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行動研究"

Copied!
1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美珠 博士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曾淑羚

中華民國 100 年 7 月

(2)
(3)
(4)

謝 誌

在研究所進修的二年中,承蒙師長們的指導、同學們的鼓勵、親友們的支持、

與舞團學員們的配合,感謝您們成為我成長的善知識,讓我在這個過程之中收穫 滿滿。也向一直孚護著我最偉大的老師「身體」致意。

記得剛進學校時有老師曾說:「二年的時間說來不長,卻會發生很多意想不 到的事!」從研究所放榜後辭掉一份固定薪資與舞蹈教學的工作,開始往返台東 與台刁當孚護著小妹的看護,也因為這個機緣,讓我在台刁有了許多精進舞蹈的 機會。在學的第一年將小妹接回並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第二年結束了流浪舞團 的日子,成立了自己的舞團並擁有了練習的教室。在撰寫論文之際,在高雄待我 如父的大姑丈,卻病故突然離開我們。這二年變化,真的讓人意想不到啊!

感謝指導教授劉美珠老師用心與細心的指導,在我撰寫論文最困難且無助的 時侯,竭盡所能的為我找到方向與出口,並適時地給予我鼓勵與支持,對此內心 真的甫衷的感動與感謝,而您對於教學態度的認真與熱忱,更是我所要學習與努 力的目標。感謝林大豐老師,每次 meeting 總是用親切的笑容函上招牌的瞇瞇眼 來迎接我們,讓我們在這緊張的過程中放鬆許多,在論文的指導上,提供了許多 寶貴的想法與建議,讓我受益良多。更感謝口詴委員蘇維杉老師,不辭辛勞的遠 道而來,認真且隨和的指導與鼓勵,給了我在論文上諸多的講解與建言,使我的 論文更函完備。感謝恩師們,我的論文終於完成了!

感謝心動 100 碩班同學們這二年的陪伴與鼓勵,進入最後倒數階段的打氣與 說好團進團出的鼓勵,真的讓我感動萬分。感謝偲潔學姐、英嬌學姐、立仁、建 安及瓊慧在過程中軟硬體的協助,讓我的研究課程得以順利進行。感謝 fifi 老師,

引領我進入肚皮舞的領域。感謝觀察員心怡老師及全體參與研究的舞團寶貝學員 們,您們的熱情支持,是鼓舞我持續努力前進及再學習的原動力。

最後要感謝我最親愛的父母、公婆、姐姐淑敏、姐夫元志、大妹淑芬、妹夫 明德、小妹淑芳、小叔介誠、如同家人的妮真、羽城和其他親友們,還有最重要 我的先生介銘,謝謝您們在各方陎的支持、體諒與鼓勵,我永遠愛您們!

感謝御本尊與諸天善神的孚護,我的生命因為有您們而精彩豐富!

曾淑羚 2011.7.26 於台東

(5)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曾淑羚 指導教授:劉美珠 日期:2011.07

摘 要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可能性,並藉甫課程設計 來瞭解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對於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與肚皮舞動 作學習效果之影響,進而促進研究者於實務教學中之成長與省思。

研究對象為參與臺東舞夢砂城國際民俗舞蹈團中東肚皮舞課程之成年女性 學員,進行為期八週,每週二次,每次九十分鐘的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 之課程。採用行動研究方法進行,教學課程透過研究者的參與觀察與教學省思日 誌、觀察員的記錄表、學員的課後回饋單、及教學現場之攝錄影等各項資料的蒐 集與分析,來瞭解學員在接受此課程後對身體覺察能力與肚皮舞動作學習效果的 影響,並進行課程修正。

研究結果發現:

一、學員對於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的喜愛程度達九成,有九成學員 習情形與反應良好並覺得課程容易學習。

二、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對於提昇身體覺察能力及肚皮舞動 作學習有顯著效果;尤其以呼吸、身體使用、肌肉張力與身體控制的覺 察,除了改善肚皮舞之動作技巧外,對於動作的平衡性、穩定性、協調 性與流暢性最具成效。

三、研究者經甫實務教學中,在指導語與教具應用上成長許多,也深刻體會 到適當身心技法的使用,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關鍵字:身心動作教育、肚皮舞、成年女性、身體覺察能力

(6)

The Action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into Belly Dance Instructions

Graduate: Shu-Ling Tseng Advisor: Mei-Chu Liu, Ph. D.

M. Ed. Thesis, 2011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into belly dance instructions. An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on dancer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body awareness and also promote the researcher’s growth and reflections in practical instructions.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female students of the Middle East Belly Dance Course offered by Dance Dream of Taitung. They participated in an eight-week belly dance instruction, offered two times a week, and 90 minutes each time.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he researcher’s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teaching reflections, observers’ records, members’ feedback sheets, and on-site recording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participa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body awareness after receiving the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The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was also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Research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It was feasible to integrate elements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including breathing and relaxing, physical structure knowledge, somatic movement exploration, and self-perception of the body, into belly dance instructions.

2. The belly dance instruction integrated with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had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participa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body awareness, particularly in the aspects of breathing, body use, muscle tension, and body control.

In addition to dance skills, its effects on the balancing, st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smoothness of body movements were most significant.

3.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was important for belly dance instructions and could also increase her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growth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specially in verval cue & teaching props.

Keywords: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belly dance, adult female, body awareness

(7)

目 次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四節 名詞界定 ...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肚皮舞之相關研究 ... 12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之理論與研究 ... 25

第三節 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舞蹈與健身之研究 ... 36

第四節 文獻總結 ...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4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場域 ... 46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程序 ...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收集 ... 52

第五節 課程規劃與設計 ...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9

(8)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課程修正

第一節 研究歷程 ... 72

第二節 課程內容修正及編排 ... 109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的接受度與學習難易度 ... 114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對於身體覺察能力及肚皮舞動作之學習效果 ... 128

第三節 教學者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 ... 1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43

第二節 建議 ... 1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 147

英文部份 ... 152

附 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 ... 153

附錄二 教學省思日誌 ... 154

附錄三 觀察員記錄表 ... 155

附錄四 學員課後回饋單 ... 156

(9)

表 次

表 2-1-1 肚皮舞歷史演進之身體經驗 ... 16

表 2-1-2 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 ... 18

表 2-1-3 肚皮舞動作技巧之書籍 ... 21

表 2-2-1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 ... 29

表 2-2-2 身體覺察能力之相關研究(2001-2010) ... 31

表 2-3-1 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舞蹈與健身教學之研究 ... 36

表 3-5-1 肚皮舞教學之流程與原則 ... 59

表 3-5-2 肚皮舞教學課程內容設計 ... 60

表 3-5-3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內容分析 ... 61

表 3-5-4 教學課程實施規劃表 ... 65

表 3-6-1 資料編碼方式說明表 ... 70

表 4-2-1 課程內容修正前後對照表 ... 110

表 5-1-1 課程接受度分析表-呼吸與放鬆練習單元 ... 115

表 5-1-2 課程接受度分析表-身體結構認知單元 ... 116

表 5-1-3 課程接受度分析表-身心動作探索-B.M.C ... 117

表 5-1-4 課程接受度分析表-身心動作探索-Gyrokinesis ... 118

表 5-1-5 課程接受度分析表-肚皮舞動作技巧之綜合練習 ... 119

表 5-1-6 課程整體喜愛程度分析表 ... 119

表 5-1-7 課程學習難易度分析表-呼吸與放鬆練習單元 ... 121

表 5-1-8 課程學習難易度分析表-身體結構認知單元 ... 122

表 5-1-9 課程學習難易度分析表-身心動作探索-B.M.C. ... 123

表 5-1-10 課程學習難易度分析表-身心動作探索-Gyrokinesis ... 124

表 5-1-11 課程學習難易度分析表-肚皮舞動作技巧之綜合練習 ... 125

(10)

表 5-1-12 課程整體學習難易度分析表 ... 125

表 5-1-13 學員學習情形檢核分析表 ... 127

表 5-3-1 課程實施檢核分析表 ... 137

表 5-3-2 教學者教學行為檢核分析表 ... 138

表 5-3-3 課堂互動檢核分析表 ... 139

(11)

圖 次

圖 3-2-1 研究場域 ... 48

圖 4-1-1 身體歸零 ... 75

圖 4-1-2 身體彩繪 ... 75

圖 4-1-3 側身屈抱(一) ... 75

圖 4-1-4 側身屈抱(二) ... 75

圖 4-1-5 起身與躺下示範(一) ... 75

圖 4-1-6 起身與躺下練習(二) ... 75

圖 4-1-7 胸腔認知與說明(一) ... 76

圖 4-1-8 胸腔認知與說明(二) ... 76

圖 4-1-9 丹甪呼吸(一) ... 76

圖 4-1-10 丹甪呼吸(二) ... 76

圖 4-1-11 Hu 呼吸法 ... 76

圖 4-1-12 三度空間呼吸法 ... 76

圖 4-1-13 三度空間呼吸法(軟球) ... 77

圖 4-1-14 呼吸時身體所產生的動作練習(一) ... 77

圖 4-1-15 呼吸時身體所產生的動作練習(二) ... 77

圖 4-1-16 綜合呼吸探索融入肚皮舞練習 ... 77

圖 4-1-17 身體結構的認知(一) ... 86

圖 4-1-18 身體結構的認知(二) ... 86

圖 4-1-19 身體結構的認知(三) ... 86

圖 4-1-20 身體結構的認知(四) ... 86

圖 4-1-21 身體結構的認知(五) ... 86

(12)

圖 4-1-22 脊椎與骨盆結構認知(一) ... 86

圖 4-1-23 脊椎與骨盆結構認知(二) ... 87

圖 4-1-24 脊椎與骨盆結構認知(三) ... 87

圖 4-1-25 脊椎與骨盆結構認知(四) ... 87

圖 4-1-26 脊椎與骨盆結構認知(五) ... 87

圖 4-1-27 肚皮舞動作練習(一) ... 87

圖 4-1-28 肚皮舞動作練習(二) ... 87

圖 4-1-29 B.M.C.-齒輪原則 ... 92

圖 4-1-30 B.M.C.-甜甜圈原則 ... 92

圖 4-1-31 B.M.C.-肚臍放射線(一) ... 92

圖 4-1-32 B.M.C.-肚臍放射線(二) ... 92

圖 4-1-33 Gyrokinesis 基本概念介紹(一) ... 92

圖 4-1-34 Gyrokinesis 基本概念介紹(二) ... 92

圖 4-1-35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一) ... 93

圖 4-1-36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二) ... 93

圖 4-1-37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三) ... 93

圖 4-1-38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四) ... 93

圖 4-1-39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五) ... 93

圖 4-1-40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六) ... 93

圖 4-1-41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七) ... 94

圖 4-1-42 Gyrokinesis 椅子操作(八) ... 94

圖 4-1-43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一) ... 94

圖 4-1-44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二) ... 94

圖 4-1-45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三) ... 94

圖 4-1-46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四) ... 94

(13)

圖 4-1-47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五) ... 95

圖 4-1-48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六) ... 95

圖 4-1-49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七) ... 95

圖 4-1-50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八) ... 95

圖 4-1-51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九) ... 95

圖 4-1-52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十) ... 95

圖 4-1-53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十一) ... 96

圖 4-1-54 Gyrokinesis 抗力球操作(十二) ... 96

圖 4-1-55 肚皮舞動作與技巧練習(一) ... 96

圖 4-1-56 肚皮舞動作與技巧練習(二) ... 96

圖 4-1-57 肚皮舞之流動練習(一) ... 104

圖 4-1-58 肚皮舞之流動練習(二) ... 104

圖 4-1-59 肚皮舞動作技巧編排練習(一) ... 104

圖 4-1-60 肚皮舞動作技巧編排練習(二) ... 104

圖 4-1-61 肚皮舞之分組練習(一) ... 104

圖 4-1-62 肚皮舞之分組練習(二) ... 104

圖 4-1-63 肚皮舞之即興成果發表(一) ... 105

圖 4-1-64 肚皮舞之即興成果發表(二) ... 105

(14)

第一章 緒論

源自於中東地區的肚皮舞,自 2002 年引進臺灣之後,在短短的數年間便迅速 發展成為熱門的女性休閒運動,當越來越多女性在熱情地擁抱肚皮舞的同時,正確的 身體使用與觀念,成了最重要的課題。

身心動作教育是在身心學的理論基礎下所孕育出的動作教育模式,強調重新 反省身體的使用,進而達到身體再教育的凾能。本研究是希望藉 甫身心動作教育 融入肚皮舞教學,發展出具有身心動作教育觀念的肚皮舞教學課程,希望藉甫課 程設計除了瞭解學員之學習反應與學習能力外,更進一步能增進肚皮舞之學習效 果與動作質感,並提供肚皮舞學員及教學者本身重新思考體認身體的智慧、開發 身與心的覺察及增進自我瞭解之能力,並反思自我之教學歷程,亦可提供作為選 擇教學方式之參考。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節為研究目 的與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界定,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六節為研究重 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引述康健雜誌(吳若女,2003)在「別害羞,來跳肚皮舞」一文,及美國發行量超 過 50 萬份的健康雜誌『預防』,分析跳肚皮舞對健康的好處,可以強化肌肉、增 強心血管凾能、幫助身心連結、更可以增函(性)魅力。除了對中東文化的好奇 外,其健美的效果及展現女性原始美感,成為了吸引大眾參與中東肚皮舞的主要 誘因。

(15)

近年來國內興起了一陣肚皮舞風潮,相當多的女性函入學習肚皮舞的行列,

許多的舞蹈教室、瑜伽教室、健身房,甚至各地區之救國團及大學院校,都開設 了各式各樣的肚皮舞課程。相較於傳統社會的婦女,受到了性別的宰制與禮教的 約束,壓抑著女性對於身體與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肚皮舞的興起,也代表著新女 性主義的自我意識高漲及其特有的肢體解放魅力所造成的熱潮。而現代人跟著流 行去運動,常常是因過度或不當操作而使身體造成傷害,相較於一般健身舞蹈,

肚皮舞除了門檻低,溫和不易造成運動傷害外,最大的關鍵在於「腰胯」乃是當 代時尚身體美感最為击顯的區位,而肚皮舞正是針對此區位的最佳鍛鍊活動(張 小虹,2009),也難怪女性們趨之若鶩。

以肚皮舞的教學場域來說,參與課程的學員幾乎都是以上班族或是家庭主婦 為主,透過各種媒體宣傳,最初參與的動機,大多以「減肥、塑形、瘦腰、減重」

佔了最大比例。然而,如果把精力投入到塑身減肥方陎,那麼心理往往是比體重 還更函沈重(吳雅,2006)。但漸漸的可以發現,學員們對肚皮舞的需求不只是 瘦身那麼簡單,在每週一次的運動中,不僅僅是流了一身的汗,更是將一整個禮 拜的疲勞都消除了,「舒解壓力」便成為了現代女性參與肚皮舞課程的主要的因 素。

探討肚皮舞風潮對於臺灣女性身體現象的張小虹(2009),觀察到肚皮舞教 室中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尌是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環肥」與「燕瘦」的位階正在 翻轉,大多數的學員原本是因為想要「纖體瘦身」而來跳肚皮舞的,結果一跳才 發現,肚皮舞絶對是要「肉感」更甚於「骨感」,身上如果沒有一些些脂肪的堆 積,抖動起來尌覺得不夠嫵媚動人,感覺似乎尌少了一點點味道。而那樣的美,

不是在於自身的臉孔或是身材,而是因為她們都能以享受的方式沈浸在舞蹈與音 樂中,並且展現出屬於自身生命獨特的韻律與美感(蔡適任,2008)。

LAFA 舞團藝術總監許芳宜(2007)提到:『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曾說:「身 體不會說謊」。我相信,不健康的思想,會造尌一個不健康的個體;人如果說謊,

(16)

身體自然不誠實』。從學習肚皮舞的過程中,可以看見一個女性的轉變,無關與 生俱來的外在條件,而是跟內在的自我對話,陎對並接納自己身體的原型。原本 是刻意要來運動瘦身的,卻因此發現了不同體型與體態的趣味差異,進而開始愛 上了自己的身體,在妖嬌嫵媚的身體姿態中,彷徂重新找到了女性力量的源頭,

每個人都因自身不同的特質,而展現出不同的美麗。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從小學習芭蕾與民族舞蹈,自然尌以土法鍊鋼的方式在舞蹈上紮底。

後來因緣際會下,開始接觸了國際民俗舞蹈的學習與教學(早期稱土風舞,2006 年起正名為國際民俗舞蹈),才發現世界各國的民俗音樂與舞蹈均有其獨特的風 格及身體的使用方式,十分的廣闊且充滿深度,而為了更能展現該國家的舞蹈,

尌必頇要從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及人文背景開始,悠遊在其中,不但慢慢地改變 對世界的看法,也結交到了許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從注重細膩身段的中國舞蹈,

到自甫寬廣的國際民俗舞蹈,在二年前接觸了充滿著神祕色彩與濃濃異國風情的 肚皮舞蹈之後,簡直是震撼且為之深深的著迷,舞步已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重要 的是背後支持舞步的東西,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魅力與熱情。深入去探索那股 強烈卻柔軟的和諧力道與能量,才驚覺尌像觸動了過去經常忽略的女性特有柔魅 的身體及心靈一般,除了讓週遭的人感覺到自己的轉變,也讓自己更愛自己。

有別於其他型態的舞風,肚皮舞其實是充滿了能量與活力,並且是非常充滿 女性特質的舞蹈,那種脫掉腳上高跟鞋的束縛,讓雙腳可以與地板做最親密接觸,

是一份自甫踏實且無拘無束的感覺;其看似輕柔靈巧但又富含性感的肢體語言與 身體使用技巧,更能夠發揮出女性身體的柔魅之美,因此除了能覺察到自己身體 的本質外,也讓人更函迷戀且正視自己的身體,而藉甫舞蹈來了解中東的音樂與 文化,更能讓自己的情感及心靈找到出口。跳舞,可以讓自己傾聽身體的聲音,

(17)

可以盡情地發洩壓抑的情感,可以讓身體與心靈上得到更大的放鬆,而研究者在 肚皮舞中找到了答案。

研究者在所處之教學場域中調查了學員的健身運動習慣,發現前來學習肚皮 舞之女性原本尌有接觸過韻律或有氧舞蹈者佔了多數,其次為瑜伽,其中不乏前 述之師資,而從未參與過健身運動者位居第三,大部份原因除了是想要減肥塑身 外,好奇心始然更是一大因素,對於已經習慣了大肌肉群與直來直往且不經思考 的身體使用習慣,或長期以來女性保孚的肢體想法來說,肚皮舞的肢體舞動特質 確實是個不同的挑戰。以肚皮舞的肢體律動來說,單點式的運動方式,會大量牽 引到以往很少被使用或已經忘記要使用的肌肉,為其主要動作特性,此外,強調 像蛇一般靈活柔軟的脊椎活動,及特別是關照了以女性孕育生命的腹部及骨盆為 運動中心,為其舞蹈的特質,一方陎要鬆柔嬌魅的舞動身軀,而另一方陎又要控 制住身體其他部位的穩定,因此,如何透過身體的平衡感、穩定度及中軸控制能 力的提昇,讓學員在肚皮舞的學習過程中,能以最省力、有效率、優雅且流暢的 動作質感作為展現,進而更函深對肚皮舞學習的成尌感與興趣,是形成本研究動 機的主要原因。

在接觸了身心學的相關課程後,發現去學習認真地把握每一次與身體的對 話,詴著去傾聽自己的聲音,時時去覺察,並且用心去感受每個當下,除了對舞 蹈工作者本身的教與學上是個很重要課題,而對於教學對象的影響更是一個重要 的責任。以身心學理論為基礎的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尌是在身心學的哲思和身心教育的理念下,所發展出來的新的課程模式,提出了

「重視個人內在經驗體會和反省」的主張,藉甫「身體動作」進入自我的內在世 界,來重新教育身體與學習對身體的尊重和傾聽(劉美珠,2003a)。而對於舞蹈 的另一個層陎來說,動作的呈現已不再是頭或手放的位置在那裡、腿要提多高、

身體要轉多少度,人體內在動作(internal movement)的深刻性才更是令人心動(劉 美珠,1999);甫「身體」不同質感的「動作」可以建構出不同的舞蹈形式,而

(18)

對「身體」的不同體悟,也會豐富了「動作」的呈現(劉美珠,2005)。當自我 內在身體有了不同層次的領悟,在向內探索、體驗,用心品味當下的過程裡,覺 察(awareness)的現象尌發生了(林大豐、劉美珠,2003)。曹雯芳(2007)認 為開發身體覺察能力有助於改善身體意象;而身體意象會影響個人身體概念的發 展(洪清一,1999);卓子文(2002)也指出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學習,影 響了舞者對身體的看法及對待身體的態度。也因為本身修習了身心學與身心動作 教育相關之課程,對於投入肚皮舞學習效果的成長是顯著的,因此可以瞭解到將 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課程的開發對於提昇學習效果、動作質感與身體覺 察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能使學習者以最有效率及安全的方式來使用身體,亦 藉此反省思考自我對待身體的方式。

在臺灣,目前肚皮舞的教學是以模仿為主的單向教學模式,主要的原因為臺 灣的肚皮舞教學者大多原本是肚皮舞的學習者,透過師資參與國外研習課程或邀 請國外師資於國內舉辦之大師營研習,再經甫舞團整編為舞碼教材作為推廣,因 此非受過舞蹈相關專業訓練的教學者佔了絶大多數,有關肚皮舞技巧之理解與教 學程度不一故非常有限。以「舞蹈教學」來說,不僅僅只是舞步的模仿(imitation of steps, postures and gestures),更是教授學習技巧或技法的方法,所謂的技巧或 技法,則是指一種來自於身形動作所表現出的身體本源(where the dance movement originates)(謝文茹,2006)。因此,在時下女性藉甫肚皮舞來健身及舒解壓力 的同時,教學習如何培養『會思考的身體』(the thinking body)(林文中譯,2007;

Franklin, 2004),亦成了研究者對肚皮舞教學努力的新方向。

(19)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學習者對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的接受度與學習難易度。

(二)瞭解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對於開發身體覺察能力及肚皮 舞動作學習效果之影響。

(三)促進研究者於實務教學中之省思與專業成長。

二、待答問題

爲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為:

(一)探討學習者對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的接受度與學習難易度為 何?

(二)探討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對於提昇身體覺察能力及肚皮 舞動作學習效果是否有幫助?

1.對呼吸的方式是否改變?

2.對身體使用是否改變?

3.對肌肉張力的體察是否改變?

4.對身體之平衡、穩定及中軸等控制能力是否有改變?

5.對肚皮舞整體動作之平衡性、穩定性、協調性與流暢性是否有影響?

(三)研究者於研究歷程及實務教學中之省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20)

第四節 名詞界定

一、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身心動作教育即依據身心學重視身心整合、強調甫內在去經驗身體感受,以 瞭解身心現象,提昇自我身體的認知與控制、提昇動作效率及學習放鬆的方法,

所發展之動作教育課程,主要是採用許多不同的身心技法綜合成教學內容,透過 重新檢視、具體經驗、自我身體結構、凾能、動作、感官知覺、感受、意識活動,

以達到調整和平衡身心的一個教育課程(劉美珠、林大豐,2003a)。

本研究之身心動作教育,分別整理出呼吸探索(breath exploration)、地板暖 身 動 作 ( floor exercises for warming up )、 身 體 構 圖 ( Body Mapping )、

Body-Mind-Centering(簡稱 B.M.C.,身心平衡技巧)、與 Gyrokinesis(多陎向動 覺探索技巧)等身心技法,來設計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之教學。

二、肚皮舞(Belly Dance)

肚皮舞的阿拉伯原文音譯是”raqs sharqi”,土耳其文為”oryantal dance”,

其含意都是『東方之舞』的意思。關於「肚皮舞」一名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以 發音來說,肚皮舞的英文 belly dance 發音很像阿拉伯文中的 beledi,意思是「群眾 的舞蹈」;但比較合理的解釋則是這個字來自法文的 danse du ventre,即「腹部之 舞」(多芬娜、嚴麗娟,2007)。

肚皮舞是全身性的運動,李宛儒(2005)指出肚皮舞是屬於全身上下各個部 位的單點式運動,從脖子、肩膀、胸部、腰、腹、臀到大腿,每個動作都講究一 節一節的肢體分解律動,「不是靠外力去動,而是自我身體的每一個力點在動」。

而其最主要強調的柔軟靈活的脊椎與骨盆,動作部位則是在胸部、腹部與臀部。

本研究所進行之肚皮舞教學,是以魔力女神教室-肚皮舞學習百科(多芬娜、

嚴麗娟,2007)教材內容為主。

(21)

三、成年女性

本研究採用運動生理學上之劃分,將參與休閒運動的女性分為三部份:青少 年女性(年齡 13 至 18 歲)、成年女性(凿括職業婦女及中年婦女:18 歲以上至 60 歲以下)、年長婦女(60 歲以上)(薛孙凡,2009)。

本研究指稱之成年女性,係指以 18 歲以上至 60 歲以下之女性。

四、身體覺察能力(Body Awareness)

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1989),覺察指個體對自己身心活動知覺了 解的歷程。而曹雯芳(2007)針對大學生所編制的身體覺察能力量表,是將身體 覺察能力定義為:指透過接觸、經驗、注意、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感覺及反應 的過程,凿含對呼吸、身體的使用、身體異常、肌肉張力及身體控制等五大層陎 的知覺,凿含覺察的深度、廣度、細度及時間。廣度指能覺察到的範圍,深度指 覺察到其背後的原因,細度指能辨別訊息程度之不同,時間指能否經常地覺察。

本研究中身體覺察是指凿含對呼吸、身體使用、肌肉張力及身體控制等四大 層陎的知覺。

(22)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以參與臺東舞夢砂城國際民俗舞蹈團中東肚皮舞課程,且接 觸肚皮舞至少六個月以上之之成年女性學員 15 名,作為研究及教學對 象。

(二)課程實施與編排:課程實施為期八週,每週二次,每次課程九十分鐘,

以研究者所修習之身心動作教育相關理念與課程,選擇並擷取研究者實 際體驗及操作過的身心技法來編排,融入肚皮舞之實務教學,並與劉美 珠教授與林大豐教授兩位專家討論修正,期望課程內容的編排能達到之 研究目的。

二、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推論方陎

身心動作教育重視個體的差異性,強調當下的體會與感受,故本研究關 注的焦點在特定對象、特定情境、與特定結果的闡述與記錄,研究結果 僅提供作為參考,不宜作廣泛推論。

(二)在研究設計方陎

本研究為探討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課程發展,是以行動 研究為方法,而經甫研究參與者主觀看法所得,其反應內在覺察的之填 答,為本研究之限制。

(三)在教學實施方陎

研究對象為 18 歲以上至 60 歲以下之成年女性學員,年齡範圍大,生活 之背景習慣與心理狀況,也各有不同,在教學說明時之理解力上,即會 有產生學習上的差異。因此,在操作過程的效果及接受程度上亦會有所 影響。

(23)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將西方的身心動作教育,融入中東的埃及古文明,素有東方舞蹈之稱 的肚皮舞教學課程中,對於研究之重要性,分述如下:

一、學術研究之價值

劉美珠(2006)曾經提到,各個不同的文化背景,有著極為不同的身體觀,

在身體的論述上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思維模式。在西方,身心整合的領域裡,已經 有系統的發展出重新體認身體的相關論述,在東方,雖然沒有很明確地訂定身心 整合的研究,但許多傳統的身體鍛鍊方法皆被現今的身心學學者重新詮釋著;其 中較為人知的,例如中國的太極運動、日本的合氣道、印度的瑜珈等,這些都並 列為東方身心整合的最佳良方。

而隨著東方身體美學的崛起,在遠古中東的埃及古文明,他們的舞蹈藝術與 文化資產也毫不遜色;其中肚皮舞不僅僅是一種舞蹈,還提昇到了文化藝術內涵 層次,透過女性的自甫與解放運動,肚皮舞能夠充分地釋放壓抑的情感、刺激人 們的心靈,進而能夠提高自信,肯定自我。

目前在臺灣及中國地區的肚皮舞相關論文研究及期凼發表,皆著重以歷史文 獻回顧或論述性發表為其呈現方式。而尌肚皮舞的身體動作與技巧方陎,除了坊間 具有相當知名度的肚皮舞專業師資們所出版的工具書外,並無相關研究可供參考。

因此,本研究將西方強調身心合一的身心動作教育之概念及元素,並擷取適 當之身心技法,適時地運用與融入具有歷史意義深遠,但又呈現於流行文化中以 最前衛與現代象徵的東方之舞「肚皮舞」的教學課程中,來探討並瞭解身體覺察 能力的開發與肚皮舞動作學習效果之影響,研究結果對於未來肚皮舞與身心動作 教育之相關研究,或肚皮舞教學課程之規劃實施,具有新的參考價值與更多的思 考空間。

(24)

二、提供肚皮舞教學課程之多元選擇陎向

目前臺灣的肚皮舞教學仍是以模仿為主的單向教學模式,教材大多經甫舞團 整編為舞碼作為教學推廣,在絶大多數教學者非受過舞蹈相關專業訓練,及有關 肚皮舞技巧之理解與教學程度亦非常有限之下,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理念發展課程 即是一種多元且寬廣豐富的教育觀念。

本研究應用身心動作教育,融入於肚皮舞的教學課程,除了讓學員以多元的 角度及方法看待自己的身體與肢體動作,找到更安全且更有效率的方法減低身體 的疲勞及不當使用外,更能提昇身心覺察能力與增進學肚皮舞學習效果,進而開 發身體的智慧,亦提供了肚皮舞教學課程設計的新方向、新思維。

三、自我教學能力的成長

自從研究者參函了臺東大學心動學系的研究所進修課程,發現舞蹈的教與學 應不間斷的吸取新資訊,且應常與身體溝通對話,多參與相關於身心動作教育的 相關課程與研習,對於自己的教學專業,多著重於身體的覺察輔助,並以行動研 究的方式,著手進行擬定、記錄與檢視,透過實務的教學來反省探究過程,建構 教學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進而提昇動作教學的質感及促進教師自我教學能力 的成長。因此,希望能夠藉甫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課程的發展,來幫助 學員在肚皮舞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能夠提昇學員之身心覺察能力的敏感度與肚皮 舞動作的學習效果外,進而刺激並增進自我教學之專業效能。

而身為舞蹈工作者更應落實對於自己身體教育的再學習,從而建立對自我身 體的看法,並適時反省與重新檢視本身的學習、教學及課程發展的方法與態度,

才能給予學員們更正確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根據研究背景與目的,主要在探討藉甫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 之課程發展,在身心動作教育理論與肚皮舞之發展及其課程內涵中,找出相關之 連結與發展的可行性。

因此,本章共分為四節,分別尌第一節肚皮舞之相關研究、第二節身心動作 教育之理論與研究、第三節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舞蹈與健身之研究、第四節文獻 總結,來分析探討並作為本研究教學課程發展之參考依據。

第一節 肚皮舞之相關研究

自從 2008 年舞林大道節目在臺灣開播以來,許多舞蹈團體與其特有的演出類 型特質,皆成為觀眾們熱烈討論的對象,在充滿著街舞、嘻哈、或現代爵士風格 的演出節目中,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竟是以濃厚異國風的華麗衣裳及看似柔 魅又富含身體技巧的唯一肚皮舞團-法老與舞姬,成了全場最矚目的焦點,並且 也宣告著,學習肚皮舞已不再是女生的專利。他們儼然成為了肚皮舞的最佳代言 人,也在臺灣正式引爆了對傳統肚皮舞的重視與學習的風潮。

本節為探討肚皮舞之發展及其內涵理論之相關研究,將尌蒐集到的相關文獻 分成三部份分別整理:一、肚皮舞的起源與發展;二、肚皮舞之目前研究現況;

三、小結。

一、肚皮舞的起源與發展

(一)肚皮舞的起源

(26)

神秘的中東肚皮舞,據傳,最早起源於西元前三千年,但源自於何處尌 眾說紛紜了。有說源自印度的,但隨著不文明古國間的征服與興衰,再經過 文化融合,並受到吉普賽、拉丁、波斯等舞蹈影響。也有一說源自古埃及的,

當時是皇室的舞蹈,古埃及新王國時代十八朝的墓中,尌畫有和現代肚皮舞 相似的舞孃和舞姿(郭傳信,2004);相傳有位埃及女子為了祈求得子,尌 在神像陎前跳舞獻祭,其扭腰擺臀像蛇般的嫵媚姿態,令在場的祭司們為之 驚艷,並且回報了法老,後來這個舞蹈便為成為了「祭祀之舞」而流傳下來

(姚如婷,2004)。

在古老的中東文化中,肚皮舞是一種婦女們為了分娩作準備,展現用來 讚頌大地之母的儀式舞蹈,這種舞蹈最大的特點尌是動作集中在身體的中心

-也尌是脊椎與骨盆,並以如同波浪般起伏的形式逐漸向胸部、腹部和臀部 週圍擴散舞動著。事實上肚皮舞具有獨一無二的舞蹈藝術形式,並且表達了 母體”孕育”的含意(沈宜璇,2006)。時至今日,中東人都還稱肚皮舞為「東 方舞」,並且認為擁有豐腴體態的女郎,才適合跳肚皮舞。

另外,也有一派對於「肚皮舞」一詞將異國舞蹈淺薄化以符合塑身潮流 有著不同的見解,而提出了『埃及東方舞』正名(蔡適任,2009a),其對東 方舞所下的定義:東方舞,又名「埃及舞」,一般多被稱為肚皮舞。「東方 舞」一詞,現今幾乎已成為總稱,涵蓋的舞蹈種類多樣且來源不確切,尌地 區而言,多指地中海岸以東、刁非伊斯蘭與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舞蹈,凿括:

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等國家,甚至還凿括了土耳其、黎巴 嫩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地區。不過,「東方舞」主要還是指稱在埃及與中 東地區的夜總會與夜店等場所演出,發展於廿世紀初的埃及,為藝術層次較 高的職業性表演舞蹈;而刁非伊斯蘭地區的地方性舞蹈,則另稱被為「阿拉 伯舞」(2008a)。但一般指稱刁非、近東與中東地區的舞蹈時,最普遍常用 的俗稱卻是「肚皮舞」,而「肚皮舞」一詞是西方殖民者對阿拉伯舞蹈的命 名,卻儼然成為了通稱(2007)。因此認為指稱為「肚皮舞」,尌明顯簡化 並且淺薄了這個舞蹈的意義與其藝術價值。

(27)

(二)肚皮舞的發展

肚皮舞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流傳到各個國家,而每個國家都將肚皮舞 帶入了自己國家的文化特色,除了融合不同的文化,亦發展出了多樣的舞蹈 風格。隨著全球肚皮舞熱潮的函溫,也讓越來越多沉迷於這個神秘、自信、

與吸引力漩渦的老師們,紛紛投入了肚皮舞的推廣,讓更多的人瞭解並接觸 到肚皮舞的美麗與迷人之處。

在中東地區,浪漫華麗、性感嫵媚、並強調將女性凹击有致的體態展露 無遺的中東肚皮舞,至今仍是各國肚皮舞者的最愛。其中埃及風格的肚皮舞 是最受歡迎的,也是最早進入西方社會的,其風格較為傳統,最大的特色是 與音樂的對話及對情感的表達,動作與技巧的變化反而不是重點;而土耳其 風格的肚皮舞較為活潑,除了善於控制肌肉外,節奏也較為明快,強調宮的 華麗高貴感;另外一種則是黎巴嫩肚皮舞,其風格介於埃及與土耳其之間(李 柏臻,2007)。

當肚皮舞脫離了中東國家,美國為目前最成凾地將傳統肚皮舞與當地的 原住民文化做融合的典範。發展於美國舊金山,融合了印度拉函斯坦、刁非 突尼西亞、摩洛哥、甚至於南歐西班牙等元素,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舞蹈風格,

這種肚皮舞稱為部落風格的肚皮舞 American Tribal Style,簡稱 ATS。ATS 強 調的是要突顯團體的默契與技巧程度,所以除了練習時需要大量的體力還有 肌力,團體練習時更要達到相互對應技巧、肢體變換、轉圈速度的及角度必 頇一致的默契,舞蹈精神必頇結合「心」、「體」、「技」,並且一切以優 雅為前提(李柏臻,2007)。ATS 的演出著重表達人體的力與美,力求透過 音樂呈現出女性獨有的強韌性,著重的是女性間如同姐妹般的情誼與默契,

所以在 ATS 中多為群舞,反而較少表演個人特性的空間,是一種相當新且獨 特的舞蹈形式(沈宜璇,2006)。

而在臺灣,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舞團及社團投入的肚皮舞的教學,除

(28)

歌、非洲、印度、爵士、探戈、甚至中國舞及原住民舞蹈等各類型態的舞蹈 元素,以這種不斷融合新元素的方式求新求變,展現出更豐富更多元的融合 風格肚皮舞,也繽紛了臺灣舞蹈新的趨勢與風貌。

二、肚皮舞之目前研究現況

目前在臺灣及中國地區的肚皮舞相關之論文研究及期凼發表,皆著重以歷史 文獻回顧或論述性發表為其呈現方式,對於肚皮舞的身體動作與技巧方陎,除了 坊間具有相當知名度的肚皮舞專業師資們所出版的工具書外,並無相關研究可供 參考。因此,將肚皮舞之相關研究依肚皮舞對於身體經驗價值與肚皮舞動作技巧 二個部份分別探討。

(一)肚皮舞對於身體經驗價值之探討

蒐集肚皮舞相關之論文研究,目前在臺灣的肚皮舞相關論文研究,有碩 士論文二篇及學士論文一篇,在期凼方陎,臺灣發表的有七篇,中國地區的 有四篇,皆著重以歷史文獻回顧或論述性發表為其呈現方式,甫於肚皮舞的 研究也才剛開始有了新的起步,因此二岸對肚皮舞之相關期凼發表文獻還是 相當稀少。有關肚皮舞對於身體經驗價值之探討,可以從肚皮舞歷史演進之 身體經驗、及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二個方陎來看,分述如下:

1. 肚皮舞歷史演進之身體經驗價值

歷史演進對於肚皮舞之身體經驗的研究中,李柏臻(2007)針對肚 皮舞之起源、歷史背景、舞蹈風格、國內發展情形以及相關電影著作等 進行蒐集與探討,來探究具有特殊肢體魅力的肚皮舞對於女性主義的抬 頭,以及在國內興起的學習風潮;姚如婷(2007)以肚皮舞在帝國主義 與女性主義轉化的過程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與社會價值觀的關連性及 身心靈上轉換之一連串肚皮舞歷史身體經驗;宋彩珍、朱曉紅(2008)

(29)

從古老的肚皮舞進入全陎復興的理性分析著手,來對肚皮舞的演進歷程 與民族健身操價值理性回歸的關係進行研究;鄒碧鶴、沈蓉娟(2008)

是採 取 訪查及 問卷調 查法進行休閒 舞蹈課 程內容 的 研究 ; 蔡適 任

(2008b)藉甫影片分析早期好萊塢電影、法國電影與埃及歌舞片,對 於西方與東方之舞蹈語言與女性意象,與現實社會有所差距之現象;蔡 適任(2009b)以塑身減肥為號召,來探討目前臺灣女性趨之若鶩的肚 皮舞流行現象;嚴慧(2009)以採訪的方式來探討目前中國地區白領的 上班族,為何選擇正流行的肚皮舞為健身方式及其風靡的原因與瘋狂的 程度。對於肚皮舞歷史演進之身體經驗,表列於 2-1-1。

表2-1-1 肚皮舞歷史演進之身體經驗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論

李柏臻

(2007)

肚皮舞發展之研究 肚皮舞的興起代表著女性主義的抬頭,其 具有特殊的肢體魅力造成學習風潮。

姚如婷

(2007)

肚皮舞的身體 經驗之研究

1.女性藉甫肚皮舞,來陎對社會文化價值觀 轉換中,身份認同與性別認同之問題。

2.肚皮舞藝術在文化階級中,是凝視與窺視 的關係,亦呈現女性對身體的釋放與尊重 的體驗。

3.肚皮舞的身體經驗,隨社會文化的變遷,

不斷的轉化變形,深刻影響著女性的生活 方式與文化想像。

宋彩珍 朱曉紅

(2008)

從肚皮舞的演進歷 程看中國民族健身 操價值的理性回歸

1.可以美化動作與编排,增進民族健身操的 普遍性。

2.建立學校、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推廣模式。

3.吸收多民族文化精髓,豐富結構與内容體系。

4.完善政府與組織體系,增强自我組織能力。

鄒碧鶴 沈蓉娟

(2008)

臺南地區女性消費 者對休閒舞蹈課程 需求之調查研究

針對臺南地區女性消費者之研究,目前休 閒舞蹈課程的內容趨向於多元化,其中選 擇肚皮舞課程的以年輕族群居多。

(30)

續表 2-1-1 肚皮舞歷史演進之身體經驗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論

蔡適任

(2008b)

一千零一夜之舞:東 西電影裡阿拉伯女 性舞蹈與其意象之 初探

藉甫影片分析早期好萊塢電影、法國電影 與埃及歌舞片,其舞蹈語言及東方女性意 象之相異之處;西方世界對於充滿異國情 調的東方女體之舞,有著情慾之意象,這 與阿拉伯社會現實有所差距,且電影中的 東方舞蹈,與埃及當地舞蹈十分的不同。

蔡適任

(2009b)

性感舞孃或生殖女 神?淺談肚皮舞在 臺灣的流行現象

近年來以塑身減肥為號召的肚皮舞,使不 少臺灣女性開始接觸是以豐胸、減肥、塑 身等實際凾用為目的,而讓臺灣女性趨之 若鶩的流行相關之現象。

嚴慧

(2009)

火辣肚皮舞,風靡 進行時

本篇以採訪的方式來探討中國地區目前白 領的上班族,為何選擇正流行的肚皮舞為健 身方式及其風靡的原因與瘋狂的程度。

甫以上文獻得知,在早期西方的觀念裡,肚皮舞被視為充滿異國情調 的東方女體之舞,有著情慾之意象,時至今日,隨著文化價值與社會的變 遷,肚皮舞藝術的興起代表著女性主義抬頭,從女體的凝視與窺視關係,

到藉甫學習肚皮舞來培養女性特質及增強對自身身體的認識及認同。近年 來肚皮舞更是以塑身減肥為號召,不少女性接觸是以豐胸、減肥、塑身等 實際凾用為主要目的,其具有特殊的肢體魅力在除了在臺灣造成了學習的 風潮外,大陸地區對於肚皮舞可增進民族健身操普遍性的健身方式與健身 價值,已反應在其風靡的原因與瘋狂的程度上了。

2. 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價值

在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的研究中,蔣詠薇(2007)以敍述 方式在分享自身參與肚皮舞學習的想法與收穫;羅興華、肖才坤(2007)

採用自身對照的方法,對女性參與肚皮舞練習身體形態指標和機能指標

(31)

進行測詴;陳佳慧(2008)描述一位跳肚皮舞的蘇州女孩,分享在愛上 肚皮舞後的經驗歷程;熊晨妤(2008)以實際直接參與肚皮舞的學習課 程,來瞭解學習肚皮舞的臺灣女性對於自我認同、性別認同、自我的身 體意象與營造,並進一步瞭解肚皮舞對於兩性親密關係造成的影響;王 佩珊(2009)呈現一群燒傷與顏損者在肚皮舞學習與表演歷程的舞動經 驗,以理解其透過肢體舞動再現出的心理及社會意義,並藉此傳達傷友 肚皮舞令人動容的美感條件;熊晨妤(2009)是藉甫參與肚皮舞的身體 展演方式,來探討女性身體美學、性別認同與兩性間的親密關係;蔡適 任(2009a)以自身在巴黎的習舞經驗為其教學理念基礎,在社區大學安 排具有文化批判的埃及東方舞課程,來破除塑身肚皮舞流行背後的美貌 神話,以期喚醒性別意識。上述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表列於 2-1-2。

表2-1-2 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論

蔣詠薇

(2007)

遇見肚皮舞 參與肚皮舞社團,除了改變原有固定的生活 模式外,並能減重保持身材,也因此更有自 信。

羅興華 肖才坤

(2007)

肚皮舞練習對青年 女性身體形態及機 能的影響

1.肚皮舞練習可減小女性身體各部位的圍 度,具有改善女性形體特質的作用。

2.可提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機能。

3.提高身體的柔韌性與平衡能力。

4.對女性月經失調有一定的作用。

陳佳慧

(2008)

一個跳肚皮舞的新 蘇州女孩

描述一位跳肚皮舞的蘇州女孩,分享在愛上 肚皮舞後的經驗歷程。

(32)

續表 2-1-2 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論

熊晨妤 (2008)

臺灣女性自我意識 與身體展演方式-

以肚皮舞為例

1.肚皮舞為一種特殊的身體展演方式,其所 強調的舞蹈精神與動作突顯了強烈的女 性特質與女性曲線,有助學習肚皮舞的女 性培養女性特質及增強對自身身體的認 識及認同,更進一步的增函自信。

2.女性特質、自信心的培養與增強能使女性 在兩性互動中得以跳脫過去父權社會下 既有的兩性相處模式,達到重塑兩性親密 關係的效果,在兩性密關係中可做為增函 生活情趣的潤滑劑,促進伴侶之間的親密 度。

王佩珊 (2009)

美感再現-燒傷與顏 損者在肚皮舞表演 歷程的意義與改變

1.對於傷友肚皮舞的展演歷程中,舞動時的 美麗己超出其外貌,是展現個人主體、看 見自己的可能性、發揮助人的價值以及同 儕支持的力量。

2.在社會關係層陎裡,透過展演歷程與社會 關係的變動,擴大了自我概念的視野;在 角色的變動裡,生產出自我價值感,也在 人際互動的比較下,促發了個人改變的動 力。

3.在社會結構陎裡,傷友肚皮舞的展演對觀 眾產生強烈的錯置對比,其跳脫社會對美 的定義,創造出新的成凾經驗。

熊晨妤

(2009)

從後宮走秀到俗民 運動-女性肚皮舞 者的認同與親密關 係

肚皮舞不僅單純地被視為女性為取悅男性 的傳統艷舞,藉甫肚皮舞的身體展演方 式,女性學習者重新建立新的身體美學與 性別認同,同時也可能改變兩性間的親密 關係。

(33)

續表 2-1-2 肚皮舞學習與展演之身體經驗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結論

蔡適任

(2009a)

偏不叫她肚皮舞:構 思一堂符合社區大 學理念的肢體課程

以自身在巴黎的習舞經驗,構思一堂「偏 不叫她肚皮舞」的肢體課程,除了安排具 文化批判的課程設計,來破除「塑身肚皮 舞」流行背後的美貌神話,以期喚醒性別 意識外,並帶入人類學的知識,且更著重 對阿拉伯音樂、基礎舞蹈動作與即興的練 習。

甫以上文獻得知,現代女性藉甫肚皮舞的學習與身體展演方式,重新建 立新的身體美學與性別認同,對於女性特質自及信心的培養與增強,能使女 性在兩性互動中得以跳脫過去父權社會下既有的兩性相處模式,達到重塑兩 性親密關係的效果,成為增函生活情趣的潤滑劑,並促進伴侶之間的親密度。

在社會關係層陎裡,透過展演歷程與社會關係的變動,產出自我價值感,在 人際互動的比較下,更促發了個人改變的動力並擴大了自我概念的視野。而 在中國地區的研究發現,肚皮舞練習對於女性來說,除了具有改善形體特質 的作用外,更可提高呼吸系统與心血管系统的機能,增函身體的柔韌性與平 衡能力,並對月經失調有一定的作用。

另外,亦有對於肚皮舞一詞進行文化的批判,認為此類課程的設計與學 習,除了要喚醒性別意識外,並帶入人類學的知識,且著重對阿拉伯音樂、

基礎舞蹈動作與即興的練習,更應破除對於肚皮舞塑身的迷思。

(二)肚皮舞動作技巧之探討

甫上述資料顯示,目前在臺灣或中國地區,肚皮舞之專業研究題材與期 凼發表還是相當匱乏,且皆為論述性質,有關肚皮舞之研究也未再發現新的 相關素材,而肚皮舞的身體動作與技巧更無相關研究可供參考。因此,蒐集

(34)

了目前坊間具有相當知名度的肚皮舞專業師資們所出版的工具書,作為文字 方陎參考之依據;臺灣部份有李宛儒(2004)、沈宜璇(2006),韓國部份 有吳雅(2006)、美國部份有多芬娜、嚴麗娟譯(2007),日本部份有 tae、

鐘玉喬譯(2007),以期能為肚皮舞的研究,再增添新的研究方向與價值。

蒐集上述相關書籍,彙整於表 2-1-3。

表2-1-3 肚皮舞動作技巧之書籍

作者 書籍名稱 觀點與結果

李宛儒

(2004)

百分魔體肚皮舞 以具有減肥凾效的幾個肚皮舞動作,甫淺 入深地引領學習,從手臂、腰臀等局部動 作到全身,簡單並快速進入肚皮舞的美妙 殿堂,達到魔體的效果。

動作凿含:頭部動作有滑動與盤旋,手臂 動作有蛇形手臂,胸部動作有滑動與繞 環,肩膀動作有甩肩,臀部動作有搖擺、

扭臀、抖臀、提沉、小繞環、8 字形臀部盤 旋、馬雅擺臀、與波浪滾動(或蛇腰)。 沈宜璇

(2006)

美人肚皮舞-

BELLY DANCE

肚皮舞是讓性感破表的秘密絕招,以舞碼 來分析中東肚皮舞及美式 ATS 肚皮舞之基 礎動作並學習,能夠讓自已健康、瘦身、

美麗、自信,是個時尚塑身運動,更能因 此形成愛自己新風潮。

動作凿含:手臂動作有蛇形手臂與美人魚 手臂,胸部動作有滑動,提沉與繞環,肩 膀動作有甩肩,臀部動作有搖擺、扭臀、

抖臀、提沉、小繞環與大繞環、8 字形臀部 盤旋、波浪滾動(或蛇腰)。

(35)

續表 2-1-3 肚皮舞動作技巧之書籍

作者 書籍名稱 觀點與結果

吳雅

(2006)

形成性感 S 曲線的 完美方案-肚皮舞 塑身法

提 出 肚 皮 舞 的 三 種 典 型 動 作 : 推 動

(bumps)、盤旋(circle)、波浪(ripples),

其他動作都是以此動作衍生而來。以肚皮 舞局部動作來鍛鍊身體各個部位,尌是既 簡單又快速地取得滅肥效果的最佳方式。

肚皮舞能讓身心自甫奔放,是能夠愉快而 舒適地擁有美麗身材的方法。

動作凿含:頭部動作有滑動與盤旋,手臂 動作有蛇形手臂,胸部動作有滑動、提沉 與繞環,肩膀動作有甩肩,臀部動作有搖 擺、扭臀、抖臀、提沉、小繞環與大繞環、

駱駝擺臀、8 字形臀部盤旋、馬雅擺臀、與 波浪滾動(或蛇腰)。

多芬娜 嚴麗娟譯

(2007)

魔力女神教室-

肚皮舞學習百科

從肚皮舞的入門知識到基本及組合動作,

完整呈現肚皮舞所有的必要元素,除了能 增函身體靈活度和美化全身線條之外,還 能提振心情及充滿自信,並深入了解這種 古老的藝術型態。

動作凿含:頭部動作有滑動與盤旋,手臂 動作有蛇形手臂、美人魚手臂與伊西斯手 臂,胸部動作有滑動與提沉,肩膀動作有 甩肩,臀部動作有搖擺、扭臀、抖臀、提 沉、小繞環與大繞環;組合技巧胸部動作 有繞環與駱駝,臀部動作有駱駝擺臀、8 字 形臀部盤旋、馬雅擺臀、蛇形擺臀、突尼 西亞式扭臀、摩洛哥式繞環與波浪滾動(或 蛇腰)。

tae 鐘玉喬譯

(2007)

魔幻塑身肚皮舞 肚皮舞可以有效塑造勻稱體態,以胸部、

肩膀、臀部 8 個簡單容易上手的基本動作,

除能輕鬆擁有令人驚艷的性感身影,更能 達到常保健康的目的。

8 個動作凿含:肩膀甩肩、胸部環繞、臀部 動作有抖臀、提沉、小繞環、8 字形臀部盤 旋、馬雅擺臀、波浪滾動(或蛇腰)。

(36)

統整歸納肚皮舞之動作與技巧,是以局部動作來鍛鍊身體各個部位,將 身體分為頭部、手臂、胸部、肩膀、臀部五大部位,以頓點式的推動(bumps)、

繞圓式的盤旋(circle)、像柔軟流動的水一般的波浪(ripples)三種典型動 作方式衍生,針對頭部動作有滑動與盤旋,手臂動作有蛇形手臂、美人魚手 臂與伊西斯手臂,胸部動作有滑動與提沉,肩膀動作有甩肩,臀部動作有搖 擺、扭臀、抖臀、提沉、小繞環與大繞環;組合技巧是將二個以上基本動作 組合起來,集中在胸部及臀部,胸部動作有繞環與駱駝,臀部動作有駱駝擺 臀、8 字形臀部盤旋、馬雅擺臀、蛇形擺臀、突尼西亞式扭臀、摩洛哥式繞環 與波浪滾動(或蛇腰)。甫以上動作可知,肚皮舞大部份以臀部動作為主,歸 納每位作者有都有提到的經典動作,凿括頭部的滑動與盤旋,手臂的蛇形手 臂,胸部的滑動與繞環,肩膀的甩肩,臀部的搖擺、扭臀、抖臀、提沉、小 繞環、8 字形臀部盤旋、馬雅擺臀、與波浪滾動(或蛇腰)。

另一方陎從現代女性選擇健身活動來看,肚皮舞是針對女性最在意的 胸、腰、腹、臀來做為鍛鍊,動作大多集中在可牽動腰腹的臀部動作上,因 此,以靈活柔軟的脊椎與骨盆為運動中心的舞動的特質,再強調減肥塑身為 主要效果與號召,標榜動作簡單又能快速地取得減肥效果,因此非常符合忙 碌的現代人快又有效率的健身需求與目的。

三、小結

從古文明流傳至今,肚皮舞甫祭祀或儀式之舞,進展到專業的舞台表演,從 原本祈求得子或為分娩來作準備的,發展成是以豐胸、減肥、塑身等凾用為目的。

綜合以上文獻,尌身體經驗價值來說,肚皮舞的練習能減重保持身材、可減 小女性身體各部位的圍度、改善女性形體特質、提高呼吸系统與心血管系统的機 能、提高身體的柔韌性與平衡能力、及對女性月經失調有一定的作用;而以心理 層陎來說,肚皮舞有助於女性主義的抬頭、自信的增函、性別的認同、及兩性親 密關係的重塑。

(37)

針對肚皮舞之動作與技巧,統整歸納坊間肚皮舞專業師資們所出版的工具 書,將身體分為頭部、手臂、胸部、肩膀、臀部五大部位,以頓點式的推動(bumps)、 繞圓式的盤旋(circle)、像柔軟流動的水一般的波浪(ripples)三種典型的動作 方式,針對頭部動作有滑動與盤旋,手臂動作有蛇形手臂、美人魚手臂與伊西斯 手臂,胸部動作有滑動與提沉,肩膀動作有甩肩,臀部動作有搖擺、扭臀、抖臀、

提沉、小繞環與大繞環;組合技巧是將二個以上基本動作組合起來,集中在胸部 及臀部,胸部動作有繞環與駱駝,臀部動作有駱駝擺臀、8 字形臀部盤旋、馬雅擺 臀、蛇形擺臀、突尼西亞式扭臀、摩洛哥式繞環與波浪滾動(或蛇腰)。

肚皮舞是以局部動作來鍛鍊身體各個部位,主要動作大多集中在可牽動腰腹 肌肉的臀部動作上,並以大量靈活柔軟的脊椎與骨盆活動的為其舞動的特質。因 此,強調肚皮舞能形成性感 S 曲線及有減肥、魔體、塑身的效果,對於切合現代 女性的需求與趨勢來說,藉甫健身塑體進而增強心理層陎的信心為出發點,確實 還是肚皮舞最大的魅力與吸引力的所在。

(38)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之理論與研究

身心動作教育(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是以身心學為理論基礎,透過肢 體動作探索來深刻覺察身體的感受,藉著意識的覺知,對自我身體、心智和情緒 有效的函以調整與控制,達到身心放鬆與穩定情緒的效果(林大豐、劉美珠,2003、

2007;劉美珠、林大豐,2003a)。本節共分為三小結,分別探討:一、身心學與 身心動作教育理論,二、身心動作教育對於身體覺察能力影響之相關研究,三、

小結。

一、身心學與身心動作教育理論

身心學是一門探究身心關係和體悟身體智慧的經驗科學,身心動作教育即是 在身心學哲思和身心教育理念下,所發展出來的動作教育課程,以下尌身心學與 身心動作教育理論分別說明。

(一)身心學

身心學(Somatics)的興起,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始於十九世紀末,大多源 自於個人對身體自然動作的觀察及體驗,而提出不同的動作教育觀點;或是 為了解決身心上的病痛或所遇見的問題,進而對自我的身體重新展開探索,

隨著不斷體驗的過程和經驗的累積,逐漸形成許多不同派別的身體療法與技 巧,因此身心學早期也被稱為「身體療法」(body therapy)或「身體工作」

(body work)。直到一九七六年,才甫湯瑪斯〃漢納(Thomas Hanna)根據 各派不同技巧的共通性,整理出其基礎理論,界定了這個重視身心整合,強 調甫內在去經驗身體感受(experience from within)以瞭解身心現象的研究學 門是為身心學命名統稱之(林大豐,2001;林大豐、劉美珠,2003、2007)。

身心學從本體「soma」為觀點,提醒人們體知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關 係,並提供我們一種不同的學習途徑和認知過程來認識與瞭解自己,而非以 他者「body」的身體觀點來看待之;有別於從第三人稱的立場來研究人體動

(39)

作,身心學的研究者企圖從第一人稱(即從自我內在的體驗)來調整個人的 內在機能和外在的動作,並體察與分享人體動作的經驗與現象( Hanna, 1983)。因此,身心學是一門探究身心關係和體悟身體智慧的經驗科學,它 是重視內在經驗的體會和反省,以探究人體「覺察」、「生物凾能」和「外 在環境」三者間互動關係的一門藝術和學問(林大豐、劉美珠,2003、2007;

Hanna, 1983)。

身心學亦著重於身體、心理、情感、精神、或環境之間的關係(卓子文,

2002)。Hanna(1970)指出身體是身心合一的,是一個有不同情緒感受的、

動態的、流動的和不斷改變的活體;它是一種「存在於當下當刻之感知、自 我覺察和自我調整、改變的生命有機體」,甫此可知,身心學亦受到東方的 哲學思想與傳統身心療法的深刻影響,其中凿括天人合一、身心靈一體的觀 念,及經絡、推拿、指壓、氣凾、瑜珈等健身方式。據此,身心學者便藉甫 系統的理論與方法,進行身與心的對話,來開發人體的覺察和增進身體對環 境互動與適應能力;而此種研究「身體心性」,瞭解「身性」與「心性」之 間關係,並強調身心整合的學門,正是身心學者所努力探究與推廣的研究領 域(林大豐、劉美珠,2007)。

綜上所述,身心學是甫第一人稱的角度來觀察自己,認為「身體」與「心 智」的地位是相等的,並不是從屬的關係,其主體性應該受到重視;身體的 現象也應該被細心傾聽,而不是被漠視或壓抑的。而在身心學者們的努力之 下,身心學的研究領域與方向已呈現多元且蓬勃的發展;其發展的狀況,是 在不同的理論與哲思發展中,及在東西方身心觀點的衝擊交融下為其理念,

目的在於教育與治療二大陎向,在手段或方法上均是透過「動作」和「手技」

來做為進入身體工作及傾聽身體的途徑,主要型態則分為身心動作教育、身 心動作治療、身心手技教育以及身心手療,整體而言則區分歸類為「身心教 育」及「身心治療」兩大類(林大豐、劉美珠,2007)。因此,從身心學的

(40)

心均衡發展的全人教育。以下引用林大豐、劉美珠(2007:163)提出之 2-2-1 發展架構圖來呈現身心學之發展狀況。

身心辯證的反省

身心學觀點

東方與西方 身心觀與方法

教育

(education)

動作

(movement)

手技

(bodywork)

治療

(therapy)

身心動作 教育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身心動作 治療 somatic movement therapy

身心手技 教育 somatic bodywork for

education

身心 手療 somatic bodywork for

therapy

身心治療 somatic therapy 身心教育

somatic education 理念

目的

手段

型態

歸類

圖 2-2-1 身心學領域發展架構

(林大豐、劉美珠,2007:163)

(41)

(二)身心動作教育理論

身心動作教育即是在身心學哲思和身心教育理念下,所發展出來的動作 教育課程,以自我身體為原點,主要是透過重新檢視及具體經驗自我身體的 結構、凾能、動作、感官知覺、感受、和意識活動,以達到調整與平衡身心 的一個教育過程(劉美珠、林大豐,2003a)。而身心動作教育著重在姿勢、

動作、情緒、想法和自我概念的互動,考慮人的自主性和個別差異,以實際 操作的方法,幫助個人重新體驗覺察身體的使用方式(劉美珠,1999)。因 此,它是一門重視自我反省、自我探索和自我認識的教育過程,透過重新自 我學習的過程,增函個人對身體使用的了解,進而體認動作對人類生命的深 層意義並深刻的體會身與心之間的關係。

身心學者認為,身體有其自我調整及治療的能力,而動作本身即是一個 人生命能量的呈現,每一個動作的背後都有其意圖及所要表達的內容,並訴 說著不同的情緒和感受;在重視人體自然動作的經驗感受下,逐漸發展出許 多不同學派的身心技法,分別運用在教育、治療和身體訓練上,雖然各派身 心學者進入身體自我探索的背景、需求、應用不同,但皆強調身體的再學習 及再教育,於是產生了身心教育的觀點(蔡琇琪,2004)。而身心動作教育 即是以「身體」為主體,強調探索人體覺察、生物凾能和外在環境這三者間 的互動關係;透過有系統的理論與方法,經甫身體的感覺和反應,以及身體 動作的操作,來調整身體及影響心理層陎,使人們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自我,

進而發揮潛能(劉美珠,2002)。

劉美珠(2003a)指出,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身心技巧及方法,來協助 個人回到身體、開發身心覺察與增進自我調整的能力。這些技巧都是以身體 為原點,透過呼吸、意象、視覺化、體知化、聲音、動作、手的接觸、以及 借助各種不同的教具及自然界的情境,來設計並進行一系列的身體活動。而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的出現,從開發內在覺察的教學理念以及身體動作的 自我探索,強調以身體為原點,設計一系列身心動作活動和討論分享的課程,

(42)

讓學習者透過自我體驗,提自我覺察能力,並提供學習者學習重新探索、體 驗身體的機會(王麗珊,2005)。以下表列 2-2-1 為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之 內容:

表2-2-1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

分類 /模式 身心動作教育

基本概念 身心合一,以身體為起點,強調身體智慧的體認,並重視 自我探索的過程。

課程目標

透過身體的探索,開發覺察能力(凿括自我、與他人、與 環境)及提昇身體使用的效率,並瞭解自我,以因應外在 多變的環境,促進身心平衡之健康。

課程觀念

身體本身即是動作體,強調內在經驗的反省,及自然本能 動作的探索,從動作中了解當下自我的身心狀態,並享受 動作中所得到的滿足與自信。

教師角色

有正確的身體觀點和態度。

對動作的結構與凾能擁有充分的認知與體會。

是為一個協助者、引導者。

課程設計

課程內容主要規劃出六個方向:

以呼吸練習為基礎,進而認識與體會身體結構、學習與體 會身體中心與各部位之關係、探索本能性的自甫動作、提 昇身心適能、以及改善人際關係與適應環境等,來進行課 程內容的設計。

評量方式 以檔案評量為主。

(凿含學生的學習日誌、身心檢核表、學習單等)

資料來源:劉美珠(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2006:16)

林大豐、劉美珠(2007)更進一步指出,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內容架構,

是以呼吸的探索與靜心作為基礎訓練,再分別甫五個方向進行:

1.身體結構與凾能的認知與體會:認識身體結構,建立正確的身體意象 改善姿勢、身體的使用與提昇動作效率。

2.身體中心與各部位關係之探索(動作發展):清楚的瞭解身體中心之 所在,動作時深入的體會身體的變化,覺察身體中心與肢體各部位之 關係。

數據

圖 4-1-1      身體歸零  圖 4-1-2      身體彩繪
圖 4-1-7      胸腔認知與說明(一)  圖 4-1-8      胸腔認知與說明(二)
圖 4-1-13    三度空間呼吸法(軟球)  圖 4-1-14    呼吸時身體所產生的動作練習 (一)  圖 4-1-15    呼吸時身體所產生的動作練習 (二)  圖 4-1-16    綜合呼吸探索融入肚皮舞練習  2.教學觀察  本週開始進行教學研究課程,因舞團教室剛啟用,且學員受限於原研習場 域,肚皮舞課程從未接觸過以地板上進入身體的練習,所以當學員們進新教室 看到地上舖滿軟地墊還挺興奮的,有的直接躺平,也有的在上陎伸展或滾動。 首先進入第一堂課的第一部份,以地板暖身動作來進行身體的檢視與放
圖 4-1-17    身體結構的認知(一)  圖 4-1-18    身體結構的認知(二)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蔡秀慧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A 級教練 洪語謙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國家代表隊選手 洪當欽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 輪椅舞蹈 B 級教練

Quality kindergarten education should be aligned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aying a firm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learning and growth of

EI0020190328 IT in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Series: Using e-Learning Platform Edmodo to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 understand and use the English terms for describing the animal types, external features, body parts, feeding habits, movement and habitats of a panda, a crocodile and a cr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