 瞭 解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之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的差異情形。. 4.
(17) 三、探討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 工作壓力和壓力因應間之相關性。 四 、 根 據 文 獻 探 討 及 實 證 研 究 結 果 歸 納 結 論 並 提 出 具 體 建 議,以供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針對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之情 形如何? 二、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之情形如 何? 三、 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因應之情形如 何? 四、 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 於工作壓力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 壓力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 壓力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服務年資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工作壓力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婚姻狀況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工作壓力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 壓力是否有差異?. 5.
(18) (六)不同學歷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 壓力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規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工作壓力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 壓力因應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 因應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 因應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服務年資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壓力因應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婚姻狀況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壓力因應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 因應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學歷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壓力 因應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規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壓力因應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對於 規律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 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年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 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6.
(19) (三)不同服務年資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規律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婚姻狀況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規律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 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六)不同學歷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 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規模的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規律運動習慣是否有差異? 七、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 壓力與壓力因應之相關情形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主要是以目前於嘉義縣公立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 務 之 現 職 教 師 為 取 樣 範 圍。不 包 含 私 立 國 民 小 學、籌 備 學 校 、 實驗性質的國民小學。.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對象為目前於嘉義縣公立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 務之現職教師,因此研究結果不能推論到其他縣市之國民小 學的教師。且本研究是採用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因問卷 調查屬於自陳量表,故研究者並無法完全控制受試者填答時 之真實程度,僅能假設受試者全都為據實回答。. 7.
(20) 第五節. 操作性定義. 一 、 國 民 小 學 (Elementary School) 依 國 民 教 育 法( 2 0 0 9 )第 三 條 及 第 四 條 規 定 設 置 之 學 校 , 受教對象為六至十二歲之國民。. 二 、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Teachers with administrative) 依 國 民 教 育 法 ( 2009) 第 十 條 及 國 民 教 育 法 施 行 細 則 第 十四條的國民中小學行政組織之規定而言,國民小學及國民 中 學,視 規 模 大 小,酌 設 教 務 處、訓 導 處、總 務 處 或 教 導 處 、 總務處、輔導室,各置主任一人及職員若干人。主任由校長 就專任教師中聘兼之,職員由校長遴用,均應報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備。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應設輔 導室或輔導教師。而國民小學教師兼任教務、訓導、總務、 輔導各處室編制內之主任及各處室下所屬之組長也就被稱為 「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三 、 工 作 壓 力 (Working pressure)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係 指 教 師 在 學 校 工 作 環 境 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行政業務處理上或與學生、家長、 同事之間的互動過程中所產生個人必須有所改變,而做這些 改變必須自己有所付出,而付出的程度超過自己所能承擔的 範圍,教師就會感覺壓力的存在而導致不適的壓迫或負擔感 受,所引起無法適應工作職場上的負面情感,或因工作有關 的因素,影響工作者本身生理狀況失調、心理方面失衡的現. 8.
(21) 象,亦即凡因工作的關係衍生任何令人心神困擾、緊張鬱悶 等 不 愉 悅 的 感 覺 ( 黃 紹 峯 , 2007) 。 以「工作負荷」、「人際關係」、「專業知能」、「上 級 壓 力 」與「 內 在 衝 突 」五 個 層 面,參 考 並 修 改 自 黃 紹 峯( 2 0 0 7 ) 所編的「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以得 分 情 形 為 依 據,得 分 愈 高 者,表 示 其 所 知 覺 的 工 作 壓 力 愈 大 , 得分愈低者,則表示所知覺的工作壓力愈小。. 四 、 壓 力 因 應 (Pressure Response) 指個體如何對有壓力之經驗作反應,當個體面對內外在 情境之要求、問題與衝突時,為緩衝、避免產生壓力,所選 擇 之 因 應 方 式 ( 吳 伯 祥 , 2008) 。 本 研 究 所 稱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是指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教師在工作情境中遇到困擾或壓力事 件時,為減緩焦慮並解決困難,從認知、情緒、或行動上所 採 取 的 一 切 行 動 。 並 參 考 並 修 改 自 吳 伯 祥 ( 2008) 「 壓 力 因 應量表」的得分表示之,得分愈高,表示壓力因應的程度越 好。. 五 、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Regular Exercise Habits) 係 指 研 究 對 象 每 週 的 運 動 次 數 與 每 次 運 動 的 持 續 時 間 (分鐘),且指非競賽性情境中之身體活動參與行為,以增 進身體適能的任一功能面向為主要或次要目的,以促進、改 善或維持體適能而從事有計畫、有組織且具重覆性的身體活 動,而將運動參與程度之情形分為規律運動行為與不規律運 動 行 為 ( 黃 紹 峯 , 2007) 。 而 以 自 編 之 「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 量 表 得 分 情 形 為 依 據,得 分 愈 高 者,表 示 其 規 律 運 動 情 形 愈 佳 ,. 9.
(22) 得分愈低者,則表示其規律運動情形愈小。.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藉由文獻與理論推導與實徵研究的驗證,本研究預期貢 獻如下: 一 、 藉 由 研 究 調 查,了 解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工作壓力的現況為何?他們又是用那些壓力因應方式來 面對壓力。而且是否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教師對於工作壓 力與壓力的因應方式是否有所不同。 二 、 希 望 可 以 透 過 本 研 究,來 提 供 教 職 工 作 人 員 一 個 紓 解 壓 力的因應方法,也希望可以藉由此研究來推廣與建議大 家,利用規律運動的方法來幫助自己提升身心靈的發展 與調和。. 10.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之目的在於以相關文獻說明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據 以導出研究假設。因此整章的重點在介紹第一節工作壓力、 第二節壓力因應及第三節規律運動習慣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工作壓力. 「 壓 力 (stress)」 一 詞 , 最 早 來 自 工 程 學 與 物 理 學 , 是 物 體 受 外 力 作 用 所 形 成 的 抗 力 。 Cannon(1932)研 究 動 物 及 人 類 對知覺到危機的反應,其研究結果發現當面對危險時候,個 體的神經與腺體會被激發出來,使得有機體準備好做防衛以 反擊所受到的威脅或逃離到安全的地方反應,此壓力反應被 稱 為 「 挑 戰 或 逃 避 反 應 」 (fight-or-flight syndrome) 的 壓 力 觀 念 。 Everly and Rosenfeld(1981)則 認 為 壓 力 是 對 某 些 刺 激 經 驗 所 產 生 的 緊 張 和 焦 慮 感 受 。 Dunhanm(1984)指 出 : 壓 力 是個人因無法承受本身所能負荷之長期的、漸增的或新的壓 力而產生的一種行為的、情緒的、精神的或生理的反應之過 程 。 Litt and Turk(1985)認 為 壓 力 是「 面 對 能 力 所 及 的 問 題 而 產 生 不 愉 快 及 苦 惱 的 經 驗 」 。 Kyriacou(1987)認 為 壓 力 是 當 個人的因應策略無法去控制持續增加的壓迫時,而產生負面 影 響 的 反 應 徵 狀 。 Michelle and Irvine(2004)認 為 壓 力 是 廣 泛 被認為令人感受不愉快的情緒。 國 內 學 者 張 春 興 ( 1991) 則 定 義 壓 力 為 : 「 壓 力 是 指 個 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此種緊張狀. 11.
(24) 態 , 使 人 在 情 緒 上 產 生 不 愉 快 甚 至 痛 苦 的 感 受 」 。 林 純 文 ( 1996) 認 為 壓 力 是 對 潛 在 工 作 情 境 因 素 認 為 威 脅 或 有 礙 工 作 時 , 所 產 生 的 負 面 情 感 反 應 。 邱 憲 義 ( 1996) 認 為 :壓 力 是 知覺情境有礙其表現所產生的負向情感而影響其生理與心理 狀 態 。 程 一 民( 1 9 9 6 )認 為 , 壓 力 是 指 個 體 面 對 刺 激 事 件 時 , 個人評估此一關係對他造成負荷或個體資源無法應付且危及 個 人 福 祉 及 身 心 健 康 的 反 應 。 劉 妙 真 ( 2004) 認 為 壓 力 是 個 體對各種即將來臨的環境刺激,經由主觀的認知過程,產生 了 威 脅 的 感 受 及 心 理 刺 激 的 現 象 。 吳 清 山 、 林 天 祐 ( 2005) 認為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中,知覺環境刺激超過個體負荷 而 產 生 緊 張 狀 態 。 郭 耀 輝 ( 2005) 認 為 , 壓 力 是 個 人 與 外 在 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受到外界刺激或內在需求的影響,心理 上或生理上產生緊張或受到威脅等反應,必須重新調適的現 象。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壓力的定義,本研究認為壓力是指個 體在面對外在環境改變時,其認知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 態,此種緊張狀態,使人在生理與心理上產生不適甚至痛苦 的狀態。. 一、工作壓力定義 Ivancevich and Matteson(1980)把 壓 力 視 為 介 於 個 人 和 環 境 間 的 交 互 作 用 , 是 個 人 和 環 境 交 互 作 用 的 結 果 (Folkman &. Lazarus, 1984)。 換 言 之 , 在 個 人 與 環 境 的 互 動 關 係 中 ,. 外在環境事件的影響下,人是居於統整及主導的角色,而整 個互動的歷程是連續而不是個別獨立的,當個人視事件為非 自 己 能 力 所 及 , 並 危 及 自 己 的 完 好 性 , 壓 力 即 會 呈 現 出 來( 林. 12.
(25) 純 文 , 1996) 。 而 工 作 壓 力 與 壓 力 的 區 別 就 在 於 , 工 作 壓 力 是指凡與工作有關的事件所引起的壓力反應,而一般壓力係 指包含工作壓力在內的所有生活上的各種事件所引起的壓力 反 應 均 稱 之 ( 李 瑞 文 , 2002) 。 Beehr and Newman(1978)認 為 , 工 作 壓 力 是 工 作 相 關 之 因素與工作者互動以改變、破壞或加強他的生理、心理狀況 迫 使 他 的 身 、 心 偏 進 正 常 運 作 的 一 種 情 境 。 Jamal(1990)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個 人 對 於 可 能 威 脅 其 本 身 之 工 作 環 境 的 反 應 。 Gmelch(1983)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工 作 環 境 中 的 任 何 特 徵 , 對 個 體 所 造 成 的 一 種 脅 迫 感 , 包 含 生 理 與 心 理 方 面 。 Parker and Decotits(1983)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個 體 在 工 作 場 所 面 臨 一 些 重 要工作結果有關的機會限制與要求,導致個體失去常態與平 衡 , 而 產 生 一 種 和 自 我 期 望 不 相 符 合 的 感 覺 。 蔡 璧 煌( 1 9 8 9 ) 認為工作壓力是,在工作時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所產生 的 負 面 情 感 。 張 明 麗 ( 1991)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因 工 作 情 境 因 素 所 引 起 不 愉 快 的 情 緒 和 反 應 。 P i t h e r s ( 1 9 9 5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外在的工作要求、本身所參與的角色、大量工作與期望所 引 起 的 負 面 情 緒 。 陳 明 誌 ( 2005)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面 對 工 作 負荷時,因主觀的評估、反應而產生緊張、焦慮的現象。鐘 進 益 ( 2007) 認 為 工 作 壓 力 是 個 人 能 力 無 法 面 對 自 我 需 求 與 情境變化等壓力源時,引起身心疾病或壓迫的反應。 綜合上面學者所述,工作壓力是指因為工作因素所引起 的一連串的壓力反應,當面對工作挑戰與威脅時,導致個體 無法適應,而產生生理、心理失衡的負面情緒與緊張反應, 對其身心有所影響,致使工作績效產生變化的一種狀態。 教師的工作,自古以來在東方社會就有「天、地、君、. 13.
(26) 親、師」的倫理崇高地位。教師是以助人工作為志業,被社 會視為甘於犧牲奉獻的人。可是在另一方而言,卻忽略了教 師 也 會 有 相 對 的 工 作 壓 力。Kyriacou and Sutcliffe(1978)就 指 出,教師工作壓力是指由教師的工作而產生之負向情感的反 應 症 狀( 如 生 氣、沮 喪 ) ,亦 即 教 師 的 職 業 壓 力。K y r i a c o u ( 2 0 0 1 ) 將教師工作壓力認為,是指教師在教學不愉快極負面情緒的 經 驗 。 蔡 孟 珍 ( 2001) 認 為 ,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是 指 教 師 在 從 事 與教學活動有關的工作時,對學校工作情境的知覺,產生嚴 重 的 壓 迫 感 , 並 影 響 到 心 理 和 生 理 的 狀 況 。 Pearson and Moomaw(2005) 認 為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起 因 於 教 師 工 作 方 面 的 不 愉快,如憂慮、緊張、焦躁、憤怒等的負面情感。 而 邱 義 烜 ( 2002) 認 為 ,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是 指 教 師 在 工 作 時,所察覺到學校工作情境下,在教學、行政等工作上,以 及學生、家長及同事的關係方面,個人無法適應而產生負面 情 感 。 林 克 泓 ( 2008) 則 認 為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是 , 教 師 在 其 從 事兼任行政工作時,個人對其工作情境的變化,因其個人人 格特質、專業知能、能力與經驗無法有效應付有威脅性的工 作情境時,而導致產生生理及心理上的一種被壓迫的感受或 緊張的狀態。 綜合上面所述,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是指由教師的工 作而產生之負向情感的反應症狀(如生氣、沮喪),亦即教 師的職業壓力。. 14.
(27) 二、教師工作壓力相關研究 關於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研究,國內外皆有許多篇論文 以 此 為 主 題。Moracco and Mcfadden(1982)提 出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模式,將壓力源分為社會、家庭與工作,且說明了在個體 已有壓力的狀態下,更容易感受壓力的存在,且經驗會影響 壓力的評估結果。而個人的壓力因應方式對壓力是有影響力 的。. 圖 2-1. Moracco and. Mcfadden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引 自 Moracco, J .C. and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Personnel and GuidanceJournal, 61, 552.. 15.
(28) 在 Tellenback, Brenner and Lofgren(1983)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模式研究中,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模式至少包含三個層面: 1.學 校 壓 力 源 和 教 師 壓 力 反 應 的 關 係 、 2.教 師 特 質 的 影 響 、 3.評 估 、 適 應 機 轉 和 非 職 業 性 壓 力 源 對 壓 力 的 關 係 。. 圖 2-2. Tellenback , Brenner and. Lofgren 的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模 式. 資 料 來 源: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by Tellenback, Brenner, and Lofgren(1983).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 23.. 此 模 式 指 出,學 校 社 會 的 環 境 特 性 ( 如 學 校 所 在 地、學 校規模、組織氣氛、教師生態等),都可能是教師產生壓力 的來源,進而成為實際的壓力源。若教師本身屬於易緊張的 性格,在評估的過程中緊張的情緒不斷出現,此時壓力就會 對教師身心健康產生損害。壓力的不良作用產生後,教師若 無法調適,則適應機轉將無法發揮功能,最後因無法承受壓 力 而 退 出 工 作 職 場 ( 洪 文 章 , 2005; 馮 世 昌 , 2006) 。 黃 慶 化 ( 2008) 也 認 為 ,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為 教 師 在 學 校 工 作環境中,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既有經驗、能力和人. 16.
(29) 格特質與工作需求互動無法契合,無法有效調適與處理所產 生的負面情感。 榮 泰 生 ( 2004) 認 為 , 工 作 壓 力 來 源 為 ︰ 工 作 特 性 、 工 作環境、工作者角色、人際關係。教師工作壓力的來源錯綜 複雜,包含學校性及社會性方面著手;是正面的情緒助力及 負面的情緒抗力;包含主觀、客觀或個人與組織等方面。綜 合國內外有關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的研究,發現教師工作壓力 來源不外乎下列幾個層面: ( 一 )學 校 內 部 : 包 括 同 事 間 的 人 際 關 係 、 學 校 行 政 的 支 持 、 學校行政工作責任、各項工作計畫的擬定與推展、經 費和時間的管理。 (二)學校外部:包括與家長及社區的溝通互動、社會、教 育環境的變革。 ( 三 )教 師 本 身 : 包 括 專 業 知 能 、 個 人 的 發 展 、 自 身 的 要 求 、 工作及角色的負荷與家庭支持。 (四)學生:包括班級教學、學生家庭背景、環境、學生行 為問題、學生管理與輔導。 本研究茲就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研究整理 如 表 2-1:. 17.
(30) 表 2-1 教師工作壓力來源研究一覽 學者. 時間. 教師工作壓力源. 王秋絨. 1981. 1.角 色 不 明 確 ; 2.角 色 的 過 度 負 荷 ; 3.角 色 衝 突. Moracco. 1982. 1.行 政 支 持 ; 2.人 際 關 係 ; 3.教 學 壓 力 ; 4.經 濟 壓 力 ; 5.工 作 負 荷. 劉焜輝. 1984. 1.學 生 問 題 ; 2.學 校 行 政 人 員 ; 3. 學 校 環 境 ; 4.教 師 本 身. 蔡先口. 1985. 1.與 學 校 行 政 人 員 的 關 係 ; 2.學 生 課 業 學 習 方 面 ; 3.角 色 方 面 ; 4.工 作 負 荷 ; 5.學 生 的 不 良 行 為 ; 6.教 師的專業發展. 林幸台. 1986. 1.工 作 負 荷 ; 2.經 費 設 備 ; 3.督 導 評 鑑 ; 4.同 事 關 係. Hipps &. 1991. Haplin 林靈宏. 1.工 作 負 荷 ; 2.人 際 關 係 ; 3.薪 資 與報酬. 1992. 1.與 工 作 有 關 事 項 ; 2.組 織 中 的 角 色 ; 3.事 業 生 涯 發 展 ; 4.組 織 中 關 係 ; 5.與 外 部 的 介 面 ; 6.個 人 因 素. Montalvo,. 1995. Bair & Boor. 1.師 生 關 係 ; 2.家 長 與 教 師 的 關 係 ; 3.管 理 階 層 與 教 師 的 關 係 ; 4. 工作狀況. Chaplain. 1995. 1.專 業 發 展 ; 2.學 生 行 為 與 態 度 ; 3.工 作 任 務 ;. Salo. 1995. 1.學 生 問 題;2.工 作 內 容;3.社 區 ; 4.學 生 家 長 ; 5.個 人 因 素 (續下頁) 18.
(31) 學者. 時間. 教師工作壓力源. 程一民. 1996. 1.工 作 負 荷 ; 2.行 政 干 涉 研 究 ; 3. 學 生 學 習 ; 4.個 人 發 展 ; 5.人 際 關 係 ; 6.違 反 教 育 原 理. Finlayson. 2002. 1.學 生 無 紀 律 ; 2.人 際 關 係 ; 3.工 作負荷. 曾吉雄. 2000. 1.同 事 緊 張 關 係 與 行 政 不 支 持 ; 2. 缺 乏 工 作 外 在 報 酬 ; 3.工 作 負 荷 ; 4.師 生 家 長 緊 張 關 係. 陳文俊. 2001. 1.人 際 關 係 ; 2.班 級 教 學 ; 3.專 業 成 長 ; 4.角 色 壓 力. 李彥君. 2002. 1.工 作 負 荷 ; 2.人 際 關 係 ; 3.學 生 表 現 ; 4.心 理 需 求 ; 5.行 政 支 持. 邱義烜. 2002. 1.時 間 運 用 ; 2.人 際 互 動 ; 3.課 程 規 劃 ; 4.教 學 革 新. 吳政融. 2002. 1.學 生 管 理 ; 2.法 令 束 縛 ; 3.行 政 負 荷 ; 4.專 業 成 長. 吳宗立. 2003. 1.人 際 壓 力 ; 2.專 業 知 能 壓 力 ; 3. 工 作 負 荷 壓 力 ; 4.時 間 壓 力 ; 5.適. 林保豐. 應 變 革 壓 力 ; 6.自 我 期 望 壓 力 林玉鳳. 2003. 1.角 色 衝 突 ; 2.教 育 革 新 ; 3.人 際 關 係 ; 4.專 業 能 力 ; 5.人 格 需 求 ; 6.角 色 負 荷 ; 7.整 體 工 作 壓 力. 蔡玉董. 2006. 1.學 生 行 為 、 2.人 際 關 係 、 3.專 業 知 能 、 4.工 作 負 荷 、 5.變 革 適 應 (續下頁) 19.
(32) 學者. 時間. 教師工作壓力源. 王富民. 2006. 1.組 織 因 素 、 2.工 作 負 擔 、 3.人 際 關 係 、 4.角 色 壓 力 、 5.專 業 知 能 。. 蕭志清. 2007. 1.工 作 負 荷 、 2.人 際 關 係 、 3.上 級 要 求 、 4.內 在 衝 突 、 5.專 業 知 能 。. 黃紹峰. 2007. 1.工 作 負 荷 、 2.上 級 壓 力 、 3.內 在 衝 突 、 4.專 業 知 能 、 5.人 際 關 係 。. 林克泓. 2008. 1.人 際 關 係 、 2.專 業 知 能 、 3.工 作 負 荷 、 4.時 間 壓 力 。. 程文祥. 2008. 1.整 體 壓 力 、 2.工 作 負 荷 、 3.人 際 關 係 、 4.專 業 知 能 、 5.上 級 壓 力 。. 黃淑月. 2009. 1.工 作 負 荷 、 2.專 業 知 能 、 3.人 際 關 係 、 4.上 級 壓 力 、 5.內 在 衝 突 。. 莊博文. 2009. 1.工 作 負 荷 、 2.人 際 關 係 、 3.專 業 發 展 、 4.內 在 衝 突 、 5.上 級 壓 力 。.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教師工作壓力與人口背景變項 (一)性別 工 作 壓 力 與 性 別 的 相 關 研 究 , Friesen. and. Willams(1985)、 張 淑 雲 ( 2002) 、 周 元 璋 ( 2003) 認 為 性 別 並 不 會 影 響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黃 隆 民 , 1 9 8 5; 葉 龍 源 , 1 9 9 8 )。 在 兼 任 行 政 工 作 的 教 師 方 面;陳 青 勇( 2 0 0 1 ) 、宋 禮 彰( 2 0 0 2 )、 Russell(1987)等 人 研 究 發 現 , 性 別 不 會 影 響 工 作 壓 力 ( 陳 榮 茂 , 2002; 馮 世 昌 , 2006; 吳 淑 妙 , 2007 ) 。 但 是 ,. 20.
(33) M c C o r m i c k ( 1 9 9 7 )、 蔡 孟 珍 ( 2 0 0 1 ) 、 林 家 任 ( 2 0 0 3 ) 、 洪 文 章 ( 2005) 、 李 世 同 ( 2007) 、 李 勝 彰 ( 2003) 研 究 發 現 , 男 女 教 師 對 工 作 壓 力 具 有 明 顯 差 異 。 邱 從 益 ( 2004) 研 究 指 出 , 女 性 組 長 感 受 的 工 作 壓 力 較 大( 林 玟 玟 , 1 9 8 7; 林 純 文 , 1996) 。 而 周 立 勳 ( 1986) 研 究 發 現 男 性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女 性 教 師 ( 黃 義 良 , 1999) 。 (二)年齡 Defrank and Stroup(1989)研 究 發 現 年 輕 教 師 在 待 遇 上 的 工作壓力較高,年長教師在同事關係上工作壓力較高。而林 幸 台( 1 9 8 6 )指 出 年 輕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年 長 教 師( 張 進 上 , 1990; Russell, 1987) 。 陳 榮 茂 ( 2002) 的 研 究 發 現 30歲 以 下 、 30-40 歲 的 教 師 所 知 覺 得 工 作 壓 力 程 度 較 大 。 鄧 柑 謀 ( 1 9 9 1 )則 發 現 年 長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年 輕 教 師 。 莊 淑 灣 、 呂 錘 卿 ( 2005) 發 現 女 性 「 31-50」 歲 的 主 任 有 較 大 的 壓 力 。 相 反 的 , 林 昭 男 ( 2001) 的 研 究 發 現 教 師 年 齡 在 工 作 壓 力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也有研究指出國小主任與教師的工 作 壓 力 與 年 齡 無 顯 著 性 相 關 ( 宋 禮 彰 , 2 0 0; 紀 翠 玲 , 2 0 0 2 ; 林 銘 科 , 2 0 0 3; 張 坤 宏 , 2 0 0 4; 馮 世 昌 , 2 0 0 6; 吳 淑 妙 , 2 0 0 7 )。 (三)婚姻狀況 在 婚 姻 狀 況 上 , Russell(1987)、 林 昭 男 ( 2001) 的 研 究 發 現 , 婚 姻 狀 況 並 不 會 影 響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 但 是 , 張 麗 琪 ( 2 0 0 0 )研 究 發 現 , 未 婚 導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已 婚 者( 葉 龍 源 , 1998; 陳 廷 楷 , 2003) 。 林 純 文 ( 1996) 、 Shearin(1997)的 研究發現,在工作負荷、時間支配、專業知能及整體工作壓 力 的 感 受 上 , 未 婚 教 師 大 於 已 婚 教 師 。 周 立 勳 ( 1986) 的 研 究也發現,在學生行為、行政上的支持、專業不適任感的壓. 21.
(34) 力 , 未 婚 教 師 大 於 已 婚 者 。 鄧 柑 謀 ( 1991)、 王 念 騏 ( 2002) 的研究指出,在工作負荷上的壓力,已婚教師大於未婚教師 ( 蔡 璧 煌 , 1989; 黃 義 良 , 1999) 。 (四)年資 年 資 上 , L i t t a n d T u r k ( 1 9 8 5 )、 宋 禮 彰( 2 0 0 2 )研 究 發 現 , 不 同 年 資 的 教 師 與 工 作 壓 力 無 顯 著 差 異 。 周 立 勳 ( 1986) 研 究 發 現 , 年 輕 教 師 的 角 色 壓 力 較 大 。 鄧 柑 謀 ( 1991) 的 研 究 發 現,在 同 事 關 係 上,年 資 愈 久,壓 力 感 受 愈 大。程 一 民( 1 9 9 6 ) 亦 發 現 服 務 6年 至 10 年 教 師 工 作 壓 力 大 於 服 務 10年 以 上 者 。 (五)教育程度 而 教 育 程 度 與 工 作 壓 力 之 研 究 , 陳 青 勇 ( 2001) 、 宋 禮 彰 ( 2002) 研 究 發 現 , 不 同 教 育 程 度 的 教 師 的 工 作 壓 力 無 顯 著 差 異 ( 黃 義 良 , 1999; 林 昭 男 , 2001) 。 葉 龍 源 ( 1998) 發現,在人際關係上,研究所及一般大學畢業之兼行政教師 工 作 壓 力 顯 著 高 於 師 範 院 校 畢 業 者 。 曾 吉 雄 ( 2000) 卻 發 現 資深、師範師專學歷之國小教師參與開放教育之工作壓力高 於一般教師。 (六)學校規模 學 校 規 模 與 工 作 壓 力 方 面,R o e s c h ( 1 9 8 0 ),陳 廷 楷( 2 0 0 3 ) 認為不同規模學校的教師,工作壓力上並無顯著差異(葉龍 源 , 1 9 9 8; 陳 廷 楷 ; 2 0 0 3 ) 。 而 蔡 孟 珍 ( 2 0 0 1 ) 的 研 究 結 果 發現規模較大的學校,教師在工作壓力上大於學校規模較小 的 學 校 ( 周 立 勳 , 1 9 8 6; 吳 宗 立 , 1 9 9 6 ) 。 但 黃 義 良 ( 2 0 0 0 ) 的研究卻指出規模較小的學校教師工作壓力比較大。 (七)擔任職務與工作壓力 教 師 擔 任 職 務 與 工 作 壓 力 方 面 陳 青 勇 ( 2001) 的 研 究 發. 22.
(35) 現 , 工 作 壓 力 不 受 職 務 影 響 。 然 而 , 蔡 純 姿 ( 1998) 的 研 究 卻 發 現 , 兼 任 行 政 工 作 教 師 的 工 作 負 荷 壓 力 較 大 。 MantheiI and Sloman(1988)研 究 發 現 , 不 同 職 務 教 師 , 經 驗 到 不 同 的 工作壓力,級任導師在學生不良行為方面的壓力較大,行政 人員在課程要求方面壓力較大。. 第二節. 壓力因應. 一、壓力因應定義 Lazarus and Launier(1978)認 為 因 應 是 個 人 在 行 動 和 內 心上的努力,以處理環境和內在的要求或衝突,而這些要求 或 衝 突 是 對 個 人 資 源 構 成 重 荷 的 。 Folkman and Lazarus(1984) 認為因應係指藉由認知與行為的處理方式,以控制超乎個人 內外在所能負荷之要求,其所提出的壓力與因應理論中,包 含五個主要部分: (一)可能壓力事件之發生。 (二)對事件之初級認知、評估。 (三)對事件之次級認知、評估。 (四)因應方式之使用。 (五)身心健康之結果。 同時認為因應壓力有調節情緒或壓力及解決導致壓力的 問題的效用。 江 鴻 鈞 ( 1995) 認 為 因 應 是 面 對 壓 力 事 件 的 處 理 過 程 , 在 過 程 中 具 有 緩 衝 壓 力 的 效 果 。 張 瑞 芬 ( 1989) 認 為 因 應 就 是對壓力的反應,亦即努力去面對威脅或壓力的行為方式。 早期對因應的看法比較偏向特質論,此期稱因應為「因. 23.
(36) 應 方 式 」 或 「 因 應 風 格 」; 此 後 , 對 因 應 的 研 究 則 著 重 在 因 應 過 程 與 處 理 上 , 此 期 稱 因 應 為「 因 應 資 源 」或「 因 應 策 略 」 ( 王 蓁 蓁 , 2000) 。 近年來,學者較傾向強調因應是個人特質與環境互動的 結果。所以,如果能好好的認識壓力、控制壓力,化壓力為 助 力,那 麼 壓 力 不 僅 可 以 成 為 助 力 與 磨 練, 而 且 適 度 的 壓 力, 也是個人求取成功的最佳原動力。 因此,本研究探討之因應方式,在瞭解國民小學兼任行 政教師教師在工作情境中遇到困擾或壓力事件時,個體在認 知、情緒和行動上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以減緩壓力並解決 困難,並積極面對工作上挑戰,獲得良好適應的過程。. 二、工作壓力因應的理論 Lazarus(1966)提 出 , 認 為 壓 力 因 應 包 括 二 個 過 程 即 認 知 評 估 和 因 應 , 兩 者 是 個 人 與 環 境 間 壓 力 關 係 的 重 要 緩 衝 媒 介 , 也 會 影 響 到 壓 力 的 立 即 與 長 期 結 果 ( 林 純 文 , 1996) 。 其關係如下: 所謂評估就是個人評定環境中的特定事件與其個人幸福 相關的過程,意即個體對於某事件及對該事件的反應所做的 評 價 和 判 斷 。 Coyne and Lazarus(1980)認 為 認 知 評 估 是 「 在 環 境 要 求、個 人 資 源 和 可 選 擇 途 徑 的 連 續 互 動 中, 個 人 對 它 不斷地作評估式的判斷」。而這些評估判斷影響到個人的壓 力 反 應, 所 體 驗 的 情 緒 和 適 應 的 結 果。認 知 評 估 依 其 發 生 的 先 後 次 序 可 分 為 「 初 次 評 估 」、「 第 二 次 評 估 」 及 「 再 評 估 」 三 種 ( 林 純 文 , 1996) 。. 24.
(37) (一)初次評估 所謂「初次評估」即是個人判斷某事件對它是否具有危 險 性、威 脅 性 的 歷 程。它 可 以 視 為 個 人 面 對 事 件 的 初 步 反 應 , 初次評估可以形成三種判斷:無關的、正向的和壓力的。 (二)第二次評估 第二次評估是指個人對此一威脅事件所做的潛在反應的 過 程 (Carver, Scheier & Weintraub, 1989), 而 此 反 應 過 程 表 現 在 個 人 因 應 事 件 時 可 用 的 資 源 和 可 做 的 選 擇, 使 用 這 些 資 源的迫切性,和可能的後果作判斷,以及選擇因應方式。 (三)再評估 所謂「再評估」是指個人考慮可行的因應方式後,再將 整個外在情境與個人的內在需求做一評估,以修正第二次評 估 所 選 擇 的 因 應 方 式 ( 吳 宗 立 , 1996) 。. 三、教師因應壓力之相關研究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的研究很多,然由 於地區及對象的不同,使得研究結果存在著不同的差異,關 於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茲列出國內、外之相關研究,如 從文獻摘要、歸納可以發現,在眾多的因應方式中,大多數 學 者 都 以 Folkman and Lazarus(1984)的 因 應 內 涵 為 基 礎 , 將 壓力因應大致分為問題取向(問題解決)、情緒取向(情緒 調 適 )、 折 衷 取 向( 尋 求 支 持 )、 思 考 取 向(. 理 性 思 考 )四. 個層面加以研究。. 四、壓力因應研究 因應策略是指當遭遇到困擾或壓力事件時,個人內在認. 25.
(38) 知 、 情 緒 及 外 在 行 動 上 所 做 調 適 的 努 力 情 形 ( 黃 瑋 苓 , 2 0 0 5 )。 F o l k m a n a n d L a z a r u s ( 1 9 8 4 ) 和 C h a n ( 2 0 0 2 ) 認 為 面 對 壓 力時,善用紓解情緒的方式並尋求社會支持將有助於降低工 作壓力。以下針對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研究進行整理: 表 2-2 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 學者. 時間. 因應方式. Carver &. 1989. 1.主 動 因 應 2.社 會 支 持 3.行 為 上 不 參 與 4.心. Scheier. 智 上 不 參 與 5.正 向 成 長 6.拒 絕 7.接 受 8.宗 教 信仰. Salo. 1995. 1.問 題 解 決 ; 2.社 會 支 持 ; 3.思 考 工 作 的 問 題 ; 4.避 免 思 考 工 作. 張瑞芬. 1989. 1.尋 求 解 決 2.理 出 癥 結 3.參 加 藝 文 活 動 4.聽 聽 音 樂 5.擬 好 計 劃 6.安 排 先 後 順 序 7.從 別 的 角 度 看 問 題 8.查 詢 有 關 的 書 籍 9.一 笑 置 之 或 自 我 幽 默 10.看 電 視 電 影. 鄧柑謀. 1991. 1.問 題 解 決 2.邏 輯 思 考 3.尋 求 支 持 4.情 緒 調 適 5.情 緒 逃 離. 張德聰. 2000. 1.角 色 澄 清 接 納 與 認 定 。 2.教 師 支 持 系 統 之 建 立 。 3.專 業 成 長 之 努 力 。 4.教 師 工 作 負 荷 之 合 理 化 。 5.教 師 身 心 健 康 之 定 期 檢 核 。. 陳青勇. 2001. 1.解 決 問 題 ; 2.理 性 分 析 ; 3.消 極 逃 避 ; 4. 尋 求 支 持 ; 5.情 緒 調 適 。. 宋禮彰. 2002. 1.解 決 問 題 ; 2.理 性 分 析 ; 3.延 宕 逃 避 ; 4. 尋 求 支 持 ; 5.自 我 調 適.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6.
(39)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壓力因應是指面對壓力事件的處理 方式與能力,在過程中具有緩衝壓力的效果,對壓力有較好 的 因 應 策 略 時,也 能 把 阻 力 排 解 掉,甚 至 可 以 化 壓 力 為 助 力 。. 五、教師壓力因應與人口背景變項 (一)性別 在 不 同 性 別 與 壓 力 因 應 之 間 的 關 係 上 , Bellings and Moss(1984)、 Folkman and Lazarus(1985)研 究 發 現 不 同 性 別 在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上 並 無 顯 著 的 差 異( 蔡 純 姿 , 1 9 9 8; 葉 龍 源 , 1 9 9 8; 邱 義 烜 , 2 0 0 2 )。 但 是 程 一 民( 1 9 9 6 )、 李 世 同( 2 0 0 7 )、 林 昭 男 ( 2001) 、 林 純 文 ( 1996)、 陳 錫 港 ( 2004) 、 黃 義 良 ( 1 9 9 9 )、 游 介 民 ( 2 0 0 3 )、 廖 郁 映 ( 2 0 0 6 ) 等 人 研 究 發 現 , 不同性別與壓力因應策略有顯著差異。普遍而言,女性教師 的 壓 力 因 應 策 略 高 於 男 性 ( 程 一 民 , 1996; 黃 義 良 , 1999; 林 昭 男 , 2 0 0 1; 廖 郁 映 , 2 0 0 6; 謝 琇 玲 , 1 9 9 0; 江 鴻 鈞 , 1 9 9 5 ; 李 坤 崇 , 1 9 9 6; 吳 榮 福 , 2 0 0 2; 林 銘 科 , 2 0 0 3; 張 坤 宏 , 2 0 0 4 ; 莊 淑 灣 、 呂 錘 卿 , 2005) 。 而 吳 宗 立 ( 1996) 則 發 現 男 性 在 採 用 壓 力 因 應 調 適 的 方 式 高 於 女 性 ( 黃 羨 惠 , 2010) 。 (二)年齡 在年齡與教師壓力因應方面,許多研究發現不同年齡與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有 顯 著 差 異 關 係( 林 昭 男,2 0 0 1;李 碧 瑤,2 0 0 6; 廖 郁 映 , 2006; 李 世 同 , 2007) , 研 究 發 現 , 不 同 年 齡 層 的 教 師 其 所 採 用 的 壓 力 因 應 策 略 皆 不 相 同 ( 鍾 鏡 輝 , 2007) 。 但是,也有研究指出不同年齡的國小主任或教師在整體壓力 因 應 方 式 上 並 無 顯 著 的 差 異 存 在( 江 鴻 鈞,1 9 9 5;葉 龍 源 1 9 9 8 ;. 27.
(40) 邱 義 烜 , 2002) 。 (三)婚姻狀況 林 純 文 ( 1996) 研 究 發 現 , 已 婚 教 師 的 壓 力 因 應 方 式 高 於 未 婚 教 師 ( 程 一 民 , 1 9 9 6; 黃 義 良 , 1 9 9 9; 游 介 民 , 2 0 0 3 ; 蔡 純 姿 , 1998) , 但 是 也 有 研 究 持 不 同 看 法 , 均 認 為 不 同 婚 姻狀況的教師在壓力因應方式的使用上並無顯著差異(謝琇 玲 , 1 9 9 0; 葉 龍 源 , 1 9 9 8; 林 昭 男 , 2 0 0 1; 邱 義 烜 , 2 0 0 2 ) 。 (四)年資 許多研究發現工作年資與壓力因應沒有顯著相關,(謝 琇 玲 , 1 9 9 0, 江 鴻 鈞 , 1 9 9 5、 蔡 純 姿 , 1 9 9 8 7 ) 。 但 是 , 李 坤 崇 ( 1996) 的 研 究 認 為 服 務 年 資 愈 高 , 所 使 用 的 因 應 策 略 愈 佳 ( 程 一 民 1996) 。 (五)教育程度 在學歷與教師壓力因應方面,普遍認為不同教育程度之 教 師 , 其 壓 力 因 應 情 形 不 同 。 林 純 文 ( 1996) 研 究 發 現 師 範 學院或師範大學畢業教師在尋求支持策略大於師專或師範教 師 。 曾 吉 雄 ( 2000) 研 究 指 出 , 研 究 所 畢 業 之 國 小 教 師 使 用 因 應 策 略 高 於 一 般 教 師 ( 鍾 鏡 輝 , 2007) 。 (六)學校規模 在學校規模與教師壓力因應方面,許多研究指出教師因 應 策 略 不 受 學 校 規 模 影 響 ( 江 鴻 鈞 , 1995; 蔡 純 姿 , 1998; 邱 義 烜 2 0 0 2; 林 純 文 , 1 9 9 6; 程 一 民 , 1 9 9 6; 曾 吉 雄 , 2 0 0 0 ; 游 介 民 , 2 0 0 3; 蔡 玉 董 , 2 0 0 6; 鍾 鏡 輝 , 2 0 0 7; 吳 榮 福 , 2 0 0 2 )。 另外,亦有研究指出教師因應策略會受到學校規模不同之影 響 ( 陳 銘 鎮 , 2005; 廖 郁 映 , 2006; 吳 宗 立 , 1996) 。 (七)擔任職務. 28.
(41) 在 職 務 與 教 師 壓 力 因 應 方 面 , 黃 義 良 ( 1999) 、 曾 吉 雄 ( 2000) 、 游 介 民 ( 2003) 、 蔡 玉 董 ( 2006) 等 人 研 究 均 指 出 , 職 務 在 壓 力 因 應 策 略 有 顯 著 差 異 。 但 在 吳 宗 立( 1 9 9 6 )、 林 純 文 ( 1996) 、 葉 龍 源 ( 1998) 、 黃 義 良 ( 1999) 的 研 究 中認為行政職務與壓力因應方式沒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規律運動習慣. 一、規律運動習慣定義 Caspersen, Powell and Christenson (1985)認 為 運 動 是 一 種有計畫、有組織且具重覆性的體能活動,其主要目的是促 進 或 保 持 體 適 能 (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 而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是 指 一 個 人能持續、規律的進行運動行為。「規律運動」,依美國運 動醫學會的建議,健康的成人應執行每週三-五次、每次持 續 2 0 至 6 0 分 鐘 、 強 度 達 最 大 心 跳 數( 2 2 0 - 年 齡 )之 6 0 % - 9 0 % 或 最 大 攝 氧 量 之 50% - 85% 的 有 氧 運 動 , 方 可 改 善 或 維 持 心肺適能。另外,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提出的建議指出,美 國 成 人 每 天 應 累 積 至 少 30分 鐘 的 中 度 至 重 度 程 度 之 身 體 運 動 , 如 將 數 次 8-10分 鐘 之 間 斷 性 身 體 運 動 加 以 累 計 , 而 能 達 到 每 日 30分 鐘 以 上 時 , 即 可 產 生 健 康 益 處 。 我 國 行 政 院 衛 生 署在「國民保健計畫」中,則將規律運動習慣定義為每週從 事 至 少 3 次 、 每 次 至 少 2 0 分 鐘 以 上 的 運 動 ; 教 育 部 則 在「 提 升 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中,將規律運動定義每週從事至少3 次 , 每 次 至 少 持 續 30分 鐘 以 上 , 每 分 鐘 心 跳 達 130次 以 上 ; 更 於近年來,為鼓勵青少年學生除了重視學業成就之外也要重 視 體 能 , 教 育 部 又 提 出「 運 動 333」計 畫 , 建 議 運 動 量 為 : 每. 29.
(42) 週 運 動 3 次 , 每 次 持 續 時 間 30 分 鐘 , 心 跳 達 每 分 鐘 130 次 。 本研究中所指的規律運動習慣,乃基於上述的定義:透 過動態性的休閒活動,本身的有計畫、有意圖及有組織且具 重 複 持 續 性 之 休 閒 運 動 行 為。故 採 每 週 運 動 至 少 3次,每 次 至 少 持 續 3 0 分 鐘 以 上 ( 3 0 m i n f o r 3 / w k ), 且 從 事 運 動 時 感 覺 呼 吸 會喘並且有流汗,做為研究對象是否採取規律運動之定義。. 三、 規律運動習慣研究 規律性運動對生理及心理有實質的益處,且可促進個人 健 康 (Powell & Paffenbarger, 1985)。 在 生 理 方 面 , 規 律 運 動 的確對維護身體健康有極大益處,特別是對疾病的預防與健 康促進有良好的效果,同時兼具增進心智健康與提升生活品 質 的 附 帶 價 值 。 1996年 美 國 健 康 局 出 版 的 權 威 經 典 名 著 《 身 體 活 動 與 健 康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A Report of the S u r g e o n G e n e r a l ) 》, 在 其 第 四 章 綜 觀 回 顧 所 有 的 運 動 醫 學 科 學的證據與報導,明確顯示規律的身體活動與身體疾病的關 係: (一)降低整體的死亡率:無論老年人或年輕人,只要平 日生活中其有相當活躍的身體活動量,比起一般人 有較低的死亡率。而即使是平日生活中具有中度的 身 體 活 動 量 的 人,其 死 亡 率 也 較 一 般 不 活 動 的 人 低。 (二)降低冠狀心臟病的罹患率:整體來說,醫學文獻報 導支持身體活動量愈高的人,其心肺功能較佳,比 較不會罹患一般或冠狀心臟病,但對身體活動量與 中風現象並沒有正面的支持。 (三)降低結腸癌罹患率:規律的身體活動與低結腸癌罹. 30.
(43) 患率有相關。 (四)降低糖尿病的罹患率:攝取高熱量飲食、不正常生 活作息,加上無經常運動的習慣,就容易成為罹患 糖尿病的高危險群。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 近幾年胖小子變多,糖尿病患年輕化。醫界認為預 防計畫應包含預防肥胖和久坐的生活方式,而規律 運動是最佳的預防策略。 (五)降低高血壓的罹患率:規律的從事身體活動可有效 的降低血壓,預防或延遲高血壓的形成與發展。 (六)降低肥胖的罹患率:身體活動量不足無法消耗過多 卡路里,多餘的熱量轉而形成脂肪。而規律的身體 活動可有效的改變身體脂肪與非脂肪的比例,燃燒 脂肪。 (七)改善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活動範圍與疼痛:規律的從 事身體活動對維護正常肌肉力量、骨骼結構與關節 的功能有益處。只要在少量阻力與重力下運動(例 如水中活動)就可以增加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活動範 圍與減少運動時的疼痛。 (八)降低跌倒的機率:許多研究顯示,肌肉力量訓練與 重量訓練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與 預防跌倒的功能。 (九)預防更年期後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美國醫學會建議 21歲 以 上 的 女 性 應 有 定 期 檢 驗 骨 質 密 度 的 習 慣 , 多 做運動可刺激骨質增長,中老年人每日做適量運動 (尤其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訓練更佳)對強化骨骼 肌或保持骨質有良好的效果。. 31.
(44) (十)改善睡眠品質:許多規律運動的研究顯示,適量運 動可以明顯的提升中老年人的睡眠品質。 ( 十 一 )增 進 心 智 健 康 : 規 律 運 動 可 以 減 輕 憂 鬱 症 的 症 狀 、 舒緩焦慮以及改善心情。 (十二)提升生活品質:藉由規律的運動而發展的健康體 適能是發展全人健康的首要因素,因而使人人有機 會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 在 心 理 方 面 , 運 動 可 增 加 自 我 形 象 ( J e r s i l d , 1 9 6 2 ), 增 加 自 我 滿 意 度 及 社 會 適 應,減 少 焦 慮、沮 喪 及 自 我 中 心 ( H e a p e s , 1978)。 Hughes(1984)發 現 運 動 對 自 我 概 念 、 焦 慮 、 沮 喪 、 生 氣 、 智 力 及 混 淆 有 顯 著 的 改 變 效 果 。 Rober and Rod(1992)亦 指出規律運動可減低壓力、焦慮對人的不良影響,並提高自 尊。從事規律運動可以促進心理上的安適感,減少焦慮、沮 喪、自我中心、增加自我概念及自信心,使精神愉快、情緒 較 穩 定 、 不 易 失 眠 (Brehm & Iannotta, 1998)。 蔡 美 月 ( 1996) 指 出 運 動 有 提 升 與 穩 定 情 緒 、 提 高 自 尊 與 自 主 感 、 降 低 壓 力 反 應 等 。 賴 金 鑫 ( 2001) 針 對 經 常 運 動 的人研究發現,這些人對自己自信心較強、情緒較穩定,做 事 較 積 極,較 不 容 易 緊 張。規 律 運 動 有 助 於 減 少 壓 力、憂 鬱 、 焦慮,提升個人正面情緒、降低生活壓力及整體生活品質的 提升等。 Kraus (1990) 認 為 從 事 各 種 休 閒 活 動 , 可 以 獲 得 鬆 弛 、 自我充實、愉悅及滿足感。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黃金 柱 、 程 春 美 、 連 惠 卿 ( 1999) 也 指 出 休 閒 運 動 較 休 閒 活 動 對 於提昇體能體力,發展健康身心更具建設性之意義,且更具 研究價值,其功能有(一)促進健康體適能;(二)紓解各. 32.
(45) 種壓力;(三)滿足高層次心理需求;(四)提昇工作服務 效 能 ; ( 五 ) 提 高 生 活 品 質 ; ( 六 ) 其 他 等 。 Gold and Roth (1993)發 現 教 師 在 壓 力 時 期 , 如 : 考 試 、 方 案 改 變 、 行 政 方 面的改變等,容易生病而缺席,因此教師必須學習降低壓力 的 技 巧,發 展 方 案 幫 助 自 己 維 持 身 體 健 康,尤 其 在 壓 力 時 期 , 如:運動習慣、發展健康飲食習慣。教師面臨工作壓力時, 會有其因應之道,然這些因應方法不見得都是積極正向,所 以教師應該建立自身規律的運動習慣與多樣化的休閒活動, 如:旅遊、球類運動、登山健行,這些活動除了可抒解教師 工作壓力,還可增進同儕間的感情,增加同儕支援功能。. 三、教師規律運動習慣研究 (一)性別 許多研究顯示男性教師規律休閒運動時間與運動量大於 女 性 , 男 性 教 師 也 比 女 性 教 師 更 愛 運 動 ( 洪 朱 璋 , 2004; 盧 玫 諭 , 2 0 0 5; 盧 雅 萍 , 2 0 0 6; 行 政 院 體 委 會 , 2 0 0 7; 洪 詩 婷 , 2010; 洪 莠 茹 , 2009) 。 但 是 , 馮 意 雄 ( 2005) 以 國 中 兼 行 政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教師運動的頻率與時間都高於 男性教師;但是在運動時間方面,女性教師少於男性教師。 季 瑋 珠 及 符 春 美 ( 1999) 的 研 究 指 出 , 男 性 比 女 性 從 事 較 多 的 固 定 性 體 能 活 動 ( 黃 麗 卿 、 季 瑋 珠 、 鐘 嫈 嫈 , 1993; 林 瑞 雄 , 1991) 。 在 Hurrel(1997)調 查 450位 成 人 參 與 規 律 運 動 的 情 形 中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女 性 ( 63.7%) 高 於 男 性 ( 61.2%) 的 規 律 運 動 情 形 。 張 彩 秀 ( 1992) 的 研 究 也 發 現 女 性 從 事 規 則 性運動的比例比男性高。 許 泰 彰 ( 2000) 調 查 結 果 發 現 男 性 教 師 從 事 規 律 運 動 行. 33.
(46) 為 的 比 例 顯 著 高 於 女 性 教 師 ( 鍾 東 蓉 , 2000) 。 但 也 有 研 究 結果顯示男女教師在規律運動行為上並沒有顯著差異(牛玉 珍 , 1997) 。 (二)年齡 研究發現年紀越大者,規律運動的行為比其他年齡高, 且 運 動 時 間 多 為 一 小 時 以 內 最 多 ( 行 政 院 體 委 會 , 2007; 盧 玫 諭 , 2005)。 有 些 研 究 也 指 出 , 31-40 歲 與 41-50歲 時 期 的 民 眾 在 運 動 量 與 運 動 頻 率 比 其 他 時 期 低 ( 陳 中 雲 , 2 0 0 2; 行 政 院 體 委 會 , 2007) 。 英 國 文 化 媒 體 與 運 動 部 門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oprt; DCMS)發 現 年 紀 越 大 的 人 越 不 參 與 激 烈 的 運 動 (DSCM, 2004)。 盧 雅 萍 ( 2006) 以 國 小 級 任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51歲 以 上 教 師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比 其 他 年 齡 教 師 高 。 洪 朱 璋( 2 0 0 4 )指 出 3 1 - 4 0 歲 之 教 師 要 照 顧 家 庭 與 孩 子 , 加 上 進 修 時 間 較 長 , 導 致 休 閒 運 動 時 間 遠 低 於 其 他 年 齡 教 師 ; 然 而 馮 意 雄 ( 2005) 以 國 中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不 同 年齡教師在運動的頻率與時間沒有差異。 (三)婚姻狀況 在教師婚姻狀況方面,不少研究指出未婚教師在運動頻 率 上 高 於 已 婚 教 師 ( 陳 中 雲 , 2002; 洪 朱 璋 , 2004) , 但 也 有研究認為不同婚姻之教師在運動頻率及休閒運動時間上沒 有顯著差異,且已婚或未婚之教師的運動時間多在一小時內 ( 盧 玫 諭 , 2 0 0 5; 盧 雅 萍 , 2 0 0 6 ) 。 季 偉 珠 及 符 春 美 ( 1 9 9 2 ) 的 研 究 也 發 現 單 身 會 從 事 較 多 的 固 定 體 能 活 動 。 但 許 哲 彰 ( 1999) 的 研 究 結 果 發 現 婚 姻 狀 況 在 從 事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並 沒 有顯著差異。 (四)職務. 34.
(47) 石 宜 正 ( 2005) 以 高 中 職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指 出 「 教 師 兼主任」比「專任教師」、「教師兼導師」有較高的休閒參 與 ; 陳 中 雲( 2 0 0 2 )以 台 北 縣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發 現「 非 行政之教師」的休閒參與頻率高於兼行政教師;然而,盧玫 諭 ( 2005) 與 陳 仲 杰 ( 2006) 發 現 不 同 職 務 之 教 師 在 休 閒 運 動 頻 率 上 沒 有 差 異 。 尤 逸 歆 ( 2003) 指 出 教 師 兼 組 長 在 參 與 「球類活動性休閒運動」上高於級任教師,而級任教師在參 與「舞蹈律動性休閒運動」上高於教師兼組長以及教師兼主 任 ; 然 而 洪 朱 璋 ( 2004) 以 國 小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 , 指 出 不 同 職務之教師在休閒運動項目上沒有顯著差異。. 35.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之主要目的在敘述本研究的研究設計與實施方式, 全章共分八節。分別為第一節研究流程、第二節研究架構、 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研究對象、第五節研究工具、第六 節研究步驟、第七節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 工 作 壓 力 與 壓 力 因 應 之 相 互 關 係。 如 圖 3-1所 示, 本 研 究 以 人 口統計變項為自變項,探討其在規律運動、壓力因應與工作 壓力變項上的差異性。第二階段再加以探求規律運動、壓力 因應與工作壓力之間的相互關係,以了解三者間的關係,建 立合適之模式。. 36.
(49)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 研 究 之 研 究 流 程 , 按 其 步 驟 可 分 為 瞭 解 研 究 動 機 與 背景、確認研究目的及研究範圍、蒐集相關文獻與探討、建 立研究架構與工具(編製問卷)、問卷調查、問卷分析、研 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流程如下:. 37.
(50) 研究動機與背景. 確認研究目的 及研究範圍. 文獻回顧與探討. 研究工具發展 項目分析 信度分析 因素分析. 預試.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 描 獨 單 相. 資料鍵入與統計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8. 述 立 因 關. 性 樣 子 分. 統計 本 t考 驗 變異數分析 析.
(51)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提出以下之研究假 設: 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婚姻狀況、職 務、學歷、學校規模)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 教師對於工作壓力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婚姻狀況、職 務、學歷、學校規模)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 教師對於壓力因應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婚姻狀況、職 務、學歷、學校規模)之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 教師對於規律運動習慣有顯著差異。 四、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工作 壓力與壓力因應有顯著相關。. 第四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嘉義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問卷 調查對象,抽樣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 研究調查,配合郵寄,寄送到各國小給各兼任行政職務之教 師。問 卷 調 查 樣 本 係 以 嘉 義 縣 教 育 網 路 中 心 1 0 0 學 年 度 所 公 佈 的 國 民 小 學 學 校 數 , 以 學 校 規 模 分 成 25班 以 上 學 校 14所 、 13-24班 學 校 33所 、 7-12班 學 校 14所 及 6班 以 下 學 校 63所 , 共 124所 學 校,按 學 校 規 模 分 層 隨 機 各 取 二 分 之 一 比 例 學 校,25 班 以 上 學 校 規 模 每 校 取 樣 人 數 1 2 人、1 3 - 2 4 班 學 校 規 模 每 校 取. 39.
(52) 樣 人 數 7人 、 7-12班 學 校 及 6班 以 下 學 校 規 模 每 校 取 樣 人 數 4 人方式發放問卷,進行相關研究。所需正式施測學校數及人 數 統 計 情 形 如 表 3-3。 表 3-1 正式施測學校數及人數統計情形 學校. 學校. 正式施測. 每校抽. 正式施測. 規模. 總數. 學校數. 樣人數. 人員數. 25班 以 上. 14. 7. 12. 84. 13~24班. 33. 17. 7. 119. 7~12班. 14. 7. 4. 28. 6班 以 下. 63. 32. 4. 128. 124. 63. 合計. 359.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是採用問卷調查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嘉義縣國民 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規律運動習慣與壓力因應對工作壓力 之 影 響 與 現 狀 , 工 作 壓 力 量 表 修 改 自 黃 紹 峯 ( 2007) 所 編 的 「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量表」,以得分情形 為依據,得分愈高者,表示其所知覺的工作壓力愈大,得分 愈低者,則表示所知覺的工作壓力愈小。壓力因應量表修改 自 吳 伯 祥 ( 2 0 0 8 ) 所 編 的 「 壓 力 因 應 量 表 」, 以 得 分 表 示 之 , 得分愈高,表示壓力因應的程度越好。 問卷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資料」;. 40.
數據
+7
相關文件
締約國雙方應確認其對「國際習慣法」之共識,在一般定義上及根據 第 10.05 條、第 10.06 條和附件 10-C 之規定,在國家根據一般法定義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05 CAD機械設計製圖 018 陳亦恆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國立永靖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 05 CAD機械設計製圖 028 陳彥豪 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Effective Temperature, CET)、熱應力指數 (Heat Stress Index,HSI)之相關 知識。. (3)瞭解高溫作業勞工
5.曾依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或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15 配管與暖氣 賴相儒 1 嘉義縣私立萬能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 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 15 配管與暖氣 林昌宏
工 作 任 務 工 作 活 動 工 作 產 出 行 為 指 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