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

Copied!
1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明松 博士 葉子超 博士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吳珮欣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

研究生:吳珮欣 撰 指導教授:劉明松 博士 指導教授:葉子超 博士

中華民國一○二年八月

(4)
(5)
(6)

誌 謝 辭

這本論文終於完成了!不知不覺中,我於臺東大學的碩士生涯即 將劃下句點。回想過去二個暑假重拾課本的生活,過程中的收獲與喜 悅豐富滿盈,從踏入研究所的求學生涯開始,即受到許多人的支持和 照顧,內心充滿感謝。

本論文得以完成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劉明松博士及葉子超博 士,感謝兩位老師在論文上給我精闢的建議和殷勤的指導,讓我獲益 良多,在指導論文的過程中,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及關懷,點滴在心 頭。其次,感謝口試委員魏俊華教授專業的審查及斧正,並提供許多 寶貴的建議,讓這本論文修正後更於完善,一生中難得的經驗,謝謝 您們。

在臺東大學的三年求學期間,感謝每位上課的教授,傳授你們的 專業和智慧,多元的教學內容,惠我良多。一路走來互相扶持的研究 所同學佩靜、立梅、秀珠、郁仁,以及一同奮鬥的伙伴佳芸、仲根、

詩婷、吉通,在過程中協助良多的姵彤、亭言、函家,謝謝你們在我 的論文做到半半羅羅時,給我的鼓勵和協助,心中滿滿的感動,有你 們真好!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給予我最大的精神支柱,因為有您們的期 許和養育,我才有能量完成這篇論文。最感謝柏緯這一路上的扶持,

你給我最大的包容和協助,在爸爸突臨重症,我人生中最無助的時刻,

謝謝你伴我身旁陪我一起度過難關,為我加油打氣,回想起來,歷歷 在目,謝謝你。

三年的臺東生活即將畫下休止符,有萬分不捨,謝謝陪我走過這 個經歷的所有人,感謝你們!

珮欣 102 年 8 月

(7)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

作者:吳珮欣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現況,

並分析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以及服務領導對學 校效能的預測力。

為了達到本研究目的,本研究綜合相關文獻,採用問卷調查法,

使用的工具為「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問卷」,以 澎湖縣624 名教師為母群體,分層隨機抽樣抽取 300 份樣本。所得資 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Pearson 積 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及處理。首先探討校長服 務領導與學校效能的現況,接著考驗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學校 效能知覺是否有差異,最後探討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間的 關聯性,以及服務領導行為對學校效能的預測力。研究結果如下:

一、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的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二、 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效能的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三、 不同年資、學校地區、學校規模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對校長 服務領導知覺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職務、學校規模之澎湖縣國小教師對學校效能知 覺有顯著差異。

五、澎湖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澎湖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各層面中以「傾聽同理」對整體學 校效能最具有預測力。

(8)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與未 來研究者參考之用。

關鍵詞:國小校長、服務領導、學校效能

(9)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Penghu County

Pei-Hsin W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predictability of servant leadership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 in Penghu County”. Eventually, 624 valid samples were produced by the target teachers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in Penghu County. The dat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rst focus 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Secondly, the researcher further investigated how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enses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differ in terms of their background.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serva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e predictability of servant leadership to school effectiveness will then be studied closely. The research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urr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scored above average.

2. The current of elementary schools’ effectiveness scored above average.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Years of Service”, “School Region”, and “School Size”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10)

4.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Age”, “Position”, and “School Size” significantly differ in school effectiveness.

5. There i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6. Among those servant leadership factors, “listen and empathy” can predict most total school effectiveness.

Above th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s, schools and researchers.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servant leadership, school effectiveness

(11)

目 次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服務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9  

第二節   學校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節   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1  

第一節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分析... 61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之差異分析... 63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之差異分析... 72  

第四節   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分析... 79  

第五節   綜合討論...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建議... 94  

(12)

參考文獻 ... 97  

一、中文部分... 97  

二、外文部分... 103  

附錄 ... 105  

附錄一 問卷同意書 ... 105  

附錄二 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調查問卷 ... 106  

(13)

表 次

表2-1 服務領導特徵內涵整合表 ... 15

表2-2 國內外學者對於服務領導特質整理表 ... 18

表2-3 服務導領相關研究整理表 ... 22

表2-4 國內外學者學校效能定義彙整表 ... 28

表2-5 學校效能模式 ... 31

表2-6 學內外學者所採用的學校效能指標 ... 37

表2-7 國內學校效能相關研究 ... 38

表2-8 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研究之內容摘要 ... 43

表3-1 澎湖縣國民小學學校規模及教師人數基本資料表 ... 52

表3-2 正式問卷預定調查數統計表 ... 53

表3-3 服務領導六層面 ... 54

表3-4 學校效能四層面 ... 55

表4-1 服務領導各層面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 62

表4-2 學校效能各層面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 62

4-3 不同性別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 t 考驗摘要表 ... 63

表4-4 不同年齡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64

表4-5 不同職務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66

表4-6 不同年資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67

表4-7 不同地區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68

表4-8 不同學校規模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0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對服務領導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1

4-10 不同性別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 t 考驗摘要表 ... 72

表4-11 不同年齡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3

表4-12 不同職務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4

表4-13 不同年資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5

表4-14 不同地區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6

(14)

表4-15 不同學校規模對學校效能各層面之變異數分析表 ... 77

表4-17 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0

表4-18 服務領導各層面對整體學校效能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81

表4-19 服務領導各層面對行政績效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81

表4-20 服務領導各層面對教師專業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82

表4-21 服務領導各層面對學生學習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82

表4-22 服務領導各層面對社區認同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83

(15)

圖 次

圖2-1 追隨者從「被動回應」到主動負責轉化圖 ... 17  

圖2-2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圖 ... 20  

圖2-3 Parsons 社會互動過程形意圖 ... 21  

圖3-1 研究架構 ... 49  

圖3-2 實施程序圖 ... 58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本章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敘述研究動機,第二節闡述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學校教育強調的是以人為本,學校內的教學活動一切以學生為中心,而決定 學校教育方向及影響教學成果的是校長及老師,多年來,因為大環境的丕變,12 年國教的推行、教育政策多搖擺不定,學校校園受到了很多的衝擊,第一線的教 育人員不斷的調整與適應,不論是學校行政的運作亦或教學活動的進行,都展現 了全新的景象,除了重視教育專業,更要求服務品質,而服務領導正提供了這樣 一個符合現代需求的學校互動模式。

當前教育環境的各種現象,如教育鬆綁理念的落實,中央逐漸將權力下放到 地方政府及學校及學校本位管理盛行等,出現需整合校內各種紛歧意見的難題。

蔡進雄(2000)認為學校是屬於服務性及教育性的組織,而不是以謀利為目的。所 以,學校組織是一個助人成長、學習的場所,校長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教師教 學更精進、學生學習更有效率,服務的性質十分明顯。在這個變遷的社會中,校 園權利結構也逐漸轉變,校長從傳統的管理決策權威角色、主要領導者慢慢轉變 成凝聚組織向心力、鼓舞教師士氣的服務領導者,服務領導正是一種新興的領導 理論,注重的是領導者的能力、奉獻、授權與品格,旨在運用領導者本身的影響 力來改善部屬的心智模式,是一種充滿感染力的領導(黃國柱,2008)。

我國許多政策法令賦予學校本位管理很大的空間,如成立家長委員會增加家 長參與校務的機會、課程發展委員會由校內教師負責總體課程的規劃、課程教學 和評鑑,設置各個委員會(性別平等委員會、教師評鑑委員會、午餐供應委員會 等等),目的都在解除過去教育行政機關集權,給學校更大的彈性空間發揮專業,

(17)

提供適性教育給學生,面對學校經營的轉變,教育日日革新的現在,學校效能掌 握在校長領導的風格及能力上,卓越的領導可能使學校效能經營事半功倍,而拙 劣的領導會讓校內教師意志消沉、連帶影響學校行政事務推動,是故,校長的領 導風格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傳統領導理論可分為特質論、權變論及行為論等三個方向,20 世紀的領導 理論則多了一項現代領導理論,隨著新興的領導理論出現,其內容包含組織轉化、

自我提升、道德、價值、文化、服務、賦權、專業等各個論點,對當前的領導人 有巨大的影響力(黃宗顯,2008)。而服務領導(亦稱僕人領導)則是新的領導類型,

由Greeleaf 於 1970 發表,在「僕人是領袖」(The servant as leader)一文中,將服 務領導定位為一個人具有僕人風格和心理特質,能夠服侍、扶持、激勵和授權他 人、而不將自已視為高高在上,處處需要別人服持(引自秦夢群,2005)。

目前新興的領導理論紛紛出現,本研究要探討的是Robert Greenleaf 在 1970 年提出的服務領導,服務領導指的是一個領導人同時具有僕人的風格和特質,能 夠以身作則、服事、激勵、授權他人,進而領導他人完成任務(吳清山、林天祐,

2004)。西諺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As is the principal,so is the school)。近年陸續有相關論文和研究結果顯示服務領導在學校方面,與學校組織 文化、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意願、學校經營效能等層面有正相關,但目前尚 未看到澎湖縣有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想要從服務領導和學校效能相關研究著手,

探討目前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的服務領導行為為何,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有良好的學校效能才能提升教學品質,讓學生有效率的學習,吳清山(1998) 認為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學生的學業成就、校 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的技巧和策略、學校的文化和價值、以及教職員工 的發展等,因此可以達到學校的教學目標。中央政府及地方教育當局權利下放,

讓學校有更大的自主彈性空間,少子化的問題日益嚴重,學校的辦學績效需自負 責任,營造一個有效能的學校一直是學校領導者及全校教職員的共同目標,因此,

探討校長服務領導行為的同時,也想瞭解與其學校效能之關係,此乃本研究動機 之二。

校長是學校組織的核心人物,領導行為對於學校效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1960 年開始,有關學校效能的研究漸漸受到重視,由早期只需維持校務運作,

(18)

轉化為今日重視學校績效責任和效能(鄭燕祥,2001)。是以,本研究在探討校長 服務領導行為能否有效預測學校效能,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 壹、

依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一、瞭解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之差異情 形。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情形。

五、分析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預測情形。

待答問題 貳、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從以下幾個問題深入探討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 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期望透過對問題的釐清與理解,以達本研究之目的,

待答問題如下:

一、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之差異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之差異為何?

四、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為何?

五、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對學校效能之預測情形為何?

(1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國民小學校長 壹、

國民教育法(1999)第九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各置校長一人,綜理校 務,應為專任,並採任期制,在同一學校得連任一次之規定,須參加儲訓合格,

且經各所轄主管機關派任或遴選為現在在職在校長,不包括退休或儲訓合格,乃 在候選之校長。

本研究所指之國民小學校長,係指經澎湖縣政府依法定程序,遴選經過校長 儲訓合格之候用校長,至澎湖縣內所屬的公立國民小學擔任校長職務稱之。

服務領導 貳、

服務領導是指領導者發自內心具有服務他人的意識,願意奉獻並主動為他人 服務的領導方式,視被領導者為夥伴,激勵、授權被領導者,使之成長之歷程(陳 姿吟,2012)。而國內相關研究亦有命名為僕人領導,然與本研究服務領導之定 義相同。

本研究所指服務領導係指澎湖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廖嘉牧(2011)所編製 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僕人領導量表」填答的符合程度,其指標向度涵蓋愛 部屬、自我察覺、受權分享、傾聽同理、謙卑服侍、啟發激勵。符合的分數越高,

表示教師對校長的服務領導知覺越高,反之越低。茲說明如下:

(一)關愛部屬:包含對部屬仁慈,部屬犯錯能寬容,適時給予部屬適當協 助及關懷。

(二)謙卑服侍:謙虛待人,不自傲。以身作則,關注他人的需求為首要。

(三)傾聽同理:校長能以同理心來尊重、接納不同的意見,設身處地為對 方著想,並藉此察覺及解決問題。

(四)自我察覺:校長對於內在自我及外在環境都具有敏銳的覺察力,除深 入了解自我並時時反思,雖知自己不完美也能勇於面對,發展成為內 外一致的真實領導人。

(五)授權分享:校長讓學校組織成員參與實際決策,使成員受到別人信任,

(20)

發揮其最大潛能。

(六)啟發激勵:對人的成長與發展有所承諾,在公開場合稱讚與鼓勵,並 視部屬為重要夥伴。

學校效能 參、

學校效能指學校能整合校內外教育資源,使學校在各方面有良好的績效,表 現在行政績效、教師專業、學生學習、社區認同等四個層面。因此,一所學校在 行政運作上有良好的績效,教師有專業的能力、學生學習上有優秀的表現,獲得 社區支持認同,就是一所有效能的學校。

本研究定義的學校效能係指澎湖公立國民小學教師在廖嘉牧(2011)「國民小 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效能量表」中的填答得分情形,得分越高表示對學校效能知 覺越高,反之越低。茲說明如下:

(一)行政績效:學校在行政領導、學校環境設備的規劃、計畫的訂定與執 行及考核、校務發展運作及充實的適切性,以及行政人員的服務熱忱、

團隊合作與成果品質等優質卓越的表現。

(二)教師專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專業品質、專業進修成長、專業服務態 度、生涯規劃發展、個人身心靈調適及工作滿意度等的適切性。

(三)學生學習:學生在學業成就、生活教育、品格道德、身心發展、學習 態度、活動參與及學習滿意度等的適切性。

(四)社區認同:上級機關與社區人士及學生家長對學校的看法評價、學校 與社區的互動聯繫、社區資源整合運用、家長或社區人士參與學校活 動的適切性。

(2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就研究範圍與限制,包括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進 行分析。

研究範圍 壹、

一、 研究地區方面

本研究以澎湖縣為範圍,不包括其他縣市。

二、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澎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探討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 學校效能關係。

三、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以背景變項和校長服務領導為自變項,以學校效能為依變項,進行研 究。樣本的背景變項,僅針對澎湖縣國小教師的性別、年齡、擔任職務、教學年 資、學校地區、學校規模、教育程度等因子進行探討;在校長服務領導行為以「關 愛部屬」、「謙卑服侍」、「傾聽同理」、「自我察覺」、「授權分享」、「啟發激勵」等 六個層面為範圍,學校效能以「行政績效」、「教師專業」、「學生學習」、「社區認 同」等四個層面為範圍。

四、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

(22)

研究限制 貳、

一、 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以澎湖縣為範圍,不包括其他縣市,所得結果僅能代表本研究範圍內 學校普遍的趨向,無法擴大解釋別的縣市情形。

二、 研究對象的限制

研究對象僅以國小編制內合格教師為調查對象,因此,在結果的推論上,無 法推論到其他教育階段的教師。

三、 研究變項的限制

影響學校效能的變項多且廣,本研究僅能以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行為與學 校效能的關系做探討,無法涵蓋所有因素。且本研究使用的研究項目,也無法涵 蓋所有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所有的項目指標,因此,僅能就所 述層面項目上做分析和探討。

四、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受訪者在填答問卷時,可能會受到個人主 觀認知和客觀因素影響,而使研究結果有所誤差。

(23)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究澎湖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本章依研究內容 進行文獻探討,茲分成三節,第一節為服務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學校 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服務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第一節 服務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就服務領導理論之源起、特徵與內涵、理論基礎與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 闡述與分析。

服務領導理論源起與發展 壹、

人類為團體生活之動物,既群聚為眾,則必有引領、追從之情事發生,多年 來領導學說在特質論、倡導理論、權變理論、行為主義論、轉型領導等理論的相 互討論與激辯下,「服務領導(servant leadership)」一詞與具體概念便於1970年代 由Greenleaf所提出,因servant以字義上翻譯是指僕人或僕役,故亦有國內學者將 其翻譯為僕人領導或僕性領導。本文參酌林思伶(2003)研究,強調服務為先,領 導為後之精神,故翻譯為服務領導。

一、服務領導理論之源起 (一)「東方之旅」與服務領導

服務領導乃Greenleaf於AT&T退休前受Herman Hesse於1932所著之「東方之 旅」一書所影響。東方之旅故事主角為僕人Leo,他在一個朝聖者的旅行團中擔 任僕役的職務,負責瑣雜的工作,但其能以歌聲撫慰其他團員,而旅程在其服務 之下進展相當順利,直到Leo失蹤為止,整個旅行團陷入混亂,以至於許多團員 離開讓旅程無法進行,換言之,Leo看似一位僕役,但事實上在這趟旅途中Leo 才是真正的領導者(林思伶、黃國柱,2010)。

因此,服務領導主要是以僕役為隱喻,強調先服務部屬的需求,體現普世價

(25)

值,並同時經由組織目標之實現,改造及影響部屬,使其亦能成為服務他人之人,

最後改進整體人類社會。

總結Greenleaf 對該書之心得,其認為真正的領導者應先具備服務他人的觀 念與心態,此方為成就偉大領導之核心要素;再者,真正領導應產生於那些具有 想幫助他人動機的人身上,而非位居高位,反而以真誠相待的服務,才能造就領 導之偉大(引自林翠霞,2009)。

(二)「基督教義」與服務領導

而從社會文化脈絡來著眼,藉著 Jung 所提出的集體心理意識所形成的人格 原型(archetype),可發現服務領導理論其心理結構存有西方基督教義之意識,如 兩者皆頌揚服務世人的情操、以卑微的服務工作來彰顯生命的價值等可知端倪。

Nair 根據聖經約翰福音十三章的故事來說明服務領導的內涵(引自陳姿吟,

2012),其故事描寫耶穌與門徒進屋用餐,但當時人們多穿著涼鞋於滿佈灰塵、

泥濘與糞便之街道行走,因此在客人進屋用餐前,主人會要求僕人替客人洗腳,

因當時屋內並無僕人,所有師徒皆髒著腳於餐桌前用餐,突然耶穌起身替所有門 徒洗腳並用毛巾拭乾,在洗完所有門徒腳回到座位後,詢問在座門徒:「你們知 道我如此做目的何在?」接著說:「你們稱呼我為老師,稱呼我為天主,沒錯!

我確實是。但我身為你們的天主,你們的老師,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當為彼 此洗腳。我為你們樹立一個榜樣,你們應該照著我做,而且去替別人做。」如此 權力間的翻轉,正是服務領導最鮮明的故事。

此外聖經馬可福音第十章記載,在一次講道中,耶穌告訴門徒他即將遭遇背 叛而死亡,然而門徒卻仍激烈爭辯門徒中何者地位最高,於是耶穌告訴他們:「你 們誰想成為最偉大的領導人,必須先作你們的僕人」,以此表達「領導始於服務」

的觀念 (陳姿吟,2012)。

綜合以上,服務領導是以基督教教義為精神,由其所衍生之社會文化脈絡,

結合Greenleaf於閱讀「東方之旅」一書後所激發出對於服務領導之名詞與具體概 念,於1977年開創「服務領導」這個嶄新的領導理論。

二、服務領導理論之發展

服務領導理論經基督教義二千年耕耘,Greenleaf於六O年代摸索、七O年代 正式發表,但當時組織管理與領導的氛圍集中於行為主義學派與權變理論中,這

(26)

兩大理論主要聚焦於透過領導技術與配合情境變化之條件,以研究如何進行適當 的決策,因此工作完成之效率與目標導向為當時領導技術關注重點,但服務領導 乃從本質上檢視領導與被領導之關係,以人文主義為出發點,故並不為當時學者 所重視。

七O年代末期起,管理與領導學界開始呼籲回歸人性需求之聲音,重視個別 關懷之領導理論逐漸盛行(蔡進雄,2000)。因此,服務領導廣泛被應用於各個 領域,Spears(1995)認為服務領導最常被應用於六種領域:一、營利機構;二、

非營利機構;三、社區組織;四、體驗式教育;五、一般的領導教育訓練;六、

個人成長等。然而,隨著應用之廣泛,部份學者亦提出質疑的論點,他們認為服 務領導由關懷與改變自己與他人著手,如此會耗費相當多時間、缺乏效率,認為 如此特性並不符合營利性組織(引自吳清山,2006)。

而國內對於服務領導的論文仍未豐富,專書論述亦相當少,且絕大部份論文 皆於2000年後才進行發表,可見國內相關研究論文仍有待驗證。

綜合以上,研究者認為服務領導理論有別於以技術性為先的領導理論,而是 以服務為先的領導態度,更能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行業之經營效能。

服務領導理論內涵 貳、

「服務領導」顧名思義即為既是服務也是領導,亦是領導者要盡力為他人服 務的領導方式(湯發安,2007),國內外學者對於服務領導亦無一致論述與架構,

但大體上仍以Greenleaf(1977)、Spears(1998)兩位學者所提之觀點衍生而來。

Greenleaf在《Servant Leadership: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f Legitimate:Power and Greatness》一書中將服務領導做了最佳的詮釋,他認為服務領導者始於一個想為 他人服務的自然感覺(natural feeling),這是有意願的選擇,這種意識鼓舞他想去 領導,服務領導者是把別人的需求、抱負及利益放在自己之上的領袖(引自黃登 木,2005)。是以研究者參考胡愈寧、周慧貞(2004)合譯的《僕人領導學》中依 Greenleaf(1977)之論點將服務領導分為十三項內涵歸類,以及Spears所提的十項 服務內涵,整理如下:

一、Greenleaf的服務領導內涵

(27)

Greenleaf(1977) 於 在 《 Servant Leadership:A Journey into the Nature od Legitimate:Power and Greatness》一書曾提及服務型領導者開始於想為他人服務的 自覺,這是有意識的選擇,這種意識鼓舞他要去領導,服務領導是把別人的需求、

抱負及利益放在自己之上的領袖。服務型領導者努力改造其追隨者,使他們更健 康、更聰明、更自由、更自主,並影響他們也去服務他人,這也是一個領導者是 否應用服務領導的最好測試(引自黃登木,2004)。而內涵則歸類為十三項,分述 如下(陳姿吟,2012):

(一)傾聽與瞭解(listening & understanding)

領導者應不預設想法與主張,以開放的態度傾聽追隨者的想法,並將傾 聽的內容加以澄清與同意,透過傾聽會使人產生信心,也能在這過程中明瞭追隨 者理性與非理性的感受,接著方能正面回應,而傾聽後且能掌握全局時,即可以 直覺的分析與見解來解決問題。

(二)語言與想像力(language & imagination)

Greenleaf認為僅以語言進行溝通會有嚴重的偏誤,語言的溝通需藉由 聆聽者與領導者所具備的想像與經驗相互交流,否則語言會失去其意義。

(三)抽離(withdrawal)

抽離是指領導者能從情境中抽離自己,判斷事情之輕重緩急,能優先處 理緊急且重要的狀況,讓自己能彈性面對所有事件,以適時釋放壓力、保持體力。

(四)接納與同理心(acceptance & empathy)

當領導者能接納追隨者所為,領導者即可成長並獲得追隨者之信任。服 務型領導者若能透過同理進而滿意追隨者之感受,則會使追隨者竭誠奉獻。

(五)先知(intuition)

領導者應具備見微知著之能力,以掌握最有利的機會點。

(六)遠見(foresight)

遠見即是「領導中心理論」,領導者除上述之先知外,應更能瞭解過去、

掌握現在,並放眼未來,這些能力需以領導者的「直覺」,包括不能理性分析的 意識,以及跳躍的想像力。

(七)認知與理解(awareness & perception)

認知能使領導者瞭解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從環境中獲得更多訊息和經

(28)

驗。

(八)說服(persuasion)

領導者以溫和方式取代責罵,與追隨者想法互動,增加追隨者之能力。

(九)概念形成(conceptualizing)

概念形成是檢視事件、行為和組織願景是否相符的能力。為達成長期願 景,領導者需調整目前的決策與行動,使追隨者得到知識與能力,可一同達到組 織願景。

(十)癒合與服務(healing & serving)

領導者需協助追隨者不斷處於癒合的狀態下,因此必需先處理自己與他 人的傷害,並給予自己與他人心理的關懷,以完成組織和個人的願景。

(十一)社群(community)

領導者應給予追隨者家的感覺,使其得到充分的尊重、信任與關愛,並 強化其社會道德的觀念。

(十二)董事(trustees)

組織是由領導者、追隨者與董事所組成,當領導者無法解決問題時,則 由賦予權力的董事做出決定,董事可給予追隨者服務,並給予領導者機會。

(十三)權力與威權(power & authority)

領導者權力的建立是以說服等自然方式,而非靠脅迫方法取得。

二、Spears的服務領導內涵

Spears曾任職於Greenlealf所成立的服務領導中心(The Greenleaf Center for Servant-Leadership),他曾具體而有系統歸納服務領導特徵,其列出服務領導 的特徵行為如下(林翠霞,2009;陳調文,2008;黃宗顯,2008):

(一)傾聽(listening)

強調領導者要瞭解追隨者內在思維與意志,服務領導強調領導應透過 聆聽以澄清組織成員想法,因此聆聽能提供自省生命、心靈和心智的溝通管道。

(二)同理(empathy)

服務領導接受每個人皆為獨特個體,領導者需透過同理心來傾聽、瞭 解與容忍組織成員的不完美。

(三)癒合(healing)

(29)

Spears認為服務領導是屬於治癒性的領導,領導者具有治癒自己與其 他人的潛力與修補關係的能力。因此領導者應學會如何去治癒困境,並藉由自己 的療合與改變進而改造組織。

(四)覺察(awareness)

覺察應包含普遍的、自我的覺知,自我覺察的,可使服務領導者能全觀 的瞭解事情的狀況,進而成為內外相符的領導者,但Spears認為多數領導者永遠 不知道會察覺到自己內在的那些陰影面,也可能無法真正去接受或面對這樣的自 己。

(五)說服(persuasion)

服務領導人應以「品德」為基礎,以溝通的方式將組織願景呈現,而非 以威權來要求追隨者服從,此外服務領導者會以角色示範的方式,來說服追隨著 進行改變。

(六)概念化(conceptionalization)

服務領導者應透過訓練習得概念化的能力來建立組織願景,而這願景 應透過鼓舞成員的共識以達成組織目標,因此領導者應從每天例行性的程序認知 跳脫,方能正確地評估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

(七)遠見(foresight)

Spears 認為遠見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重要能力,是指領導者能預見特 定事件與決策發展的影響,否則僅是解決眼前的困境,無法真正的永續領導,而 領導者是否具備此特質內涵相當容易判斷,亦有人認為這是天賦。

(八)服事(stewardship)

「stewardship」一詞在韋氏字典中的定義是「因信託關係而產生的職務 管理」。意指領導者與追隨者基於對彼此的信任而服務對方需求為承諾,也就是 當領導者被交付責任後,應以眾人利益為考量,盡力完成所託,而非以官僚的權 威來決策。

(九)對人的成長有所承諾(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

本內涵係指服務領導者必須採取具體的行動,如鼓勵與幫助等,不斷的 刺激追隨者自我成長,其中隱含了增能(empowerment)的意涵,透過犠牲自己時 間,以及服務的精神促成追隨者的終身學習,進而達成組織願景。。

(30)

(十)建立社群(building community)

社群(community)源自於拉丁文,指伴侶、感情或共同關係,具有「共 同體」之意(林翠霞,2009)。服務領導者透過服務而凝聚成員歸屬感,如此 方 能以組織願景為優先考量。

綜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並統整兩位權威學者對服務領導理論內涵之論述,

參考廖嘉牧(2011)對於服務領導理論構念之分類,整理成本研究所定義之服務領 導特徵,其結果如下表2-1:

表2-1

服務領導特徵內涵整合表 Greenleaf 所提服務領導內

涵特徵 Spears 所提服務領導內涵特徵 研究者整理

癒合與服務、社群 癒合、建立社群 關愛部屬

董事 服事 謙卑服事

傾聽與瞭解、語言與想像

力、接納與同理心 傾聽、同理 傾聽同理

抽離 覺察、概念化 自我覺察

認知與理解、說服、權力

與威權 說服 授權分享

先知、遠見、概念形成 遠見、對人的成長有所承諾 啟發激勵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研究者將癒合與服務、社群等依其關懷追隨者與凝聚共同感的內涵整合為

「關愛部屬」;將董事、服事等依其以追隨者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內涵整合為「謙 卑服事」;將傾聽與瞭解、語言與想像力、接納與同理心等直接整合為「傾聽同 理」;將抽離、覺察、概念化等依其透過省思、重構等內涵整合為「自我覺察」;

將認知與理解、說服、權力與威權等,對於服務型領導者與追隨者間的溝通與互 動整合為「授權分享」;將先知、遠見、概念形成、對人的成長有所承諾等透過

(31)

組織願景形塑的內涵整合為「啟發激勵」。並以此六個名詞定義代表本研究之服 務領導構面,其構念內涵分析如下(陳姿吟,2012;黃登木,2004;湯發安,2008;

廖嘉牧,2011):

(一)關愛部屬

任何人只要有愛人的行動、有犧牲奉獻的精神就一定可以產生領導力。

領導人若能讓追隨者感覺到他的愛、不顧自身利益的奉獻、與無所懼的犧 牲,必定能發揮強大的領導力(黃登木,2004)。因此,透過不斷地付出讓追 隨者能癒合其內心的受創與需求,必能感受到領導者的關愛。而在Hunter 所著《僕人-修道院的領導啟示錄》(張沛文譯,2001)中,將愛歸納為「忍 耐、恩慈、謙卑、尊重、無私、寬恕、誠實、守信」,這些也都是關愛部屬 所展現出的特質。其中守信為人與人之間的約定,也是建立夥伴關係的基 礎,有愛在組織中自然就有良好的社群關係,因此建立社群關係亦包含於此 構念。

(二)謙卑服侍

Blanchard(1995)曾指出服務領導即為能捲起袖子做每一件能幫助部屬 (追隨者)成功的事,所以不是部屬為領導者做事,而是服務型領導者為部屬 服務,此外服務領導的本質需要被感覺、瞭解、相信與實踐。因此真正的領 導是基於服事的本質而建立的(黃登木,2004)。而何怡欣(2007)指出領導 者的品德修為能展現誠實、謙卑、寬恕、謙遜等特質,是藉此品德修為來發 揮自身的影響力。

綜合以上,研究者認為透過謙遜特質、以服事的態度來對待追隨者,能讓 服務型領導者發揮影響力,故將謙卑服事定義為本研究構念之一。

(三)傾聽同理

Hunter 認為「傾聽是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張沛文譯,2001),而黃登 木(2004)認為傾聽其實一種犧牲,要真正進入說話者的世界,因此傾聽亦包 含接納與同理。而吳清山(2006)認為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耐心傾聽他人的 意見,尊重他人的想法,容忍不同的意見,而不是採行由上而下的命令式溝 通。由此可知,傾聽築於溝通之間,而溝通即需透過聆聽者與說話者間語言、

想像和經驗的相互交流。故本構念包含傾聽、接納與同理心、語言與想像力

(32)

等。

(四)自我察覺

林思伶(2003、2004)認為領導者應對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都具有敏銳的 覺察力,除深入瞭解自我並時時反思,雖知自己不完美也能勇於面對,發展 成為內外一致的真實領導人。

其中,內在自我與外在環境之敏銳覺察力應係指領導者能在於己身內抽 離調適,於事件外輕緩處理判斷,故抽離亦為本構念內涵之一。而領導者透 過覺察的訓練與實作,更能瞭解己身與組織的需求,更能作出周延的判斷與 決策。

(五)授權分享

Meier(2002)有制度的授權可以降低組織的緊張氣氛,並帶領組織成員朝 向共同目標前進,也有助於組織營造彼此互相信賴的關係,一旦組織形成彼 此互賴與信任的關係,將大大地增進學校整體效能。

而就領導理論中常被提及的科層體制來進行分析,在階層制度中每件 事,追隨者會認為事情該由領導者負責,其工作僅是回應領導者之要求,故 其主動積極之態度便會降低,也影響組織效能。因此,若領導者授權追隨者 為組織運作負責,則追隨者便能從被動回應轉化成主動負責,如此能讓追隨 者樂於付出,組織便能再造,其轉化過程如下圖2-1:

2-1 追隨者從「被動回應」到主動負責轉化圖

資料來源:黃登木(2004)。服務領導在學校組織的運用與基本模式初探(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市,頁38

回應

責任 被動回應

主動責任 領導人

追隨者

領導人

追隨者

(33)

(六)啟發激勵

陳姿吟(2012)提出服務型領導者較著重於統整觀及抽象思維,故能以 宏觀視野與以古知新的思維來預想事情的發展與結果,以及組織藍圖的勾 勒。因此服務領導應能藉由組織願景之形塑,帶領追隨者實現承諾,持續

讓雙方達成自我的高峰經驗,故本研究將先知、遠見、概念形成,以及對 人的成長有所承諾統整為構念之一。

綜合以上,本研究整合 Greenleaf 與 Spears 兩位學者所定義的服務領導理論 特徵進行本研究問卷設計之內涵,此外研究者亦整理國內外研究者對於服務領導 特徵之歸類,如下表2-2。

表2-2

國內外研究者對於服務領導特質整理表 學 者、年代 所提出的服務領導特質 吳清山(2006) 傾聽、說服、服待、承諾。

陳姿吟(2012) 覺察倡導、真誠關懷、賦權增能、建立社群、型塑願景。

黃于真(2004) 傾聽、服事、說服與建立社群。

黃登木(2004) 愛與奉獻、服待的精神、傾聽、治癒、熱情工作、回應力 及品格。

蔡進雄(2003) 精神勝於物質、引導勝於監督、助人成長勝於壓抑他人成 長、價值信念領導

蔣君儀(2005) 傾聽同理、自我覺察與反思、服待與發展、說服、發展願 景與前瞻性、建立社群。

蘇美麗(2006) 建立願景、賦權增能、可信任度、建立社群、關懷服務、

協助發展、傾聽瞭解、珍視他人、謙虛和遜。

Beazley(2002) 一、珍視他人;二、建立社群;三、協助人們發展 四、展現真實性;五、提供領導;六、分享領導 Bryant(2003) 一、愛;二、謙遜;三、利他主義;四、願景

五、信任;六、賦權;七、服務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34)

服務領導理論基礎 參、

吳清山(2006)指出Greenleaf雖提出服務領導的理念與作為,但其並沒明確說 明其理論的基礎為何。因此湯發安(2008)其透過分析Greenleaf著作及其他相關研 究或論述,將服務領導的相關理論基礎整理如下:哲學的人文主義、心理學的自 我實現理論、行政學的人際關係理論、神學的服務觀,及社會學的權力溝通論點 等,以下就各理論為背景,探討並深化服務領導的理論基礎。

一、哲學的人文主義

吳清山(2006)認為服務領導應建立於人文主義的關懷。人文主義強調人與自 己、人與人(社會)、人與物,以及人與精神。其中人與自己-自我心理學雷同於 Greenleaf所定義的抽離與覺察。人與人(社會)-愛人如己、推己及人的社會關懷,

因此服務領導重視、關懷與服事追隨者,並期待追隨者能將服務形成習慣,推及 整個社會。而人與精神(價值界或天、道)-保持統整的和諧關係,為保持和諧關 係,心理學家Rogers提倡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及發揮同理心,以助人健康 成長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好的例證(張春興,1996)。

Fraker(1995)認為服務領導是希望讓被服務者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更自主,

也更願意為他人服務的歷程,是一種利他主義。而能夠為他服務的熱情就是來自 於關注他人的需求、發展他人的潛能(引自蔣君儀,2005)。而張春興(1996)對於 利他主義分為廣義與狹義兩方面,廣義係指對社會有貢獻及具積極性影響力的行 為,狹義則為增進他人利益的行為,如助人、合作。透過合作與利他,人際關係 即能組成人際社群,建構共同的組織願景。

綜合以上,服務領導以人文主義精神為基礎,包含利他主義理論,透過領導 者與追隨者彼此接納與努力建構堅實的哲學理論基礎。

二、心理學的自我實現理論

吳清山(2006)認為服務領導的心理學基礎為人本心理學家Maslow於1940年 代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 可依其層次高低與性質分為七個層次,如下頁圖2-2;當低一層需求滿足後,高 一層需求方會產生,因此,Maslow認為要形成一個理想的社會,每個人應努力 追求自我實現,所以吳清山(2006)認為Maslow的自我實現理論提供服務領導的最

(35)

佳的理論基礎。

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Sheffer(1988)指出學習利他行為有三種方式:

1.同理心的制約反應;2.外在獎賞;3.觀察學習者(引自施美如,2010)。Bandura 強調觀察學習是社會學理論的重要關鍵,因此領導者提供良善的服務行為與態度,

追隨者便會透過觀察而習得,進而內化為行為的一部份。

綜合以上,服務領導能透過自我實現的理論找出服務領導的願景內涵,而透 過社會學習理論,習得服務態度與行為的內化,兩者為服務領導的重要理論基 礎。

2-2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圖

資料來源:Maslow,A.(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page:244

三、行政學的人際關係理論

吳清山(2006)認為服務領導的行政學基礎為「人群關係理論」。其起源於 Mayo、Dickson於美國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廠所進行的實驗,其初衷是試圖通過改 善工作條件與環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途徑,結果在按件計酬對 生產效能中的實驗中,發現工人會刻意減緩其工作速度,以免遭受同儕之排斥,

因此影響生產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條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際關係。

故人群關係理論,著重於營造支持、關懷的環境,重視次級群體的影響,讓成員 有被尊重的感覺,進而提昇組織效能,這強調的重點和期盼,與服務領導中為人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愛與隸屬需求

自尊需求 知的需求 美的需求

自我 實現

(36)

服務、激發潛能的內涵一致,故能做為服務領導理論之重要基礎。

四、神學的服務觀點

服務領導理論之濫觴由上述可知來自於基督教教義與東方之旅,其中聖經中 耶穌替門徒洗腳的故事即明確說領導者即是服務者之概念,領導者透過地位的反 轉來證明服務領導者最重要的榜樣。

而東方之旅中Leo扮演的角色包含僕人、激勵者、引導者等,證明服務領導 者應具備多樣貌的扮演,而Greenleaf、Spears所提及的服務領導特徵中,服務領 導者應具備癒合、建立社群、激勵等特徵,充份證明神學與服務領導之密切。由 此可知,雖然基督教義的服務價值觀是建立在神學基礎上,但亦能提供服務領導 最明確的立論依據(吳清山,2006)。

五、社會學的權力與溝通論點

社會學(sociology)為一門研究人與社會相互影響的一門學問。美國社會學家 Parsons在探討社會互動時曾提出社會互動架構:社會互動一方面受到社會規範 與社會價值的節制,另一方面亦受到互動者的角色和職務的影響,如圖2-3為社 會互動過程的形意圖他認為如果互動雙方能考慮到這四個因素,那麼互動將會 圓滿平和(蔡文輝,2006)。

2-3 Parsons 社會互動過程形意圖

資料來源:蔡文輝(2006)。社會學理論。臺北市:三民。

而互動的過程因角色與職務而產生不同權力關係,黃坤政(2000)提出七種社 會學權力的基礎,包含法職權、強制權、獎賞權、專家權、參照權、資訊權及關 聯權。參照權即為領導者以個人魅力而獲得部屬認同,因而獲得權力。Greenleaf 的服務領導特徵中提及說服,說服亦指領導者以個人德性、魅力來說服追隨者。

社會規範 社會價值

社會規範 社會價值

個人角色 個人職務

個人角色 個人職務 目標

行動者 A 行動者B

(37)

綜合上述,服務領導於社會學之理論關連於人與人間的互動行為,除受社會 規範外,亦受個人特質、魅力所影響,而其影響的關鍵在於領導者所具備的說服 知能。此外,社群的成立亦取決於人與人成功且有共識的互動,由此可知,權力 觀點和溝通理論,皆可做為服務領導的社會學理論基礎(湯發安,2007)。

服務領導之相關研究 肆、

服務領導理論自 Greenleaf 於提出後,除在美國企業組織外,亦被廣泛應用 於許多基金會、社福單位與社區工作等非營利機構,且已有相當的實徵成果(黃 登木,2004),而國內撰寫服務領導相關研究亦於 2006 年後開始被熱烈討論,尤 其教育領域為盛,經研究者於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以論文名稱、關鍵 字方式蒐尋服務領導或僕人領導等字彙,共計有98 篇相關論文產出,而具有開 放電子全文瀏覽方便進行深入探討且符合本研究範圍者計有13 篇,以下茲就相 關論文彙整如下表2-3:

表2-3

服務導領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林慈愛 (2008)

高雄市國民小 學教師之校長 服務領導知覺 與組織承諾之 相關研究

一、不同教育程度、職務與學校規模的教師所知覺之校 長服務領導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之 教師所知覺得校長服務領導沒有顯著差異。

林翠霞 (2008)

國民小學校長 服務領導與教 師服務意願之 研究

一、中部五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之整體情況,屬 於「中上」程度,以傾聽服事層面表現最高,而發 展願景層面表現相對最低。

(續下頁)

(38)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二、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情形因性別、年齡、服務年 資及最高學歷之不同,而有知覺上顯著的差異存 在;研究結果發現,其中以男性教育人員、年齡 41-50 歲及 51(含)歲以上之教育人員、服務年資 26 年 (含)以上之教育人員,最高學歷研究所(含四十學 分班)者對於校長服務領導之整體表現有較高評價。

胡雅棠 (2009)

教師覺知校長 服務領導與教 師組織公民行 為的關係研究 - 以 台 南 市 國 民中學為例

一、台南市國中教師在校長服務領導量表的知覺屬中上 程度,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之現況良好,以「楷 模說服」構面的知覺程度最高。

二、不同現任職務、學校規模之台南市國中教師在校長 服務領導量表的知覺有顯著差異,其中以「教師兼 行政」、 「25-48 班」的教師知覺較高,但不同性別、

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度之台南市國中教師在校 長服務領導量表的知覺無顯著差異。

徐進文 (2008)

國民小學校長 服務領導與教 師教學效能之 相關研究

一、國民小學校長在「真誠服務」此層面運用上最為突 出,「同理心關懷部屬」的運用較少。

二、兼任主任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校長在整體服務領導的 知覺優於兼任其他職務的教師。

陳亭孜 (2006)

國民小學校長 服務領導特徵 與主任行為表 徵關係之研究

一、國小校長的服務領導特徵以治癒最高,說服最低。

二、學校背景變項中,學校規模在校長整體服務領導特 徵上與主任整體行為表徵上有顯著差異;學校所屬 地區在主任整體行為表徵上有顯著差異,但在校長 整體服務領導特徵上則無顯著差異。

(續下頁)

(39)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黃金印 (2011)

臺北市國民小 學校長服務領 導與教師工作 滿意度關係之 研究

一、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之整體情況,屬於「中 高」程度,以愛與榜樣層面表現最高,而服侍謙遜層 面表現相對最低。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行為,因性 別、年齡、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及現任校 長在本校年資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因最高 學歷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黃登木 (2004)

「服務領導」

在學校組織的 應用與基本模 式初探

一、服務領導主張領導的最初動機為「先服務,而非先 領導」,著重領導者的心靈修為,並把領導視為一種 由內而外的影響過程,這是與其他領導理論的最大差 異之處。

二、當依序探討服務領導與量子新科學取向、後現代主 義取向、以及性靈基礎取向等各取向之間的關係 時,發現服務領導與上述各取向之間各自存有著共 量性。換言之,服務領導同時具有上述三種取向的 特徵。

三、服務領導最大的目的即在於協助部屬成長、幫助部 屬獲得成功。而學校作為協助學生學習與成長的組 織,首要任務即在於服務學生,讓被服務的學生能 夠更健康、自主,以發揮生命的潛能,因此學校教 育的目的正好與服務領導的理念相吻合,服務領導 能夠滿足學校領導人經營學校組織的需求。是故對 於學校教育的發展而言,服務領導具有適用性。

四、根據服務領導的內涵和學校組織的脈絡環境,建構 出學校服務領導的基本模式。

(續下頁)

(4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此一基本模式包含四個構面:(1)領導人的個人修 煉;(2)價值引導-願景與追隨; (3)科層與專業系統 的轉化;(4)組織文化。

五、學校服務領導基本模式的四個構面,同時也是學校 服務領導的實踐策略。在實務工作上,建立團隊組 織、建立教師社群、以及實施深度匯談等,都是運 用服務領導策略時重要的實施方案。

黃國柱 (2008)

國民小學校長 服務領導行為 與行政團隊利 他行為及行政 效能關係之研 究

一、校長服務領導行為方面

(一)國民小學校長展現服務領導行為,整體達到「良 好」的水準,各構面之得分以「自我覺察」最 高、「治癒」最低。

(二)具不同背景變項之校長,其服務領導行為實踐情 形並無差異;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對校長服務 領導行為的知覺情形有顯著差異,兼任行政職務 教師高於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資深教師高於資 淺教師。

二、學校行政效能方面

(一)國民小學學校行政效能,整體達到「良好」水準,

各構面得分以「行政效率」最高、「資源取得與 運用」最低。

(續下頁)

(4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學校,行政效能有顯著差異。小 型學校較中大型學校為高;不同背景變項的教 師,對學校行政能的知覺情形有顯著差異,兼任 行政職務教師高於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年長教 師高於年輕教師。

三、變項間之相關與預測力

校長服務領導行為與學校行政效能具顯著正相關;

校長服務領導行為對學校行政效能具有顯著預測 力,並以「建立社群」、「發展願景與前瞻性行為」、

「對教師成長的承諾」的預測力最高。

廖世煇 (2009)

高雄縣國民小學 校長服務領

導與學校組織文 化關係之研究

一、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表現,以「傾聽同理」

之表現較為明顯。

二、大型學校的教師對校長服務領導有較高的知覺。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小結 伍、

綜合上述,首先以服務領導之特徵內涵來分析,陳亭孜(2006)研究結果以「治 癒」最高,「說服」最低;黃國柱(2008)則以「自我覺察」最高,「治癒」最低;

徐進文(2009)以「真誠服務」最高,「同理關懷部屬」最低;廖世煇(2009)則以「傾 聽同理」最高。由上可知,服務型領導者給予追隨者覺知的內涵於各研究中有不 同結果。

其次以背景變項來分析,黃國柱(2008)認為兼任行政職務教師高於未兼任行 政職務教師、資深教師高於資淺教師。徐進文(2008)認為兼任主任的國民小學教 師對校長在整體服務領導的知覺優於兼任其他職務的教師。林慈愛(2008)指出不

(42)

同教育程度、職務與學校規模的教師所知覺之校長服務領導有顯著差異,不同性 別、年齡、服務年資之教師所知覺的校長服務領導沒有顯著差異。林翠霞(2008) 研究結果顯示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情形因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及最高學歷之 不同。廖世煇(2009)指出大型學校的教師對校長服務領導有較高的知覺。胡雅棠 (2009)認為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度之台南市國中教師在校長服務 領導量表的知覺無顯著差異。黃金印(2011)指出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服務領導 行為,因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現任職務、學校規模而有顯著差異存在;不因 最高學歷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由上可知,背景變項中兼任行政職之教師於校 長服務領導知覺中有一致性地優於未兼任行政職之教師,而性別、年齡與服務年 資等則未有一致性結果。

因此,目前國內各研究結果對於服務領導內涵、背景變項之差異仍有相當多 分歧之看法,故待更多研究來獲得共識。

第二節 學校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學校辦學的重點在追求卓越、確保有效的學習和教學,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 者的目標,而有關學校效能的研究,是在協助教育工作者提高學校辦學效率、同 時提升教學的品質。

回顧學校效能的研究起源,可從 1960 年代中期至 1970 初期追溯起,當時 1965 年提出的初等及中等教育法案(1965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和 1966 年 Coleman 等人提出的「教育機會均等報告書」(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後,激起美國對學校效能的重視,此研究領域在 1970 中期逐漸成行,

同時也使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紛紛投入了學校效能領域的探討(引自吳清山,

2001)。國內亦在 1980 年代中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楊念湘,2011;賴協志,2008)。

因此,卓越的教學品質開始受到重視,本節試從學校效能的意義、學校效能的理 論模式、學校效能的指標和學校效能的相關研究等方面來探討。

(43)

學校效能的意義 壹、

一、 效能的涵意

在進行學校效能的研究前,必須針對「效能」的意涵有所釐清。效能 (effectiveness)常常和效率(efficiency)一起被提及。而效能的定義難以明確的界定,

往往是人殊言殊(吳清山,2006),劉春榮(1993)認為效能是達成組織目標的方法、

步驟或程度;張淵智(2008)解釋:效能是指組織為達成目標和獲得豐碩的成果,

所採用各種方法、策略、步驟及資源分配的過程,以求有效達成組織的目標。綜 合上述可歸納出:效能係指運用組織內的資源,有效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

二、 學校效能的意義

效能係指運用組織內的資源,有效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但學校是個複雜的 組織,其所訂的目標抽象、籠統,而且難以具體量化測量,所以很難給予學校效 能一個明確的定義(吳清山,2004)。確定的是,學校的經營者追求有效能的學校,

同時這也是家長、學生、老師所期許的,一所有效能的學校,即是公認的優秀學 校,代表學校在各方面表現均優異(丁文祺,2007),以下列舉並整理學者專家對 於學校效能的看法和觀點,如下表2-4,以利更周延闡述學校效能的意義。

表2-4

國內外研究者學校效能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王秀燕 (1993)

學校效能乃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很好的績效,包括學 生學習、生活行為、教師教學與工作滿意、行政領導及溝 通、學校環境與課程、家長及社區認同

(續下頁)

(44)

研究者

(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吳清山 (2004)

學校效能是指一所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含學 生的學業成就、校長的領導、學校的氣氛、學習技巧和策 略、學校文化和價值,和教職員的發展,因而能達到學校 所預訂的目標。

洪經綸 (2010)

學校透過組織運作的過程,達成學校辦學的理念和目標。

其中包含的面向有:學校行政效率、教師教學品質、學生 學習成效、資源整合與運用、學校公共關係建立等5 項,

並透過這些面向的提升,滿足學生和家長的期許。

張宏毅 (2002)

學校效能係指達成教育目標而產生預期的結果,具有普遍 共有的特性,分別以學校環境規劃、行政溝通協調、教師 教學品質、學生學習行為、社區家長支持、校長行政決定、

成員工作滿足等七項指標來衡量。

陳幸仁 (1997)

學校效能乃是關注於學校行政和領導、教師教學效能、鼓 勵教職員進修和發展、學生均衡發展、重視學校氣氛與文 化、家長與社區的參與、以及公共關係的推展,進而促使 學校達成教育目標。

黃久芬 (1996)

學校效能係是學校各方面表現所能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 程度,包括學生學業表現、學校氣氛、學校環境規畫、教 師教學投入、教師工作滿足等。

葉子超 (2005)

指學校在各方面都有優異的表現,包括「行政服務與領導 績效」、「教師專業與教學品質」、「學生成就與行為表現」、

「上級社區家長之支持」、「學校環境建築與設備」、「學校 各項組織氣氛」等,都有良好的表現和績效、能兼顧學校 成員與需求,最後更能達到學校之教育目標。

蔡進雄 (2000)

學校效能是指教育目標達成的程度,包括:環境規畫、教 師教學品質、學生行為表現、行政溝通、教師教學品質、

教師工作滿意、家長與學校關係。

劉瑞梅 (2007)

學校效能是指學校為達成教育目標所進行的方法,使其各 方面有良好的績效表現,學校效能具有多項層面,可從學 校行政效能、教師教學效能、學生學習效能、社區家長參 與等四個方向切入。

(續下頁)

(45)

研究者

(年代) 學校效能的定義

Hoy 與 Miskel (2001)

學校效能有四項特性:(1)適應力、(2)生產力、(3)凝聚力、

(4)學校成員之承諾與認同。

Levine 與 Lezotte (1990)

學校效能係指學校在生產性的氣氛與文化、學生學習技巧 的獲得、適度督導學生的進步、實用導向的教職員發展、

傑出的領導方式、家長的積極參與、學校課程有效的安排 實施、學生高度的期望等目標的完成。

Stoll 與 Fink (1992)

包含教學領導、釐清目標、分享價值和信念,學生投入並 有責任感,學校物質環境、鼓勵學生正向行為、父母和社 區的投入、重視教學與課程、重視教師發展、督促學生進 步。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觀點,個人認為學校效能乃是指一所學校平均在各方面都有良好的 績效,表現在校長領導、學校氣氛、學生課業表現、家長及社區認同、學校環境 等五個面向,經校內校長、教師、學生及社區家長共同努力,達成學校願景。

學校效能的理論模式 貳、

學校是一個多層次的組織,而學校效能是一個多元層次的概念,要了解一所 學校效能的話,無法從單一面向評斷。而專家學者對於學校效能的定義或研究層 面也相當分歧。國內學者吳清山(2002)將學校效能分為目標中心模式、自然系統 模式、參與模式;卓秀冬(1995)、洪啟昌(2002)將學校效能模式歸納為目標中心 模式、系統資源模式、決定過程模式、參對滿意模式及統整模式五種;鄭燕祥(2001) 則把學校效能分為目標模式、資源-輸入模式、過程模式、滿意模式、認受模式、

組織學習模式、無效能模式、及全面品質等八個模式,如表2-5:

(46)

表2-5

學校效能模式

類別 學校效能界定 適用情境 評估指標

目標模式 達成明文目標 目標清楚,眾人同意,

有時限,可度量,及資 源充足。

列於學校/方案計畫 的目標,例如各項成 績。

資源-輸入模式 取 得 所 需 資 源 與輸入

輸入與產出之間有明確 關係;資源缺乏。

獲得資源,例如招生 素質、設施、經濟支 持等。

過程 模式

校 內 運 作 過 程 順暢及「健康」

輸入與產出之間有明確 關係。

領導、溝通、合作、

協調、社會交往 滿意

模式

使 所 有 重 要 人 滿意

有關人士的要求是適宜 又不可忽略的

各 利 害 關 系 人 的 滿 意

認受 模式

學 校 生 存 的 合 法 和 推 銷 活 動 得以成功

處於存亡關頭 公 共 關 系 、 公 共 形 象 、 推 銷 、 社 會 地 位、聲譽等

組織學習模式 適 應 環 境 變 遷 及內部阻力

學 校 是 新 校 或 面 臨 轉 變;必須面對外在轉變

注 意 外 在 需 要 及 變 化、內在過程監管、

方案評估、發展規畫 等

無效能 模式

學 校 完 全 沒 有 無效能的特徵

沒有一致的效能標準,

但需要有學校改進策略

現 存 衝 突 、 功 能 失 常、困難、缺點、弱 點等

全面品質模式 內 部 人 士 及 過 程 的 全 面 管 理,以滿足重要 人士之需

有關人士的需要一致,

有全面管理有需之科技 及資源

領導、人的管理、策 略規畫、過程管理、

重 要 人 士 的 滿 足 感、對社會的影響力 等

資料來源:鄭燕祥(2001)。學校效能與校本管理的機制,頁 22

數據

表 2-5    學校效能模式 類別  學校效能界定  適用情境  評估指標  目標模式  達成明文目標  目標清楚,眾人同意, 有時限,可度量,及資 源充足。  列於學校 /方案計畫的目標,例如各項成績。  資源 -輸入模式  取 得 所 需 資 源 與輸入 輸入與產出之間有明確關係;資源缺乏。 獲得資源,例如招生素質、設施、經濟支 持等。 過程  模式  校 內 運 作 過 程 順暢及「健康」 輸入與產出之間有明確關係。  領導、溝通、合作、協調、社會交往  滿意 模式  使 所 有 重 要 人滿意 有
表 2-6    學內外學者所採用的學校效能指標  研究者 (年代)  校長領 導 行政管理 校園環境 學校氣氛 教師滿足 教學品質 教師進修 學習表現 課程教學 師生互動 社區參與 丁文祺  (2007)  ●  ●  ●  ●  ●  ●  ●  ●  ●  ●  江滿堂  (2008)  ●  ●  ●  ●  吳怡佳  (2008)  ●  ●  ●  ●  吳明雄  (2010)  ●  ●  ●  ●  李曉蓉  (2001)  ●  ●  ●  ●  ●  ●  ●  林朝枝  (2005)
表 3-2    正式問卷預定調查數統計表 學校規模    學校數  預定調查數  教師總數  馬公市區   5  3  100  偏遠地區    27  16  155  離島地區   8  4  45  總計   40  23  30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指在探究澎湖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的相關情形,參考 相關文獻進行問卷調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廖嘉牧 (2011)所編製的「臺 東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僕人領導與學校組織效能問卷」 。本研究問卷包括「基 本資料」 、 「國
表 3-3    服務領導六層面  領導行為  題數  題號  關愛部屬 4 題  1、2、3、4    謙卑服侍  6 題  5、6、7、8、9、10  傾聽同理 6 題  11、12、13、14、15、16  自我察覺  5 題  17、18、19、20、21  授權分享 5 題  22、23、24、25、26  啟發激勵  5 題  27、28、29、30、31  廖嘉牧(2011)使用的「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僕人領導量表」採用李克特五 點量表(Likert-five-point-scale)之型式,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WG also conducted three open seminars, two student forums and a school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views from the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teachers,

小學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校長分享會:..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 stud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us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 of Texas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However, the CRM research was seldom used by the Science Park logistic industry; this research u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in CRM,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owar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in Taichung. Six aspects are analyzed within this research,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the bus- related lesson plans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of the 3 rd to 6 th gra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remote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