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Copied!
25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慶華 博士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與應用

研究生:白清維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七 月

(2)
(3)
(4)

謝 誌

首先,在此欲由衷感謝指導教授周慶華所長,於研究所求學階段對於我的諄 諄教誨,不僅在論文指導方面給予最精闢且直接的建言,也幫助我更加確定自己 在未來生涯規畫上的方向;而在撰寫論文過程中,每當進度嚴重落後且未達老師 要求時,老師總是給予鼓勵、關心及體諒,更促使我擁有了砥礪自己及要求自己 如期完成論文的動力,求學生涯中的貴人──周老師,謝謝您。

其次,非常感謝口試委員王萬象教授及楊秀宮教授對於我論文口考的關切及 指導,無論是在論文寫作技巧、論文格式及教學實際現況上,均提供我最具體的 建議,不僅讓我獲益匪淺,更是幫助我論文得以圓滿完成的兩位重要人物。謝謝 您們。

此外,感謝同為同組夥伴的慧玲大姊、惠珠、怡沁及欣玫,感謝妳們在研究 生涯裡的幫忙、包容、關心及相互協助,妳們是我在論文撰寫遭遇挫折時,隨時 隨地都願意伸出援手的良師益友,希望妳們都能平安喜樂。

最後,以非常感恩的心情向親愛的父母說聲感謝,感謝傳統、純樸及時常讓 我感受到家庭溫暖的你們,因為瞭解你們的擔心,所以說聲抱歉,也因為不想辜 負你們的期盼及辛勞,因此期許自己一定要趕快完成學業;而如同朋友般的兩位 妹妹,感謝為我分憂解勞,提供我在求學階段心靈上及實務上的任何援助,讓我 可以毫無後顧之憂地努力,感謝親愛的家人們!

清維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于臺東

(5)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與應用 白清維

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

摘要

資訊融入學習是教學的發展趨勢,從一開始的資訊技能類的養成教育,到 電腦輔助教學,一直到現在的資訊融入教學,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轉變;而教 師必須把教學活動設計成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與身心發展程度,才能讓學生 自行建構知識。因此,不妨採用資訊學方法、敘事學方法、現象主義方法、質 性研究方法來建構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並自我先行檢證成效,以 為推廣所用。至於要點,則可分為三部分:(一)多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 教學的策略有網站、CAI 教學軟體可運用;(二)視聽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 作教學的策略有電視、電影、廣播等可運用;(三)平面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 寫作教學的策略有書籍、報紙、雜誌等可運用。此外,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設 計教學活動來作為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佐證。希望可以自我提升記敘文 寫作教學的成效、可以作為其他教學者改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借鏡、以及可以 提供有關記敘文寫作教學政策擬訂的參考資源。

關鍵詞:資訊、記敘文、寫作教學、多媒體資訊、視聽媒體資訊、平面媒體資 訊

(6)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It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Pai Ching -Wei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learning has been the instructional trend. Such a transformation can be observed from developing basic technological skills,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 to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Teachers must design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to cater to students’ cognitive experience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so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construct knowledge by themselves. Hence, information method, narration, phenomenalism,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narra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This integration will be examined for its effectiveness first and then be implemented later. This study ha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into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includes websites and CAI’s software.

Second, the integration of audio and video media information into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includes television, movies, and radios. Third, the integration of print media information includes books,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Moreover,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were designed as evidenc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researcher’s effectiveness of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provide examples for other teachers in narra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provide resources on policy making in narrative writing instruction.

Key words: technology, narration, writing instruction, multimedia, audio and

video media information, print media information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7

第一節 記敘文寫作教學………17

第二節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33

第三章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考慮………47

第一節 記敘文寫作的重要性需求………47

第二節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的開展性………55

第三節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模式建立………62

第四章 多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78

第一節 多媒體資訊的界定………78

第二節 網站「超鏈結」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85

第三節 CAI 教學軟體「寫作技藝」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95 第五章 視聽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108

第一節 視聽媒體資訊的界定 ………108

第二節 電視「最新」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 ………119

(8)

第三節 電影「成就性」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133

第四節 廣播「曲折劇情」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144

第六章 平面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155

第一節 平面媒體資訊的界定 ………155

第二節 書籍「範文」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 ………160

第三節 報紙雜誌「多元化」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 ………167

第七章 相關策略應用的檢證 ………172

第一節 隨機檢證 ………172

第二節 試驗的對象 ………177

第三節 試驗的方式和進程 ………182

第四節 實地觀察和訪談 ………213

第五節 成效的評估 ………222

第八章 結論 ………227

第一節 理論建構與應用的成果 ………227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232

參考文獻 ………234

(9)

圖 次

圖 1-3-1 本研究理論建構圖示………..12

圖 3-1-1 但丁神曲地獄階層圖……….. ……….53

圖 3-3-1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理論模式圖………..66

圖 3-3-2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實務印證模式圖………..75

圖 4-2-1 網站「超鏈結」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94

圖 4-3-1 電腦輔助學習的位置………100

圖 4-3-2 CAI 教學軟體「寫作技藝」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106

圖 5-1-1 Dale 博士的經驗金字塔………111

圖 5-1-2 媒體的特性──具體到抽象 ………..116

圖 5-2-1 Chatma 敘事結構圖………..125

圖 5-2-2 新聞寫作折衷式圖 ………..129

圖 5-2-3 電視「最新」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 ………..132

圖 5-3-1 電影「成就性」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 ………..143

圖 5-4-1 廣播「曲折劇情」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 ………..154

圖 6-2-1 各類教材名稱置換圖 ………..165

圖 6-2-2 書籍「範文」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 ………..166

圖 6-3-1 報章雜誌「多元化」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模式 ………171

圖 8-1-1 本研究理論建構成果………231

(10)

表 次

表 2-1-1 文章的開頭………28

表 2-1-2 文章的結尾………30

表 4-2-1 學習情境傳遞架構………86

表 4-2-2 學習環境的特徵、元件、網路學習環境關係表………87

表 4-2-3 WebQuest 的任務分類說明表………91

表 4-3-1 運用科技與資訊基本能力與其他學習領域的關係 … ………99

表 6-1-1 媒體內容與特性表 ………158

表 6-2-1 讀寫結合教學理念表 ………161

表 7-3-1 班級分組編碼一覽表 ………182

表 7-3-2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與應用進程表 ………183

表 7-3-3 網站「超鏈結」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設計………185

表 7-3-4 網站「超鏈結」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資源表單………193

表 7-3-5 電視「最新」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設計………194

表 7-3-6 書籍「範文」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活動設計………202

表 7-3-7 小鞋子範文表 ………211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個國家語文教育的目標依據,應是以其國家的國民語文程度為主。在我們 的社會裡,屬於大師型(有自己的思想、著作者)的人是相對少數;而在我們九 年國民義務教育中,基礎型(日常會話流利者)是大部分的人所應具備的基礎能 力。原本國小課程中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比較起來,一向佔有最多的教學時數,

而學生在接受這麼多的語文課程後,其語文程度不僅沒有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反而有每下愈況的現象。(陳正治,1996)這種現象的產生,是由於英語及鄉土語 課程的加入而壓迫了國語科的上課時間,教師往往在趕課的壓力下無法使教學達 到一定的水準;某些有趣的活動也只能由老師示範完成,特別是在作文課寫作 時,只有一堂的作文課,大多是老師會先和學生討論該寫什麼題目?通常會配合 課程,或季節,或節慶……確定題目後,就訂立大綱,除了提供作文寫作方向外,

還強迫性的希望學生想出優美的句子,因為學生大多懶散慣了,如果不給予壓 力,寫出的文章實在看不出深度。雖說這樣完成一篇作文,似乎花了太少時間,

看不見學生作文的能力,但有能力卻礙於時間而達不到文章該有的程度,實在很 可惜。倘若要要求速度,實可慢慢訓練。如此的狀況下,學生學習失去樂趣,教 師教起書來也壓力重重,預定的進度每每在趕課的情況下才能完成。

在學校教育中,語文是一切學科的根基,倘若語文發展欠佳,任何能力的培 養也將產生困難。(陳淑絹,1997)語文知識、社會生活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為 主要項目,因為都是用文字來表述的,最後結果也要用文字表述出來。由於學生 不懂題意且不知如何著手,造成不少學生的答案卷表述不清與辭不達意。(胡炳 生,1997)特別是原住民學童處在文化差異和主流文化的社會中,產生社會適應 的問題;且文化刺激不足,造成原住民學童學習動機普偏低落,學業成就不高;

(12)

又由於語言和思考模式的差異,和他人互動形式不足,而產生學習的隔閡和困 難。(牟中原、汪幼絨,1997;梁忠銘,2000)我目前任職於臺東縣原住民偏遠地 區小學,屬於標準的小班小校,學生雖於生活中使用國語作為主要溝通語言,但 在表達方式及語法結構上常會受到母語影響,如「老師,他打我」,學生所使用 的語法卻常表達為「他給我打,老師」。尤其是作文課時往往出現揭示作文題目 時,學生便會陷入一種「苦心思索」的境況,兩節課下來沒有辦法寫出幾段文章;

就算已經寫出來了,也是錯字連篇抑或文不對題,沒有辦法達到老師的要求。除 了生活經驗的缺乏之外,在我看來教學者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修正也是重點。有 研究指出,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對學習者的重要性是可觀的,學習者倘若能使 用適宜的學習策略,可有效增進自我學習,並利用策略的可遷移性來增進學習,

進而達到精進性。(安詩潔,2006)許多國內外的相關文獻也有相當多說法,成 績較高的學生,往往是因為他們本身是具有相當良好的學習策略。九年一貫課程 中「語文領域」的基本理念也提到「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

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教育部,2010)因 此,我認為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教學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時可以再做 多方嘗試的新方式。

再則經由這幾年的教學經驗,我深感到不同文化差異對於原住民學生在運用 基本語文能力上的影響,第一線的教師倘若沒有對於不同文化的理解與包容,輔 以完善的教學方法,原住民學生很容易變成被忽視的一群。因此,倘若教師能夠 兼容兩種文化的語法結構,掌握完整且全方位的教學支援機制,對學生的語文學 習成效將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鑑於此,我希望更進一步把相關資訊科技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機制的論點 落實於教學現況,驗證現代資訊科技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的可行性以及改進 之道,冀望因此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給予最大支持。因此,我將研究題目定為「資 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與應用」。

「因為沒有,才更懂得珍惜」,我每每為學生上資訊課程時專注的神情動容

(13)

不已,孩子們真的很愛使用電腦,常常在教師完成一定進度後,要求老師允許自 由查閱教學資料或是進行教育網站的學習遊戲,但往往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盡 興;抑或在老師使用多樣的資訊方式進行教學時,上課更為熱情投入,不希望老 師下課,孩子們臉上期待與失望的表情深深觸動我的心絃,因此我希冀能運用多 方面的方式進行教學,給予學生不同的體驗。

我想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愛使用電腦的,許多學生因社經地位不佳,家中並無 電腦設備可供學習使用,造成都市與偏遠地區學生數位資訊運用能力的雙峰化現 象,間接形成了偏遠地區學生學習的多重負擔。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在1987 年所做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教師在課堂上 使用電腦教學,除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學生同儕之間的合作,以及 訓練學生的自主性,更能提高學生在學科上的學習能力。(張霄亭,2002)因此,

我希望能藉由資訊相關工具的運用,提升原住民學生國語記敘文寫作能力;也希 望小朋友能主動學習,發揮個人無限的學習潛能。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習而刻意安排的環境,不單單指教學的地點而已,同 時還包括為幫助學習者學習和有利資訊傳播所需的方法、媒體及設備;「學習」

是個人和資訊及環境有互動關係時所產生的新知識、技能或態度。(張霄亭,2002 : 9)資訊融入教學以狹義的角度來說,就是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課堂教學或是課 後活動中,讓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主動探索來解決生活與學習的問題。倘 若以學校舉行戶外教學為例,回來後倘若要請小朋友寫下當天心得,教師會針對 小朋友的戶外教學作問題討論播放照片,請小朋友發表這一天發生了哪些事情?

教師彙整意見後寫在黑板上,並請小朋友回憶且說說有什麼感想,然後全班一起 創作〈戶外教學的一天〉。以廣義的角度來說,並不是使用投影、播放影片而已,

還是必須使用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科學方式,達成學習目標,並提供有意義的學習 歷程,以增進較佳學習成效。

至於資訊融入教學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我想必須回到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來 討論。在九年一貫課程之中,資訊教育所佔的時數為三至七年級每學年二十小 時,平均每學期只有十小時。從這個數據看來,資訊教育在學校方面不可能安排 每週固定上課時間,而必須找時間另外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因而產生「資訊 融入教學」的教學方式來。

資訊融入學習是教學的發展趨勢,從一開始的資訊技能類的養成教育,到電 腦輔助教學,一直到現在的資訊融入教學,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轉變,教師必須 把教學活動設計成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與身心發展程度,才能讓學生自行建構 知識。資訊科技可以提供非常適合學生進行建構學習的環境,可以使學習過程變 得更加活潑生動、也可以將難知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學生從看似具象的現場 中提煉出抽象的認知來。(彭富源,2001)

目前教育部所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語文」學習領域第一階

(15)

段(一至二年級)的能力指標中包含了:能經由觀摩、分享與欣賞,培養良好的 寫作態度與興趣、能在口述作文和筆述作文中,培養豐富的想像力、能練習運用 各種表達方式習寫作文。(教育部,2010)由課程綱要中我們了解到,作文是語 文教學的重要部分;有人把作文教學喻為「半壁江山」,與閱讀教學構成了大部 分的語文教學。

又本研究所以選取記敘文為主要發揮領域,主要是各版本教科書中,記敘文 佔極大比例。就寫作者的立場來說,寫作抒情性文章是要藉抒情跟讀者對話,以 便獲得讀者的同情共感,而遂行寫作者的權力意志;同樣的寫作者寫作敘事性文 章也是要跟讀者對話而獲得同樣的效果,只是他所藉來達到目的的是「敘事」而 不是「抒情」。(周慶華,2001 : 157-158)

一、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討論印證教師對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與應用。本研究想達成的目的如下:

(一) 研究本身的目的:要解決將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建構相關策略,

以及透過實際應用來檢證成效等問題。

(二) 研究者的目的:要藉研究本身目的的達成來自我提升記敘文寫作教學 的成效、作為其他教學者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借鏡,和提供記敘文寫作教學政策擬 訂參考的資源。

二、研究方法

周慶華在《語文研究法》中,對於「理論建構撰寫體例」有如下的說明:理 論建構,講究創新。大致上從概念的設定開始,經由命題的建立到命題的演譯及 其相關條件的配置等程序而完成一套具體系且有創意的論說。(周慶華,2004a:

(16)

329)該書又提到,這些形式學科領域以及技巧和風格等類型規模,在整體研究 中又可以有理論建構和實證探索等兩種主要的型態。前者著重在演繹推理;後者 指實證,著重在歸納分析,合而成就了語文研究「在世存有」的動態及其靜態成 果的樣相。(周慶華,2004a:4)此次研究主要是兼採二者的所長,先行建構理 論再作檢證。茲將所要運用的方法說明如下:

(一)資訊學方法

任何一個帶著訊息的物品具有教學的目的時就稱為教學媒體。(張霄亭,

2002 :11)一般人對媒體的解讀,不外是電視節目、廣播……等,而這些東西也 環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我們對於事物的價值判斷。當我們拿起家中遙 控器,打開電視欣賞節目時,大多數的人主要是想藉著看節目,達到娛樂減壓的 效果,抑或是打發時間,很少會有人想到,當我們收看節目時,這些節目會不會 對我們產生影響。而資訊學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教我們如何看待資訊,了解資 訊所帶來的意義,做出正確的判斷。簡單的說,就是懷疑。當我們對事物產生懷 疑,就會開始思考事物的真實性,當我們開始有這種想法時,就會對事物有更近 一步的認識。

(二)敘事學方法

敘事學不僅是一種二十世紀中葉以來重要的文學理論,更是一種研究文學作 品,乃至於後來研究電影作品的方法論。它所強調的是敘事作品的本身,視作品 (文本)為一「主體」而非作者為一主體,作品既為一獨立自足的有機結構體,其 語言便成為研究的主要對象。敘事學既然將敘事文本視為研究對象,必有其探討 重點。概略地說,也就是美國敘事學家所區分敘事文本中四個層次(表達的實質、

表達的形式、內容的實質、內容的形式)中的兩個層次:敘事文表達的形式和內 容的形式。具體地說,敘事文中的各種敘述方法和原稱為內容的情節、人物、環 境均屬於敘事文形式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都可作分割、非連續性的分析。(胡 亞敏,1994:2)

(三)現象主義方法

(17)

現象主義方法,是指探討所經驗的語文現象的方法。(周慶華,2004a : 94-95)

不論是直接用來描述語文現象,還是用來詮釋語文現象,或是直接用來評價語文 現象,都可以納入現象主義的範圍。簡單來說,利用現象主義方法下的「現象觀」, 以五官、心靈去感受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將他人的著作、研究,就所能經驗的部 分加以整理、分析與檢討。(匡惠敏,2010)而讓該研究對象在經驗中所可能呈 現出來的豐富性向研究者全面性的展露。(周慶華,2004a:97)

(四)質性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方法,是實證研究的模式之一。它相對於量化研究這種「量化」取 向的實證研究來說,特別重視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以便取得相關的語文資料而 形塑出一套理論知識。(周慶華,2004a:203)正因為質性研究非常重視研究對 象和行為對當事人的意義,所以研究者必須深入了解這些現象和行為對被研究者 的意義為何,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所搜集到的資料,無論是田野觀察日誌、錄影 帶、訪談錄音帶或圖畫等,最後都必須轉化為文本形式呈現;研究者透過資料轉 譯再進入資料分析階段。(同上,207)研究者在整個資料分析的過程中必須放 空自我,不斷讓自己與資料對話,也讓資料和理論產生對話,再由被研究者的立 場和觀點了解資料脈絡的意義;而資料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龐雜的資料中,透過 交互運用對照、比較和歸類的方式抽取主題或通則,最後形成理論的建構。(潘 淑滿,2004 : 23-24)

作文是綜合能力的展現。一個人的思想、組織力、創造力、表達力,都能在 作品的字裡行間呈現出來。「所謂權力意志, 是指影響別人、支配別人的慾望。

前者(影響別人的慾望),是對於自己作品能啟發別人或獲得別人承繼的渴望;

後者(指支配別人的慾望),是特別期待自己的作品能達到規範別人或制約別人 的效果。」(周慶華,2001:58)那麼要去處理分析,就必須要有相對應的各種 方法。以下針對各章節所運用上述研究方法的具體情況加以簡要交代:

在第二章文獻探討的部分是採用現象主義方法來探討,現象主義所指為經驗 所及的對象都可以稱為現象。因此,討論所經驗的相關文獻,從文獻中探討內蘊

(18)

的含意,再加以整理、分析和批判,然後找出記敘文寫作能力的相關問題。再試 著運用資訊媒體融入教學,檢視能不能提升學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能力。所謂的 寫作能力是指透過文字表達個人思想情意的一種能力,選擇適當的題材並加以組 織寫成一篇有主要意旨的文章,能夠達成此一目標的學童,才具有良好的寫作能 力。(許家芬,2005)

探討過文獻之後,第三到六章主要是運用資訊學及敘事學方法來加以研究

。第三章中討論的是記敘文寫作為何重要、記敘文表達的形式,和內容所包括的 情節、人物、環境,然後找出方法將資訊媒體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中,建立有效 執行模式。而在第四章裡試著界定多媒體的範圍。在電腦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

學習者與視覺、聽覺性訊息互動的過程,包括了訊息的接收、處理、編碼、提取、

整合等,形成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的分別。(邱惠芬,2005)本章中運用超鏈結 及CAI教學軟體的媒體特質促進多元反應與互動性增加,達到提升記敘文寫作能 力效果。Jonassen等學者就曾提出學習資訊科技三階段的發展,可供理解基本學 習行進方式:「從電腦學」、「學電腦」、「用電腦學」。現今學習科技的發展注重如 何把科技當作學習工具,並利用這些工具發展知識,電腦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成為 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應用。何榮桂(2002:22-24)也認為,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 領域的教學活動,在適當的時機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才能提升學習效果。

接著第五章討論的是視聽媒體在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發揮。在工作環境中,人 類認知事物或獲取外界資訊,在一般工作場所中的環境刺激類型裡,最常用到的 感覺為視覺,其次為聽覺,二者佔去相當高的比例;再其次為觸覺、味覺和嗅覺。

因此,我們了解通常學生注意到影象聲音或說話的形式,接著處理資訊,最後才 會理解而感知。在本章中我試著選取電視「最新」、電影「成就性」與廣播「曲 折劇情」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來討論。第六章處理的是屬於平面媒體的範疇,界 定了平面媒體的資訊後,選擇書籍的「範文」、報紙雜誌的「多元性」這兩種可 供閱讀的文本進行嘗試。就聽、說、讀、寫四個活動來說,聽和讀是接受知識的 方法,聽可以是聽講,聽錄音機……等,是需要有人或機器的輔助才能達到的。

(19)

讀是可以完全獨立的活動,可以在最少的限制下進行,藉由讀可以培養小朋友閱 讀興趣。閱讀是一切學習基礎,教導兒童藉由閱讀吸取知識,建構其對文章的記 憶與理解,尤其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人在認知語文與詞彙能力方面表現特別好,

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有助於文化傳承及奠定爾後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賴苑 玲,2001)曾志朗(2000)也在「閱讀是多元智慧成功的基本條件」演講中提出:多 元的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而多元智慧要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閱讀習 慣的普遍化。一個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不會嚷著無聊,因為書中的天地無遠 弗屆、無所不包。而前人經驗的菁華對孩子發育中的大腦來說,正是無價之寶,

它刺激神經元的活化,尋求彼此之間連接,它使孩子以後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 三。換句話說,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正是國民素養的基本條 件。

最後在第七章我所著重的是相關策略應用的檢證,而檢證就關連到實務印證 的範圍,因牽涉活動設計等課題,本章將運用質性研究方法來加以研究。質性研 究的模式約略是「經驗→介入設計→發現/資料搜集→解釋/分析→形成理論→回 到經驗」。(周慶華,2004a:164)實務印證將以臺東縣嘉蘭國小二年級全體學 生為樣本,測試資訊融入記敘文教學對學生寫作的影響,採用前測、後測記敘文 寫作觀察的比較;運用深度訪談中「半結構性訪談」的方式訪問學生,予以佐證 我個人的立論。

相關學者所言深度訪談分為以下三種(黃文卿、林晏州,1998:168-178):

(一)非正式的會談訪談

係指開放式、無結構性的訪談,如同日常生活閒聊,或向知情/通靈人士訪 談以取得資料,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讓問題自然的顯現。

(二)一般性訪談導引性

係指半結構性訪談,由訪談者提供一組提綱挈領的論題,以引發訪談情緒,

使其自由的在有限時間內探索、調查與詢問。

(三)標準化開放式訪談

(20)

係指結構式訪談,在訪談前,所有需要詢問的問題均被撰寫出,並小心的考 量每一問題的字組,再於訪談中適當的提出問題。

至於為何要選擇半結構性訪談的方式?由於二年級的小學生只有極少數能 完整的說出自己所感知的經驗,唯有明確的問題才能引導出學生心中所想,因此 選擇了此種訪談方法。訪談部分的主要研究工具有訪談者、訪談大綱與錄音工 具。在受訪者的同意下,針對研究問題依據訪談大綱進行訪問,並以錄音的方式 記錄,避免訪談資料遺失。經由文章作品觀察、教學者觀察與學生訪談方式達成 三角測定的檢核。三角檢核其背後的假設是一致的,就是「相互檢核」,而後尋 找其共同的基礎所在,也就是「交集」的部分,來支持我的理論。在施測過程中 如果有新發現,或是新的變數產生,將再作適當的調整,希望能提高實證結果的 信實度。

以上所列各章節所運用的研究方法除了少數引述其他論說,其餘都是在周慶 華《語文研究法》中所提到的各種研究方法。「只要有它能夠發揮的功能,相對 就會有它所受到的侷限」。(周慶華,2004a:164)也因為各種研究方法有所侷限,

所以才需要互相搭配使用,讓研究更加完善。

(21)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在教學現場中,大部分的教師,往往在使用資訊媒體上屬於被動型態,有壓 力要求才會去使用,除了個人技術不足之外,「使用粉筆就可以」的觀念也是一 項原因,只有極少部分教師願意花時間與精神進行資訊融入教學。在檢視相關資 料後,發現大部分聚焦在資訊融入語文領域的成效教學,資訊融入記敘文部分佐 證範例鮮少。研究寫作教學約略得有下列這一連串的處理過程:(一)問題的提 出;(二)問題是怎麼發生的;(三)問題所牽涉的層面為何;(四)先前的論 者怎麼處理或解決問題;(五)先前的論者處理或解決問題的成效如何;(六)

還有那些層面有待規範或開發。(周慶華,2008:132)依此論點,各種資訊媒 體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實為有可以再行發揮的層面。

因此,研究的目的在於希望建構一套理論,而透過本研究可以建構資訊融入 記敘文寫作教學相關策略以及透過實際運用來檢證成效。理論建構,講究創新。

大致上從概念的設定開始,經由命題的建立到命題的演譯及其相關條件的配置等 程序而完成一套具體系且有創意的論說(詳見前節)。依此論點,可以先將研究 中所涉及的概念整理出來。先從論述題目開始,第一層級的概念有:資訊、記敘 文、寫作教學、策略、應用。第二層級的概念有:多媒體資訊、視聽媒體資訊、

平面媒體資訊。概念設定清楚後,就可以建立命題以及命題演繹:資訊融入記敘 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有多重考慮(命題一);多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 略有網站、CAI教學軟體可運用(命題二);視聽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 的策略有電視、電影、廣播等可運用(命題三);平面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 教學的策略有書籍、報紙、雜誌等可運用(命題四);相關策略能從應用中獲得 檢證(命題五)。本研究的價值,在於可以藉為自我提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成效

(演繹一);本研究可以作為其他教學者改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借鏡(演繹二);

本研究提供有關記敘文寫作教學政策擬訂的參考資源(演繹三)。

(22)

茲將本研究的理論建構圖示如下:

概 念 設 定

命 題 建 立

命 題 演 繹

資訊、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應用(概念一)

多媒體資訊、視聽媒體資訊、平面媒體資訊(概念二)

多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有網站、CAI 教學軟 體可運用(命題二)

視聽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有電視、電影、廣 播等可運用(命題三)

平面媒體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有書籍、報紙、雜 誌等可運用(命題四)

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有多重考慮(命題一)

相關策略能從應用中獲得檢證(命題五)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藉為自我提升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成效

(演繹一)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作為其他教學者改善記敘文寫作教學的 借鏡(演繹二)

本研究的價值,可以提供有關記敘文寫作教學政策擬訂的參 考資源(演繹三)

圖 1-3-1 本研究理論建構圖示 資

訊 融 入 記 敘 文 寫 作 教 學 的 策 略 與 應 用

(23)

本研究擬由多媒體資訊、視聽媒體資訊、平面媒體資訊三方面來作為資訊融 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討論範圍。因為幫助兒童順利學習是語文教育者共同的期 望。(吳敏而,1994:160)而為了協助學生學習,經由記敘文寫作教學、資訊 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二者之間的相關文獻探討後,可以了解各種資訊多如牛毛,

因此擇要選取各種媒體優點,來建立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模式,並且略作 實務印證。

在「多媒體資訊」部分我選取:

(一)網路的「超鏈結」:網路在可預見的將來這種以機器為主的傳播方式,

與家用電腦呈現後其便利的程度將可與印刷完全相等。(羅青,1988:264)所 安排的鏈結點,都是正文文字的再詮釋、補充或是後設式的對話。(周慶華等,

2009:247)

(二)CAI教學輔助軟體的「寫作技藝」:能協助學生於特定觀念、技能上需 要額外輔助時。(張霄亭,2002:505)學習者能利用此種方式來充分滿足他們 的好奇心,來瀏覽及創造構想。(張霄亭,2002:496)寫作技藝的培養正呼應 其特性。

在「視聽媒體」部分我選取:

(一)電視的「最新」資訊:可以協助某一事件作完整審視,並補充其課堂 教學,提供外來刺激。(張霄亭,2002:550)電視不同於印刷媒體和廣播者,

在於它可以供接受者「看」,而且看到的不僅僅是靜態圖像,而是連續的,及時 動態的。(涂裔輝,1992:142)

(二)電影的「成就性」類型影片資訊:影片的特有價值不在於它的一般刺 激效果,而在於它能提供特殊類型「經驗的能力」。(張霄亭,2002:50)簡政 珍在《電影閱讀美學》一書中指出:

觀眾看電影若是想要得到像文學一樣的纖細感覺,那他就要明瞭電影藉映 象「顯示」一些事件而非「明言」告訴你一些道德教訓。(簡政珍,2009:

(24)

9)

例如在電影《郵差》中,1953 年這個小島成了詩人聶魯達流放生涯中的一個驛 站,智利詩人聶魯達因不被認同的政治理念流亡西西里島,馬里奧很想解開心裡 的疑問,他找到為聶魯達送信的工作。詩人教郵差寫詩,郵差帶詩人去親近島上 迷人的一切景物,除了小提琴旋律和饒富異國風情的民謠和人間至美的一份友 誼,也對「如何寫詩」有所著墨及演繹。

(三)廣播的「曲折劇情」:聽覺媒體在表現刺激性文句時比印刷更為生動

(張霄亭,2002;309)崔小萍在《表演藝術方法》一書中, 更以自己親身經驗,

論述廣播劇:

確定劇的形式──廣播劇,專藉電波傳送的空中戲劇,沒有劇場,更不必 有舞臺,「麥克風」是它演出時唯一表現工具。但它具備戲劇構成的各種 因素。電臺上的「對話稿」或男女對話稿不能稱為廣播劇,它只是一段像

「劇詞式」對話,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人物,更沒有結構,因此不能 稱為劇。一般人多認為有「對話」, 就是廣播劇, 實是錯誤( 例如最 近電臺所播廣告,多播男女「對話」方式)。它更能擴大在舞臺上所束縛 的表現範圍,而把銀幕上所表現的東西,在聽眾想像的領域中建立起它的 空中樓閣、海市蜃樓。這是廣播劇能偷巧的地方,也是它無法表現完美之 所在,因為只利用聲音表現,是它獨特的演出方式。(崔小萍,1994:54~55)

對於廣播劇的「演員」來說, 它們唯一的表現工具就只有「聲音」,用不著身 體和四肢五官。因此,在「曲折劇情」的呈現上,可以讓學生具有更深刻的感知 效果。

在「平面媒體」部分我選取:

(一)書籍的「範文」:模仿式的學習又稱觀察式的學習,因為模仿之中主要

(25)

包括兩種行為成分;一為模仿;一為觀察。看別人怎麼做,自己就跟著怎麼做。

(王克先,1993:178)一般人以為範文仿作不會讓學生學好作文,其實這是錯 誤的觀念。仿作是創造的入門,而範文仿作的成功與否,如何使它不致淪為抄襲,

其關鍵點便在於範文的選擇及指導的技術兩方面了。(黃尤君,1996)兒童在學 習上對範文在欣賞之餘倘若能產生類化作用,初期由模仿寫作,漸能舉一反三,

尋出寫作的技巧與法則,則終能達到創作的境地。(林國樑,1973:522)

(二)報紙雜誌的「多元化」:曾有句廣告詞是這麼說的「閱讀讓你的世界更 寬廣」。陳怡軒(2009) 引述《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實驗教學計畫」為了解實施

「讀報教育」後,對學生學習的各方面影響,因此對首批 31 個實驗班進行問卷 調查文獻整理研究發現:

1. 公民素養方面:讀報可以讓兒童更加認識公民責任。 97.9%的兒童讀 報後更了解社會上發生的事情,93.6%更願意關心社會,97.4%體會到小孩子也可 以為社會做點事。95.8%的孩子更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有92%的孩子懂 得如何做個好公民。

2.多元理解方面:內容包羅萬象的報紙,有助於兒童培養多元觀點。96.9%

的兒童從讀報了解臺灣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色和風俗民情,95.9%從報紙認識世 界上更多國家,96.4%了解人們對相同的事情常會有不同的看法,成為更具有包 容性、接納性和國際觀的下一代。

至於本研究中的限制,歸納說明如下:

(一)理論的建構限制各種資訊融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向度甚多,所以只能 擇要來談無法全面討論,在有限的研究資源以及我個人有限的能力下,無法面面 俱到,一一加以探討,只能針對其中較客觀且易於觀察的現象加以探究。

(二)實務印證部分因檢證是採隨機檢證,無法普及化,對普及化有興趣的 研究者可再作進一步探討。本研究的樣本為臺東縣嘉蘭國小二年級學生約17人。

如果可以增加樣本數並將實驗的樣本擴及其他地區的學校學生、以及其他年級的 學生,將使本研究結果更為客觀。當然,如能廣及各個年齡層或各種不同社經背

(26)

景的樣本,將使本研究更趨完整。

(三)本研究所採用的文體類型是記敘文,對於詩、小說、議論文……等各 種不同類型文體則未涉及,所以資訊融入策略對其應用是否有不同的影響,實際 成效如何,則有待後續研究的驗證。

此外,本研究以理論為主,實務為輔。在實務雖然不能廣及,但有理論基礎 可以「以此類推」,仍有高度參考價值,無妨作為大家思考「資訊融入記敘文寫 作教學」的參據。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記敘文寫作教學

許家芬(2005)在《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中整理 相關資料提到,倘若從發展歷程來看,寫作歷程理論大致可分為線性階段模式及 寫作歷程模式。「線性階段模式」理論乃是依照寫作時間及作品發展的先後順序,

將寫作過程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寫作歷程模式」理論則探討寫作者長期記憶、

寫作環境、寫作過程等項目的關係。

在國內,也有不少學者或單位提出不同的線性階段模式:

(一)蔡榮昌(1979)將寫作歷程分為審題、立意、運材、布局、修辭等五 個階段。

(二)林國樑(1988)則提出了六階段說,包括:確立中心思想、運思、蒐 集資料、擬定大綱、各自寫作、審閱。

(三)陳弘昌(2000)認為寫作歷程具備審題、立意、運思、取材、擬定大 綱、各自寫作、及審閱等七個階段。

(四)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則將寫作步驟分為收集材料、審題

、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修改等七個步驟。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學童作文產品的表現,因此較適宜採用線性階段模式進行 探討。綜合上述的線性階段模式理論,可以歸納出完成一篇作文的過程大致包含 審題、立意、運思、取材、布局、下筆、審閱等階段。教育部於語文能力評量報 告中也指出:國內小學六年級學童雖然在被動性反應的寫作基本能力上(如選 詞、修辭、遣詞、命句及基本文法等)達到及格水準,但在必須要採主動性的文 字發表能力上(如短文寫作、寫題旨、定綱要及命題寫作等)卻未能達到及格標 準,顯示國內學童在運用文字表達的能力上仍有待加強。(許家芬,2005)

(28)

因此,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寫作階段所應該注意的相關事項,以作為討論寫作 教學的依據。在陳聖雅(2009)《臺灣作文教學探究──以類型批評為研究取徑》

中提到作文的訓練可依以下七個步驟逐步推進:

(一)審題:了解並掌握作文題目的旨意、重心和範圍;文意要切合主題,

內容要與主題有所吻合,所以必須從審題下手。唯有認真審辨題目,才能避免文 不對題、不知所云的毛病。

(二)立意:根據題旨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觀點。中心思想為全文的重心,

也是寫作取材的依據,其功用在於統攝全文,表現文中精義所在。

(三)蒐集資料:在確立文章的主旨後,依循題目所作的思考取材活動。寫 作者可由各種管道蒐集寫作材料,如觀察、生活經驗、與人討論、閱讀、網路 等,針對寫作主旨加以體會思考,藉以敞開思路。

(四)運材:根據文章主旨適切運用蒐集而得的資料,選擇可以表明主旨的 寫作素材,以深化文章主題、發揮文章效用。

(五)布局:將剪裁而得的寫作材料加以安排,予以適當位置,以形成整篇 文章的組織架構,並使文章前後呼應、首尾一貫、層次井然、重心顯著。

(六)分段:也就是段落的安排;段落為一個獨立的組織,也是支撐全篇文 意的基點, 每一段為各自獨立的單位,宜有各自獨立的中心思想。只是段與段 之間必須密切銜接、前後連貫,才有助於讀者閱讀,並可藉此形成語勢,增加文 章的力量。

(七)修辭:文章的遣詞造句。寫作者必須遵從文法及語法的規則,以使語 詞適當、句意明確。此時也能運用譬喻、轉化、摹寫、感嘆、設問、類疊、排比、

倒裝等修飾技巧,使文章顯得精緻優美。

在寫作時學生往往都是最先從文章的題目來確定寫作的方向,因此我們可以 先就審題這部分來加以了解。黃雅盈(2008)在《國小高年級作文審題教學研究》

提出其研究成果:

(一)審題教學應從範文題型講授著手:

(29)

以國小一學期國語教科書各版本平均都有14 課左右的範文份量來說,倘若 能在每一課的範文教學初始,依據範文題目,教師適時的帶入審題的觀念、原則 及重點,循序漸進的教導學生如何進行審題,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析範文題 型,再三的複習與加強學生審題的技能,則「看得懂題目」將不再只是老師的專 利,學生也能靈活解題。

(二)加強閱讀能力,理解題目字詞:

改善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閱讀是不二法門。透過閱讀,學生將能對文字的 熟悉度更高,減少誤看字、寫錯字的機會;透過閱讀,學生對字詞義的理解將能 大大提升,就算遇到不熟悉的語詞,也能經由對前後文的理解而學習判讀;閱讀 能力的加強也能使學生對於長篇文章中的重點較易掌握。這些無形中經由閱讀加 強的能力,運用至審題,將能使學生對題意、題眼、題旨等部分更易理解與判讀。

(三)透過討論,激發對題目的思考:

透過師生間的討論互動、同儕間的討論溝通,學生對題目的解讀會產生不同 的想法或與眾不同的創意,也經由如此交流的過程,使學生能建構出屬於自己的 審題模式。

(四)蒐集歸納題型,使審題更有效率:

平時教師就可將範文或其他文章相似的題型作一整理及蒐集,在進行審題教 學時,便可提出讓學生作一比較與歸納,使教學更能達到讓學生確實理解的目 的。也藉由類似題型的反覆練習,加強學生對題目的敏銳度。下回當學生再看到 類似題型的出現時,也能舉一反三,迅速且確實的審辨題目、下筆寫作。

審題後學生就應擬定篇章結構,所以接著根據篇章結構研究成果來加以討 論。王慧敏(2004)在《章法在國小三年級寫作教學之應用:以並列、凡目、今 昔三種章法為例》提到過去篇章結構的組織方式,一般教師經常用的方式一是「三 段法」,另一是「起承轉合法」。所謂的三段法就是將寫作內容分成「開頭」、

「正文」、「結尾」三部分,由老師帶領孩子討論每個大綱下的寫作重點,這種

「助作法」的方式,雖可幫助孩子寫出一些內容來,但是無法建構學生自我寫作

(30)

的能力,一旦脫離老師的協助,他們就不知道每段該寫些什麼了。因為「三段法」

只是一般文章構成的通則,並沒有明確的指出各段之間是如何組織成的。再談到

「起承轉合法」,並非所有的文章都可套用此種模式,許多的文章是不需要「轉」

的,所以此方法無法全面適用於每篇文章。若干年前,孫晴峰的「五感作文法」

興盛一時,倒也提供學生一些寫作的方法,但同樣的仍有它的侷限,只適用於某 些記敘文,無法廣泛地照應多數的文體在學生還沒有成篇的寫作能力時,教師還 可以用歸納主旨、畫結構表、寫出段落大意,甚至是完成文章的開頭、結尾或中 間某一段的多元設計,來逐步建構學生的寫作能力。

兒童學習作文在基本架構、修辭、文體上倘若無法理解與練習,勢必會造成 作文能力低落的結果。依上述所說兒童學習作文,文體上倘若無法理解與練習,

勢必也會造成作文能力低落的結果。(王慧敏,2004)因此我們接著必須了解各 文體之間的區別。由於本研究範圍為記敘文的寫作教學,所以將只討論記敘文的 寫作教學方面。陳聖雅(2009)在《臺灣作文教學探究──以類型批評為研究取 徑》中提到關於文章體裁的劃分,综合國語文課程大綱的作文教學實施要點,以 及國內學者的意見,文類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記敘文:為記述人、物的狀態、性質、效用,或者敘述一件事的因果 變化的文體,所重在象;在內容性質上,又可分為狀物、寫景、記人、敘事、遊 記五類。

(二)論說文:合議論文與說明文而成的一種文體,為陳述自己的主張、批 評他人的意見,或者解釋事物、說明意義,使人得到事理或物象的知識,所重在 理。

(三)抒情文:為抒發個人情感的文字,將因外物而生的種種情感,用主觀、

真摯的態度書寫而成,所重在情。

(四)應用文: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機關團體、機關團體與機關團體之間

公私往來的文章,常見的形式有公文、書信、便條、契約、廣告等,所重在用。

無論哪一種文體,文中大都具有理、象、情三個要素,只是往往各有所偏重,因

(31)

而才會產生記敘文、論說文、抒情文的分類,而為了達到特定目的,將文章按照 一定格式書寫,則被歸類為應用文。因此,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對學生的 語言知識程度,以及課程難易深淺的規畫,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認識、練習寫作 上述四種文體。

一般來說,練習寫作文,從記敘文開始,是最容易簡單的,記敘文重在描述,

而描述的方式吸引不吸引人,以及描述的內容精采不精采,就要靠平日是否訓練 自己的觀察功夫。如果你有敏銳的觀察力,對人、事、物有獨到的見解,再配合 與眾不同的描述技巧,一定能寫出一篇好文章。(方家瑜,1994:1)

記敘文,依字面文義,指記敘事件、人、景、物等的文章。也可稱為敘述文。

此文體側重於反映日常現實,交代事件因果經驗、人物形象經歷、景致空間、時 間順序、物象描摹。記敘文不受真實性的限制。記敘文是文體最基本的類型之一,

甚至其起源時間比議論、奏議類文體還早。例如早期史書的記錄史事、人物傳記、

唐代山水遊記、記體散文、記敘景物、事件發展等,由此見記敘文的寫作重心在 記載事件、物象、人物以及敘述因時間、空間而產生的因果發展及變化。(黃麗 容,2009:75)

作文所以成為學生想逃避的課題,除了學生寫作經驗不足之外,缺乏適當作 文教材來源,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洪碧霞(2010:47~48)在《呼應能力 指標的教學與評量設計》書中說明記敘文內容的呈現同時包括靜態與動態兩部 分,靜態部分是指文章中描述的人、事、時、地物;動態部分是指描述前述人、

事、時、地、物的變化和發展。一般而言,記敘文的寫作教學通常會包括以下提 示:

(一)有趣的起始和合理的結尾。

(二)圍繞著情境、衝突或問題建立故事情節。

(三)運用像對白、敘述或懸疑等策略以保持讀者的興趣。

(四)顯示你的人物角色在想什麼及其感覺。

(五)利用感官知覺的細節和活靈活現的語言。

(32)

(六)忽略不適合的旁枝末節。

(七)說明為何你所記憶和你所寫是重要的。

該書對於記敘文的內容有了明確的意涵,並將應注意的事項加以提醒。

柯品文(2005:143~144)在《創意作文寫作魔法書》中提到寫作記敘文有 四個要素:人物的描寫、時間的紀錄、地點的說明、事蹟的發生與經過。而記敘 文要寫的明白、流暢而且動人,可以有下列三種方法進行創作:

(一)順敘法:依著事情發生的前後順序進行而敘寫,事件發生經過的時間 必須從頭到尾不可顛倒。

(二)倒敘法:先描述「事情發生的結果」,然後再描述「發生的原因」與「各 種經過的過程」等。

(三)要點法寫作:把整件事發生或者這個人物、東西特色的「最精采的部 分」特別提出來強調並加以敘述描寫強調。

該書整理較為簡單,適合教師指導三年級開始書面作文的學生,讓學生對於 記敘文有基本的認識。

余我(1999:40~41)在《現代文學寫作技巧》中有關記敘文的認識與寫作 分類來加以說明:

(一)敘寫方式約分四種

1. 順敘──以時間為標準順序,不能紊亂。如初一到初二、初三。如記人 從小到老。

2. 倒敘──與順敘相反,是以事實中最重要的環,提在作品的開端,然後 再回顧以前的事實。

3. 補敘──作品裡有幾件小事,但必須告訴別人,不在正文中說,而在文 章後面補述出來。

4. 插敘──有時要把補敘的事件插在作品的中間去。

(二)記敘文依作者描述事物的觀點有三

1. 主觀的描寫──以「我」為記述用「第一人稱」作文章。或由我再間接

(33)

述出事物的來源。

2. 客觀的描寫──第三人(他)的稱法,作者只是像錄音機,中間並沒有 作者地位。

3. 主客觀綜合描寫──本來記敘文字,從頭至尾,觀點應一致,不應夾雜 主客觀兩種在內。但有許多文章都並用這兩種方法。原則上這兩種混合寫法是不 好的。

(三)記敘文的寫作法

1. 記人的寫作法──記人的文章有幾個共同要點,包含背景、型態、個性、

襯映、主體與客體。

2. 記物的寫作法──分為記動物及靜物。

3. 記事的寫作法──段落要分明,記事文與記人不同,記人以人為主,事 件為副。記事以事為主,人不過是推進這事的幾個因素而已。凡是一件事的發生 定有它的「因」事後一定有其「果」。

4. 記遊的寫作法──以遊者為主體來寫,或以劃定範圍的方式來歸納演繹。

該書整理就較為扼要,適合教師進一步指導記敘文寫作的學生,讓學生對於 記敘文有概念上的分別。

蘇永傑等(2008)在《作文可以這樣寫》中,分成六大單元來加以說明 成為較有系統的指導方法。以下針對其分類加以概述:

(一)人物類

描寫人物是作文的基礎,描寫人物就是透過自己的觀察將人給介紹出來,而 這類作文總共有三種:「描寫他人」、「描寫自己」、「描寫團體」。以上這三類作文 共通的特點是都要寫到「外表」和「內在」:外表是描述人的入門,人物大多具 有一定的特徵,將人物的特徵具體描寫,並放大外表的特徵;人物的內在描寫則 是需要較為深入,而內在描寫也是這類作文得高分的關鍵:

1. 「描寫他人」除了個人特色外,還需寫出這個人對你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2. 「描寫自己」就是把認識的自己介紹給大家知道,包括優點、缺點、個

(34)

性、專長、才能、興趣。

3. 「描寫團體」時不需要將每個人都詳盡說明,而是挑出較具有特色的人 物來描寫。例如我們這一班,不需要介紹班上每個同學,而是挑出印象比較特別 的,功課好、運動棒、才藝多或是班上的淘氣學生……等。

(二)事件類

事件類記敘文有兩種:一種是以時間為主的寫法,分為「順敘法」和「倒敘 法」。順敘法:是開頭(原因)→經過→結尾(結果)。例如:我的星期天,大部 分的小朋友都會利用順敘法,從早上寫到夜晚。倒敘法:這一類型的文章都是先 寫結果再寫過程。

另一種則是著重於描寫事件的過程,也分成兩種寫法:「特寫法」和「略寫 法」。特寫法:小事詳寫就像是放大鏡,將最特殊處描寫出來,而不是只記流水 賬。略寫法:大事化小有如縮小鏡,有許多件事情,每件重要性相當,而作文以 精簡的方式寫出。最後的結尾加上自己的心情,可分為喜、怒、哀、樂四大類。

1. 「出遊點滴」可依序分為開頭、經過、結尾。開頭就說明出遊的原因、

起源或動機。經過則區分為景物、遊玩及特殊事件。結尾最後加上自己的心情感 受。

2. 「生活點滴」為根據情緒寫出喜、怒、哀、懼。日常生活中不時會發生 特殊的事件而造成情緒上的起伏,而根據情緒我們可將生活特殊事件分為喜、

怒、哀、懼四類。

3. 「校園點滴」為把握當時的心境、心情與趣聞。鎖定學校中最特別的人、

事、物並注意時間的變化。

(三)地點類

描寫地點就是介紹某一個地方,寫作者自己必須扮演導遊的角色,詳細介紹 這個地方的景物,讓沒有來過這個地方的人,能經由介紹之下,在腦海中形成一 個大致的景象,也能讓來過的人能經由你的介紹勾起過去的回憶。在這類文章中 空間的描寫有「大空間」與「小空間」之分。小空間的描寫通常以定點描寫為主,

(35)

而大空間的描寫則有平面移動描寫和上下移動描寫之分。不管哪一種描寫,描寫 的重點都應著重於空間順序及景物的描寫。

(四)物品類

日常生活之中手邊要使用的物品有許多種,而且許多都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 關,所以物品類的作文,也是學生們常遇到的題目。至於物品描寫則是一種具體 化描寫,不只有簡單的敘述,更要寫出事物的特徵形象。

1.首先「他述類」作文可以以自己的角度,使用較細膩的筆法精細地描繪 人物和事物,而且常藉助比喻、擬人的手法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賞析、描述。

(1)交代物品的來源,每個被描寫的景物一定有它的來源,所以最好一開始 就要交代清楚物品的來源。

(2)描寫物品的型態,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外型、特點、形狀、顏色我們要 抓住物品的特點來描繪物體。

(3)描寫物品時要注意描寫作品本身的功用,從淺而深地描寫將物品的多樣 性功能描繪出來。

(4)描寫物品時,最重要的是把物品和寫作者之間的情感表達出來。至於寫 作者為什麼會對物品產生感情?原因在於物品有它的某種功用或象徵意義,有些 意義和功用是看得見的,使用久了,自然產生情感;而看不見的背後功用或隱藏 意涵對寫作者的影響最大。

2.至於「自述類」作文則是把自己當成是要描寫的物體,作自我介紹,描寫 對象的基本特徵,以質樸的語言,粗線條勾勒出輪廓來,且經常使用第一人稱的 角度來寫作,把自己當成是那一個物品,以自己仔細觀察,將物品當成是人,將 它的相貌、身材、體態、舉止、脾氣等生動地刻畫出來;尤其是性格的部分,倘 若能生動描寫,徹底表現出物體的擬人化,一定是一篇極有創意生動的文章。

(五)寫信類

寫信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方式,現代雖然有了電腦後比較少用到它。但是在作 文中,書信仍是必定要熟悉的類型,而書信的格式是必須注意的重點。

(36)

(六)時間類

時間類的題型包括「單一時間類」、「間隔時間類」和「節慶時間類」。單一 時間類通常著重在描寫某一段時間內所看見的人、事、時、地、物、景,並在文 章的最後一段,針對時間的利用寫出自己的看法。間隔時間類的文章可細分為連 續時間和間隔時間。連續時間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天,這類文章的描寫方式和單一 時間類的描寫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寫法相同。間隔時間類主要是描寫一個時間 點的前後段時間,並將兩段時間利用對比的技巧襯托出其中一段時間的重要性。

節慶時間類的寫法重點,除了描寫節日當天所發生的事情之外,也會對節日的由 來稍加介紹,並在文章結尾加上自己的看法。(蘇永傑等,2008)

書中作者以淺白、簡要的概念提醒且提供正確的寫法。因此,這是一本適合 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互相測試,協助學生提升記敘文寫作能力的書籍。

有心人發現,某一篇記述文所以生動,多半是因為那件事情本身生動。某一 篇記敘文所以平板,多半因為那件事情平板。(王鼎鈞,1989:20)文章要生動 就和修辭有極大的關係。

沈謙在《修辭學》一書提到:

修辭是追尋語文文辭之美,大概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拙」的層次。

初習說話作文,往往辭不達意,表現拙劣。第二階段是「通」的層次。說 話清晰達意,頭緒分明;文章寫得通順妥貼,修理清楚;讓聽者、讀者容 易了解,樂意接受。具備相當的語文訓練之後,大概能通達之。第三階段 是「巧」的層次。在文辭清通,流利暢達之餘,再求文辭靈動巧妙,有情 有趣,耐人尋味。這就必須講究修辭技巧,表達方式多采多姿,令人感覺 精采鮮活,新穎別致,印象深刻,饒有韻味。第四階段是「樸」的層次。

語言文辭達到第三層的巧妙生動的地步,固然逸趣橫生,引人矚目,但並 非最高的美境;真正最高境界應該是第四層的「樸質真醇,自然高妙」。

(沈謙,1995;10)

(37)

林彥佑(2009)在《圖像與修辭技巧結合之寫作教學》中整理其研究發現,

目前中年級的學生,大概仍停留在「拙」的層次,許多文句往往不盡通順,因而 設計修辭寫作課程,以提升至「通、巧」的層次; 而有興趣的學生,再繼續鑽研 至「樸」的層次,而對於修辭教學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句式是基礎,最後再多寫幾篇完整文章:

許多學生要寫一篇完整的文章,常常面有難色,或是寫完後,不但學生痛苦,

老師也改得很痛苦; 於是他再縮小範圍,讓學生試著從句子著手,每個星期磨 鍊,學生不會感到壓力,更能時常練習。又因為他發現學生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

有很多幾乎都是字詞句隨意拼湊,毫無組織,也沒有邏輯,語意不通,他進而認 為,倘若能從句子著手,或許可以對作文有一些幫助; 再者,是他對於目前學童 的寫作較悲觀的看法,因為輿論普遍認為學生的作文程度日益低落,倘若學生能 從較練達的修辭中脫穎而出,或許就能成為「不好當中比較沒那麼不好」的那一 位了。

(二)引導語應有變化,以利學生寫作:

教育上常被提及的身教、言教、境教,一直都是影響學生行為處世的三大環 節; 而在該次的寫作教學研究中,他發現言教──就是他的問話、引導經常會影 響著學生的回答。在寫作過程中,當他播放圖片在螢幕上時,最常使用的詞句就 是「看到了什麼?」無形中,學生的回答就是「我看到了……」,而當學生有這 樣子的用語後,寫出來的作品就會寫出:「我看到了……」。他建議,教師的引 導語必須適時改變,或者儘量不提會影響學生寫作的語句。

(三)修辭教學宜由口述進階到筆述:

對於學生而言,要從大腦思考馬上落筆寫下有修辭的文句,是有一些難度的;

建議教師在進行修辭寫作教學時,一定要先透過口語表達,再慢慢過渡到筆述。

他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一定會經過「師生對話」的階段,目的就是聽聽看學生究 竟了不了解該修辭。例如進行類疊修辭寫作時,他會先請學生說出一句平常沒有

(38)

修飾過的句子(如窗外有一棵樹),接著再請學生加入類疊(如窗外有一棵大大的 樹);藉由學生的口語表達,再逐漸引導進入文字書寫。

(四)在修辭教學時,建議老師不要被國語課本裡的修辭所侷限:

其實,許多課外書或是兒童報章、雜誌等,也常有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與修 辭,不妨可以適時地教給學生。又如廣告招牌也常見的一些修辭(像「『飛』『髮』

走『絲』」、「『煎茶』院」等);又如流行歌裡也常出現有趣的修辭方式,像 周杰倫<菊花臺>:「誰的江山?(設問)馬蹄聲狂亂(誇飾);我一身的戎裝,呼嘯 滄桑(誇飾)」。處處都是學問,只要教師能夠多廣泛瀏覽,延伸觸角,必能找到 許多與修辭教學相關的素材。

在張青史(1994a、1994b)《文章的開頭》、《文章的結尾》與方家瑜(1994)

《作文的鳳頭與豹尾──記敘文》書中都有提到記敘文致勝的關鍵就在於:有沒 有吸引人的開頭,有沒有充實生動的內容,以及令人回味的結尾。因此,想要寫 好記敘文也必須留意到這些層面。另將兩書中的觀點整理表列如下:

表 2—1-1 文章的開頭(整理自張青史,1994a;方家瑜,1994)

寫 法 說 明 範 例

(一)破題法 一開始就點明題目的 中心意旨,直接了當觸 及文章的核心。

我的好朋友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笑的時候會 出現兩個酒窩;字寫得很漂亮,會唱許多 好聽的歌。她就是我的好朋友駱欣怡,大 家給她取了一個外號叫「熱帶魚」,她也 只是笑一笑,並不生氣。

(二)引言法 引用名言、俗語,或大 家公認的道理,作為自 己論述的依據,以提高 說服力。

學車記

俗話說得好:「天下無難事,只怕有 心人。」老師也曾教導我們:「不論作任 何事情,只要堅持到底,最後一定可以獲

(39)

得成功。」以前我對這些話都半信半疑,

可 是 經 歷 過 這 次 學 騎 自 行 車 的 經 驗 以 後,我才深深體會到「有志者,事竟成」

這句話的含意。

(三)議論法 指在敘事當中,發揮自 己的主張,批評別人的 意見,以說服別人為主 的方法。

出糗

每個人都有出糗的經驗,有時候心不 在焉做出糗事,讓大家捧腹大笑,自己卻 害羞得想在地上挖個洞鑽進去。

(四)順序法 文章一開頭便將寫作 的動機,或事情發生的 因由交代清楚。這種方 法常用於順敘式的文 章裡。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在放寒假前,老師介紹我們讀幾本優 良好書,我利用春節和寒假的時間,把老 師介紹的書全閱讀一遍,其中我最喜歡的 是《汪洋中的一條船》。這本書是作者鄭 豐喜先生真實的回憶錄和奮鬥史,內容非 常令人感動,我閱讀時都忍不住掉下眼 淚,因為作者的身世真是太可憐,太令人 同情了。

(五)問答法 先就題目的主旨設定 一個或幾個疑問,然後 再接著回答來引出主 題,這種以一問一答或 數問一答作為開頭的 方式,就是問答法。

我的興趣

你知道我最喜歡的興趣是什麼嗎?

是 集 郵 ? 打 球 ? 還 是 下 棋 ? 其 實 都 不 是,我的興趣是「集文」,說得更簡單明 白一點,就是剪報。

(六)回憶法 文章一開始,就運用回 故鄉的龍眼樹

(40)

憶的方式,來追敘往 事,然後再引入正題的 寫法。是倒敘式布局最 常使用的寫法。

仔細算一算,從鄉下老家搬到新店,

已經快七年了。七年來,老家的情景依然 存在我的腦海裡,令我難忘,尤其是那片 空地上的龍眼樹和綠草地,似乎又浮現在 眼前。

(七)特寫法 針 對 和 主 題 相 關 的 人、事、物的特點,或 緊急、精彩的片段,加 以 詳 細 的 刻 畫 或 描 述,希望能給讀者深刻 的印象,引吸引讀者繼 續閱讀下文。

颱風夜

「呼!嘩啦拉!……」狂風帶著暴 雨,無情的橫掃大地,玻璃窗也被震得「格 格」作響;屋子外面,樹木也在風中掙扎 狂舞,發出嘶啞的尖叫;竹籬笆也被吹倒 了。突然,電燈全都熄滅了,原來是停電 了。

表 2—1-2 文章的結尾(整理自張青史,1994b;方家瑜,1994)

寫 法 說 明 範 例

(一)結果法 就是記敘一件事時,採 用順敘方式布局,先寫 事情發生的原因,再寫 事情的發展(經過),

最後以事情的結果,作 為全文的總結。

寫完一缸水

王獻之從此下定決心練習寫字,又得 到父親的教導,那缸水還沒有用完,他寫 的字已經遠近馳名了。

(二)鼓勵法 針對題意和全文中心 思想,運用鼓勵的語 句,來勉勵自己或激勵 他人,作為全文的總 結。

從今天起

只要從今天起開始努力,一定可以獲 得成功。

數據

表 4-2-1 學習情境傳遞架構(資料來源:吳明隆&林振欽,2011:5-17)  架構型態  教學描述  Web/Internet 的 活動  元件及工具  1.訊息傳遞  傳遞訊息給學生  張貼與課程有關 的資訊,如課程 表、課程流程與作 業  教學者與被選擇的 Web 連結  2.用事先定義的 資源作為訊息傳 遞  提供事先定義的 連結讓學生探索  班級教學者負責 Web 資源的組織及傳遞  教學者選擇 Web 連結  確認外在的資源  課堂其間運用投 影片及已張貼的 文件資料  以 Web 轉換呈現
表 4-3-1 運用科技與資訊基本能力與其他學習領域的關係(資料來源:吳鐵雄,2009:93)  基本  能力  指    標  領域  運用科技與資訊  語文  綜合語文與科技資訊提升學習成效、擴展學習領域。  健康與體育  運用科技蒐集體育運動與身心健康的相關資訊;善用體育運 動器材及醫療資源,防制身心疾病。  社會  擁有處理資訊的能力與策略;了解並應用基本的社會科學知 識。  藝術與人文  正確安全有效地發揮科技與資訊的功能,以輔助其藝術的學 習與創作。  數學  將各領域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用
圖 5-1-1 Dale 博士的經驗金字塔(資料來源:張霄亭、朱則剛,2010:31)  (一)直接、有目的的經驗:這種經驗是指我們最直接有意識的活動所得到 的經驗,其得到的經驗乃是有目的,最為具體、豐富充實的全面性的體驗,由感 官視覺、味覺、聽覺或各種感覺所獲得。像是製作一件物品、進巿場買菜、從事 一項化學實驗,都是這類經驗。這些經驗特點,是本身直接參與了事物的歷程。 有目的的直接經驗不單單是教育的經歷,是生活的本身。孩童時期的深刻印象、 難忘回憶都是這類直接經驗,這種經驗是有效學習的真實基礎,所以做為金
表 6-1-1 媒體內容與特性表(資料來源:王芸芾,2009)  種類  特性  內容  平面媒體  1.  傳遞容易、快速。  2.  成本低廉。  3.  能做較為深入的報導。  4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People need high leve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to receive and deconstruct media messages and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ccess - ICT skills: the technical skills needed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media. - Information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n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 Architecture and Requirements.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ed in electors’ opinion with political par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is study discusses third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growth in mathematics ability through a mathematics curric ulum integrated with problem posing.. By app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