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引渡替代方式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之真實動機係為了規避某些法律規則或法律障礙,進而透過繞道方式將外國人移 交給追訴國,並非僅僅基於驅逐外國人離境之目的而為之。278

偽裝引渡並不是正常的引渡方式,從法律的角度觀之,其剝奪了被引渡人在 引渡程序中應享有的法律權利及保護,基本上是不被允許的。1986 年歐洲人權 法院(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在 Bozano v. France 一案279中,明文指出國 家為了規避引渡要件,而將驅逐出境偽裝成引渡的方式是非法的,且亦不符《歐 洲人權公約》第 5 條第 1 項所規範的人身安全權(right to security of person)。

三、引渡替代方式

引渡係指ㄧ國通過某些法律手續及審查流程,將被請求引渡人移交給另一個 國家之程序,且該項流程通常會違背被請求引渡人的意願。280然而,茲因引渡是 正式的罪犯移交途徑,在法律流程上不僅要求繁瑣,實務執行面上亦限制良多,

例如頇考量該罪行是否符合雙重犯罪原則,且應檢視是否存在不可引渡的限制等 等。因此,許多國家不得不採用引渡以外的方法,作為同可緝捕罪犯歸案的替代 程序。綜上,所謂引渡替代程序(alternatives to extradition)並未被涵蓋在正式的引 渡框架內,而其類別可分成下列 4 種:綁架(abduction and kidnapping)、非正式解 交(informal surrender)、使用移民法機制(use of immigration laws),281及美國司法 部(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Justice)網站所引介的誘騙(lures)措施。

(一)綁架

1、綁架的意涵

綁架係指逮捕國人員透過武力、威脅使用武力或是欺詐等非法手段,片面將

278 黃風,同註 16,頁 44。

279 Case of Bozano v. France, Judgment of 18 December 1986, Application No. 9990/82,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Available from: http://echr.ketse.com/doc/9990.82-en-19861218/view/

(accessed 2019/03/05)

280 ㄧ般而言,除非請求國的科刑處罰較被請求國輕,或有其他有利於被引渡人之因素存在,不

然被引渡人通常不會輕易接受引渡。倘若被請求引渡人自願接受引渡,因可直接省略許多審 查流程,且能加快國際合作及遂行引渡的進程,故自願引渡的程序通常被稱作簡易引渡,與 繁複的正規引渡程序相比,前者具有效率上的優勢。目前已有越來越多國家採用簡易引渡方 式移交罪犯。

281 Bassiouni, M. C. (1973). Unlawful Seizures and Irregular Rendition Devices as Alternatives to Extradition. VAND. J. TRANSNAT'L L., 7, p.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罪犯從所在國的管轄權範圍,轉移到逮捕國以接受審判或處罰。僅管綁架行為直 接導致罪犯所在國的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仍有部分國家認為綁架雖然非法,卻是 取代過時(outdated)引渡條約的替代選擇。282然而綁架行為會招致破壞世界公共秩 序、侵犯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侵害被非法逮捕者的人權等問題。基於國家主權 帄等原則,非法侵入他國領土自始不具法律正當性,在違反國際法的情形下,逮 捕國自應擔負國家責任。283

2、綁架的類型與國際法責任

依照參與者身分不同,非法逮捕的態樣可分成下列 3 種類型:284

(1)A 國政府官員,在 B 國境內強行逮捕逃犯,並遣送回 A 國進行審判處罰。

(2)在 A 國官員的默許下,A 國國民以私人身分,在 B 國境內強行逮捕逃犯,

並遣送回 A 國進行審判處罰。

(3)在沒有獲得 A 國官員默許的情況下,A 國國民以私人身分,在 B 國境內強 行逮捕逃犯,並遣送回 A 國進行審判處罰。

《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第 2 條第 4 款規定:「各會員國 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

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準此,國家政府官員默許或親 自執行之綁架行為,自應負國際法責任無誤。惟被告不得藉此主張逮捕國違反國 家主權原則而行抗辯,因該項主張僅能由受害國基於保護國家利益之理由提出。

然而,當受害國被侵權後仍未提出抗議時,將被視作對非法逮捕之默示同意。對 逮捕國而言,受害國未抗議,則此非法逮捕將不致違反國際法。至於第 3 種綁架 類型,因執行者係以私人身分所為,且逮捕國並未允准或授意渠等進行非法逮捕,

282 Homrig, B. (1993). Abduction as an alternative to extradition-a dangerous method to obtain jurisdiction over criminal defendants. Wake Forest Law Review 28(3), p.676-677.

283 McNeal, G. S., & Field, B. J. (2006). Snatch-and-Grab Ops: Justifying Extraterritorial Abduction.

Transnat'l L. & Contemp. Probs., 16, p.492-495. See also Bassiouni, M. C. (1973), supra note 281, p.29.

284 O'Higgins, P. (1960). Unlawful seizure and irregular extradition. Brit. YB Int'l L., 36, p.280. 陳榮 傑,同註 2,頁 1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故逮捕國無頇擔負國家責任,惟受害者可向綁架者提出侵權損害賠償。285 3、綁架的國際法效果

當受害國對逮捕國侵害主權之行為提出抗議時,在國際法上可能會產生 3 種法律效果,分別是:逮捕國放棄管轄、道歉及金錢賠償。

(1)逮捕國放棄管轄

有關法院能否對違反國際法之逮捕行為行使管轄權,在實務上有兩種說法,

分述如下:

a. 非法逮捕行為,不得作為行使管轄權之基礎

本說立論理由在於當ㄧ國違反國際法規定,在他國領域內逮捕罪犯時,除應 釋放罪犯外,亦頇擔負起國際責任;此外,在特定性原則之限制下,請求國僅能 尌引渡請求書所明確列舉且獲得被請求國引渡同意的特定犯罪,對被引渡人進行 追訴或處罰,故違反國際法規定之逮捕行為,自不能作為行使管轄權之基礎。286 以 1933 年法國的 In re Jolis 案為例,比利時國民 Jolis 赴法遊覽時,因涉竊盜而 被法國官員從比利時綁架回法國受審,比利時遂透過外交途徑提出抗議。法國法 院認為其官員在比國領土上所為之逮捕行動不具法律效力,因此,法院宣布本案 訴訟程序無效,並命令應即釋放 Jolis。287另外,在 1920 年的 Vincenti 案中,美 國司法部特務在英國領海內非法逮捕了美國公民 Vincenti。經英國政府提出抗議 後,Vincenti 旋即被釋放,且美國亦為此向英國提出道歉,並聲稱美國政府並不 知情且未批准其特務的非法逮捕行動。288

b. 非法逮捕行為,不影響法院行使管轄權

本說立論基礎有二:第一、基於羅馬古諺「Male captus, bene detentus」(wrongly captured, properly detained)之精神;289第二、認為違反國際法之逮捕應屬國際談判

285 陳榮傑,同註 2,頁 184-185。

286 陳榮傑,同註 2,頁 186。

287 O'Higgins, P. (1960), supra note 284, p.301. See also Bassiouni, M. C. (1973), supra note 281, p.60.

288 Bassiouni, M. C. (1973), supra note 281, p.32.

289 本句話之語義為「非法之逮捕亦不失為適宜之捕獲」。Bassiouni 認為這句羅馬法諺之所以被 濫用,乃肇因於有兩個更高指導原則遭到忽視,第一是拉丁法諺「Nunquam decurritur ad

「Male captus, bene detentus」的精神。本案中,法院認為以違法方式將被告送監 羈押,並不妨礙渠被起訴受審之程序,292故法院管轄權仍不受影響。1952 年,美 國聯邦最高法院在 Frisbie v. Collins 案293中,重申 Ker v. Illinois 案所建立的規則,

並再次強調強行綁架(forcible abduction)並不會損害法院審判某人犯罪的權力,294 法院管轄權仍不受影響。在一脈相承下,1992 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 United States v. Alvarez-Machain 案295中,同樣主張:在違反被告的意願下,即便透過強 行綁架方式將渠帶回國內受審,法院對渠仍具有管轄權。然而前揭最高法院所採 用之 Ker-Frisbie 規則,卻屢遭下級法院批評,296咸認政府違法行為不應被輕易寬 恕。最有名的案例是 1974 年美國聯邦上訴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在 United States v.

extraordinarium sed ubi deficit ordinarium」之忽視。本法諺之中譯為:應窮盡各項合法可用的 正常程序後,始能求助非正常的手段。換言之,只要有正規的引渡程序可資適用時,違法逮 捕及非正式解交便不應列入手段考量。第二是拉丁法諺「ex injuria ius non oritur」之忽視。本 法諺中譯為:不法行為不得產生權利。意即凡違反國際法之行為在法理上當屬無效,因政治 勢力不能透過違法手段獲益。

290 陳榮傑,同註 2,頁 187。

291 Ker v. Illinois, 119 U.S. 436 (1886). Available from: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119/436/ (accessed 2019/03/09).緣美國公民 Frederick M. Ker 犯下竊盜罪和貪污罪,美國因而要求 Ker 的所在地國秘魯引渡 Ker。惟當時秘魯與智 利正處戰爭狀態,美國特務 Henry Julian 無法覓妥合適的秘魯官方以尋求交涉引渡 Ker。因此,

Henry Julian 遂向秘魯當局提出下列建議:由他直接向負責秘魯佔領區的智利將軍提出引渡許 可。智利將軍不僅同意 Julian 所求,另外還派遣一名智利軍官協助。最後 Ker 被 Julian 從祕 魯綁架回美國。值得一提者,祕魯自始未對此綁架行為提出抗議。See also Homrig, B. (1993), supra note 282, p.679-680.

292 Ibid.:”…for mere irregularities in the manner in which he may be brought into custody of the law, we do not think he is entitled to say that he should not be tried at all for the crime with which he is charged in a regular indictment….”

293 Frisbie v. Collins, 342 U.S. 519 (1952). Available from: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342/519/ (accessed 2019/03/10).

294 Ibid.:”This Court has never departed from the rule announced in Ker v. Illinois, 119 U. S. 436, 119 U. S. 444, that the power of a court to try a person for crime is not impaired by the fact that he had been brought within the court's jurisdiction by reason of a "forcible abduction."….”

295 United States v. Alvarez-Machain, 504 U.S. 655 (1992). Available from:

https://supreme.justia.com/cases/federal/us/504/655/ (accessed 2019/03/10). See also Wilske, S., &

Teresa, S. (1998). Jurisdiction over persons abducted in viol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in the aftermath of United States v. Alvarez-Machain. U. Chi. L. Sch. Roundtable, 5, p.205-212.

296 See, e.g., United States v. Cotten, 471 F.2d 744, 748 (9th Cir. 1973) (many federal circuit courts have criticized the Ker-Frisbie rule); United States v. Edmons, 432 F.2d 577, 585 (2d Cir. 1970) (the court "could not simply look the other way" when the police had acted illegally); Government of the Virgin Islands v. Ortiz, 427 F.2d 1043, 1049 n.2 (3d Cir. 1970) (the Ker-Frisbie rule had been

"seriously questioned"). Cited in Homrig, B. (1993), supra note 282, p.681. See also McNeal, G. S.,

& Field, B. J. (2006), supra note 283, p.501-5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Francisco Toscanino 案中,297所作出的判決結果。該法院認為 Ker-Frisbie 規則與 最高法院現行的擴大正當程序之概念相悖,而該正當程序旨在保護被告免於受審 前非法行為的侵害,298法院因而駁回對 Toscanino 案的管轄權。

(2)道歉

在非法綁架的案件中,與受害國切身攸關的利害問題在於其領土主權遭到外 國侵害,至於罪犯釋放與否則非關注焦點。故當受害國為非法綁架提出抗議時,

最佳的救濟當為道歉,並由逮捕國向受害國保證日後不再侵犯其領土主權。惟當 非法綁架事件成為國際矚目焦點時,逮捕國通常要以正式公開的方式向受害國道 歉為宜。299

(3)金錢賠償

此法適用於受害國不要求送回罪犯,僅希望逮捕國承認錯誤之情形。儘管賠 償金額經常僅是象徵性數字,但尌國際社會而言,足以表示逮捕國與受害國已共 同體認到事件之嚴重性。300

(二)非正式解交

所謂非正式解交係指請求國與罪犯所在國合作,兩國不經由正式引渡程序,

而是由罪犯所在國將罪犯逮捕後,逕送請求國予以審判處罰。大多數非正式解交 係出現在邊界有毗鄰的國家之間,例如美國與加拿大或美國與墨西哥等鄰國間。

而非正式解交與綁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係兩國合作後的結果,而後者則屬

而非正式解交與綁架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係兩國合作後的結果,而後者則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