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體育課室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之研發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體育課室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之研發"

Copied!
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八十九學年度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書

體育課室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之研發

主 持 人:周宏室

(2)
(3)
(4)
(5)
(6)
(7)

性系統,期使本系統能切合使用者的需要。 四、將本系統經由專家建議資料庫的建立,將觀察結果透過模糊理論 的運作進行交叉比對,給予教學者精確的專家建議。 五、將上述體育課室觀察系統程式進行實作與評估,並據以修改,以 切實達到本系統程式功能性、實用性之既定目標。 六、描繪出本系統程式未來後續發展的可能性,並試圖提出建議,以 供未來後續研究者努力的方向。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 系統觀察法(System Observing Analysis Method)

系統觀察法即是由經過訓練的觀察者遵循著一定的規則和程序來加觀 察、記錄和分析所要觀察的事物,並確定其他人依同樣的方法觀察相 同的事物時,也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二、 行為類目 意指系統觀察法中所欲觀察對象之各類特定行為,其定義必須是明確 的、易於觀察的、可以記錄的。 三、 學生行為︰ 專指體育教學情境中,個別或整體之學生特定行為。其可透過明確的 行為定義加以歸類,並藉以系統化的記錄。 四、 師生互動行為︰ 專指體育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個別或整體之學生有所特定行為之交流 與互饋。其可透過明確的行為定義加以歸類,並藉以系統化的記錄。 五、 體育教學研究:RTPE(Research 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8)

見,它是一種把分散在各處的專家們,經由結構化的溝通程序,表達 出整體討論結果的預測方法。 七、 專家 本研究中的專家意指符合本研究第參章第二節中所列條件之專家學 者,其中包括對系統觀察法有所研究之教授、學者、研究生以及體育 院校之教授等等,共 150 人。 八、 Visual Basic 程式語言

(9)

第貳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體育課室經營之相關文獻

有效的教師必是一個有效率的課室經營者。以下就是體育課室經營之 相關文獻的探討:

一、 觀察研究法在體育課室經營上的應用

Rosa Covington Packard 在他所著「隱藏不見的樞紐」(The Hidden Hinge)一書中的第六章「觀察是一條雙行道」(Observation Is a Two-Way Street),開宗明義的推崇本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說:「蒙特梭利對教育的貢獻乃是根基於觀察。」(許惠珠, 民 80)。而國內知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張春興教授也在其「教育心理學」一 書中提到:在教學歷程中觀察學生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師可以獲得很多 方面的資料︰ (一)教師可以隨時注意到學生學習進步的情形,或是學習困難的所 在,作為輔導學生學習與調整教學方法的參考。 (二) 教師可以發現學生行為上的特殊問題,及早設法補救。 (三)教師可以隨時注意到學生們對自己的反應(教師是為學生所愛 戴或是拒絕),並藉以加強或改進師生間的關係。 一般而言,許多心理與教育問題非得利用觀察研究法去探討不可;諸 如師生之間、學生彼此間的交互作用關係、學校行政人員與教師間的交互 關係等(林蕙蓉,民 80)。 二、 傳統體育課室的觀察技術: 傳統觀察技術以直覺判斷(Intuitive Judgment)、視覺注視 (Eyeballing)、事件記錄(Anecdotal Records)、行為檢核表及評分量表 (Checklists and Rating Scales)等四種方式來收集資訊;藉以對教師行為 做直覺與經驗的觀察,但卻無法因應研究與時代之所需,因而發展出一系 列的觀察系統(Siedentop,1991)。

(10)

的研究,使一大批的觀察系統紛紛出籠。到 1970 年,大約有一百多種的 觀察系統問世(Simon & Boyer,1967;1970a;1970b)。其中以法蘭德斯 (Flanders,1960)所發展的「法蘭德斯互動分析項目」(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Categories)最廣被使用(簡紅珠,民 77)。 由於資料收集的電腦化已經取代舊有的測量技巧,進而提升了觀察、 儲存、分析、傳送資料的效率,體育教學或運動的自然情境中的直接觀察 研究因而邁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隨著電腦科技的快速發展與普及,個人筆 記型電腦已成為教師或研究者在使用系統觀察法時的一大利器(McKenzie & Carlson,1989)。這是由於一般系統觀察法所使用的傳統紙筆記錄方法有 其先天上的限制,故無法有效率的記錄在同一時間所發生的大量行為類 目,於是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也就隨之應運而生。教師善用觀察法已是刻不 容緩,教師唯有不斷地自我觀察,並且觀察周遭的人、事、物(尤其是學 生的言行舉止),才有可能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許惠珠,民 84)。 透過教室觀察能有效提高教師的意識(Good & Brophy,1994)。國外學者也 指出︰期間記錄法是測量 ALT-PE 最有效的記錄方法(Siedentop,

Tousignant, & Parker)。 三、 結語

「科學始於觀察,而且必須終於觀察,以作為最後的確認。」(許惠珠, 民 84 )「 Science begins with observation and must ultimately return to observation for its final validation」(Goode & Hatt, 1981)。

(11)

仙湧,民 84)。而使用系統觀察法從事於體育教學研究,除了具備提供資 訊作為教學行為的修正外,教師的自我評鑑、以及教學者的評鑑與行政決 定之參考亦可運用(李俊杰,民 87)。 我們認為,教師覺察不到課堂上的許多事件是因為: (1) 課堂上的互動牽涉到的是迅捷且複雜的溝通 (2) 不同的生活經歷使教師對一些問題比對另一些問題要敏感 (3) 教師普遍沒受過監測和研究自己教學行為的訓練 (4) 他們很少收到對他們的行為的系統或有益的回饋 最後,我們強調,如過教師和觀察者不知道要觀察什麼什麼行為,不 知道怎麼準確的蒐集訊息,以及在分析他們的觀察紀錄時不使用某個概念 架構,他們就可能理解不了課堂行為(Good,&Brophy,1994)。 自 1970 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系統觀察法的發展與應 用無論在體育教學研究或師資培育上皆有相當豐碩的成果(林靜萍,民 85)。在七十、八十年代的美國,系統觀察法(System Observation)可以說是 體育教學研究的主要工具之一;然而,國內正式開始使用此工具,應該是 九十年代以後的事了(蕭秋祺,民 87)。而其中最廣泛被使用的時間樣本 法觀察系統就是 Academic Learning Time-Physical Education(ALT-PE) system(Siedentop, Tousignant & Parker,1982)。

(12)
(13)

一、口語跟非口語交互作用分析:共六種

表 2-2-2 口語跟非口語交互作用分析之觀察系統一覽表

名 稱 作 者

1

The Rankin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RIAS)

Kelly D. Rankin

2

The Behavior Analysis Tool

(BAT)

Michael Goldberger

3

Cheffers’ Adaptation Of The Flanders’ Interation

Analysis System (CAFIAS) John T.F. Cheffers and Victor H. Mancini 4 CAFIAS Supervisory Feedback Instrument (CSFI) Deborah A.Wuest and Victor H. Mancini 5 Self-Assessment Feedback Instrument (SAFI) Victor H. Mancini and Deborah A.Wuest 6

THE Dyadic Adaptation Of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DAC) Thomas J. Martinek and Victor H. Mancini 二、師生互動之分析:共 14 種 表 2-2-3 師生互動之分析之觀察系統一覽表 名 稱 作 者

(14)

1 Managerial Efficiency in Physical Education (DACOME-PE) and Frank Rife 2 Flow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FOTOP) Theodore W.H Johnson 3 Student Teachers Observing Peers (STOP) Patt Dodds 4 Systematic Observation of student Opportunities to Respond (SOSOR) Will Brown 5 Academic Learning Time-Physical Education (ALT-PE),1982 Revision Melissa Parker 6 Teacher’s Questionnaire on Students’ Activities (TQSA) Victor H. Mancini Deborah A.Wuest Deborah M.O’Brien 7 Teacher Monitoring Analysis System (TMAS)

Hans van der Mars

8

The ALT-PE Microcomputer Data Collection System (MCDCS) Michael Metzler 9 The Time-On-Fitness Instrument(TOFI): Time On-Task in Nonschool Settings Tchang-Bok Chung

(15)

10 Analysis (DIBA)

Deborah Tannehill

11

Observational Recording Record of physical Education’s Teaching

Behavior (ORRPETB)

Michael J.Stewart

12

Observation Instrument for Content Develop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OSCD-PE)

Judith E.Rink

13

Qualitative Measure of Teaching Performace Scale

(QMTPS)

Judith E.Rink Peter H.Werner

14

Instrument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edagogical Func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EDFUNC) Bruce L.Morgenegg 三、教練與運動員互動分析:共 8 種 表 2-2-4 教練與運動員分析之觀察系統一覽表 名 稱 作 者 1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Coach Observational system (PETCOS) Jerome Quarterman 2 Coach Behavior Recording Form (CBRF) Edward V.Langsdorf 3 Teacher/Coach and

Pupil/Athlete Observation Schedules

Brent S.Rushall

4

The Lombardo Coaching Behavior Analysis System

(16)

(LOCOBAS)

5

Feedback Analysis Profile (FAP)

Gary D.Sinclair

6

The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Observation Instrument

(ASUOI)

Alan C.Lacy Paul W.Darst

7

Coaching Behaviors Observational Recording System

(CBORS)

Deborach Tannehill Damon Burton

8

The Hierarchical Observation Method for Analyzing Sportsmanship

(17)

(三) 許多國際性或區域性的研討會或學術性會議,也常以體育教學研 究作為會議主題 (四) 國際體育先進國家的體育科系,相繼以體育教學為題,作計劃性 的研究。諸如此類的訊息,不只透露了體育教學研究,超越了藝術 性的主觀境界,更說明了體育教學研究,具備了客觀性研究的厚實 潛力 一般所謂 ALT-PE,係指體育課中 ,學生參與主要教材之學習時間而 言,亦即用以說明學生邁向成功或有效學習的時間單位。具體而言,ALT-PE 係以系統觀察法,衡量學習者成功的學習時間量,用以掌握教學的有效 性。換句話說,衡量教學的有效與否,不是主觀的描述,所能竟其功,而 是可以以客觀的有效學習的時間量,加以實證性的探討。 一、 國內對於有效教學的相關研究: 教師行為過去僅以經驗傳承做描述性的主觀評斷,現已邁向經由系統 觀察、分析記錄,使學生成功參與學習的有效教學法(莊美鈴,民 81;劉 仙湧,民 84)。最近以來,國內體育教師或體育系所研究生,以體育課程 或教學為研究對象,作為升等或學位論文的研究者,正有逐日增多趨勢。 以下就是部份國內學者對於有效教學的研究摘要: 根據國內體育學者莊美鈴(民 81)指出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行為的 要項如下,所謂有效教學的教學過程是: (一) 高比率的參與主教材學習時間 (二) 高比率的活動時間 (三) 適合學生能力的教學內容 (四) 創造和睦、肯定的教學氣氛 (五) 創造能提供高比率的活動時間,但不妨塑造和睦與肯定教學 氣氛的教學結構 而有效教師行為有下列要項: (一) 充足的活動時間、學習機會及合適的教學內容 (二) 清楚的期待與角色扮演(expectation and roles) (三) 有效教室管理與學生組織

(18)
(19)

整合以上國內諸位學者的研究結論可知:有效教學行為大體上可從 以下三方面來觀察: (一) 管理學生 (二) 指導學生 (三) 督導學生 而有效教學的要項如下: (一) 良好的課室經營管理 (二) 主動教學和引導 (三) 主動督導 (四) 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五) 最多的有效學習時間(ALT-PE) (六) 多給予正面的回饋 二、 國外對於有效教學的相關研究: 體育教學研究所關注的焦點為課室經營管理和紀律的維持

(Luke,1989)。而課室管理的技巧如適當的暫停(Time Out)、行為導正遊 戲(Behavior Game)、意外的獎勵(Contingency Contracting)等都廣泛的 被使用在守秩序和不守秩序的學生上(Jansma, French, & Horvak, 1984; McKenzie & Wurzer,1988)。而根據 Siedentop 於 1991 年針對體育教學課室 中的情境所提出的看法指出:典型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情境中所呈現的 教學行為不外乎以下三種: (一) 管理學生(managing students) 管理指的是教師為了有目的組織、改變活動或維持課室常規的 口語或分口語的教師行為。研究顯示有 15%~35%的上課時間是 花費在管理上的(Luke,1989;McLeish,1985)。

(二) 引導與教導學生(directing and instructing students)

(20)

(三) 監看或督促學生(monitoring/supervising students) 在學生練習的時候,監看(monitoring)指的是教師較消極的觀 看學生的活動;督促(supervising)指的是教師較主動的維持學 生對於活動的專注。教師大概有 20%~45%的時間是花在監看或 督促學生的活動(Siedentop,1991)。 此外,在師生互動的過程間,如果教師的行為是基於學生的行為而有 所回應,通常稱之為回饋(Feedback)。回饋被視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功能, 而運動教育學研究者更對證明回饋在體育教學上的成就有莫大的興趣 (Lee, Keh, & Magill,1993)。以下就是描述性(Descriptive)研究所指出幾 個有關體育教師回饋的模式:(Siedentop,1991)

(一) 回饋所發生的合理頻率大約是每 30 分鐘中佔 30%~60%的比 例。(Quarterman,1977; Fink & Siedentop,1989)

(二) 一般性回饋多於特殊性回饋 (三) 訂正性回饋多於積極性或消極性的回饋 (四) 對行為上的回饋是負面多於正面 (五) 對技巧上的回饋,大多發生在練習動作的時候,較少在團隊 練習或彼此競爭時給予回饋(Ormand,1988) (六) 回饋大多針對個人,較少針對團體或全班(Fishman & Tobey,1978) (七) 很少有教師能依循有效獎勵的模式來給與回饋

另外根據 van der Mars et al.(1994)針對體育教師督導模式的研究指出: (一) 積極的行為回饋和學生是否專注於學習有所相關 (二) 教師所在的位置和移動與學生的整體學習參與有所相關 (三) 教師的移動和學生的有效學習時間(ALT-PE)有所相關 (四) 主動的督導對於維持學生專注於學習情境是相當重要的 (五) 教師花費較多時間在活動區域的周圍 (六) 教師平均每分鐘有六次的扇形移動 (七) 教師平均每分鐘有 3.2 次的口語回饋

(21)
(22)

(四) 維護容易:

根據劉淑妃於民 84 所作的研究指出:為解決因系統日益複雜而造成的 軟體危機,物件導向技術被視為救星﹝Booch ,1994;Rumbaugh et

al.,1991;Martin and Odell,1992;Capretz & Lee,1993﹞。因為物件導向方法具 有容易重覆使用、穩定性高、符合人類基本思想等優點,這些優點被認為 是解決軟體危機的有效途徑。而物件導向方法具有下列優點

﹝Booch,1994﹞、﹝Rumbaugh et al.,1991﹞、﹝Garceau、Jancura & Kneiss,1993﹞: 1、 物件是最自然的表示法,能讓使用者和分析師之溝通順暢。 2、 將程序和資料一起封裝在物件內部,若有物件修改時對系統影響 很小,所以維修較易。 3、 新增新類別時,可繼承舊類別之特性(Properties),而無須再重新 寫過。 4、 程式碼的再使用性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5、 提升生產力,系統發展過程多為重新組織各成份,重新發展之部 份較少,如此可提升生產力。 三、 結語: 在經過了以上的探討後,我們不難得知:物件導向程式語言的眾多優 點及其為未來程式設計的趨勢。然而在眾多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中,何種 語言才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來達到本系統所欲完成的目標? Visual Basic 程式語言似乎是一個既有效又最為簡便的解決方案,誠 如微軟(Microsoft)總裁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 Visual Basic 發表時所言: 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程式語言。因為它能以最少的程式碼來完成 C++ 等程式語言動輒數百頁才能完成的專案,在完全視覺化的設計環境中,隨 手可取的設計元件幾乎就是物件導向的最佳代言。

在 1991 年微軟(Microsoft)公司發表 Visual Basic1.0 版之後,無疑的 提供了 Windows 程式設計的另一個絕佳的選擇,而 Visual Basic 發展至今 (1999)已經到了 6.0 版,除了既有的優良特性之外,又多增加了各項網 路設計工具,使其在功能上絕對不下於其他程式語言的開發工具。

(23)
(24)

授及教授,對建立培育中等學校體育師資專業課程模式的看法相當一致(鄧 正忠,民 80)。 在參酌其研究過程及相關國外研究文獻得知,德爾彗法普遍使用在進 行預測未來或開發新產品的研究當中,經研究者以「Physical Education」 及「Delphi」兩項關鍵字對「Sports Discus」資料庫進行搜尋,發現公有 12 篇以德爾彗法來進行課程或是師資能力之探究論文,且多是博士論文。 顯見其方法在使用上之費時與費力,需要假以時日才能奏效。在參閱相關 國內外文獻之後,研究者擬提出以下三點研究假設以利本研究之進行: (一) 國內體育教學研究之專家學者對於體育課室中學生行為觀察類目 之見解沒有顯著差異。 (二) 國內體育教學研究之專家學者對於體育課室中師生互動行為觀察 類目之見解沒有顯著差異。 (三) 國內體育教學研究之專家學者對於體育課室中各項教學行為之見 解沒有顯著差異。 第參章 研究成果 第一節 行為類目介紹 在本研究中擬藉由歸納以下所列的三套系統觀察法之電腦版本,經由 內容分析的過程,以獲得本系統所欲觀察教師之重要行為類目。

(25)

教 師 評 估 工 具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Assessment Instrument, PETAI)、觀察分析與記錄系統 (Observation, Analysis, & Recording System, OARS)三套觀察法之電腦版本的介紹及內容分析的過程:

一、教師評鑑程式 (Teacher Evaluation Program, TEP)

此套程式是由 Charles P.和 Robert P. Pangrazi 所設計研發,其研究設 計的目的主要針對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評量(潘倩玉,民 87)。其行為類 目共分兩大項,一是期間記錄法(duration recording),一是事件記錄法 (event recording),以下就是其行為類目的整理: 表 2-5-1 TEP 觀察類目表 期間記錄法 事件記錄法 正面 教學指導時間 (Instructional Time) 一般性回饋 (General Feedback) 負面 正面 經營管理時間 (Management Time) 教學示範 (Instructional Modeling) 負面 正面 學生練習時間 (Practice Time) 非口語回饋 (Nonverbal Feedback) 負面 閒置時間 (Unassigned Time) 特殊性回饋 (Specific Feedback) 訂正性回饋 (Corrective Feedback) 叫喊學生姓名 (First Name Usage)

教師移動 (Teacher Movement)

(26)
(27)
(28)

四、各行為類目之內容分析程序

(一)以下就是三套系統觀察法中有關教師行為的類目整合表:

表 2-5-4 三套系統觀察法類目整合表

TEP PETAI OARS

(29)

(續上表) 正面 正面回饋 (Positive Feedback) 教學示範 (Instructional Modeling) 負面 負面回饋 (Negative Feedback 正面 動機回饋 (Motivation Feedback) 非口語回饋 (Nonverbal Feedback) 負面 訂正性回饋 (Corrective Feedback) 叫喊學生姓名 (First Name Usage)

(30)
(31)
(32)
(33)
(34)

上進行實際操作,研究者並同時觀察受試者的使用情形,以作 為本次測試的記錄。會後並與受試者進行討論與收集其意見與 建議。 (二) 程式設計專家評量 此一階段的測試則是邀請專精於程式設計領域之專家學者針 對本系統程式在各項程式設計方面之功能與操作給予總結性 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其乃是軟體發展完成後所作的 評量,目的在檢測軟體的品質,以作為日後使用的參考,此時 並不再修改軟體(Guba & Lincoln,1985)。

(35)
(36)
(3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中各次問卷所回收之資料擬採取以下之資料處理方法以獲致本 研究所欲得知之各項研究問題的專家共識。 (一) 第一次問卷: 以內容分析法對回收之開放性資料進行編碼、平均數、次數統 計,以求得專家小組所共同關心之課題,再藉以編製下一次問 卷。 (二) 第二次問卷: 將所回收之問卷以加權平均數與標準差,計算出其中最被關心 之課題,再藉以編製下一次問卷。 (三) 第三次問卷: 1. 將所回收之問卷與前兩次問卷結果以卡方檢定(Chi square test)作比較分析。 2. 將所回收之問卷與前兩次問卷結果以肯式和諧係數 (Kendall's Tau B & Tau C)分析其一致性。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天下編輯(民 86):海闊天空— 教育的美麗新世界。台北,天下雜誌。 王文科(民 84)︰教育研究法,增訂新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敏男(民 83):體育教學研究— 系統觀察法。國民體育季刊,23 卷 3 期, 75-84。 王淑華(民 85):體育教學系統觀察法電腦化之介紹。國民體育季刊,25 卷 4 期,137-146+199。

(48)
(49)

二、英文部份

Behets, D.(1996).Comparison of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etween

preservice students and experience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6, 79-87.

Carlson, B. R., & McKenzie, T. L.(1984).Computer technology for recording, storing, and analyzing temporal data in physical activity setting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4, 24-29.

Darst, P. W., Zakrajsek, D. B., & Mancini, V. H. (Eds.)(1989),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Hastie, P. A.(1994).Selected teacher behaviors and student ALT-PE in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3, 242-259.

Jewett, A. E., Bain, L. L., & Ennis, C. D.(1995).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Dubuque, IA:Wm. C. Brown.

McKenzie, T. L., & Carlson, B. R.(1989).System observ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n P. W. Darst, D. B. Zakrajsek, & V. H. Mancini (Eds.),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Mosston, M., & Ashworth, S.(1994).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4th Ed.). New York:Macmillan.

Siedentop, D.(1991).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ountain View,CA:Mayfield.

Silverman, S., & Skonie, R.(1997).Research on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published research.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6, 300-311.

Van der Mars, H.(1989).Basic recording tactics. In P. W. Darst, D. B. Zakrajsek, & V. H. Mancini (Eds.),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50)

數據

表 2-2-2 口語跟非口語交互作用分析之觀察系統一覽表
表 2-5-4 三套系統觀察法類目整合表
圖 4-2-1 本系統之記錄畫面 整個主畫面分為四個部份︰ 一、左上角為記錄教師在教學場地中移動的情形 其中四個十字符號是觀察者事先於課前黏貼於教學場地中,藉以評斷 教師(被觀察者)在教學場地九宮格中移動的情形,畫面中的九個數字便 是在各格停留次數的統計。 二、左下角兩個圓餅圖分別為期間記錄法和事件記錄法中各個類目的比例 圖 這兩個圓餅圖中的各項色彩比例分別隨著期間記錄法中時間的變化 以及事件記錄法中次數比例的變化而有所增減,為一動態的即時資訊呈 現。 三、中間則是期間記錄法的 7 項觀察類目 中間一排有
圖 4-2-3    本系統之文字資料輸入畫面 圖 4-2-3 為輸入觀察者、被觀察者、及科目名稱等等相關資料的輸入 介面,可詳細記錄下觀察過程的相關數據共 11 項,分別說明如下︰ 1.學校名稱︰此欄可輸入被觀察者或是觀察地點所在的學校名稱。 2.授課教師︰此欄可輸入被觀察者即授課教師的姓名。 3.科目名稱︰此欄可輸入教學課程的名稱,如籃球運球。 4.觀察科系︰此欄可輸入所觀察之班級的科系名稱。 5.觀察班別︰此欄可輸入所觀察之班級為幾年幾班。 6.觀察地點︰此欄可輸入所觀察之教學場地為何,如排球場、操場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

期間 課程名稱 課程大綱 講師姓名 預計授課 時數. 預計

備註 表列課程 以系上開 設之課程 為主. 以系上開

備註 表列課程 以系上開 設之課程 為主. 以系上開

為配合中學中國語 文課程的實施,教育局課 程發展處邀請教師、學者 推薦適合中學生學習的材

 以課程為目標時,課程包含的是所欲達成的 一組目標,強調課程目標的重要性,所以也 著重於課程目標的選擇、組織、敘寫,並以

課程發展處 課程資源組 教育電視小組... 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