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Copied!
1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 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任閔. 博士.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研究生:楊如君 撰. 中華民國103年8月17日.

(2)

(3) 謝. 詞. 回首兩年多的研究生涯與學習時光雖轉眼即逝,雖然只利用三個暑 假,但一回想已感覺時間過了好久好久,往返屏東上課或與黃任閔教授 討論我的研究論文,雖然很辛苦,但是能再次回到我最熟悉的母校,當 學生的身分,因此我格外地珍惜這樣的時光且並對課程充滿學習動力。 論文能順利地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黃任閔博士,從第一 次討論論文的方向、資料的蒐集、題目的訂定、論文的寫作、口考的完 成,總是充滿親和力且耐心地指導我的疑惑或不足之處。其次,感謝林 春鳳教授與陳鴻雁教授在提計畫和口考時對於論文悉心地指導,論文內 容方能臻於完善。在課堂上課時,陳新豐教授、林春鳳教授、王靜如教 授、林曉雯教授在課程上的細心指導,也讓我收穫滿滿。 感謝我最摯愛的先生、爸媽、兩個可愛的女兒與所有的家人,由於 你們的支持、包容與協助,在我忙於工作與寫作論文時更無後顧之憂, 有充滿的動力繼續往前。 感謝在學習過程中互相砥勵的全班同學,在這兩年多來的時光中, 大家互相啟迪,在無數的課程中激盪腦力,完成一份份的作業,更讓我 回味這種溫馨且主動學習氛圍。最後,感謝協助發放問卷的同事與朋友 們,有了您們的幫忙,問卷才能順利地施測,論文方能完成。願將這份 喜悅與您們共享!. 楊如君. 謹誌. 2014年8月. i.

(4)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探討不同 基本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差異與休閒態度 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以「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 態度與幸福感量表」為研究工具,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本研 究共發放4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82份,有效回收率達95.5%。問卷 資料利用SPSS for Windows 19.0版統計軟體處理,以描述統計、單因子 多變量變異數 分析與典型 相關 等統 計方式 進行資 料 分析,所 得結果如 下: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有較積極的休閒態度。 二、不同性別、學校規模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上達顯著差異。 三、高雄市國小教師有較積極的幸福感。 四、不同性別、學校規模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上達顯著差異。 五、高雄市國小教師之休閒態度與幸福感有顯著正相關。. 關鍵詞:問卷調查法、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 ii.

(5) A Study on Leisure Attitude and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leisure attitudes and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under the status quo,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attitude and wellbeing among background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respectively. B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leisure attitude scale” and “well-being scale” as an intrument. The study o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A total of 382 valid questionnaires was obtained with a valid return rate of 95.5%.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SPSS version Windows 19.0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one-way M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The results we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were more positive leisure attitude. 2.The differences in leisure attitude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are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the scale of school.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were more positive wellbeing. 4.The differences in well-be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are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the scale of school. 5.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attitude and well -being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Keywords:Questionnaire, one-way M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iii.

(6) 目 謝. 次. 詞 ........................................... ⅰ. 中文摘要 .......................................... ⅱ ABSTRACT ....................................... ⅲ 目. 次 ........................................... ⅳ. 表. 次 ........................................... ⅵ. 圖. 次 ........................................... ⅷ.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休閒態度之探討 ..................................... 7 第二節 幸福感之探討 ...................................... 17 第三節 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36 第四節 本章總結 ..........................................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40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41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 42 iv.

(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46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9.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現況之分析 .................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差異分析 . 62 第三節 高雄市國小教師幸福感現況之分析 ................... 7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差異分析 ... 73 第五節 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5. 第一節 結論 ............................................. 85 第二節 建議 ............................................. 87. 參考文獻 .......................................... 91 附. 錄 ............................................ 98. 附錄一 專家意見修正表 ................................... 98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104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108. v.

(8) 表. 次. 表2-1國內研究者對態度之定義彙整表 .................................................. 10 表2-2國內研究者對休閒態度之定義彙整表 .......................................... 11 表2-3休閒態度在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 .................................................. 16 表2-4幸福感概念分析表 ......................................................................... 21 表2-5國內研究者對幸福感之定義彙整表 .............................................. 23 表2-6幸福感在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 ...................................................... 35 表3-1各層級學校規模之抽樣教師數分配表 .......................................... 43 表3-2正式問卷之抽樣學校摘要表.......................................................... 44 表3-3高雄市國小教師背景變項分析摘要表 .......................................... 45 表3-4審閱問卷之專家名單 ..................................................................... 48 表3-5休閒態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49 表3-6幸福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51 表3-7休閒態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54 表3-8幸福感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55 表3-9休閒態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56 表3-10幸福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57 表4-1休閒態度層面、項目及其平均數表 .............................................. 60 表4-2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3 表4-3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各層面之差異分析表 ................ 63 表4-4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4 表4-5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 65. vi.

(9) 表4-6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 66 表4-7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各層面之差異分析表 ......... 67 表4-8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 68 表4-9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 69 表4-10幸福感層面、項目及其平均數表 ................................................. 71 表4-11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3 表4-12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各層面之差異分析表 ................... 74 表4-13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5 表4-14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76 表4-15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77 表4-16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各層面之差異分析表 ........... 77 表4-17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78 表4-18不同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79 表4-19休閒態度和幸福感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0. vii.

(10)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 .................................................................. 39. 圖 3-2 研究流程. .................................................................. 40. 圖 4-1 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 81 圖 4-2 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第一組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 82 圖 4-3 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第二組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 83.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之休閒態度和幸福感之研究,並探 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教師在休閒態度和幸福感之差異與其變項間之相 關情形。本章茲分為六節敘述: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 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研究限制;第六節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自政府實施週休二日政策以來,促成了國人的休假時間增多,投入 更多時間來支配自己的休閒生活。此外,隨著交通網絡發達,經濟快速 成長,國民所得增加和生活水準提高,家庭結構轉變等種種因素,國人 更懂得利用工作之餘,安排時間參與休閒活動,其加速國人積極投入休 閒活動的風氣。因此,休閒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休閒已是二十一世紀最 重要的產業之一(解鴻年、張馨文,2010)。所以,政府更需精心規畫 國人休憩的空間,建置各種網絡系統的連結,辦理多元的休閒活動 , 培 養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生活習慣,以紓解生活中面臨的壓力,亦可促進 個人身心健康的目標。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休閒為追求快樂的權利,快樂為休閒的目的 之一(莊慧秋,1989)。然而,休閒具有許多效益,亦為人們追求快樂 幸福的指標與邁向健康生活的新方向,休閒活動已為生活的基本需求, 也促使人們的休閒意識不斷提升(林清白,2009)。但是,休閒是在工 作之閒暇之餘,藉著身心的放鬆,享受於自由意志與自主選擇之中,達 到 自我實現 ,豐富 生活內 涵,創造 生命 的價值 (林東 泰, 1992)。 所 以,休閒已是現代人提升自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檢視生活品質之重 要標的。 1.

(12) 反觀現今國人雖物質生活提升,卻消極地打發時間,缺乏休閒生活 的規畫和運用,精神生活卻未隨之提升,休閒品質低落,未能充分體驗 休閒之豐富資源與人們的真情交流,此皆為休閒態度及觀念缺乏而導致 (董至聖,2005)。讓國人釐清正確的休閒觀念,導引其正向和健康的 休閒態度,此為規畫休閒的重點(蔡素琴,1998)。如何培養國人正向 的休閒態度,使其獲得滿足與樂趣,以紓解生活中產生的精神壓力,隨 時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亦可提升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因此養成規律 的參與休閒活動有其必要性。 根據聯合報2011年9月27日的報導,在有效問卷1,894份的「高雄市 老師幸福指數調查」中,認為「有壓力但還能應付」的比例佔了74%, 認為「工作壓力很高或非常高」的比例佔了47%,認為「壓力很低」的 只 佔其 中的 3%; 受訪教師中, 有 42%的教師 表示 自己 曾 受過家長言語 或肢體暴力的經驗,有40%的教師表示曾經有離開工作崗位的想法;受 訪教師的紓壓管道,以「朋友或家人」或「運動」方式居多,其各佔了 18% 的 比 例 , 求 助 於 「 心 理 諮 詢 」 和 「 輔 導 中 心 」 的 比 例 卻 只 佔 了 1%。因此,近半數的高雄市教師認為擔任教職的工作壓力很大。 隨著教育政策不斷的革新,現今國小教師的工作環境需隨之改變, 不斷的進修學習,以因應社會多元的轉變,在第一線工作現場之國小教 師的工作壓力有增無減,尚需面對少子化的衝擊、學生輔導和管教的問 題、親師溝通,教職是一份勞心勞力的工作(顏美麗, 2008)。教師若 能於善用課餘時間來參與休閒活動,能紓解精神壓力,充實專業智能, 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提升教學品質,並達成教學的目標(陳 中 雲 , 2001)。 因 此 , 在 教 改 聲 浪 中 , 教 師 之 身 心 狀 況 得 處 於 最 佳 狀 態,吸收新知,具備革新教學方法的能力,以提升教學效能;此外,教 師亦得承受行政交辦業務或活動,面對減班超額、親師互動、學生輔導 等各方面賦予之壓力,而產生教學倦怠的感受。若能藉由參與休閒活動 以紓解壓力,調劑身心健康,增進人際互動,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教 2.

(13) 學品質,間接地以身教及圓融的處事智慧影響學生,造福於社會。 在休閒中體會自由與幸福,愉快的感受及正向的情緒,如同一股正 向的驅動力,促使人們在積極努力的承擔工作,提升內在動機,積極面 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郭明珠,2012)。教師需時常檢核自我的幸福感 受,安排休閒活動,以釋放壓力,舒緩工作緊張的情緒,創造更好的教 學品質,亦助於提升幸福感,達成教學成效,教師的幸福感是不容忽略 的(廖淑容,2011)。所以,本研究欲進一步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之幸 福感現況,藉由休閒活動,提升幸福的感受,化解身心壓力,調適自我 情緒,遇到困境亦能泰然處之且積極面對挑戰,以適應一波波教改風潮 且多元化的工作環境。 現今休閒風氣盛行,休閒產業為現今國人所關注,因此研究者對於 休閒態度或幸 福感之題目 倍感 興趣 ,從 「臺灣博 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 統 」 中查尋有 關休閒 之篇 名有 四千 多筆資料,然 而進一步蒐 尋進階資 訊,關於休閒態度之篇名有134筆,關於幸福感之篇名有983筆,僅有四 篇篇名為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侯季宜(2006)研究「國小學 童 自 我 概 念 、 人 際 衝 突 、 休 閒 態 度 與 幸 福 感 之 相 關 研 究 」, 黃 馨 惠 (2009)研究「 休閒態度、涉入,滿意度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以ACG 愛好者為例」、陳通和(2011)研究「雲林縣國小教職員工休閒態度與 幸福感之研究」,郭明珠(2012)研究「屏東縣公教人員休閒態度與幸 福感關係之研究」;以「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蒐尋相關研究僅有兩 篇:黃振紅(2011)「大學生休閒態度、休閒體驗與幸福感之關係模式 探 究」,謝國榮、錢銘貴、黃蘭茜( 2012)「高 齡 學 習 者 休 閒 態 度 與 幸 福 感 關 係 研 究 」 。 上述相關研究中,研究對象 與國小教師 相關 之篇名僅剩一篇:陳通和(2011)研究「雲林縣國小教職員工休閒態度 與幸福感之研究」。因此,研究者身為高雄市國小教師且出生於高雄, 認為有進一步探究之必要。. 3.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情形。 三、瞭解高雄市國小教師幸福感之現況。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 五、分析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高雄市國小教師幸福感之現況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區域、研究對象與研究變項,內容說明 如下:.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之研究區域以高維市為主,至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之後,目 前分為38個行政區域。. 4.

(15)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雄市102學年度市立國民小學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 , 包含兼任主任之教師、兼任組長之教師、級任教師、科任教師,但不含 國立國民小學之教師、私立國民小學之教師、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 課教師、實習教師。.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個人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擔任職務、學校規模、服 務年資、婚姻狀況;休閒態度包含認知層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等三 個因素;幸福感包含生活滿意、人際關係、身心健康、自我肯定等四個 因素。.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教休閒態度與幸福感,受限於人力、財 力、物力之因素,玆將研究限制說明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僅以服務於高雄市102學年度市立國民小學之現職教師 為研究之母群體,不含國立國民小學教師、私立國民小學之教師、 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實習教師。推論研究結果時,因 限於人力、物力、時間上之限制,故無法推論至其他地區或其他學 年度之國小教師。 二、本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量化研究,填答時可能受到個人主觀 感受或為了符合社會期望而填答,非研究者所能掌控,故本研究僅 就實際所獲得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與討論。. 5.

(1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為了讓本研究內容與敘述說明更明確,玆將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高雄市 高雄縣市於2011年12月25日合併成大高雄都,本研究所指之高雄市 為2011年合併後之大高雄,現今包含38個行政區。. 二、國小教師 依 據 教 育 人 員任 用條 例 (2011)第12條規 定, 國小 教師 任 用資格 為領有國民小學教師合格證書而且尚在有效期間內。本研究之國小教師 係指高雄市政府教育局102學年度公布正式編制內之公立現職教師,不 含兼任教師、代理教師、代課教師與實習教師。. 三、休閒態度 林清白(2009)認為休閒態度為個人對休閒之認知、情意及行為傾 向,個體在從事休閒與環境互動後,所產生的一種信念、好惡和行動意 向。本研究之休閒態度係指國小教師在自由支配之閒暇時間中,其對參 與休閒活動之看法,在主動參與或選擇休閒活動之體驗中,表達其直接 的感受。本研究以修編之休閒態度量表進行衡量,主要分成:「認知層 面」、「情感層面」、「行為層面」等三個構面。. 四、幸福感 楊馥如(2012)認為幸福感是個人對生活經驗的認知、情緒與身心 健康狀態的感受,個人主觀意識到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存在的價值。本研 究之幸福感係指國小教師個人穩定的內在人格特質,此時正向情緒多於 負向情緒,藉由主觀認知生活滿意程度,評估自我肯定的價值、人際互 動之和諧、身心健康之狀態。本研究以修編之幸福感量表衡量,分成: 「生活滿意」、「人際關係」、「身心健康」、「自我肯定」等四個構面。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蒐集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文獻,探 究文獻以作為研究架構之立論依據。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休閒態度之 探討;第二節幸福感之探討;第三節休閒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第 四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休閒態度之探討. 本節針對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歸納與分析,分為:一、休 閒態度之定義;二、休閒態度之衡量;三、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相關研 究。. 一、休閒態度之定義 (一)休閒之定義 許慎《說文解字》釋義「休」 為「息止也」,即人倚著 木而歇息, 亦即在心靈上的放鬆;釋義「閒」字為「隙也」,亦即人在工作以外的 閒暇時間。就《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釋義,「休閒」為「優游 閒暇」,亦即人在閒㗇時,心中呈現出悠然自得之狀態。故從中文釋義 而言,「休閒」即含括了「休息」與「閒暇」之意涵,身心達到紓解壓 力的美好境界。 休閒 (leisure) 源自拉丁文的 licere, 意指被允許或自由的字義;就 字源而言,休閒意指為行動的自由(林連聰、歐聖榮、陳思倫, 2011)。《韋伯字典》對於休閒的定義為工作之餘,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 或活動。 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西方文獻追溯最早分析休閒的人,他認為 7.

(18) 休閒是一種深思的狀態,人只有在休閒時才能思考真理;在沒有壓力和 雜務在身的休閒,才能享受真正的快樂;朋友也願意在閒暇時相聚,分 享彼此的想法和理想(涂淑芳,1996)。Iso-Ahola (1980) 論及休閒會隨 著個人主觀的喜好,投入個人自主的自由時間,選擇從事的活動,目的 是希望能藉由參與活動中得到樂趣、娛樂消遣或是一種自我成長的心理 酬賞(引自施建彬,2006)。 Cordes 與 Ibrahim (1999) 採綜合性的休閒觀點,指出休閒有三種 意義:1.心態上是自由的 (perceived freedom),個人可以選擇進行和結 束休閒的自由。2.有目的地參與活動 (autotelic activity),依自我喜好, 有 目 的 地 參 與 休 閒 活 動 , 可 得 到 內 在 的 滿 足 。 3. 有 益 身 心 的 結 果 (beneficial outcome),內心期待參與休閒活動的 結果是對身心有益的, 以此期待為前提來進行休閒活動(引自楊建夫等人,2007)。 林東泰(1992)解釋休閒應包含休息和閒暇,即閒暇的自由時間, 從事可以恢復精神或體力的活動。張文禎(2002)認為休閒是擺脫勞務 或工作責任外,剩餘能自由運用的閒暇時間,投入非工作或生活所需之 外的活動,具有學習意義或且能獲得體驗與感受。葉智魁(2006)認為 休閒具備無義務之性質,包含自由的本質、自我決擇的意味,帶有積極 正面的意義。蔡宏進(2010)指出休閒是一種自主及自願性的活動,能 舒緩緊張與壓力,可以促進身心與社會健康之目的。王鳳美(2003)指 出休閒有三種意涵:1.休閒是一種釋放的感覺,可以重新體驗生活。 2. 休閒是經歷一段能恢復活力與迎接生活挑戰的時間。3.休閒是與社會互 動的歷程,能促進人際成長,豐富生命內涵,並服務社群。 綜上所述,休閒是擺脫工作義務或扣除生活必要以外的自由時間, 主動地參與或支配自我喜好的活動,在全心投入後,可達到恢復精神、 紓解壓力的效果,益於身心健康,也可以發展真正的友誼。所以,休閒 是一種正向、積極、豐富生命內涵的感受。. 8.

(19) (二)態度之定義 Fishbein與 Ajzen (1975) 認為態度是經由學習而表現出一種持續 性 的喜歡或不喜歡的反應,態度可區分為:認知層面、情意層面、意圖層 面、行為層面(引自林東泰, 1992)。Myer (1993) 認為態度是對人或 物喜歡或不喜歡的評價反應,從信念、情感和行為表現出來。態度的構 成成分有:1.認知具有好壞的評價及意義敘述的成分,包括個體對態度 對象的認識與理解、贊成與反對。 2.情感是個體對態度對象持有的好惡 情感,是一種內心體驗。3.行為意向是行為的準備狀態,是個體對態度 對象準備要做出的某種反應(引自王福生,2003)。 黃金柱(1985)認為態度是種複雜的心理歷程,由個體的觀念、感 覺、印象形成,能使個體處於環境之中做出選擇性的反應。態度的定義 有五個:1.態度須有特定對象,與個體所處環境之人、事、地、物,及 抽象之觀念有關。態度可從個體對問題的反應,來瞭解態度之傾向。 2. 態度具方向性,個體會對特定的對象產生積極或消極、喜愛或厭惡、贊 同或反對的反應。3.態度具強弱度,態度愈強,對行為的影響愈大。 4. 態 度 是 由 後 天 經 驗 學 習 而 來 。 5. 態 度 具 有 一 貫 性 和 一 致 性 。 林 東 泰 (1994)表示態度為個人對特定對象所抱持一種感覺與行動傾向。黃副 殷(2003)認為態度是個人在環境中對人、事、物一致且持久的傾向, 包括認知、情意與行為,以情意為主,能反映個體的心理感受。 以下為研究者蒐集國內近幾年相關文獻對於態度之定義,並按照年 代順序排列,整理如表2-1所示。. 9.

(20) 表2-1 國內研究者對態度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態度之定義. 2006. 態度為個體對人、事、周圍世界持有一致性與持久 性的傾向,需從外顯行為來推測,態度包含行為、 情感和認知層面。. 陳嘉惠. 2008. 態度是指個人對某一特定對象事物在想法、好惡及 行為意向上所抱持較穩定、一致且具有方向性的評 價,它通常會表現在個體的外顯行為上。. 林清白. 2009. 態度是對某些事物的評價或評斷,內涵應包括認 知、情感及行為。. 邱筠家. 2009. 態度是個人對某特定人事物的看法、喜厭程度及行 為傾向。. 林國義. 2011. 態度為個人在環境中對人、事、物所表現的喜好程 度與價值觀。. 2012. 態度包含了認知、情感與行為傾向三個部份,會受 到情緒、喜好、認知及經驗的影響而表現於外,進 而決定行動傾向,因此個人不同的價值觀會造成態 度的不同。. 2012. 認為態度需包含知、情、意三成分,認知為對態度 對象之認知、理解、贊成或反 對,情感即個人對態 度對象好惡情緒之內心體驗,行為意向為對態度對 象準備做出種行為的反應。. 張春興. 高仲銘. 郭明珠. 綜上所述,態度是個人對態度對象表現出一致性的反應,經由後天 學習的經驗累積而來,需藉著個人的外顯行為來了解,態度包含對態度 對象的評價、情感、行為意向等三個層面。. (三)休閒態度之定義 Iso-Ahola (1980) 認為休閒態度是經由學習形成,環境中人、事、 物社會化的交互影響而逐漸發展形成;在此過程,個體將所接觸到的經 驗,內化而成休閒知識、態度及技能,形成益於社會及個人的休閒行為. 10.

(21) (引自洪榮昌,2003)。Ragheb與Beard (1982) 將休閒態度分成三個層 面:1.認知層面係指個人對休閒的了解與信念,休閒與健康、幸福、工 作間的看法, 休閒品質、 效能、益 處對個人影響 之看法 ,比 如發展友 誼、恢復活力、鬆弛身心、滿足需求、自我改進 。2.情感層面係指個人 對自己休閒經驗與活動之評價、對休閒經驗或活動喜好、對休閒經驗或 活 動 直 接 的 感受 。 3.行 為層 面 係 指個 人 對 休 閒 的選 擇 和 活動 之 行 為 傾 向,是即個人參與休閒活動的經驗(引自蔡素琴,1998)。 林東泰(1992)指出能透過休閒態度來瞭解休閒行為,休閒行為是 休閒態度的外在表現。休閒態度是從事休閒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情意、認 知、行為傾向,休閒態度的對象有時是休閒活動本身、休閒活動的場所 或設施、參與休閒的人事物,亦可能是休閒政策或規劃等。 以下彙整國內研究者對於休閒態度之研究,按照年代順序排列,將 休閒態度之定義整理如表2-2所示。. 表2-2 國內研究者對休閒態度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劉融融. 石坤龍. 林清白. 年代. 休閒態度之定義. 2007. 休閒態度 即個體對 休閒對 象表現 喜 好較為持 久的評 價性反應 ,它表現 在個人 的認知 、 情感和行 為意向 上。. 2008. 休閒態度 除了 是個 人內在 對休閒 感 受之外, 尚包含 對休閒的 認知與休 閒活動 的行為 表 現,由此 三者的 組合構成個人對休閒態度的整體看法。. 2009. 休閒態度 是指個人 對於休 閒所擁 有 的認知看 法、情 意感覺以 及行為的 傾向, 它是個 體 從事休閒 而與環 境互動後,所產生的一種信念、好惡和行動意向。. (續下頁). 11.

(22) 研究者. 年代. 休閒態度之定義. 2011. 休閒態度 是個體對 從事休 閒活動 的 一種特殊 想法、 感受和行 為傾向。 是個體 與社會 環 境、社會 規範、 過去休閒 經驗,不 斷的交 錯、交 互 影響所形 塑而成 的一種包含認知、情感及行為的內心態度。. 2011. 休閒態度 是個人對 休閒的 一種特 殊 想法、感 覺與行 為的表現 ,包含了 認知、 情意及 行 為三層面 ,其對 個體的休閒行為具有引導作用。. 陳通和. 2011. 休閒態度 即為個體 從事休 閒體驗 時 所反應出 的較好 評價性, 分為休閒 認知、 休閒情 感 和行為意 向三個 層面。. 高仲銘. 2012. 休閒態度 乃為個體 對休閒 活動的 觀 念和看法 ,對休 閒活動的感受,以及過去和現在選擇休閒的傾向。. 林國義. 呂虹毅. 綜上所述,休閒態度係指個人在自由支配的閒暇時間,個體對其參 與休閒活動的看法,在主動參與或選擇休閒活動的體驗中,表達其直接 的感受。. 二、休閒態度之衡量 休閒態度最由Burge (1961) 開始研究,並編製一套休閒態度量表, 內含11個項目的休閒態度量表(引自蔡素琴, 1998)。Neulinger與Breit (1969) 將 Burge的量表加 以修訂成 150個項目的 大量表, 以因素分 析法 將休閒態度分成七個層面:對工作與假期的需求、在休閒規劃中的社會 角色、透過工作或休閒達到自我實現、對休閒的知覺、主動與被動的休 閒娛樂、對休閒的偏好、社會認同的重要性。之後因為量表不夠詳盡與 穩定,又於1971年重新修定成五個層面,少了主動與被動的休閒娛樂與 社會認同的重要性(引自王福生,2003)。 Crandall與 Slivken (1980) 認 為 Neulinger與 Breit兩 位 學者 的 休 閒 態 度量表缺乏學理依據,計分方式太繁複,使用不便。因此,設計了一套. 12.

(23) 休閒態度量表 (Leisure Atitude Scale, LAS),量表包含20個項目,使用 時也可刪減為10個項目,具有高的信效度,此量表可測量休閒態度的情 感層面(引自蔡素琴,1998)。 Ragheb與Beard (1982) 編製了休閒態度量表 (Leisure Atitude Scale, LAS) , 根 據 此 量 表 進 行 大 規 模 抽 樣 , 再 請 31 位 學 者 嚴 謹 地 評 鑑 與 驗 證。量表有36個項目,以統計的方法分成認知、情感、行為等三個分量 表 , 每 個 分 量 表 有 12 個 項 目 , 因 此 內 容 的 信 度 很 高 ( 引 自 黃 副 殷 , 2003)。 國內目前關於休閒態度的研究多採用Ragheb與Beard (1982) 休閒態 度 量表 (LAS), 作為研 究依據 ( 蔡 素琴, 1998;張文 禎, 2002; 王福 生 , 2003; 洪榮 昌 , 2003;黃 副殷, 2003;徐 育宏 , 2005; 鄭味 玲 , 2007;陳嘉惠,2008;林國義,2011;黃振紅,2011)。本研究休閒態 度 量 表 依 據 此 LAS量 表 , 將 量 表 分 成 三 層 面 :「 認 知 層 面 」、「 情 感 層 面 」、「 行 為 層 面 」。 以 下 針 對 本 研 究 之 休 閒 態 度 的 層 面 內 容 , 分 述 如 下: (一)認知層面:係指國小教師對休閒活動的了解與信念,包含對休 閒與健康、幸福、工作之間的看法,休閒品質、效能、益處對個人影響 之看法。 (二)情感層面:係指國小教師對休閒經驗與活動之評價、喜好,或 參與後直接的感受。 (三)行為層面:國小教師對參與休閒活動的選擇、行為傾向、參與 的經驗。. 三、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針對不同研究對象之休閒態度相關研究甚多,研究者僅就 關於教師之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如下。 洪榮昌(2003)在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能力之研究發現,國小 13.

(24) 教師之休閒態度不論在休閒認知、休閒情意與休閒行為均傾向正向、積 極 ; 且 國小教 師對 在休閒 認知和休 閒情意 層面的 分數高於休 閒行為分 數。在背景變項部分,男性國小教師實際投入休閒的情況,明顯高於女 性教師;在學校班級數方面,學校班級數12班以下的國小教師顯著地高 於 學 校 班 級 數 13-24 班 的 國 小 教 師 ; 在 不 同 年 齡 、 婚 姻 狀 況 、 現 任 職 務、任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的表現並無顯差異。 林雪如(2007)在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 滿 意 度 之研究 中,以問卷 調查彰化 縣立國中教師 ,發現 不同 性別、年 齡、婚姻狀況在休閒態度上未有顯著差異,在休閒態度之現況整體表現 良好。 劉融融(2007)在雲林縣公立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態 度之研究中,指出雲林縣國中教師在休閒態度傾向正面積極,以休閒情 意層面得分最高、行為意向層面得分最低。在背景變項上,男性教師之 休閒態度高於女性教師;國中教師以 36-40歲之休閒態度得分最高,年 齡 30歲 以 下 得 分 最 低 ; 在 服 務 年 資 上 , 以 服 務 11-15年 之 教 師 與 21年 (含)以上之教師在整體休閒態度皆於服務5年(含)以下之教師;在 不同職務方面,擔任行政人員之教師雖高於專任教師,但在整體休閒態 度上則沒有差異存在。 王碧雲(2008)利用問卷調查大甲鎮高中教師在休閒態度、休閒阻 礙與休閒活動參與關係,發現高中教師在整體休閒態度與各層面,均有 正向且積極的態度。在背景變項上,不同性別、年齡之高中教師在休閒 態度上達顯著 差異;在不 同婚姻狀 況、職務在休 閒態度則未 達顯著差 異。 曾袖貽(2011)以問卷調查苗栗縣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與休閒運動 參與研究中發現,國中教師在休閒態度以休閒認知得分最高。在背景變 項 部 分 ,不同 性別、年齡 、職務 之 國中 教師在休 閒態度 上皆 達 顯著差 異。 14.

(25) 李嘉嫻(2012)在苗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研究中發現,國小教 師整體休閒態度、休閒認知、休閒情感及休閒行為意向等層面的平均得 分皆在中等以上。在背景變項部分,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上 達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職務之國小教師在休閒 態度上則無顯著差異。 高仲銘(2012)以問卷調查高雄市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休閒阻礙 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中發現,教師在整體的休閒態度傾向高度支持休 閒態度的認知情感及行為。在背景變項部分,不同性別、年齡、教學年 資、家庭狀況、學歷、職務之國小教師在休閒態度上均未達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研究,玆將本研究關於不同變項對休閒態度差異分析整理 如下:. (一)性別 研究結果分析性別對休閒態度達顯著差異之研究(洪榮昌,2003; 劉融融,2007;王碧雲,2008;曾袖貽,2011;李嘉嫻,2012),研究 結果分析性 別對休 閒態度 未達 顯著 差異之研究 ( 林雪 如, 2007; 高仲 銘,2012)。. (二)年齡 研究結果分析年齡對休閒態度達顯著差異之研究(劉融融,2007; 王碧雲,2008;曾袖貽,2011),研究結果分析年齡對休閒態度未達 顯 著 差異 之研 究( 洪榮 昌 ,2003; 林 雪如, 2007; 李嘉 嫻, 2012; 高仲 銘,2012)。. (三)擔任職務 研究結 果分析 擔任職 務對 休閒態 度 達顯著 差異之 研究( 曾袖 貽, 2011),研究結果分析擔任職務對休閒態度未達 顯著差異之研究( 洪榮 昌 , 2003; 劉融 融 , 2007;王 碧雲, 2008;李 嘉嫻 , 2012; 高仲 銘 , 2012)。. 15.

(26) (四)學校規模 在 休閒態度 之研究中, 僅有洪榮昌( 2003)屏東縣國小教師對休 閒態度與休閒能力之研究中,學校規模對休閒態度的結果達顯著差異。. (五)服務年資 研究結 果分析 服務年 資對 休閒態 度 達顯著 差異之 研究( 劉融 融, 2007),研究結果分析服務年資對休閒態度未達顯著差異之研究( 洪榮 昌,2003;李嘉嫻,2012;高仲銘,2012)。. (六)婚姻狀況 研究結果分析婚姻狀況對休閒態度未達顯著差異之研究(洪榮昌, 2003 ; 林 雪 如 , 2007 ; 王 碧 雲 , 2008 ; 李 嘉 嫻 , 2012 ; 高 仲 銘 , 2012)。 綜 合 以上研究 關 於背景變項與 休閒態度之相關研究,彙整如表2-3 所示:. 表2-3 休閒態度在背景變項之研究結果 背景變項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年齡. 擔任. 學校. 服務. 婚姻. 職務. 規模. 年資. 狀況. -. +. -. -. 洪榮昌. 2003. +. -. 林雪如. 2007. -. -. 劉融融. 2007. +. +. -. 王碧雲. 2008. +. +. -. 曾袖貽. 2011. +. +. +. 李嘉嫻. 2012. +. -. -. -. -. 高仲銘. 2012. -. -. -. -. -. -. 註:+表示有顯著差異;-表示無顯著差異。 16. + -.

(27) 綜合以上研究得知,教師休閒態度多是正向、積極的,多數研究以 休閒認 知層 面的 得分 最高 (洪榮 昌 , 2003; 陳通 和, 2011;曾 袖貽, 2011)。在背景變項部分,不同性別、年齡、擔任職務、服務年資之教 師對休閒態度的影響各有不一致的看法或結論;其次,在探討不同婚姻 狀況對休閒態度之影響方面,相關研究結果相當一致,討論不同學校規 模之相關研究則太少,值得再進一步探究學校規模、婚姻狀況是否為影 響高雄市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之因素。因此,本研究以性別、年齡、擔任 職務、學校規模、服務年資及婚姻狀況等變項來探究高雄市國小教師在 休閒態度上是否有所差異。. 第二節. 幸福感之探討. 本節針對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歸納與分析,分為:一、幸福 感之定義;二、幸福感之相關理論;三、幸福感之衡量;四、國小教師 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一、幸福感之定義 近年來幸福感深受國內學術研究的重視,很多研究者也以不同研究 對象來探究影響幸福感之因素。邱翔蘭(2004)指出幸福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用正向情感形容幸福,如:快樂、娛樂、狂喜;另一類是用滿 意和滿足來形容生活整體、工作、配偶、家庭等方面,是一種心境上的 反 映 。 陸 洛 ( 1996) 指 出 目 前 社 會 心 理 學 界 廣 為 使 用 的 定 義 為 Argyle 於1987年所提出:「幸福感是對整體生活品質的評鑑、反應對生活滿意 判斷的結果,藉由正向情緒的提高、負向情緒的降低、生活的滿意等三 個向度共同評估的結果而形成。」施建彬與陸洛(1997)又進一步指出 幸福感為生活滿意的反應或是對正向情緒的頻率與強度的感受。 以下就中西哲學觀點與社會科學觀點來分析幸福感之定義: 17.

(28) (一)哲學觀點 陸洛(1998)認為中國古代哲學對幸福感的討論主要融合在儒家、 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中,而對幸福的看法多屬哲學與道德的論述。 儒家經典代表的《論語》中「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 知老之將至云爾!」此說出孔子發憤用功而享受於此境界中,快樂而忘 記了吃飯,為人積極又樂觀,忘記了憂愁,甚至不知老年將至也。「飯 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 其中 矣。不義 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 雲。」孔子即 使是吃粗食 、喝冷水 ,以彎起的胳 膊當枕頭, 生活雖貧 困,也把榮華富貴視為浮雲一般。由此可知,孔子的人生觀保持樂觀快 樂的態度,不畏懼所面臨的逆境,因此內心既豁達又坦蕩,此皆來自於 自身潔淨的心靈(喬長路,1995)。 《論語》道出孔子的幸福觀來自於平凡生活的樂趣中,與朋友的情 感交流中,追求至善的真理,強調個人道德的修養;因此,快樂來自於 精神生活的恬 適狀態,即 使安貧樂 道,無物質的 享受,皆為 樂也。所 以,儒家所謂 的幸福在於 精神生活 ,藉此意識到 自我理想和 目標的實 現,達到至善的境界,而內心亦充滿愉悅和滿足(黃國城,2003)。 道家認為人生應順應天地自然的規律,就是幸福。老子《道德經》 強調生活質樸、順乎自然、知足,人應似水,不與人爭,與人和樂,即 可獲得幸福(黃國城,2003)。莊子的「逍遙」觀,亦即無為、自由自 在、悠閒、隨心所欲、無憂無慮,人唯有在此心境中,才能悠遊於天地 之間,洞悉生命的真理,時時處之泰然,為人生追求精神上的超脫,亦 為一種至高無上的幸福感受(葉智魁,1994)。整體而言,道家的幸福 觀是在無為及自我覺察後的內心平和狀態,以自我本性的澄清,不求慾 望,以順應自然的道理來得到幸福的感受(陸洛,1998)。 佛家《般若心經》提到的幸福是遠離慾望,追求無憂無慮的生活, 重視利他行為,捨棄個人心中一切的私念,不與人競爭、比較,以追求 心靈的寧靜與和諧(黃智慧,1991)。佛家認為個人應摒除物質生活的 18.

(29) 慾念,心中無罣礙,才能體悟到幸福的真理,因此佛家不贊成用外在評 量標準來判斷自身的幸福,內在的精神生活才是感受到幸福的關鍵(林 育丞,2004)。佛家的幸福是明心見性,追求原來的本質與出入世的和 諧(陸洛,1998)。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是嚮往幸福的,幸福是人的終極目的,人所做的 選擇和行為都是為了要達到幸福,所以幸福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能促 使人們追求心中完美的善和幸福(周宛宣,2008)。亞里斯多德對「休 閒」觀點與莊 子的「逍遙 」觀點相 似,能代表人 類追求無所 束縛、自 由、幸福快樂的生活方式,心境閒適自如是人類追求生命價值的最高境 界。亞里斯多德認為人唯有在閒暇時,藉著沉思冥想的過程,能達到忘 我的境界,才可以追求人生的真理、智慧、幸福;所以,人一生的終極 目標在於追求至善,過著美好的生活且具有完美的德行就是幸福(葉智 魁,1994,2006)。 綜合以上中西哲學觀點所述,幸福的定義為個人在閒暇之自由時間 中,內心達到無為的一種心靈狀態,人在此時透過沉思而悟透一切生命 的真理,也唯有在此狀態中,人才是自由、閒適、無所羈絆的,這種動 力可以推動人達到德行至善和過著美好的生活。. (二)社會科學觀點 陸洛(1996)歸納整理西方幸福感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 個階段: 1.第 一 階 段 : 認 為 幸 福 是 外 在 的 客觀 評 量 標 準 , 即 個 人 道 德 的 評 量,只有到此標準時,幸福才會產生。但是許多研究者發現因為每個人 的認知歧異,很難訂定一致的外在評量標準。 2.第二階段:以個人主觀的感受來分析幸福感,重點在於正向情緒 的測量,幸福感是生活中較多的正向情緒和較少的負向情緒之總和。但 是針對正向情緒的評量,卻忽略認知活動的影響。 3.第三階段:著重於探討認知活動的影響,認為幸福感是來自於生 19.

(30) 活滿意,個人對一段長期的生活,評估後所得到的整體感受。但短期情 緒的波動也會成為影響幸福感的要素。 4.第四階段:整合了幸福感的研究,認為幸福感是來自於評估生活 滿意程度的認知與個人的正負向情緒而成,兼顧了認知與情緒層面。 Andrews與Withey (1976) 提出幸福 感是個人對生活的主觀經驗 , 強調認知功能與幸福感的關係,也兼顧了情緒對幸福感的影響,所以幸 福感是由生活 滿意度 和感 受正負情 緒強度整體評 估而成 (引 自陸洛, 1996)。 國內多數的研究者根據Andrews與Withey (1976) 的定義:「幸福感 是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及正負情緒強度整體評估。」認為幸福感的定義含 括了認知和情感兩層面,此為研究者最廣為採用的定義(侯辰宜, 2007;陳慧姿,2007;李智揚,2008;郭月玲,2008;張嘉玲,2009; 蕭惠文,2009;何婉婷,2010;楊馥如,2012)。 陸洛(1998)認為主觀幸福感是對生活品質的沈思評鑑,包含高昂 的正向情緒與對整體生活滿意的主觀感受。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大多具有 長期且穩定的特質,幸福感不易受到短期生活事件的影響而變動,所以 環境因素對幸福感影響不大。除非是生活事件對個人造成重大的影響, 或持續一段很長的的時間(同為正向或負向),不然幸福感 大多是穩定 且變化不大,只可能隨著短期事件輕微地上下波動,因此幸福感是一種 近於內在人格特質的變項。 就近代社會科學家的觀點而言,幸福感的探究已由外在客觀的道德 標準,發展為探究個人內在主觀、正向的感受。但是社會科學研究者可 能因為學派不同、背景訓練不同、著重的層面不同、研究目的不同,其 所使用幸福感的名詞亦不相同;有時名詞相同,但表示的內涵卻不同。 林子雯(1996)整理國外社會科學家使用幸福感的概念名詞有:快 樂 (happiness)、幸福 (well-being)、主觀幸福 (subjective well-being)、 心理幸福 (psychological well-being)、生活滿意 (life satisfication) 等。 20.

(31) 陳 慧 姿 ( 2007 ) 根 據 林 子 雯 的 研 究 , 再 參 考 Argyle (1987) 著 作 的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施建彬與陸洛翻譯《幸福心 理學》, 將happiness之翻譯修改為幸福,如表2-4所示。. 表2-4 幸福感概念分析表 幸福感相關名詞 幸福 (happiness). 定義. 著重層面.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的整 體評估結果 2.負向情緒的相對狀態 3.包含生活滿意、情緒及心理 健康的評估. 認知、情感.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的整 體評估結果 2.著重於正負向情緒的研究 3.著重於心理健康概念的測量. 情緒、滿意. 主觀幸福 (subjective well-being). 1.正負向情緒及生活滿意的整 體評估結果 2.包括生活滿意、情緒及心理 健康三方面的評估. 認知、情緒. 心理幸福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1.正負向情緒及特殊領域的滿 意程度總加結果 2.心理健康的測量. 認知、情感. 生活滿意 (life satisfaction). 1.以認知的角度對生活整體情 況進行評量. 認知. 幸福感 (well-being). 情緒 認知、情感 、健康. 情緒 心理健康. 認知、情緒、 心理健康. 情緒. 資料來源:陳慧姿(2007)。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以高 雄地區 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28)。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 高雄市。. 依據 表2-4之分析 與國內外多數 學者對於 幸福感的研究,其對幸福 感著重的層面大致上可以分為四種: 1.著重「情緒層面」的幸福感:此派學者認為幸福感是對生活喜歡 的程度,也是一種情緒性的反應,著重於正向情緒的反應,所以幸福感. 21.

(32) 為正向情緒與負向情緒的總合,透過正負向情緒的消長,以分析幸福感 的程度(顏映馨,1999)。 2.著重「認知層面」的幸福感:此派學者以認知的角度來研究幸福 感,認為幸福感是對過去的一段時間而得到整體生活評估後的感受。生 活 滿 意 度 為整 體 生活 層面 的評價, 可以 呈現個人 幸福感的程 度 (林子 雯,1996)。 3.著重「情緒與認知層面」的幸福感:此派學者整 合了認知與情緒 兩層面,可以同時解釋幸福感受短期情緒的影響,也可以解釋幸福感是 一種長期穩定的人格特質。Andrews與Withey (1976) 提出幸福感是個人 的 主 觀 經驗 , 以認知及情感兩向度對 整體 生活的滿意度進行評估之結 果 ,包 含了 生 活滿意、正 向情感與 負向情感三個 成分組成( 引自林子 雯,1996)。目前此層面也廣為多數的研究者採用。 4.著重「身心健康」的幸福感:此派學者認為幸福感是一種身心健 康的狀態,並以心理健康來測量幸福感(林子雯,1996)。 國內研究者對幸福感之研究中,除了採用Andrews與Withey (1976) 的觀點包含情感與認知層面,林子雯(1996)認為幸福感也應該包含身 心健康層面,以此觀點來評估整體的生活。因此,幸福感包含了對生活 滿意、正向情感、身心健康等成份。 以下藉由蒐集之相關文獻,彙整國內研究者對幸福感之定義,按照 年代順序排列,整理於表2-5所示。. 22.

(33) 表2-5 國內研究者對幸福感之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幸福感之定義. 2008. 幸 福 感 是 個人 對 於 客觀 的 世 界, 所知 覺 的 主 觀 的 個 人 經 驗 和滿 意 程 度, 以 及 認知 的正 負 向 情 緒 的 整體感受。. 王慶田. 2009. 幸 福 感 係 指個 人 對 於整 體 生 活的 認知 性 評 價 及 正 向 情 感 , 而在 精 神 上和 感 覺 ,可 以使 個 人 的 生 活 獲得滿足。. 葉建助. 2010. 幸 福 感 是 個人 參 與 活動 過 程 中及 參與 後 , 獲 得 身 心改善或心理滿足的主觀感受。. 2011. 幸 福 感 是 指個 人 對 生活 中 的 人、 事、 物 主 觀 的 感 到 滿 意 程 度, 包 含 以認 知 角 度對 整體 生 活 進 行 評 價 後 所 得 結果 、 正 向情 緒 大 於負 向情 緒 及 身 心 靈 健康,此滿意程度越高,幸福感就越高。. 唐順得. 2011. 幸 福 感 乃 指個 人 對 於生 活 滿 意的 認知 、 正 向 情 緒 經 驗 與 身 心健 康 狀 況的 整 體 評價 態度 , 作 為 個 人 主觀滿足程度的反映。. 賴虹美. 2011. 幸 福 感 是 個體 在 一 個月 內 的 生活 中, 對 情 緒 、 認 知及心理健康等正負感受的自我經驗結果。. 2011. 幸 福 感 係 指個 人 正 向、 主 觀 的感 受, 也 是 內 心 精 神 層 面 的 悅樂 、 安 適狀 態 , 從情 緒、 認 知 和 身 心 健 康 的 角 度, 對 自 己目 前 生 活現 況整 體 的 滿 意 和 愉快程度進行評估所得的結果。. 2012. 幸 福 感 是 個人 對 自 己整 體 或 一般 生活 的 主 觀 滿 足 感 或 快 樂 感, 包 含 其對 生 活 中的 人事 物 感 受 有 無 趣味、生活是否充實如意、能否得到發展機會 等。. 2012. 幸 福 感 是 個人 於 生 活經 驗 中 的認 知、 情 緒 與 身 心 健 康 狀 態 的感 受 情 形, 使 個 體可 以主 觀 意 識 本 身 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2013. 幸 福 感 為 個體 對 其 生活 的 滿 意程 度、 人 我 之 間 關 係 的 和 諧 、工 作 的 成就 感 及 身心 的健 全 狀 態 等 層 面 的 主 觀 評價 , 是 一種 穩 定 且長 期性 的 內 在 滿 足 感受。. 曾艾岑. 邱淑珠. 謝雅如. 郭明珠. 楊馥如. 陳紋瑤. 23.

(34) 綜上所述,幸福感為個人評價生活的主觀經驗,評估內容包括了: 生活滿意、生活感受、對生活的滿足感、心理感受、身心健康、生活充 實、工作成就、人際和諧、得到良好發展機會等層面。本研究的幸福感 定 義為 國小教 師 內在 穩定 的 一 種人 格特質 ,此時 正向情緒多 於負向情 緒,藉由主觀認知生活滿意的程度,來評估自我的價值、人際互動之和 諧、身心健康之狀態。. 二、幸福感之相關理論 心理學家們對幸福感有不同的論述,為了解釋幸福感的內涵,將幸 福 感的 理 論分 為:需求滿 足理論、 特質理論、動 力平衡理論 、判斷理 論。學者們對於此四種理論的看法,分述如下:. (一)需求滿足理論 (Need Satisfaction Theory) 以此觀點的的研究者認為幸福感主要來自於個人需求的滿足,需求 滿足後,個人才能感受到幸福;反之,若是個人的需求長期無法獲得滿 足,則會導致不幸福。此理論又分為目標理論、苦樂交雜理論與活動理 論,分述如下: 1.目標理論 (Telic or Endpoint Theory) Omodei and Wearing (1990) 所指快樂是一種短暫的愉悅,但是幸福 為個人一生追求的目標,幸福感是個人努力追求的目標達成後,所得到 一種既穩定且長期性的滿足感受(引自顏映馨,1999)。Maslow於1954 年首度提出了需求層次論,初期認為人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生理需 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當已達成某 一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就會產生幸福感。 2.苦樂交雜理論 (Pleasure and Pain Theory) 此派學者認為幸福和痛苦是拌隨著發生的,未歷經過痛苦或無所匱 乏的人無法感受到幸福感,若個人長期處於需求但被剝奪的不幸福感之 中,一旦獲得需求的滿足後,才會獲得幸福感。若是匱乏程度越強烈, 24.

(35) 達成滿足後所得到的幸福感則越高,唯有曾處於不幸福中,才能體會到 幸福的感受(林子雯,1996)。 3.活動理論 (Activity Theory) 此派學者認為幸福感來自於主動參與有意義、健康的社會活動,參 與過程中太難或太簡單的活動,都無法得到幸福感,唯有適合在能力所 及的活動中,才會帶來幸福感,因此活動理論重視的是個人在活動中的 表現而非目標的達成,重視的是參與活動的過程而非參與活動結果(陸 洛 , 1996)。 Argyle (1987) 與 Diener (1984) 認為 個人可以 從 工作、運 動、休閒、人際互動中,從參與活動的過程,發揮潛能,產生成就感和 價值感,此即幸福的感受(引自顏映馨,1999)。 綜上所述,需求滿足理論認為幸福感來自於個人需求目標的達成或 參與社會活動的過程而產生滿足感,但是並無法說明內在人格因素對幸 福感造成的長 期影響,因 此有另一 派學者提出特 質理論,來 解釋幸福 感。. (二)特質理論 (Trait Theory) 此觀點以人格特質或認知方式來解釋幸福感產生的原因,因為人格 特質的不同,會影響個人看待生活事情的心態,而有不同的感受與行為 反應。此理論又分為人格特質理論、連結理論,分述如下: 1.人格特質理論 (Trait Theory) 此派學者認為幸福感取決於個人看待事情的心態,林子雯(1996) 認為幸福感是個人穩定的人格特質,可能來自於先天遺傳,也可能是後 天學習的結果。 2.連結理論 (Associationistic Theory) 此派學者以認知、記憶的特質來解釋有些人天生容易感到幸福感的 原因,透過內在認知系統的處理模式,來解釋生活事件,賦予正向的意 義,才會產生幸福感,也因為其擁有以幸福感為核心的記憶網絡,也較 容易產生幸福感(林子雯,1996)。 25.

(36) 綜上所述,特質理論著重於以個人內在的人格特質來說明幸福感, 但卻無法解釋生活事件對幸福感之短期影響。. (三)判斷理論 (Judgement Theory) 此派學 者 認為 藉由自 我選 擇的 參照標 準 與面 臨的生 活事 件來做比 較 ,若生活事 件比參照標 準好,則 會產生幸福感 。參照標準 可能是他 人、自己過去的經驗或理想的目標。判斷理論因參照標準的差異,分為 社會比較理論、適應理論、期望水平理論、多重差異比較理論,玆說明 如下: 1.社會比較理論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Argyle (1987) 指出幸福感是與他人相較後獲得的結果,參照標準 可能是家人、朋友或不認識的人,但是大部分會以社經地位相近的人來 作為比較時的參照標準(引自林子雯,1996)。 2.適應理論 (Adaptation Theory) 個 人 曾 遇到的 生活事 件, 會 轉 成內在 的經驗 ,若再 出現 類似的事 件,個人會以自己過去的經驗來作為參照標準,若與現在發生的生活事 件相比較後,比過去經驗好,則會產生幸福感(顏映馨,1999)。 3.期望水平理論 (Aspiration Level Theory) 幸福感取決於個人以自己所設定的理想目標作為參照標準,若現實 狀況與理想目標相較的結果差距小,其幸福感會比較高(施建彬, 1995)。 4.多重差異比較理論 (Multiple Discrepancies Theory) 幸福感取決於個人實際狀況與其選擇的參照標準相比較後,若差異 程度較小,其所獲得之幸福感較高。參照標準則取決於自己需求的、期 望 將來獲得的 、過去曾擁 有的 、他 人所擁有、應 該擁有等( 顏映馨, 1999)。Diener (1999) 發現個人因現實狀況與理想差距過大時,則易產 生焦慮,因此過高的期望易對幸福感產生影響,而過低的期望亦會產生 負面的影響(引自蕭惠文,2009)。 26.

(37) (四)動力平衡理論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Heady與Wearing (1990) 認為幸福感受長期穩定的人格特質因素影 響,平時呈現是平穩且平衡的狀態;幸福感也受短期生活事件的影響, 當面臨特別的生活事件,因為其不同於以往的經驗,幸福感也會隨之改 變(引自顏映馨,1999)。 由上述得知,各派學者對幸福感的理論提出的觀點各有其優缺點, 皆無法完整地解釋幸福感,所以國內研究者大多採整合的概念來說明幸 福感。本研究之幸福感亦採用整合觀點的看法,認為幸福感為個人的主 觀感受,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包含:自我需求目標的達成、參與社會活動 並發揮潛能、自我肯定、人格特質、生活滿意度等。. 三、幸福感之衡量 (一)牛津幸福量表 (Oxfore Happiness Inventory, OHI) Argyle (1987) 之「牛津幸福量表」依據「貝克的憂鬱量表」 21題 反向編寫,再加上11題幸福感相關題目,形成具有正偏態量尺的幸福感 量表,內容包含七個概念:樂觀、社會承諾、正面情感、掌控感、身體 健康、自我滿足、心理警覺等 (引自陳鈺萍,2004)。此量表由陸洛、 施 建 彬 研 究 , 加 以 修 訂 成 「 中 國 人 幸 福 感 量 表 」, 具 有 良 好 的 信 、 效 度;後來,另有研究者加以編製成「幸福感量表」(林子雯,1996;顏 映馨,1999),分別用來探究成人學生與大學生之幸福感。. (二)陸洛與施建彬之中國人幸福感量表 陸洛與施建彬之「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是翻譯自牛津幸福量表28題 題目,另外以質性訪談高維市社區(除旗津區外)居民,內容又自編20 題本土性題目,共計48題,編修後之量表內容較貼近中國人的幸福感經 驗,陸洛歸納成九大向度:自尊與滿足、家庭與朋友、對金錢的追求、 工作上的成就、對生活的樂天知命、活得比旁人好、自我的控制與理想 的 實 現 、 短 暫 的 快 樂 、 對 健 康 的 需 求 。 量 表 內 部 一 致 Cronbach α 值 27.

(38) 為.95,再測信度為.66,具有良好的效度。經問卷編修後剩下47題,量 表內部一致Cronbach α 值為.95,折半信度為.92(陸洛,1996)。. (三)林子雯之幸福感量表 林子雯(1996)之「幸福感量表」是根據牛津幸福量表修訂而成, 內容為正偏態的自陳式量表,正式量表內容共有24題,採四點量表計分 方式,分為四個分量表:生活滿意、人際關係、自我肯定、身心健康。 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值為.93,生活滿意度為.87、人際關係 為.84、自我肯定為.82、身心健康為.79,因此信度堪稱良好。. (四)顏映馨之幸福感量表 顏 映 馨 ( 1999) 之 「 幸 福 感 量 表 」 是 參 考 牛 津 幸 福 量 表 、 Dupuy (1970) 美國「全國健康統計資料 中心」編製的整體幸福狀況表、林子 雯(1996)幸福感量表。 正式量表內容共有20題,內容採 Likert四點量 表計分方式,四個分量表為:生活滿意、自我肯定、人際關係、身心健 康。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值為.88,自我肯定為.83、生活滿 意度為.81、人際關係為.76、身心健康為.57,因此信度良好。. (五)陳鈺萍之國小教師幸福表現量表 陳鈺萍(2004)之 「國小教師幸福表現量表」, 參考陸洛與施建彬 等人(1995)的「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編製而成,主要在測量國小教師 幸福感主要表現層面。問卷內容採半結構式問卷調查法訪談國小教師, 正 式 量 表 共 計 24 題 , 以 Likert 五 點 量 表 方 式 計 分 , 量 表 共 分 成 四 個 因 素 : 物 質滿 足 、事 業 成就 、 自主 性、 人 際 關係 。 總量 表 的 Cronbach α 值 為 .89 , 物 質 滿 足 為 .91 、 事 業 成 就 為 .88 、 自 主 性 為 .81 、 人 際 關 係 為.80,總量表和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高,因此信度佳。. (六)侯辰宜之國小教師幸福感量表 侯辰宜(2007)根據施建彬(1995)之「中國人幸福感量表」,以 及林子雯(1996)、陳鈺萍(2004)、黃琬芯與葉玉珠(2005)等人之問 卷編製而成,正式量表共計60題,內容採Likert五點量表計分方式,內 28.

(39) 容包括九個分量表:自尊滿足、人際和階、經濟狀況、工作成就、樂天 知命、活得比旁人好、自我規劃、短暫快樂、健康狀態。 總量表之 Cronbach α 值 為 .97 , 自 尊 滿 足 為 .93 、 人 際 和 階 為 .93 、 經 濟 狀 況 為 .90、工作成就為 .93、樂天知命 為 .92、活得比旁人好 為 .89、自我 規 劃為.87、短暫快樂為.92、健康狀態為.90。. (七)楊馥如之國小教師幸福感量表 楊 馥 如 ( 2012 ) 參 酌 林 子 雯 ( 1996 )、 顏 映 馨 ( 1999 )、 王 慶 田 ( 2009)、 吳佳 玲( 2009)、 蕭 惠文 ( 2009) 等人的 幸福感 量表 修訂而 成,正式量表共計17題,量表作答方式採 Likert四點量表,內容包括四 個分量為:生活滿足、自我悅納、人際關係、身心健康。總量表之 Cronbach α 值 為 .93 , 生 活 滿 足 為 .90 、 自 我 悅 納 為 .84 、 人 際 關 係 為.86、身心健康為.70,量表的信度佳。. (八)郭明珠之公教人員幸福感量表 郭 明 珠 ( 2012 ) 參 考 林 子 雯 ( 1996 )、 黃 國 城 ( 2003 )、 陳 慧 姿 ( 2007 )、 王 慶 田 ( 2009 ) 的 幸 福 感 量 表 編 製 而 成 , 正 式 量 表 共 計 23 題 , 量 表 填 答 方 式 採 用 Likert 五 點 量 表 , 內 容 包 括 生 活 滿 意 、 人 際 關 係、身心健康、自我肯定四個層面。總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 數 為 .92,生活滿意為 .86、人際關 係為 .82、身心健康為 .78、自我肯 定 為.90,量表題目的內一致性佳,信度良好。 綜合上述,幸福感衡量構面最早由國外量表翻譯及修訂,國內研究 者多參考 Argyle (1987) 牛津幸福量表,因其具有良好的效度,因此國 內研究者多參考此量表來編製。本研究之幸福感量表參酌林子雯 (1996)、郭明珠(2012)之幸福感量表編修而成,將國小教師幸福感 量表分為「生活滿意」、「人際關係」、「身心健康」、「自我肯定」四個構 面。針對本研究幸福感的四個構面,說明如下: ( 一) 生活 滿意: 國小教 師對於整 體日常生活 中主觀 認知的 滿意程 度,包含物質、心靈層面。 29.

(40) (二)人際關係:國小教師與家人、同事、朋友間人際相處融洽、愉 快的感覺。 (三)身心健康:國小教師覺知自己的生活健康習慣,因自我身心健 康產生滿意的感覺。 (四)自我肯定:國小教師給予自我正向的肯定,以獲得自我存在價 值感。. 四、教師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回顧國內近幾年關於幸福感的研究中,發現針對不同研究對象之相 關文獻有很多,因此研究者僅以研究對象為國小教師之研究進行分析, 玆將文獻整理如下: 侯辰宜(2007)抽取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研究幸福感與教學效能 之關係中,發現桃園縣國小教師幸福感屬中上水準,各層面中以「人際 和諧」得分為最高,「健康狀態」層面得分相對較低。不同背景變項部 分,在年齡方面,51歲以上之國小教師得分高於其他年齡層之教師;在 任教年資方面,任教年資在 21-25年與 26年以上之國小教師得分高於任 教年資在5年以下之教師;在婚姻狀態方面,已婚教師幸福感高於單身 教師;不同性別、職務、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整體幸福感上均無顯著 差異。 李智揚(2008)在高雄縣國小教師生命態度、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 相關研究中發現,國小教師之幸福感大致趨於正向、中上程度。不同背 景 變 項 上, 在 工作職務方 面 ,兼處 室主任之教師 幸福感受高 於科任教 師;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服務年資、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在幸 福感上則無顯著差異。 郭月玲(2008)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屏東縣國小教師之休閒滿意度與 幸福感,發現屏東縣國小教師在幸福感呈現中上程度。在不同背景變項 部 分, 不同 性 別、擔任職 務、婚婚 狀況 之國小教 師 在幸福感 有顯著差 30.

(41) 異;不同年齡、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幸福感則無顯著差異。 童驛媗(2008)在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 福感之相關研究發現,國小教師之幸福感屬中等程度。在不同背景變項 部 分 ,50歲以上的國小教師 整體幸福感 高於 31-40歲的教師;服務年資 21-30年的國小教師 整體幸 福感 高於服務年資 6-10年的國小教師;不同 性別、婚姻狀況之國小教師在整體幸福感與各層面皆未達顯著差異。 謝玫芸(2008)在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 之 關係研究 中 發現, 國小 教師之幸 福感 屬中上程 度 ,其中以 「人際關 係」層面之感受顯著較高,以「身心健康」感受最低。不同背景變項部 分 , 男性教師 在「自我肯 定」 與「 身心健康」層 面均顯著高 於女性教 師;在婚姻狀況方面,已婚國小教師顯著高於未婚國小教師;在學校規 模方面, 學校規模為 73班以上之國小教師顯著高於學校規模為 48-72班 之國小教師;在任教年資方面,任教年資在21年以上之國小教師顯著高 其他教學年資之國小教師;在擔任職務方面,擔任科任教師顯著高於級 任教師;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在整體幸福感上則未達顯著水準。 王慶田(2009)在國小教師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之研究中 發現,台南縣公立國小教師之幸福感屬中上程度,以「人際關係」層面 得分最高,「身心健康」 層面得分最低。不同背景變項部分,在年齡方 面 , 41-50歲國小教師明顯高於 30歲以下國小教師;在婚姻狀況方面, 已婚教師在整體幸福感上高於未婚教師;在擔任職務方面,教師兼主任 教師在「自我肯定」層面與整體幸福感顯著高於級任導師,教師兼主任 教 師 亦在「身 心健康」 層 面顯著 高 於級任導師與 科任老師; 在不同性 別、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則無顯著差異。 曾艾岑(2009)在不同世代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中發 現,屏東縣國小教師之幸福感受大致良好。不同背景變項部分,在婚姻 狀況方面,已婚教師在幸福感的表現顯著高於未婚教師;在教學年資方 面,教學年資在21年(含)以上顯著高於教學年資5年(含)以下之教 31.

(42) 師;在學校規模方面,學校規模為25班(含)以上的國小教師顯著高於 13-24班的教師;不同 性別和擔任職務之 國小教師在幸福感 則無顯著差 異。 蕭惠文(2009)在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 感之研究中發現,國小教師的幸福感程度屬中等以上程度,以「人際關 係」層面得分最高,而「身心健康」層面得分最低。在背景變項部分, 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皆未達顯著差異。 廖 淑 容 ( 2011) 在 教 師 休 閒 活 動參與 、 幸 福 感與 教 學 效能 之 研 究 中,發現苗栗縣國小教師之幸福感屬中偏高的反應,以「人際互動」構 面得分最高,以「身心健康」構面得分最低。在背景變項部分,在年齡 方 面 , 51-60歲 教師 在「 身心 健康 」 層面得 分顯 著高 於 41-50歲與 31-40 歲教師;在服務年資方面,不同服務年資教師在幸福感的「自我肯定」 層面與「身心健康」層面達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婚姻狀況、任教職務 之國小教師則無顯著差異。 楊馥如(2012)以問卷調查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 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發現國小教師整體幸福感達中上程度,以「人際關 係」層面平均得分最高,以「身心健康」層面平均得分最低。在背景變 項部分,在性別方面,女性教師在「生活滿足」層面與「人際關係」層 面的幸福感受程度高於男性教師,男性教師在「身心健康」層面的幸福 感則比女性教師高;在年齡方面, 41-50歲的國小教師比 30歲以下的國 小教師在整體幸福感、「生活滿足」層面及「身心健康」層面感受的程 度較高;在不同職務方面,未擔任行政工作的教師比擔任行政工作的教 師幸福感受度高;在服務年資方面,服務年資26年以上的教師比服務年 資6-10年的教師在「自我悅納」與「身心健康」層面的幸福感受度高。 周子仁(2013)在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 能之研究中,發現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屬中高程度,以「人際關係」層面 表 現 最 好, 以 「生活滿意 」層面的 表現次之 。在 背景變項之 「服務年 32.

(43) 資 」 上 , 服 務 年 資 16-25年 之 教 師 其 整 體 幸 福 感 高 於 6 年 (含 )以 下 之 教 師 ,而服務年資 16-25年之 教師其整體幸福感亦高於 7-15年之教師;而 服 務年資 16-25年之教師其人際關係高於 7-15年之教師。 不同性別、年 齡、擔任職務、婚姻狀況則未達顯著水準。 綜合以上研究,玆將關於不同背景變項對幸福感之差異分析整理如 下:. (一)性別 研究結果分析性別對幸福感達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郭月玲, 2008;謝玫芸,2008;楊馥如,2012),研究結果分析性別對幸福感未 達 顯 著 差 異 之 研 究 結 果 ( 侯 辰 宜 , 2007 ; 李 智 揚 , 2008 ; 童 驛 媗 , 2008;王慶田,2009;曾艾岑,2009;蕭惠文,2009;廖淑容,2011; 周子仁,2013)。. (二)年齡 研究結果分析年齡對幸福感達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侯辰宜, 2007 ; 童 驛 媗 , 2008 ; 王 慶 田 , 2009 ; 廖 淑 容 , 2011 ; 楊 馥 如 , 2012), 研 究 結 果 分 析 年 齡 對 幸 福 感 未 達 顯 著 差 異 之 研 究 結 果 ( 李 智 揚 , 2008; 郭月 玲 , 2008;謝 玫芸, 2008;蕭 惠文 , 2009; 周子 仁 , 2013)。. (三)擔任職務 研究結果分析擔任職務對幸福感達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李智揚, 2008 ; 郭 月 玲 , 2008 ; 謝 玫 芸 , 2008 ; 王 慶 田 , 2009 ; 楊 馥 如 , 2012),研究結果分析擔任職務對幸福感未達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 侯 辰宜,2007;曾艾岑,2009;蕭惠文,2009;廖淑容,2011;周子仁, 2013)。. (四)學校規模 研究結果分析學校規模對幸福感達顯著差異之研究結果(謝玫芸,.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It also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ir leisure lives, or even health.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xtent to which leisure constraint and leisure activity demand to

2.The discriminations of the teenagers’s leisure hinders are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leisure attitudes in the attributes of gender, school systems, sufficiency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