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東莞台校行政文化內涵及跨文化因素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節 東莞台校行政文化內涵及跨文化因素之影響 "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本章分為五節,係以Schein(1992)所提出之組織文化層次做為參照,依序探 討東莞台校的組織文化中,基本假定、人為器物、行政文化及教師文化四個層面 的內涵,再進一步瞭解成員進入台校的需適應處及組織社會化的歷程,並從中分 析跨文化因素的影響。

第一節 東莞台校基本假定內涵及跨文化因素之影響

本節主要探討跨文化因素影響台校之基本假定,包含「使教育回歸教育」、「公 益辦學」、「全人教育」及「因勢制宜」四者。以下則依序說明各個基本假定肇始 的緣由及其內涵,而由於基本假定是組織潛意識的運作,並將以一種理所當然的 姿態,創發組織的一切,因此,在本節中亦將「概述」由各個基本假定衍生而來 的人為器物、行政文化及教師文化內涵,至於其詳細內容,則將於本章其餘幾節 再行說明。

壹、使教育回歸教育

「使教育回歸教育」,是葉董事長創辦台校的重要理念,此起源於創辦台校過 程的困難重重,以及董事長對教育的使命感。由於教育涉及意識型態的傳遞,具 有相當程度的敏感性,因此,大陸政府對教育採取嚴謹的態度,少讓外人介入1, 加以當時兩岸關係不穩定,致使葉董事長雖致力於設立台校,卻遲遲無法落實。

為得到大陸政府的首肯,葉董事長提出「辦學僅為教育」的主張,希冀讓政治歸 政治,教育歸教育,強調創辦台校的目的,只為讓更多台商家庭能在大陸團聚,

教育將完全回歸教育面,而不涉及任何的政治意識考量,最終方得到大陸政府的 首肯,使台校能在大陸順利興建。

不管說怎麼樣,兩岸的局勢還是很詭異的,這個時代還是很詭異的,

但是要把這個學校做生存,只有一個方法,回歸到教育面,我要讓兩岸大 家都知道,我只是要辦教育而已,我孩子只是想唸書而已,你不要太來煩 擾我。(訪2005/12/01,董事長 p.13)

創校之後,秉持著回歸教育的理念,對外,董事長則力求圓融台校與兩岸政 府間的關係,以求讓台校不受任何政治立場的介入,也不受任何意識型態的干擾。

1 在大陸的教育體系中,原本並不允許外國人籌辦學校,但香港回歸後已有改變。不過,基礎教育

階段,仍不允許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士擔任校長。

(2)

更進一步,則是透過隆重的校慶、外界參訪台校的活動,或是學校文宣刊物 的行銷等,強調台校辦學的透明化,讓各界對台校有更多的瞭解,進而讓兩岸政 府肯定台校,而願給予台校更多自主發揮的空間。唯外部大環境的不確定性,亦 使部分教職員工較難在台校感受到工作安全感。

那麼多人來參觀,那麼多人來辦活動的情況,因為兩岸的事說不清楚,

你隨時來參觀,我隨時都是透明的,這個學校就是為辦教育而教育,只有 把它透明化,才不會困擾,我辦的教育都是可以攤開在陽光下的,所以任 何大陸領導人想參觀,我都非常觀迎。(訪2005/12/01,董事長 p.11-12)

對內亦然,台校教職員工編制,以台籍及陸籍成員為主體,然而,由於兩岸 政治立場較為不同,且外部大環境的局勢,非台校成員所能掌控,因此,學校為 教職員工設有「不談政治」的原則,且多於成員新進台校時,便透過正式會議告 知,以避免雙方因堅持自身的意識型態,導致失和或衝突,使得教育無法回歸全 然面。

為什麼董事常要我們感恩?就是要我們別忘了還有很多人在為兩岸的 這種文化教育在努力,所以在學校不可以談政治的道理,就是在這裡啦,

那是大人的事情,我們都是小孩子,只要辦好教育就好了。(訪2005/11/22,

江組長p.15)

我們辦的這個學校,就是取一種教育中立的立場,不談政治,不談意 識型態,我覺得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因為這些東西都談不完,只有紛爭,

沒有談完的,提出了這個問題以後呢,我覺得大家都不談,就談教育,談 台商的子女教育,其他東西都不談。(訪2005/12/09,副校長 p.5)

除「盡力避免政治力的影響」外,就積極面而言,「使教育回歸教育」的另一 項意涵,即是期盼能為教職員工開創一個毫不受限的環境。為成就此目的,董事 長一直致力於經費的籌措,盡可能滿足台校經費的需求,期盼台校教職員工能在 不虞匱乏的環境中,盡情發揮自身的教育專業,此亦飽含董事長對台校教職員工 的深切企盼。

我只能說,你們想要怎麼樣,我都可以全力支持,支持就是實質上的 支持,不是嘴巴說而已,因為這牽動到錢的問題,沒有錢就做不了任何事,

你要知道我這一點,我理念只有這樣子。(訪2005/12/08,董事長 p.36)

(3)

貳、公益辦學

創辦台校所需的經費龐大,需要各界無私的奉獻,因此,創辦初期,董事長 決定以「公益興學」作為台校經營的定位,以回饋台商做為學校成立的主軸,期 盼台校能不涉及任何營利,且台校董事,均為不支薪的義務榮譽職,而此舉,除 獲得兩岸政府認同外,更使得各界願意給予更多的捐助與支持。

我覺得以葉董事長為首的那一群董事,確實是一種徹底的公益心態,

也正因為這種公益心態,才贏得方方面面的支持,願意捐錢、捐物給學校,

都知道不會塞到個人的口袋裡去,也知道這是公益的事業,是眾人的事業,

這個學校辦好了,不是誰得益,而是整個學校得益,是學生得益,所以有 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樂意幫你想辦法。(訪2005/12/09,副校長 p.10)

為求發揮完全的公益性質,讓更多台商家庭在大陸團聚,台校招生年段範圍 廣大,涵蓋幼稚園至高中部,從3 到 18 歲,且迄今未設立篩選的機制,有需求的 台商皆可將子女送入學校就讀,希望能協助更多台商子女在大陸接受台灣的教育。

剛創設的時候,很多人把這裡定位為貴族學校,其實都錯了,我們真 的是完全沒有限制的,別的學校沒有高中部,純粹是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

我們全都是義務教育的啊!(訪2005/11/22,江組長 p.6)

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因為在台灣的話,國小就是國小,幼稚園就是 幼稚園,國中就是國中,高中就是高中,我們根本不可能去接觸到國、高 中,所以在這邊這個學校也是蠻特殊的,會接觸到國、高中,也接觸到更 小的幼稚園。(訪2005/11/02,洪老師 p.5)

創校以來,台校也持續秉持著「公益辦學」的理念,只有學校有任何盈餘,

便是完全回饋師生,主要用於三種用途:第一,增添學校設備,改善辦學條件,

擴大學校規模,以成就更多台商家庭團聚;第二,提升教職工及學生的福利、待 遇,使台校成員享有更好的生活,而能安心在此工作、學習;第三,辦理公益事 業,回饋大眾,為社會盡棉薄之力,如台校致力於創設一個文化與教育的整合平 台,舉辦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並企盼能扮演起溝通的要角,成就兩岸學校交流,

或持續舉辦雲南助學的公益活動等。而此「公益辦學」的性質,也將是台校永續 發展的經營理念。

董事長這個也是非常好的,如果學校有營利的話,這個錢怎麼用,三 條,第一,發展學校的設備,增加設備,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學校,讓更 多台商的孩子能夠進來學校讀書,這是他的第一個心願;第二個,改善跟

(4)

提高教職工,包括學生的福利、待遇,第三,回饋社會,做很多一些公益 性的事業,學校捐錢去一些學校,大陸的一些貧困學校,幫助一些貧困學 校讀書啊。(訪2005/12/09,副校長 p.10)

而由於學校肩負有教化的責任,董事長亦希望,能將此公益性質的辦學精神,

傳遞給台校的師生,期盼激發台校教職員工的使命與責任感,願意為台校奉獻自 己;也希冀讓台校學生明白台校創立的不易,且感受到各界無私的大愛,進而傳 承公益的精神,未來願為大眾盡一份心力,此亦造就董事長監督台校辦學,引領 台校培養真正人才的在校角色。

我覺得從來沒有變動過的,應該是學校這種捐資興學的公益性質吧!

還有第二個就是說,這種對教育工作人員形成的一種責任,或者對學校的 這種投入,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應該能夠理解,就是說,他知道學校這種捐 資興學的精神,他能夠理解學校這種大愛興學的精神,所以這股精神,我 覺得它一直在學校的,不管是行政文化,或是學生的文化裡頭,是一直沒 有被改變的。(訪2005/12/05,校長 p.6)

我們希望嘗試在這無私的環境當中,看看能否讓下一代感受到我們這 一代的無私精神,希望我們這一代的愛心跟無私,能在下一代的人格特質 身上,產生出另外一個更鮮明的特質,他要替人類做點事,而且他未來要 傳承我們這一代,把這一代公益的精神、無私的精神傳承到下一代去,人 類才能進步嘛!(訪2005/12/01,董事長 p.16)

參、全人教育

從過往的人生經驗中,董事長發覺,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僅賴學識,因此,

其創校理念,即是希冀台校不僅著重知識的傳遞,更需教導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

培養學生應具備的人格特質,希望能成就一個真正的人才,面對未來多變的社會 而能出類拔萃。

一般的台灣學校,它只是教導知識面,但是我一輩子的過程當中,我 們發現到,學歷跟成功之間,或者學識跟成功之間,不是完全對等的……,

其實就是要去教導他,未來他怎麼樣去因應這個社會,能創造出一個局面,

所以他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說他整個需要,簡單地來講,就是他 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及他本身應該具備有的人格特質,他有這個東西才會 成功嘛!(訪2005/12/01,董事長 p.2)

現在的教育,大家談的是五育健全,五育均衡的教育,我們這個學校

(5)

你說有什麼特殊的?特殊只在說,我們把五育均衡,不是當成一個口號,

我們是真正落實在這個地方,看看能否用這種方式,能否真正把一個孩子 培養成一個人才出來。(訪2005/12/01,董事長 p.15-16)

因此,台校的教育願景,即是以「全人教育」做為主軸,強調以「陶冶品格」

做為學校教育的首要之務,再「平衡發展」英語、資訊、環境、生活、才藝及探 索六項教育特色,希望以六育的內涵,體現全人教育的精神,帶領學校向上提昇,

開創教育的桃花源。

學校整體的特色教育,一定是順著我們全人教育發展的核心概念在 走,希望能以全人教育為核心,然後透過六育教育特色打造,能夠讓每一 個孩子得到五育均衡發展。(訪2005/12/05,校長 p.7)

其實我們也是企圖在找到自己的方向,發展我們學校的願景,比如我 們談品格第一,均衡發展嘛,我覺得這是我們的品牌教育,我們強調人格 的教育,第二個我們談到全人教育的概念,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從他 的優勢智能去培養自信,然後我們談六育特色,六育特色應該是說,環境 教育,探索教育,生活教育,然後我們談才藝,就是我剛談到的多元智能,

希望每個孩子培養他的自信,然後我們談英語、資訊,我們希望孩子要跟 未來的發展相銜接,未來的下一代,至少資訊跟英語這兩塊都不能少,當 然學生知識教育的這一塊,尤其中學部以上,升學教育的這一塊,也是不 能偏廢的。(訪2005/12/05,校長 p.7)。

再者,順著「全人教育」的基本假定,加以台校於大陸興學,必須考量學區 幅員廣大、學生家長忙碌、大陸交通繁雜等實際因素,台校決定採行住宿生活型 態,因此,台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師生,週一至週五都在學校度過,讓台校除「教 育」功能外,更必須責無旁貸,肩負起「養育」的重責大任,全人教育的施展便 更顯重要。

我們這個學校跟別的學校不一樣,別的學校三點、四點就下課,我這 學校是二十四小時在這邊,連晚上睡覺都在這裡,你怎麼樣讓他睡得健康,

這些都是一門學問,因此變成這些管理人員,他必須要在這種知識面的教 育,以及在生活面的教育,從生活的習慣當中去培養他的人格,再從強化 的營地教育中,去強化他的人格特質,我認為這是我們這個學校的教育理 念。(訪2005/12/01,董事長 p.8)

為讓師生能在一切無憂的狀況下,有更好的學習,更多的付出,台校相當重 視後勤系統的完備,並致力於環境的整體規劃與硬體設備的提供,期盼給予學生 及教職員工最優渥的生活環境,又透過籌辦各式動態活動,豐富住宿的生活,並

(6)

訂有各種輔助措施,使新進的教職員工能趕緊適應台校生活,儘速上手工作。

你可以在我們學校看到,為什麼吃、住,甚至安全,甚至於一個活動,

我都要求行政單位,你必須要給我做到最好,等於說這幾塊呀,我是有點 不擇手段,有點不計成本,不計代價。(訪2005/12/08,董事長 p.28)

而為成就全人教育的願景,台校對教職員工,多有著高度的角色期望,並透 過各式會議場合,傳達對老師的要求。除希冀其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識基礎,

更期盼其能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孩子能在全天候的呵護與薰陶中,體會 更多做人處事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擁有健全的人格特質。

我們這個學校,剛剛好是在一種非常特殊的環境,所以我們希望透過 這種特殊的環境,比如說住宿型的環境,以及住宿型的環境延伸出來的那 麼長時間的學習跟環境;第三個我們很單純的環境,我們沒有很複雜的環 境,我們希望透過這種單純而且又很長時間的環境裡面,希望能夠把學識、

把學生的人格特質的培養、把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看看能否到達、訓練 成相當的一個地步。(訪2005/12/01,董事長 p.3)

我們也在企圖的在兼顧教育,也能夠兼顧到養育的部分,那這一塊,

我們也常說,也就是在這一所學校工作的教育同仁要有這種共識,才有辦 法在這所學校發展的比較長久,因為他負擔的功能,跟所負的角色跟責任,

就是比較重大。(訪2005/12/05,校長 p.15)

大概整個學校施策從未變動的,就是對學生太好,你要二十四小時去 呵護、照顧他們,這個也是不得不啦!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學校如果沒有 認真為孩子設想,哪一個家長會放心讓三歲孩子留在學校住宿?家長怎麼 會捨得?所以這是非做不可的啊!(訪2005/11/22,江組長 p.10)

對教職員工而言,多已內化此基本假定,且感受到相當的使命感,而願意盡 心盡力付出,少去計較些什麼。

我認為大部分的老師,我不敢說全部,都還是非常認真、負責的,我 覺得這是我,當然我一個比較主觀的,比較就是用我過去將近十五年在台 灣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驗,我覺得我們大部分的老師,都相當認真負責、投 入,都能具備這樣子的精神。(訪2005/12/05,校長 p.6)

像在台灣的話,孩子是每天回家的,這邊真的是很特別,因為他們是 住校生,所以我才更覺得說身上有更多的責任,你說他們的學業,他們的 前途,如果我們能夠多花一點時間,多花一點心力,多花一點唇舌,我覺

(7)

得孩子應該會很好,當然我們不求這些回報,可是我真的覺得這是教育的 良心事業喔。(訪2005/11/02,洪老師 p.9)

然而,此假定也不啻意味著龐大的工作量與漫長的工時,尤其是身處第一線 的導師與生輔老師,更由於責任心的驅使,幾近是全天候的工作,週末仍常不得 空閒,而易感疲憊或飽受壓力。

在這邊我覺得有很多很多的責任,覺得有很多的責任永遠都做不完,

都永遠希望說學生很好,就這樣子。(訪2005/11/02,洪老師 p.10)

我們還不只隨傳隨到啊!家長還三更半夜打電話來呢!有時候好晚,

十點多喔,禮拜六、禮拜天還打給我,有一次還叫我,他兒子留校唸書,

他 媽 媽 要 來 嘛 , 然 後 叫 我 告 訴 他 兒 子 說 , 幾 點 鐘 在 哪 裡 見 面 。( 訪 2005/12/07,津老師 p.15)

而過度疲勞或飽受壓力,便對台校教職員工的身體狀況與心理層面有所影 響,唯影響因人而異,有些人調適能力較好,便能學習尋求各種管道,抒解自己 的情緒與壓力,而漸能適應台校生活;有些人仍無法接受,便選擇離開台校。

壓力會造成的情況會是不一樣的,人接受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所以有 的老師身體會弄壞啊,有的老師這裡會待不住啊,所以假日一定在外面,

即便現在我們一、二、三、四、五、六都有校車啊,他寧願出去吃個飯也 好,就是要脫離這個環境,我想大概都有這個關係,所以我們的整個工作 真的是沒有時間性的,就是全天候。(訪2005/11/22,江組長 p.21)

肆、因勢制宜

「因勢制宜」是台校因應跨文化因素而產生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假定,也是「變 動」的一種象徵。其實,更確切來談,「因勢制宜」是所有跨文化學校必須學習的 課題,唯有依憑此項假定,跨文化學校方能克服「異文化脈絡」及「多元工作力」

衍生的挑戰,而能穩定校務,並求永續經營。

在海外學校,本身「變」就是唯一不變的因素,那麼唯一可以建立的 就是說,能夠容許他的變,就是說不要因為不穩定,而影響整個的教學品 質或是教育的品質。(訪2005/12/05,校長 p.19)

其實,台校創辦初始,擔任核心幹部的台籍人員,多有在台灣公立學校任教 的經驗,因此,在行政措施的規劃上,大體以台灣的公立學校做為參考基準。

(8)

我們學校的根本,大概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參照公立學校的制度 而來的。(訪2005/11/22,洋主任 p.2)

然而,為因應跨文化因素的衝擊,創校迄今,台校已做出相當調整,以此而 論,台校的組織文化,係融合「台灣學校與大陸學校」、「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及「工廠與學校」等不同組織的特色,而孕育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我們學校有點不台不中,有點像工廠,又有點像學校,這都是從衝突 上慢慢磨合過來的,台灣老師剛到這邊會很不習慣,怎麼這不完全是台灣 那一套,大陸老師來也覺得很不習慣,因為這邊跟大陸的狀況通通都不一 樣,反而要求更多,一個工廠的人來這邊,他也會覺得不習慣,這個學校 怎麼浪費這麼多錢,因為工廠是以利益為導向,但是我們學校辦了很多活 動,並不以賺錢為目的,比如說像校慶,比如說像一些公關活動啊等等,

這些東西在一般學校沒有,在公司也沒有,所以我們學校現在能到達這個 情況,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訪2005/11/22,洋主任 p.18-19)

這是一所特殊性的學校,而且是二岸三地關注的學校,因為他特殊性,

所以我們就要用特殊的方式來面對很多問題,你不覺得我們學校有很多的 特殊情況嗎?(訪2005/12/07,津老師 p.18)

此係受到「外部大環境的難以確定」、「招生對象的範圍廣大」、「教職員工的 背景多元」及「台校職務種類繁雜」等因素的影響。首先,就「外部大環境的難 以確定」而言,台校既然於大陸興學,必然同時接受大陸與台灣雙方政府的管轄,

然而,由於法令尚未齊備,兩岸政府對台校的態度,其實處於兩管、兩不管的境 況,仍有許多模糊而難以釐清的地帶,因此,台校便擁有許多創新的可能,而能 依據自身需求,發展出獨有的特色。

講好聽一點,我們是在二岸的夾縫當中,講更好聽一點的,就是二岸 都讓我們有一個拳打腳踢的空間。(訪2005/12/08,董事長 p.36)

而台校在大陸興學,雖以台灣模式做為經營的準則,但為求融入當地,並累 積一定的條件,與當地學校競爭,勢必將入境隨俗,因應所在地的環境與文化,

創發獨有的特色,如:為符合大陸政府的意識型態,而修改教科書;或吸取大陸 學校優點,設置招生辦公室;並因應當地炎熱環境,做出適宜的防範;及規劃學 生台灣、大陸及國外等多元升學進路;此外,台校不但與台灣學校維繫著良好的 關係,更與大陸學校締結同盟,期盼善用兩岸的教育資源,汲取雙方的教育優勢,

為組織注入泉源活水,開創新局。而如前述,台校雖為私立學校,其核心幹部卻 多出身於台灣的公立學校,又捨棄以營利為目的,而秉持著「公益辦學」的一貫

(9)

假定,因此,台校也必須因勢制宜,開創出截然不同的制度與行政措施。

為什麼我們學校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制度,是因為他是從土裡長出來 的,開創新局的,他在東莞這邊設立,但他的學生並不是東莞的,老師也 不只是東莞的,職工也不只是東莞的,然後他不受台灣管,也不受大陸管,

他這種模式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然後他開創到現在,也沒有公保制度跟 退輔制度等等。(訪2005/11/22,洋主任 p.18)

如果大家能一起攜手運用兩岸的資源來辦這個學校,這樣我們才能夠 走出一個新的教育路程,所以創新是我們的最後目標,董事長也常常勉勵 大家,要善用兩岸的教育資源,要利用兩岸的教育優勢。(訪 2005/12/09,

副校長p.5-6)

再者,就「招生對象的範圍廣大」而言,台校的招生年段,涵蓋幼稚園至高 中部,且學生來源廣泛,來自大陸、台灣、香港等地,又採行住宿生活型態,一 切規劃除考量教育學習的需求外,更需扮演父母,兼顧養育生活的功能,因此,

行政處室處理的事務內容便相當繁雜,除必須參照各個學齡的不同特質,還需考 量到學生各個層面的需求,以擘畫不同的方案,或執行不同的計畫;台校教職員 工則必須保有相當的彈性,以能立即做出適切的因應。

這個學校的複雜度非常高,年段來講,是從幼稚園一直到高中,最重 要的就是說,這學校還不止牽動到教育面,不止牽動到學校上課,一般學 校經營上,基本上他是上課教育這一塊,而我們這種住宿型的學校,還牽 扯到養育的問題,所以這個學校本身的複雜度非常高。(訪 2005/12/08,董 事長p.29)

此外,就「教職員工的背景多元」而言,台校教職員工包含台籍、陸籍及外 籍,習慣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教育模式、思維邏輯等多不相同,且大陸地域 廣袤,各省風俗民情本有區別,外籍又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的背景,而 為台校注入豐沛而多元的人力資源。

我想可能更大的還是文化背景導致的一種認同感吧!我講的認同感,

實際上是牽扯到一種價值觀和一些行為處事的方式,這真的有很大的不 同,也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牽扯的比較廣,生活環境、自己的教養、自己 的學養,還有性格,以及自我現在的一種認同感,那或多或少就會在行為 上有一定的差異,這樣的話,在互動上就可能台籍老師的感覺或評判,和 我們的就是不一樣的。(訪2005/11/18,嶽老師 p.13)

東莞台商學校就在廣東地區嘛,這邊的老師是比較活躍一點,開朗一

(10)

點,各方面都比較開放一點,但是其他比較遠一點的地方,就外省來的話,

他們比較不會有說有笑的那種,這個是有一點文化差距的啦,畢竟外省的 話,可能山城不像城市裡面,比較開放。(訪2005/10/31,崑老師 p.3)

我們都來自很不同的背景,就像如果美國跟加拿大也不一樣,跟澳洲、

歐洲也不一樣,歐洲的比較少,之前有兩個英國來的,紐西蘭來的,現在 有南非的。(訪2005/11/07,碑老師 p.16)

最後,就「台校職務種類繁雜」而言,台校為一所住宿型學校,為提供學生 全面性的呵護,職務種類便相當繁雜,包含有行政人員、導師、科任老師、生活 輔導老師及職工等,因此,為因應不同籍別成員的文化背景、經濟水平,以及其 所擔任的不同職務,台校在薪資發放、權利義務、工作時間、獎勵方式及考核評 鑑等層面,便必須因勢制宜,制訂出相符應的制度與規範,形成一所學校內多種 行政措施並行的現象,其中尤以薪資最為敏感、現實,此便衍生出台校對教職員 工的另一項規範—「不談薪資」,以避免教職員工落入比較心態的桎梏中,唯此仍 對教職員工間的人際互動帶來莫大的影響。

現在我們大概分四個部分來講,第一個部分是台灣籍的老師,第二個 部分是台灣籍的行政人員,第三個部分是大陸籍的老師,包括生輔老師,

第四個部分是大陸籍的職工,那他們適用的制度都不太一樣,包括他的薪 資,他的權利義務,像上班時間,還有獎金的模式,然後在學校扮演的角 色都不太一樣。(訪2005/11/22,洋主任 p.3)

我們會在這邊跟老師談說,不談薪資,不談政治,因為那個吵不完,

談不盡,也說不清嘛,你談政治,一樣扯不清嘛,你談薪水一樣也扯不清,

所以無從比起。(訪2005/12/05,校長 p.20)

至於跨文化的管理者,則必須依據多元文化背景成員的人格特質、心理需求 或溝通模式等,採取權變的管理方式,採取不同的領導風格,以求達到良好的管 理成效,此亦為「因勢制宜」假定的顯現。

你管一個台灣的學校需要管什麼東西,我們都管到了,台灣的公立學 校跟私立學校二種東西我們都管到了,然後包括大陸這邊的學校人事,我 們也管到了,大陸的那些職工,他不是老師,他是工人,他在這邊做工,

這個部份我們也管到了,還有外籍老師,跟這些外國的老師溝通,知道他 需要什麼,這就是另一方面。(訪2005/11/22,洋主任 p.2)

台校因勢制宜的基本假定,衍生出獨一無二的組織文化,也因此,進入台校 工作的成員,都可以感受到台校的與眾不同,而感受到許多必須調適之處,而唯

(11)

有調整自身心態,放下過往習慣的一切,重新學習,方能真正適應台校生活。

就好像第一年過來的老師,一定把過去的經驗帶過來這裡,現在老師 也是一樣呀!大家會把他過去的經驗運用在這裡,那在這裡,最擔心的就 是老師,沒有把過去的放下來,你來到台商子弟學校,就是應該要學習用 台商子弟學校需要的模式來經營。(訪2005/11/22,江組長 p.11)

伍、小結—兼論跨文化因素對組織文化基本假定層面的影響

本節主要探討台校基本假定內涵,包含「使教育回歸教育」、「公益辦學」、「全 人教育」及「因勢制宜」四者,於此,則一併探究跨文化因素深潛其中的影響。

依據文獻所述,基本假定的內涵,主要源自於組織解決「外部環境適應」或

「內部整合管理」的需要,此兩大議題在組織文化的形成過程中,扮演決定性的 關鍵,而跨文化因素,則將為這兩項議題增添更多變數。

首先,以「外部調適問題」而論,台校基本假定產生的緣由,與跨文化因素 中「難以掌握的外部大環境」息息相關,受所在區域的政治、法律、經濟及文化 等環境因素影響甚深,客體環境的力量,甚至可能較母體環境的力量更為遠大,

畢竟,身處於異文化脈絡中,為求紮根,瞭解周遭環境,並與之保有良好互動,

將是能否永續經營的要件。

如從「政治因素」而言,兩岸關係尚未穩定,動見觀瞻,些微變化都可能影 響到台校的運作,由此便衍生出台校「使教育回歸教育」及「公益辦學」的假定;

從「法律因素」而言,兩岸法律的尚未齊備,仍有許多模糊地帶,則可視為是台 校發展的契機,不至於處處受限,反而能開創獨一無二的風格,有別於台灣或大 陸的任何一所學校;從「經濟因素」而言,大陸近年來的經濟水平雖大幅進步,

但仍未與台灣平齊,且台籍員工又享有海外加給,因此,台校教職員工的薪資、

福利等,便因應成員背景及職務,衍生相當差異;最後,從「文化因素」而言,

兩岸歷史雖是一脈相承,但分隔五十多年,仍有許多不同,台校在大陸興學,欲 與當地政府進行溝通,或與當地學校進行交流,便須瞭解大陸整體的思維模式、

語言習慣等,並做出適度調整,而非完全沿襲舊有的習慣,因此,「法律因素」、「經 濟因素」及「文化因素」三者,均是成就「因勢制宜」假定的原因。

以「內部整合問題」而論,台校首先以「全人教育」的基本假定,做為教育 的發展藍圖,便是期盼能藉此假定,為教職員工塑立起努力的共同標的,整合多 元文化背景成員間的共識,使多元工作力不至於淪為分崩離析的多頭馬車,而能 激發出「一加一大於一」的綜效。而「因勢制宜」的基本假定,更凸顯成員背景

(12)

的截然不同,陸籍與外籍成員,不同於台籍成員的價值觀念、行為處事模式或意 識型態等,使得台校領導者明白,唯有採取權變,發展出相對應的領導風格,方 能切中成員的不同心態,而能有效統御。

此外,相關文獻中亦提及,基本假定亦是組織文化的基石,引領著組織成員 認知、思考和感覺事物,確立在組織中,何者真、何者惡,何者合理、何者違背 情理,何者可能而何者不可能,而人為器物、價值觀等皆奠基於上。

的確,吾人可發覺,台校的基本假定,與接續幾節探究的人為器物、行政文 化、教師文化等息息相關,本節亦對由基本假定衍生而出的組織文化內涵做一概 述,至於跨文化因素則已深藏其中,難以察覺。如「使教育回歸教育」的基本假 定,便孕育出董事長在台校扮演的「妥善處理兩岸關係」及「支援學校所需經費」

兩項角色,對內也衍生出「不談政治」的行為規範,此亦說明台校「校慶規模盛 大」、「參觀活動頻繁」及「文宣刊物重視行銷」的緣由,即是企盼透過辦學的透 明化,讓更多人理解台校,願意給予更多支持。

「公益辦學」的基本假定,則造就台校董事會「不以學校財產為私有」及「不 以營利為目的」的定位,使得台校董事會制度與一般私校截然不同;至於台校的 招生範圍,為徹底實踐公益精神,使更多台商家庭得以團聚,涵蓋幼稚園、國小、

國中至高中的各個年段,且不設立任何的篩選機制,而與台校四大創辦宗旨之一 的「增進家庭和諧」相契合;此外,台校倘有任何盈餘,絕非淪為中飽私囊,納 入私人口袋,而係完全回饋台校師生,行有餘力則致力於發展兩岸交流,辦理公 益事業,如持續迄今的雲南助學活動,便是一大例證,此亦是台校創辦宗旨「加 強文化交流」及「推動公益活動」兩者的體現;最後,從「公益辦學」衍生而來 的,即是董事長對台校師生的深切企盼,期望能激發台校教職員工的使命感,並 陶冶出學生無私而願意奉獻的精神,亦造就董事長在台校的第三種角色—「監督 台校運行,並引領台校培養真正人才」。

「全人教育」的基本假定,則成為台校致力執行的教育願景,此亦成就台校 創辦宗旨的最後一項—「培育優質子弟」;而以此為基,並考量在大陸興學的實際 狀況,台校決定採行住宿生活型態,而必須加強後勤系統、環境規劃、硬體設備 的支援,又籌辦各式動態活動,凝聚成員彼此情感,同時培養學生多元智能;最 後,「全人教育」亦代表著台校對教職員工的深切期望,而衍生出漫長的工時及龐 大的工作量,教職員工雖多能體會,但也容易因壓力而感到身心不適。

「因勢制宜」的基本假定,則是變動性的一種象徵。對外,台校必須因應當 地,創發許多獨特的制度與行政措施,如:修改教科書、設置招生辦公室、因應 當地環境所做防範、規劃學生多元進路等;對內,則需整合背景多元的教職員工。

種種的變動,使得台校融合「台灣學校與大陸學校」、「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及

(13)

「工廠與學校」等多元特色,而發展出與眾不同的組織文化面貌,更使得任何籍 別的成員,在進入台校的初始,都必須歷經一段調適期。

上述情況,在在都顯示出台校的基本假定,受跨文化因素影響甚深,且基本 假定的確深植於組織中,對組織文化影響相當深遠。

第二節 東莞台校人為器物內涵及跨文化因素之影響

本節首先說明台校背景,再依序探究台校校徽、流傳故事及英雄人物、制度 及行政措施,以及慶典、活動與文宣等諸多人為器物。台校背景部分,包含「校 史沿革」及「組織成員背景分析」兩者;校徽部分,則企圖明白校徽的象徵意涵;

流傳故事及英雄人物部分,則欲瞭解台校創校迄今,流傳的「故事內容」,又有何

「英雄人物」;制度及行政措施部分,則探究「董事會的設置與運作」、「住宿生活 型態」、「融入當地的應變措施」及「一校多軌的行政措施」等四個層面;慶典、

活動與文宣部分,則逐一描繪台校眾多的慶典、活動與文宣,再論及教職員工對 此的觀點,並深究其潛藏意涵與最終目的。

壹、台校背景

台校背景分析,將分從「校史沿革」及「組織成員背景分析」兩層面敘述。

一、校史沿革

校史沿革部分,研究者依時間先後,依序區分為「創校」、「辦校初期」及「現 況」三個階段,最後則論及校長對台校的未來期許。創校歷程部分,雖已在文獻 探討中論及,但此為依據台校成員的訪談內容所撰,相信將更能貼近現況。

(一)創校維艱,實屬不易

創校初期,正如文獻所述,由於遭逢兩岸關係變數仍多、雙方各有堅持的意 識型態、相關法源缺乏、定位不明、學生來源難以估算等困難,創辦過程困難重 重。當時,董事長多方奔走,說明最終台灣的孩子將返台接受教育,「問題就是在 說,我們這邊的孩子是要回到台灣去受教育的。」(訪2005/12/01,董事長 p.13)

創辦台校只是純粹希望讓更多台商子女在大陸就學,讓孩子的學習能得到一貫的 延續,進而使更多台商家庭在大陸團聚,終於取得大陸政府的首肯,在廣東省東 莞市潢涌村興建起台商子弟學校。

(14)

一個政策的鬆動,不是隨隨便便的,它一定是從各種很小很小的細節 當中,不斷的從地方崩盤,不斷地崩盤到最後,整個政策大崩動。(訪 2005/12/08,董事長 p.18)

當初在處理這個學校的時候,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去說服這個正面的 領導,另外 也 花了很 多 的功夫 , 去說服這 些持反 對意見的領 導。( 訪 2005/12/08,董事長 p.18)

(二)辦校初期,篳路藍縷

辦校初期,係指台校辦學的第一年至第三年。這段期間,學校以「溫馨校園」、

「全人教育」及「終身學習」作為發展目標。當時,台校教職員工面難以沿用在 台灣的舊有經驗,必須重新摸索,工作繁重而分身乏術;許多學生重新回到學習 的生涯,不習慣台校住宿生活型態而狀況頻傳;家長剛開始也不信任台校,使台 校飽受質疑;各界對台校的高度好奇,則帶來頻繁的參觀人潮,不但加重教職員 工的負擔,學生的學習也常受影響,尤以創校第一年為最,上述種種皆讓創校初 期的教職員工留下難以抹滅的印象,且當時教職員工人數少,為求儘速讓校務上 軌道,成員彼此溝通頻繁,關係緊密,產生一種革命似的情感。

1.發展目標:溫馨校園、全人教育、終身學習

初期,首任校長吳燦陽先生,提出「溫馨校園」、「全人教育」及「終身學習」

三大辦學理念。期盼以「溫馨校園」引領台校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職員工和諧共處,

圓融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具有「愛」與「人文」氣息的溫馨校園;以「全人教育」

鼓舞學生全方位發展,重視知識的傳導,同時強化人格的教育;以「終身學習」

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意願,擴展學習的範圍(陳金粧,2004:87-89)。

學校一路是發展過來的,應該說,不同階段的發展,有不同的目標,

第一個階段的發展,其實我們剛開始有三個發展目標,一個談溫馨校園,

一個談全人教育,一個談終身學習。(訪2005/12/05,校長 p.8)

2.無法移植舊有經驗,需重新摸索

台校是在大陸創辦的第一所台商學校,其雖使用台灣教材、課程,並力求與 台灣學校相仿,但身處大陸,面對與台灣不同的環境,許多在台灣已有多年服務 經驗的成員,發覺舊有經驗在此並不適用,又苦無前例可循,因此,台校的一切 制度與流程,從教材編審、運送、修改,教具設備增購、學測考場設置、辦理教 師工作證、擬定典章制度等,幾乎都是重頭摸索而來,過程耗時、耗力,經營加 倍辛苦。受訪者常以「摸石過河」或「像無頭蒼蠅」,形容創校初期百廢待舉的狀

(15)

況,以及眾人的毫無頭緒,歷經多年,在眾人的努力下,制度方逐漸齊備。

剛開始大家可能抓不到一個方向,然後整個的制度,整個計畫或是程 序,大家在摸索,就像摸石頭過河,所以就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建立一 些共識,去制訂一個所謂的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比如學生怎麼註冊?學生 怎麼繳費?老師們請假怎麼辦?老師外出怎麼辦?老師生活上的問題、老 師要申請各種教學上的用品,就是整個教學行政事務的管理,所以大家都 是在摸索一套的流程,剛開始可能會花蠻多的時間在討論,然後達成一個 共識,說ok,大家照這樣子的流程在走。(訪 2005/12/05,校長 p.5)

那時候剛創校,真的是無頭蒼蠅,因為我們,包括校長,包括我們所 有主要的台籍幹部單位,過去都是在台灣有服務經驗的,不管是天南地北、

東西南北或者是東部,大概都沒有這樣子的經驗,那我們是把過去的經驗 拿到這邊來用,我們發現課本所學的跟經驗所學的在這邊不適用,所以很 多都是重新調整。(訪2005/11/22,江組長 p.1-2)

3.學生重新回歸學校教育,難以適應

台校創辦前,許多學生若不是在台就學,與父母相隔兩地,便是隨著父母在 大陸的工作搬遷,遊走在當地公立學校或民辦學校等,未有機會接受一貫的教育,

有些甚至處於長期失學的狀態,台校創辦後,許多學生才重新回歸學習生活。但 由於學生過去未受良好教育薰習,生活習性未有良好規範,且台校採行住宿生活 型態,學生週一至週五無法離校,因此難以適應。

看到這一些學生喔,第一年來的時候,喔,大家哭成一團,真的是淚 眼汪汪。(訪2005/11/02,洪老師 p.1)。

就很多流浪的小孩在這邊,他可能台灣學校讀一讀、大陸學校讀一讀、

這邊讀一讀,而且他的課程沒有銜接得很好。(訪2005/11/18,硯老師 p.10)

其實第一年的孩子,有一大部份,都真的是重新回到學習的生涯;另 外一個很糟糕的是社會化太明顯,社會化好的方面是講他們很世故,但是 很不好的就是,孩子的壞習慣很多,一個孩子是學生,但是進來你有大人 的那種習性,所以人際關係,還有生活習性的問題,我想第一年帶過的老 師喔,現在想起來應該印象都非常深刻啦。(訪2005/11/22,江組長 p.3)

4.家長缺乏信任,台校飽受質疑

辦校初期,一切剛在起步,所有事情都在摸索階段,許多施策因此成效不彰,

(16)

而學生也無法習慣台校生活,致使家長幾乎天天進出學校,台校飽受指責。

前一、兩年我最大的感觸,是孩子天天哭、家長天天鬧,鬧什麼東西 呢?指責學校這個不好,那個不好,所以學校是處在一個非常堅苦的環境 當中。(訪2005/12/01,董事長 p.1)

5.參觀頻繁,活動盛大

台校是在大陸籌辦的第一所台商子弟學校,兩岸三地都對台校抱持著高度的 好奇,因此創辦第一年,參觀人數眾多。且九月初開學,兩個月後就辦校慶,時 間雖短,籌辦卻不可馬虎,台校必須呈現最好的一面,以求永續生存,因此運用 相當多的人力、物力,全校動員,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在練習。

當時家長就是說有很多意見啊,但是沒辦法,我們學校為什麼要存在?

要不要永續生存?生存是很重要的。(訪2005/11/22,江組長 p.8)

我很欽佩第一年所有的老師跟學生,校慶有辦法辦起來,無法想像啦,

你想想看九月二號開學,不到十一月三號,才兩個月耶!我們的資源又不 是很夠,所以我們只能夠自己來,那過去人家的表演,大會操幹嘛的,都 是長期以來在練習的,我們沒有呀!所以那個時候怎麼辦?第一年校慶,

真的太辛苦了,不止是學生呀,老師的部份,所以幾乎傾全力啦,連我們 的眷屬也要用上去,家長也要用上去,所以那時候第一年,很多事情現在 回想起來,我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訪2005/11/22,江組長 p.8)

歷經當年校慶籌畫的老師,都認為能圓滿辦成校慶,簡直難以置信,而透過 這樣的經驗,他們對籌辦台校的活動,也產生更多自信。

我跟你講,在台商子弟學校來講,沒有什麼不可能的。為什麼?第一 年能夠做到的事情,只要能夠做得到,任何的事情,你不要跟我講不可能。

(訪2005/11/22,江組長 p.8)

6.工作繁重,身兼數職

綜上所述,當時台校一切百廢待興,必須從無生有,學生又是重新回歸教育,

難以適應,又難以得到家長的信賴與支持,加以面對頻繁而盛大的活動,且成員 數少,因此,每位教職員工都必須擔負起龐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台籍人員,更是 身兼數職,每天都疲憊不堪。

那時候真的一個人兼好幾職,行政的部份、組長部份,然後宿舍部份,

(17)

還兼導師呢!真的一個人兼三職,後來撐不下去了,我帶宿舍,兼導師,

我們所有組長都兼導師呀,所以一邊註冊一邊打瞌睡,那時候還要收錢咧!

所以那個時候真的太累了,好幾個晚上沒睡覺。(訪2005/11/22,江組長 p.3)

在事的這個部份其實太多了,尤其是第一年,什麼人來拜訪、什麼活 動等等,已經超乎我們在台灣的所有老師曾經面臨過的各種事情,所以當 時我們面臨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訪2005/11/22,江組長 p.3)

7.成員數少,溝通良好

創辦初期教職員工人數少,加以領導者明白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員觀念不一,

迫切需要溝通,因此,董事長、校長多定期透過開會的正式溝通,瞭解教職員工 的心聲,協助其解決工作遭遇的困難,而陸籍副校長也扮演起協調的中介角色,

參與許多正式會議,協助台籍幹部與陸籍教職員工溝通。老師彼此間則會透過一 同出遊的非正式溝通,瞭解對方想法,工作上也更能相互配合。

之前是蠻多的,因為校長啊,董事長啊,之前大概一個禮拜啊,主任 大概一個禮拜啊,開一兩次會,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跟學生怎麼樣相處 啊,我們發生什麼事情啊,都會跟他報告一下,或者把問題說出來,希望 他協助一下對不對,校長也會一學期大概三到四、五次,那時候比較常。(訪 2005/11/01,崑老師 p.18)

早期,就是頭兩年的時候,因為很多東西需要嘛,另外就是台籍的幹 部,對這一群人(陸籍老師)也不了解,也是不熟悉,他們有時候對他們 的要求,對他們的講話,恐怕,也是有所顧忌吧!就是因為不了解嘛,所 以怕說錯話嘛,這種情況很正常的嘛,這個也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底下 呢,我們都得下去,早期我都去的……,過去我每個,反正他們集會,或 是我想到他們,看到他們什麼問題,我就找他們來開會,跟他們主管溝通 了以後呢,我就跟他們來開會,但是我覺得已經正軌了,沒有這個必要,

早期頭一、兩年,我特別去的多。(訪2005/12/09,副校長 p.2-3)

我覺得這個環境,以前溝通比較多,現在比較少,組織比較擴大了啊,

現在是處室嘛,而且(以前)我們是中學部就是中學部,小學部就是小學 部,中學部整間就是那幾個老師嘛,大家一起出去玩啊,大家互相配合,

非正式的溝通比較多啊。(訪2005/12/01,澤老師 p.8)

(三)現況漸趨穩定,回歸正常教學

歷經前三年的努力,台校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個完整的雛形,教職員工、學生

(18)

已能適應台校生活,流動率趨緩,家長質疑的聲音也漸小。

1.教職員工日漸穩定,彼此更加熟悉

學校已步上常軌,老師們也越來越適應台校的生活,因此,教職員工流動率 逐年趨緩,已由百分之三十,減低為百分之十,甚至更少,教職員工員額亦從創 校第一年的 143 位,成長一倍,成為 300 位左右的龐大編制。此外,隨著教職員 工的日趨穩定,成員亦更熟習彼此,有助於工作執行力的提升。

從一個數字,我們是可以看到學校慢慢比以前穩定了,以前剛開始時,

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流動性,現在已經都慢慢的趨於百分之十以下了。(訪 2005/12/05,校長 p.20)

有一批的教職員工啊,已經慢慢在沈澱下來了,那流動性,雖然說是 有,但是畢竟還是一部份,而且是一小部分,那這些老師啊、教職員工啊,

我覺得在一起的交往,我覺得會慢慢越來越好,越來越融洽,那建立這樣 一個非常善意的環境,會讓這個學校的工作喔,執行力度會慢慢地順暢起 來,我覺得會越來越好。(訪2005/12/01,崗組長 p.7)

2.學生適應台校生活,逐年進步

台校歷經多年努力,學生流動率也逐年降低,多在百分之四、五左右,且學 生人數也由創校第一年的700 人,成長到 1500 人左右的常態規模,尤其是國中部 及高中部的學生數量,近年來更是成長迅速。此外,學生已適應台校住宿的生活,

即使是開學的第一天,學生也能儘速收心,狀況相對穩定。

我們今年大概在百分之四點八、百分之五以下,那過去曾經還高達百 分之十三。(訪2005/12/05,校長 p.20)

那你說五年後的今天,跟五年前的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對我來講,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感觸,是說我從學生的表現當中,讓我體會到這是一個 非常不一樣的學校,短短幾年的時間,你看學生的表現,從他自理的生活 面,獨立性的個性上面,以及那種感恩所發出來的那種心情,跟很多我所 看到的其他學校的學生的表現是不一樣的。(訪2005/12/01,董事長 p.1)

現在已經好很多了,我來的第一年,那個時候學生真是講很離譜的話,

考試都是一分鐘、兩分鐘就解決的,到現在,像我現在帶這個班級,我是 覺得,我平常都說,你們是最乖了(笑),學生慢慢已經在進步了,真的是 這樣。(訪2005/10/27,嵐老師 p.5-6)

(19)

3.漸受家長肯定

由於學校校務的逐步穩定,學生課業學習、生活表現的逐漸進步,台校家長 批評、質疑的聲浪漸小,台校漸受家長肯定。

當初我們學校剛剛才開辦的時候,學校的家長是對學校不滿意,而且 很不信任的,那我是覺得說,我有經歷過很多學生,以前他們都很不尊重 我們,所以我們就糾正他們,而且也順便打電話給家長,那我是覺得,我 最開心的是,現在家長可以對我的肯定,還有支持,那他們現在都對我很 好,像一家人這樣子。(訪2005/11/07,碑老師 p.2)

我是覺得說什麼樣的家長都有啦,但至少慢慢地,學校上軌道之後,

家長的干預愈來愈少。(訪2005/11/22,江組長 p.7)

(四)期許未來成為有品牌、有競爭力的學校

台校已逐漸穩定,未來則希望能在既有的穩定基礎上,追求教學的優化與精 緻,塑立起學校的品牌,努力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能獲得真正的適性發展,也 讓台校成為培養台商下一代菁英的搖籃。

我覺得應該是一個有品牌、有競爭力的學校吧,因為有品牌、有競爭 力的學校,才能夠讓孩子得到適性發展,那有競爭力的學校,它能夠讓孩 子得到適性發展之後,也才能留下好的口碑,這樣孩子真的能夠期待,學 校所謂培養台商下一代精英的搖籃,希望它能夠有品牌,打造我們自己的 品牌教育,然後它(學校)也具備有競爭力,所以家長更放心,那走出去 的孩子他能夠得到適性發展,然後走出去的台商下一代,他真的能夠比較 有具備他需要 的 能力, 那 這樣我 覺 得這樣 學校才能夠 永續發 展。(訪 2005/12/05,校長 p.6)

第一個階段,應該整個辦學是要讓孩子安定下來,穩定,我們說從初 創到穩定,可是第二個階段穩定下來,應該談優化,所謂的精緻,所以我 們會談深耕教學,我覺得應該是延續著第一個階段的發展,它是我們向上 發展的根基。(訪2005/12/05,校長 p.8)

二、組織成員背景分析

組織成員背景分析,將分從「學生」及「教職員工」兩部分著手。

(20)

(一)學生背景分析

訪談過程中,幾乎每位受訪者都會提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狀況與生活態 度,顯現大家對於工作的對象—學生,有著深刻的體認,具備相當程度的重視與 關心。

1.家庭背景較為複雜

台商在大陸工作,由於工作不穩定,多與家人分隔兩地,且商人的應酬較多,

生活作息、模式較不規律,因此台校學生的家庭背景比較複雜。

像我們班的小孩,有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不幸福的,不是爸爸又娶了 大陸的太太,不然就是離婚了,不然可能就是媽媽過世了這樣,他們得到 的愛很少,就很很叛逆。(訪2005/11/18,硯老師 p.2)

家長的部分,可能從孩子的口中聽到的,就會覺得,其實也就是很兩 極化,有的家長很複雜,然後,那個複雜程度,不是我們這種單純的老師 能夠想像的。(訪2005/09/28,泊組長 p.8)

2.家長工作忙碌,易生補償心理

台校學生的家長常因工作忙碌,往返各地而無暇照顧孩子,此便是台校採取 住宿生活型態的一項重要原因,唯學生週末回到家裡,其實也鮮少有與父母相處 的機會,多是一個人獨自待在工廠或宿舍裡,不常外出,與外界的互動低,「孩子 回去,其實他們是從大監獄回到小監獄,這是他們的心聲。」(訪 2005/11/22,江 組長p.5)學生欠缺充足的關心與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上較難健全,容易養成孤 僻、自我中心的個性,偏差行為或反抗性也較一般學校的學生嚴重。

我發現國中這一塊,學生他們心理真的是空虛的,他們是需要人關心 的,家長有大半,至少百分之六十以上是無法兼顧到孩子的照顧跟行為。(訪 2005/11/22,江組長 p.4)

學生他在學校,其實他很封閉,回到家裡其實也封閉在一起,回到家 裡就是玩電動啊,爸媽都出去忙了,自己就在家裡玩電動啊,然後玩就玩 到星期一早上五、六點,七點鐘又急急忙忙地坐校車趕過來,回到學校又 想睡覺。(訪2005/10/27,嵐老師 p.13)

此外,孩子週一到週五多在學校度過,家長有感於團體生活的不易,又對自 己的忙碌感到內疚,常以豐厚的物質作為補償孩子的方式,致使家庭教育無法與

(21)

學校要求孩子的規範接軌。

禮拜一到禮拜五,我們學校教育一直在進行,但是回到家裡,家長有 那種莫名的補償心理呀,怕他睡得不夠呀,怕他吃得不好呀,回去又有人 幫他收拾善後呀,早上起來也不用摺被呀,喝完的杯子,有人會幫他收呀,

等等的完全是跟學校的教育背道而馳。(訪2005/11/22,江組長 p.7)

3.部分家長教育態度兩極

大部分台校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多屬正常,部分則傾向兩極,有些過於溺 愛,盡可能滿足孩子一切的要求,讓孩子備受呵護;有些則是過於嚴厲,但又與 孩子溝通不良,親子間少有良好互動;有些則過於忙碌,缺乏對孩子的責任感,

例假日也鮮少接孩子回家,甚至對孩子不聞不問,幾乎將孩子的教養責任全部推 給學校。

從學務處這個角度來講,百分之七十家長的教養態度都是中肯的,他們 對孩子的要求應該都是健康的,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是很不錯的,可是有百 分之幾的家長,對孩子會不知不覺地會產生溺愛,導致孩子的一些性格上 的扭曲,或一些不求上進等等的因素。(訪2005/11/22,岩組長 p.7-8)

就是說很極端啦,有的就是很溺愛,有的就是非常的嚴厲,可能因為他 的工作關係,所以他也沒有很多時間去照顧小孩,因此就會有溺愛跟極端 這兩種,還有父母覺得說我虧欠你,所以他會很溺愛他,還有的父母意思 是說,我規定你這樣做,你做不到我的標準,那就不好,但是他對孩子的 溝通不是很行,我覺得是有一部分的家長,我不敢說是全部,有部分的家 長比較是這樣。(訪2005/12/07,津老師 p.1)

我覺得台商的家長,因為太忙了,所以家長的素質並不好,也不是說全 部,我覺得很多都很忙,因為實在太忙了,家長不抽空陪小孩,他覺得小 孩丟到學校就是老師管,或是有些就是太保護小孩了,變得不相信小孩,

有些就變得非常寵壞小孩子。(訪2005/11/07,碑老師 p.14)

4.學生自發性不足,學習意願低

因為學生原生家庭背景的諸多因素,台校學生的學習意願偏低,且自發性不 足,連帶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台校教職員工必須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或加諸 更多的要求,逐步引領學生向上,學生方能得到適切的成長。

這邊孩子的話,他的創造性比較高,但是很可惜的一點就是他們的自發

(22)

性不夠,都是需要人家推、引導他,他才有可能激發出一些東西來,這是 比較可惜的。(訪2005/11/18,硯老師 p.9)

很多家長是因為,他本身辛苦來這邊工作,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和他 們離開了,那孩子在台灣,都給阿公、阿媽帶,帶到後來,阿公、阿媽管 不了他,怕他變壞怎麼樣,所以就趕快把他接過來,孩子本身情緒狀況、

學習就不是很穩啊。(訪2005/12/01,澤老師 p.4-5)

部分學生甚至因為是被迫離開台灣,心不甘、情不願地轉到台校就讀,因此選 擇採取激烈的反抗態度,故意與老師產生衝突,或犯下相當程度的過錯,讓學校 退學,以求返台。

會衝突的,通常都是有背景,會故意這樣子的話都是同一個手段,心不 甘情不願來這裡,故意犯錯,想要讓學校退學,轉介的啦!輔導轉學的居 多。(訪2005/11/22,江組長 p.7)

就是我們班一個學生,他當時剛來的時候,他是不願意來到大陸這個地 方,當時真的是五花大綁綁過來……,那他從來到這邊之後,一直都很反 叛說,我就是要做壞事,我要逼的學校退我,我才能回去,當時一來不到 半學期就做了那種被觀察的學生啊。(訪2005/10/20,嶺老師 p.6-7)

(二)教職員工背景分析

台校教職員工的背景分析,以籍別而論,包含台籍、陸籍及外籍三類,員額 上以陸籍最多,佔台校全體教職員工的三分之二,台籍次之,約為三分之一,外 籍最少,僅有十位左右,來自於美國、澳洲、南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世界各 地,有部分為華裔,能以中文溝通。工作部分,台籍成員主要擔任行政人員及導 師,少部分則擔任科任老師;陸籍成員中,職工佔最大比例,人數約為台校全體 教職員工的三分之一,生輔老師次之,其他則為科任老師,少部分則為擔任組長 工作的行政人員;至於外籍,台校多充分借用其教學上的長才,擔任英文科任老 師的工作。

貳、台校校徽及其象徵意涵

台校校徽,係融合東莞台商子弟學校的創校精神、歷史意義、時代使命、教 育理念,以及發展格局而來。其以綠、紅、白三色繪製而成,綠色部分,代表意 義為萌芽、生命、生氣與活力;紅色部分,代表意義為愛心、關懷與感恩;至於 中央紅色與白色的葉苗,則象徵台商第二代幼苗及企業之苗兩者,兩者交錯處,

(23)

則象徵兩岸交流,與兩岸對教育的共識與愛心;再者,綠色書本部分,則象徵學 校以教育為關懷台商之起點,企盼打造優質的文化生活場域,紅色圓形部分,則 象徵大愛圓滿,最外圍則繞以綠色圓圈,並以中、英文書寫學校名稱,象徵邁向 國際格局及全球視野。

圖4-1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校徽

資料來源:東莞台商子弟學校(2000)。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校徽。2006 年 11 月 15 日,取自:http://www.td-school.org.cn/

參、流傳故事及英雄人物

在台校流傳的故事,主要包含「董事長創校緣由」、「建校過程的不易與奇蹟」

及「師生互動」三部分。

一、董事長創校緣由

董事長常向教職員工說明創辦台校的緣由,即是希望減少台商的折損率,讓 台商能因家庭的團聚,放更多心力於事業上,在這塊土地上生存得更好。

最常聽到的就是說,就董事長的經驗,說他怕聽到來自於台商不幸的 消息,然後就促使他去辦這個學校。(訪2005/11/18,嶽老師 p.5)

受訪者對於創校緣由的故事,多有深刻印象,且能琅琅上口,確實體會董事 長當時的心情。

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這個學校的創建,其實我們大陸老師也是感覺到 滿不容易的,真的是滿不容易的,因為,畢竟兩岸隔了這麼久,它才有這 個學校能夠在這裡,真的大家都是一種努力,讓這個學校更加地圓滿。(訪 2005/11/18,嶽老師 p.4)

(24)

比如像董事長,董事長會一直重複說他那個時候建校是什麼情況,為 什麼會建這個學校?那這個故事就是,已經深深留在我腦裡裡面了,雖然 有時候,同學會覺得說,唉,董事長又在講這個了,但是我相信,大概他 的心裡有一種痛吧,所以每到不管大的節日,還是小的節日,他都會把這 些故事講出來,台商的折損率太嚴重,他去參加什麼喪禮,要去殯儀館等 等之類的。(訪2005/11/18,硯老師 p.1-2)

二、建校過程的不易與奇蹟

台校歷經重重困難終能建校,面對著惡劣的環境,所有成員仍不屈不撓,日 夜趕工,主體建築工程僅十個月就完成,相當不易。

本來創立一個學校,應該是兩年到三年之間,這種概念的,我們是十 個月就ok 了。(訪 2005/11/22,江組長 p.6)

董事長與校長常敘述這些故事,鼓舞教職員工,期盼大家也能發揮大愛精神,

為學校全力付出,或是透過建校時的許多奇蹟,傳達台校當時所受的保佑與庇蔭,

彰顯台校的存在價值,曾歷經建校初期的老師、主任們,也會提及相關的故事。

而透過「董事長創校緣由」及「建校過程的不易與奇蹟」這兩類故事的流傳,董 事長及建校當時無私奉獻的志工,便成為教職員工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如果說是創校的一些歷程或是故事,有的時候就會經常聽董事長或者 是校長在相關的時候,或勉勵大家的時候講。(訪2005/11/18,嶽老師 p.4)

創校那個時候的主任啊,或是老師也會講,剛剛建校的時候的艱辛,

就是白手起家,比如說那個工地,還在進行著,他們吃飯都很難有保障,

就是去那邊潢涌有一家飯店,給他們提供的,就是,送來的東西都是一大 桶啊,那種東西進來的喔,所以很多蒼蠅在旁邊飛,就是那種惡劣的環境 下,這種學校建築物主體很漂亮地出現了。(訪2005/12/01,崗組長 p.6)

說是建築物還沒有建好嘛,然後就是大雨嘛,然後閃電嘛,雷啊,好 像說是在科技樓跟小學部的連廊的那個地方,我記得好像是這樣的版本 喔,然後就是很大的一個火球,然後也沒有怎麼樣,也沒有說有事故啊,

就什麼問題都沒有,就很神奇。(訪2005/12/01,崗組長 p.6)

我所知道的是因為我們這裡很空曠,所以你要看,有時候冷的時候非 常冷,比台灣還冷,有時候下雨,就這一塊天氣晴朗,就只有我們學校這 一塊是晴朗的,就很奇怪呀!董事長講的,他也很會講故事呀,所以我們 就覺得真的就還滿神奇的啦,在這塊土地上。(訪2005/11/22,江組長 p.6)

(25)

三、成員互動的故事

成員互動的故事,內容包含師生間、不同籍別間、親師間等的互動。多是由 年資較深的教職員工告訴新進或資淺者,希望他們瞭解更多台校的狀況,及早在 心理上做好準備,盡快適應台校的環境與工作。

聽到一些老師他們會比較說,他們在台灣的時候,學校是怎麼樣的,

然後學生是怎麼樣的,然後來到這邊是怎麼樣的,然後你自已去聽,你自 己去體驗過了,你就會覺得真的是這樣。(訪2005/11/18,硯老師 p.2)

學校的傳說跟故事,通常我們會比較提到跟學生的互動,跟本地的老 師、職工的互動,還有跟家長的互動這一部份,那我大概會提到家長的部 份,因為這裡我們學生的同質性高,不盡然所有的學生的家長都是老闆,

但是畢竟他們來到這邊,都是管理階層,管理階層有管理階層的本色,那 種本色不能講不好,但是他們的身段不容易放下,所以他們時時還認為他 們高高在上的,尤其是對本地老師。(訪2005/11/22,江組長 p.4)

肆、台校制度及行政措施

台校制度與行政措施部分,將分從「董事會的設置與運作」、「住宿生活型態」、

「融入當地的應變措施」及「一校多軌的行政措施」四方面來探討。

一、董事會的設置與運作

在私立學校中,董事會扮演主導的角色。然而,台校於大陸設校,必須同時 取得兩岸教育主管機關的認可,加以基於「公益性質」的辦學假定,希冀將所有 盈餘回饋給師生,因此,其董事會的成立、運作與他校截然不同,以下將從董事 會的成立過程、角色與功能、運作模式及運作遭遇困難四層面來闡述。

(一)成立過程

台校董事會的成立,必須處理三大議題,包含「尋求適切法源」、「處理財團 法人登記問題」與「聘請合宜的董事」,敘述如下。

1.尋求適切法源

就「法源依據」而言,台校必須克服兩岸教育規範的歧異,方能決定董事會

(26)

的成立機制。當時大陸政府給予相當大的自主空間,因此,台校董事會的組成,

主要依據台灣教育部頒訂的法律而定。為符合台灣「私立學校法」(以下簡稱私校 法)中第十五條「董事應有三分之一以上曾從事教育研究,或同級或較高級教育 工作,具有相當經驗者;其認定基準,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之規定,

最終決定董事會成員由三分之一文教界的董事,與三分之二企業界的董事組成。

我們當初這個組織,主要是根據台灣教育部所頒布的法律,來組成這 個董事會,因為大陸給我們成立之後呢,其實他們對於我們開始放手,讓 我們全盤自主性地去做處理,所以台灣教育部的規定是,必須要有三分之 一文教界的董事,跟三分之二所謂出資者的這種比例,才能組成。(訪 2005/12/08,董事長 p.21)。

2.處理財團法人登記問題

台校還必須處理「財團法人登記」的問題。台灣私校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私 立學校應向學校所在地之該管法院,為財團法人設立登記」,因此,台校首要即是 向台灣教育部登記為一個財團法人。

第一個呢,我們必須要跟我們台灣的教育部,去登記成為一個學校的 法人。(訪2005/12/08,董事長 p.22-23)

而由於在台灣登記的財團法人身份不適用於大陸,為符應大陸法令,台校還 必須向當地的教育主管機關—「廣東省教育廳」登記成為一個法人。

我們就必須要在中國大陸,因為至少這是中國大陸他核准的一所學 校,所以必須跟這邊的教育廳,登記成為一個法人,否則你台灣登記的法 人,在這邊是不適用的,所以也因應這邊的法令,也必須也要登記一個法 人。(訪2005/12/08,董事長 p.22-23)

最後,由於台灣設有「企業捐款可抵稅」的規範,但台校身處大陸,不屬於 台灣法院管轄範圍,台灣的法院無法出示企業在大陸的捐款證明,因此台校必須 成立董事會的第三個法人—「財團法人東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 會),統籌捐款的相關事宜。

學校的位置又是處在大陸,因為你要成立這個法人,你一定要台灣的 法院,它所能管轄權的範圍,才能真正登記成為一個法人,所以當初我們 學校在登記法人時,碰到法院這一塊,我們就沒輒了,法院說,這不是我 們所管轄的範圍,所以我們也不能夠給你合法地去出張證明,讓我們去登 記,但是我們這些出資者一個很大的誘因,這些捐贈者一個很大的誘因之

(27)

一,就是他捐贈出來的錢,他能夠像台灣一樣,他能夠合法的去抵稅,所 以 我 們 必 須 要 再 成 立 一 個 基 金 會 , 透 過基 金 會 去 做 一 個 運 作 。( 訪 2005/12/08,董事長 p.22-23)

至此,台校一個董事會三個法人的機制大致底定。而為鼓舞更多人參與台校 的捐款,台校三個法人的董事也由不同的人出任。

照道理講,這三個法人的董事,應該是一致的,應該是同一批人,但 是當時我們是屬於捐資興學的學校,所以我們也希望呢,就是說,透過這 種董事的誘因,能讓更多人來捐款,所以等於說,我把這些法人呢,等於 說這些董事呢,就等於說更多的董事來參與,也是愈好的。(訪2005/12/08,

董事長p.23)

3.聘請合宜的董事

確認董事會成員的組成方式後,最後僅剩「董事聘請」一項有待處理,即是 確認由誰出任董事,此部分可再細分為「企業董事的定位」與「文教董事的邀請」

來敘述。

(1)企業董事的定位

依據台灣私校的慣例,其對董事成員身份的認定,除文教董事外,多定位在

「出資者」的角色。

一般的私立學校是說,好,假設你有十股,每一股都要錢,那因為後 面他有回收的一種情況,所以才會跟著運作。(訪2005/12/08,董事長 p.21)

然而,台校是由兩岸人士捐資興學而來,且台校屬公益性質辦學,不涉及絲 毫營利,因此,僅能將企業董事定位於「捐贈者」的角色,而如何在眾多捐贈者 中,選取出合宜者擔任企業董事,便是困難所在。

他只是捐贈者,他還不是出資者,因此捐贈者,到底他是要捐贈多少,

才能夠成為董事?因為這個他不是投資的行為,他是一個捐贈的行為。(訪 2005/12/08,董事長 p.21)

考慮過後,董事長便決定以二十五萬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一百萬),作為聘 請企業董事的基準,唯企業董事捐贈的金額,在台校建校當時募得的總金額中,

佔非常小的比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了解電腦網路的原理,學習使用 個人網誌及簡易的網頁設計,具 備電子商務的觀念、網路安全以 及網路犯罪與相關法規.

教育成為一種具有政治的 文化行動,這種文化行動 意圖讓那些身處文化邊陲 與經濟不利地位的學生都

三階導數也就是加速度的變化率 s′′′ = (s′′)′ = a′ ,也常被稱為 jerk (“猛推”,中文並不常用這類的字,僅以英文敘述). 此時這個 jerk

 童書有很豐富的內容,可教的東西很 多,成人可以因應兒童的興趣隨機施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

中文科 宗教教育科 文化/社會層面 個人層面 文化知識和反思

因為我們的學員年齡層是大概 75~80 歲左右,那這些中高齡(老師)的來跟

– 某人因為與上市公司有關連,即內幕人士 (如公司董事、職員或公司的 核數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