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松茂 教授

復活節融入四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蔡佩芬 撰

中華民國一 0 三年八月

(2)
(3)
(4)
(5)

6

(6)
(7)

i

《謝誌》

很難想像居然來到寫謝誌的時刻了!走過碩一手足無措,沒日沒夜趕報告的 驚恐期;碩二漸入佳境的磨合期;到了碩三開啟邊享受在課堂上和同學一起學習 的樂趣,在夜裡努力奮戰的論文產出期;學習的過程,雖然忙碌,始終都覺得充 實而滿足;也因為有著一定要和可愛的同班同學們相約畢業的堅定意志,終於能 夠邁向這一步了。

能夠順利完成這本論文,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侯松茂老師,在論文寫作 的過程中總是不厭其煩的給予引導,適時提供具體建議,關心寫作的進度訂下口 試的時間,讓我能在明確的目標中有信心的投入論文寫作與研究;其次,感謝魏 俊華教授和范熾文教授細心詳盡的評閱,從研究計畫到口試,提供精闢見解與寶 貴的建議,使本文能更臻完善。

我想,我是幸運的,在研究生生涯中有那麼多的好朋友們陪伴著。研究期間,

感謝「美麗的家」的夥伴們不間斷的加油打氣,校長的鼓勵咖啡,主任同事們的 溫暖關心,姐妹們的體貼愛心早餐,都是再美好不過的增強動力!尤其既是好姐 妹也是好同事更是好同學的儷馨,因為總是有你在一旁提醒進度,幫忙連繫解決 我的大小疑難,才能讓迷糊的我跟緊大家的腳步,如期與大家一起畢業!謝謝我 的夥伴教師嘉璇,因為你的前人經驗,讓我在研究過程中有了更多定心丸的踏實 感!感謝研究班級的可愛小朋友們,讓我在研究過程中得到許多教學相長的啟發 與成長;更感謝校外的英語教學夥伴詩昀,提供了那麼多的陪伴與討論,讓我的 行動研究進行的如此順利開心。感謝「主辦單位」群組中好姐妹們的陪伴與舒壓,

那些在苦悶時刻的莫大安慰劑,讓我能永遠樂觀正向的繼續完成論文!謝謝「相 約要畢業」的同組夥伴們,因為有大家一起相互打氣,歡樂學習,讓三年研究生 活盡是美好與快樂!!謝謝同班同學與師長們以及強大的系主任賴桑和慈君助 教,有你們,上課學習變成了再快樂甜美不過的回憶!謝謝這一路走來的相互扶 持!

最後,感謝讓我無後顧之憂來進修學習的家人們,蔡老爹、佩君、旻芳與杰 亨,謝謝你們永遠是我最強大的後盾!而最親愛的碧璇媽咪,我達成我們的約定 囉,請您也一定要遵守承諾,早日康復喔!!

甲五年盛夏 佩芬 謹誌於台東

(8)

ii

(9)

iii

復活節融入四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蔡 佩 芬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文 化 資 源 與 休 閒 產 業 學 系 碩 士 在 職 專 班

摘 要

本研究將討論復活節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中進行行動研究,經由將復活節 之節慶活動融入台東縣某國小四年級之英語教學方案中,透過教學、修正、再教 學的模式,由訪談、教學觀察、學習單與教學省思之多元資料來源以瞭解學生的 學習情形,並設計能發展適用於國小英語初學者的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設 計;探究將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與探討節慶活動 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結論:

一、將復活節節慶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之課程適切可行。

二、經由復活節之節慶活動融入學生先備之英語單字與句型之知識進行英語教 學,能夠提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之興趣與復活節之節慶認知。

三、復活節節慶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確實有效提升學生之英語學習效果。

本行動研究之教學活動設計期待能提供英語教師與後續研究者之教學參 考,使得節慶活動融入於英語教學之實施更臻於完善。

關 鍵 詞 : 節 慶 活 動 、 復 活 節 、 英 語 教 學 、 融 入 教 學 。

(10)

iv

(11)

v

An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Easter activities into English Teaching on fourth grade students.

Tsai, Pei-Fen

Master’s Program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Leisure Industries,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tudy was an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cultural elements into English teaching, which applied Easter activities into teaching fourth grade students at on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tung.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vising and teaching again, the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cultural activity for beginners in English learning. In addition, the study planned to analyze how the cultural activity influenced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their performance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the course, the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interviews, classroom observation, worksheets and teaching journals. At the end of the research,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project of integrating Easter activities into English teaching was appropriate.

2. Well organized students’ previous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structure with Easter activi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could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ognition.

3.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project of integrating Easter activities into English teaching could better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cultural activity, Easter, English teaching, integrating into teaching

(12)

vi

(13)

vii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文化與英語學習 ... 7

第二節 英語教學策略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21

第三節 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4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七節 研究之信效度 ... 50

第八節 研究倫理 ...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復活節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設計... 53

第二節 復活節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對學生聽、說能力 之學習成效 ... 68

第三節 復活節節慶融入英語教學對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之影響... 77

(14)

viii

第四節 研究者綜合省思...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91

二、英文部分... 94

附錄

附錄一 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前之訪談大綱... 97

附錄二 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後之訪談大綱... 99

附錄三 復活節教學活動學習單... 100

Easter Maze

... 101

Easter Egg Count

... 102

Easter Egg Scramble

... 103

Easter Egg Making

... 104

Happy Easter Chant

... 105

附錄四 觀察紀錄... 106

附錄五 省思札記... 107

附錄六 家長訪談同意書... 108

附錄七 學生訪談同意書... 109

附錄八 教學活動設計... 110

附錄九 字母音前測... 120

附錄十 字母音後測... 121

(15)

ix

附錄十一 字彙認讀前測... 122 附錄十二 字彙認讀後測... 126

(16)

x

(17)

xi

表 次

表 2-1 文化教學現況之相關實證研究 ... 15

表 2-2 文化教學題材之相關實證研究 ... 18

表 2-3 教科書文化之內涵 ... 20

表 2-4 英語教學策略運用相關研究 ... 26

表 3-1 教學活動設計範例 ... 47

表 3-2 資料蒐集階段表 ... 49

表 3-3 各項資料編好其代表意義 ... 50

表 4-1 學生字母音與字彙認讀表現彙整表 ... 68

(18)

xii

(19)

xiii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6 圖 3-2 教師行動研究歷程圖 ... 39 圖 3-3 研究流程圖 ... 43

(20)

xiv

(21)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闡述本研究的動機與構想,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 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全球化時代的來臨,英語儼然成為重要的國際語言是全球重要的溝通工具,

英語能力也成為了個人或是團體競爭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應台灣與國際接軌國際 化的歷程,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於一九九六年通過「積極規劃與準備國小 學生必修適量之英語課程」方案,建議將英語字母的辨識與書寫,列為國小基本 技能,並且以必修方式在國小實施(行政院教改會,1996)。一九九八年教育部公 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為了因應國際化社會的潮流與趨勢,

規劃將英語列入國民小學正式課程。國民小學英語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在於奠定 學生英語基本溝通能力基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與興趣,拓展國際視野,

尊重並欣賞多元文化。自民國九十學年起,全國全面正式實施國小五、六年級每 周兩節兩節的英語教學課程。以期能拓展學童的世界觀,提升國家競爭力。九十 四學年度更將英語教學再向下延伸至國小三年級(教育部,2004)。

國小英語教育實施迄今,面臨許多教學困境,諸如城鄉差距、教學時數限制、

班級人數過多、英語專業師資不足以及學生程度差異大等問題。其中又以學生程 度差異大是為國小英語教學最嚴重的問題 (林政逸,2005;張武昌,2006)。如 果小學階段英語教育未能將每一位學生帶上來,而導致學生因學習上的困挫而提 早放棄英語學習,往往造成學習與教學上莫大的缺憾。

(22)

2

相較於都會區與家境優渥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總是盡可能提 供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與豐富的學習資源;來自偏遠弱勢家庭的學生,很容易因 為家庭經濟因素或是父母本身的能力有限而降低其英語學習的動機與興趣。隨著 年紀增長,程度上的落差也就愈發明顯,嚴重的甚至最後放棄英語學習(蔡玉珺,

2010)。

秉持著 No Child Left Behind「不讓任一孩子落後」的信念,積極改善英語學 習落差、提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高度興趣與學習成就,是教學者刻不容緩的首 要使命(蔡逸梅,2009)。有鑑於此,研究者思索著進行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 行動研究,期盼藉由教學方式活化來提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與學習成效。

貳、研究動機

九年一貫英語教學課程綱要中明列了三大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基本英語能 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以及「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 俗之認識」。其中特別將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列出,顯見文化節慶活動教學對於 語言學習之重要性。然而,礙於課程教學進度的安排與教學進度的壓力,節慶文 化單元的安排與設計,常常置放課本的附錄頁上,是僅供參考之教學單元,讓人 甚感可惜。

其次,較為廣見的文化節慶教學活動常是萬聖節(Halloween)、或是聖誕節 (Christmas),呈現的方式也常是以闖關活動的方式完成。然而節慶活動的教學,

重點不該僅止於讓學生覺得該節日熱鬧好玩有趣而已,更應該提供足夠的語文學 習(陳純音,2010)。

有鑑於此,研究者重新思考節慶活動教學的意義與重點為何,設計一系列節 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方案,期盼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的學 習興趣與成效。尤其研究者所服務學校位於台東縣偏遠地區,學生多是弱勢族群 的孩子,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社區資源匱乏、文化刺激不足,學生們缺乏良好學 習環境。學校是唯一能夠學習的地方,也是唯一接觸英語的場所;學生除了在學

(23)

3

校接受每週兩節英語課程外,其他的英語練習機會就是零了,更遑論是日常生活 情境的接觸與體悟了。再加上研究者雖身為英語教師,但因台東縣英語師資不 足,尚需巡迴鄰近學校與其他學校共聘,教學時間相對壓縮,無法及時解決學生 學習上的困難,無形中也影響了教學品質。於是研究者決定採用行動研究,藉由 將有趣的節慶活動融入於英語叫學課程設計,並透過行動研究中教學、修正、再 教學的模式,來觀察、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讓教學者在研究的教學現場進行與 發展最即時也最適合梅園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模式,期待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之 能力,並且做為相似規模特質形態學校之參考模式。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主要針對臺東縣梅園國小四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透 過上課觀察、學生訪談、夥伴教師訪談、省思札記的方式,進行教學省思、修正 與改進,以提升學生在英文學習上的興趣與成效。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發展適用於國小英語初學者的節慶教學活動設計。

二、探討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影響。

三、探究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影響。

貳、研究問題

一、本研究所設計規劃於國小英語初學者的節慶教學活動,適用性為何?

二、學生接受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後對學生在聽、說能力上的表現影響為何?

三、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活動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影響為何?

(24)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將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進行英語教學活動之設計,探討對於國小學 生英語學習之成效,名詞釋義如下所述。

壹、節慶活動

節慶是節日慶典的簡稱,節慶與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是重要的文化 表徵,也是重要的文化創意產業。節慶必須要有一段時間及一系列的活動,而不 是只有一次或一天活動的單一製作。

本研究所提及的節慶活動是指西方的宗教性節慶,復活節。復活節是源自基 督教之前的宗教和基督教,旨在〞向春天致敬〞,即向重生致意的意思。本研究 透過復活節節慶主題融入相關英語教學活動之設計,旨在提升學生對於節慶文化 認識與英語學習之興趣與能力。

貳、英語教學

即教育部(2008)公布的九年一貫課程之七大領域中的「語文學習領域」之 英語課程。英語教學在國小階段是為英語教育的起步階段,此時期英語課程的主 要目標在於奠定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方法、以及增進國 內外文化的瞭解(教育部,2008)。英語科課程劃分為國小及國中兩階段,第一 階段為國小三到六年級;第二階段由國中一到三年級。本研究對象為第一階段四 年級學生。學生已具備基礎字母背誦、認讀、書寫與 26 字母相對應發音之字母 拼讀能力,但對於句子之結構與句型之使用之能力較弱。

参、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法」是透過行動與研究結為一,將理論實踐於實際情境中。應用 於教育的上,結合研究功能與教學實務,藉以提升教師的素質,強化教師研究技

(25)

5

能、思維方式,強化專業精神,目標在於使教學活動進行更順利並獲致教學成效 上的提升(蔡清田,2000)。

本研究依實際教學進行課程方案研發與實施,將節慶文化活動融入國小英語 課程施行,教師扮演研究者角色,依照計畫→觀察→行動→省思的步驟,以上課 觀察記錄、學生訪談記錄、夥伴教師訪談、省思札記等進行質性分析,作為教學 的檢討和修正。從行動到省思的循環歷程中,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為目標。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四部分,

分述如下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臺東縣梅園國小(化名)四年甲班 7 位學生為研究範 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四年甲班學生,此班級之 7 位學生皆為原 住民,除一位為阿美族與另一位排灣族學生外,其餘學生皆為卑南族子弟。此班 級學生皆未曾接受校外補習,學校英語課程是其唯一接受英語教學之途徑。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節慶活動選擇為西方宗教性節慶,復活節。研究者共規畫 5 週共十 節課,每節 40 分鐘進行節慶融入英語教學課程之行動研究。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透過研究者在實際教學環境中,以實施→評價→回 饋→修正→再施行→目標達成之循環模式來進行研究。

(26)

6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者之限制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主要由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加以省思修正。研究者本 身既是觀察者、記錄者也是教學執行者,因此研究者本身主觀的興趣、情緒與價 值觀不免會影響到研究歷程、理論建構和社會實在的掌握(黃瑞琴,1991)。為 求研究客觀性,研究者利用各種不同方法蒐集不同來源的資料,以降低研究者的 偏見,然而研究者之主觀意識實屬難以避免之因素。

二、研究結果之限制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實施於實際教學現場中,因此研究對象之選取較不具代 表性。不同的教學現場背景與不同的研究對象均產生不同的問題情境。故本研究 結果無法作為研究問題或情境之外的推論,僅能提供讀者經驗上之參考。

(27)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三節,旨在探究文化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的各項理論基礎論述,

第一節為文化與英語學習;第二節為英語教學策略之探討;第三節介紹節慶文化 融入英語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節 文化與英語學習

本節主要在探討文化和英語學習間的關係,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文 化的定義與內容,文化與語言學習間的關係。第二部分說明文化融入英語學習之 相關論述;第三部分則為文化教學相關之實證研究。

壹、文化與語言學習

文化與語言學習的相關性究竟為何?探究文化的定義與內容後,再瞭解文化 與語言間的關係為何?

一、文化的意義

文化存在著極其複雜的意義,因此不同的學者根據其不同的研究面相,來賦 予他特定的定義。大致來說,文化指的是一群特定族群的信念、溝通方式與價值 觀,藉此反映出一群人的生活方式(Banks,1999;Moran, 2001)。Brown(2007)與 Moore(1995)將文化定義分成表面、深層以及外語教育觀點三部分。表面定義為貼 近人們的生活方式,諸如食、衣、住、行等,在此文化被視為一種習俗、傳統和 生活方式,反應某個特定族群或社群間的互動,與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 和專屬的文化歷史;從文化的深層定義來看,指的是信仰、價值與態度等;若從 外與教育來談,語言具有社會性功能,而英語教學著重的的溝通式教學法正是使 文化成為語言學習的要素與需求(Byram,1989)。Damen(1987)為文化下了一番定

(28)

8

義,他指出文化是一種溝通方式,透過語言或非語言來進行,因此,不論是眼神 接觸,或肢體語言等皆能達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關係,文化在此成為一種 達成有效溝通的重要媒介。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文化的定義,可以發現沒有一個定義能夠完全包含文化的 概念。在本研究中,則將文化定義為以貼近學生經驗為主,以節慶作為主要內容,

包含知識、習俗等。提供學生在英語學時的同時,經由文化的認識,瞭解語言背 後所包含的的文化涵義,讓學生在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更養成了尊重多元文化 的差異性。

二、文化的內容

在英文的解釋裡,culture 一詞被區分為兩種不一樣的類型解釋,“Culture”

所指的是偏重文明、歷史、政治層面的文化意涵;而“culture”則是泛指日常生 活習俗與價值觀等的文化意義(Halverson,1985;Stempleski,2000)。而 Moran(2001)

提出文化與人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指出文化是包含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於是將 社區與人群也列入文化的範疇。黃姵綾(2012)歸納上述,認為文化的組成內容 可以包下列的五個項目:

(一) 產物(products)即是具體的諸如衣服、工具、建築物等有形的實物;

以及抽象的如語言、宗教等不具象的項目。

(二) 實作(practices)是一種與他人互動的方式,例如言語間的互動、人與 人之間的溝通方式等。

(三) 觀點(perspective)包含信念、態度、感知與價值。

(四) 社群(communities)廣義的社群可以是種族,狹義的社群則可以是家庭,

由特定的社會情境所組成的團體。

(五) 人群(people)人群是指擁有個別文化與社群的人們。

歸納以上的觀點來看,文化可以泛指一個社群成員,藉由使用不同的互動溝 通方式,來反應出他們獨特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

(29)

9

三、文化與語言學習的關係

Moran(2001)在 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 書中指出文化與 語言的學習是一體兩面的,語言學習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份;語言更是用來傳遞 文化的工具。Brown(1986)更提出,學習第二外語等同於第二文化的學習;

Swiderski(1993)認為文化是外語學習中必要的部份,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

透過了文化差異的認知,更強化了語言的學習。此外,根據九年,一貫英語課程 綱要的目標來看,學生學習英語的同時,可以瞭解本國文化、尊重他國文化的差 異,並且使用英語介紹本國和他國文化。

從外語學習觀點來看,文化也扮演了語言學習溝通的橋樑。尤其以溝通式教 學法更甚之,學習語言不僅單是功能性技能的習得,更加突顯社會性的功能的重 要性,這些都讓文化融入英語學習的功能與需求漸受囑目與討論。語言成為文化 的一部份的論點開始廣受學者討論, Moran(2001)指出語言是用來傳遞文化的 工具,學者更將文化和語言結合創立新的學習詞彙:linguaculture(Kramsch,1993)、 languaculture(Agar,1994)、language-and -culture(Byranm&Morgan, 1994)。

綜合上述,在語言學習的同時,除了作為與他人溝通的工具外,更是在多元 的文化學習中習得文化知識的重要媒介。正如同 Brown 與 Kuang(2007)提出語 言與文化兩者在學習上視為一種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可以說因為語言學習帶來文 化知識,而語言同樣也是文化多樣性中的一種產物。

貳、文化融入英語學習之論述

Stempleski(2000)提出文化有融入英語學習的必要性,Kuang(2007)更強 調,學習語言若僅探究字面意義而未能理解其深層意義,很容易在不同的情境中 因文化的差異而產生誤解,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因此將英語學習結合文化知 識,能夠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將文化融入英語學習除了能夠提升英語學習與 理解能力以達到更有效的溝通目標之外,藉由英美文化的觀點能鼓勵學生認識不

(30)

10

同的國情文化、並且增進學生對於文化的理解與利用語言整合跨學科的學習

(Adaaskou,Britten&Fahsi,1990)。以下就文化學習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與教學 主題和策略說明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方向。

一、教學目標

文化教學最重要的目標是使學生達到有效溝通、了解到本國文化與其他不同 文化的差異處並且能學習尊重不同文化(Hinkel,2001;Seelye,1984)。因此在教學 課程規劃中,藉由有系統的統整歸納文化重要成分,促進學生對於英美文化的了 解,協助學生更加深入認識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知識與情境,以增進英語學習 的(Chiang,2006)。Seelye(1984)《文化教學》與 Hinkel(2001)《文化教學策略》

書中為文化融入英語學習提出以下目標:

1.文化與社會情境相關行為:諸如性別、階級等社會現象,藉由對此現象的暸解 以培養學生理解社會行為表現的原因。

2.在社會情境中,約定俗成的行為:學生透過學習不同文化習俗的行為在不同情 境中的適用表現來理解不同目標文化的習俗為何。

3.文化的文字涵意:學生應學習瞭解文字或語言背後所隱含的文化意涵,並且學 習判斷在不同情境中所使用的最合宜的語言意思,以達成有效的溝通。

4.具備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應培養學生統整文化,善用圖書館、與數位資源以 及培養個人敏銳的觀察。

5.養成學生對於其他文化的態度:教育學生能欣賞其他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 性,並且提升學生對於目標文化的興趣。

Valette(1986)將文化教學目標更清楚的分為四種類型:

1.養成學生對目標語言的文化知識和文化意識。

2.學習目標語言文化的禮儀與習俗。

3.暸解目標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

4.暸解目標文化的價值。

(31)

11

以上觀點對於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課程規劃中,將文化融入英語學習的概念大 有助益。而 Peterson 與 Coltrance(2003)更是將文化視為是語言學習中極為重要 的成分,他們提出需要謹慎與有組織的將文化教學活動融入教學課程設計的提 醒。綜觀上述學者所提出的文化學習目標,在不同的文化學習階段應配合不同的 學習策略,達成有效溝通有意義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原則

Moran(2001)與賴振宏(2006)提出文化教學原則,提供教學者作為參考,

將文化學習融入英語課堂中,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以下為兩位學者所提出之參 考原則:

1. 文化教學透過引導學習者去學習文化之相關經驗而發展出文化知識。

2 . 學習者藉由不同的學習階段與教師之協助組織其文化學習之經驗,教師在不 同的教學階段應視情況扮演不同的角色協助。

3 . 文化的學習內容應包含瞭解文化中的產物、觀點與其實施方式為何。

4 . 教師應具備評估與區辨學生在文化學習中的效果為何之能力。

5. 教師應協助引導每位學習者表達個人的文化學習經驗。

6 . 教師應具備多元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與文化學習相關的分析與研究,並且透 過自身經驗的分享,協助學生建構對於其他文化和語言的認識。

7 . 善加利用補充教材,報章雜誌、媒體與數位資訊都是很好的真實性教科書。

8 . 在學習一開始就開宗明義讓學生明白,文化是英語課程中的教學目標之一。

9 . 先行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經驗,再衡量決定英語與母語使用的比例進行教 學。

10 . 在教室布置上配合文化情境進行布置,提供學生更容易融入的文化情境。

11 . 教師需具備為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選擇、組織文化的教學內容設計適合該階 段學生能力的學習任務之能力。

12. 教師利用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接受與欣賞不同文化間的差異。

(32)

12

由此可見,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應採用適合其程度之文化學習,提供文化 相關知識已發展其文化行為,如同同心圓的學習方式,逐漸加深加廣其文化內容 建立學習這在文化層面上的能力,並且適時協助學習者瞭解語言與文化間的相互 關係。遵循上述原則皆是提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時可依循參考的方 向。

三、文化教學的主題

在英語教學中常見的文化教學主題以節慶為主,諸如萬聖節、聖誕節、感恩 節、復活節等,透過讓學生參與活動的同時,身歷其境的體驗外國文化並且引起 學生的興趣與學習動機。Pesola(1991)與 Flewelling(1994)提出在外語課程中 置入文化教學課程,可使用主題式作為文化教學之架構,來協助學生建構本身的 文化知識。透過多元方式的教學活動的安排,諸如闖關活動、角色扮演、歌曲教 唱的活動來認識與瞭解目標文化的典故或來源、比較與自身文化之異同之處來達 到預設之學習目標。以節慶作為文化教學的內容,因為內容新奇有趣較容易引起 學習者的興趣,尤其對於較低年級的學習者而言,其學習成果與動機尤其顯著。

Flewelling(1994)提出適合在外語課堂進行的文化主題:

1. 外國文化禮節:學生藉此能夠學習外國文化之相關問候禮儀,諸如用餐文化、

基本問候語等。

2. 休閒活動:學生能藉此瞭解外國社會中不同之休閒文化與活動種類。

3. 文學:學生透過文學著作或是詩詞歌賦來賞析各國文學作品之風格與美感。

4. 歌曲:韻文歌謠式進入目標文化的入門方式,學生能透過歌曲認識不同的文 化習俗與民情。

Pesola(1991)提出國小英語教室內教授文化內容以文化象徵、文化產物及 文化慣例為主,其內容如下所述:

1. 文化象徵:諸如各國國旗、歷史文物、節慶假慶等,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象 徵皆在此列。

(33)

13

2. 文化產物:例如藝術、音樂、習俗、傳統歌謠、特殊食物與民間故事等。

3. 文化慣例:包括休閒娛樂、飲食習慣、生活方式與節慶之慶祝方式等。因此,

節慶文化教學即在此類,萬聖節、聖誕節、感恩節與復活節等常見節慶皆是。

本研究所探討之節慶文化教學活動設計亦以復活節為主要教學內涵,聚焦在 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活動後,從節慶之獨特性出發,提供學習者透過目標文化 的傳統習俗學習如故事歌曲等,提升其英語之學習興趣與能力。

四、進行文化融入教學相關策略

學者針對教師、學生以及教材三個面向提出了將文化融入教學時建議使用的 教學策略,期望能夠協助教師透過各種教學策略之因材施教適性教學,達到有效 的文化教學,並且將文化教學融入英語課程後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1983 年 Reigrluth and Stein 提出從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螺旋式課程,透過如此具結構 式的課程設計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更加容易瞭解文化課程。Pesola(1991)更提 出具體教材選擇之策略提供課程設計之參考:

1.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學生觀點的文化學習內容。

2. 以真實性題材做為文化教學的資源。

3. 營造真實性的學習情境。

4. 引導學生使用觀察、反思、比較、提問等學習技巧來學習欣賞與調適不同的 文化差異。

5. 慎選合適的教材。

綜觀上述可以發現,盡可能為學生營造真實性的學習情境與題材是最合宜的 文化教學策略。而針對在英語課堂上適用的教學策略,Yang(2004)提出了他的 建議:

1. 故事教學 2. 直接展示 3. 戲劇呈現

(34)

14

4. 媒體輔助 5. 文本研讀 6. 動畫引導 7. 網際網路

趣味化與多元的教學活動安排,資訊的融入除了能夠有效傳達文化學習的目 標,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再由學生學習的觀點看,Bryam(1994)與 Kramsch(1993)提出比較學習的 模式,認為學生須先體認到本國文化後再引導學生認識他國文化,並且從中比較 異同;Seeyle(1984)則認為,應在聽、說、讀、寫方面皆直接融入文化學習;

Brinton(2001)提倡多媒體融入文化學習的媒介促進學生的文化學習;Galloway

(1997)則從學習者思考、學習、整合三步驟的角度提出配合輔助教材的使用,

引導學習者從本身文化經驗延伸思考到其他文化的學習。顯然地,學生本身的第 一文化經驗是進入其他文化學習的重要橋樑,扎根之後再透過其他有趣、生動、

真實的教學媒材使用,來幫助學生的文化學習成效之提升。

参、文化教學相關實證研究

在目前臺灣國小探究文化教學的實證研究之中,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文化教學在英語課程之實證研究,二、文化教學題材選用之實證研究,三、

英語教科書文化內容分析之實證研究,分別說明如下:

一、文化教學融入英語課程之相關實證研究

文化與語言學習是一體相面相輔相成的學習,針對文化融入英語教學課程之 實施現況之相關研究,研究者整理如表 2-1:

(35)

15

表 2- 1 文化教學現況之相關實證研究 文化教學現況之相關實證研究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主旨 主要發現 賴振宏

(2006)

問卷調查法

訪談法

桃園縣國小 英語教師

國小英語教師對 美國文化教學的 意見與實施情 形。

英語教師肯定文化 教學之重要性,

教學之主題以節慶 教學為主,以多媒體 媒材作為輔助節慶 活動之教學媒介。

而教學資源、學生程 度與教學時數之不 足為實施文化教學 之困境。

黃姵綾

(2012)

訪談法 台北市與新 北市各一位 國小英語教 師

探究個案教師對 於節慶文化融入 英語教學的看 法、其教學決策 之歷程以及影響 其教學決策的因 素。

個案教師皆認同節 慶文化教學的重要 性,但因個人因素呈 現不同教學樣貌。影 響教師教學決策的 主要因素為教師、學 生與環境。

楊舒涵

(2010)

行動研究 國中一年級 35 位學生

探究全球化文化 題材如何使國中 生強化宏觀的英 語學習視野。

全球文化題材應貼 近學生生活與喜 好。選擇符應國中學 生學習特質之溝通 式教學活動。

(續下頁)

(36)

16

將全球文化融入課 程之實施成效仰賴 長期實施與持續觀 察。

鄭韋伶

(2012)

行動研究 新北市 26 位國小二年 級學生

探究以生活中的 文化節慶課題來 培養全球視野知 識與態度的成 效。

以文化節慶課題培 養小二生之全球視 野知識與態度之教 學方案確實可行。

教學活動設計之「小 小地球公民行動」可 作為落實全球化教 育在地化教學參考。

Yo

(2007)

問卷調查法 臺北市 12 學區 151 位 國小英語教 師

瞭解國小英語教 師對英美文化教 學的看法。

多數英語教師認為 節慶活動教學是文 化教學之最佳釋。文 化教學之主要目標 在於培養學生之國 際觀及提升英語學 習能力。多元化的題 材是為選擇教材之 首要考量,若能增加 文化教材之資源與 人力將是對文化教 學現況最大的助益。

(續下頁)

(37)

17

實施文化教學之教 師背景以具有英語 教學相關背景且具 有英語教學相關經 驗者、教學年資較長 和學區之社經背景 較高之教師,意願較 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以研究方法來看,可以發現近年來針對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研究以問卷調查 法為主,並輔以訪談法輔助,主要在於瞭解英語教師對於文化教學之實際教學現 況,所遭受到的困難與限制等,並深入探究英語教師對於文化教學的看法、意見 與建議(賴振宏,2006;黃珮綾,2012;Yo,2007)。多數的英語教師肯定文化學 習之重要性,認同由不同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進行文化學習。研究指出,教師認 為採用節慶作為文化教學是為最佳選擇,多元與豐富之教材為文化教學之首選,

能靈活運用的教學多媒體、真實性情境融入都是教師認可的良好教學媒介,教師 教學所受限的原因則來自於時數與資源之不足,而影響文化教學之進行,教師本 身的能力與知識、學生學習知能與教育制度皆會影響文化教學。因此,相關單位 之配合,若能提供更多之教學資源的協助,會是充實文化教學的來源(賴振宏,

2006;黃珮綾,2012;Yo, 2007)。

其次,為探究教師將文化結合了英語課程,觀察能否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 興趣與動機之研究,研究者採用行動研究法,將文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之中,由 教學實施過程中蒐集相關資料,來探究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教學影響(楊舒涵,

2010;鄭韋伶,2012)。根據上述之研究發現,文化教學融入英語學習後,的確 對學生學習英語之興趣與動機大有助益(楊舒涵,2010;鄭韋伶,2012)。教師

(38)

18

應安排符合學生學習特質之教學活動,而全球文化融入課程之實施成效則仰賴長 期實施與持續觀察,教師本身需不斷的提升學習全球文化的知識,以設計切和學 生學習興趣之文化課程內容(楊舒涵,2010)。鄭韋伶(2012)以文化節慶主題 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養成小二生之全球視野知識與態度,藉由教師之專業引導落 實學生能落實全球教育在地化學習。

二、文化教學題材選用之實證研究

優良的教材選擇,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態度,越是多元的學習 教材,越能幫助學生強化文化學習的能力。多數國小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仍傾 向選用教科書作為主要教材,其他的輔助教材則來自網路或影音多媒體之使用,

以節慶作為主題式教學內容,藉由統整的方法來達成文化學習的目標。(黃幼莉,

2005;鄭茜文,2006)。近年來,相關實證研究並不多,研究者將相關實證研究 整理如表 2-2 所示:

表 2- 2 文化教學題材之相關實證研究 文化教學題材之相關實證研究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主旨 主要發現 黃幼莉

(2005)

實驗研究法 78 位國中學 生

探討提供英語課 程相關之圖片,用 以協助學生理解 節慶文化情況。

學生對圖片的依 賴程度因節慶而 異,越是不熟悉的 節慶需要越多的 圖片協助。大部分 學生對研究設計 中之閱讀理解關 於異國節慶之文 章皆持正面的回 應。

(續下頁)

(39)

19

鄭茜文

(2006)

問卷調查法

訪談法

7 位台北市國小 英語教師

探究在國小 不同年級節 慶文化教學 之實施現 況。

在國小教學現場中,

最常進行的外國節慶 教學題材為萬聖節和 聖誕節;中國節慶則 為中秋節、端午節和 中國新年。依據不同 年級學生之程度使用 不同的教學方式,以 提升學生對於文化學 習的興趣與動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黃幼莉(2005)將 78 位兩個不同班級的國三學生做為研究對象,選定五個 個特定外國節慶包含新年、情人節、復活節、萬聖節與感恩節,將兩個班級分為 實驗組與控制組,進行節慶閱讀理解測驗,實驗組所閱讀之內容附有圖片,控制 組索閱讀的則是內容相同而無圖片之完章,完成實驗後再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旨在瞭解圖片之有無對於文化理解是否有其影響力。鄭茜文(2006)採用問卷調 查方式,再輔以訪談法透過訪談七位不同教學經驗之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現場進 行節慶教學題材之實際情形,以瞭解不同年級之節慶文化教學實施的現況。

綜觀上述之研究結果,多元的教學題材如教學多媒體、視聽輔助光碟、圖片 與節慶活動實境呈現等,越是趨近真實情境之題材越能提升學生對於文化學習的 動機與興趣(黃幼莉,2005;鄭茜文 2006)。黃幼莉(2005)之研究更發現若學 生對於熟悉的節慶活動則對於圖片之依賴程度較低;反之對於較不熟悉的節慶活 動則依賴較多的圖片來加強協助理解。且大部分的學生皆對節慶活動融入英語學 習課程的設計,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因此,教學題材與教學策略無異是教師文

(40)

20

化教學的重要因素。鄭茜文(2006)的研究發現,歌曲、韻文、故事、角色扮演、

電影等可依據不同年級與能力之學生,使用的教學策略皆能有效提升學生對於本 國與他國之文化理解與認識。

三、英語教科書之文化內容分析之研究

多數教師進行文化教學時的首選即是英語教科書,因此,英語教科書在文化 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媒介位置。近年來相關的實證研究如表 2-3 所示:

表 2- 3 教科書文化之內涵 教科書文化之內涵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主旨 主要發現 張馨云

(2009)

內容分析 法

國小英語 教科書

國小英語教 科書與文化 能力指標的 關係。

不同版本間,根據文化指標列舉 的單元數量不盡相同。

教科書所呈現之跨文化知識部分 內容與深度有限。

Lee

(2009)

內容分析 法

高中英語 教科書

教科書文化 內容如何協 助學生達成 文化學習。

研究結果建議增加真實性題材,

如報章雜誌、影音廣播等內容,

達成協助學習者文化溝通之能 力。其次,教師也須具備能駕馭 教材之能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張馨云與 Lee(2009)皆使用內容分析法對英語教科書進行分析,探討教科書 中與文化相關的能力指標與知識。張馨云(2009)發現不同版本的教科書所呈現 的文化內容數量差異極大,有鑑於此,教師在選擇教科書上更需謹慎,為學生選 擇能夠增進其國際觀,深刻文化體認的教材版本;Lee(2009)之研究發現,為 協助學習者達到文化的溝通能力,建議在教科書之內容中增列文化價值的概念,

並且補強互動式媒體的資源,更重要的是教師更需具備駕馭能使用教材的專業能

(41)

21

力。可見教科書對於文化教學也具備其重要的影響力,教師在教科書的選擇上更 需用心謹慎,以期透過教科書的幫助,提升並協助學生對於文化學習的動機與興 趣,並且達到文化學習的成效。

第二節 英語教學策略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活動,包含了教學前的計畫、教學中的互動思考、教師的 教學策略與教學信念等。本節分成三部分,壹為說明教學策略的意涵;貳為英語 教學策略之探討;参為英語教學之相關實證研究。

壹、教學策略的意涵

教師教學是一系列有安排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其中包含了教師思考教學 行為、教學計畫、與決定教學策略的過程。成功的教學最重要的因素就決定於教 師在課堂中的表現與教學策略的決定(潘靜儀,2007;蔡仁賜,2010)。教師即 是課程進行的決策者,不論是教學前的計劃與準備工作、教學過程的實際實行、

與教學後的結果都取決於教師的教學策略。因此,我們可以說教師的教學策略,

是為了達成某一特定教學目標,經由教師的思考與判斷所做出的決定(蔡仁賜,

2010)。Clark 與 Peterson(1986)同樣認為教師是教學策略的主要決定者,為了達 成特定的目的而針對教學情境中的線索,所做出的最適當的教學行為。所以,教 師的教學策略,在教學現場做決策的能力是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關鍵。林進財

(2000)更具體的指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能針對學習者的認知歷程,提供有 效的學習策略與方法,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成效。綜觀上述,我們可以說,教師 的教學策略是教師需具備的教學敏銳度與能力,能夠針對學習者的能力,採取的 最適當的教學行為。

(42)

22

教師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為教學活動進行前,此階段教師思考 教學計畫的規劃;第二為教學活動進行中,教師視教學過程執行中與學習者的互 動進行教學策略的思考;第三部分則是教學活動結束後的省思沉澱,從新檢視教 學策略的選擇與執行是否合宜。以下就此三部分說明階段性教師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活動進行前之教學計畫

教學計畫提供教學的大原則與方向,計畫不是固定不變的,教學計畫仍可能 會因教學過程中許多變因而修改。然而,在教學前完善的準備與計畫能夠有效的 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Tyler(1950)提出的目標模式可以做為教學前計劃參考之 準則,包含 1.提出具體目標 2.選擇教學活動 3.組織學習活動 4.具體評量。教師可 參考此模式進行教學計畫的安排,在依時間進程排定每單元、每日、每週、每學 期、每學年的計畫(林進財,1997)。Clark 與 Yinger(1979)針對教學前計畫的 內容提出以下建議:1.應符合學生需求 2.作為學生學習指標之依據 3.提供教師本 身教學參考方向。因此,教師在教學前計畫中先整理出教學與課程的具體目標、

預習教學之情境與教學前的先備知識為教學做最完善的準備。

二、教學活動進行中之教學互動

教學活動進行中,教師必須直接對實際的教學情境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教學 策略的選擇與反應,在連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做出教學策略使教學順利進 行。Marland(2003)提出,教學策略除了與教師本身的教學經驗和風格相關外,

更是一段理性的決策過程;面對教學互動中的突發狀況,多數的教學者會依教學 前計畫進行教學,除非實際教學情況已相去甚遠了。而面對學習者在教學過程所 提出的新的疑問,教師可能選擇直接回答問題或是暫時忽略兩種策略。所以,學 生是在教學進行中對教師之教學策略產生影響的最大因素,為了讓教學活動更加 順利進行,教師可能選擇新的教學策略而修正原來的教學計畫(Clark 與

Peterson,1986)。 三、教學後省思

(43)

23

教學是一連串連續不斷的過程,因此自教學前的教學計畫,實際執行教學的 教學活動到教學結束後的省思階段,都是環環相扣互相影響的。教師在教學後重 新檢視教學策略的應用是否合宜,根據教學計畫進行檢視與回顧是否需要重新調 整教學設計,都能幫助教學能力的提升與教學經驗的養成。

因此,根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在進行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設計時,將 會仔細考量教學策略之安排與規劃,並且認真進行每一次教學後的省思檢視。

貳、英語教學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字母教學、發音教學、字彙教學、文法句型教學、與讀寫練習 是教學的重點,本研究之研究實施對想為四年級學生,字母已經熟悉,以下就發 音教學、字彙教學、文法句型教學、與讀寫練習進行探究。

一、發音教學

在英語系國家中,最為廣泛使用的發音教學即是字母拼讀法(Phonics)(柯 華葳、游雅婷,2001)。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學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能力指 標上,也明白要求學生要養成能運用字母拼讀法之能力。字母拼讀是讀寫能力的 基礎,從字母與發音關係對應的訓練中,養成學生聽音拼字、見字讀音的能力。

學生理解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之後,便能養成自行將音組讀出的能力,因此,

發音教學的重點,便要幫助學生瞭解字母組合語發音的關係。

朱惠美(2003)提出國小進行發音教學時,教師直接示範發音方式,接著搭 配多媒體的使用,協助學生經由聽說的方式,模仿學習發音的語調與讀法。單字 教學除了教師與媒體的範讀語跟讀之外,也可以藉由字母與發音的相對應關係,

訓練學生練習字句的朗讀。重點在於,教師需提供學生足夠的聽說練習機會,協 助學生掌握發音的重點,提供豐富的語音輸入,利用耳熟能詳歌謠與韻文的教 學,韻文歌謠的押韻、清楚節奏與重複句型不僅能提高學習動機,反覆的吟誦練 習更能幫助學生在不自覺中學會語言的結構。楊耀琦(2010)指出國小階段,經

(44)

24

由字母拼讀的學習和練習,奠定發音基礎來培養學生發音的能力與信心。

二、字彙教學

Wallace(1982)指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一門外語主要是學他的辭彙。

因此,外語學習者想要再聽、說、讀、寫有著流暢而正確的表現,首要任務就是 提高單字的學習量 (吳歆嬫,2010)。林芳毓(2010)及吳歆嬫(2010)整理國小 字彙教學的重點原則如下:

(一)字彙教學的呈現方式

1. 拼讀法教學視拼音方法為良好的工具,協助學生透過拼音方法認讀單字熟悉 字彙。

2. 善用輔助工具,圖卡、實物、臉部表情、肢體語言等來做為輔助學生學習的 工具。

3. 形、音、義須結合,切勿只注重發音與自形的關係而忽略了字義的解說。

(二)字彙練習的原則

1. 反覆練習,Waring( 2001) 認為機械式訓練對於初學者而言有一定的幫助,非但 給與規律的學習方法也能夠提供足夠的練習強化記憶。因此,一開始出現的新字 彙,可藉由反覆的機械式的練習,讓學生熟悉新的字彙。當然,教師應善用教學 活動,讓機械式的練習變得有趣,而給予學生學習之動機與興趣。

2. 雙向練習,讓學生透過新舊字之節和練習,建構新的句子,使得學習更具意 義。教師也可利用已學過之單字句型,加深對於新的字彙之概念。

教師在進行字彙教學時,應給予學生多加練習新字彙的機會,單字教學時可 搭配螺旋式教學反覆練習單字語用方法,搭配常見字彙(high frequency words),養 成學生的單字學習能力與興趣。

三、文法與句型教學

詞彙之後接著要進入的是句型學習階段,進行句型學習時,不僅要注意文法 時態還要考量語意(meaning)和語用(pragmatics)。九年一貫英語教學雖然強調

(45)

25

的是溝通是教學,並非從此不需要文法與句型,相反的良好的句型文法能力更是 培養溝通能力的重要目標 (吳歆嬫,2010)。以下是進行文法與句型教學時的重 點原則:

(一)常用文法

九年一貫英語教學在國小階段,以句型教學帶出基本的文法觀念,並不刻意 強調文法教學,因此張思中(2006)以「適當集中」的方式,將慣用的、常出現 的文法概念整理出來,製造學生常常使用的機會,讓學生養成習慣成自然的概念。

(二)常用句型:

吳歆嬫( 2010)提出讓學生由大量的句型中歸納出規則的論點,並且善加 運用兒歌、韻文與繪本,圖文並列且語句重複的繪本,很容易的就幫助學生將困 難的句型琅琅上口了。句型的反覆出現非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教抽象的句型,更同 時加強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需提供學生反覆練習的原則,搭配課堂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學 生為主體,協助學生更容易的理解句型與文法(陳純音,2003)。

四、讀寫教學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確指出「國小、國中兩階段之英語教學同時注重聽、說、

讀、寫。不過本課程希望運用兒童在發音方面的優勢,於國小三、四年級啟蒙階 段強調聽、說的學習,讓兒童藉由豐富的英語聽、說學習,奠定良好的英語口語 溝通基礎。然而,即使是在啟蒙階段,讀、寫活動並未偏廢,而是適時融入課程,

讓學生藉由接觸簡易的閱讀材料,以及適當的臨摹及填字詞等練習,自然體驗語 言的不同形式,以收聽、說、讀、寫四者相輔相成的效果」(教育部,2006)。由 此可知,國小的英語讀寫教學依舊受到重視知情況。

陳秋蘭(2003)指出閱讀的內涵包括看字、辨音、辨意、看圖猜易與預測故 事內容。在國小的階段,對於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能看懂簡單的字與句、更希 望能藉由帶領學生跟讀、朗讀進而想成學生能獨立閱讀的能力。生動的電子書、

(46)

26

有聲書,皆是能夠協助孩子邊聽邊跟讀的過程養成閱讀的能力好教材。

至於書寫的部分,在國小階段除了要求學生能臨摹句子之外、透過上述能力 的訓練,希望養成學生能夠主動拼寫常用的基本字詞,與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 簡單的句子。

語言的學習目的在於能溝通,教學者需評估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妥善結合多 元媒體與資源之利用,為學生安排更貼近生活、有趣而能提供學生學習動機的教 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更精進的語言學習能力(林芳毓,2010)。

綜合以上文獻,本研究所設計之教學活動教案,將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之 中,遵循有趣、生活化、多元的目標,提供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使學生在體驗 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課程之單元進行中,提升其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参、英語教學相關實證研究

九年一貫英語課程實行以來,引起許多相關的學習研究,教師進行教學活動 時,利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達成教師之教學成效,針對各 種教學策略對英語教學成效影響之探討,整理如表 2-4:

表 2- 4 英語教學策略運用相關研究 英語教學策略運用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主旨 主要發現 洪艤鈞

(2008)

實驗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臺南縣某國小 六年級四班學 生

遊戲式英語 句型學習對 國小學生學 習成效的影 響。

以句型遊戲練習句 子,對提升英語學習 之效果雖無明顯優 於紙本練習,但對學 習成效的提升有所 貢獻。觀察課後練習 組使用遊戲的情形

(續下頁)

(47)

27

現,學生在課後主動 利用遊戲進行練習 意願高,且對於學習 成效有所助益。且多 數學生在使用「玩

『句』遊樂園」後,

對英語學習有正面 的學習態度。

張仲偉

(2009)

實驗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高雄縣一所國 小六年級一班 31 位學生

設計英語造 句遊戲以提 升國小學童 英語句子寫 作能力

學生在前後測之句 子寫作測驗中,成績 有達到統計意義上 的顯著提升。

將學生 20 小時句子 寫作成果加以分析 發現,實驗組之學生 學習成效進步相當 明顯。

曾信達

(2007)

實驗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南臺灣一所國 小 64 位六年級 學生

節奏英語教 學對南臺灣 國小六年級 學生口說能 力和態度之 效益研究。

學生在口語流暢度 精確度的表現有顯 著的進步。

學生較樂意參與英 語發音、單字、句 型、及會話練習。

(續下頁)

(48)

28

曾敏姿

(2010)

實驗研究法 國小五年級 EFL41 位學生

概念構圖策 略對國小五 年級學生英 語閱讀能力 的影響。

在繪本單字的認字 能力和故事內容之 理解能力,實驗組的 表現明顯優於控制 組。在英語閱讀認知 部份更為顯著。證明 概念構圖有效提升 學生閱讀英語繪本 所需的認字能力與 理解能力。

黃竫棋

(2008)

實驗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國小六年級 98 位學生

三種聽力策 略教學對國 小學生英語 聽力理解及 態度之效益 研究。

在聽力策略訓練後 有效提升學生英語 聽力。

學生進行聽力練習 前,能主動運用策 略、規劃聽力的重 點。

聽力訓練進行中能 自行使用多樣策略 提升聽力理解能力。

廳力練習結束後能 自我評估聽力理解 情形。

(續下頁)

(49)

29

蕭雅慈

(2010)

實驗研究法 問卷調查法

雲林縣某國小 五年級兩個班 級學生

主題式教學 法對於臺灣 國小學生英 語口說溝通 能力之成效 研究。

學生接受主題式教 學法之後在口說溝 通能力有顯著進 步,而且其英語學習 態度與動機也有正 向之改善。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發現,英語教師在教學策略的運用上對學生之學習成果有 著相當顯著的影響。黃竫棋(2008)以實驗研究法探究聽力策略對於學生聽力與 理解能力的提升;曾信達(2007)與蕭雅慈(2010)分別選定口說之特定策略以 實驗研究法輔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實驗方案,結果也皆對其實 驗組表現明顯的顯著成效;曾敏姿(2010)與鄧佩縈(2008)則是採實驗研究法 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理解之研究,實驗組的表現同樣優於控制組,並且達 到顯著之成效;洪艤鈞(2008)及張仲偉(2009)則透過實驗研究法與問卷調查 法分析句型寫作策略實施後之成效,洪艤鈞(2008)之學習後成效雖未能達到太 明顯之效果卻叫紙本練習更加有效的提升學生之學習意願,張仲偉(2009)之英 語造句遊戲則在教學實驗後明顯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是將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活動後對於學生的學習成 效、學習態度與聽書能力是否能有提升,為了能夠增進實際教學現場之問題改 善,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回歸到自己與任教班級學生,參 考上述之英語教學策略之施行,設定聽說能力之趣味性教學活動,以節奏英語教 學反覆練習與電子書引導節慶文化之認識作為本研究之英語教學策略。

(50)

30

第三節 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之教學活動設計

本節探討將節慶融入英語教學之活動方案設計之設計理念,主要探討本研究 之活動設計方案之教學方法與相關文獻,共分為四部分,壹為節慶文化教學;貳 為字彙教學部分;参為韻文歌謠教學;肆則是故事教學。

壹、文化節慶教學

在英語教學中,節慶教學一向被視為認識中西文化的重點課程,學生可以從 課程中認識一些與該節慶相關的英文字彙、短句、歷史典故、習俗與文化,同時 結合了語言學習與文化認識,豐富英語學習的趣味,因此近年愈來愈受到英語教 師的重視。然而,就在節慶教學愈來愈普遍時,如何讓課程創新出奇,不落俗套,

真正讓學生體驗中西節慶的文化意義與趣味,並且達到提升學生之英語學習興趣 成為英語教師新的挑戰。更是研究者所欲探討之主題。李珀(2000)指出節慶教 學可幫助孩子發展多元智慧,包含語言智慧、邏輯智慧、空間智慧、肢體動覺智 慧,以及孩子的人際智能。張玉玲﹙2001﹚提出節慶活動教學之設計原則,他認 為進行節慶教學時,可採用內容導向(content-oriented)的教學設計,因此研究 者規畫透過有趣、富含教育意義的課程設計,讓文化深植於生活中,切合生活現 實並深觸到內心感受的文化意涵,才能讓孩子體驗生活化的英語並產生共鳴。

基於上述觀點,研究者認為在英語教學活動設計中,將文化與語言的優點融 入於英語教學活動之中,不僅有助於加強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對於提升學生對本 文化的價值認知更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英語節慶教學以節慶為主題,以語言活動為內容,透過說故事、討論與分享、

歌唱、寫作、勞作、觀察與記錄、資料蒐集、分組表演等方式來進行,活動選擇 上則須配合學生的語言程度,以啟發學生對語言與節慶文化學習的興趣為主旨。

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活動來強化學生英語表達的內容及方式,更能幫助提

(51)

31

升他們對跨國文化的價值認知。

有鑒於此,研究者考量本研究所著重之復活節的教學目標(Theme)、習俗

(Custom) 或活動(Activities)、相關字彙(Vocabulary)、節慶由來(Facts)、討 論與分享(Discussion)設計一系列融入適合研究學生之能力之教學活動設計規 劃,培養學生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搭配學生已學會之句型語字彙進行反覆之學習 活動,研究者參考相關理論作為本研究之教學活動設計依據。

貳、字彙教學

黃自來教授曾經稱「單字教學」為英語教學中之「灰姑娘」,原因來自於早 期之英語教學觀念受到 Chomsky 認知理論語言學派所影響,認為句型結構是語言 學習中最重要的事。近來,理論句法學派有所改變,開始重視單字在語言體系中 所扮演的角色,語言教學不斷強調教英語字彙單元之重要性。字彙學習不僅成為 英文閱讀理解的基礎,更是口說與讀寫之根基。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訂定國小階段至少掌握 200 個口語應用字詞,且能拼寫 其中 80 個字詞。陳寶珍老師於「淺談英文字彙教學的原則」一文中,曾提到習 得字彙的三種途徑:一為透過隨機學習(Incidental Learning),二為透過教學

(Explicit Instruction),三為透過獨立的學習策略(Independent Strategy

Development)。再者依據 Stephen Krashen 的「輸入理論」(Input Theory)來看,

語言的學習要透過語言不斷的輸入過程,且其難度最好為「i+1」,因此若能藉 由課堂中的教學活動設計,使字詞在生活中反覆出現,不僅能有效地學習,更能 提供熟練與深化學習的機會。

因此,研究者相信對於單字的瞭解與深化,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提供學生熟 悉單字後能夠精熟並靈活運用的機會。本教學活動設計主要希望透過直接課堂的 遊戲字彙教學,以趣味的方式幫助學生習得相關於復活節之基本字彙並請能夠熟 習與活用。

(52)

32

參、音韻歌謠教學

語言教學包含了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在 於教導學生能溝通表達的能力,邱美江(2001)在 Let’s Dance with English(節奏 與律動教學)一文中曾提到以吟誦歌唱的方式學習英語,能有效幫助學生減輕學 習的壓力與焦慮感。而童謠、韻文具有節奏(rhythm)和音韻(rhyme)的美感,

再加上清楚的語調和不斷重複的句型,透過吟誦歌唱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學會語 言的使用,感受音韻之美,更在活潑自然地學習中不自覺地學會語言結構。

學者專家發現兒童早期的歌謠經驗與他們的未來語言學習表現有相當密切 的關係。英國牛津大學 P.E.Bryant, L.Bradley, M. Maclean 及 J.Crossland(1989)曾 經做過這類的研究,發現經常吟唱歌謠與童詩,可提升兒童對語言結構、排列、

變化的敏感度,這種對語音技巧的熟諳度極有效地幫助兒童學習拼字及語彙的運 用能力,進而對閱讀能力也產生正面的影響(莊坤良,1999)。

邱美江(2001)更建議在學童熟悉英語的音調節奏後,進一步配合手腳協同 之肢體動作,來表現韻律與節奏感。結合了音樂、律動及語言的教學,不但能具 體表現出童謠韻文的節奏美感,獲致學童的喜愛,也能使歌謠韻文的教學效果更 為有趣、生動、活潑、饒富意義。

肆、故事教學

鄒文莉﹙2001﹚指出故事教學可以提昇多方面的學習,除了可以幫助學生瞭 解新觀念,增加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感,及對具體、抽象觀念的理解能力之外,說 故事也提供了許多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如合作、察顏觀色(如面部表情及肢體 動作)、設身處地等,以及高層次的智能發展。事實上,說故事提供的是較高階 層的思考練習(如分析、綜合、評論),這不只是一般傳統語言教學中的背誦與 理解而已。甚且,故事教學能同時發展左右腦互用的全腦學習;理性的左腦負責 句型及架構學習,而感性的右腦則擔任故事幻想世界的撰編及導演。故事提供的

(53)

33

是真實的語料,是學習語言(母語或外語)發音、節奏、單字、句型的捷徑。在 說故事教學中,聽說讀寫過程的連結顯得自然而容易。

由 Cololins and Cooper(1997)的觀點看來,故事教學甚至可以達成下列學習目 標與增進其學習成效:

一、增加字彙(increase vocabulary)

二、增強聽力(refine listening skills)

三、增加想像與視覺化(enhance imagination and visualization)

四、增加批判思考與創意思考能力(enhance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五、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與他人文化(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ir own and others’cultural heritage)

六、幫助學生視文學為反映人類經驗的鏡子(help students see literature as a mirror of human experiences)

節慶是每個文化的一面鏡子,經由節慶,可以同時認識它的歷史、風俗與價 值觀;藉由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配合適當的教具與學習單,讓學生體驗節慶的精 神與趣味,透過難忘的節慶活動學習不僅僅讓學生更深層體認到語言文化的意涵 並且在趣味化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英語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並且在教學過程中依學 生學習情況做教學活動的彈性調整,以期能達到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能 力的教學活動規畫。本研究參照上述之教學活動規劃之理論,參酌研究者所研究 之研究對象的英語學習基礎語能力,進行一系列之教學活動設計將復活節融入於 英語學習之課程中。

(54)

34

(55)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旨在探索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對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成效之提 升,進行教學方案之教學設計,以行動研究做為實際教學工作之方法,透過錄影、

記錄課堂觀察、教學省思、訪談與教學伙伴回饋等行動研究之教學循環修正。來 探討節慶活動融入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

本章共分七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第三節 為研究方法;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研究流程研究進度;第六節為資料處 理與分析;第七節為信效度之檢測;第八節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透過節慶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藉由有趣的節慶活動教 學設計,來提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與學習能力,並且探討節慶活動融入英 語教學方案,對於英語初學者聽說能力成效的影響。以行動研究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時輔以錄影並進行教學觀察,教學後進行教學檢討以及教學活動修正。研究 架構圖如 3-1 所示:

數據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6  圖 3-2  教師行動研究歷程圖 ........................................
表 3- 1 教學活動設計範例      教學活動設計範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Keywor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grade, teaching willingness,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students taught through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word clearing into Chinese Teaching showed much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than the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ng Into Teaching, Fuzzy Delphi Method (FDM),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lie in the effects of real situated mobile learning on local cultur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Methodologically speaking, 23 students at an elementar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