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 張奕華 博士. 臺北縣國民小學 臺北縣 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對教師 國民小學 分散式領導對教師 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 研究生: 研究生 : 劉文章 撰 中華民國 9 9 年 6 月.

(2) II.

(3) 謝誌 龜兔賽跑的寓意一直都有創意再現,而最新版是留戀於大學池的 烏龜,終於想通「胸懷玉山不如立足玉山」、「上下玉山方知玉山上 下」的大道理,立志勇於登上碩秀的翰林,雖然姿勢不是蓋高尚(台 語),但步履踏實好漢一條。這場沒有兔子的比賽,輸贏都是自己, 更是自我實現的考驗與肯定。當然囉!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讀 研 究 所 可 以 讀 這 麼 久,修 滿 百 學 分 還 同 時 有 結 業、肄 業、畢 業 的 頭 銜 , 連親朋好友都很關切我這個老學生到底何時才要放下書本(我實在很 想 用 大 聲 公 說:拜 託 ! 麥 擱 問 啊 ! )。不 過 對 我 來 說,因 為 一 直「 輸 」 不起,所以,家裡才滿屋子的「書」,我自己也很自戀認為,沒有醞 釀書感,成就不了贏的未來,人生因為有書(輸)才會有贏! 然 工 作 中 讀 研 究 所 真 是 一 件「 痛 ---快 快 」的 事 , 必 須 先 割 捨 一 些 親 子玩樂休憩的時間,也必須暫時擱置倘佯於山水的美夢,全心一致的 找資料、擠出一本論文來,過程確實有點艱辛與「肝」苦!而這正如 前 人 所 言:不 經 一 番 寒 徹 骨,焉 得 梅 花 撲 鼻 香。必 須 捨 得 ! 從「 痛 捨 」 中嚐「得快樂」。而這一路走來沒有幾位優秀的指導教授也難成就自 己人生的第一本書,因而我首先最要感謝的是,年輕有活力、為學嚴 謹、學養豐碩的指導教授張博士奕華(滿心歡喜敬愛有您!),在您 的鼓勵下如沐春風,也幸虧有您孜孜不倦地提點,才能觸類旁通,在 量化的研究上才豁然開朗;這些時日每二週的耕讀過程中,您的慧眼 連一個小空白或點都無所遁逃,您的慧心步步導引,才能有今天的成 果。您辛勞付出點滴在心頭,永誌難忘! 其次,要謝謝我的口試委員張教授芳全(滿心歡喜感恩有您)! 您對個人論文寫作觀點的提示與整個思考脈絡的澄清,雖然每次斧正 如同當頭棒喝!但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殷切心情,是學生程門立雪也求 之不得的良師,所以雖然需花很多時日修正,但都是學術寫作應深切 反思之處。也因為如此嚴正要求,才能呈現最佳品質,衷心感恩! 再者,要謝謝我的另一位口試委員宋教授秋儀(滿心歡喜謝謝有 您!),您溫文儒雅地關懷、勉勵,不但提供專業意見與實務經驗, 在您細膩的建議下,更讓本篇論文得以更完備,也讓我瞭解學術寫作 仍應持續努力學習、時時精進,衷心感謝! 政大的求學期間,更要感謝多位教授如:秦教授夢群、湯教授志 民、吳教授政達、余教授民寧、胡教授悅倫、王教授鍾和等,有大師 級的宏觀睿智、專業思維、教學熱誠與風範,是我等學習的楷模;另 外,除了要感謝蔡秀真小姐的提醒、協助外,更要感謝同班同學的互 相支持勉勵。尤其,死忠兼換帖、同舟共濟的方慶林、施宏杰、陳立 光、蕭穗珍及耕讀學社學長顏弘欽、祁樹華、張敏章、陳怡卉等,因 U. U. U. U.

(4) 您無私的溫暖關懷與砥礪,讓我體會友直、友諒、友多聞緊密合作學 伴的重要,真心感謝您們! 再 者,真 心 感 謝 在 我 撥 冗 成 長 的 這 段 期 間,我 的 工 作 夥 伴 蔡 麗 鳳 、 謝惠珠、莊惠雄、王蕙雯、曾俊凱、練仰涓、謝明華、郭良彥、奚燕 芬、楊涵茵、陳釗浩、孫一弘及學校同仁的體諒與盡責分工,讓我能 在假日安心專研學習;也要謝謝陳瑞勝、鍾金旺、劉博文、劉清文幾 位會長的期勉,讓我心裡倍覺溫馨感動。另外,我也要感謝在我寫作 過程中,協助我將部份資料中譯的貴人徐詩婷小姐,因為有您!所以 我的論文有最新資料的呈現,謝謝您! 最 後,當 然 更 要 誠 心 感 謝 我 的 父 親 劉 發 先 生、母 親 劉 李 冬 美 女 士 , 您 殷 切 的 期 盼,兒 子 這 次 並 沒 有 讓 您 失 望 ! 還 有 謝 謝 岳 父 陳 元 勳 先 生、 岳母黃菊香女士的祝福與鼓勵及內子陳慎謙的協助與包容、小女劉蕙 甄、劉蕙瑀的支持、小姨子陳秀敏、小姪陳亭憶的關切,雖然這些年 犧 牲 與 您 們 相 處 的 時 光 實 在「 輸 」很 大,不 過 我 的 藏「 書 」已 經 不 少 , 內 化 積 累 不 少 人 生 智 慧,也 充 實 未 來 樂 活 的 能 量,接 下 來 就 是 一 個「 贏 」 的人生(也是 迎得人生 )的開始,衷心感恩! 稻禾成熟結穗總低頭,感謝上天雨水的滋潤;竹筍出土成竹知彎 腰,感 謝 大 地 滋 養 和 陽 光 的 普 照。文 章 一 路 走 來,要 感 恩 的 人 非 常 多 , 說再多的謝謝仍然窩心,帶著一份真心喜悅的微笑,再次跟您們高聲 說:謝謝!謝謝! U. U. 謹 誌 2010.07.09. IV.

(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的現 況,剖析不同背景變項與學校變項知覺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的 差 異 情 形,探 討 分 散 式 領 導 對 教 師 學 術 樂 觀 的 關 係,並 根 據 研 究 結 論 , 提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 法,以 臺 北 縣 60 所 國 民 小 學 之 主 任、組 長 及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共 寄 發 問 卷 632 份 , 回 收 有 效 問 卷 553 份 , 有 效 回 收 率 為 87.5% 。 本 研 究 採 用 SPSS 17.0 for Windows 和 LISREL 8.80 統 計 套 裝 軟 體 進 行 分 析,獲 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為中高程度 。 二、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學校地區之教師在知覺分散式 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上,沒有顯著差異。 三 、 50( 含 ) 歲 以 上 教 師 知 覺 分 散 式 領 導 高 於 40 歲 以 下 教 師 , 在 知 覺 教 師 學 術 樂 觀 也 高 於 30( 含 ) ~40 歲 教 師 。 四、服 務 年 資 20( 含 )年 以 上 教 師 在 知 覺 分 散 式 領 導 與 教 師 學 術 樂 觀 上 , 高 於 10 年 以 下 教 師 。 五、教師兼主任知覺分散式領導高於班級導師;在知覺教師學術樂觀 上,也高於教師兼組長及班級導師。 六 、 學 校 歷 史 30 年 以 下 與 學 校 歷 史 90 年 以 上 的 教 師 , 在 知 覺 分 散 式 領 導 上 , 高 於 學 校 歷 史 30( 含 ) ~60 年 及 學 校 歷 史 60( 含 ) ~90 年 教 師 ; 在 知 覺 教 師 學 術 樂 觀 上 , 亦 高 於 學 校 歷 史 30( 含 ) ~60 年教師。 七、本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分散式領導 對教師學術樂觀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最後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 國小學校行政參考運用。. 關鍵詞:分散式領導、教師學術樂觀.

(6) VI.

(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on. Teachers’ Academic Optimis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ipe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to analyz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school variables’ on the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an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I also submitte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levant institutions’ reference.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 used the directors, team leaders and teachers from 60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as our study objects. A total of 632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ith 553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7.5%. In this study, I used SPSS 17.0 for Windows and LISREL 8.80 statistical software for analysis and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aipei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is high. 2.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ender, education level, school size, school location in teachers’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3. Over 50 (inclusive) years old teachers’ perception o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under 40 years old. The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is also higher than 30 (inclusive) to 40 years old teachers. 4. Teacher ’s year of service above 20 (inclusive) years, their perception o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and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is higher than the teachers under 10 years. 5. Teachers also hold the post as directors’ perception on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higher than class teachers. Their perception of teachers academic optimism is also higher than teachers also hold the post as team leaders and class teachers. 6. Teachers at the school history of less than 30 years and school history over 90 years, their perception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s higher than teachers at school years between 30 (including) years to 60 years and.

(8) school history of 60 (inclusive) years to 90 years. Their perception of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is also higher than teachers at school history of 30 (inclusive) years to 60 years. 7. The model constructed in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st. Distributed leadership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s, I submitted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s references and ap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Keywords: distributed leadership, 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VIII.

(9) 目次 第一章 U. 緒論 ............................................................................... 1. U.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U. U. 研究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名詞釋義 .................................................................................. 6 研究方法與步驟 ...................................................................... 7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第二章 U. U. U. U. U. U. U. 文獻探討 ..................................................................... 13. U.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U. U. 分散式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13 教師學術樂觀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 52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之相關研究 ............................ 74. U. U. U. U. U. U. U. U. U. U. 第三章 U. U. U. 研究設計與實施 ......................................................... 77. U.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U. U. 研究架構 ................................................................................ 77 研究對象 ................................................................................ 79 研究工具 ................................................................................ 83 實施程序 .............................................................................. 103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03.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第四章 U. U.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109. U. U.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U. 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現況分析 ............ 109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知覺分散式領導現況之差異分析 .... 113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知覺教師學術樂觀現況之差異分析 129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 144.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U. 第一節 第二節. U. U. 結論 ...................................................................................... 153 建議 ...................................................................................... 156. U. U. U. U. U. U. U. U. 參考文獻 U. U. .................................................................................... 159. 壹、中文部分 ........................................................................................... 159 貳、外文部分 ........................................................................................... 162 U. U. U. U. 附錄 U. U. .................................................................................... 171. 附錄一 調查問卷使用授權書 ............................................................... 171 附錄二 預 試 問 卷 與 原 始 問 卷 修 正 對 照 ....................................... 172 U. U. U. U. i.

(10)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7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82 U. U. U. U. ii.

(11) 表次 表 2- 1. 分散式領導與其他領導概念同異比較 ....................................... 16. 表 2- 2. 分散式領導定義彙整 ................................................................... 18. 表 3- 1. 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規模 ................................................... 80. 表 3- 2. 預試問卷抽樣人數分配 ............................................................... 81. 表 3- 3. 正式問卷抽樣人數分配 ............................................................... 82. 表 3- 4. 正式問卷樣本基本資料 ............................................................... 82. 表 3- 5. 《學校分散式領導量表》與《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信效度分.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析摘要 ........................................................................................... 84 U. 表 3- 6. 分散式領導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 86. 表 3- 7.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項目分析摘要 ............................................... 87. 表 3- 8. 分散式領導量表修正後的觀察變項 ........................................... 88. 表 3- 9.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修正後的觀察變項 ....................................... 89. U. U. U. U. U. U. U. U. 表 3- 10 分散式領導量表二級CFA模式變項參數估計 ............................ 93 U. U. 表 3- 11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二級CFA模式變項參數估計 ........................ 94 U. U. 表 3- 12 分散式領導之模式適配指標 ....................................................... 96 U. U. 表 3- 13 教師學術樂觀之模式適配指標 ................................................... 97 U. U. 表 3- 14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量表之模式信度 ......................... 101 U. U. 表 3- 15 適配度指標檢定標準 ................................................................. 107 U. U. 表 4- 1. 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及其各變項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110. 表 4- 2. 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各層面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110. 表 4- 3. 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及其各變項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112. 表 4- 4. 國民小學教師學術樂觀各層面題目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113. 表 4- 5. 不同性別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 ............ 114. 表 4- 6. 不同年齡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與信. U. U. U. U. U. U. U. U. U. U. U. 賴區間 ......................................................................................... 116 U. 表 4- 7 U. 不同年齡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的分析摘 要 ................................................................................................. 116 U. iii.

(12) 表 4- 8.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 .... 117. 表 4- 9. 不同服務年資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U. U. U. 與信賴區間 ................................................................................. 119 U. 表 4- 10 不同服務年資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U. 摘要.............................................................................................. 120 U. 表 4- 11 不同職務性質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U. 與信賴區間 ................................................................................. 121 U. 表 4- 12 不同職務性質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U. 摘要.............................................................................................. 122 U. 表 4- 13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U. 與信賴區間 ................................................................................. 123 U. 表 4- 14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U. 摘要.............................................................................................. 123 U. 表 4- 15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U. 與信賴區間 ................................................................................. 125 U. 表 4- 16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U. 摘要.............................................................................................. 125 U. 表 4- 17 不同學校地區變項之分散式領導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 U. 與信賴區間 ................................................................................. 126 U. 表 4- 18 不同學校地區變項之分散式領導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U. 摘要.............................................................................................. 127 U. 表 4- 19 不同人口變項與背景變項分散式領導研究結果分析 ............. 128 U. U. 表 4- 20 不同性別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摘要 ........ 129 U. U. 表 4- 21 不同年齡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差與 U. 信賴區間 ..................................................................................... 131 U. 表 4- 22 不同年齡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U. 要.................................................................................................. 132 U. 表 4- 23 不同教育程度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t考驗的分析摘要133 U. U. 表 4- 24 不同服務年資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 U. iv.

(13) 差與信賴區間 ............................................................................. 134 U. 表 4- 25 不同服務年資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U. 析之摘要 ..................................................................................... 135 U. 表 4- 26 不同職務性質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 U. 差與信賴區間 ............................................................................. 136 U. 表 4- 27 不同職務性質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 ......................................................................................... 137 表 4- 28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 U. 差與信賴區間 ............................................................................. 138 U. 表 4- 29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U. 析摘要 ......................................................................................... 138 U. 表 4- 30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 U. 差與信賴區間 ............................................................................. 140 U. 表 4- 31 不同學校歷史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U. 析摘要 ......................................................................................... 140 U. 表 4- 32 不同學校地區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各組人數、平均數、標準 U. 差與信賴區間 ............................................................................. 141 U. 表 4- 33 不同學校地區變項之教師學術樂觀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 U. 析摘要 ......................................................................................... 142 U. 表 4- 34 不同人口變項與背景變項教師學術樂觀研究結果分析 ......... 143 U. U. 表 4- 35 觀察變項的平均數、標準差、常態分配考驗 ......................... 145 U. U. 表 4- 36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整體模式適配標準分析結果 ..... 147 U. U. 表 4- 37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參數估計摘要 ............................. 148 U. U. 表 4- 38 個別指標信度與潛在變項組合信度及平均變異抽取量 ......... 150 U. U. v.

(14) vi.

(15) 圖次 圖 1- 1 研究流程............................................................................................ 8 U. U. 圖 2- 1 組織領導的集中與分散 ................................................................. 24 U. U. 圖 2- 2 分散式領導測量類型. .................................................................... 28 U. U. 圖 2- 3 分散式領導分類與發展歷程. ........................................................ 30 U. U. 圖 2- 4 學校永續分佈式領導的模式 ......................................................... 31 U. U. 圖 2- 5 分散式觀點的領導實踐. ................................................................ 32 U. U. 圖 2- 6 分散式領導的類型 ......................................................................... 33 U. U. 圖 2- 7 人類活動的結構 ............................................................................. 36 U. U. 圖 2- 8 個體認知和分散式認知的交互關係. ............................................ 40 U. U. 圖 2- 9 自我效能感與集體效能感的異同 ................................................. 59 U. U. 圖 2- 10 教師效能感的循環. ........................................................................ 61 U. U. 圖 2- 11 個人、環境及其行為的交互作用. ................................................ 70 U. U. 圖 2- 12 學校成就的路徑模式解釋. ............................................................ 72 U. U. 圖 2- 13 分散式領導類型與教師學術樂觀之關係. .................................... 75 U. U. 圖 3- 1 研究架構.......................................................................................... 77 U. U. 圖 3- 2 分散式領導理論模型單變項統計量 ............................................. 90 U. U. 圖 3- 3 分散式領導理論模型單變項常態分配檢定 ................................. 91 U. U. 圖 3- 4 分散式領導理論模型多變項常態分配檢定 ................................. 91 U. U. 圖 3- 5 教師學術樂觀理論模型單變項統計量 ......................................... 91 U. U. 圖 3- 6 教師學術樂觀理論模型單變項常態分配檢定 ............................. 92 圖 3- 7 教師學術樂觀理論模型多變項常態分配檢定 ............................. 92 圖 3- 8 分散式領導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 ......................................... 96 圖 3- 9 教師學術樂觀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式 ..................................... 98 圖 3- 10 研究假設模式................................................................................ 106 圖 4- 1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學術樂觀模式路徑關係 ............................... 146 圖 4- 2 模型 Q 圖殘差分布....................................................................... 151. vii.

(16) viii.

(17) 第一章 緒論 領導的議題在學術 研究或學校行政實 務上受到相當大的 關注,而 領導議題雖然是多 元發展,但就新的 領導情境而言,它 是講求教育願 景、未來目標的 策 略和邁向教育全球 化、本地化、個別化 的未來取向、 更邁向完成科技和 文化的變革、追求 學校效能和多元績 效責任、面對 外在挑戰和競爭的 民營化和市場化、 校本管理和人的積 極性、家長和 社區的伙伴關係及 合作的網絡參與及 聯盟、更是滿足多樣 追求品質的、 強調多層面的學校 發展(鄭燕祥,2003) 。然不管學校或組織 如何運作, 領導確實是一個重 要的關鍵,而領導 理論的發展從特質 論、行為論、 權變論以至於晚近 許多領導新議題的 更迭,各有其優缺 。分散式領導 是其中之一,就學 校領導的實際運作 來看,領導責任分 散於學校成員 已是存在於學校的 現象,換句話說, 分散式領導是融合 於學校的領導 運作的一部分,且 與正式的領導結構 並非格格不入而是 共存的。賴志 峰(2009)也指出: 「分散式領導確實存 在於學校的領導情 境中,不同 的學校可能有程度 上的差別」(p. 175),並認為「分散式 領導更能描 述複雜的領導情境 ,包含更多的領導 型態」(p. 172)。唯學術界就分 散式領導此議題的 探究分析,是近十 幾年才開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分 散式領導對教師學 術樂觀之影響,本 章主要闡 述本研究的基本概 念,共分五節。第 一節為研究動機; 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為研究方 法與步驟;第 五節為研究範圍與 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就現今學校組織環 境來看,蔡進雄(2004)認為: 「校長之領導角 色已不再是過去傳 統的權威領導者, 也不應是英雄式的 獨裁者而是要 轉變為權力的分享 者」 (p. 111) 。換言 之,在權力下放 後,每位成員都 有可能成為學校的 領航人,尤其成員 本身具有專業能力 ,更可能成為 學校教育某方面的 領導者。Wilkinson (2007)指出分散 式領導的組織 1.

(18) 其角色和責任是分 享的,而不同的典 型或傳統的組織其 角色和責任則 落在單一的領導者。Spillane(2005)從現代觀點來看領 導,也認為面 對日益多元複雜的 環境,沒有一個領 導者再被灌以偉大 的或英雄般的 方式承擔一切,或 把職責及工作、生 活所帶來的壓力, 都加諸在個人 身上。因此分散式 領導即針對領導人 心力有限,強調以 授權賦能和參 與管理為觀點,認 為學校的領導者不 應只限於校長或資 深的學校行政 人員,教師或學生 也可以負責領導不 同層面的活動,甚 至家長或社區 領導者也可成為學 校某些層面的領導 者。因此,分散式 領導的概念是 對於過度英雄式領 導研究的一種矯正 手法;Harris 和 Lambert(2003) 更認為這種擴大領 導範疇,會帶來教 師高度的參與投入 及各類專長、 技術及資源之整合 。 針對分散式領導的 產生,張祝芬(2008)提出五點立論依 據:1. 因應組織內外環境 複雜度大增,變化 速度加快的後現代 社會;2.集體 的智識勝於單打獨 鬥;3.回應建立領 導社群的理念;4.反對傳統領導 理論 「 個 人 英 雄 式 的 取 向 」; 5.反 對 傳 統 領 導 理 論 「 領 導 者—追 隨 者 」 二分法的觀點,並認為學校課程的領導 要超越英雄式的單 一孤獨取向, 採用分佈式多元互 動的取向。國外實 證研究也指出其重 要性如:Silns 和 Mulford 認為, 「當領導的來源分散 於學校社群,且教 師能在重要的 事務上充分賦權時 ,學生的學習較可 能產生進步」(Harris, 2005a, p. 161) ;Jameson(2006)指出:分散 式 領導對於改進組織 表現具有潛在 的效果;Mascall、Leithwood、Straus 和 Sacks(2008)研究發現:分 散式領導與影響學 生學業成就的因素 (學術強調、集體 效能、教師對 家長學生的信任) 有正向及顯著相關 。 然國內學術研究對 於分散式領導的研 究尚在發展初期, 實證研究 也屈指可數,面對民主開放的社會的浪 潮,不分國內外的教 育職場上, 領導者確實都得面 對相當複雜的壓力 ,甚至是動輒得咎 之責難,但又 沒有權責相符的權 力。因此,借鏡國 外在分散式領導的 研究成果,進 一步窺探國內分散 式領導的發展現況 是有其教育價值, 也是本研究動 機之一。 其次,教師學術樂 觀(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 )是由學 者 Hoy、 2.

(19) Tarter 以及 Woolfolk-Hoy(2006) 等所確認且建立的一個正 向學術環境. 之當代結構,其組 成要素為教師學術 強調、教師集體效 能和教師信任 家長學生的集體屬 性,這三個要素都 著重在教師有助於 建立和維持正 向且有學習成效的 能力。在控制社會 經濟狀態和之前的 成績下,這是 其中一個少數影響 學生成績的組織特 性。這個結構也是 一個學校的潛 在集體屬性,在許 多研究也顯示和學 生學習成就有關連 (Hoy & Smith, 2007; Hoy, Tarter, & Woolkfolk-Hoy, 2006; McGuigan & Hoy, 2006)。. 國內學術研究雖然 沒有針對教師學術 樂觀的學校集體屬 性有相關 研究,但分項的研 究中對教師集體效 能及教師信任家長 學生有數篇相 關研究。黃彥和(2005)認為教師教學 情境知覺的得分愈 高,其教師 集體效能感整體層 面及其各向度得分 愈高;且教師自我 效能感整體層 面及其各向度的得 分愈高,其教師集 體效能感整體層面 及其各向度的 得分也愈高。另外 ,在林俊傑(2007)針對多元文化校 園中的信任與 認同研究中指出, 學校教學活動中, 多數學生和家長是 信任教師,相 信學校教育可以為 其帶來成功;但是 相對地教師本身受 到主流文化權 力主宰的影響,當 家長及學生不信任 教師及學校教育時 ,就會產生一 些抗拒行為,但當 家長、學生信任老 師時,文化霸權及 意識型態則再 製,這也說明信任 在親師生間的重要 性。 教師學術樂觀在國 外多位學者(Beard, 2008; Duffy-Friedman, 2007; Kurz, 2005; McGuigan, 2005; McGuigan & Hoy, 2006; Smith & Hoy, 2007; Wagner, 2008)的研究中,其內涵大致都確認 其結構為學術 重視、教師集體效 能、教師信任學生 和家長,且普遍與 學生的學習成 就都有顯著的相關 ,是一個可以預測 學生學習成就的重 要變項。針對 國外這些研究結果 ,在國內教師學術 樂觀是否也有相同 的內涵或相關 顯著結果?是教育 工作者及研究者在 教育職場應關注的 課題。 再者,學校組織中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 之間的關係,不僅 影響校務 的運作,也關係到 整個教師專業的發 展。張奕華(2009)指出:學校 能強調與重視組織 中責任與職權的分 享,進而善用與發 揮團隊工作形 式的功效及能認同 集團性的任務負擔 之分散式領導在組 織領導中已逐 漸備受重視;且分散式領導與教師藉由 對學生、家長及同儕間的信任, 3.

(20) 所發展出強調學術 並有效提昇其效能 感之教師學術樂觀 有相當大的關 聯。Mascall 等(2008)研究分散式領 導與教師學術樂觀 之關係,也發 現教師的高層次學 術樂觀是正向且與 分散式領導規劃途 徑有顯著的關 係;相反的,教師 的低層次學術樂觀 是負向且與分散式 領導的未規劃 和未結合途徑有顯 著的關係。然而分 散式領導對教師學 術樂觀的影響 程度為何?是本研 究動機之二。 綜合以上分析,鑒於分散式領導強調多 個成員可根據任務 的不同, 共同擔任領導者的 角色及領導者亦可 隨時間的推移而在 多個成員間更 替的觀點,在學校 組織中的領導實踐 確實相當重要,而 教師的學術樂 觀所關注的教師學 術強調、教師信任 學生及家長、教師 集體效能等在 學校組織中,更與 學校整體運作有密 切相關。故促使研 究者更想進一 步瞭解及探討目前 國民小學分散式領 導與教師學術樂觀 之關係。.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 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 目的與 待答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分 散式領導與教師學 術樂觀的現況,並 探究分散 式領導對教師學術 樂觀的影響。茲將 研究目的及研究待 答問題,分述 如下:. 壹 、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 ,將本研究之目的 臚列如下: 一、調查臺北縣國 民小學分散式領導 與教師學術樂觀之 現況。 二、瞭解不同背景 變項的國民小學教 師在知覺分散式領 導差異情 形。 三、瞭解不同背景 變項的國民小學教 師在知覺教師學術 樂觀的差 異情形。 四、檢視臺北縣國 民小學分散式領導 對教師學術樂觀之 結構方程 模式關係。 五、依據研究結果 ,提出建議與策略 ,以供教育行政機 關、國小 4.

(21) 學校行政參考運用 。. 貳 、 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 ,本研究所要探討 的具體問題分述如 下: 一、 臺北縣國民小學分 散式領導與教師學 術樂觀之現況為何 ?. 二、不同背景變項 的國民小學教師在 知覺分散式領導之 差異為何? (一)不同性別之 臺北縣國民小學教 師知覺分散式領導 是否有差 異? (二)不同年齡之 臺北縣國民小學教 師知覺分散式領導 是否有差 異? (三)不同教育程 度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四)不同服務年 資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五)不同職務性 質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 模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七)不同學校歷 史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八)不同學校地 區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分散式 領導是否有 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 的國民小學教師在 知覺教師學術樂觀 之差異為 何? (一)不同性別之 臺北縣國民小學教 師知覺教師學術樂 觀是否有差 異? (二)不同年齡之 臺北縣國民小學教 師知覺教師學術樂 觀是否有差 異? (三)不同教育程 度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5.

(22) (四)不同服務年 資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五)不同職務性 質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 模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七)不同學校歷 史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八)不同學校地 區之臺北縣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教師學 術樂觀是否 有差異? 四、臺北縣國民小學分散式領導與教 師學術樂觀之結構 方程模式關 係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 義 為使本研究之探討 更加具體明確,茲 將所涉及的重要概 念,界定 如下:. 壹 、 分散式領導 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界定為: 「分散式領導 是以一 種多人領導的形式 ,且組織成員依其 專業能力、情境需 求,可賦予或 相互轉換不同權責 的領導角色;並透 過共同參與及承擔 ,達到組織目 標之領導實踐過程」。 本研究將分散式領 導分為領導者的開 放、成員的動力、成員的參 與、情境氣氛等四 個層面進行測量。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 中,將以「學 校分散式領導評估 量表」所測得的分 數代表分散式領導 的狀況,得分 高者代表知覺分散 式領導程度愈高, 反之,得分低者代 表知覺分散式 領導程度愈低。 6.

(23) 貳 、 教師學術樂觀 教師學術樂觀(teacher academic optimism)是以教師為主 體性所 發展出來的學校學 術成功之重要特徵 。而此特徵是展現 出學校教師比 他校教師更重視學 術、教師更能覺察 高度的集體效能、 教師與家長學 生之間更有高度的 信任感。 本研究的教師學術 樂觀包含五項層面:學術強調、教師 信任學生 及家長、教師間的 互相信任、教師信 任領導者、教師效 能。本研究的 調查問卷中,將以 「教師學術樂觀評 估量表」所測得的 分數代表教師 學術樂觀的狀況, 得分高者代表教師 知覺教師學術樂觀 程度愈高,反 之,得分低者代表 教師知覺教師學術 樂觀程度愈低。.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針對分散式 領導對教師學術樂 觀的影響探究,藉 由文獻探 討與分析,作為本 研究的理論;再透 過問卷蒐集國民小 學相關人員對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 學術樂觀之數據資 料,進行後續分析 與討論,茲將 研究方法、步驟臚 列如下:. 壹 、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 目的,針對分散式 領導及教師學術樂 觀相關之 書籍、論文、期刊 等進行資料蒐集, 以為本研究理論之 依據,及作為 本研究工具之基礎 ,所採用的研究方 法為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為瞭解國民 小學分散式領導對 教師學術樂觀之影 響,以臺 北縣國民小學為研 究對象,並以張奕 華所編製的「學校 分散式領導、 教師學術樂觀與學 生學習成就調查問 卷」為基礎,進行 編修後為本研 究之工具,進而發 放預試問卷分析刪 題及確認工具信效 度,再發放正 式調查問卷。並藉 由統計分析方法探 討不同背景變項下 ,教師知覺的 差異情形,進而檢 視臺北縣國民小學 分散式領導對教師 學術樂觀之線 性關係。 7.

(24) 貳 、 研究步驟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 主要分為準備階段 、實施階段及完成 階段,其 流程如圖 1- 1 所示,說明如下:. 確定研究方向 文獻探討與分. 準備階段 建立研究架構. 確定研究工具 研究計畫審查 實施預試(正式)問卷 預試 分析. 執行階段 執行 階段 問卷回收與處理. 分析問卷結果. 撰寫研究論文 研究論文審查. 完成階段 完成 階段 完成論文. 圖 1- 1. 研究流程. 8.

(25)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方 向:與指導教授研 議研究方向及可行 性,確定論文 研究題目,並著手 撰寫研究計畫。 (二)文獻探討與 分析:廣泛閱讀及 蒐集國內外有關分 散式領導及教 師學術樂觀國內外 相關文獻與研究報 告,進行文獻歸納與分析, 以做為本研究理論 之基礎。 (三)建立研究架 構:深入分析整理 文獻資料並據以建 立研究架構。. 二、實施階段 (一)研究工具建 立:本研究採用張 奕華(2009)所編製的「學校分 散式領導、教師學 術樂觀與學生學習 成就調查問卷」, 經取得 其使用及修改授權 (如附錄一)而為 本研究之原始工具 。 (二)實施問卷調 查:本研究因研究 變項未涉及學生學 習成就部分及 針對現況實施之現 況評定量表僅單題 項並無信效度,故 刪減原 研究工具此二部分 ,並修正題意有雙 重概念或重複之題 目(其 對照表如附錄二) ,完成「臺北縣國 民小學分散式領導 與教師 學術樂觀現況調查 問卷」之預試問卷 (如附錄三),並 選定臺 北縣公立國民小學 為母群,進行抽樣 調查;預試問卷回 收分析 後並刪除不適合題 目再編製成正式問 卷(如附錄四), 抽樣臺 北縣 60 所學校進行正式問卷。 (三)問卷回收與 處理:進行問卷的 回收整理及剔除無 效問卷、編碼 與登錄。. 三、完成階段 (一)問卷資料分 析:問卷所得之量 化資料,以 SPSS 17.0 for Windows 及 LISREL 8.80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 析。 (二)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發現, 提出結論與具體建 議,以供相關 單位參考。 (三)論文撰寫與 印製:依據研究結 果撰寫研究報告, 並進行論文撰 寫與印製。 9.

(2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 人力、物力、時間 等因素,研究範圍 與研究限 制,茲說明如下:. 壹 、 研究範圍 本研究為達成前述 之研究目的,首先進行相關的理論之文 獻分析, 再以問卷調查作為 實證並探究其結果 。茲將研究範圍說 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係指 服務於臺北縣之公 立國民小學合格教 師,以此 為取樣的母群體。 其中合格教師不含 已退休、離職或代 理代課教師, 擔任的職務包括教 師兼任主任、教 師 兼任組長、級任 導 師、科任教師。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調查分 散式領導對教師學 術樂觀影響之關係 。在研究 內容上,主要分析 調查問卷學校之人 口變項、學校環境 變項,在分散 式領導與教師學術 樂觀上是否也會有 所差異,以及分散 式領導對教師 學術樂觀影響之關 係。. 貳 、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 、歷程及研究整體 上雖然力求完整、 嚴謹,唯 因主客觀條件影響 ,仍有未盡周詳之 處,茲將本研究可 能之限制陳述 如下: 一、在研究焦點方 面 本研究所探討的分 散式領導、教師學 術樂觀各層面,因 不同學校 各方面條件不一, 是故無法全面兼顧 ,為本研究之限制 。 二、在研究對象方 面 本研究資料的蒐集 對象以臺北縣之公 立國民小學為範圍 ,並未包 括其他縣市。因此 ,在研究結果之解 釋與推論時,受限 於地域因素。. 10.

(27) 三、在文獻資料方 面 本研究所參考的文 獻,大部分為國外 文獻,而目前國內 研究資料 有限,在不同國情 下,所實施的分散 式領導、教師學術 樂觀之研究結 果,需要國內相關 實務研究證據印證 ,此為本研究所欠 缺部分,亦為 限制。 四、在研究方法方 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係以郵寄方式委託 相關學校校長或主 任轉發, 所以各校是否完全 依研究者指示分配 相關人員填寫,無 法完全控制; 另轉發之問卷填寫 難免受填答者作答 時之情境、心態影 響,是為本研 究待克服之限制。. 11.

(28) 12.

(2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 與待答問題,探討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 學術樂觀 之相關文獻,以作 為實證研究的理論 基礎。本章共分為 三節,第一節 探究分散式領導的 意涵與其相關研究,包含分散式領導的 起源、定義、 特性、影響因素、 形式與其理論和相 關研究。第二節則 探討教師學術 樂觀的意涵與相關 理論,包含教師學 術強調、教師集體 效能、教師信 任學生及家長三個 學校集體屬性,及 教師學術樂觀理論 基礎與相關研 究。第三節則探討 分散式領導與教師 學術樂觀之相關研 究。. 第一節 分散式領導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分散式領導之意涵與相關 研究 本研究援引分散式 領導的觀點探究對 教師學術樂觀之影 響,因此 有必要深入瞭解分 散式領導的理論概 念。分散式領導是 目前新型領導 取向,而且近年頗 受國外學術界的重 視(賴志峰,2009;Spillane, Halverson, & Kiamond, 2004) ,本節先敘述分散式領導的意 涵與重要概 念,次則瞭解分散 式領導的理論,第 三部分再檢視分散 式領導的問題 及其對領導的啟示 ,第四部分為瞭解 國內外目前分散式 領導的相關研 究。. 壹 、 分散式領導的內涵 分散式領導的 內涵 有關分散式領導的 重要意涵就其起源 、定義、特性、影 響因素、 形式分述如下: 一 、 分散式領導理念的溯源 教育領域中有關「 領導理論」的實證 探究,大致以 20 世紀為開端 (吳百祿,2004;蔡培村、武文瑛,2004) ,研究發展的 重點大致可分 四個主流—領導特質論、領導行為論、領導情境論及現代 領導理論(黃 宗顯,2008)。1980 年以後邁入現代領導理論,新的教 育領導理論不 斷湧現,多位學者 (張明輝,2000;葉連祺,2004;秦夢群,2005) 13.

(30) 皆撰文分類介紹, 且似乎只要與領導 有關的觀點,不管 是動態、多元 互動或跨層次、整 合性的內涵一一被 建構探討。誠如賴 志峰(2009) 所言: 「新領導定義、理論或模式的探 討,不一定是推翻 之前學者的看 法,而是加入新的想法與思維,將領導理論進一步統整 與精緻化」 (p. 162)。過去領導的 相關理論並非全然 過時或在教育現場 成為絕響,相 反地,教育現場因 為多元化,不同領 導過程、情境或文 化、價值,應 從不同角度去詮釋 或解讀以豐富其領 導內涵或補其不足 ,因而近期以 領導新理論如轉型 領導、教學領導、課 程領導、交易領導、道德領導、 策略領導、團隊領 導、科技領導、願景 領導、魅力領導、分 散式領導、 學習型領導、倫理 領導、企業領導為 研究取向之文獻或 出版如雨後出 筍般成長。 領導理論的研究發 展隨著社會資訊的 擴展、多元文化的 交融、組 織複雜的生態運作 等之助長,領導理 論新議題如雨後春 筍般被彰顯出 來,領導理論研究 更是眾聲喧嘩,不 管從微型或鉅型觀 點論述,都各 有其立論的觀點與 優缺點,因而領導 理論研究就形成一 種多元並存的 現象。這種多元面 貌,黃宗顯(2008)歸結這些領導新 議題有八個特 色:1.重視領導者 的自我成長、精神 性、服務態度、專 業性與道德修 為。2.研究範圍延 伸至外部環境,重 視組織生態對領導 行為之影響及 交互作用。3.兼顧領導者行為與被領 導者之需求及能力 。4.具多元並 存及兼容並包特點 。5.重視任務目標 之外,更強調組織 願景型塑與實 踐。6.領導權力除 法職權、獎酬權、 強制權外,更強調 專家權與參照 權。7.重視領導者 對不確定狀況的因 應及影響作為。8.重視文化與價 值之領導作為。 這些多元面貌的領 導理論,各有其強 調的重點及優勢, 張奕華 (2009)也指出,這些多元類型的領 導,有其各自的發 展脈絡、理論 及適用情境,在領導實務運作,並沒有任何一種領導型 式具有絕對性 的優勢。所以領導者應就特定情境之 差異,結合組織的目標與成員的 專業能力,進行有 效的領導整合。 分散式領導是現代 領導理論之一,其 起源與發展依徐春 吉(2008) 的看法,將它區分 為四個時期:概念 誕生期、啟蒙期、 醞釀發展期、 14.

(31) 蓬勃發展期。在概念 誕生期分散式領導 的概念,可追溯到 1951 年 Gibb 撰寫之《參與式團 體的動態》“Dynamics of Participative Groups”一書, 所提到的四種領導 環境中之由群體所 決定的參與式領導 概念及 1954 年 Gibb 提出組織中領導呈現分散構造 形式的可能性(Hrris, 2005b); 其後啟蒙期、醞釀 發展期,分散式領 導的概念則以各種 形式或名稱存 在組織理論與教育 行政理論中,與分 散式領導真正的意 涵仍有部分差 異;晚近探討分散 式領導重要文獻分 別是 Spillane 等和 Gronn(Harris, 2005a)所做的研究 —Spillane 等是以美國芝加哥 13 所小學為對象所進 行的質性研究,而 Gronn 是作分散式領導的純理論分析 。再至 2003 年,英國的 National College for School Leadership 發表分散式領導的 相關報告,這個主題的文獻才突然被 引爆(Lakomski, 2008),相關的 學術研究始迅速擴 展。至於國內截至 目前為止,僅少數 學者以此為研 究及發表,研究者 認為並未如徐春吉 所言達到蓬勃發展 期,但國內關 切此議題的研究有 逐漸增多趨勢。 二 、 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分散式領導是 20 世紀 90 年代學者和專 家所青睞的教育領 導新議 題,也是組織管理 所關注的焦點。Gronn(2008)指出, 分散式領導 如果跨越回到十年 前左右,它的出現 到最近的實務研究 ,這種領導的 特殊觀點似乎已經 度過了概念開發的 初步階段,現在已 經到經驗探究 的階段;亦即分散 式領導當它在一定 程度上的影響變得 更加清晰時, 可能很快將進入另 一個時期;不過分 散式領導的研究在 國內目前正處 於起步階段,與國 外的研究是有一段 差距的。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詞,大陸學者 皆以「分布式領導」為名, 國內譯為散佈式領 導(黃乃熒、劉約蘭,2008) 、分佈式領 導(張祝芬, 2008;賴志峰,2008) 、分散式領導(林 明地,無日期;徐春 吉,2008; 張奕華,2009;陳佩英、焦傳金,2009;黃宗顯,2008),但所指的都 是同一概念。 不過,「分散式領導 」的概念卻未像其 他領導理論有明確 的界 說,很多學者(Bennett, Wise, Wood, & Harvey, 2003; Harris, 2005a; 15.

(32) MacBeath, 2005; Spillane, 2006)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似乎 極少有共 識且在詮釋理解也 相當紛岐,Churchland 甚至形容為「鬆散組織下 的一套模糊概念(a set of vague notions flying in loose formation)」 (Lakomski, 2008, p. 162) ;Gronn(2008)在《分散式領導 的未來》 “The Future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一文,研究發現分散 式領導理 論大部分是不顯眼 ,甚至大膽斷言在 最近領導分析上, 還有一個更 合適的描述可能是 混合式(hybrid),而不是分散式(distributed)。 換言之,分散式領 導並未形成統一定 義,因而很容易與 其他類似 概念混淆,如參與 式領導(participative leadership )、情境式領導 (situational leadership )、民主式領導 (democratic leadership )、轉 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團隊領導 ( team leadership)、 授權(delegation)、集體決定(collective decision making)、同僚模式 (collegial model)、領導密度(leadership density)、 領導 替代理論 (substitutes for leadership theory)、分 享式領導(shared leadership)、 共同領導、建構式 領導、永續領導、 合作式領導、教師 領導等有相似 或重疊之處(蔣園 園,2008a;賴志峰,2009;Brooks, Gaetane, Normore, & Hodgins, 2007; Harris, 2008; Spillane, 2005)。其同異之 比較,茲列 舉整理如表 2- 1 所示。 表 2- 1 分散式領導與其他領導 概念 同異比較 與分散式領導 主 要 概 念 分 享 式 領 導. 相 同. 相 異. 專門知識的組織中,透 1.不容易建立和保 1.就領導的數量觀來 過多種指導和方向的 持實作。 看,分享式領導的人 2.組織非靠領導者 來源及一個分享式的 數較眾;而分散式雖 文化取得一致。 一人解決所有問 然強調多人但是指的 題,集結眾人之力 是領導者與追隨者角 主動參與責任分 色互換。 享。 2.分享式領導所指的領 3.展現在人際間、團 導功能分享是充分的 體內、集體的活 使用組織的資源。 動,並非企圖去挑 選一個領導者。更 是建立在開放、信 任、關心、尊重和 讚賞。 16.

(33) 表 2- 1( (續) 與分散式領導 主 要 概 念. 相 同. 參 與 式 領 導. 領導者或管理者邀請 促進參與、增進組 部屬一起參與決策,成 織創新實踐。 員在過程中可以透過 溝通立即解決問題減 少組織間的隔閡。. 情 境 式 領 導. 根據情境判斷,領導者 適時調整自己的領導 風格實施領導。. 轉 型 領 導. 轉型領導是一種創新 變革的過程。強調組織 願景、核心價值,領導 者和被領導者透過信 任、激勵、溝通,建立 對組織的認同及共同 責任。. 相 異. 1.參與式領導只是加強 信息交流和能力發 展。分散式領導非只 是同仁間相互合作, 更著眼於正式或非正 式領導職位人之間的 相互作用。 2.參與式領導關注成員 的共同參與、分享、 合作行為,分散式領 導更涉及領導實踐以 及領導力如何影響組 織效能的提高。 強調組織要因人而 1.情境式領導較關注追 導,領導者應該有 隨者的行為,而最終 能力察覺狀態的 要適應其行為,以達 差異,根據環境的 管理創新。 2.分散式領導強調領導 要求選擇合適的 領導風格。 過程、任務的分散與 領導的相互流動。但 情境式領導只是改變 領導的風格。 1.都涉及調動員工 1.轉型領導領導者透過 承擔改善教學任 個人魅力和個性化關 務。 懷鼓勵被領導者,使 組織朝向更高層次目 2.都以實現組織最 大效益而不是以 標發展;分散式領導 個人利益為主。 認為領導力是由領導 者與追隨者、情境三 者構成的實踐體系, 這三者必須放在一起 理解。 2.分散式領導研究取向 聚焦在領導實踐中, 而轉型領導仍以增能 和英雄式領導者的行 動上亦即校長或其他 領導者為主角。 3.分散式領導認為領導 可以為轉型或交易領 導,轉型領導未必優 於交易領導。. 註 : 研究者整理。. 17.

(34) Flessa(2009)認為,分散式領導 具有 許多重疊定義的普 遍概念。 Spillane 與 Diamond(2007)對於分散 式領導的定義述及 應避免用現 存的知識過於廣泛 地解釋術語和概念 ,尤其在學校領導 與管理中,如 果沒有聚焦在相同 的分散式領導觀點,是很難從不同的研 究中做比較; 甚至實務工作者也 會覺得使用相同的 字,卻代表不同的 東西,反而會 阻撓學校改善的努 力。因此,重點不 在於得到一個天衣 無縫的定義, 而在於怎樣使用分 析和概念工具得到 定義的共識,所以 ,本研究希冀 從近幾年中外研究 所提出的看法中歸 結定義,整理如表 2- 2 所示。 表 2- 2 分散式領導定義彙整 研究者 / 年代 梁東榮、張豔敏 (2007). 李潔芳(2008). 徐吉春(2008). 馬明、于學友 (2008) 張祝芬(2008). 黃宗顯(2008). 分散式領導定義 「領導的實現是領導者與其他因素交互作用的成果,而 不是領導的個人行為作用觀點,認為分布式領導是分布 於學校組織中的領導者、追隨者和特定的情境交互作用 網絡中的一種領導實踐理論」(p. 23)。 「分布式領導是根據任務特點和組織成員能力,由多個 組織成員共同承擔和動態更替領導角色的集體領導模 式」(p. 49)。 「分散式領導是一種透過共同參與,肯定個人專業知 識,不斷賦權增能;強調信任、合作;允許有多位領導 者和在主要領導者授權下領導者與追隨者隨情境不同 轉換領導角色的一種領導實踐」(p. 66)。 「分布式領導是處於組織的各個層面的領導者在一定 的情境範圍內相互作用,發揮各自職能,完成不同任務 最終達到組織目標的行為過程」(p. 25)。 「分散式領導旨在闡明組織中的領導實務非單一個人 所能為之,而係「共同參與,團體共享」的集體性現象; 分散式領導關注由多領導者、追隨者和領導情境所共同 組成的領導實務在組織中如何運作,並探討運作過程中 成員的關係和所出現的微觀政治現象」(p. 38)。 「分散式領導強調在不同領域與情境下,透過領導者權 力賦予或人員推舉等不同方式,組織中的領導者與追隨 者可以依專業及問題需求,相互轉換領導角色和創造多 元的領導型態,藉以促進人員成長與組織績效」(p. 14)。. 18.

(35) 表 2- 2. (續). 研究者 / 年代. 分散式領導定義. 蔣園園(2008a). 「分布式領導的重心在於使組織內部所有專業人員(不 管其是否處於正式領導職位)都參與到領導實踐中,它 以集體領導的形式為特徵,通過學校教師共同工作來提 高專業能力」(p. 11)。 「學校領導並只是校長個人所為,而是一組人貢獻其主 動開創、專門知識給學校所形成的整體效果,更多人參 與領導活動,比傳統單一領導者的假定來得多,專門知 識是多樣化的,廣泛分佈給許多人,而學校領導者並非 專指校長,而是學校中負起實際領導責任的個人或群 體」(pp. 93-94)。 一種集體領導的形式,教師可藉由協力合作發展其專業 知識,並使組織中的人才能力極大化;且強調組織中責 任與職權的分享、團隊的工作型式以及集體性的任務負 擔。 當組織努力創造一個共有的文化或價值、象徵和儀式的 設置時,正規領導人將領導的責任廣泛的分散在組織中 各個角色的團體中(p. 15)。 視為一種在眾多人中潛在影響分散的形式;一個處理複 雜且資訊豐富的社會,更有效力的方法,而且也是一項 分析工具,包括擴大決策參與、增進組織目標與策略的 承諾等意涵;分散式領導形容分散活動在不同人與職位 中延伸的方法及分享工作的表現的形式。 一個採取不同的形式且廣泛存於組織的現象。並認為分 散式領導存於較平等的關係的組織或團體中,從學術社 群觀點提出兩個分散式領導廣義解釋:一是數值的或附 加的(numerical or additive)意指分散式領導是分散、 非集中;二是作為協同行動(concertive action),意指 分散式領導是由組織成員相互依賴而形成,其成效比部 分個體的總和還大;分散式領導也是從「多成員的組織 團體中(multi-member organizational groupings)」出現 的領導。 狹義視為「是一個只 使 用技 術 的 溝通 方 法( 電 子郵 件 、 網路等)從遙遠的地方傳來的領導」。. 賴志峰(2008). 張奕華(2009). Elmore(2000). Gronn(2000). Gronn(引自 Bennett, 2003, pp. 15-16). Kayworth 和 Leidner(引自 Bennett, 2003, p. 6) Andrews 和 Lewis(2004) Grint(引自賴志 峰,2009,p. 200). 一種教師領導人和校長領導人一同工作的平行領導,這 種領導是以 不同( 互 補 )的 方 式,實 現 分 享 式的 目 標。 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哲學,它強調去集權化、社會責任 和集體學習,鼓勵部屬學習如何領導,助益於社會資本 的增加。. (接下頁) 19.

(36) 表 2- 2 ( 續 ) 研究者 / 年代 Harris(2005a). 分散式領導定義 指出分散式領導有多種的引導及指揮來源,透過共同文 化的建立提昇凝聚力,並關注於領導實務如何分散到正 式及非正式的領導人。 MacBeath(2005) 分散式領導是一種發展過程,係從六個有關分散式領導 的思考模式—正式、務實、策略上、增長、隨機和文化 的分散觀點發展而成。 Spillane(2005, 是一個觀點—是一思考學校領導的概念性或診斷性工 2006) 具,對有效領導來說它不是一個藍圖,也不是學校領導 應如何實行的處方籤。 Spillane 和 多人領導方面和實作方面,這個多人領導方面意指分散 Diamond(2007) 式領導不只是協同領導,其領導者是多位領導者的觀 念。 Ritchie 和 Woods 從結構(structurally)及代理人(agentially)兩個面向 (2007) 分析分散式領導的意涵;認為在結構上組織內部的權責 是採分散的型態,例如管理和團隊的權力分散,其次是 建構特定的文化理念和規範,鼓勵教師主動採取和嘗試 新的思維,最後再發展組織成員之間高度信任的社會關 係。而在代理人方面,二位學者指出參與領導的成員應 均具有領導能力,且組織的領導實務是廣布在組織成員 中。 McBeth(2008) 一個使教育實行者,從事有意義和即時與領導實踐的有 效對話,因為它們與提昇和改變教室實踐有關,因而提 昇學生學習(p. vii)。 Spillane, 學校領導和管理可能不只涉及正規領導職位的個人工 Camburn, 作-校長、副校長和專家;也可涉及非正規指派的領導 Pustejovsky, 人;分散式領導是指領導活動分布於領導者、追隨者和 Pareja, 和 Lewis 情境相互作用的領導實踐脈絡中;這種相互作用必須是 (2008) 同時理解,而不是組成部分或實踐的總和。 Leithwood 等 從更多組織成員的能力中增強組織受惠的機會,亦即允 (2009) 許成員們利用個別長處,培養成員間更完整且互相信賴 的正面評價,以及個人行為如何影響整個團體。 West Chester 一種態度,而不是管理技術;且每個人就其領域負責和 University 對領導者負責。分散式領導支持和強化優秀個人,使每 community(n.d.) 個人都感到自由發展和分享新的想法的領導方式。. 註 : 研究者整理。 以上各研究對分散 式領導的定義,一 人一義或有部份交 集,但仍 不盡相同,研究者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 的看法,分析如下 : 20.

(37) (一)從數量觀來 看分散式領導的領 導者人數而言,李 潔芳(2008)、 馬明、于學友(2008) 、張祝芬(2008) 、梁東榮、張豔敏(2007)、 蔣園園(2008) 、賴志峰(2008) 、Harris( 2005a) 、Spillane(2006) 等,都認為分散式 領導強調領導非集 中於單一個人,而 應廣布 於組織中的各個領 導者、追隨者或是 以多人領導方式呈 現。 (二)就領導者的 角色而言,分散式 領導關注的是組織 中可由不同的 人擔任領導者(李 潔芳,2008;徐 春 吉,2008;張祝 芬,2008; 梁東榮、張豔敏,2007;黃宗顯,2008;蔣園園,2008;賴志 峰,2008;Harris, 2005a; Spillane, 2006),其中,蔣園園指出領 導者應該是組織內 所有的專業人員;Harris 及 Spillane 更認為組 織領導者是多位領 導者,包含非正式 組織的人員。換句 話說這 個領導者並非僅是 正式指定的領導者 而已,而是可能由 非正式 指定的成員擔任。 亦即可能是正式指 派的校長,也可能 組織的 任何一個成員,甚 至包含職員、家長 、學生、社區人士 等。 (三)就領導的權 責而言,可依實際 運作需求,衡酌其 專業能力由不 同的人來擔任領導 者,這點在李潔芳(2008) 、徐春吉(2008)、 張祝芬(2008) 、張 奕華(2009) 、蔣園 園(2008)及 Gronn(2000) 定義中都有提到; 然而更重要的一個 觀點是提及領導者 的角色 是可以流動或轉( 互)換的;這在目 前學校組織中似乎 也有異 曲同工之處,尤其 是領導者異動時, 組織運用分散式領 導所呈 現之結果是不盡相 同的。 (四)就動態互動 觀點來看,整個領 導的過程其領導實 務分布於組織 成員中,並非只是 組織成員間的相互 合作而已,彼此還 要有高 度的信任關係;另 組織領導成員應均 具有領導能力且是 集體共 同參與及承擔的, 並相互依賴而形成 的。 (五)就領導實務 上,分散式領導聚 焦在領導實踐及領 導力如何影響 組織效能的提高上 ,強調的是領導者 、追隨者及情境三 者交互 作用,且必須同時 理解而非其總和。 (六)從中外學者 對分散式領導所下 的定義中,分散式 領導有的界定 為一種領導理論( 梁東榮、張豔敏,2007)、也有界定為 領導實 21.

(38) 踐(徐春吉,2008)、行為過程(馬明 、于學友,2008)、領導 模式(李潔芳,2008)、領導方法、哲學(Grint, 2005)、發展過 程(MacBeath, 2005)或是一種態度( West Chester University community, n.d.)、 一個觀點(Spillane, 2006)等,似乎廣 、狹 不一,歧異頗大。 (七)就界定的定 義中的情境因素而 言,梁東榮、張豔 敏(2007)及 馬明、于學友(2008)認為要在一定的 情境範圍內相互作 用, 然黃宗顯(2008)強調要在不同領域與 情境下運作,徐春吉(2008) 認為要隨情境不同 而轉換。 (八)多位學者對 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幾乎都以多面向 來定義;如張 祝芬(2008)從領導實務、領導情境 、集體式領導、相 互依賴 性、微觀政治五個 面向,MacBeath(2005)的正式型、務 實型、 策略型、增長型、隨 機型、文化型分散 式領導六個面向、Spillane (2006)領導者、 追隨者、情境三部 份。 綜上所述,分散式 領導是以一種多人 領導的形式,且組 織成員依 其專業能力、情境 需求,可賦予或相 互轉換不同權責的 領導角色;並 透過共同參與及承 擔,達到組織目標 之領導實踐過程。 三 、 分散式領導的特性 有關分散式領導的 特性,茲列舉學者 之看法如下: 梁東榮、張豔敏(2007)認為分散式領 導具有實踐性、相 互依賴 性、情境性和交互 性四個特性:1.具有實踐性的教育領 導模式:分散 式領導聚焦於領導 的實踐,關注領導 是如何在多個領導 者之間擴展及 如何擴展到其他追 隨者,注重對實踐 的觀察和研究。2.實現於相互依 賴的互動過程中: 分散式領導著重集 體性與互相依賴性 。在工作中透 過彼此互相協調與 啟迪,激發潛在的 專業特長及精神, 遠高於個人的 力量。更認為領導 不是為別人做事, 而是與別人一起做 事的一個共同 行為。3.強調領導行 動的情境性:情 境是 分散式領導的構成 因素之一, 以領導的日常工作 與工具為媒介,構 建領導者與追隨者 的交互行動。 4.強調領導邊界的 開放性:領導者、 追隨者與情境交互 作用的領導實 22.

(39) 踐中,領導權力是 動態分布的,換句 話說,分散式領導 的邊界是變動 的、開放的,領導 者與追隨者角色可 以互易並非固定不 變的。 馬明、于學友(2008)指出分散式領導 透過賦權、協作、 分享, 使每個個體都能發 揮各自的智慧,形 成共同體以實踐組 織目標,其特 性有三:1.注重發揮個體的領導才能 :所有組織內個體 都能發揮各自 的領導才能,在一 定範圍內參與決策 ,並對決策負責任 。2.關注領導 行為的情境性:分 散式領導非常強調 領導情境的重要性 。情境因素包 括組織結構、任務 類型、員工特徵、 內外部環境等,是 融合在領導行 為中的實踐要素, 且不同情境有不同 的領導策略。3.強調團隊的合作 行動:分散式領導 強調領導是群體的 行為,更是團隊合 作的行為,可 藉由非正式的組織 及正式的組織之團 隊合作促進成員相 互激勵、協調 合作。 陳佩英、焦傳金(2009)針對相關實徵 研究指出「分散式 領導的 共同特徵是,在文 化層面強調同儕之 間的互動、合作、 分享、協同行 動研究以及深度參 與;在組織層面則 強調擴大決策參與 、自我監督、 共享領導模式」(p. 60)。 Bennett 等(2003)指出分散式領導具 有三個獨特的要素:1.強 調領導是一個團體 或與個體互動網絡 的突顯屬性:分散 式領導實踐 最獨特的是強調領 導歷程中的交互作 用(協同作用) ;指 的是成員以 聯合行動方式,集 中其主動積極性和 專長一起工作,其 成果比個體 行為總和來的更大 。2.提出領導範圍 的開放:分散式領 導沒有界定 領導範圍可以拓寬 到何種程度。再者 ,開放不只侷限於 特定社群範 圍內,有關分散式 領導的社群範圍的 問題,除了研究分 散式領導與 教師關係外,分散 式領導與學生關係 也是要考量在內。3.包含各式 各樣的專業知識在 多數人中分散,不 是少數的觀點,組 織中專長分 布於各個人中,在 特定的背景下,聚 集這些專長之觀點 和才能即能 為組織創造多於個 體貢獻總和的協同 動力。 Copland(2003)歸 納分散式領導有幾 個共通點:1.發展中的聯合 行動體:分散式領 導為一整體概念, 且為一種互惠、協 調與合作之行 動;具有多元成員 組織小組(multi-member organizational grouping) 23.

(40) 的特性。2.開放領導:分散式領導視 上下層級間的角色 界線是模糊且 擴張的,所以領導 的成員不僅只是學 校的校長或行政主 管,易言之領 導者的角色乃視領 導的情境及任務而 定,而非角色職位 。3.多元專業 創新:強調多元專 業與合作信任的組 織文化觀點,並認 為成員個別的 專業也會刺激整體 的創新。Rodgers 等指出以分散式領導 的組織與以 典型或傳統的組織 之領導可以用圖 2- 1,來表達其領導的 特性。其中 典型或傳統的領導 一端是以單獨或個 別化取向的領導為 代表,另一端 分散式領導是一些 不同的領導人間, 其職責是集體分享 和合作的 (Wilkinson, 2007)。. 集 中. 圖 2- 1. 分 單一領導. 成雙. 三 人 一 組 /四 人 一. 團隊. 集體. 散. 組織領導 的集中與分散。取 自“Distributed leadership briefing. paper,” by D. Wilkinson,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www.northernleadershipacademy.co.uk/portal/server.pt/gateway/PT ARGS_0_237_795_538_1282_43/http;/nlaas2/PublishedContent/Publish/ nla_principles/old_site_documents/paper2.pdf. Woods 等人,避開 分散式領導的定義 ,根據其廣泛的文 獻評論, 他們找出三個不同 的要素(Lakomski, 2008):1.互動的網 絡:強調分 散式領導團體或個 人互動的網絡的突 顯屬性。2.務實的擴張:從每個 人都可以領導的角 度來看,領導可以 被理解為一種務實 的擴張。3.是 專業技能的分散。 West Chester University community(n.d.)提出以下九項分 散式領 導的特性:1.分散的領導不意味權力 下放。反而,它意 味著尋找最佳 路徑,利用專業知 識,創意和努力, 人人參與。2.在處理問題、威脅 和變動上分散式領 導能帶來圓滿成功 。因為它不僅鼓勵 想法分享;要 求好構想,更強調 從概念到現實的連 結。3.「我們習以 為常的做事方 24.

(41) 式」不一定是最好 的方式。使用分散 式的領導,我們可 以尋找更好的 方式並透過控制、 合理的冒險測試它 們。4.在分散式的 領導環境下, 錯誤經常導致發現 有價值的新辦法。5.分散式領導下,不 是每個人都 是決策者,但決策 過程中每個人的專 業知識都有助於決 策。6.分散的 領導不是為了持異 議者和孤立自己。7.分散式領導是合作 和信任,而 不是競爭的單位和 派別。我們都有著 同樣的使命,儘管 我們作出貢獻 的方式不同。8.分散的領導授權大家 使他們的工作更加 有效率,意味 深長和有效。9.分散的領導,是與大 家有關的。 綜上所述,研究者 認為分散式領導有 兩個很重要的觀點 即:多個 成員根據任務的不 同共同擔任領導角 色及領導角色隨時 間的推移而在 多個成員間更替; 其次從這些特性來 看,雖然有諸多學 者提出分散式 領導的特性,但雷 同性極高且大致以 Bennett 等(2003)所提出的看 法為主。茲歸納分 散式領導主要特性 有五: (一)就領導歷程 的協同性:以分散 式為領導實踐的過 程中,著重個 體間互動網絡之集 體性與相互依賴性 ,以促進成員彼此 合作協 調及信任,達到領 導實踐的目標。 (二)領導行為的 情境性:分散式領 導強調情境的交互 作用及情境的 殊異。 (三)領導邊界的 開放性:分散式領 導未界定明確的領 導邊界,所以 領導者與追隨者的 界線是模糊與擴張 的,亦非侷限於正 式、指 定或特定個人及社 群中。 (四)專業知識技 能的分散性:領導 非單一個體之事, 組織成員各具 其能力,透過成員 專業知識技能的分 享與承擔,結合多 元觀點 形成決策或領導過 程,可創造組織新 局。 (五) 透過參與實 踐達到較佳的領導 途徑:分散式領導 強調理論和實 務的連結,且不斷 嘗試創新與追尋好 的領導方式。 四 、 影響分散式領導的因素 分散式領導不同於 傳統或典型形式的 領導,它用不同的 表現方式 25.

(42) 要求組織去思考和 行動並依賴各種不 同的因素,達成有 效的執行。這 點從 Bennett 等(2003)就文獻回顧中 ,曾列舉八個特徵 說明如下: (一)控制/自治組織(control/autonomy):某 些目標或 價值觀由領導 者直接設定不經過 協商,而此相對於 領導的自治,包含 評論和 修正價值和目標的 能力。 (二)組織結構(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有些分散式領 導研究的實 踐,比起觀點、動機、個體的理論實作,較著重於領導的建 構; 有些反之亦然。 (三)社會和文化 背景(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在這一組織,和 人們內在及它的運 作。 (四)改變的來源(source of change) :集中的變 化到一 個分散式的取 向。 (五)地位/非正式領導(positional/informal leadership):正式和非正 式的組織領導者。 (六)動態的工作 團隊(dynamics of team working)在一 個組織(它 們是如何形成的, 以及它們如何工作)。 (七)體制和自發 形式的分散式領導 ( institutional and spontaneous forms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在何種 程度上分散的領導 已成 為制度化的組織。 (八)解決衝突(conflict resolution):如何解決衝突方面 的責任和目 標設定。 五 、 分散式領導的形式 有關分散領導的形 式相關文獻列舉如 下: 分散式領導可以在 不同的個體與群體 的正式或非正式關 係中實現 (徐春吉,2008;嚴麗華、王壘,2003) 。正式關係的實 現乃從角色職 責的觀點將分散式 領導區分 1.跨層級關係:上下層 級透 過分擔不同的 領導角色來實現分 散式領導,尤其上 下層級之間角色界 限之確定與調 整(角色模糊或擴展) 。這種關係透 過 授權在實務領導的 運作上展現威 信,但也可能導致 組織權力關連的緊 張。2.託管關係: 託管關係指的 26.

數據

圖 2- 2    分散式領導測量類型。取自“Degrees of distribution: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variations in the nature of distributed leadership in  schools,” by R
圖 2- 5    分散式觀點的領導實踐。取 自“Distributed leadership,” (p. 3),  by J. P. Spillane, 200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圖 2- 6    分散式領導的類型。取自“Distributing leadership to make  schools smarter,” by K. Leithwood, B
圖 2- 8    個體認知和分散式認知的交 互關係。取自“No distributed  without individuals’ cognition: A dynamic interactional view,” (p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tudy therefore aimed at Key Success Factors for Taiwan's Fiber Active components Industry initiative cases analysis to explore in order to provide for enterprises and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of the homeroom teacher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herefo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tilize and manage the coastal lands in Tao-Zhu-Miao region, this study will intensive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d use and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Hoping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upplement schools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s.. Th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