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2009年遺產及贈與稅稅制改革生前贈與之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2009年遺產及贈與稅稅制改革生前贈與之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我國 2009 年遺產及贈與稅稅制改革生前贈與之效果 治. 政. 大. in Taiwan. 學. ‧ 國. The Inter Vivos Gift立 Effect of 2009 Estate and Gift Tax Reform. ‧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 h e n g c h i U 博士 指導教授:陳國樑 研究生:李家銘. 撰. 中 華 民 國 一○六 年 七 月.

(2) 謝辭 回憶當初自己拿到政大財政所門票時,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這兩年頻頻忙 碌的碩班生活無意間卻已到了尾聲,一路走來經過許多波折與歡笑,與同學們為 課業奮鬥是件幸福事,一同努力得來的果實,我想在未來無時無刻都值得回味。 來到政大遇到了國樑老師,回想起最初見到老師時,老師活潑又清楚易懂的 演說魅力,總令我欽佩不已。撰寫論文的過程,不時而來的困惑,經過老師提點 後總能使我豁然開朗,領悟到我從未想過的觀念,猶如站在原地躊躇不前的自己 被推了一把,給了我向前的動力,由衷感謝國樑老師這段時間的教導,花費心思. 治 政 在許多細節上,讓我能更深入思考與不斷修正自己,無論在論述或是報告上可改 大 立 進的地方,但至今仍自覺未達老師的期望,沒有不錯的論述能力與侃侃而談功 ‧ 國. 學. 夫,未來我仍會持續修正與加強,不枉費老師這段期間的照顧。另外,也很感謝. ‧. 細心的羅時萬老師與王肇蘭老師,耗費不少時間改善我們的論文品質。. sit. y. Nat. 撰寫論文的這段期間謝謝同門的好同學,大開跟慧宇,彼此互相照顧,一同. n. al. er. io. 討論不少論文上所碰到的疑難雜症,也謝謝在學研一同努力奮鬥的一群可愛同學. i Un. v. 韋安、暐翔、靖紋、馨儀、柏宇、倫、泰德、小菜、郁喬、阿桃、敏敏與濰雅以. Ch. engchi. 及碩二期間才遇到的幾位可愛碩一學弟妹,讓學研除了課業壓力氛圍外,還能經 常有活潑歡樂的一面。 在碩二下學期,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澍鋒、昱臻、邱講師以及許多崇德社熱心 又熱情的夥伴們,很謝謝你們在我撰寫論文之餘,還有個放鬆心情的所在得以依 靠,在心靈上成長了不少,也更認識了自己,你們像家人似的陪伴,使我倍感溫 馨。最後,謝謝媽媽與姐姐們,在這段期間,常常在忙碌之餘老忘了關心你們, 謝謝你們的包容,希望自己在未來能學有所成,把幸福帶給你們。 李家銘. 謹誌. 中華民國 一○六 年 七 月 I.

(3) 摘要 我國政府為籌措長期照顧服務財源,已於今年 4 月 25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 遺產及贈與稅之增稅修法,日後將提高遺產淨額高於 5,000 萬元與贈與淨額高於 2,500 萬元者之租稅負擔,而更重要的是,此不僅會影響到個人的租稅規劃決策 也會對個人生前贈與決策產生影響。健全的遺產及贈與稅制理應符合效率與公平 原則,但兩者事實上係由個人所做之決策所決定,而近期改革之效果得待未來有 足夠的申報資料後才得以檢驗,因此本文便以 2009 年遺產及贈與稅改革為背 景,探討此次改革對個人生前贈與決策之影響。. 治 政 本研究所使用之遺產及贈與稅申報資料,期間為 大2001 至 2014 年,將 2009 立 年租稅改革對生前贈與之效果,分有三種程度的衡量方式,贈與意願、分年贈與 ‧ 國. 學. 次數與年贈與金額,依序使用 Probit 模型、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與差異中之差. ‧. 異法估計,以實證結果詮釋改革之效果。實證結果顯示,2009 年稅制改革明顯. sit. y. Nat. 改變個人生前贈與決策,被繼承人淨財富高於修法後遺產稅免稅額者,提高其贈. io. er. 與意願、分年贈與次數及年贈與金額,且當被繼承人淨財富愈高效果愈明顯。最 後,本研究之結果意味著無論改革與否,現行稅制仍會導致生前贈與與死後遺贈. al. n. iv n C 間之扭曲。在財富分配方面,因個人擁有愈多財富愈可能贈與或贈與愈多財產, hengchi U 說明了 2009 年稅制改革對公平面產生負面效果。從 2009 年稅改經驗中已學到重. 要的一課,政府應加以考慮稅制改革如何改變個人之決策,倘若改革預期效果以 其他條件不變的假設下估計,結果可能會導致不好的政策引導。. 關鍵字:遺產及贈與稅、稅制改革、生前贈與、死後遺贈. II.

(4) Abstract In an effort to raise money to provide long-term care services, on Apr. 25, 2017 the government passed into law to increase the estate and gift tax. The reform will increase the tax burden of someone who has net estate valued above fifty million dollars and net gift valued above twenty-five million dollars. More importantly, the reform not only affects individuals’ tax plan decision, but also has real effects on decisions to make inter vivos gifts. A sound estate and gift tax system should meet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cy and equity—both are determined by decisions that individuals made. While the effects of the recent reform are left to be examined after data. 治 政 大 giving decisions of the estate and gift tax reform in 2009. 立 The database used in this study covers both estate and gift tax returns files of the. becomes available, this paper set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n individuals inter vivos. ‧ 國. 學. period from 2001 to 2014. There are three measured of the tax reform effects on inter vivos gifts: the probability of making gifts, the number of times of making gifts and. ‧. the annual amount of giving. Accordingly, the study uses Probit model, Wilcoxon. sit. y. Nat. signed-rank test an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estimation to provide empirical. er. io.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the refo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form had. al.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dividual decisions; it contributed to increases in inter vivos. n. iv n C giving, as measured by the probability, number of times and the annual amount of h ethe ngchi U giving, in particular decedents whose net wealth are valued higher.. Finall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reform or not, the current tax law induces distortions between inter vivos gift and beques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since individuals with more wealth are more likely to give and/or giving more, the 2009 reform had negative effects on equity. The important lesson to be learned from the 2009 experience is that government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at how tax reforms change individuals’ decisions; results from other-things-being-equal estimations can lead to a poor policy guidance.. Keywords: estate and gift tax, tax reform, inter vivos gift, bequest III.

(5) 目. 次. 謝辭.................................................................................................................................I 摘要............................................................................................................................... II 目 次..........................................................................................................................IV 表目次........................................................................................................................... V 圖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章節架構..............................................................................................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遺贈動機.............................................................................................. 12 第二節 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13. 政 治 大 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 16 立 累進與單一稅率結構.......................................................................... 20 ‧. ‧ 國. 學.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3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預期結果.......................................................................... 29 一、贈與意願效果...................................................................................... 29. y. Nat. 二、分年贈與次數效果.............................................................................. 33. sit. 三、年贈與金額效果.................................................................................. 35. n. al. er. io. 第四章 資料結構........................................................................................................ 39 第一節 資料處理.............................................................................................. 39 第二節 模型樣本篩選與敘述統計.................................................................. 42. Ch. engchi. i Un. v. 一、贈與意願效果...................................................................................... 42 二、分年贈與次數效果.............................................................................. 45 三、年贈與金額效果.................................................................................. 49 第五章 實證結果........................................................................................................ 53 第一節 贈與意願效果...................................................................................... 53 第二節 分年贈與次數效果.............................................................................. 58 第三節 年贈與金額效果.................................................................................. 6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0 參考文獻...................................................................................................................... 71 附錄.............................................................................................................................. 73 IV.

(6) 表目次 表 1-1、2017 年遺贈稅修正後之課稅級距 ............................................................... 4 表 1-2、2009 年遺贈稅改革(免稅額與稅率結構) ............................................... 8 表 2-1、兩篇文獻簡述與比較 .................................................................................. 15 表 2-2、遺產稅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相關文獻實證結果 ...................................... 19 表 2-3、遺贈稅高累進稅率與單一稅率下之影響 .................................................. 21 表 3-1、Probit 模型之估計參數 ............................................................................... 24 表 3-2、實驗組與控制組政策實施前後平均值與政策效果 .................................. 27 表 3-3、估計係數與兩組實施前後之平均值關係 .................................................. 28. 政 治 大. 表 3-4、修法前後贈與決策模型變數設定 .............................................................. 30. 立. 表 3-5、修法前後贈與決策模型預期結果 .............................................................. 32. ‧ 國. 學. 表 4-1、遺產稅資料簡表 .......................................................................................... 39. ‧. 表 4-2、贈與稅資料簡表 .......................................................................................... 40 表 4-3、資料期間內合併人數與年贈與件數統計 .................................................. 41. y. Nat. er. io. sit. 表 4-4、各年被繼承人贈與決策觀察期間 .............................................................. 42 表 4-5、修法前後贈與決策模型變數之敘述統計 .................................................. 43. n. al. Ch. i Un. v. 表 4-6、相關係數表 .................................................................................................. 44. engchi. 表 4-7、修法前後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樣本觀察期間 .......................................... 45 表 4-8、2010 年修法前後 2 年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6 表 4-9、2011 年修法前後 3 年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6 表 4-10、2012 年修法前後 4 年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6 表 4-11、2013 年修法前後 5 年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7 表 4-12、2014 年修法前後 6 年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7 表 4-13、2014 年底仍存活之贈與人修法前後 6 年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47 表 4-14、控制組與實驗組敘述統計(未經物價調整) ........................................ 49 表 4-15、控制組與實驗組敘述統計(以 2011 年為基期物價調整) .................. 50 V.

(7) 表 4-16、修法前後各淨財富組被繼承人年贈與金額統計 .................................... 51 表 4-17、修法前後各淨財富組被繼承人年贈與金額統計(經物價調整) ........ 52 表 5-1、修法前與修法後贈與決策 Probit 模型估計之邊際效果 1 ....................... 55 表 5-2、修法前與修法後贈與決策 Probit 模型估計之邊際效果 2 ....................... 56 表 5-3、情況一 Wilcoxon 符號等級雙尾檢定結果................................................. 58 表 5-4、情況二 Wilcoxon 符號等級雙尾檢定結果................................................. 59 表 5-5、情況三 Wilcoxon 符號等級雙尾檢定結果................................................. 60 表 5-6、情況四 Wilcoxon 符號等級雙尾檢定結果................................................. 60 表 5-7、淨財富(控制組)與年贈與金額(實驗組)DID 模型結果 .................. 61. 治 政 表 5-8、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整體效果大 ............................................. 62 立 表 5-9、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各年效果 ............................................. 63 ‧ 國. 學. 表 6-1、我國遺贈稅建議改革方向 .......................................................................... 69. ‧. 附表 1、現行各國遺產或繼承稅及最高稅率.......................................................... 73. y. Nat. sit. 附表 2、各淨財富組歷年平均每人年贈與金額(未經物價調整)...................... 74. n. al. er. io. 附表 3、無稅與有稅件各分年贈與次數人數差異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 75. i Un. v. 附表 4、有稅件各分年贈與次數人數差異.............................................................. 76. Ch. engchi. 附表 5、淨財富 1,200 萬以下有生前贈與被繼承人各分年贈與次數人數差異... 77 附表 6、淨財富 1,200 萬以上有生前贈與被繼承人各分年贈與次數人數差異... 78 附表 7、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整體效果(2011 年基期物價調整) 79 附表 8、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各年效果(2011 年基期物價調整) 80 附表 9、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整體效果(不含 networth 變數) .... 81 附表 10、各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 DID 模型各年效果(不含 networth 變數) .. 82. VI.

(8) 圖目次 圖 1-1、2009 年至 2014 年現金與不動產贈與占比 ................................................. 2 圖 1-2、歷年遺產類型申報筆數占比 ........................................................................ 3 圖 1-3、歷年遺產類型申報總額占比 ........................................................................ 3 圖 1-4、遺產稅與所得稅十分位有效稅率變化 ........................................................ 6 圖 1-5、2001 至 2015 年遺贈稅稅收與各占比重 ..................................................... 9 圖 1-6、歷年贈與稅有稅件數變化 .......................................................................... 10 圖 1-7、歷年贈與稅有稅件平均每件總額變化 ...................................................... 10. 政 治 大 圖 3-2、DID 模型-控制組與實驗組關係 ................................................................. 27 立 圖 3-1、累積機率密度函數示意圖 .......................................................................... 25. ‧ 國. 學. 圖 3-3、2010 至 2014 年修法前後有贈與之被繼承人分年贈與次數之人數 ....... 34 圖 3-4、修法對全體贈與人年贈與金額效果之 DID 模型 ..................................... 35. ‧. 圖 3-5、控制組及實驗組歷年平均每人年贈與金額變化 ...................................... 36. sit. y. Nat. 圖 3-6、修法對高淨財富組年贈與金額效果之 DID 模型 ..................................... 37. n. al. er. io. 圖 5-1、淨財富 1 億元以上實驗組相對其他實驗組 DID 效果差距倍數 ............. 64. Ch. engchi. VII. i Un.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598 年荷蘭開徵遺產稅,成為最早課徵遺產稅的國家,繼後許多國家也開 始開徵,但由於只開徵遺產稅,個人易做生前贈與使遺產稅徵收不易,因而 1924 年美國首次開徵贈與稅,爾後大多數課徵遺產稅國家也漸漸開徵贈與稅,因課徵 遺產稅的目的為減緩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問題,因此多數國家遺產及贈與稅多採累 進稅率方式課徵。1 我國遺產及贈與稅法於 1973 年立法,起初仍以高累進稅率 方式課徵,但至 2009 年已改為單一稅率,直至近期因長期照顧服務法上路後的. 政 治 大. 財源需要,增設了二級課稅級距。. 立. 課徵遺產及贈與稅理論基礎(以下之內文簡稱為遺贈稅),同樣不離效率與. ‧ 國. 學. 公平兩項原則。當討論為達效率目的時,莫過於為實現社會資源更有效率地分 配,朱敬一 (2015) 指出「由於家庭財富與子女能力通常相關性不高,故我們常. ‧. 見富二代無效率地揮霍,而窮二代有能力者徒呼負負。國家課若干遺贈稅,進而. y. Nat. sit. 協助能力強但資本不足的窮小孩,就能改善整體經濟的資本分配效率。」而以上. n. al. er. io. 的觀點較偏重在受遺贈者,當考慮了遺贈者,Hine (2013) 就對於遺贈者會產生. Ch. i Un. v. 替代效果做了說明,遺贈者會因課徵遺贈稅而提高遺贈相對於休閒的成本,休閒. engchi. 與遺贈具有替代關係,倘若提高遺贈稅率會鼓勵從事休閒,將不利於勞動供給, 且尚須考慮課徵遺贈稅使實質所得降低,提高勞動供給之所得效果,因此課徵遺 贈稅對於勞動供給之經濟效率影響未有定論。 另一方面,若以資金流向觀察遺贈稅經濟效率,近年不動產價格逐年上漲與 過多資金流向不動產市場有關,根據曾巨威委員國會研究室資料(見圖 1-1)指 出,近年現金及不動產贈與比重情形,就有八成屬於不動產贈與,現金贈與僅兩 成,會造成此一結果,主要原因歸咎於不動產贈與,課徵贈與稅以房屋評定現值 及土地公告現值作為課稅基準,因低於市價關係,利用不動產贈與相較於現金贈 1. 現今課徵遺產稅或繼承稅國家可見附表 1。 1.

(10) 與有更大的節稅空間。2 以贈與 6.8 億元現金與贈與一戶市價 6.8 億元的「帝寶」 為例,依據 2014 年的課稅價值,前者稅額 6,800 萬元,而後者卻僅 1,700 萬元, 等同一戶「帝寶」課稅價值僅為市價的 25%,反映出贈與稅對於不動產課稅價值 衡量不當。3 依據內政部地政司資料顯示,2016 年全國平均土地公告現值已調整 至約占市價的九成,但以房屋評定現值來看,因同時為持有稅性質之房屋稅課稅 基準,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仍相去甚遠,若政府有意調整,房屋稅攸關全國百姓, 將房屋評定現值調整至市價的可能性依然極低。在此,間接也反映出遺贈稅對於 移轉房屋與移轉其他財產,因資產評價不一致的關係,使稅負存在相當大的差 異,顯然目前遺贈稅制使資金紛紛湧入不動產市場,以資金流向觀察目前遺贈稅. 治 政 制是否具經濟效率,應是必須擔憂的問題。 大 立 100% ‧ 國. sit. n. al. er. io. 20%. y. Nat. 40%. ‧. 60%. 學. 80%. 0% 2009. C 2010 h. iv n i U 2013 e2011 n g c h2012. 現金贈與. 2014. 不動產贈與. 資料來源:曾巨威委員國會研究室. 圖 1-1、2009 年至 2014 年現金與不動產贈與占比 另外,依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資料觀察遺產類型對於申報筆數與申報總額的 歷年比重情形,以申報筆數占比來看(見圖 1-2) ,土地歷年來都是占最大比重, 約五成,各項遺產類型申報筆數隨時間經過都是增加的,但土地所占比重卻逐年 2. 3. 房屋評定現值 = 房屋核定單價(平方公尺) × 面積 × (1-折舊率 × 折舊年數) × 街路等級 調整率(地段率) 。 參見天下雜誌, 「富爸爸囤房贈子,節稅七成」 ,2014 年 6 月 11 日,依據政府 2014 年之課稅 價值所作評論。 2.

(11) 減少,而銀行存款比重卻反倒增加,約占二成;若以申報總額占比來看(見圖 1-3),在不減除負債及不刪除極端值的情況下,極富有者所持有之財產常為股 票,因此可發現投資項目之金額歷年幾乎都占九成多,而其他類型的占比卻相當 小。由此可知,遺產種類的申報筆數與申報總額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而遺 產通常沒有太大的調整或反應時間,此配置極端的情況是否與臺灣稅制有直接關 係,或者與其他因素有關,仍有探討的空間。 100% 80% 60%. 立. 40%. ‧ 國. ‧. 0%. 學. 20%. 政 治 大.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房屋. 銀行存款. 投資. 其他. io. sit.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er. Nat. y. 土地. 圖 1-2、歷年遺產類型申報筆數占比. n. al. 100%. Ch. engchi. i Un. v. 80% 60% 40% 2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土地. 房屋. 銀行存款. 投資. 其他.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圖 1-3、歷年遺產類型申報總額占比 3.

(12) 若以公平面討論遺贈稅制,理論上在累進稅制的設計下,對於平均社會財富 分配具有一定的效果,另外,遺產稅搭配贈與稅作為所得稅之「擋球網」 (backstop),將在所得稅資本利得輕課或不課稅的部分、免稅所得與易逃漏所得, 由遺產稅發揮「最後一道防線」將其課足,且若這些所得擁有者先前屬於高所得 者,遺產稅累進程度愈高愈能彌補所得稅量能課稅之不足,間接也發揮所得稅平 均所得分配的作用,達到代際內 (intra-generational) 所得重分配的效果。4 但從 另一方面來看,朱澤民與陳國樑 (2016) 若高財富者贈與低財富者,並非贈與其 後代也課徵贈與稅,對於財富分配公平反而會帶來反效果。 對於遺贈稅公平面的討論還有另一個層面,基於代際間機會均等的考量。理. 治 政 想上,各世代的財富立足點應均等,遺贈稅影響代際間 大 (inter-generational) 的財 立 富公平較大,但目前遺產稅與贈與稅皆為單一稅率 10%,無累進稅率的課稅級距 ‧ 國. 學. 結構,兩稅免稅額之差對於極富有者來說影響不會太大,生前贈與變成極富有者. ‧. 贈與後代常見的事,使得遺贈稅減緩財富分配不均之效果受到質疑。. sit. y. Nat. 近期因我國長期照顧服務法於 2017 年上路,政府將以遺贈稅與菸酒稅作為. io. er. 主要財源,遺贈稅稅制因而討論修正,以在免稅額不變的情況下,調整稅率結構 來提高稅收(見表 1-1) ,直至 2017 年 4 月 25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綜上所述,當. al. n. iv n C 政府在擬訂遺贈稅改時,對於個人決策將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勢必是首要考量 hengchi U 的要件,因其將直接影響稅制效率面,間接影響稅制公平與稅收面,評估稅改對 個人決策產生的衝擊,以免預期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表 1-1、2017 年遺贈稅修正後之課稅級距 適用稅率 10% 15% 20%. 4. 遺產淨額 0 至 5,000 萬 5,000 萬至 1 億 1 億以上. 贈與淨額 0 至 2,500 萬 2,500 萬至 5000 萬 5,000 萬以上. “Backstop”一詞出自於 Mirrlees (2011)《Tax by design》文中提到:「課分離公司利潤稅,有 兩理由,其一為可作為個人所得稅“Backstop”的角色。」因個人所獲之公司股利與出售股票 之資本利得於個人所得稅階段也需課稅。 4.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美國聯邦遺產稅於 1916 年開徵,最初免稅額為 5 萬美元,最高稅率為 10%, 但在 1935 年後,稅率開始往上調整,但免稅額並沒有太大變化。直至 2001 年美 國國會通過「經濟成長與租稅減免協調法案」 (Economic Growth and Tax Relief Reconciliation Act of 2001, EGTRRA),遺產稅免稅額逐年大幅提高,稅率也因而 下降,免稅額從 2001 年 67.5 萬美元逐年增加到 2009 年 350 萬美元,最高邊際 稅率則從 55% 一路降至 45%。最後,此法案規定於 2010 年廢除美國遺產稅, 而贈與稅以免稅額 100 萬美元及最高邊際稅率 35% 持續課徵,最高邊際稅率與. 政 治 大 2009 年美國參議院農業委員會主席 Blanche Lincoln 與參議員 Jon Kyl 提出對 立. 個人所得稅相同。. ‧ 國. 學. 遺產稅改的看法,將 2009 年最高邊際稅率 45% 降至 35%,免稅額由 350 萬提 高至 500 萬美元。當時提出的理由是,遺產稅稅負過重,小企業或是農牧場家庭. ‧. 較沒有足夠易變現財產繳納遺產稅,屆時形同被迫出售家產來繳納,影響其生產. sit. y. Nat. 活動。當時國會已制定的解決辦法是將這些不易變現的土地課稅價值,用較於市. n. al. er. io. 價低 40% 的「使用價值」去核課,另兼採分期付款方式,爾後,2010 年 12 月. v. 美國總統簽立「租稅減免失業保險重新授權與創造就業法案」 (Tax Relief,. Ch. engchi. i Un. Unemployment Insurance Reauthorization, and Job Creation Act of 2010),對於遺產 稅的修正內容等同 Lincoln-Kyl 的提案,於 2011 與 2012 年將免稅額訂為 500 萬 美元與最高邊際稅率 35%,為減輕稅負調整稅率結構與免稅額,應是最公平的做 法,沒有任何差別待遇,嗣後,2011 年美國遺產稅開始復徵,而至 2013 年 1 月 「美洲納稅人減免法案」 (American Taxpayer Relief Act of 2012) 通過,免稅額 仍維持 500 萬美元(須經物價調整),最高邊際稅率提高至 40%,至今仍同。5 2009 年我國遺贈稅制改革,將以往的十級課稅級距,最高邊際稅率 50% 的 稅率結構,修改為單一稅率 10%,並大幅提高免稅額,此次修法使遺贈稅由原本 5. 參考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Democracy in America; Look at who wants to cut the estate tax”,2009 年 10 月 26 日。 5.

(14) 非線性累進稅變成線性累進稅,理論上因有免稅額的設計仍具有累進的效果,但 效果卻大打折扣。當時減稅的修法理由為避免產生規避誘因,不利我國資本累積 且影響經濟發展,同時提高免稅額可減輕或免除中小額案件稅負,這與前述美國 2001 年與 2009 年討論調整遺產稅目的相近,但對於稅制設計上應注重的公平與 效率卻不是考量的重點。6 以公平面觀察修法前後的遺贈稅制,直觀上,修法後減少高財產被繼承人稅 負是必定的,若依圖 1-4 十分位有效稅率表示,可以發現所得稅有效稅率除了第 十分位於高於遺贈稅修法後的遺產稅有效稅率外,其餘分位皆低於遺產稅有效稅 率,但從最後的第九至十分位來看,所得稅的累進程度是較明顯的;若再觀察修. 治 政 法前後遺產稅有效稅率變化,分別為 2001 至 2008 大 年與 2009 至 2014 年兩組,於 立 第五分位前,因修法後提高其適用稅率,稅負反倒加重,第五分位後稅負則減輕, ‧ 國. 學. 此次遺贈稅改後造成了反累進情形,削弱了原先平均財富分配的功能,修法理由. sit. n. al. er. io. 16%. y. Nat. 20%. 12%. ‧. 中提及的減輕中小額繼承案件稅負,也與實際情況不符。. 8%. Ch. engchi. i Un. v. 4% 0% 1. 2. 3. 4. 遺產稅 2001-2008年. 5. 6. 7. 8. 遺產稅 2009-2014年. 9. 10. 分位. 所得稅 2013年. 資料來源:104 年財政部-我國「遺贈稅稅制檢討」研究報告. 圖 1-4、遺產稅與所得稅十分位有效稅率變化 6. 2009 年遺贈稅改理由:我國現行遺產稅最高邊際稅率為百分之五十,易產生規避誘因,不利 資本累積,鑑於租稅之課徵,應同時兼顧經濟發展、社會公義、國際競爭力及永續環境,為 配合我國整體稅制改革輕稅簡政之目標,爰將最高邊際稅率調降為百分之十,並簡化為單一 稅率,期能降低租稅規避誘因,提升納稅依從度及資本運用效率,同時配合免稅額之提高, 使中小額遺產繼承案件,免除或減輕遺產稅負。 6.

(15) 贈與稅免稅額由 111 萬提高至 220 萬,對於遺產稅租稅規劃的影響肯定是有 利的。遺產稅租稅規劃有很多種方式,利用每年在贈與稅免稅額度內贈與是最直 接的做法;若有股票每年都有大額股利多採「本金自益,孳息他益」信託方式, 將孳息(股利)給予其子女,每年只需依信託成立時之股票價值依郵局一年期定 儲固定利率計算贈與金額課徵委託人贈與稅,而通常現金股利率大於郵局一年期 定儲固定利率才會做此信託,不但不必課徵委託人綜合所得稅,同時也將自身一 部分財產轉讓給子女,省下未來的遺產稅負,但若委託人已知該公司將發放股利 才做此信託,易被依實質課稅原則補課委託人綜合所得稅;另外,若想將手上以 市價核課的財產轉移成不動產再做贈與或繼承,以較市價低的房屋評定現值或土. 治 政 地公告現值計價,節省遺贈稅負,因現行「房地合一」所得稅制,除依實價核課 大 立 外,土地所得也並非免稅,未來出售該不動產稅負將增加許多,除非該不動產取 ‧ 國. 學. 得時點於 2015 年底之前,受遺贈方才有機會於出售時適用舊制,否則此非適當. ‧. 的節稅作法;7 利用贈與配偶免稅可做兩項規劃,一則於死亡兩年以前將財產全. sit. y. Nat. 轉讓與配偶,二則將夫妻間財產均控制近於同一水準,可免除或減輕稅負;此外,. io. er. 因指定受益人的人壽保險給付免遺產稅,指定受益人的生前人壽保險規劃是很好 的租稅規劃方式,但若採躉繳保費形式則不容許,常被依實質課稅原則課稅。8. al. n. iv n C 上述各種遺產稅租稅規劃於h 2009 年稅改前,在高累進稅率結構下,理論上 engchi U. 應是常出現的現象,而為配合我國賦稅改革「輕稅簡政」之目標,於 2009 年修 正遺產及贈與稅法,於 2009 年 1 月 12 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1 月 21 日公布實 施,並於 1 月 23 日生效,前後最大的不同在於,以往遺贈稅採用的 10 級超額累 進課稅級距,至此次修法後便將遺贈稅,由超額高累進稅率修正為單一稅率 10% 並提高免稅額,詳見表 1-2。而至 2009 年修法後,因遺產稅負大大減輕,租稅規 劃與逃漏情形應會減少。. 7. 8. 2016 年初過後出售之不動產,若於 2014 年前取得適用舊制;若於 2014 年初至 2015 年底間 取得,持有期間兩年內適用新制,兩年以上適用舊制;2016 年後取得均適用新制(新制為房 地合一稅、舊制土地所得免稅) 。 參考 Steven Fox (2005),“Develop your estate plan,”DVM NEWSMAGAZINE。 7.

(16) 表 1-2、2009 年遺贈稅改革(免稅額與稅率結構). 適用條件. 遺產稅. 贈與稅. 被繼承人死亡日為. 贈與行為發生於. 2006/1/1~2009/1/22 者. 2006/1/1~2009/1/22 者. 779 萬. 111 萬. 免稅額 稅率. 遺產淨額(萬). 稅率. 贈與淨額(萬). 2%. 67 以下. 4%. 67 以下. 4%. 67~167. 6%. 67~189. 2009 年. 7%. 167~334. 9%. 189~312. 稅改前. 11%. 334~501. 12%. 312~434. 15%. 1,113~1,670. 27%. 33%. 1,670~4,453. 34%. 1,558~3,228. 41%. 4,453~11,132. 42%. 3,228~5,009. 50%. 11,132 以上. 50%. al. 單一稅率. 5,009 以上. 贈與行為發生於. 2009/1/23 以後者. 2009/1/23 以後者. 1,200 萬. Ch. sit. y. 被繼承人死亡日為. n. 免稅額. 802~1,558. ‧. 適用條件. io. 稅改後. 557~802. 26%. Nat. 2009 年. 434~557. 學. ‧ 國. 立20%. 治 16% 政 501~668 668~1,113 大21%. er. 累進稅率. n engchi U 10%. iv. 220 萬 10%. 另以稅收面觀察(見圖 1-5),除 2010 年徵收了王永慶遺產稅逾百億元外, 遺贈稅收並無太大改變,約維持在 200 至 350 億元之間,但從遺產稅與贈與稅, 兩稅收所占比重可以發現,原先約維持八成遺產稅收與兩成贈與稅收,至修法後 開始有了變化,贈與稅收比重一路攀升,不外乎是大幅調降稅率與提高免稅額帶 來的結果,而遺產稅收比重反倒一路下降,稅改後遺產稅平均每年稅收也較於稅 改前減少許多,間接也反映出遺產稅稅基實際上並無太大改變,而整體的遺贈稅 收並無明顯變化。. 8.

(17) 45. 90%. 40. 80%. 十 億 35 元. 70%. 30. 60%. 25. 50%. 20. 40%. 15. 30%. 10. 20%. 5. 10%. 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遺產及贈與稅實徵淨額. 遺產稅稅收比重. 贈與稅稅收比重.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政統計資料庫. 治 政 圖 1-5、2001 至 2015 年遺贈稅稅收與各占比重 大 立 ‧ 國. 學. 此外,根據財政部財政統計年報資料,觀察贈與稅歷年有稅件數及在有稅件 數下各年平均每件贈與總額變化情形(見圖 1-6、1-7),可以清楚地發現,2009. ‧. 年稅改後相較於稅改前有稅件數大幅下降,主要原因為稅改前屬高累進稅率,贈. sit. y. Nat. 與人為減輕稅負,不會偏好一次贈與大額財產,偏好將財產分年贈與,使稅改前. n. al. er. io. 有稅件數較稅改後高,另外在稅改後,贈與稅免稅額調升及邊際稅率皆為 10% 之 下,使有稅件數驟降仍理所當然。9. 9. Ch. engchi. i Un. v. 有稅件數為核定應納稅額大於零者,而各年有稅件數下平均每件贈與金額計算方式,以各年 (申報贈與總額 + 漏報贈與總額) ÷ 各年有稅件數。 9.

(18)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政統計年報. 治 政 圖 1-6、歷年贈與稅有稅件數變化 大 立 ‧ 國. 學. 觀察圖 1-6 與 1-7,歷年有稅件數變化卻與其平均每件贈與金額變化情形相 反。在圖 1-7 仍可看出,因稅改所造成的衝擊相當明顯,稅改前高累進稅率結構. ‧. 使贈與人較不偏好一次贈與大額財產,而至稅改後單一稅率 10%,累進效果大幅. 8,000. y. sit er. al. n. 9,000. io. 千元 10,000. Nat. 減少,稅負也因而減輕,使贈與人較有意願一次贈與大額財產。. Ch. engchi. i Un. v.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資料來源:財政部財政統計年報. 圖 1-7、歷年贈與稅有稅件平均每件總額變化. 10.

(19) 近期為籌措長照財源已將遺贈稅稅率修為累進稅率三級制,對於富者來說, 為因應此次修法,移轉金額若過大,不論贈與或是遺贈,稅負皆會加重許多,在 此次修法前僅為單一稅率 10%,應是富有者為節稅,贈與下一代的最佳時機,近 期新聞也報導了富翁單筆贈與 55 億的案例,可見在稅改之際,富者的修法前後 贈與決策,政府應更審慎評估。10 經由上述的發現,本文的目的即要探究 2009 年遺贈稅修法對於遺產總額與 贈與總額、贈與意願與次數上的變化,以觀察租稅規劃情形。利用財政部財政資 訊中心期間為 2001 至 2014 年之資料,分析贈與人因 2009 年稅制改革,使得贈. 政 治 大 有贈與之被繼承人,觀察稅改對不同淨遺產(本文稱淨財富)規模之被繼承人, 立 與意願、分年贈與次數、年贈與金額產生之變化,進一步也篩選出在資料期間內. ‧ 國. 學. 影響贈與決策之差異。最後,將以本文所發現之結果,反映 2009 年稅制改革對 遺贈稅制效率與公平面之衝擊。. ‧. 第三節. 章節架構. sit. y. Nat. n. al. er. io. 本文章節的安排,第二章為文獻回顧,最初討論個人遺贈動機,接續為理論. i Un. v. 文獻對於遺贈稅率改變對儲蓄或勞動供給之影響,再進一步整理與遺產稅租稅規. Ch. engchi. 劃與租稅逃漏國內、外實證文獻,最後為遺贈稅在累進稅率與單一稅率下,各界 學者之看法;第三章為研究設計,說明本文實證模型以及其使用計量或檢定方 法;第四章為資料結構,說明如何將原始資料整理至可用狀態,以及三種生前贈 與決策探討方向樣本篩選及敘述統計;第五章則為三種生前贈與決策探討方向之 模型實證結果;最後,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 10. 大紀元新聞網,「搶著節稅,北部單筆贈與達 55 億元」 ,2017 年 6 月 8 日。 11.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文研究主題評估遺贈稅制由 2009 年稅改前高累進稅率至稅改後變為單一 稅率 10%,對於個人決策所造成的影響。首先應先討論人們為何有贈與或繼承之 意圖及在理論上遺贈稅稅率改變衍生的經濟效果,進而再討論國內、外關於遺產 稅租稅規劃(生前贈與)與租稅逃漏的實證研究,最後探討現存研究對於稅率結 構為累進稅率或單一稅率的看法。. 第一節. 遺贈動機. 政 治 大. 人們進行財產贈與或繼承目的,直覺上出自於利他動機 (altruistic motive),. 立. 但在 Cremer and Pestieau (2009) 與 Kopczuk (2010) 學者的兩篇研究卻另外提出. ‧ 國. 學. 了幾項對遺贈動機的看法,而以下為兩篇研究所提出的動機簡述整理:. ‧. (1) 利他動機 (altruistic motive):即捐贈者(被繼承人或遺贈人; donors)將所選. sit. y. Nat. 擇的受捐贈者(繼承人或受遺贈人; donees)的效用納入自身考量,因此在進. io. er. 行財富移轉後,經由受捐贈者效用(福利)提升,捐贈者的效用也會因而提 升,此時遺贈行為將會同時提高捐贈者與受捐贈者之效用。. al. n. iv n C (exchange motivate):也稱作策略性遺贈 h e n g c h i U (strategic bequest). (2) 交換動機. 或策略. 動機 (strategic motive) ,將移轉的財產視為受捐贈者為捐贈者提供勞務之對 償(例如:日常照護等)。 (3) 純粹遺贈動機 (bequest motive):遺贈行為本身即會對捐贈者產生效用,與利 他動機不同的是,捐贈者主要在意的是遺贈行為本身,並非所選定的受捐贈 者,因此只要做遺贈行為即可提高捐贈者效用,性質如同捐贈者享有消費「移 轉其所擁有的財富」此一「財貨」所能帶來的「暖光效應」(warm glow effect), 另也稱給予的喜悅 (joy of giving) 或溫暖之光 (warm-glow)。. 12.

(21) (4) 意外動機 (accidental motive):遺贈有時並沒有任何目的,而只是因捐贈者過 度儲蓄且無計劃進行任何財產遺贈規劃,後在捐贈者死亡時「意外」地移轉 財產給受捐贈者。此類動機在財產移轉後並不會提升捐贈者的福利,因此在 文獻中指出此類動機不會因稅制改革後稅負改變所影響。. 第二節. 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 Hines (2013) 說明因遺產稅會減少個人可用資源,且會影響相對價格,遺產 稅在勞動供給、消費與儲蓄或其他經濟決策上會產生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而 Hines (2013) 即針對課徵遺產稅對於勞動供給造成的影響,Kopczuk and Slemrod. 政 治 大. (2000) 也另有提及對於消費與儲蓄所造成的影響,以下為兩篇文獻所提出之所. 立. 得效果與替代效果簡述。. ‧ 國. 學. Hines (2013) 探討遺產稅對於勞動供給影響的淨效果,而也有很多遺產稅影. ‧. 響勞動供給的實證文獻 (Holtz-Eakin, Joulfaian, and Rosen, 1993; Joulfaian and. sit. y. Nat. Wilhelm, 1994; Brown, Coile, and Weisbenner, 2010),藉此便能認定所得與替代效. io. n. al. er. 果會影響哪些經濟變數,而將其納入於模型中。. v. Hines (2013) 的模型設定為非跨期模型,且將稅前遺贈視為由前一代所給予. Ch. engchi. i Un. 之稅後遺贈,若 B 為稅前遺贈, B* 為前一代所給予之稅後遺贈,t 為稅率,E 為 免稅額,兩者的關係即為 B*  B(1  t )  Et 。因此,當遺贈是具有目的性且為無 償的情況下,遺產稅對勞動供給的影響上就會有兩種所得效果,一為遺產稅會影 響受遺贈人稅後收入 (after-tax receipts) 而產生所得效果;二為因遺產稅會減少 計劃去做遺贈的人的福利而產生所得效果,但兩者對於勞動供給皆有正面效果。 除所得效果外,遺產稅在勞動供給上也有替代效果,遺產稅增加遺贈稅後資 源成本 (cost of bequeathing after-tax resources),即進行遺贈必須負擔的成本,相 對於休閒與現在消費的成本。如果休閒與遺贈具替代關係,越高稅負的遺產稅制 產生之替代效果將更不鼓勵勞動供給。由於兩種所得效果一般而言會鼓勵勞動供 13.

(22) 給,而替代效果恰好相反,遺產稅對勞動供給的影響就要取決於兩效果的相對大 小。 而在 Kopczuk and Slemrod (2000) 也設定模型,對於課徵遺產稅在勞動供 給、消費與儲蓄上產生的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提出看法。Kopczuk and Slemrod (2000)的模型,基於利他動機將受遺贈人之效用納入遺贈人之效用函數,此外也 考慮消費、勞動供給、慈善捐贈 (charitable bequests),完整遺贈人的效用函數表 示如下:. max u (C , L, G, v ( y , I )) W  zL  T  zL  – C. 政 治 大 I  W  G  E W  G  A  D W , A 立. ‧ 國. 學. C 與 L 分別代表終身消費與勞動供給,z 為工資率,T (·)為所得稅函數,W 為總可遺贈財產 (total bequeathable estate),G 代表慈善遺贈,已於遺產稅基中減. ‧. 除。個人在意的是受遺贈人的效用 v,取決於他自有的所得 y 與 I,I 為受遺贈人. sit. y. Nat. 得到的稅後遺贈,E (·)為遺贈稅函數,避稅成本為 D (W, A),A 代表因避稅使課. n. al. 在著規模經濟,因此 DW < 0 和 DA > 0。. Ch. engchi. er. io. 稅遺贈減少的金額,同時,避稅的邊際成本會隨遺產愈多而愈小,反映避稅上存. i Un. v. 經由上式對於目標變數求一階條件後,透露出課徵遺贈稅會增加保留下來做 為遺產相對於拿去消費、休閒與慈善遺贈的成本,因而產生替代效果,確定會減 少稅後遺贈 I,也就是較不鼓勵保留財產給後代(儲蓄) ,反面觀之將增加消費 C, 另一方面,若將消費換成休閒,同樣會減少稅後遺贈 I,增加休閒,不鼓勵勞動 供給 L。在所得效果上,只要休閒與消費都是正常財,因課遺贈稅使實質所得減 少,將減少消費 C、休閒與稅後遺贈 I,反面觀之則增加勞動供給與儲蓄。最後 因為模型考慮避稅成本,遺產稅避稅會直到邊際避稅利益等於邊際成本,到達在 現有財富最有助於避稅的程度,而事實上避稅會對因課徵遺產稅在儲蓄與勞動供 給上的影響產生抑制 (disincentive) 效果,即使所得效果與替代效果變小。 14.

(23) 表 2-1、兩篇文獻簡述與比較 Hines (2013). Kopczuk and Slemrod (2000). 1. 只探討勞動供給的影響。 模型差異. 2. 非跨期模型,但假設現在之稅前遺贈為前 一代之稅後遺贈。. 立. 3. 未考慮避稅. 1. 考慮對儲蓄與勞動供給的影響。. 2. 基於利他動機下,遺贈人的效用為受遺贈人效用的函數。 政 治3. 考慮避稅成本 大. ‧ 國. 遺產稅增加進行遺贈相對於休閒的成. 學. 替代效果. 替代效果. 課徵遺贈稅會增加保留下來做為遺產相對於拿去消費、. ‧. 本。如果休閒與遺贈具替代關係,越高稅負的 休閒與慈善遺贈的成本,因而產生替代效果,減少稅後遺贈, 遺產稅制產生之替代效果將更不鼓勵勞動供 也就是較不鼓勵保留財產給後代(儲蓄) ,反面觀之將增加消. y. 增加休閒,不鼓勵勞動供給。. sit. io. 兩種所得效果. n. al. er.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費,另一方面,若將目標換成休閒,同樣會減少稅後遺贈,. Nat. 給。. Ch. 1. 遺產稅會影響受遺贈人稅後收入 (after-tax. i n U. v. 所得效果. 在所得效果上,當休閒與消費屬於正常財,因課遺贈稅. i e n g c h將使實質所得減少,減少消費、休閒與稅後遺贈,反面觀之. receipts) 的大小而產生所得效果。. 2. 因遺產稅會減少計劃去做遺贈的人的福利. 則增加勞動供給與儲蓄。 ※ 避稅會對因課徵遺產稅在儲蓄與勞動供給上的影響產生. 而產生所得效果。. 抑制 (disincentive) 效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15.

(24) 第三節. 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 國內對於遺產稅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的實證文獻並不多,姚名鴻與徐淑容 (2015) 以財政部高雄國稅局 2011 年及 2012 年所核定遺產稅申報案件為分析對 象,運用二元應變數迴歸模型線性機率模型、Probit 模型與 Logit 模型,探討遺 產稅稅率調降後影響遺產稅逃漏之因素。實證結果發現,遺產總額、投資型遺產 金額、死亡前兩年內贈與財產金額等三項變數對遺產稅逃漏具正向顯著關係。 另一同樣針對遺產稅逃漏的實證文獻,胡世唐與吳世英 (2012) 以 1993 至 1998 年與 2003 至 2005 年兩段期間之國稅局遺產稅申報資料,估計稅率和稽核 機率這兩個變數對於遺產稅短漏報行為的影響,發現稅率愈高,納稅人短漏報愈. 政 治 大 稽核機率估計,都能夠有效地降低納稅人短漏報遺產的誘因。另外,擁有較多遺 立 多的遺產。而稅務機關的稽核程度,不論是以稅務機關的預算衡量,或以預期被. 產的人,其遺產短漏報的程度較嚴重。經由上述兩篇文獻可知研究主題偏重遺產. ‧ 國. 學. 稅租稅逃漏而非租稅規劃,同時也因資料期間的限制無法觀察 2009 年稅改之效. ‧. 果,而本文與以上文獻不同之處,為研究 2009 年遺贈稅改對租稅規劃之效果。 國內與本研究同樣探討 2009 年遺贈稅改的文獻,楊葉承與陳玉政 (2014) 以. y. Nat. sit. 臺北國稅局數年資料分析 2009 年遺贈稅稅率調降對申報行為、逃漏動機與稅收. n. al. er. io. 之影響。其中在遺產稅方面發現,平均每件申報遺產總額與淨額呈現正相關,但. i Un. v. 並不顯著,而推測原因為稅負減輕降低逃漏意願,促進資金回流,但在短期內資. Ch. engchi. 金擁有者死亡機率並未有任何改變,因此不會即時反映平均每件申報遺產總額增 加。修法後遺產稅平均每件核定之實徵稅額呈現減少趨勢但不顯著,遺產稅平均 每件申報逃漏總額顯著減少,表示修法後降低納稅義務人租稅逃漏誘因,提高納 稅義務人如實申報意願。在贈與稅方面發現,修法後平均每件申報之贈與總額顯 著增加,但贈與淨額卻未顯著增加,另外修法後贈與稅平均每件核定稅額顯著增 加,逃漏件數減少,但逃漏案件的平均每件贈與總額反倒增加。本文與此文獻的 不同之處為採用全國遺贈稅資料,僅分析 2009 年稅改對租稅規劃之效果,同時 觀察特定財富組群間之行為差異。. 16.

(25) 有關我國 2009 年修法目的的資金回流議題,楊陳旺 (2009) 探討香港遺產 稅廢除後是否能誘使海外資金回流。該研究係以香港廢除遺產稅制度之前後兩年 (2004 至 2007 年)為研究期間,並以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為樣本選樣,總計 124 家上市公司,1,372 筆持股比率 1% 以上自然人股東之持股金額作為資金回流之 代理變數資料,研究結果顯示遺產稅廢除確實會吸引海外資金回流,以楊葉承與 陳玉政 (2014) 研究結果表示平均每件贈與總額之增加,反映我國調降稅率也有 同樣的效果。 國外有關遺產稅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的實證文獻,Kopczuk and Slemrod (2000) 根據美國 1916 至 1996 年間的遺產申報資料,分析稅率變動對遺產申報、 財富累積及租稅逃漏的影響。在控制其它因素後,發現遺產申報金額與稅率呈反. 政 治 大. 向變動,特別是被繼承人死亡年齡較高的案例,顯示被繼承人有較充裕的時間進. 立. 行租稅規劃。隨後 Kopczuk and Slemrod (2003) 同樣使用與前一篇相同的資料. ‧ 國. 學. 庫,做了更進一步研究,觀察在 1916 至 1996 年間美國各次遺產稅租稅改革前後 幾天內,宣告死亡人數的變化,結果顯示為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死亡時點會去. ‧. 做調整,這也證明死亡的稅率彈性並非為零,應為一負值,隨後控制各項變數之. y. Nat. 後,許多變數仍與在較低稅負之稅制死亡的情形存在著正向關係,例如在有配. io. sit. 偶、有直系血親卑親屬的情況下,若被繼承人在遺產稅制改革時點將面臨死亡,. n. al. er. 會較偏好於低稅負之稅制時死去。. Ch. i Un. v. Bernheim (2004) 以美國 1995、1998 與 2001 年資料觀察在不同規模的遺產. engchi. 群組間,1997 年 TRA97 (Taxpayer Relief Act of 1997) 與 2001 年 EGTRRA 兩減 稅法案對於其生前贈與 (inter vivos gift) 機率之影響,以 Probit 迴歸實證的結果 發現,預測遺產 (projected estate) 在原先 TRA97 前免稅額至 TRA97 後之間的群 組,生前贈與機率會減少,而預測遺產大於 TRA97 後之群組,生前贈與機率會 增加,因此可以發現減稅將會使高遺產者更偏好生前贈與。本文相較於此文獻, 同樣探討在降稅之下個人贈與決策,但本文多觀察了對贈與金額方面之影響。 Kopczuk (2007) 發現當罹患有慢性病或是不治之症 (terminal illness) 者,得知消 息後進行遺產稅租稅規劃情形將會高於未得不治之症者,以反面來看,在死亡未 確立前,通常會較偏好自己持有財產。. 17.

(26) McGarry (2000) 討論遺產稅與父母生前贈與小孩之間的連結,從中發現遺產 稅的課徵會促使父母將資源提前移轉給小孩,且隨著適用的遺產稅邊際稅率愈 高,贈與的機率就愈大,此研究另外也估計當不課徵遺產稅時,將使父母生前贈 與小孩的機率每年降低 30%,這也反映父母不會充分利用免稅的機會,移轉財富 給小孩,在理論上適用愈高遺產稅率增加死後財富遺贈的成本也就愈大,因此增 加生前贈與機率與贈與金額的可能也就愈高,而此篇實證結果也發現父母適用的 遺產邊際稅率與生前贈與小孩機率和贈與金額存在顯著正向關係。 對於生前贈與與死後遺贈的討論,兩者難以分辨父母是基於利他動機或交換 動機、意外動機,還是節稅上的動機,Hochguertel and Ohlsson (2000) 使用美國 HRS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資料庫,發現只有 5% 的父母生前贈與會平均. 政 治 大. 分配給他們的小孩,而此篇文獻的實證結果表示贈與是具有補償性質. 立. (compensatory),在 Probit 模型對觀察贈與對象上,發現若該子女相對於他的兄. ‧ 國. 學. 弟姊妹有較低的所得時,愈有可能得到父母的贈與,同樣地,在贈與金額上使用 固定效果 Tobit 模型估計,顯示相對其他兄弟姊妹有較低所得者,受父母贈與之. ‧. 金額也會愈大,此也符合代際間移轉在利他動機上的預期。另外,McGarry (1997). y. Nat. 同樣使用 HRS 資料庫及另一 HRS 輔助研究資料,在資料上發現生前贈與是不成. er. io. sit. 比例移轉給其子女,而死後遺贈卻為平均將遺產分配給其子女。 綜上所述,當遺贈稅稅制明顯稅負過重或稅率過高時,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 n. al. Ch. i Un. v. 情形將會增加,將提高個人有意進行移轉財產至海外或是隱匿財產未申報及其他. engchi. 能造成稅基侵蝕等之情形,便扭曲資源配置效率,不利國內資本累積,下表 2-2 為遺產稅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兩類文獻之整理。. 18.

(27) 表 2-2、遺產稅租稅規劃與租稅逃漏相關文獻實證結果 作者與年份. 楊葉承與陳玉政 (2014). 楊陳旺 (2009). 額增加,而核定為有稅案件未申報數減少。. 發現遺產申報金額與稅率呈反向變動,特別是被繼承人死亡年齡較高的案例,顯示被繼承 人有較充裕的時間進行租稅規劃。. al. n. Kopczuk and Slemrod (2003). 我國 2009 年遺贈稅改後,遺產總額與淨額增加,但淨額增加不顯著;贈與總額與核定稅. io. 租稅規劃. 香港廢除遺產稅吸引資金回流。. Nat. Kopczuk and Slemrod (2000). 遺產申報金額與稅率呈反向變動。. ‧. 楊葉承與陳玉政 (2014). 但逃漏案件的平均每件贈與總額反倒增加。. 學. Kopczuk and Slemrod (2000). 政 治 大2.稽核程度(機率)愈高,短漏報情形減少。 我國 2009 年遺贈稅改後,遺產稅平均每件申報逃漏總額顯著減少。贈與稅逃漏件數減少, 立 1.稅率愈高,短漏報愈多遺產。. y. 租稅逃漏. 顯著關係。. sit. 胡世唐與吳世英 (2012). 遺產總額、投資型遺產金額、死亡前兩年內贈與財產金額等三項變數對遺產稅逃漏具正向. er. 姚名鴻與徐淑容 (2015). 實證結果. ‧ 國. 類型. i n U. v. 遺產稅改革時點會影響個人在較輕的稅制下做死亡決策。. Ch. engchi. Bernheim (2004). 減稅使高遺產者更偏好生前贈與。. Kopczuk (2007). 患有絕症者租稅規劃情形大於一般人。. McGarry (2000). 1. 適用愈高遺產稅邊際稅率者,生前贈與機率與金額愈大。 2. 提高遺產稅免稅額或降低稅率或不課徵遺產稅,結果將使贈與機率與金額下降。.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19.

(28) 第四節. 累進與單一稅率結構. 在 2009 年遺贈稅修法前為高累進稅率結構,在此結構下,因對於富有者來 說,稅負過重,易使逃漏稅與租稅規劃誘因過高,進而影響資源配置效率與國內 資本累積,不利於經濟發展與提升國際競爭力,但益處卻可在公平面抑制財富不 均,不過若該稅制驅使資金外流而導致課徵不易,避免財富過度集中的效果將難 以顯現。而在 2009 年修法為單一稅率 10% 後,與在高累進稅率制度下,有相反 的結果,但對於目前稅制稅基漏洞多,贈與稅免稅額過高、遺贈稅不計入與免徵 項目及資產評價不一致等問題(朱澤民與陳國樑,2016),實際單一稅率對於經 濟上的助益仍大有疑慮,另外,專家甚至表示反對目前的單一稅率結構,中央研 究院院士朱敬一曾指出: 「在 2009 年遺產稅修改過後,臺灣的熱錢逐漸增加,房. 政 治 大. 價跟著大漲、貧富差距明顯逐年拉大」。表 2-3 為各學者及研究對於高累進稅率. 立. 與低單一稅率有關看法之整理。.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0. i Un. v.

(29) 表 2-3、遺贈稅高累進稅率與單一稅率下之影響 遺贈稅稅率結構. 逃稅誘因. 高累進稅率. 低單一稅率. 逃稅誘因高. 逃稅誘因低. 富有者在生前有意花時間與金錢預先做好 1. 稅率低,短漏報遺產低( 胡 世 唐 與吳 世 英 , 2012)。 分散財產的規劃(曾巨威,2007)。 2. 相較高累進稅率,逃漏稅意願較低(楊葉承與陳玉政,2014)。.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不利資本累積. 有利資本累積. 2. 香港廢除遺產稅確實使資金回國,而資金回流間接也擴大其他稅. Nat. io. sit. y. 目之稅基,台灣改至單一稅率 10% 應有同樣效果(楊陳旺, 2009)。. n. al. er. 資本累積. ‧. 富有者稅負較重,租稅規劃的結果,將使 1. 相較於高累進稅率,平均每件遺產及贈與金額將增加(楊葉承與 資本外流,不利國內資本累積。 陳玉政,2014) 。. Ch. 3. 單一稅率制目的大多為全球租稅競爭。現今國際化,跨國界的資 本或勞動流動性已大幅提高,以單一稅率吸引資本流入或避免資 本外移(孫克難與羅時萬,2012)。. engchi. 不利資源配置與稽徵效率 資源配置與稽徵效率. i n U. v. 較高累進稅率有利. 扭曲資源配置效率或增加稽徵行政成本 相較於高累進稅率有利資源配置效率,但台灣目前稅基漏洞過多, (曾巨威,2007)。 贈與稅免稅額與不計入及免徵項目,或是資產評價不一等問題,易 扭曲個人決策(朱澤民與陳國樑,2016)。. 21.

(30) 有利減緩財富不均. 財富分配. 不利減緩財富不均. 1. 透過遺贈稅高累進稅率的課徵,可有效 因只有免稅額所產生的累進效果,較累進稅率下來得小,因此相較 減緩財富分配惡化 (Piketty and Saes, 於高累進稅率不利於改善財富分配。 2003)。. 政 治 大. 2. 防止社會財富過度集中化以及代際間 移轉所造成的分配不均問題(曾巨威, 2007)。. 學. ‧ 國. 立. 1. 單一稅率修改至高累進稅率後加重富 有者稅負。. Nat. y. sit. io. 加,可能推使納稅人去適用到更高的課 2. 高累進稅率修改至單一稅率,富有者的稅負移轉至低階層者身 稅級距。 上,即富有者有效稅率降低,低階層者原先適用之累進稅率提高。. al. er. 其他11. ‧. 2. 級距攀升效果 (bracket creep) -通貨 膨脹使財富名目上增加,但實質沒有增 1. 易於理解與遵從,因此較能減少錯誤與租稅詐欺行為。. n. 3. 自動穩定機制-在景氣不佳時保護納 稅人,財富下降,所適用累進稅率也下 降,景氣好則反之。. 11. Ch. engchi. i n U. 參考 Glen Nunes (2016),“Pros and Cons for the U.S. of Flat vs. Progressive Taxes,” ToughNickel。. 22. v.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為使評估 2009 年遺贈稅制改革效果能更加完善,本文初步先探討稅改前後 對於贈與意願的影響,使用非線性 Probit 機率模型,而對於在遺產稅租稅規劃最 常提及的利用贈與稅免稅額的分年贈與情形,則使用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 檢驗各修法前後次數下之人數是否存在顯著差異。最後,採用差異中之差異法 (DID,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估計 2009 年稅改對於平均每人年贈與金額的影 響。.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Probit 機率模型. 政 治 大 本文第一階段先探討我國 2009 年遺贈稅修法對於贈與意願的影響,將是否 立 改變其贈與行為及修法前後是否贈與以虛擬變數表示作為應變數,而影響生前贈. ‧ 國. 學. 與之因素作為自變數,觀察修法之效果。. ‧. 在線性機率模型下,使用最小平方法當自變數值過大或過小,所估計出的應 變數將會出現大於 1 與小於 0,不符合機率原理,而所估計出之係數(邊際效果). y. Nat. sit. 雖符合一致性,但因殘差項仍存在異質變異 (heteroskedasticity) ,並不符合. n. al. er. io. Gauss-Markov 定理,因此線性機率模型非為最佳線性不偏估計 (BLUE),為避免. i Un. v. 這 些 缺 點 , 本 文 使 用 非 線 性 Probit 機 率 模 型 , 以 最 大 概 似 法 (Method of. Ch. engchi. Maximum-likelihood) 求得估計之相對機率較為準確,以下以本文研究方向作為 例子。 下式 3-1 為原始潛在模型, yi* 為潛在變數 (latent variables) 定義為修法後贈 與之效用減除不贈與之效用,若為正則贈與,為負或為 0 則不贈與,而此變數並 無法從資料中觀察到。 yi 為表示有無贈與之虛擬變數,若 yi  1 為有贈與, yi  0 為無贈與,而此變數可從資料中觀察到。. y  xi    i * i. '. yi . 23. . 1, yi*  0 0, yi*  0. (3-1).

(32) 以下參 Cameron and Trivedi (2005) 同樣以估計修法後贈與機率作為例子。 Probit 模型以最大概似法來求得估計參數,下式 3-2 為修法後是否贈與概似函 數,其中 F ( xi ) 為累積密度函數,在 Probit 模型下假設為常態分配。 n. L   piyi 1  pi . 1 yi. i 1 n.   F ( xi ). yi. i 1. (3-2). 1  F ( xi ) . 1 yi. 再將上式概似函數取自然對數轉換為對數概似函數: ln L    yi ln F ( xi )  (1  yi ) ln(1  F ( x )) n. (3-3). i 1. 在機率機率密度函數分配屬凹向下 (concave) 的情形下,式 3-4 為將對數概. 政 治 大 數僅代表自變數對於潛在變數的影響,但在此一估計係數下,可得知在給定樣本 立 似函數以  做一階條件偏微,便可得出以最大概似法求得之估計係數 ˆMLE ,此係. . . n. yi  F ( xi ). i 1. F ( x  )(1  F ( x  )). . i. F ( xi ) xi  0. (3-4). ‧. ‧ 國.  ln L. 學. 下之最大機率。. i. y. Nat. 實際上,Probit 模型所估計之係數僅可表示自變數對潛在變數的影響,並非. io. sit. 本文所要探討的相對機率,下表 3-1 為 Probit 模型所估計之應變數平均機率與相. n. al. er. 對機率(邊際效果 Marginal effect)形式及定義, ( xi ) 常態分配下之累積密度. Ch. 函數,  ( xi ) 則為其機率密度函數。. engchi. i Un. v. 表 3-1、Probit 模型之估計參數 估計參數. 機率參數 P(yi  1 xi ) x ( xi )    ( z) d z. 形式與定義. 邊際效果參數 P(yi  1 xi ) xi.  ( xi ) i. 在自變數皆為平均值下,修  ( xi ) 自變數增加一單位,使贈 法後贈與之平均機率。 與的相對機率上升多少百分比。. 註:參考 Cameron and Trivedi (2005)。. 24.

(33) 另外,若以圖形表示,將其呈現於圖 3-1,應變數之平均機率即為  至 xi 所累積之機率,邊際效果則為對其累積密度函數 ( xi ) 對 xi 偏微,而當邊際效果 較大時表示累積機率密度函數曲線愈陡峭(或邊際效果為負,曲線為負斜率), 因此自變數對贈與決策的影響就愈大。 CDF=. 1. 0. 立. 政 治 大. 圖 3-1、累積機率密度函數示意圖. ‧ 國. 學 ‧. 二、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 (Wilcoxon signed-rank test). sit. y. Nat. 第二階段為檢驗修法是否造成贈與人分年贈與意願產生變化,便以修法前與. io. er. 修法後在該分年贈與次數下之人數,做配對樣本差異檢定,在配對樣本差異檢定 中,通常分為有母數方法的配對 t 檢定,無母數方法的符號檢定及 Wilcoxon 符. n. al. Ch. i Un. v. 號等級檢定。有母數方法必須在樣本多而符合常態分配的情況適用,估計結果才. engchi. 不會產生偏誤,而符號等級檢定相較於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為未考慮其差異 之大小,因此在本文樣本少,只有修法後幾年之贈與人的情況下,僅可適用無母 數方法,因此本文在檢驗修法對分年贈與次數的影響採用 Wilcoxon 符號等級檢 定。本文採雙尾檢定方式,在 5% 的顯著水準下檢驗其差異,以下為其統計假設, pregtime_n 為修法前在該分年贈與次數下之人數,postgtime_n 為修法後在該分年 贈與次數下之人數。 H 0 :pregtime _ n  postgtime _ n H A :pregtime _ n  postgtime _ n. 25.

(34) 此檢定方式為將前測值 (pregtime_n) 與後測值 (postgtime_n) 相減後,得到 其差異 Di ,再將其差異取絕對值 Di ,並依其差異的絕對值,只給予在有差異之 配對樣本順序等級 Ri ,差異愈大給予等級(權重)愈高,而得到各順序等級後, 將原先差異已知之正負符號,套用於各順序等級上,即稱為符號等級( Ri ,  ),並 將各符號等級加總後得 Wilcoxon 檢定統計值 W,如式 3-5 所示,實際運用於本 研究之過程可參考附表 3。 n. W=  Ri ,. (3-5). i 1. 得到 Wilcoxon 檢定統計值後,接續應計算 z 統計值,而在本文的樣本中皆 屬小樣本 ( n  20 ),因此其標準誤為式 3-6,當為大樣本時 ( n  20 ),其標準誤 之計算與小樣本不同。. 立. 政 治 大. ‧ 國. n(n  1)(2n  1) 6. 學. SW . (3-6). 得到標準誤後便可計算 z 統計值:. ‧. (3-7). sit. Nat. W SW. y. z. 在 雙 尾 檢 定 下 , 當 在 5% 顯 著 水 準 下 , z 統 計 值 的 顯 著 標 準 為. io. n. al. er.  z0.025  1.96 ,當所估計結果為 z  1.96 時,表示存在顯著負向差異,而 z  1.96. Ch. i Un. v. 表示存在顯著正向差異。正向差異及負向差異以本文所探討之分年贈與次數作為. engchi. 例子,解釋為在同一分年贈與次數下,修法前人數與修法後人數之差異,正向差 異表示修法前人數大於修法後人數,負向差異則反之。. 26.

(35) 三、差異中之差異法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 最後階段,為探討因 2009 年修法使年贈與金額提高的實質效果,因此採用 差異中之差異法,而此方法必須設有實驗組及控制組,實驗組即為有受該政策所 影響的目標對象,而控制組則未受該政策所影響,並可觀察實驗組的改變在消除 時間趨勢後,該政策對實驗組所帶來的真實影響,如圖 3-2 所示。 Y 應 變 數. T:實驗組. DID. 政 治C:控制組 大. 學. ‧ 國. 立. T:實驗組(無實施下). 時間 實施後 最後評估點. 實施點. ‧. sit. y. Nat. 圖 3-2、DID 模型-控制組與實驗組關係. er. io. 依圖 3-2,將政策實施前之實驗組平均值設為 TB,實施後平均值設為 TA,. al. iv n C 施後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差異,減除政策實施前之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差異後,即為 hengchi U n. 控制組政策實施前平均值為 CB,實施後平均值設為 CA,而 DID 估計即為政策實. 差異中之差異,另外,也可表示為實施前後實驗組之差異,減除實施前後控制組. 之差異,結果仍會相同,但實際上統計軟體採用第一種方式,如下表 3-2 所示。 表 3-2、實驗組與控制組政策實施前後平均值與政策效果 實驗組. 控制組. 實施前. TB. CB. 實施後. TA. CA. DID 政策效果. (TA−CA)−(TB−CB) or (TA−TB) –(CA–CB). 27.

(36) 若以本研究方向作為例子,DID 模型迴歸式表示為式 3-8:. yit  0  1treatit  2 timeit  3treatit timeit    X   it. (3-8). yit 為個人年贈與金額;treatit 為虛擬變數,當為實驗組為 1,控制組則為 0; timeit 同樣為虛擬變數,政策實施後為 1,實施前則為 0,treatit  timeit 為前兩者之 交乘項,   X 為與應變數有關之控制變數。若將估計出的係數與表 3-2 連結可 表示為表 3-3。 表 3-3、估計係數與兩組實施前後之平均值關係. 實施後. 實驗組. 控制組. (TA−CA)−(TB−CB). TA= 0+1+ 2+ 3. CA= 0+ 2. 1+ 3.  政 治C 大  立 + TB= 0+1. 實施前 (TA−TB)–(CA–CB). 2. B=. 3. 1. 0.  3(政策效果). 2.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8. i Un. v.

(37) 第二節. 實證模型與預期結果. 一般在探討任何因素對勞動市場影響時,影響方向大致上可分為兩種,第一 種為是否有意願投入勞動市場,稱勞動的廣度邊際 (extensive margin of labor), 而在投入勞動市場後,第二種為投入多少工時,稱勞動的強度邊際 (intensive margin of labor),運用以上的原理,將其套用於贈與決策上,贈與意願、分年贈 與次數作為贈與的廣度邊際,年贈與金額作為贈與的強度邊際,並各別採用不同 的研究方法。. 一、贈與意願效果 為觀察不同財富群組修法前後贈與意願(相對機率)變化,本文將修法前、. 政 治 大. 後是否贈與虛擬變數作為 Probit 模型應變數,淨財富群組虛擬變數作為主要自變. 立. 數,淨財富取對數及留有配偶、留有父母、留有直系血親卑親屬虛擬變數作為控. ‧ 國. 學. 制變數。下式 3-9 為修法前贈與決策迴歸式,式 3-10 為修法後贈與決策迴歸式。. pregivei   0   1ln_networthi   2leftspousei   3leftparentsi   4leftddsnti. ‧.   5 group _ wi + i. y. Nat. postgivei  0  1ln_networthi  2leftspousei  3leftparentsi  4leftddsnti. (3-10). er. io. sit.  5 group _ wi + i. (3-9). pregive 為修法前是否贈與虛擬變數,若該被繼承人修法前有贈與為 1,無贈. n. al. Ch. i Un. v. 與為 0;postgive 為修法後是否贈與虛擬變數,若該被繼承人修法後有贈與為 1,. engchi. 無贈與為 0。控制變數,ln_networth 為將淨財富取對數;leftspouse 為死亡時留有 配偶為 1,無則為 0;leftparents 為死亡時留有父母雙方為 2,一方為 1,無則為 0;leftddsnt 為死亡時留有直系血親卑親屬為 1,無則為 0。主要自變數,group_w 虛擬變數為參考 Bernheim (2004) 之作法,淨財富依修法前後遺產稅免稅額劃分 虛擬變數,淨財富低於修法前 779 萬免稅額者,變數 group_1 設為 1,淨財富高 於修法前 779 萬免稅額但低於修法後免稅額 1,200 萬者,變數 group_2 設為 1, 淨財富介於 1,200 萬至 5,000 萬者,變數 group_3 設為 1,淨財富介於 5,000 萬至 1 億者,變數 group_4 設為 1,淨財富高於 1 億者,變數 group_5 設為 1。為使模 型所估計之邊際效果直接反映各淨財富群組相對其他四組之贈與機率,便將五組 淨財富虛擬變數,分別進行迴歸。表 3-4 為各變數定義以及設定方式。. 29.

(38) 表 3-4、修法前後贈與決策模型變數設定 變數. 名稱. pregive. 修法前贈與. 修法前有贈與為 1,無贈與為 0。. postgive. 修法後贈與. 修法後有贈與為 1,無贈與為 0。. 淨財富. 各被繼承人核定遺產總額減除其未償債務及所. 取對數. 欠之稅款後,再取其對數。. leftspouse. 留有配偶. leftparents. 留有父母 留有直系 血親卑親屬. group_2. 第二組. 立 被繼承人淨財富為 779 萬至 1,200 萬為 1,其餘 為 0。. 被繼承人淨財富為 1,200 萬至 5,000 萬為 1,其餘. 第三組. 為 0。. ‧. group_5. 政 治 大. 第四組. 被繼承人淨財富為 5,000 萬至 1 億為 1,其餘為 0。. Nat. group_4. 為 0。. 被繼承人淨財富 1 億以上為 1,其餘為 0。. y. group_3. 被繼承人於死亡時留有直系血親卑親屬為 1,無 被繼承人淨財富為 779 萬以下為 1,其餘為 0。. ‧ 國. 第一組. 無為 0。. 學. group_1. 被繼承人於死亡時留有父母雙方為 2,一方為 1,. 第五組. io. sit. leftddsnt. 被繼承人於死亡時留有配偶為 1,無為 0。. n. al. er. ln_networth. 設定. Ch. i Un. v. 另外,為使上述模型估計結果更趨於穩健,另將五組淨財富虛擬變數同時進. engchi. 行迴歸,迴歸式分別為式 3-11 及式 3-12,而模型在估計時,group_5 變數因存在 共線性問題 (collinearity),因此估計時便會省略 group_5 變數,此模型在各淨財 富虛擬變數 (group_1、group_2、group_3、group_4) 所估計之邊際效果即可表示 為相對 group_5 淨財富群組之贈與機率。. pregivei   0   1ln_networthi   2leftspousei   3leftparentsi   4leftddsnti   5 group _1i   6 group _ 2i   7 group _ 3i   8 group _ 4i. (3-11).   9 group _ 5i   i postgivei  0  1ln_networthi  2leftspousei  3leftparentsi  4leftddsnti  5 group _1i  6 group _ 2i  7 group _ 3i  8 group _ 4i  9 group _ 5i + i. 30. (3-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事實上,彙整金融海嘯前後之成長表現,2003 年至 2007 年全球平均 經濟成長率為 5%左右,但是在金融海嘯之後的 2008 年至 2014

老師將一籃蘋果平分給班上學生,若每人分6顆蘋果,剩下4顆蘋果;若

隨機實驗是一種過程 (process),是一種不能確定預知會

只能用Windows的DIB或BMP檔 24bit full

Flash 動畫與視訊產生互動,例如加上字幕、音 效…等,也能以 ActionScript 來控制視訊的播放 效果,甚至藉由 ActionScript

學校報名 2022年3月上旬至3月下旬 甄選學生 2022年4月中至4月下旬 公佈甄選結果

通過蒐集學生在各方面(包 括學習 過程和結果 )的學習 顯證,然後詮釋資料,判斷 學生的表現,藉以向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