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共同管轄之引渡競合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引渡與管轄權的關係

基於國家主權帄等原則,各國不得任意將管轄權延伸至他國境內。倘各國均 主張依其國內法以決定管轄權先後,必然會引起各式衝突,故頇按國際法來界定 國家管轄權限的範圍。爰本節首先概要說明管轄權的基本類型,其次提出當面對 管轄衝突時,管轄競合的順位考量為何,最後再列舉與共同管轄有關的國際立法 規範,俾有效理解引渡與管轄權之間的關係。

一、管轄的基本原則

目前國際法所承認的管轄權理論共有下列 5 種類型,分別是:(一)基於犯 罪行為地的領域管轄原則;(二)基於被告國籍的國籍管轄原則(或稱加害人國籍 管轄原則);(三)基於受害者國籍的被害人國籍管轄原則;(四)基於國家利益 受影響的保護管轄原則;(五)基於犯罪之國際性質的普遍管轄原則。263

二、引渡的限制:人的管轄豁免

依國際法享有豁免的人員,例如外交代表264及領事人員,265為有效執行使(領) 館的職務,渠等在接受國或地主國領域內,得豁免刑事、民事、及行政之管轄,

並能豁免其引渡程序。惟一般引渡條約對前開享有豁免權者並無特別規定,針對 上述人員之引渡請求,只能按國際法豁免原則決定之。266

三、共同管轄之引渡競合問題

(一)管轄競合時的順位考量

國際法並未禁止多國基於不同管轄原則,而同時對某ㄧ個特定人或事物主張

263 Bassiouni, M. (1974). Theories of jurisdi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xtradition law and practice.

California Western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 5(1), p.3.

264 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 UNTS Volume Number 500 (p.95). Registration Number 7310. Available from:

https://treaties.un.org/Pages/showDetails.aspx?objid=0800000280033940&clang=_en (accessed 2019/02/25)

265 Vienna Convention on Consular Relations. UNTS Volume Number 596 (p.261). Registration Number 8638. Available from:

https://treaties.un.org/Pages/showDetails.aspx?objid=0800000280050686&clang=_en (accessed 2019/02/25)

266 陳榮傑,同註 2,頁 130-13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管轄,此即為共同管轄(concurrent jurisdiction)。而管轄競合則係指同ㄧ國際犯罪 案件,同時有不同國家依法享有管轄權,因而產生管轄衝突。當多國出現管轄競 合時,有關引渡順位之考量,學者 Bassiouni 認為有 4 項考量因素可列入排序參 考,分別是:1、引渡請求先提出者,優先同意引渡。2672、較嚴重的罪行優先同 意引渡。2683、國家利益受被指控之犯罪影響最大者,優先同意引渡。4、無引渡 條約時,以請求國所提出的管轄權理論定排序,先後次序如下:

(1)領域管轄理論優先其他管轄理論適用;269

(2)請求國同時提出兩項或兩項以上管轄權主張;

(3)普遍管轄理論;(4)保護管轄理論;(5)加害人國籍管轄理論;270

(6)被害人國籍管轄理論。

(二)有關共同管轄之國際立法規範

1、《聯合國引渡示範條約》第 16 條(Concurrent requests)規定:「如果締約方 收到其他締約國及第三國對同一人的引渡請求時,應由其自行決定要將該人引渡 至何國。271

2、《歐洲引渡公約》第 17 條(Conflicting requests)規定:「倘有一個以上國家,

對同一犯罪或不同犯罪,共同提出引渡請求時,被請求方應尌所有情況作出決定,

特別是罪行的相對嚴重性、犯罪地點、各別的請求日期、被請求引渡人的國籍、

及再引渡到另一國的可能性。272

267 此法雖然便利,但尌國際司法合作的目的來說,以請求之先後決定引渡排序可能過於武斷。

268 尌同一罪犯、不同犯罪之情形,發生最嚴重犯罪之行為地國家,因受害最大,按常理應為引

渡需求最大者,且由其審判更能伸張司法正義。

269 犯罪行為地國採優先引渡,對犯罪之追訴及處罰最有利,因該國最了解犯罪真相,且證據蒐

羅最便利。惟當出現同一罪犯、不同犯罪,或同一罪犯及犯罪,但行為地或結果地出現在不 同國家之情形時,則難以適用該項原則,此為侷限處。

270 採國籍管轄原則者,頇適用於兼採屬地及屬人主義之國家,始有意義。倘對刑事追訴專採屬

地主義之國家,除非犯罪亦發生在罪犯所屬國,否則罪犯所屬國無法向其提出引渡請求。

271 Model Treaty on Extradition. Supra note 75. Art. 16:”If a Party receives requests for extradition for the same person from both the other Party and a third State it shall, at its discretion, determine to which of those States the person is to be extradited.”

272 European Convention on Extradition. Supra note 11. Art. 17:”If extradition is requested concurrently by more than one State, either for the same offence or for different offences, the requested Party shall make its decision having regard to all the circumstances and especially the relative seriousness and place of commission of the offences, the respective dates of the request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菲律賓引渡法》273第 15 條(Concurrent Request for Extradition)規定:「當 兩個以上國家對同一人提出引渡請求時,外交大臣在與司法大臣磋商後,應決定 在若干請求中,何者應優先考慮,然後再將前者決定之複本立即提交給負責該案 件之律師。倘只有一件,則透過司法部。274

4、我國《引渡法》第 6 條規定參酌各國條約及國內立法,採用折衷且較全 面的規定:「數國對同一人犯請求引渡,而依條約或本法應為允許時,依下列順 序定其解交之國:(1)依條約提出請求引渡之國。(2)數請求國均為締約國或均非 締約國時,解交於犯罪行為地國。(3)數請求國均為締約國或均非締約國,而無 一國為犯罪行為地國時,解交於犯人所屬國。(4)數締約國或數非締約國請求引 渡,而指控之罪名不同者,解交於最重犯罪行為地國;其法定刑度輕重相同者,

解交於首先正式請求引渡之國。」

綜上,有關適用共同管轄的國際法及內國引渡法,多數似無明確的準則可資 依循,俾判斷管轄權先後次序,其結果可能會形成起訴的不定性及相關國家的潛 在外交衝突。在雙(多)方互不相讓的情況下,最終能行使管轄權的國家,也只能 是實際控制罪犯且擁有實際管轄權的一方。然而,國際法不明確地規範管轄權先 後次序,主要也是考量各國對於司法主權有其利益存在。換言之,引渡排序的不 確定性給予被請求國更大的裁量空間,俾使ㄧ國完全可以根據本國利益或基於互 惠考量,而權衡出最有利於己的引渡決定。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erson claimed and the possibility of subsequent extradition to another State.”

273 The Philippine Extradition Law. Available from:

http://www.oecd.org/site/adboecdanti-corruptioninitiative/39368242.pdf(accessed 2019/02/21)

274 Ibid. Sec. 15:”In case extradition of the same person has been requested by two or more states, the Secretary of Foreign Affairs, after consultation with the Secretary of Justice, shall decide which of the several requests shall be first considered, and copies of the former's decision thereon shall promptly be forwarded to the attorney having charge of the case, if there be one, through 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事實引渡、偽裝引渡與引渡替代方式

有鑑於引渡法律程序要求十分繁瑣,且在執行面上頇顧及許多引渡原則及例 外理由。職是,許多國家紛紛採取引渡替代措施,作為同可緝捕人犯歸案的替代 手段。本節除初步介紹事實引渡及偽裝引渡的定義外,並深入探討在實務面上,

常見的引渡替代措施為何,俾充分理解引渡以外的各類實務緝捕與解送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