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Copied!
4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研究生:凃裕斗 指導教授::王兆鵬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二月.

(2) 感. 言. 有人云: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自從大學畢業後,告別學生生 涯已二十餘寒暑,但響往更進一步求學的意志,隨著歲月的流逝,卻 更加強烈,因為從事司法實務工作十餘年,雖歷任一、二審法官及一 審庭長的職務,但職務、歷練的提昇,卻未見學識的增長,究其原因, 概為審判工作以解決實務問題為核心,奉法條、最高法院判例、決議 及(大法官)解釋為圭臬,欠缺學術理論系統化思考,以致從事實務工 作愈久,距離探索學問真諦的目標愈遠,因此時有再度求學的期望。 無奈審判工作繁重的負荷和家庭照顧的重擔,幾乎將學習的信心消磨 殆盡,直至看到後期學弟妹相繼考取研究所繼續深造,一股後浪推前 浪的自我壓力再度重燃學習的動力,經幸運考取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系 碩士在職專班,二年多來研究所的課程中,在學校諸位良師的引領 下,學習不少學術研究典範與治學的規矩,獲益良多。 本篇論文的完成,使我百感交集,因為花了二個學期的心血累 積,終於有圓滿的結果,三百多個辛苦折磨的日子,在完成論文後都 已成甜密的回憶。在此要感謝受訪談及問卷調查的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刑事庭同仁、公設辯護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學長姊以 及高雄地區的律師道長們,在百忙中撥冗接受訪談及問卷調查,提供 最真實的寶貴經驗及高見,充實本研究之資料與分析,尤其看到受訪.

(3) 者事先研究準備的資料,用心程度不亞於本人,更令人動容,銘感五 內。另外更要感謝指導我論文寫作的王兆鵬教授,王老師不嫌我愚 鈍,願接受我這個外校生,不但費心指導我論文寫作方向,對於問卷 調查題目及深度訪談題綱之設計,均再三修飾指正,並要求我要事先 找人測試,認為可行後,始得定稿,足見其治學與研究的嚴謹態度, 堪為典範,深植我心。尤其他不辭辛苦、不計勞費,數度遠從台北南 下高雄,親自指正論文的內容與格式,催生本論文的完成,更令我永 銘在心,不敢沒忘。再者,參與口試指導的兩位老師,其中吳俊毅教 授,我在校內即深受其諄諄教誨,另一位李佳玟教授也給予最大的耐 心與包容,二人都對論文實證研究方法之理論及內容方面,不吝提出 指正及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更具學術參考價值。同時要感謝本院統計 室、資訊室及刑事科同仁熱心協助提供統計數據及協商判決資料,以 供研究。尤其要感謝詹助理梅鈴小姐在公餘協助文獻蒐集、校對統計 問卷資料及整理訪談摘要等,使我得以在預定時間完成既定的進度, 惠我良多。最後要感謝本院楊院長隆順先生、高院長金枝女士及我親 愛的家人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始能如期完成本論文,在此均一併獻 上最誠摯的謝意。 論文的完成,並不代表學習的結束,反而是開啟學問研究的端 倪,希望我在既有的基礎上,能保持旺盛的學習鬥志,有機會能賡續.

(4) 在學術研究上努力,邁向更燦爛的殿堂。最後謹以本論文獻給我年邁 的母親和深愛我的家人,對他們的支持和包容致上無盡的感恩。.

(5) 論文摘要 因為社會多元發展,新型犯罪不斷增加,導致刑事審判負荷日益 嚴重,如果再堅持案件不分輕重,都必須經嚴格證據調查與言詞辯論 等完整審判程序,不但當事人須費心勞力,司法機關亦恐將陷於癱瘓 的境地。因此,將刑事案件層級化分類,對於相對輕微的案件,避免 適用冗長的通常審判程序,以相對簡易之訴訟程序,迅速處理案件, 縮短審判流程,提昇審判效能,應是符合程序利益之經濟考量及合理 減輕司法資源負擔的方式。世界各國為解決刑事審判的沉重負擔,亦 均設有簡易的訴訟程序或採取認罪協商制度,我國繼修訂刑事訴訟簡 易程序及簡式審判程序後,於 2004 年 3 月 23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增訂 協商程序,並於同年 4 月 9 日生效施行,正式引進所謂「量刑協商」 制度。 新法施行後,在協商程序開始施行之最初三個年度,根據統計數 據,全國各地方法院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終結件數,佔公訴(訴、 易、簡)案件終結件數比率之總平均值:2004 年為 1.24%(計自當年 4 月至 12 月);2005 年為 3.84%;2006 年為 3.90%。依上開數據顯示, 採行協商程序而終結案件之比例顯然甚低,尤其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依 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終結件數,2004 年為 138 件,佔公訴案件終結 件數比率之平均值為 0.85%;2005 年為 183 件,佔公訴案件終結件數.

(6) 比率之平均值為 0.99%;2006 年為 76 件,佔公訴案件終結件數比率 之平均值為 0.38%,均未達 1%,因而寄望其對於疏減審判負荷之功 能尚發揮不了作用,此與施行前各方原先認為協商程序可廣泛適用並 可有效減少刑事庭法官工作負荷之期待落差甚大。 國內學界及學位論文對於協商制度之理論研究已有普遍的介紹 與探討,其中不乏精闢之見解,惟如何從協商程序之實務運作現況, 探討其相關爭議問題與協商程序成效不彰的原因,並從實證研究中印 證文獻理論之正確性與否,作為日後實務運作或修法建議之參考,或 許才是探討此一制度往後發展之良策。對於此次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 修正,為何無法達成原先各方之期待?如何推展或再修正以符合原先 立法之良法美意,個人希望藉由對實務審判及實證研究之結果,研究 其中利弊得失,並提出具體檢討與建議,以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本文之研究除整理、分析協商程序之內容及相關爭議問題,藉以 探討協商程序現行規範有何不明確、易茲爭議,影響實務運作之論述 外,另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為例,從實證研究中,瞭解 實務運作所衍生之問題、成效與缺失,進而綜合實證研究之結果,印 證文獻理論敘述之正確與否,嘗試提出具體檢討與建議。當然僅以臺 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為例,從事實證研究,所得之實證結果 與分析,僅能呈現一個法院的現象,難免因為各地方法院刑事案件質.

(7) 與量之不同,不能遽論為完全相同之結論,有其研究範圍之限制,但 其中相關實務問題與檢討建議事項,不乏為各地方法院共同之因素, 容或有參考之價值。 本文實證研究方法係以「調查」之「深度訪談法」與「問卷調查 法」作為實證研究蒐集資料之工具。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 序為研究客體,研究期間自 2004 年 4 月 9 日起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 止,研究對象以該段時間內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辦理刑事案件之法官、 檢察官、律師及公設辯護人,為訪談對象。因為深度訪談的進行,無 法大量及隨機採樣,有其限制性之缺點,因此另輔以問卷調查之方式 蒐集資料,以供交叉比對,試圖從中發現問題之癥結,擬具檢討改進 之建議。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逐一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 目的、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架構。第二章為刑事訴訟協商程 序之內涵。主要在介紹我國協商程序之範圍、類型及要件,旁及一些 因現行規範不明確,所引發實務上可能產生疑義之問題與探討。包括 協商程序之意義、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協商程序之進行、協商合 意之撤銷與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法院的事後審查及裁判、協商判決 不服的救濟程序等。第三章為協商程序爭議問題之研究。包括我國引 進量刑協商制度之疑慮、關於案件類型適用上之爭議、關於協商事項.

(8) 方面之爭議、關於協商程序要件方面之爭議、關於救濟機制方面之爭 議、證據法則在協商程序中的適用及衍生之爭議等較具爭議性之問 題。旨在提出現行規範所引發理論上較具爭議性或實務運作發生適用 疑義之所在,綜合各家學說之見解,並提出個人管見,以供實務運作 之參考及日後修法之建議。第四章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 之實證結果與分析。首先說明實證研究之方法與樣本選取之方式,接 著提出實證研究之結果與分析。分別從受訪者實務經驗之結果、實務 意見之表達與未曾參與協商程序之原因三方面歸納分析,配合第二章 協商程序內涵之主要架構整理出結論,作為下一章實證研究結果之檢 討與建議基礎。第五章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證結果之 檢討與建議。經整理、歸納、分析前述協商程序爭議問題之研究及上 開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證研究之結果後,謹提出臺灣高 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亟待檢討與建議之事項,以期將來修法時能 使之明確或獲得各界之重視。第六章、結論。總結上開各章,提出本 文之結論。 針對上開實證研究結果,本文提出以下之檢討與建議:一、協商 程序制度設計與案件範圍限制之檢討。二、如何提高當事人適用協商 程序之意願。三、改進事先徵詢被害人意見之方式。四、臺灣高雄地 方法院檢察署內部控管機制之檢討。五、調和協商程序與其他簡易訴.

(9) 訟程序之措施。六、協商程序上訴制度之改進。本研究雖僅以臺灣高 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為例,但其中所舉檢討與建議事 項,不乏為各地方法院共同之因素,容有參考之價值,敬祈指正。.

(10)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研究動機.................................................................................................1 研究目的.................................................................................................5 研究方法與步驟.....................................................................................5 研究範圍與架構.....................................................................................6.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9 第一節 協商程序之意義.....................................................................................9 第二節 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15 第一項 協商案件之範圍............................................................................16 第二項 聲請協商之時機............................................................................20 第三項 聲請協商之主體............................................................................21 第四項 事前徵詢被害人之意見................................................................25 第五項 經法院同意協商程序....................................................................27 第三節 協商程序之進行...................................................................................29 第一項 協商程序之流程............................................................................30 第二項 協商之事項及期間........................................................................31 第一款 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32 第二款 對被害人之補償....................................................................38 第三款 對社會之補償........................................................................41 第四款 其他協議事項........................................................................42 第五款 得協商之期間........................................................................44 第三項 法院應踐行之程序........................................................................45 第四項 辯護權的保障................................................................................51 第四節 協商合意之撤銷與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54 第一項 協商合意之撤銷............................................................................56 第二項 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58 第五節 法院之審查及裁判...............................................................................59 第一項 法院接受協商判決聲請之審查....................................................59 第一款 法定事項之審查....................................................................59 第二款 法定以外事項之審查............................................................74 第三款 協商合意瑕疵之補正或調整................................................76 第四款 法院不得逾越當事人合意範圍而為判決............................77 第二項 法院之協商判決............................................................................78 第一款 法院為協商判決之程序........................................................78 I.

(11) 第二款 法院之協商判決....................................................................84 第一目 協商判決之製作及送達................................................85 第二目 協商判決應記載之事項................................................87 第三目 協商判決理由之記載....................................................88 第四目 協商判決應否宣示........................................................90 第五目 從刑部分漏未協商,法院得否為協商判決................93 第六節 協商過程中陳述之效力.......................................................................94 第七節 協商判決之救濟...................................................................................97 第一項 限制上訴為原則............................................................................97 第二項 上訴審的調查與決定..................................................................100 第一款 上訴審的調查......................................................................100 第二款 上訴審的決定......................................................................104. 第三章 協商程序爭議問題之研究 ........................................................106 第一節 我國引進量刑協商制度之疑慮.........................................................106 第二節 關於案件類型適用上之爭議.............................................................116 第一項 重罪案件之協商禁止方面..........................................................116 第二項 罪名之認定方面..........................................................................117 第一款 是否為「重罪案件」應以起訴書所載?或依法院認定為準? ............................................................................................................117 第二款 罪名與罪數可否協商方面..................................................119 第三節 關於協商事項方面之爭議.................................................................126 第一項 檢察官得否就法定以外其他事項與被告協商方面..................126 第二項 協商之事項是否包括保安處分方面..........................................133 第四節 關於協商程序要件方面之爭議.........................................................136 第一項 在協商的時機方面......................................................................136 第二項 在協商之發動及開啟方面..........................................................142 第一款 發動權人..............................................................................142 第二款 先認罪或先協商..................................................................147 第三項 是否須經法院同意方面..............................................................149 第四項 檢察官與被告進行協商,是否須在 30 日內完成方面............153 第五項 關於協商進行中之法律協助方面..............................................155 第一款 在可受法律協助之案件類型部分......................................155 第二款 違反協商進行中法律協助之效果......................................160 第六項 檢察官聲請改易程序為協商判決方面......................................162 第七項 法院為訊問及權利告知程序終結「後」 ,能否為協商之撤銷或撤 回方面........................................................................................................164 第一款 被告撤銷協商合意方面......................................................165 II.

(12) 第二款 檢察官撤回協商聲請方面..................................................167 第五節 關於救濟機制方面之爭議.................................................................169 第一項 原則禁止上訴與例外方面..........................................................170 第二項 上訴審程序方面..........................................................................175 第六節 證據法則在協商程序中的適用及衍生之爭議.................................176 第一項 協商過程中陳述之效力方面......................................................176 第一款 何謂「協商過程中之陳述」?..........................................176 第二款 未為協商判決時,協商陳述之效力..................................178 第三款 已為協商判決時,協商陳述之效力..................................179 第二項 補強法則之適用方面..................................................................182. 第四章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之實證結果與分析 ..........185 第一節 實證研究之意義及研究方法說明.....................................................185 第二節 本文實證研究之方法.........................................................................186 第三節 實證研究之結果與分析.....................................................................188 第一項 參與協商程序之現況..................................................................188 第二項 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190 第一款 協商案件之範圍—重罪案件協商之禁止..........................190 第二款 聲請協商之時機-協商程序案件檢察官是在那一階段聲 請?....................................................................................................194 第三款 聲請協商之主體..................................................................196 第一目 協商程序之進行,是否為法官勸諭或促請而達成? ....................................................................................................196 第二目 檢察署之內部控管機制..............................................200 第四款 事前徵詢被害人之意見......................................................207 第五款 經法院同意協商程序-檢察官聲請於審判外與被告進行協 商,法院如何審酌是否同意?........................................................212 第三項 協商程序之進行..........................................................................218 第一款 協商之期間-檢察官與被告進行審判外協商,須經多少時 間才能達成協商合意,聲請法院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218 第二款 協商事項..............................................................................221 第一目 檢察官聲請與被告進行協商時,被告是否須先認罪或 先協商?....................................................................................221 第二目 罪名及罪數可否協商?..............................................223 第三目 檢察官得否就法定以外其他事項與被告協商?......230 第四目 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在數罪併罰之案件,應以各罪 之宣告刑為基準或以定應執行刑之結果為基準?................233 第三款 法院應踐行之程序-檢察官聲請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 III.

(13) 時,法官如何踐行訊問被告及告知其權利?................................235 第四款 辯護權的保障—被告辯護權之保障..................................240 第四項 協商合意之撤銷與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檢察官或被告有無在 踐行訊問及告知程序終結「後」,始為撤回或撤銷協商合意之情形? ....................................................................................................................248 第五項 法院之審查及裁判......................................................................251 第一款 法院之審查—檢察官與被告協商,預以刑法第 59 條酌減後 之刑期聲請法院為協商判決,是否為顯有不當之情形?............251 第二款 法院之協商判決..................................................................254 第一目 協商程序判決在量刑上與其他程序判決有無差異? ....................................................................................................255 第二目 檢察官與被告之量刑協商是否能完全反映被告之罪 責?............................................................................................258 第六項 協商判決之救濟—上訴條件之限制..........................................260 第七項 其他實務意見..............................................................................261 第一款 協商程序與現行刑事訴訟制度方面...................................262 第一目 協商程序之規定與簡式審判及簡易程序之規定是否有 重疊之現象?如此規定是否妥適?........................................262 第二目 同一案件會選擇依協商程序、簡式審判或簡易程序終 結?............................................................................................265 第二款 協商程序有無達到減輕刑事審判負荷之預期效果方面..268 第一目 同一案件進行協商程序所花費之整體審判時間,與進 行「簡式審判」及「簡易程序」程序有無差異?................269 第二目 協商程序施行後,有無達到減輕刑事審判負荷之預期 效果?........................................................................................272 第三款 未參與協商程序之情形......................................................274 第一目 法官未審理過協商程序案件之情形..........................274 第二目 檢察官未聲請並進行過協商程序案件之情形..........275 第四節 小結.....................................................................................................276. 第五章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證結果之檢討與建議 ..295 第一節 協商程序制度之設計與案件範圍之限制.........................................295 第一項 協商程序制度之設計..................................................................295 第二項 協商案件範圍之限制..................................................................296 第二節 適用協商程序之意願.........................................................................298 第三節 被害人意見之徵詢.............................................................................310 第四節 檢察官內部之控管機制.....................................................................311 第五節 協商程序與其他簡易訴訟程序之調和.............................................312 IV.

(14) 第六節 協商程序上訴制度之改進.................................................................315. 第六章 結論..............................................................................................317 參考文獻 ....................................................................................................320 附表 ............................................................................................................327 附件 ............................................................................................................330. V.

(15)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因為社會多元發展,新型犯罪不斷增加,刑事審判之負擔日益嚴 重,如果堅持每個案件都必須經直接審理、公開審理、集中審理與言 詞辯論等完整的審判程序,將導致法院審理案件之負荷繁重,審理效 能亦會日趨低落,且不分案件之輕重,都須經如此繁複的審理程序, 不但當事人須勞其心力與體力,往返奔波於法院之間,司法機關恐亦 將陷於癱瘓的境地,在現代各國均意識到迅速審判亦屬人民訴訟權保 1. 障之一環 ,因此依據犯罪事實之不同,將刑事案件層級化分類,對 於相對輕微之案件,儘量避免適用冗長之通常審判程序,以相對簡易 之訴訟程序,迅速處理案件,使得不同程度之案件,得以適用不同之 程序終結,以縮短審判流程,提昇審判效能,應是符合程序利益之經 濟考量 2 且合理減輕司法資源負擔之方式。各國為解決刑事審判案件 之沉重負擔,均設有簡易之訴訟程序或採取認罪協商制度,例如德國 設有處刑命令程序,日本設有略式程序及簡式公判程序,美國則有認 1. 美國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 6 條規定: 「在任何刑事訴訟中,被告享有快速審判的權利」 ;德國憲 法法院於 1969 年亦吸取英美法公平審判(fair trial)的概念,在判決中使用「公平程序原則」與「訴 訟迅速原則」的名稱,轉引自王兆鵬,建構我國速審法之芻議─以美國法為參考,收錄於氏著「新 刑訴‧新思維」,頁 225-226,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8 月,初版 2 刷。 2 關於訴訟經濟在刑事訴訟程序上之運用及其實質內涵,參閱林俊益,訴訟經濟原則在刑事訴訟 法之運用,收錄於氏著, 「程序正義與訴訟經濟」 ,頁 87 以下,元照出版公司,2000 年 2 月,初 版 1 刷。 1.

(16)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罪協商程序,義大利亦部分採擷美國認罪協商之精神,發展出不同之 3. 認罪協商模式 。 刑事訴訟程序之進行從偵查、起訴、審判至執行,目的在於確定 國家刑罰權對於被告之特定不法行為有無存在及其範圍為何,除了以 「發現實體真實」及「保障被告基本人權」為兩大遵循原則之外,事 實上,程序上利益(訴訟經濟)之考量亦為關注之一個著眼點 4。基此, 我國刑事訴訟法酌採美國當事人進行主義下認罪協商制度,對於輕罪 的被告或勇於認錯的被告,於 1997 年 12 月增訂第七編簡易程序之規 定(第 449 條以下,主要是 451 條之 1 參照);另於 2002 年 2 月增訂 緩起訴制度(第 253 條之 1 參照);又於 2003 年 2 月增訂簡式審判程 序(第 273 條之 1 參照),然因社會變遷,特別刑事罰法不斷制定,導 致刑事案件逐年增加,法官之工作負荷一直無法減輕,光靠原有之簡 易程序及簡式審判程序,仍不足以快速消化積案。於是司法院乃積極 研擬修法增訂協商程序,經過不斷與各界研商,終於 2004 年 3 月 23 日三讀通過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增訂第七編之一協商程序,並經總. 3. 德國處刑命令程序,參閱張麗卿,美國與德國之協商實務,法學講座,第 28 期,頁 48-49,2004 年 7 月;日本略式程序及簡式公判程序,參閱劉思廷, 「擴大適用認罪協商制度之研究」 ,中國文 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75-80,2006 年 6 月;美國認罪協商程序,參閱王兆鵬,論新 法之協商程序,收錄於氏著「新刑訴‧新思維」 ,頁 172 以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8 月, 初版 2 刷;義大利認罪協商模式,參閱吳巡龍,我國宜否擴大採用認罪協商制度以減輕司法負荷, 收錄於氏著「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 ,頁 82 以下,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 年 9 月, 1 版。 4 參閱余振華,我國新增量刑協商程序運用之芻議,法學講座,第 28 期,頁 63,2004 年 7 月。 2.

(17)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5. 統於同年 4 月 7 日公布,於同月 9 日生效 。 新法施行後,在協商程序開始施行之最初三個年度,根據統計數 據,全國各地方法院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終結件數,佔公訴(訴、 易、簡)案件終結件數比率之總平均值:2004 年為 1.24%(計自當年 4 6. 月至 12 月);2005 年為 3.84%;2006 年為 3.90% 。依上開數據顯示, 就整體而言,採行協商程序而終結案件之比例顯然甚低,除甫施行當 年因尚處於摸索階段,故件數甚微,僅占 1.24%;但隨後之 2005 年 及 2006 年,件數雖略有提升,但仍僅佔起訴件數的 3.84%及 3.90%, 7. 數量上升甚為有限,如果與美國司法實務的現況 相較,更是天壤之 別,尤其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終結件數,2004 年為 138 件,佔公訴(訴、易、簡)案件終結件數比率之平均值為 0.85%; 2005 年為 183 件,佔公訴案件終結件數比率之平均值為 0.99%;2006 8. 年為 76 件,佔公訴案件終結件數比率之平均值為 0.38% ,均未達 1%,因而寄望其對於疏減審判負荷之功能尚發揮不了作用。 前司法院刑事廳廳長蔡清遊先生亦認為,此次通過之條文,由於. 5. 新增協商程序詳細立法經過,參閱洪堯讚, 「我國量刑協商制度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67 以下,2006 年 6 月;及劉思廷,同註 3,頁 88 以下;及蔡清遊,刑事訴 訟協商程序實務探討(上) ,司法周刊第 1194 期,第 2 版,2004 年 7 月 22 日。 6 參閱本論文附表 1:2004 年∼2006 年各地方法院協商程序件數占終結件數之百分比,臺灣高雄 地方法院統計室製作,相關資料取自司法院統計處彙總統計查詢系統。 7 根據美國司法部統計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所發布,2002 年美國聯邦法院對於重罪案件 判決定罪之統計數據,認罪協商案件比例高達 95%,經審判案件之比例合計為 5%(陪審團審判佔 2%、法官獨任審判佔 3%),http://www.ojp.usdoj.gov/bjs/pub/pdf/scscf02.pdf。轉引自王俊力,從 公訴觀點看刑事訴訟法「協商程序」之實務運作,檢察新論,創刊號,頁 192,2007 年 1 月。 8 參閱本論文附表 1,同註 6。 3.

(18)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限制甚嚴,以致適用協商程序終結案件者並不普遍,可說對減輕法官 9. 工作負荷幫助不大 ,此與施行前各方原先認為協商程序可廣泛適用 並可有效減少刑事庭法官工作負荷之期待落差甚大。另外我國刑事訴 訟法已有緩起訴、職權不起訴、簡易判決處刑、簡式審判等基於訴訟 經濟之考量,而以簡易程序處理與終結案件,對被告而言,如何在多 種程序間選擇對己最為有利,在理論上或許得以找出標準,惟在實務 之運作上,並不具有太大之實質意義。蓋因程序選擇之決定權不在於 被告,甚且不同程序之選擇又會造成相同案件導出極為不同之結果, 10. 被告之權利如何受到保障與援助,日後必須列為重要考量之條件 。 國內學界及學位論文對於協商制度之理論研究已有普遍的介紹 與探討,其中不乏精闢之見解,惟如何從協商程序之實務運作現況, 探討其相關爭議問題與協商程序成效不彰的原因,並從實證研究中印 證文獻理論之正確性與否,作為日後實務運作或修法建議之參考,或 許才是探討此一制度往後發展之良策。筆者從事刑事審判實務多年, 歷經一、二審,目前又回任地方法院,對於地方法院刑事庭法官工作 負荷之沉重,一直感受甚深,如何有效快速終結刑事案件,減輕法官 之負擔,容有切身利害關係。因此對於此次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修 正,為何無法達成原先各方之期待?如何推展或再修正以符合原先立 9. 參閱蔡清遊,同註 5,第 3 版。 參閱黃朝義,訴訟制度:第五講 簡易訴訟制度-協商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 35 期,頁 95, 2005 年 9 月。 10. 4.

(19)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法之良法美意,個人希望藉由對實務審判及實證研究之結果,研究其 中利弊得失,並提出具體檢討與建議,以期收拋磚引玉之效。.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鑑於國內學界及學位論文對於協商制度之理論研究已有普遍及 深入之介紹與探討,因此本文對於協商制度之褒貶,以及協商程序是 否違反法治國國家原理原則、抑或有無違反刑事訴訟發現真實、保障 人權之目的與無罪推定原則等論述,均不再多加著墨,而將重點放在 從協商程序之實務運作現況,探討其爭議問題與影響協商案件成立之 因素,並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之運作情形,以實證研究 之方式,印證文獻理論敘述之正確與否,並了解現行制度之缺失所 在,藉以檢視立法目的是否達成,嘗試提出檢討與建議改進之方向。.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文之研究方法主要係採取文獻分析法和實證研究法,首先蒐 集與本文相關之法規、學術著作、博碩士論文、期刊論文以及實務裁 判、司法統計數據等文獻資料,加以整理、分析我國刑事訴訟協商程 序之內容及相關爭議問題,藉以探討協商程序現行規範有何不明確、 5.

(20)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易茲爭議影響實務運作之論述外,另外擬以台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 商程序為例,從實證研究中,瞭解實務運作所衍生之問題與缺失,進 而綜合實證研究之結果,印證文獻理論敘述之正確與否,嘗試提出具 體檢討與建議事項。當然僅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為例, 從事實證研究,所得之實證結果與分析,僅能呈現一個法院的現象, 難免因為各地方法院刑事案件質與量之不同,不能遽論為完全相同之 結論,有其研究範圍之限制,但其中相關實務問題與檢討建議事項, 不乏為各地方法院共同之因素,容或有參考之價值。 本項研究方法擬以「深度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作為實證研 究蒐集資料之工具,以探求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務運作 之真實面。深度訪談(intensive interview)是以一對一訪問方式蒐集資 料,本文係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為研究客體,研究期間 自 2004 年 4 月 9 日起至 2006 年 12 月 31 日止,研究對象以該段時間 內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辦理刑事案件之法官、檢察官、律師及公設辯護 人為訪談對象。因為深度訪談的進行,無法大量及隨機採樣,有其限 制性之缺點,因此另輔以問卷調查之方式蒐集資料,以供交叉比對, 試圖從中發現問題之癥結,擬具檢討改進之建議。.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6.

(21)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研究主題及論述內容概略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逐一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目的、研究方法與 步驟、研究範圍與架構。 第二章為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主要在介紹我國協商程序之 範圍、類型及要件,旁及一些因現行規範不明確,所引發實務上可能 產生疑義之問題與探討。包括協商程序之意義、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 啟、協商程序之進行、協商合意之撤銷與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法院 的審查及裁判、協商判決不服的救濟程序等。 第三章為協商程序爭議問題之研究。包括我國引進量刑協商制度 之疑慮、關於案件類型適用上之爭議、關於協商事項方面之爭議、關 於協商程序要件方面之爭議、關於救濟機制方面之爭議、證據法則在 協商程序中的適用及衍生之爭議等較具爭議性之問題。旨在提出現行 規範所引發理論上較具爭議性或實務運作發生適用疑義之所在,綜合 各家學說之見解,並提出個人管見,以供實務運作之參考及日後修法 之建議。 第四章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之實證結果與分析。首 先說明實證研究之方法與樣本選取之方式,接著提出實證研究之結果 與分析。分別從受訪者實務經驗之結果、實務意見之表達與未曾參與 協商程序之原因三方面歸納、分析,配合第二章協商程序內涵之主要. 7.

(22)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一章 緒論. 架構整理出結論,作為下一章實證研究結果之檢討與建議基礎。 第五章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證結果之檢討與建 議。經整理、歸納、分析前述協商程序相關爭議問題之研究及上開臺 灣高雄地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實證研究之結果後,謹提出臺灣高雄地 方法院實施協商程序亟待檢討與建議之事項,以期將來修法時能使之 明確或獲得各界之重視。包括協商程序制度設計與案件範圍限制之檢 討、如何提高當事人適用協商程序之意願、改進事先徵詢被害人意見 之方式、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內部控管機制之檢討、調和協商程 序與其他簡易訴訟程序之措施及協商程序上訴制度之改進等方面,嘗 試提出具體檢討與建議改進方向。 第六章、結論。總結上開各章,提出本文之結論。. 8.

(23)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第一節 協商程序之意義. 協商程序之意義,係指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非 重罪案件,當事人經法院同意開啟協商程序,於審判外進行求刑相關 事項的協商,在當事人達成合意且被告認罪的前提下,由檢察官聲請 法院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協商程序判決之謂。亦即在通常審判程序或簡 易程序中,檢察官與被告就科刑等事項達成協商的合意後,由檢察官 向法院聲請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法院在訊問被告及向被告為權利告 知後,如認定案件與法定要件相符,即得不經言詞辯論,於當事人協 商合意範圍內而為判決,對於此一判決,當事人原則上不得上訴,且 第二審對於協商案件之上訴審理係採事後審及法律審,而非覆審制。 11. 審判中之協商程序與簡易程序偵查中之求刑協商 ,二者有相似 之處,1980 年 8 月 3 日公布修正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本法),為使 當事人樂於聲請適用簡易程序,增訂第 451 條第 4 項規定: 「被告於 11. 審判中之協商程序與偵查中之求刑協商用語,參閱林俊益,偵查中之求刑協商,月旦法學教. 室,第 18 期,頁 16,2004 年 4 月;及林俊益,審判中之協商程序,月旦法學教室,第 20 期, 頁 18,2004 年 6 月;另張麗卿則稱為「協商程序」與「簡易程序之求刑準協商程序」 ,參閱氏著, 刑事案件之「協商程序」,刑事法雜誌,第 48 卷第 5 期,頁 13,2004 年 10 月。. 9.

(24)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偵查中自白者,得請求檢察官為第 1 項之聲請」 ,及第 451 條之 1 規 定: 「前條第 1 項之案件,被告於偵查中自白者,得向檢察官表示願 受科刑之範圍,檢察官得以被告之表示為基礎,向法院為具體之求 刑。被告自白犯罪未為前項之表示者,在審判中得向法院為之,檢察 官亦得向法院為具體之求刑。」,賦予被告得請求檢察官聲請法院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並得於偵查中或審判中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1997 年 12 月 19 日公布修正刑事訴訟法時,初步引進美國認罪協商制度之 精神,創設偵查中之求刑協商制度,將第 451 條之 1 予以修正,第 1 項規定:「前條第 1 項之案件,被告於偵查中自白者,得向檢察官表 示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檢察官同意者,應記明筆 錄,並即以被告之表示為基礎,向法院求刑或為緩刑宣告之請求。」 , 12. 亦即檢察官擬聲請簡易判決處刑之輕微案件,被告自白者,得向檢. 察官表示願受科刑的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經檢察官記明筆錄 後,檢察官應受合意拘束,以被告表示為基礎,向法院求刑或為緩刑 宣告之請求。原則上簡易程序偵查中之求刑協商,檢察官應受合意之 拘束,以被告表示為基礎,向法院求刑或為緩刑宣告之請求,法院並 應受檢察官求刑之拘束。不過,被告與檢察官未必就科刑等事項協 商,且法院在判決前未必訊問被告,故所科之刑以得宣告緩刑、得易 12. 1997 年修正第 451 條之 1 之立法理由謂: 「此一制度,使檢察官求處被告緩刑或易科罰金之刑 並記明筆錄, 『得藉此交換被告同意自白』 ,法官量刑原則上必須受檢察官求刑及求為緩刑宣告之 拘束,此係『引進認罪協商制度之精神』 。」 。參閱林俊益,偵查中之求刑協商,同註 11,頁 16。 10.

(25)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科罰金之有期徒刑及拘役或罰金為限,且對於簡易判決當事人原則上 得上訴。與審判中之協商程序不同的是,協商程序之案件,被告與檢 察官必先就科刑等事項為協商,法院在判決前必須訊問被告,且所科 之刑以宣告緩刑、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為限,對於審判中 13. 之協商程序的判決當事人原則上不得上訴 。對於二者之比較,可以 簡表圖示如下: 協商程序. 簡易程序. 適用之範圍 非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無 案 件 類 型 限 制 之 規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 定,但所科之刑以宣告 法院管轄第一審之案件。. 緩刑、得易科罰金之有 期徒刑及拘役或罰金 為限。. 審判之程序 不經言詞辯論程序,但須進行 除有必要之情形,法院 訊問被告及告知權利之程序。 應訊問被告外,原則上 不經言詞辯論,採書面 審查。 是否需協商 檢察官與被告須先進行審判 程 序 之 開 啟 不 必 先 行 外之協商,於達成合意後,始 協商,但偵查中,檢察. 13.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3。 11.

(26)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能聲請協商程序之開啟。. 官與被告得就科刑範 圍進行協商(第 451 條 之 1 第 1 項). 判決科刑之. 所科之刑,以宣告緩刑、2 年 所 科 之 刑 以 宣 告 緩. 限制.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為 刑、得易科罰金之有期 限。. 徒刑及拘役或罰金為 限。. 救濟之途徑. 原則上不得上訴。有第 455 條 對於判決有不服者,得 之 10 第 1 項但書規定之情 上 訴 於 管 轄 之 第 二 審 形,始得上訴。. 地方法院合議庭。. 協商程序與簡式審判程序亦有不同,簡式審判程序之案件,被告 與檢察官未必就科刑等事項協商;被告必須在「準備程序」中為有罪 之陳述,否則即不得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僅簡化證據調查程序,但仍 須經言詞辯論程序;對所科之刑,並無限制;對於簡式審判判決不服 者,當事人得上訴;第二審為覆審制。協商程序之案件,被告與檢察 官必然先就科刑等事項協商(有當事人事先之合意);檢察官得在「第 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與被告協商,請求改依協商 程序而為判決;如合於要件,不經言詞辯論逕為判決;所科之刑以宣 告緩刑、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為限;對於協商程序判決當 12.

(27)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14. 事人原則上不得上訴;協商判決之上訴審為事後審及法律審 。對於 二者之比較,亦可以簡表圖示如下: 協商程序 程序之開啟. 須由檢察官逕行或依被告等 法院於準備程序中,以 人請求,向法院提出聲請。. 適用之範圍. 簡式審判程序. 裁定進行之。. 兩者相同,均須為非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之案件。. 適用之時期. 起 訴 或 聲 請 簡 易 判 決 處 刑 於準備程序中,被告先 後,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 就 被 訴 事 實 為 有 罪 之 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由檢 陳述時,法院經一定程 察官聲請為之。. 序後,以裁定進行之。. 是否需徵詢被 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之意 審 判 長 得 告 知 被 告 簡 害人之意見. 見後,與被告於審判外進行 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 協商。. 取當事人等之意見 後,以裁定進行之。. 是否須經當事 檢察官與被告須就科刑等相 檢 察 官 與 被 告 無 須 就 人協商. 關事項於審判外進行協商。. 科刑等相關事項協商。. 是否須訊問被 法院須訊問被告並告以所認 除 須 訊 問 被 告 及 踐 行. 14. 參閱王兆鵬,同註 3,頁 171-172。 13.

(28)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告及告知權利 罪名、法定刑及所喪失之權 告知義務外(第 95 條), 利(第 455 條之 3 第 1 項). 審判長得告知簡式審 判程序之旨(第 273 條 之 1 第 1 項). 審判之程序. 法院訊問被告及告知權利程 不 受 傳 聞 法 則 之 拘 序後,應不經言詞辯論,而 束,並簡化證據調查程 為判決(第 455 條之 4 第 2 序(第 273 條之 2),但仍 項),且不受傳聞法則及合議 須進行言詞辯論。 審判之限制(第 455 條之 11 第 2 項). 判決科刑之限 以宣告緩刑、2 年以下有期徒 對所科之刑並無限制。 制 上訴之規定. 刑、拘役或罰金為限。 原則上不得上訴,例外容許 不 服 判 決 得 提 起 上 上訴,上訴審為事後審及法 訴,上訴審為覆審制。 律審。. 綜上所述,協商程序提供檢察官與被告藉協商方式溝通彼此對科 刑事項認知的差異,如檢察官與被告達成協商之合意,法院即得以迅 速、簡易方式終結訴訟。此一程序之溝通性、終局性,為簡易程序及. 14.

(29)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簡式審判程序所無,因此學界有認為對於實務影響勢必極為深遠,可 15. 能成為將來終結訴訟案件之最主要方式 。 但從本文第一章緒論揭櫫之司法統計資料結果,似乎與學界之推 論與當初立法目的之達成,尚有很大之差距,其中原委,因筆者從事 刑事審判實務多年,且與本身工作負荷息息相關,自有深入探究之必 要。協商程序規範之法條依據,自本法第 455 之 2 至第 455 之 11, 雖然只有短短 10 個條文,但對於協商程序應如何進行、條件、限制、 協商主體或參加人、協商效力及上訴救濟等,均有明確規範。為進一 步了解協商程序之內涵,以下僅就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協商程序 之進行、協商合意之撤銷與協商判決聲請之撤回、法院之審查及裁 判、協商判決之救濟等方面 16 ,逐一分述如下:. 第二節 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 關於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啟,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除 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 15. 參閱同前揭註 14,頁 172。 有論者將上開協商程序之部分內容稱為協商判決之條件,並細分為認許條件及限制條件二大 類型。認許條件是進入協商判決之條件,類似刑事程序之訴訟條件。認許條件依其條件之內容, 分為形式條件、實質條件、科刑條件;限制條件則是將存有瑕疵而不能為協商判決之情形予以排 除。限制條件依其條件是否容有裁量之餘地,分為絕對限制條件和相對限制條件。除了認許條件 和限制條件外,協商判決尚有前提條件之存在,否則無從為協商判決,其實只是分類方法不同, 實際內容亦涵蓋在本論文討論內,參閱連佑銓, 「刑事程序協商判決條件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61 以下,2005 年 6 月。 16. 15.

(30)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 之意見後,逕行或依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經法院同意, 就相關事項於審判外進行協商,經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者,由 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以下就協商程序之發動及開 啟相關事項之規範,擇要分述如下:. 第一項 協商案件之範圍. 協商案件之範圍,主要是參酌「我國國情、簡易判決處刑、簡式 審判程序之適用範圍等各種情況」,如同允許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一 般,協商程序案件之範圍僅限於「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以外之案件;亦 即,限於「非重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外」之犯罪案件。依此 說明及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可以得知,我國協商程序案件之 範圍,並非沒有限制,下列案件均屬不得協商之範圍 17 : 一、自訴案件: 民國(下同)91 年司法院版草案第 455 條之 3 規定,法院得依「當. 17. 有論者稱此為協商程序之形式要件,參閱同前揭註 16,頁 63。 16.

(31)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事人之聲請」進行協商,第 455 條之 9 第 2 項規定:「依第 455 條之 3 第 2 項所為之科刑判決,不得上訴,但檢察官、自訴人或自訴代理 人之意見未為法院採納者,檢察官或自訴人得上訴。」,依上述條文 可知,自訴人與被告在自訴案件中亦得進行協商程序。惟民間團體基 於為避免人民操控自訴程序,致發生一事不再理之效力,而使被告不 受追訴,故反對自訴案件得為協商客體,而主張協商程序應只限於公 訴案件,自訴人與被告不得協商 18 。司法院接納此一意見,在 92 年 司法院版草案,即自行刪除有關自訴人得與被告協商之相關規定,最 後通過之條文亦無此等規定,因此現行法只限公訴案件得進行協商程 序,自訴案件不得進行協商,應無疑義。 至於自訴案件協商禁止之理由,有論者認為,立法者排除自訴協 商之理由在於,協商涉及高度專業性,且刑罰發動之正當性在於應報 與預防,如何在被告罪責與刑罰間平衡,私人間恐無法擔負此一重 任;再者,自訴未經偵查程序,在被告犯罪事實無法獲得確認時,何 來刑之協商;此外,協商之條件除科刑之範圍與緩刑宣告外,亦得命 被告支付相當數額之賠償金,一旦自訴得允許協商,恐將導致假借自 訴程序達以刑逼民之效果 19。此一論述比上開民間版之理由充分而周 延,本文認為更有參考價值,併予提出敘明。 18 19. 參閱王兆鵬,同註 3,頁 178。 參閱黃朝義,「刑事訴訟法」,頁 594-595,一品文化出版社,2006 年 9 月,初版。 17.

(32)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二、重罪案件: 依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協商之案件限於「所犯為死刑、 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 件」以外之案件。亦即限於一些比較輕微的犯罪,那些最輕本刑為 3 年以上有期徒刑,死刑、無期徒刑的重罪則不在認罪協商的範圍 20 。 學界認為立法意旨在於,若協商程序所適用之範圍毫無限制,對於重 大犯罪之科刑範圍亦得由檢察官與被告進行協商,則會使檢察官之裁 量權過大,違反公平正義之原則,亦與國民法感情不符,造成刑法的 規範及立法目的被減弱或傷害 21。亦有認為重罪案件,在協商接受與 不接受之間,對推定無罪之被告而言,既不公平也不適宜,故現行法 選擇折衷的方式,對於得進行協商之案件作適度如上述的限制。除重 罪不可協商外,協商程序最容易引人質疑的是「買賣正義」,此一疑 點係與國人之法律感情交集,協商案件之適用範圍應與台灣人民之觀 感契合,臺灣社會是否容許殺人犯與檢察官協商?此一問題永遠沒有 正確答案 22 。 三、高等法院管轄之第一審案件: 本法第 4 條但書規定,內亂罪、外患罪、妨害國交罪等案件,第. 20. 參閱葉雪鵬,認罪協商,協商什麼?證券暨期貨月刊,第 24 卷第 4 期,頁 57,2006 年 4 月 16 日。 21 參閱王兆鵬,同註 3,頁 178。 22 參閱黃朝義,同註 10,頁 87。 18.

(33)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一審管轄權屬於高等法院。此係以罪之性質為標準,所定之事務管 轄,與刑罰之輕重無關。由於高等法院管轄之第一審案件,罪質上均 有其特殊性,故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明定高等法院管轄之第一審 案件不在得適用協商程序之範圍內,此項規定在各版本立法草案中均 無,而為最後通過條文所加入。 四、逾越科刑範圍之案件: 法院為協商判決之科刑亦有限制,係以宣告緩刑、2 年以下有期 徒刑、拘役或罰金為限。依立法理由說明: 「……協商判決係法院依 檢察官之聲請,基於檢察官與被告所達成之協商合意而為之判決,自 無庸踐行言詞辯論程序。又因協商判決係不經言詞辯論之判決,對被 告接受通常審判程序之權利多所限制,故必須對其宣告之刑度,有一 定之限制,始符程序實質正當之要求。……」。 綜上所述,我國協商案件之範圍設有下列之限制:一、限於公訴 案件,而排除自訴案件,亦即自訴人不得與被告進行協商。二、須被 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且 非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之案件。三、協商判決所科之刑以宣告緩刑、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為限(本法第 455 條之 4 第 2 項參照)。 可知我國對於協商案件之範圍設有較嚴格之限制。. 19.

(34)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第二項 聲請協商之時機. 依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協商程序之適用階段,限於第 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終結前。從條文規定,可明白 得知,第二審及第三審階段均無協商程序之適用。如此規定,係為確 保法院審判公正客觀性及兼顧被害人權益之維護,故僅採行「審判中 之協商程序」;亦即,唯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或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後,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始得進行協商程 序。故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的案件,不論是否改為簡式審判程序, 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均得行協商程序,且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 23. 處刑之案件,於法院簡易判決處刑前,亦得進行協商程序 。 但由於簡易程序依本法第 449 條第 1 項規定之特色為獨任制,且 以書面審理為原則,並不須經言詞辯論,僅於有必要時,應在處刑前 訊問被告。所以除非依本法第 452 條規定,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 刑之案件,經法院認為有同法第 451 條之 1 第 4 項但書之情形者,應 適用通常程序審判之者外,否則,在實務上法官可能於收案當日即終 結該案件,既不須在結案前通知檢察官或被告,殊難想像檢察官如何 於簡易判決處刑前,進行協商程序 24 ?故有論者指出,將聲請之時點 23 24.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4。 陳運財教授亦認為,依新增訂第 455 條之 2 之規定,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後,案件於簡 20.

(35)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限於起訴後至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且需徵詢被 害人意見後始得聲請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如被害人不同意或未到 庭,則檢察官勢必不願為協商之聲請;再者,在簡易程序保留之情形 下,輕微案件,且被告在偵查中又已承認犯罪,檢察官為免將來出庭, 25. 寧可聲請簡易判決處刑,而不願起訴後,再來聲請協商程序判決 。 因此,依司法實務統計資料結果顯示,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在簡易判決 處刑前,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終結件數,2004 年僅 1 件(民國 93 年度簡字第 1886 號)(計自當年 4 月至 12 月);2005 年為 0 件;2006 年亦僅 1 件(95 年度交簡字第 1932 號),可以印證聲請協商之時機, 上開規定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後,在簡易判決處刑前,得 進行協商程序之部分,可以說並無實益。 關於聲請協商之時機,尤其協商程序在偵查階段是否可為協商? 有無法律效果?引起頗多爭議,此部分留待本論文第三章協商程序爭 議問題之研究,再詳加說明論述。. 第三項 聲請協商之主體. 易程序中,也可適用協商程序的設計,實益不大,參閱氏著,協商認罪制度的光與影,月旦法學 雜誌,第 110 期,頁 247,2004 年 7 月。 25 參閱蔡清遊,簡述刑事訴訟新增訂協商程序之實務運作,法學講座,第 28 期,頁 43,2004 年 7 月。 21.

(36)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依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只有檢察官有權向法院聲請進 行協商程序,被告並無聲請法院同意之權 26 。原本 91 年司法院版草 案第 455 條之 3 第 1 項規定: 「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最輕本 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而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 決處刑前認罪者,法院得依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之聲請或依『職 權』 ,就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之宣告進行協商。」 ;又 92 年司法院版草案第 455 條之 3 第 1 項亦規定: 「除所犯為死刑、無 期徒刑或最輕本刑 3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 外,被告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或簡易判決處刑前認罪者,法院於 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後,得依檢察官、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聲請 或『依職權』,就被告願受科刑之範圍或願意接受緩刑宣告進行協 商。」 ,上開 2 草案版本均有法官依職權進行協商程序之設計。惟 92 年民間版草案反對,堅持法官不得為協商之主體,最後通過之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條文亦無法院依職權進行協商程序之規定,其立法 理由指出,各國因立法不同而法官參與協商程序程度不一,但若從該 條文中之「審判外進行協商」等語視之,法官不應介入檢察官與被告 間之協商程序,這除了確保法院裁判之公正性及客觀性外,蓋若允許 26. 但有論者主張「需被告之同意」為協商程序之前提要件,因協商判決須檢察官與被告之合意, 則被告一開始即拒卻進入協商程序,協商程序所需之「合意」想當然沒有存在之可能,所以,協 商程序之前提,是要有「被告之同意」 ,參閱連佑銓,同註 16,頁 62。黃朝義教授亦認為,在運 作上協商發動前雖然不以被告之同意為必要,但協商條件需得被告同意,且容許被告任意撤銷, 在實質上其與事前同意並無不同,參閱氏著,同註 19,頁 596。 22.

(37)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法官介入檢察官與被告間之協商,將導致法官球員兼裁判的角色,且 難保被告因懼怕未接受協商將會遭受法官為更不利於己判決之疑 慮,故為促使被告能在自由意志下與檢察官為協商之合意,法官應不 27. 得參與協商之進行 。 又有論者提出,在實務上參與協商程序之檢察官,並非實施偵查 之檢察官,於運作上會有疑義之處,乃偵查檢察官在起訴書上(或簡 易判決聲請書)記載求刑範圍,是否會造成公訴檢察官協商之困擾? 理論上,檢察一體,偵查檢察官與公訴檢察官意見應該一致,但在具 體案件之追訴審判過程,個案訴訟事實不管程序上或實體上,都具有 發展性,亦即,協商之個案,於協商時點與偵查終結時之客觀條件與 情況,已不相同,故公訴檢察官實不受起訴書或簡易判決聲請書之拘 束,而應獨立作判斷 28。但經本文實證研究之結果發現,一般公訴檢 察官都會尊重偵查檢察官之意見,甚至須徵得其同意,始得進行協商 程序。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為了解決偵查檢察官與公訴檢察官意 見不一致之困擾,內部甚至訂有一套進行協商程序之控管機制,以解 決紛爭,請詳見本論文第四章第二節實證研究之結果與分析,顯與上 開學界之見解有所不同。 另所謂「審判外」進行協商,是否須於法庭以外之場所,始符合 27.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5。 參閱劉秉鈞,刑事訴訟法新增協商程序規定之檢討,法學講座,第 28 期,頁 56,2004 年 7 月。 28. 23.

(38)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審判外」之意義?有論者認為,「審判外」之實質意義,乃在排除 法官參與協商,故只要非為法官主持之審理程序進行中(包括準備程 序、訊問程序、審判程序),均得認係「審判外」 ,故檢察官得利用法 院暫時休庭之方式,在法庭即時當場進行協商,此時只要法官未參與 協商,即得認係「審判外」,毋須另外安排時間或場所,以爭取時效 及增加訴訟上之便利 29。依法務部規定,檢察官與被告於審判外進行 協商時,除得利用法院暫時休庭方式,即時當場進行協商外,非有特 殊必要情形經報請檢察長核可者外,應於上班時間,在法院或檢察署 之公務場所為之 30。惟亦有認為審判外進行協商及被告辯護依賴權之 落實,須有配套措施相支援,例如,「協商室」之設立等 31 。更有認 為本法規定協商為避免法官之直接介入,須在審判外進行,但因為法 院並未在法庭旁規劃適當之協商處所,對於審判程序進行中的即席協 商,除了法官以暫時休庭退席之方式,供雙方當事人在法庭內之旁聽 席進行協商外,亦偶見有法官並未退庭,檢察官與被告、辯護人(檢 辯均身著法袍)站立於法庭外走道上,協商量刑內容,旁邊又圍觀著 其他等候開庭的民眾,甚為顯眼,則此種場景似與菜市場之討價還價 無甚差異?因而此方面之相關行政配合措施不足,對於協商的方便性. 29. 參閱洪堯讚,同註 5,頁 107;相同見解,參閱蔡清遊,同註 5,第 3 版;及孫啟強,協商程 序在實務運作之情形(上),司法周刊第 1333 期,第 3 版,2007 年 4 月 12 日。 30 參閱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139 點第 1 項。 31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9。 24.

(39)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明顯有影響 32。目前各法院大都在法庭區內均規劃有檢察官協商室之 設立,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於 96 年底預計規劃在一、二樓法 庭區各規劃至少 1 間檢察官協商室,以利當事人審判外協商之進行。. 第四項 事前徵詢被害人之意見 我國刑事訴訟法對於被害人在程序上之地位並未特別重視,因此 91 年司法院版之草案中,不論偵查中或審判中之協商,檢察官或法 院皆無須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即得逕行與被告協商。部分立法委員認 為被害人之權利應受到尊重 33 ,因此 92 年司法院版即於草案第 455 條之 2 及第 455 條之 3 中增加「徵詢被害人意見後」之要件,因此現 行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後」, 逕行或依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於審判外進行協商。依學 界認為該條文之文義,檢察官係「得」徵詢被害人之意見,而非「應」 徵詢被害人之意見,故解釋上,協商程序之開啟,並非以取得被害人 之同意為絕對要件,只是得徵詢被害人之意見作參考,而非受其意思 表示之拘束 34。有論者認為,徵詢被害人意見,重點不在「徵詢意見」 , 而是在使被害人知悉,即通知被害人,使其知悉訴訟程序進行之程. 32. 參閱王俊力,同註 7,頁 195。 參閱立法院公報,第 92 卷,第 32 期下冊,頁 132,2003 年 6 月。 34 參閱王兆鵬,論刑事訴訟新增訂之協商程序(中) ,司法周刊,第 1182 期,第 2、3 版,2004 年 4 月 29 日;相同見解,參閱蔡清遊,同註 5,第 3 版;及陳運財,同註 24,頁 233。 33. 25.

(40)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度,以方便行使其訴訟權利 35 ,亦值得參考。 惟實務上之運作,因社會輿論迭有對認罪協商制度忽視被害人權 益之質疑聲音,因此檢察官對於有被害人之案件,特別是被害人有提 出告訴者,為兼顧被害人之權益,協商時通常均會徵詢被害人之意見 36. ,而且法務部所頒之行政命令,對此甚至採取更高標準,即「應」 37. 徵詢被害人意見 。故在實務上之運作與法條之規定有些歧異,尤其 如被害人反對檢察官與被告協商時,檢察官是否仍得與被告協商?本 文認為依法條規定為「徵詢意見」而非「徵得同意」,可知檢察官並 不受被害人意見之拘束,應仍得進行協商,但依上開法務部頒行之注 意事項規定為「應徵詢被害人之意見」,顯然含有「應徵得被害人同 意」之意旨,否則「應徵詢被害人之意見」,如不受其意見之拘束, 該注意事項之規定,即毫無實益可言。經本文實證研究結果亦顯示, 實際上檢察官為避免違反上開規定,在作法上,仍會徵詢被害人之意 見,得到其同意後,始會聲請法院進行協商程序,請詳見本論文第四 章第二節實證研究之結果與分析。 此實務上之運作,帶給檢察官相當大之困擾,特別是在有多數被 害人之案件,逐一徵詢往往耗日費時,其中偶有無法通知者,即無法 35. 參閱黃于玉,「犯罪被害人之訴訟程序權─以美國法為中心,兼論我國刑事訴訟法之規定」, 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86,1998 年,轉引自連佑銓,同註 16,頁 67。 36 參閱王俊力,同註 7,頁 193。 37 參閱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138 點規定:案件有被害人者,檢察官於聲 請法院同意進行協商前,應徵詢被害人之意見。 26.

(41)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一一徵詢,而且有時數被害人彼此之間意見亦可能互相歧異,或雖有 被害人但其行蹤難尋或對徵詢毫不理睬者,常使得檢察官對此大為降 低進行協商之意願 38。本文認為若拘泥於上開實務之規定,對於協商 程序之進行顯有妨礙,法務部對於上開注意事項之規定,應回歸法條 文義之解釋及立法之意旨,視徵詢被害人之數量、無法徵詢被害人之 原因及反對協商之被害人意見是否合理等,適度修正讓檢察官有完全 之裁量空間,始不致有礙協商制度之運作。但須注意的是,若協商事 項涉及向被害人道歉或支付相當數額之賠償金者,則應獲得被害人同 意(刑事訴訟法第 455 條之 2 第 2 項),就此部分,被害人同意乃是協 商成立之要件。. 第五項 經法院同意協商程序. 檢察官提起公訴後,訴訟程序如何進行屬於法院職權,檢察官如 擬進行協商程序,勢必影響訴訟序之進行,是以檢察官於審判中如擬 39. 進行協商程序,自應取得法院同意 ,亦即在檢察官提起公訴後,或 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後,案件已經進入法院後經由法院同意進行協商程 序,故本法第 455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 「檢察官得於徵詢被害人之意 38. 參閱王俊力,同註 7,頁 194。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6;及林山田, 「刑事程序法」 ,頁 801,五南出版社,2004 年 9 月, 5 版 1 刷;及林俊益,審判中之協商程序,同註 11,頁 18。 39. 27.

(42)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見後,逕行或依被告或其代理人、辯護人之請求,經法院同意進行協 商。 40 」 。 檢察官聲請法院同意之方式,書面或言詞均無不可;惟若以言詞 聲請者,應限於開庭時,例如:移審羈押訊問、勘驗、準備程序或審 判期日始得為之,法院書記官應將聲請意旨記明筆錄。法院當庭為同 意與否之諭知者,應併予記載;若以書面聲請,不論同意與否,法院 均應當庭諭知或函知檢察官 41。另外,學界有認為條文雖規定,協商 的開啟,程序上是由檢察官向法院提出與被告進行協商的請求,惟如 被告積極向法院請求與檢察官進行協商的意願,促請法院同意,解釋 上,應非法所禁止 42。經本文實證研究結果顯示,此在實務上亦甚為 常見,法院均未不同意,與上開學界之見解相同,請詳見本論文第四 章第二節實證研究之結果與分析。 所謂「經法院同意」,學界有認為是指檢察官進行協商應通知法 官,讓法官能暫時停止審判,暫留 30 日讓檢察官與被告商談,不宜 解釋為檢察官之聲請協商必須是經過法院之同意為「合法前提要件」 較具彈性 43 。惟實務有見解則認為,法院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之情. 40. 41. 有論者將「經法院之同意」列為協商程序之實質條件之一,參閱連佑銓,同註 16,頁 68。 參閱法院辦理刑事訴訟協商程序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點。至於「通知函」詳如本論文附件2:. 臺灣高等法院93年4月2日院信文廉字第0930102605號函頒「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相關例稿」編號 五「同意進行協商通知」。 42 43. 參閱陳運財,同註 24,頁 234。 參閱張麗卿,同註 11,頁 16。 28.

(43)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實證研究 —以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為例. 第二章 刑事訴訟協商程序之內涵. 形,必以於法院同意下,經檢察官就同條項第 1 款至第 4 款之事項與 被告於審判外進行協商後,由檢察官向法院提出依協商程序而為判決 之聲請,始足當之 44。本文認為實務上較傾向檢察官聲請協商必須經 法院同意為「合法前提要件」,否則不須如前述,檢察官若以言詞聲 請者,法院應當庭為同意與否之諭知;若以書面聲請者,不論同意與 否,法院均應當庭諭知或函知檢察官之作為。另在解釋上,法院之同 意,非僅限於合議庭法院之同意,亦應包括受命法官之同意 45 。 至於上開檢察官聲請協商必須經法院同意,是否應為「合法前提 要件」?法院可否不同意?學術理論尚有爭議,詳細爭議問題之探 討,參見本論文第三章協商程序爭議問題之研究,再作深入討論。. 第三節 協商程序之進行. 關於協商程序之進行,設有適用案件範圍之限制,排除重罪案件 之協商,且協商事項基本上以科刑及損害賠償的範圍為主,同時,科 刑範圍僅限於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或宣告緩刑。如被告接 受協商結果而為認罪,則由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協商判決。故關於協商 程序之進行,有下列事項應說明:. 44 45. 參閱臺灣高等法院 94 年度上訴字第 3526 號判決。 參閱林國賢、李春福合著, 「刑事訴訟法論(下冊)」 ,頁 430,李春福自版,2006 年 1 月,初版。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UNCTAD 認為,投資政策是國家因應新冠肺炎之重要 工具,包括

以虛偽不實之方式申請原產地證明 書,或使用該原產地證明書,且該 貨品遭進口方政府展開關務詐欺調

另外,根據事業單位通報資料,截至 6 月底之勞雇雙方協 商減少工時(無薪假)之事業單位共計 11 家,實際實施人數為 202 人,分別較上月增加 3 家及增加 124 人,較上年同月增加

4 法律協助 律師出庭費每案每審最高以 50,000 元為限、律師撰稿費每案每次最高以 5,000 元為限、一審民事訴訟費最高以 20,000 元為限、二審及三審民事訴訟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局部性協定:在拉丁美洲整合協會(ALADI)架構下與 7 個國家簽 署 9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數學上有很多的定義,也有很多定理,定理是必須經過證明才能確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