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語教師線上同步教學能力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華語教師線上同步教學能力研究"

Copied!
1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秀霞 博士

華語教師線上同步教學能力研究

研 究 生: 羅亭雅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零 三 年 六 月

(2)

ii

(3)

iii

(4)

iv

誌謝辭

感謝家人。在臺東就讀碩士班期間,偶有忙於學業和論文撰寫無法回嘉義與 家人相聚之時,雙親及兄姊皆以支持的態度勉勵我努力不懈。兩年前家中更喜逢 姪女的誕生,家人在家事、農務和照顧寶寶的繁忙之際,仍囑我無須操心家務,

並時常分享家中新血的生之喜悅,讓我懷著開朗、堅定的態度專注在論文寫作之 上。感謝自始至終無私包容、予我翱翔自信的父母。

感謝師長。指導教授許秀霞老師細心逐字批改我不成熟的論述,給予中肯的 針砭及指教;口試委員傅濟功主任、舒兆民老師則在百忙之中撥冗詳閱我的論文,

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王萬象老師身為華語系第一屆碩士班的導師,曾在碩一細 心指點提攜;雖然我最終選定華語教學而非文學撰寫碩士論題,簡齊儒老師從不 間斷分享文學和寫作的溫柔美善,董恕明老師更是我在原住民文學領域的深刻啟 蒙者;張學謙老師不僅是語言學領域的翹楚,經常慷慨分享學術專業的豐厚資源,

使我銘刻於心。

特別感謝連育仁老師和林姵伶助理。在線上同步華語教學的專業領域裡,連 老師乃一代巨擘,也是讓我站在其肩膀上的巨人,不僅悉心戮力領導我展開論文 寫作計畫的思路、也帶給我看待人事不同的層次與角度。在緊鑼密鼓完成碩士論 文的這一年,同時擔任連老師與海外七間學校合作的同步華語教學實習研究助理,

於每周密集的會議中和老師熱烈討論理論和實踐之平衡,使我的論述更為踏實。

在連老師的身上我看見身為一名學者可敬可佩的風範和氣度,其投身專業領域的 堅定理想與實踐熱忱啟蒙我良多。姵伶姊可謂我論文寫作的堅強後盾,總是懷著 兵來將擋的氣魄為學生解決各種行政作業上的疑難雜症。

此刻正於美國波士頓出席第八屆國際漢語電腦教學研討會發表論文,備感榮 幸也感激上蒼。感謝親友的陪伴與支持,遠方仍有愛。我期許自己將學術知識於 真實生命的落實視為永恆的懸念,亦為一生的辯證。紙短情長。

2014 年 6 月於波士頓羅根國際機場

(5)

v

華語教師線上同步教學能力研究

作 者 : 羅 亭 雅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華 語 文 學 系

摘要

華語文教學發展迄今,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已逐漸往線上同步教學的 方向拓展。為結合華語文職前師資培訓和雲端科技的發展,瞭解在此情形下如何 訓練具同步教學能力之華語教師,本研究實際就大學職前教師與海外大學生及中 學生之同步實習互動,探討科技化教學知識是否有助於提升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 學能力。本研究以設計研究法為依據,按照其四個階段設計同步教學活動。研究 採前後測問卷以及課程錄影分析,持續修正職前教師之教學策略及內容。為求資 料解釋更為周延,再透過質化研究的半結構式訪談,蒐整相關資料,統計分析結 果,了解職前教師對於科技化工具應用的情形,進而修正並推廣下一個循環的華 語文同步教學設計。

研究結果發現,參與同步教學實習的職前教師,對於本研究有相當正面的評 價,數據資料分析的結果亦具體顯示,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以及同步教學實習的 實施,能有效提升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有鑑於此,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 及結果的探討,提出對華語文同步教學型態的總結與建議,希望能將本教學研究 成果推廣運用到其他知識領域,提昇此類教學方式的應用層次,更期盼為進一步 的同步華語教學相關研究有所貢獻。

關 鍵 詞 : 華 語 文 同 步 教 學 、 華 語 師 資 培 訓 、 職 前 教 師 養 成 、 華 語 文 線 上 教 學 、 科 技 化 華 語 學 科 教 學 知 識

(6)

vi

A Study on Online Synchronous Teaching Capability of CFL teachers

Ting-Ya Lo

Abstract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as approached the form of online synchronous instruction gradu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order to combine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cloud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set up a CFL online teaching internship and observed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foreign students. The research aim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internship improves CFL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ies with TPACK approach used in the design-based research. By analyzing pre-tests, post-tests, recording videos as well as conducting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internship. The research data presents that online teachers are able to apply better TPACK to their teaching after the four-month internship.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research proposes reflections and advice, hoping to make this model of synchronous internship prevalently used in other fields and to exalt the level of the application with this kind of instructional method, and finally devoting constructive efforts to further relative researches.

Keywords:CFL Synchronous Teaching, CFL teacher training, online CFL

teaching,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hinese content

knowledge

(7)

vi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華語同步教學實施現況 ... 6

第二節 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 ... 15

第三節 華語科技化教學能力 ... 20

第四節 華語教師教學能力 ... 30

第五節 設計研究法 ...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6

第一節 研究問題 ... 46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流程 ... 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57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統整 ... 63

第一節 資料分析方式 ... 63

第二節 同步教學實習影片分析 ... 65

第三節 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與華語知能的相互關係 ... 81

第四節 職前教師同步教學省思日誌 ... 93

第五節 訪談結果統整與探討 ... 10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8

第一節 結論 ... 108

第二節 建議 ... 110

(8)

viii

參考文獻... 112

中文文獻... 112

英文文獻... 114

附錄一 前測問卷 ... 117

附錄二 後測問卷 ... 121

附錄三 職前教師省思日誌(加拿大 SF 組) ... 125

附錄四 職前教師省思日誌(美國 MX 組) ... 128

附錄五 職前教師省思日誌(美國 SH 組) ... 131

附錄六 外國學生省思問卷

QUESTIONNAIRE ON SF O N L I NE T UTO RI AL ... 134

附錄七 外國學生省思問卷 QUESTIONNAIRE ON MX ONLINE TUTORIAL

... 136

附錄八 外國學生省思問卷 QUESTIONNAIRE ON SH ONLINE TUTORIAL

... 137

附錄九 「科技工具融入同步華語教學」觀課評估表 專家效度問卷(初稿)

... 139

附錄十 「科技工具融入同步華語教學」觀課評估表 專家效度問卷(定稿)

... 147

附錄十一 加拿大 SF 大學《大家學漢語》七周教學課綱 ... 155

附錄十二 華語文同步教學實習之半結構式訪談問卷 ... 172

(9)

ix

表目次

表 1 現有知名華語文線上教學網站(包含臺灣、大陸、美國)... 10

表 2 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評核系統評核指標... 21

表 3 即時通訊軟體一覽表... 27

表 4 CLASS 十二項中文教師專業標準 ... 32

表 5 中國大陸華語教師教學能力一覽表... 33

表 6 ACTFL 全球語言能力架構十二項語言學習指標 ... 36

表 7 設計研究法四大階段... 47

表 8 研究設計流程表... 50

表 9 研究執行計劃表... 50

表 10 全美中小學中文學習課程標準大綱五大目標... 53

表 11 研究對象背景、人數、同步教學實習次數一覽表 ... 57

表 12 各年級華語文學程修課一覽表... 58

表 13 合作學校一覽表... 59

表 14 研究對象對應一覽表... 59

表 15 加拿大 SF 大學同步教學實習行事曆 ... 60

表 16 美國 MX 中學同步教學實習行事曆 ... 61

表 17 美國 SH 中學同步教學實習行事曆 ... 62

表 18「科技工具融入同步華語教學」影片分析一覽表... 67

表 19 教學語言問題一覽表... 78

表 20 教學活動問題一覽表... 79

表 21 職前教師中文教學和數位化教學平台使用經驗... 81

表 22 職前教師華語文知識測驗統計一覽表... 82

表 23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TK)... 85

表 24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PK) ... 86

表 25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CK) ... 87

表 26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TPK) ... 88

表 27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TCK) ... 89

表 28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PCK) ... 90

表 29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分析評核統計表(TPACK) ... 91

表 30 同步華語教學前後測問卷口語表達能力分析評核統計表... 92

表 31 美國 MX 中學職前教師省思日誌問題一覽表 ... 94

表 32 MX 學生問卷回饋一覽表 ... 95

表 33 美國 SH 中學職前教師省思日誌問題一覽表 ... 97

表 34 SH 學生問卷回饋一覽表 ... 97

表 35 加拿大 SF 大學職前教師省思日誌問題一覽表 ... 99

表 36 SF 學生問卷回饋一覽表 ... 100

(10)

x

圖目次

圖 1 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七大領域示意圖(引用自 TPACK.ORG) 17

圖 2 研究架構圖,參考張美珍(2007)的研究架構圖... 49

圖 3 資料分析評估流程圖... 65

圖 4「科技工具融入同步華語教學」觀課評估數據圖... 80

圖 5 華語文同步教學實習成員比例圖... 83

圖 6 華語科技化教學知識平均值對照圖... 84

圖 7 華語科技化教學知識標準差對照圖... 84

(11)

1

第一章 緒論

為精進國際華語教學的普及與推廣,臺灣除了既有的傳統課室教學現場,官 方政府和民間企業也積極開發華語文同步教學的科技化實力,達到全方位推廣華 語文教育的目的和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

本研究的第一章緒論將道出臺灣發展線上華語文同步教學的執行現況,以之 為參照並應用在臺東某大學進行與美國兩所中學和加拿大一所大學的跨國合作,

觀察臺東的華語文職前教師在運用網路媒介從事同步教學實習的過程,從個案的 數據表現和對比,探討科技化教學的先備知識對職前教師從事華語文同步教學實 習的影響,以及同步教學實習的實施是否能有效提升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

本章將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名詞釋義等四節分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臺灣致力於國際華語教學的推廣可謂行之有年,全球興起學習華語的風潮更 是在近年來逐趨白熱化。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為推展海外華語文教育,於 1940 年創設「僑民教育函授學校」,採通訊方式,提供華僑進修機會,乃至 1985 年 3 月,再於美國舊金山成立第一個為海外僑民服務的「華僑文教服務中心」,迄 2013 年 10 月止,已於美國、加拿大、巴西、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設立 17 處「華僑 文教服務中心」作為海外服務據點。隨著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和網路媒介的便利 性,欲想在既有的傳統課室之下,進一步積極拓展推廣華語文教學的國際脈絡,

線上遠距同步教學已成為銳不可當的必然趨勢。

研究者於臺東就讀研究所期間,發現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山海阻隔造成交通不 便,都市開發的時間遲緩也導致臺東的軟硬體設備及相關資源較為匱乏。研究者 利用臺東在地理環境的先天限制作為發想,透過網際網路互動零時差、不受空間 拘束的同步性質,輔以科技化工具的應用,從事華語文教學,使臺東的教學管道 不但不受限於地理環境和資源設備的不足,反而創造優勢,開闢更多良機。據此,

「同步教學實習」的研究想法油然而生,以研究者於臺東所就讀的大學之華語文

(12)

2

學系二到四年級學生為職前教師,透過科技化教學的先備知識和職前師資培訓,

包含多媒體教材的運用、雲端教學平台,及華語文教學的跨國合作之研究設計,

期待達到明顯且正向的教學成果,並檢視線上同步教學是否能明確提升職前教師 的華語文教學能力。

在全球華語熱蔚為風潮之前,身為國際強勢主流語言的英語,以 TESOL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為英語師資培訓的濫觴,

TESOL certificate 是英語教學領域的國際性證照。英語師資認證已經在全球行之 有年,另有 TESL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和 TEFL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都是泛指英語師資認證或是培訓英語師資的課程,

只是在美洲和亞洲多稱為 TESOL,在歐洲則較常使用 TEFL 來稱呼,其目的皆 是使職前教師具備教授英語的能力。其課程重點不僅在於改善老師的語言技巧,

同時還提供教學法、教育法、課程設計,並讓學生實際在課堂內實習教學。著名 的線上師資培訓機構有 TESO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和 ATI (American TESOL Institute)等等。

以 TESOL 的線上英語師資培訓模式對應到近年來國際間華語師資幾乎供不 應求的熱絡市場,臺灣的環境其實也很適合發展線上華語師資培訓,因為來臺灣 學習華語的人數不多,會到臺東實地參與華語教學的師生人數更少。所以,進一 步側重並開拓同步華語教學的市場有其前瞻性和值得發展的必要。據此,希望本 研究能為有志從事同步教學的老師提供具參考價值的模式或啟迪。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一、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動機,以「具備科技化教學知識」為前提來觀察 職前教師的教學成效、教學動機、教學態度和自我覺察力之影響與改變,最後總 結本研究的同步教學實習實施是否能有效地達到華語文教學能力的提升,導出下 列值得深入研究的四項研究問題:

(13)

3

(一)教學動機較強的職前教師,其科技化華語教學能力是否較好?

(二)具備科技化教學知識之職前教師,其教學成效是否較好?

(三)職前教師的教學態度和自我覺察力是否影響其教學成效?

(四)同步教學實習的實施是否能有效提升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一對一同步教學實習的方式,探討科技化教學知識對職 前教師華語文教學能力,在整體而言,是否有明確提升的影響力。為了使本研究 計劃有立論上的紮實依據,能確切執行本研究的立意發想,並深入剖析與追蹤研 究成果,研究者將於第二章文獻探討統整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TPACK)的相關理 論,且以設計研究法(Design-based Research)為研究方法,爬梳既有的研究文獻,

對應到華語教師教學能力和華語文同步教學的實施現況,以期研析上述四點研究 問題,提出具建設性的改善建議,並進一步提供更加妥善的建議和規劃,完成研 究論述。最後,期盼能將本論文做為日後研究同步教學者的參考典範,提供一種 職前教師培訓的模式,並且達到推廣華語文化的語言經濟效益及美意,是為研究 目的。

(14)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科技化知識對職前教師的華語文教學能力提升之研究,期 透過實際的同步教學職前培訓與實習,提出臺灣在既有的華語文線上教學發展現 況之外,更具發展潛力的可能性,也希望可以做為日後想從事相關研究者之參考。

基於人力、時間、資源、設備等考量,將研究的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 同步教學實習

基於臺東偏遠的地理位置和資源限制,本研究側重網際網路和科技化教學知 識的應用,將華語文教學實習的範圍聚焦在線上遠距「同步教學」,仰賴 Google Hangouts 為同步授課平台,也就是虛擬教室,運用相關雲端服務實施華語文教學。

同時以一對一同步教學實習為教學模式,並將教學過程同步錄影,以供量化資料的 分析和質性評估。

二、 研究對象限制

本同步教學實習的研究限制,主要在於研究對象的取樣以臺東某大學的華語 文學系,修過華語文學程的二到四年級華語文教學組學生,作為華語文職前教師 來參與研究計劃。研究對象組成成員分別為大四 15 位,大三 14 位,大二 21 位,

一共 50 位研究對象。由於樣本為立意取樣,故本研究的論述以研究者對研究對 象的教學情況評析以及雲端教學平台作為研究環境條件為主。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在本研究的行文論述當中,將會頻繁出現以下四個術語,其意義或範圍與一 般認知中的並不完全相同,因此重新界定如下:

一、同步教學

遠距教學(Distance Education),或線上教學(Online instruction),依其形式可 分為「同步」(Synchronous)及「非同步」(Asynchronous)兩大類 (鄭琇仁、宋如瑜,

(15)

5

2011)。兩者之間主要的差異在於師生雙方是否於同一個時間上課並即時互動,

其教學媒介都是以網路教學(Internet-Based Education)為基礎。遠距教學乃是利用 資訊與通訊技術,使教學者與學習者不必面對面即可達到雙向、互動的學習,使 知識得以傳授,並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皆可學習之。非同步課程是 指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點上網分別進行教與學的活動,既然是在不同的 時間教學與學習,就必須藉助共同討論社群、教學錄影(如線上 VOD)、課程相 關教材等工具,以方便學生隨時上網瀏覽並更新資訊。同步教學則是指教師和學 生於約定的同一時間透過網路視訊軟體上網上課,學生若有任何問題便能夠與老 師做雙向且即時的溝通及問答。本研究統一以「同步教學實習」的稱呼,作為建 立在此定義上的華語文教學實習活動,且不在行文中重複贅述「遠距」、「網路」

或「線上」等字眼。

二、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

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指的是用來理解一名教師於有效的教學實踐中,其技術層面增強學習環境所需要 的各種知識。本研究將 TPACK 知識模組當中的學科「內容」(Content)設定為「華 語文」(Chinese)學科科目,形成「華語文科技化教學知識」,加以探討華語文教 學與科技化知識能力之間的關連性和應用互補性。

三、職前教師

職前教師是指在大學華語文教學相關科系就讀,已完成基本的華語文學科專 業課程,進入實習階段的學生(宋如瑜,2012)。本研究所指稱的「職前教師」即 為符合上述定義的「在學學生」,分屬臺東某大學的二年級、三年級和四年級,

以「實習教師」的角色和職責自居,具備操作科技化工具、雲端教學平台的基本 能力和先備知識,並有主導、協助外國學生操作雲端教學平台的能力,從事華語 文同步教學。

(16)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聚焦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和目的,即探討同步教學的實施情形對職前教師 華語文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影響,本章將針對現有國內外同步互動的華語文教學的 相關文獻進行回顧與探討,依據設計研究法的四大階段,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是爬梳華語文同步教學的實施現況,第二節是科技化教學 知識(TPACK),第三節是華語文科技化教學能力,第四節為華語教師教學能力,

第五節則是設計研究法的文獻探討。

第一節 華語同步教學實施現況

因應寬頻網路媒介的迅速發展,華語教學界積極開拓遠距教學,成為現今華 語教學的新趨勢。在遠距教學的多元型態中,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屬同步 教學,具備高度即時性與互動性(陳姚真 1999;Glisan et al. 1998;Motamedi 2001)。

隨著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發展,數位學習(e-learning)技術運用愈趨成熟及普遍,

電腦及其科技化知識融入華語文教學受到高度的關注與討論。本節將探討臺灣政 府在推動海外華語同步教學的常年建樹,也將彙整知名的海外華語文線上教學網 站以及國內的「華語文產業聯盟」相關產業現況。

僑務委員會於2007年建置「全球華文網」(www.huayuworld.org)數位學習入 口網站,藉以凝聚學習社群,樹立臺灣華語文之品牌形象,乃全台最大規模華語 文教學網站以及全球最大華語文師資社群網站。為積極提升整體僑校競爭能力,

僑委會在2012年的「海外數位華語文推廣計劃」,以邁向「教學主流化」、「教 師專業化」、「教材多元化」及「教學資源數位化」等四大目標,持續協助輔導 全球66處僑校及「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等僑教組織開辦3,692小時數位師資培 訓課程,共培訓16,410人次。此外也新製10門(20小時)華語文教學與師資培訓數 位影音課程,及完成24門主題式Moodle示範課程,在「全球華文網」提供免費線 上學習及教學觀摩運用,有效地減少教師備課時間及壓力,為同步教學的師資培 訓和資訊補給,提供了相當大的助益。截至2014年為止,僑委會已於於美國、加 拿大、日本、泰國、越南、菲律賓、巴西、巴拿馬、多明尼加、荷蘭、南非、澳

(17)

7

洲等國家建置完成了共計66個「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及教學點」,結合雲 端服務資源與全球各地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實體教室,將臺灣的華語文教育資源 持續向海外推廣發展。

「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是指運用海外華語文教學既有之軟硬體設備 基礎,透過各項輔助措施,提升教師在數位教學環境及運用數位資源教學之能力,

賦予中心在華語文教學、諮詢服務、師資培訓、文化交流、教材展示等多元功能,

並主要結合「全球華文網」提供之影音及線上互動教學課程、網誌(BLOG)、

教師社群發表平台、教案分享等華語文數位學習暨教學資源,提供實體、虛擬及 混成教學等多樣教學態樣,成為示範華語文數位教學之標準模式,同時也是臺灣 華語文及科技化數位產業將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的展示平臺及連結主流社會的 橋樑,具體落實以僑校為中心向外推廣臺灣華語文教學的全球佈局。

但由於目前海外各地運用數位科技學習華語的落差極大,有些地區數位學習 設備建置齊全,有些地區則對於科技領域的相關事物全然陌生、資源匱乏。因此,

在透過僑校體系建置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方面,須採取不同的因應之道。研究者 根據僑務委員會101年度施政績效報告,將其推動方式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在只能以紙本教材為考量的橋校,必須以單機版本或者能快速產生教材的產 品引起學生注意,提高興趣和參與度,同時協助推動硬體採購及更新,以「行 動教室」概念導入數位學習,並且同步培訓教師數位知能。

二、 擁有小班制(10人以下)或是中班制(10到20人以上)的僑校規模,對教材 種類以及華文師資的培訓較感興趣。針對此類型的營運模式,則需要積極協 助在琳瑯滿目的華語文數位學習產品中找到適切的教材產品;另外在師資培 訓上,也需協助導入整合實體和雲端的同步教學模式,進而解決師資不足的 問題,達到創造文化交流,學習無國界的理想。

三、 具備規模較大的僑校經營模式,可以引介相關國內外企業的成功經營模式,

作為具有參考價值的典範,並促進雙方加強交流、觀摩學習,推動合作的機 會。比方說,校際間的數位教學資源共享,創造雙贏的營運模式,並協助僑 校校長與老師們善用新興科技,創造新穎的服務及營運模式,例如:推廣 Moodle建置僑校學習平臺,讓學生能在更新資訊與課程進度之間銜接良好,

(18)

8

也培育具備科技化能力的師資陣容,提升學習效率及競爭力。

此外,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也透過每個月於僑委會線上同步教學平台舉 辦線上研討會之方式,邀請具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及在各個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示範點的海外老師來開設遠距教學與數位教學相關課程,講題有「同步網路教室 的教學模式與實踐」、「線上教學設計與帶領策略」、「遠距教學模式及平台分 享」、「波士頓地區數位華語文教育推廣之分享-目標及遠距教學模式」等主題;

另成立線上教學服務團隊,聯合平台技術人員共同協助海外華語文教師熟悉遠距 教學平台(包含同步和非同步)的運用,進而培育了數百位海外教師之遠距教學 及進階數位教學能力。在資策會協助推動華語文遠距教學下,僑委會自 2010 年 陸續啟用線上同步教學平台及「全球華文網─全球線上課程專區」,聚焦在各種 同步教學平台和相關資源之應用,開設華語文師資培訓課程。此乃更便捷的進修 管道,讓海外僑校教師輕鬆跨越時空藩籬,不需飄洋過海或者舟車勞頓就能參與 線上師資培育,並透過同步分享課程,讓華語文教師得以擴大視野觀摩其他地區 的華語文教學現況與其他教學模式,大大地提升了海外教師及僑校本身的競爭力,

更提升了華語文教學以及學習的環境品質。

就臺灣而言,透過產官學力量的整合,讓「全球華文網」不僅成為導引海外 華語文市場的專業形象,更藉由全球各地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和教學點的 網路串聯與延伸,讓既有的華語文數位教學經驗與優勢持續發揮全球同步教學的 影響力,並且發揚光大。在中國大陸方面,孔子學院總部曾於 2010 年表示,目 前除了以華語為母語的國家和地區,世界上現有 100 多個國家近 4000 所高等學 校開設華語課程,學習華語的總人數已達 4000 萬。在全球範圍內,學習華語的 人數正以每年 50%的幅度增加,目前約有 100 個國家,超過 2500 所大學設有華 語課程。華語課在中小學開設的數量也愈來愈普及,中小學生學習華語人數,美 國已超過 16 萬人,法國 4.6 萬人,澳大利亞 12 萬人,而在泰國已超過 50 萬人(馬 海燕,2010),足見華語文學習專業仍有成長空間。根據行政院僑務委員會的統 計,截至 2012 年底,海外華文學校、中文班及臺灣學校已經高達 2807 所,主要 分布集中在亞洲,美洲居次。由上述資料可知,學習中文者眾,為滿足更多中文 學習者需求,透過網路招生及實施同步教學是跨越時間及實體空間的一大趨勢。

(19)

9

拜電腦技術及寬頻網路在近年來迅速發展所賜,國際上的華語文教學也大量與資 訊科技結合,使華語文內容產量豐富且多元,其中網路雲端華語文資源更獨占鰲 頭,加上多年來累積深厚的華語研究與教學基礎,以及臺灣華語文數位學習應用 技術及教育科技的創新(張于忻,2010),在在顯示華語文數位教學及包含同步及 非同步遠距教學的技術愈趨成熟。然而,成功的線上教學必須包含具溝通互動性 的虛擬教室、了解線上教學帶領方式的線上教師以及完整的學務及教務系統(Ko

&Rossen, 2010),若欲開設符合學習者需求的線上華語文教學課程,以吸引海外 華語文學習者上網學習,穩定的虛擬教室建構、合適的教師培育訓練及學務系統 的設計皆是重點。虛擬教室及學務系統均是系統端工作,成功的教師訓練及教師 教學能力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Delfino & Persico, 2007)。因此,本研究將在既有 的華語文同步教學實施現況的基礎之上,參考並以之為借鏡,以華語文職前教師 的培育訓練為研究重心,擬定適用的同步教學實習模式,並進一步規劃同步教學 實習的目標、願景和執行計劃。

目前臺灣推動華語文同步教學的產業不遺餘力,並形成相當程度的華語文教 學推廣與競爭。基於華語文產業推廣長期以來乃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中 的重點發展方向之緣由,業界在 2006 年發起「華語文產業推動聯盟」,結合國 內從事相關領域之業者及政府資源,為華語文產業凝聚各界力量。有鑑於該產業 全球發展日益蓬勃,聯盟組織力量的擴大有助於壯大產業規模。為求更積極發展 全球華語文學習市場,該聯盟於 2007 年正式更名為「臺灣華語文產業推動聯盟」, 並納入公會產業團體運作以提昇效益。在國際上發展「華語文線上教學」頗具規 模且影響甚鉅的單位有:網絡孔子學院、北京語言大學、YOYO Chinese。而臺 灣則有:MTC online、知識動能公司、漢華天下、TutorMing 麥奇數位、IQChinese 網際智慧、艾爾科技、漢網管理等等。針對各家企業在華語文同步教學的營運現 況,並將其教學類型分為一對一、一對二,線上教學 VOD、語音辨識同步互動、

Google Hangouts On Air 全球同步直播教學,研究者整理如下(見表 1):

(20)

10

表 1 現有知名華語文線上教學網站(包含臺灣、大陸、美國)

序號 單位名稱 網站 服務及教學內容 類型 線上同步教學概況

1 網絡孔子學院 http://www.chinesecio.com/ 以孔子形象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言 人,進行推廣漢語教學與幫助外籍 人士了解中華文化多元面貌的網 站,屬於非營利事業機構。

「在線學習系統」「在 線教學平台」,包含 錄音檔、影音檔提供 教學示範

本單位著重在漢語教學與漢 語教學師資的培育,針對學習 者,提供分齡分眾的多元教 材、教學工具與教學示範。

針對漢語教學提供三大項服 務重點:

一、面向社會各界人士,開展 漢語教學

二、培訓漢語教師,提供漢語 教學資源

三、開展漢語考試和漢語教師 資格認證業務

2 北京語言大學 BLCU 1 on 1 Chinese Classes

http://www.blcuchinese.com/ 成立於 1962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中國唯一 一所以教外國人漢語為主要特點的 高等院校,其前身為北京語言學 院。現在不僅教授外國學生中文和 中國文化,而且也教授中國學生外 語和外國文化。

一對一同步真人互動 以 Skype 為教學平台進行華 語文教學,每次上課以一小時 為度。

綜合課教材為:《漢語會話 301 句》上下冊、《成功之路》

順利篇、進步篇、提高篇、跨 越篇、衝刺篇等五部。

(21)

11

口語課教材為:《漢語口語速 成》基礎篇、提高篇、中級篇、

高級篇等四部。

漢語程度以 HSK 一到六級為 準則。

3 YOYO CHINESE

https://www.yoyochinese.com/ 創辦人 Yangyang Cheng 為教學平 台授課主持人以及課程發展主力,

以「平易的英文教華語」(Chinese Taught in Plain English)為教學宗 旨,從英語母語者的觀點來教授華 語,確保學習者能夠透過理解的方 式習得第二語言,而非一味地背誦。

一、Youtube 教學影片 二、Google Hangouts On Air 全球同步直播 教學

教學傳播平台主要為

Youtube,每則教學影片時間 為一分半鐘或四分半鐘,在短 時間內有效率地提供學習中 文的訣竅。後亦開放 Google Hangouts On Air 全球同步直 播授課。

4 MTC Online http://online.mtc.ntnu.edu.tw/ 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於 2011 年創立。MTC (Mandarin Training Center) Online 透過同步平 台以及寬頻網路系統,讓世界各地 的海外學生及社會人士能夠實現在 家學華語的夢想。其課程最大的特 色為能與老師面對面互動,並使用 平台上的諸多互動功能,如視訊、

簡報、白板、即時測驗等,提高中 文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對一和一對二同步 教學

一共提供六種課程服務,包 含:

商務中文會話、生活中文、新 聞聽讀、

中文讀寫、中文會話、MTC Online For Kid 兒童線上專課 和客製化課程,時間自定。

上課同時使用漢語拼音和注 音符號。

(22)

12

5 知識動能線上 華語學院 YES! Mandarin

http://www.yes-mandarin.com 2013 年起步的臺灣新興線上華語 學習服務公司。以溝通式教學法進 行華語文授課,企業宗旨為「全球 化思考,在地化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一對一同步真人互動 一共提供六種課程服務,包 含:

華語學習、語言趨向知識培 訓、海外華語全浸式課程、華 語教師培訓及招募、華語課程 規劃諮商、華語教學及教材輸 出。其所屬數位中文學習平台 課程類分為基礎班、進階班和 證照班。

主要教材為《華語簡易通》系 列。

6 漢華天下教育 發展有限公司

http://www.haninstitute.com.tw /

全球漢語教學總會授權合格的教學 單位,2007 年成立漢華國際中文學 院,是唯一以推廣漢語教學及漢語 師資培訓爲主的全球教學發展中 心。

一、線上教學 VOD 二、同步線上教學 三、同步真人互動

2012 年始開放在線視頻點播 VOD(Video On Demand)教學 與同步上課。提供三種線上授 課類型。其「同步線上教學」

須配合中心時間上課,而「線 上真人互動教學」則是安排一 對一或小班制教學,可依學生 規畫安排時間上課。

7 麥奇數位股份 有限公司

TutorGroup

http://www.tutorming.com/ TutorGroup 成立於 2004 年,推出 24 小時全年無休的在線語言學習 平台,旗下運營四大子品牌,包括 英語學習品牌 VIPABC、

一對一同步真人互動 2008 年推出的 TutorMing 中 文學習平台,採一對一真人互 動的線上華語教學服務,並提 供客製化學習主題和教材內

(23)

13

TutorABC、針對青少年英語學習的 TtutorABCjr 和中文學習品牌 TutorMing。

容,並在教學後追蹤學習成 效。

8 網際智慧股份 有限公司 IQChinese

http://www.iqchinese.com/ IQChinese Corp.為知名「電腦學華 語」教材及產品服務供應商,致力 於運用電腦科技以提供消費者好學 (Easy)、好玩(Enjoyable)及快速有效 (Effective)的華語學習產品與服 務。其主要產品包含華語數位教 材、華語學習軟體、華語補習班授 權加盟、華語教師培訓。

線上教學 VOD

IQChinesee Lab「電腦教華語」

的提供教材、教案、師資培 訓、品牌支援等服務。

IQChinesee Tutor 則是提供華 語師資培訓及教學支援服務。

9 艾爾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www.myet.com 艾爾科技成立於 2002 年,為專注於 先進語言教學系統研發的教育軟體 公司。主要產品「MyET – My English Tutor」及「MyCT – My Chinese Tutor」提供英語及華語學 習者嶄新而有效的線上學習方式。

自 2003 年推出以來,MyET 已經 在臺灣,韓國,中國大陸,日本,

美國等地區擁有 120 萬名以上的使 用者,所提供的課程更涵蓋兒童到 上班族等不同年齡層的需求。

語音辨識同步互動 根據「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Method)及

「溝通式學習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所設計,搭配全球首創的「自 動語音分析系統」

(ASAS© ,Auto-matic Speech Analysis System 中華民國發 明專利第 189374 號),分析 使用者的發音,並清楚指出使 用者在發音、語調、流利度、

音量這四方面中的錯誤,可以

(24)

14

讓學生藉由「先聽說,後讀寫」

的正確語言學習方式,迅速提 升英語能力。其特色為不受時 空限制、隨時可上網使用,就 像家教般一對一矯正使用者 發音。

10 漢網管理顧問 有限公司

http://www.chineseassociate.co m/

以「全方位中文教學支援網」為願 景,系統化建立中文教學專業內 容,跨國教學企劃年資達 15 年以 上。是漢語教學業中,少數同時提 供實體教學、線上同步教學、師資 培訓、教學諮詢、教材零售、專案 企劃等服務的機構。

其華語師資培訓的教學過程就是典 型的教學示範。為確認每位學員獲 得應有的學習成效﹐漢網學院的師 資培訓班採個人班及小組班授課。

一對一同步真人互動 一、線上同步漢語教學課程,

包含:

課程設計、教案編撰、線上教 學執行

二、漢語教學人力培訓:

融合漢語教學專業、數位工具

應用、跨文化溝通。

(25)

15

研究者挑選了目前國際上包含官方和業界的知名華語文線上教學網站(包含 臺灣、大陸、美國)一共十間,一一致電訪查,詢問提供線上同步教學的營運模 式以及線上華語師資培訓的相關資訊,根據各家公司行號或服務單位的第一手消 息,整理彙整出如上表格。不過,大部分的公司多以執行線上同步教學模式的營 運尚未成熟,或者是基於商業機密,不便提供聘任師資的條件、薪資或線上同步 華語教學的授課細節。因此,研究者主要還是以其官方網站所提供的標準資訊為 依據,統整、歸納出這些網站的服務資訊、類型和教學概況。

第二節 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

科技化學科內容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由美國學者 Mishra 與 Koehler (2006)所提倡,是用來理解一名教師在 有效的教學實踐中,利用科技化工具增強、整合教學和學習環境所需要的知識理 論框架。

在當今的教學領域範疇中,一位成功教師的教學體現不再僅是學科知識的傳 遞,還應當包含教師個人對學生先備知識與學習困難、教學方法與策略、課程知 識、教育情境、教育目標、價值與信念等因素之理解。然而,以當前師資培育模 式來看,卻仍多是將學科內容知識與教學知識分別傳授,導致多數職前教師於教 學實習之際,不知如何整合學科內容知識與教學知識,並將學科內容知識轉化為 學生能懂的學習內容。

對此,Shulman(1987)認為教學成功之關鍵乃在於教師對於「學科教學知 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能夠有效整合理解,亦即教師應將 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藉由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Pedagogical Knowledge, PK)轉化為學生可理解與學習之內容,同時透過學生的認知程度、

動機和興趣,將學科內容加以轉換並隨時調整最適切的作法,此一概念由他最早 提出;Marks(1990)則認為,PCK 應當包含四項高度重疊與整合之因素,依序分

(26)

16

別是:為教學目的的學科知識、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在學科中教學使用的媒 介,以及所進行的教學過程。伴隨著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應用快速發展,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實已為現今教師所當具備之基本素養。面對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對教 育所帶來的新契機與對傳統課室的巨大衝擊,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除了應該考量 到學科內容知識與教學知識外,更當具備應用科技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能力 (Technological Knowledge)。為協助教師於教學歷程中能夠有效結合學科內容知 識、教學知識與科技知識,並及時解決可能面臨到的多元複雜的教學活動,Mishra 與 Koehler(2006)即依據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修改 並提出一套完整的知識領域理論框架,是為「科技化學科內容教學知識」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誠如上述,教學其實是一項多元且複雜的活動,期間可能涉及到學生先備知 識、教師對學科內容之認知、教學活動設計與歷程、教學評鑑、學生學習意願與 表現、師生互動關係等環節,而其環節亦可能有所重複或相互影響。為促進教師 對於使用資訊科技所需達成的教學目標有更深入探討之動機(徐式寬、關秉寅,

2009),本研究認為提供教師有效結合應用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教學 知識(Pedagogy Knowledge),以及科技化知識(Technology Knowledge)之概念當有 助於培育教師發展、精進與專業化。為更深入了解可行之理論架構,本部分即針 對 Mishra 與 Koehler 所提倡的 TPACK 理論架構進行說明與探究。

TPACK 的架構主要將資訊科技、學科內容及教學方法分成三個獨立卻又完 全相依共存的結構,並相互交集為七個不同的知識領域架構(見下頁圖 1),也 就是 Mishra 與 Koehler(2006)認為對數位時代中的教師來說,在現今教學應當考 量的重要因素,依序分別為: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教學知識 (Pedagogical Knowledge, PK)、科技化知識(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學科 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科技化學科知識(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CK) 、科技化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TPK),最後整體綜合為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研究者整理文獻如下分項論述:

(27)

17

圖 1 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七大領域示意圖(引用自 TPACK.ORG)

一、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

學科知識指的是學習與傳授知識的實際內容。教師必須了解和理解所教授學 科之概念、理論與流程,同時亦需了解到知識的本質與可能涉及之不同領域知識 層面(Shulman, 1987)。

二、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PK)

Mishra 與 Koehler(2006)認為教學知識是教學和學習歷程中所涵蓋的知識 與方式,例如學生的學習、課堂的管理、教學計劃的制定與執行,以及學生的評 價,而其中亦包括了整體教育之目的與價值。教師應當懂得如何建構知識,掌握

(28)

18

教學技能,激發學生發展對學習有益之思維習慣與積極意向,而期間亦當涉及各 項認知與發展理論之應用。

三、科技化知識(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K)

科技化知識乃為建構知識指標之技術,指的是現今流行的多媒體教學技術,

如虛擬課室、教學軟體或電子白板,並涉及應用相關科技時所需具備之技能,如 網路平台教學系統和相關雲端應用程式的操作能力、電腦軟硬體所進行的文書處 理,甚至是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所提供且普遍流行的應用程式軟體等知識。

四、科技化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TPK)

科技化教學知識是驗證確實掌握教學知識的能力,因為此一知識乃應用於教 學和學習環境之建構。教師能夠妥善應用可行的科技知能建構利於學習者主動學 習之環境,並掌握學生學習回饋與提問。

五、科技化學科知識(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CK)

內容科技知識乃在於尋求內容知識與科技知識之相關聯繫與結合應用,雖然 科技的應用或許會部分限制內容知識之表達與傳遞。然而,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將 促使教學更具靈活性,師生溝通則更彈性。在內容科技知識上,教師所需知道的 不只是完整的內容知識,更當思索於改善教學限制之科技知識。

六、學科內容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如同前述,有效的「內容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著重在內容知識與教學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有效的內容教學知識乃在於,

考量學生所具有之先備知識與認知,結合教學與學習理論基礎,透過教學設計過 程與評量,將學科內容知識與教學知識做最有效之結合與傳達。

七、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綜合以上論述,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時除涉及內容知識、教學知識與科技知識 等各分項知識外,亦需關切於內容教學知識、教學科技知識、內容科技知識之相 關性與聯繫性,進而在教學活動進行期間有效發揮科技內容教學知識。

(29)

19

TPACK 的框架突顯出教學方法和技術知識領域之間所存在的複雜關係,一 名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除了需要進一步理解和研析這三個知識領域的組成、

交集生成的關係,並且有效整合此項龐雜的技術 (Archambault & Crippen, 2009)。

此外,更需要透過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以期確實助長教學演進,從傳統的課室 教學(Classroom-based Learning)到資訊融入教學(ICT Learning),最後達到無所不 在的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之境地。

舉例而言,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初,可先應用教學科技知識(TPK),建構 互動系統(如網路教學平台、討論社群或前測問卷系統)以瞭解學生所具備之先 備知識及經驗,同時提供學生課程進行期間及時回饋與提問;再者,應用科技化 學科知識(TCK)強化對特定學科內容之認知(如透過網際網路查詢、補充延伸資 料);最後,在教學活動設計與歷程進行上,可有效應用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 (TPACK)建構適宜之科技學習輔助模式,同時強化與刺激學生學習動機與表現。

此外,教師亦當足以時時透過教學知能(PK)檢視資訊科技知能(TK)應用之實用性 與價值性,並隨時進行適宜適度的調整和修正,以期有效達成學科內容知識(CK) 之傳遞,確保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習的學科內容。

由上述說明可知,正因為教學實為多元且複雜之活動,同時現今學生學習模 式亦已因資訊科技普遍應用而有所改變,對教師來說,若能強化對科技內容教學 知識之理解與應用,當有助於教師更瞭解資訊科技所需達成之教學目標,同時亦 得以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精進其工作表現與教師發展。

就本研究而言,「華語科技化教學能力」旨在依據 TPACK 的七大知識領域,

將華語文(Chinese)直接設定為學科內容(content),使其成為適用於本研究同步教 學實習的「華語文科技化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hinese Knowledge, TPACK),探討華語文學科教學的知識內涵該如何與科技化工具加以 結合,並體現在華語文教學本體論、語言學、教學策略、教學法的整合和應用。

此外,研究者更進一步設計同步教學實習的線上觀課評估表,應用在職前教師的 同步教學錄影之評量分析。線上同步教學的應用皆必須仰賴科技,所以 TPACK

(30)

20

在同步教學的實施過程當中具備相當關鍵的重要性,是為其研究設計依據和參考 模式。

就同步教學錄影的層面,Richard & Rodgers(2001)提出社會互動觀(Social interactional view),強調注重過程的教學(Process oriented approaches)。本研究將 以影片分析法評量職前教師在同步教學實習過程中的華語文教學表現,觀察其如 何具體應用華語文科技化教學知識的整合程度,搭配不同國家使用不同教材的多 元性,以及針對學生對象的年齡、中文程度不同的程度所使用的教學法,設計以 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帶給學生自行建構知識並轉化成口語能力的機會,以期 完成以學習過程的教學活動,達到確實使用中文溝通表達的目的。

第三節 華語科技化教學能力

一、華語科技化教學能力

趙金銘(2001)從學科研究的角度提出對外漢語教學的四論說──「教什麼」、

「怎麼教」、「如何教」、「用什麼技術手段」;並指出對外漢語教學應含括的 四個面向:

(一)本體論:從事漢語本體研究,理論基礎為語言學,研究目的是「教什麼」;

(二)認識論:從事漢語習得與認知研究,理論基礎是心理學,研究目的是「如 何學」;

(三)方法論:從事教學理論與方法研究,理論基礎是教育學,研究目的是「怎 麼教」;

(四)工具論:從事現代科技手段應用於教學與學習的研究,理論基礎是計算語 言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目的是「用什麼技術手段」

以上四者構成了完整的系統。崔希亮(2007)沿用其說,但在認識論部分,他提 出應以認知科學代替原本的心理學,其內涵應兼備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實 驗心理學等分支學科,此一觀點已為學界普遍接受。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論述之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文中心擬出一套

「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評核系統」,藉由此評核工具的實施,將可有效檢驗同步 教學教師在虛擬教室教學能力、教學方式、平台運用程度、教材掌握度、教學品

(31)

21

質、學習成效、評量實施、課室經營、數位技能等多個面向的能力程度,並藉此 一較具公信的評核工具,分析出華語文教師在進入遠距教學領域之前,所需加強 的能力為何。「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評核系統」的評核指標共有十大項目,每個 項目分別細說五點指標內涵(見表 2):

表 2 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評核系統評核指標 一、線上課堂溝通及教學能力

1.能以中文與學生互動,但未能掌握語音及運用正確語速

2.能運用正確的語音及語速與學生互動交際,並能有效解釋課程內容

3.除能運用正確語音及語速與學生互動交際及講解課程內容外,亦能以文字演繹 教材內容

4.除能正確(發音、文法、用字)運用中文與學生互動交際及講解課程內容外,

亦能以多媒體演繹內容,與學習者互動。

5.課程中能運用正確且富涵意義的對話來解釋、說明課文內容,並以流暢運用多 媒體演繹教材,導引學習者互動,促其吸收正確的知識及概念。

二、運用活動建立線上交際關係

1.教師僅運用課程一開始介紹課程相關訊息。

2.除了課程相關訊息介紹外,教師提供雙方的自我介紹機會。

3.除了交換師生雙方的個人訊息外,教師提供至少一種互動的教學活動。

4.除了認識師生外,教師提供數種在線上教師的互動活動,讓學習者更融入學習 活動。

5.除了提供師生互識的機會外,教師提供多元的線上教室內及其他社群平台的教 學環境,讓學習者與學習主題有更多互動機會

三、教學方式

1.能透過口說講述方式完成課程 2.能運用單一問答技巧於課程之中

3.除了要求學生說話溝通外,教學中亦包括讀、寫活動

4.除了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聽、說、讀、寫等技巧外,亦包含打字輸入等活動

(32)

22

5.除了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聽、說、讀、寫、打字輸入等活動外,亦能鼓勵學習者 將所學運用在實際的生活中

四、教學平台的運用程度

1.能運用教學平台說話、繪圖、打字

2.能將投影片、圖片、網頁等多媒體素材導入教學平台

3.能靈活運用影片、聲音等多媒體素材,設計及發展課程、作業及測驗

4.能熟悉同步教學平台發言權控制、遠端協助、線上分組等進階運用,並能協助 學習者解決資訊問題。

5.能將外部資源,包含非同步教學平台、社群網站、即時訊息等資訊工具及教學 資源與課程無縫接軌。

五、教材的掌握及運用

1.能了解教材並確實運用線上教學平台工具講述課程

2.能依學習者程度運用線上教學平台工具調整教學步驟與步調

3.能依學習者學習型態或需求,適度調整或改編教材,符合教學需求

4.能依教學主題靈活調配教材內容或導入外部資源,符合學生程度及教學需求 5.能本於教材精神,改編或加入各種活動,讓學生充份互動,積極學習;並能將 改編後教材與其他教師分享,擴增教材內容

六、從學習者回應反應出的教學品質

1.在課程結束後,學生在老師的要求下會做出反應 2.在課程結束後,學生會主動做出反應

3.在課程結束後,學生會依要求繳交作業

4.在課程結束後,學生除依要求繳交作業外,亦會透過社群平台或其他溝通方式 積極與教師聯繫

5.在課程結束後,學生除積極與教師聯繫外,亦會探詢課程後續進度或介紹其他 學習者

七、輔助與激發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樂趣

1.學生能在線上專注一段時間,且不會很快失去注意力

2.學生能對教學內容保持注意力,對教師的問題能有正確的回應

(33)

23

3.學生能按時學習並完成作業繳交及成果評核 4.學生表示對課程內容感到興趣,並獲得顯著進步 5.學生對學習內容完全投入,並能舉一反三

八、評量的設計與實施 1.能設計課後作業

2.能於課中提問,診斷學生學習情況

3.能於課中提問,診斷學生學習情況;並於課後提供適當作業,供學生練習 4.能在課中及課後設計並實施形成性和總結性評量,適時評估學習成效並給予學 習建議

5.能蒐集並整理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狀況製成教學檔案,藉以評做整體教學成 效。並能依評估結果提供適性教學。

九、線上課室的經營管理能力

1.能有效掌握線上課堂時間並適時暖場、引起動機

2.能說明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並營造第二語言學習氛圍,並與學生簡單互動 3.能掌握教學主題、維持教學互動,並主動觀察學習者反應

4.能適度運用糾正及鼓勵技巧,讓學習者保持學習熱度與興趣

5.活動指示明確,能隨時給與正確回饋,學習者反應熱絡,教學能依既定進度進 行,有如傳統課室般真實

十、數位與電腦多媒體技能 1.會操作基本的文書軟體

2.能善用網際網路相關工具、資源

3.對於課程教材、投影片製作十分熟練,並能使用相關圖片、聲音及影片處理工 具輔助製作,且善用網路相關資源

4.熟稔多媒體相關工具軟體,並能結合於教材製作及實際課程設計、教學規劃,

且善用網路相關資源

5.對於華語文教學相關工具軟體,及多媒體工具操作皆十分熟練,並能依教學情 況或學生需求搭配使用相關軟體輔助教學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34)

24

本研究的同步教學實習將對應以上十大項目準則,依據各大項的指標內涵執 行同步華語教學。從一開始有計劃性的循序漸進,培養華語文教師的職前訓練,

要求其練習線上課堂溝通及教學能力,然後根據研究計劃建立師生之間的線上關 係,由職前教師主動發信招呼、自我介紹、簡單說明同步教學的交流模式與時間、

教材訂定的相關細節,達到互動、互識、有助於教學交流的師生關係。接下來,

針對第三到五項的準則,確定口說為主的教學方式,熟悉相當程度的教學平台之 運用,並且詳實掌握華語文教材的運用。接著職前教師教學省思日誌和提供給外 國學生的課後問卷調查,從學習者的反思和回饋掌握教學品質的成效,然後才能 修正下一次的評量設計與實施,輔助與激發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樂趣。在側重 科技化工具輔助同步教學的實習設計當中,除了基本的華語文學科知識以外,最 重要的莫過於職前教師在線上課室的經營管理能力,以及相關多媒體數位技能的 運用,所以本套「華語文遠距教學能力評核系統」亦是本研究設計架構的重要參 考指標之一。透過多媒體科技的媒介,串聯起「教師」、「多媒體提問媒介(如 簡報)」,和「學習者」三者間的對話關係,藉由相互溝通的特質,多重感官刺 激轉移到透過經驗的參與的關係上。

二、同步教學型態

同步教學的型態具備幾項獨特的特質(Finkelstein, 2009),包含:

(一)與同儕、老師及知識專家的即時互動;

(二)能和不同的學員即時互動和經驗分享;

(三)能提供即時的工具讓學員立刻互動;

(四)能直接和真實世界及資源連結;

(五)能即時要求學員展示剛學習的知能以便評估;

(六)能兼容更多不同的學習族群並提供即時互動與學習空間;

(七)能邀請其他客座專家加入學習環境。

華語文教學實習類型既屬於同步遠距教學(Synchronous Distance Education)之範 疇,則必須藉由職前教師和海外學生於約定的時間透過網路視訊軟體上網上課。

基於上述七項特質,同步教學所選擇的通訊軟體便利操作與否,便對教學成效扮 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35)

25

同步教學可選用的工具很多,只要能傳達文字、提供聲音和影像同步交流的 即時通訊軟體就可以做為同步教學的媒介。例如,2003 年於愛沙尼亞軟體開發 上市的 Skype 提供免費 1 對 1 或者 1 對多的視訊及群組視訊對話,倘若雙方網路 順暢,其視訊高清晰音質甚至超越普通電話。在華語文同步教學上的運用,Skype 除了可以分享主講者的簡報、傳送檔案與文字聊天互動,還可以跨不同平台,包 含 Windows、Mac、Linux、iOS (iPhone, iPod 和 iPad)、Android、Symbian 系統,

甚至能在 Sony、Panasonic 以及 Samsung 等部分電視上使用,也可以直接透過 Skype 撥打視訊電話給 Facebook 的聯絡群組,其普及率之高,用在教學上十分便 利。2011 年十月 Skype 被微軟公司收購,並於 2013 年在全球正式取代 Windows Live Messenger。近年來迅速崛起,且在臺灣地區特別普及流行的社群網站 Facebook,亦於 2011 年跟進,免費提供視訊通話(Video Calling)的功能,只要一 個簡易的安裝設定步驟,便可即時開通。但此功能僅支援 1 對 1 視訊通話,通訊 品質較不穩定,適合輔助教學的功能亦少,所以一般僅限於私人使用,作為教學 專業的用途不大。

此外,像是 Teamviewer、僑務委員會目前使用的同步教學平台 iShare、財團 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所選用的 JoinNet 以及目前新興的 WiZiQ 等服務,都是適用 於同步教學的工具。Teamviewer 乃是一款免費、中文化、跨平台、操作方式簡 易的遠端控制軟體,2014 年已更新為 9.0 版,只要兩台電腦都安裝這個軟體,透 過中間伺服器取得一筆 ID 和密碼 (替代電腦的 IP),就可以遠端連線,由主控端 電腦遠端操作另一台被控端的電腦。更特別的是,如果電腦有問題,只要可以連 上網路,將取得的 ID 和密碼通知彼端友人,對方就可以從遠端連線到您的電腦,

從彼端操作,解決此端的問題。TeamViewer 還具有可穿透防火牆連線,主控端 和被控端可隨時互換、傳輸檔案、遠端喚醒等更為進階的功能。JoinNet 數位教 學工具由美國 HomeMeeting 公司所研發,基礎頻寬 24k 以上,集多種數位教學 功能於單一、穩定、安全性高、且容易管理的平台上,擁有簡易安裝、人性化的 操作介面以及隨時隨地上網使用的便利性。WiZiQ 則是一操作簡易的免費教學平 台,教師可以在 WiZiQ 上隨時開課,並邀請學生參加課程,以視訊會議的方式,

使用電子白板、文件共享(Word、PPT、PDF、聲音及影片檔)等功能進行教學,

(36)

26

頗符合同步教學的規模和需求。以上同步教學平台皆可配合 Moodl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線上學習系統進行課室管理。

Moodle 是一套課程管理系統及虛擬學習環境,支援 70 種語言,在國際上廣為使 用。其功能具備完整而容易使用的課程發展、課程管理、學習評量、互動交流等 工具,屬全方位的數位學習系統,提供學生架構清晰的學習介面,也提供擁有不 同領域教學經驗的老師一套有效整合教學方案的系統。

除了上述這些適合安裝於桌上型電腦的即時通訊軟體,現今由於雲端服務的 通行和智慧型手機之普及,較廣為大眾使用的免費應用程式還有 WeChat、LINE、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WeChat 是一款手機通訊通信軟體,支援行動手 機網路發送語音訊息、影片視頻、圖片和文字,可以 1 對 1 視訊語音通話,或建 立多人聊天室(人數上限為 40 人),支援高達 18 種語言介面,還能根據地理位 置找到附近的人,引領嶄新的移動通訊溝通體驗。LINE(中國大陸稱「連我」)

是由韓國 NHN 株式會社在日本的子公司 LINE 株式會社開發的一個智慧型手機 應用程式,在 2011 年 6 月發布。LINE 的用戶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與其他人進行語 音通話或傳送簡訊,其最大特色為豐富的卡通形象貼圖,所以廣受臺灣年輕人的 歡迎。符合相似功能的免費應用程式還有 Whatsapp 和 2013 年底甫推出的 Facebook Messenger,皆強調以「即時通訊軟體」為訴求的獨立運作,加速訊息 瀏覽和即時通訊的速度。

以上例舉的即時通訊軟體大致上皆具備免費下載、免費使用的原則,並且提 供了視訊會議、文字交談、語音交談、檔案傳輸等功能,因此全球普及性高,在 同步華語教學裡亦常因其便利性而經常使用;部分軟體亦有收費選項,提供更為 進階的通話或視訊功能,在此不列入討論範圍內。

本研究基於經費的限制,主要以免費通訊軟體為第一優先考量;再者,同步 教學平台必須符合擁有多元化、適宜輔助同步教學的功能和簡易操作的模式,不 失同步教學的虛擬課室所需之專業功能,並且以最佳通訊效果為前提,選擇 2013 年所發行的 Google Hangouts 作為本研究的同步教學平台,輔以其相關雲端服務 及工具應用。本研究的華語文同步教學實習一律以 Google Calendar 來設置雙方 的交流行事曆,Google Calendar 可設定發送電子郵件和桌面提醒的選項,達到事

(37)

27

先提醒上課的功能、發送邀請函,並新增視訊通話,讓學生只要登入 Google 帳 號,查看行事曆,點選當日的同步教學實習排程,便可直接進入 Google Hangouts 的虛擬課室,透過同步視訊互動、文字對話視窗、聽覺和視覺上的影音特效、桌 面文件共享、同步觀看 Youtube 影片的功能,達到全方位同步華語文教學的整合 效果。此外,Google Plus 更可以透過 Youtube 發起「Hangouts 直播」,不僅可 以提供線上全球同步直播觀課,更可以在進行教學的同時同步錄影,達到回收教 學影片以供研究分析的目的。

基於當代即時通訊軟體的普遍風行與相關應用程式功能之便利,華語文同步 教學與相關教學平台結合的發展蒸蒸日上,研究者就本節所討論同步教學型態所 適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依其收費型態、功能及特色整理如下(見表 3):

表 3 即時通訊軟體一覽表

即時通訊軟體 收費型態 功能及特色

Google Hangouts 免費 同步視訊互動、文字對話視窗、聽覺和視覺上的影音特 效、桌面文件共享、同步觀看 Youtube 影片的功能 Google Hangouts

On Air

免費 透過 Youtube 發起「Hangouts 直播」達到全球同步直播 觀課和錄影並自動儲存雲端 Youtube 個人頻道的功能 Skype 免費 支援 1 對 1 或者 1 對多的視訊或群組視訊通話

Facebook Video Calling

免費 僅支援 1 對 1 視訊通話

Teamviewer 免費 僅支援 1 對 1 視訊通話,但是可以執行上限為 25 人音訊 會議,並具備文字對話視窗、下載檔案、視訊紀錄等功 能。最大的特色為遠端救援的功能

WiZiQ 免費 支援 1 對 1 或者 1 對多的視訊或群組視訊通話,具有電 子白板、文件共享功能

iShare 免費 上傳教材、電子白板、瀏覽網頁、桌面分享功能 資料來源:各即時通訊軟體官方網站

(38)

28

由於網際網路和視訊軟體功能的發達和快速升級的進階功能,讓本來備受時 空距離限制的師生雙方足以輕易即時互動,因而被廣泛地運用於教學中,在華語 文教學的全球風潮之下,更成為同步華語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根據近年來 的文獻紀載,學者或教師應用網路視訊進行華語教學共歸納出三項優點(鄭琇仁、

許詩聆,2010):

1. 突破時空藩籬:

海外學生可省去特地到臺灣當地求學所花費的時間、金錢、交通支出,只要 透過網際網路就可即時地與目的語教師互動、練習,甚至能在對話的過程中 了解臺灣的生活資訊或文化特點,彌補語言環境不足的問題(呂念慈,2002)。

另外,透過網路的便利性,也能讓位在不同地點的學生於同一虛擬課室學習,

使上課時間變得更為彈性(I-ping Fu, Yen-Chu Lia, 2007)

2. 提供即時互動:

透過視訊軟體所提供的視訊平台、電子白板等互動功能,教師不僅能直接觀 察學生反應,進而確認學生是否理解,學生也同樣地能立即看見教師和其他 同學的回饋和反應,與之進行即席互動(陳雅芬等,2009)。現今普遍且更 新頻率頗高的雲端服務程式,比方說 Google Hangouts,更是具備了聲音和影 像的即時特效功能,為同步教學的師生增添更富趣味性的效果。

3. 更重視學習機會:

在 CFL 的情境之下,學生所處的環境缺少實際大量練習目的語的機會,所以 透過網路視訊的遠距教學時,可以特別補強目的語之口語練習,使得學生更 加珍惜、重視特定時限之內的練習機會,增加學習的動機和熱情。(樂大維,

2005)

然而,使用網路視訊進行華語教學亦並非完美無缺,其缺點如下:

1. 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現象:

舊時由於學術網路容易壅塞,受限較多,使得影音訊息的傳輸產生時差,

導致聲音或畫面時有不同步、停頓、消音或不清晰的情況,而間接影響課程 進行的順暢程度(信世昌,1999;陳雅芬,2001;呂念慈,2002;李利津,

數據

表  10 全美中小學中文學習課程標準大綱五大目標  溝通(Communication)  Goal 1: COMMUNICATION  溝通
表  36 SF 學生問卷回饋一覽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EI0020190328 IT in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Series: Using e-Learning Platform Edmodo to Enha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b) Pedagogical and Assessment Practices (e.g. Transforming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ulture, Promotion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Skills Development for e-Learning) ... Use

※ School social workers can prov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advices and help, including training and teaching of skills and knowledge related to social work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 The pre-primary institution is able to design learning activities around themes to facilitate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from different learning strands and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Mishra & Koehler

Keywords: experiencing learning, general emo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