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印兩國在軍事領域的競爭

第三章 競爭下的中印關係發展

第二節 中印兩國在軍事領域的競爭

自 1962 年中、印邊界戰爭以來,中、印兩國即不斷的強化邊界防務的軍力 以及軍事佈署的針對性。中國崛起後,為了持續性的經貿發展,中、印兩國不約 而同的分別將視角投向印度洋與南中國海,這使得兩國在軍事領域的競爭關係,

從原本在鄰接邊界上的對峙,轉而延伸向海洋。中、印在軍事領域的競爭從而加 深了兩國的對立與敵視,無可避免的使兩國陷入了「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

由於中、印雙方共同崛起,加上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印在軍事領域存 在的分歧與摩擦非常顯著。針對兩國在軍事上的競爭關係,將透過以下三個方面 進行分析與探討:

壹、中印的邊界軍事對峙

中、印兩國在軍事上的對峙,除了在印度洋展開了一連串海軍軍力的較勁外,

另外一個相互間角力的主戰場就是邊界地區。由於兩國領土爭議的問題長期無解,

導致了在邊界地區不時的發生衝突與對峙。2006 年 7 月 1 日,總長度 1956 公里,

平均高度超過 4000 公尺的青藏鐵路全線通車,這樣一個中國國內的交通基礎建 設引發印度強烈的反應,認為中國此舉表面上是緩解青海、西藏高原長久以來的 交通不便,實際上乃是針對印度而來。特別是中國計畫於 2014 年下半年度,將 青藏鐵路由拉薩延伸至日喀則,印度更是憂心中國此舉背後所隱含的軍事效益。

43而長久以來,面對邊界問題印度國內充斥著高度防備中國的心態,例如 1998-2004 年間擔任國防部長的費南德斯(Shri George Fernandes)即曾經多次批 評中國在西藏的政策,在印度完成核子試爆後公開歸因於「中國威脅論」。另外

43 青藏鐵路將延伸至日喀則 印媒憂其軍事效用,中國網,

http://big5.china.com.cn/military/2014-03/08/content_31716625.htm, accessed April 5, 2014.

甚至還有較為極端的言論認為「中、印間終有一戰」,例如《印度防衛觀察》(India Defense Review, IDR)編輯及資深專家巴拉特‧威爾瑪(Bharat Verma)即曾聲 稱「中國將於 2012 年前對印度發動攻擊」,以樹立中國在區域的霸權地位。44

44 “China will launch attack on India before 2012”, India Defense Review,

http://www.indiandefencereview.com/news/unmasking-china/, accessed April 5, 2014.

45 蔣國學,〈南中國海:印度制衡中國的新戰略牌〉,《南亞研究季刊》(成都),第 2 期,(2012 年)頁 9。

46 “China and India Dispute Enclave on Edge of Tibet”, The New York Times,

http://www.nytimes.com/2009/09/04/world/asia/04chinaindia.html?pagewanted=all&_r=0, accessed April 5, 2014.

47 “India Army Warms-China can deploy 500,000 troops on LAC.”, The India Express,

http://archive.indianexpress.com/news/army-warns-pm-china-can-deploy-500000-troops-on-lac/788 722/, accessed April 5, 2014.

48 蔣國學,〈南中國海:印度制衡中國的新戰略牌〉,《南亞研究季刊》(成都),第 2 期(2012 年),

頁 9。

可以說遠超出正常防禦的需求。49但是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印度並未因此而擁 有更多的安全感,2011 年 11 月 2 日,印度國防部批准一項耗資約 130 億美元的 軍事現代化計畫,包括至 2017 年間招募約 10 萬名士兵,以部署於中、印邊界,

這項計畫將在兩國邊界新設 4 個軍事單位,包含兩個山區打擊部隊,將主要負責 攻勢的戰鬥任務;而除了大量的兵力進駐外,印度亦引進以色列搜索者 2 型

(Searcher-II)無人機,50做為邊防的偵查與搜索任務,以藉以更精確的觀測解 放軍動態。51另外,依據《亞太防務雜誌》的報導,近年來,為了防範解放軍的 武力進犯,同時加強邊防部隊的火力,印度陸軍不惜大費周章的將射程達 24 公 里的 FH77B 型 155 公釐榴彈砲運送到該地進行部署,以期在未來的山地作戰中 取得優勢。52另外在空軍部分,印度在整個邊界的東、中、西段修建了許多現代 化大型軍用機場,2011 年 10 月 4 日,印度空軍宣佈,為有效嚇阻巴基斯坦及中 國,印度將在拉達克地區中、印邊界興建戰備跑道,並將升級印、巴邊界卡吉爾 地區的簡易機場,53並同時部署了 Su-30MKI、Mirage2000H 等戰機,其中 Su-30MKI 多功能戰機的作戰半徑甚高達 1500 公里以上,足以涵蓋西藏、甘肅、

四川、雲南等省份全境,對中國在西藏地區的空防形成極大的壓迫。54

在中國方面,為應對印度逐漸加大的邊防壓力,中國也慢慢的強化其在西南 地區的軍事力量。相較於印度多重於陸軍,也就是傳統軍力的擴張,解放軍在西 藏的部署與發展主要則是針對現代化戰爭的建設,也相對低調許多。依據《漢和 防務》的分析,中國空軍在 2013 年起開始逐步強化在四川及雲南等地的空軍軍 力,多數的民用機場都實施了擴建,成為軍民兩用。其中位於雲南的陸良、蒙自 等軍用機場開始換裝殲-10A 及殲-8II 型戰機;而四川的大足、白寺驛機場更進一 步在擴建當中,這兩個機場更是進駐了 Su-27 以及殲-11 等新式第三代戰機。為

49 倫達,〈大陸打通西藏「墨脫咽喉」〉,《亞太防務雜誌》,第 54 期(2012 年),頁 57。

50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 323 期(2011 年 7 月),頁 106。

51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第 328 期(2011 年 12 月),頁 98。

52 《亞太防務雜誌》,第 53 期(2012 年 9 月),頁 64。

53 《尖端科技雜誌》,第 327 期(2011 年 11 月),頁 102。

54 平可夫,〈中印邊界緊張局勢升級〉,《漢和防務雜誌》,第 107 期(2013 年),頁 49-51。

了拉長戰機滯空的時間,四川的鞏乃空軍基地更可能規劃進駐空中加油機。55在 陸軍部分,儘管囿於中、印兩國邊界地形限制,不大可能出現戰車式戰鬥,但中 國仍在西藏部署了約有 100 輛左右的自製 96A 式戰車。56此外,解放軍陸軍自 2012 年起開始向西藏軍區輸運了新式的輕型坦克,此型坦克研判由 97 式研改而 成,57估計擁有更高的機動性與防禦能力,若全數完成部署,將進一步強化中國 在西藏的重裝甲實力。另外在二砲部隊方面,中國對青海省的二砲中程彈道導彈 部隊在部署上實施全面的調整。據《漢和防務》報導,駐防青海大通的導彈 809 旅已經將自冷戰時期即部署,射程約 7000 公里的 DF4 遠程戰略飛彈,換裝為射 程達 10000 公里以上的 DF31 洲際彈道飛彈;而在新疆的庫爾勒自 2009 年後即 換裝射程約 2700 公里的 DF21C 中程彈道飛彈,研判此部署乃是針對印度而來。

由於庫爾勒市距離新德里僅 1700 公里,如此一來,只要在庫爾勒發射陣地就可 以瞄準南印度主要的導彈基地和 Su-30MKI 戰機機場。58最後是資訊作戰部署,

中國在西藏地區長期設置了監聽基地,近年來更是強化對印度的監聽活動,依據 判讀,在東、西段邊界各至少擁有 2 個監聽站,監聽範圍除了涵蓋各類無線電及 手機通訊,甚至包括電子郵件以及高頻(VHF)通訊系統等,中國在西藏的監聽 作業屬戰略信號情報監聽,研判可直接指向新德里,其監聽重點除了軍事情報外,

甚至含括外交、政治情報,59這為中、印在邊界間的較量取得了先機。

相較於印度,中國在邊界地區的軍事部署顯得低調而不大張旗鼓。其主要原 因,應有強化和平崛起以及不稱霸的軟性形象意涵在內。較之印度軍力部署的強 烈針對性,中國反而從事較為間接而能達到同樣目的的軍事建設,例如在邊界軍 力部署,中國並未尋求總兵力上的人數優勢,相形之下,印軍的陸、空軍總兵力

55 平可夫,〈中國強化雲南、四川空中作戰力量的意圖〉《漢和防務雜誌》,第 107 期(2013 年) 頁 52-53。

56 蘇武,〈強龍利爪-不可低估的中國軍事力量〉,《臺北:亞太防務雜誌》,第 56 期(2012 年),

頁 38。

57 平可夫,〈西藏軍區列裝輕型坦克背景〉,《漢和防務雜誌》,第 97 期(2012 年),頁 52-53。

58 平可夫,〈二砲中程彈道導彈部隊部署的重新調整〉,《漢和防務雜誌》,第 93 期(2012 年) 頁 33-34。

59 平可夫,〈中國在西藏建設監聽站〉,《漢和防務雜誌》,第 93 期(2012 年),頁 36-37。

已經超過 1960 年代的 3 倍以上,已對解放軍邊防部隊形成局部的優勢。60另外,

為確保情勢升高時的增兵需求,中國並未如印度廣建軍用機場的建設方式,而是 以擴充軍民兩用機場的硬體設施做為預應。這除可看出中國在全球戰略上的深謀 遠慮外,更可見其在軍事上的自信。事實上,中國在沒有印度的協助,甚或在與 新德里沒有密切關係的情況下,已經擠身世界一流強國,可預期的未來甚或可能 挑戰美國獨霸的地位,北京根本就不在乎印度這個國家。61即使當前印度也漸漸 擺出崛起的態勢,中國可能因此修正對印度的態度,將印度視為潛在的大國,但 這與印度所期望的「一流大國」仍是有所差距的,這說明瞭邊界問題雖然是中國 所關注、在意的,但尚未視之為「重中之重」;但對印度來說,邊界問題不但是

「重中之重」,中國這個鄰居更是它最大的威脅所在。

貳、針鋒相對的中印軍力發展

依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所提出的評估標準,國家資源、國家表現與軍事能力 等,是定義一個強國最重要的幾個關鍵指標。62而這其中,軍事能力更是國力最 直接也最根本的具體呈現。任何一個強國無論其經濟發展如何飛速、國際影響力 多麼深遠,甚或是國家資源多麼的豐沛,都仍然須植基於一個可恃的軍事實力。

特別是中、印兩國在經歷高速的發展後累積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加速現代化國防 建設及強化軍事實力,即成為兩國刻不容緩的國家方略。

印度的國防建設腳步可謂非常積極,依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

在 2011 年的年度報告中指出,印度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佔武器出 口市場的 21%。在這其中,印度的武器來源有 82%為俄羅斯所提供,而這進口

60 倫達,〈大陸打通西藏「墨脫咽喉」〉,《亞太防務雜誌》,第 54 期(2012 年),頁 57。

61 史蒂芬.柯恩(Stephen Philip Cohen),《印度-成形中的強權》,(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2003 年),頁 443。

62 高朗,〈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2 期(2006 年),頁 55。

的武器系統中,有 71%為戰機的的採購。63這麼高的軍購比例有兩個最重要的原 因,第一,印度的國防工業與技術尚未臻成熟,部分的武器裝備雖已啟動研發自 製,但仍不足以形成戰力,加上部分諸如戰機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仍未能突破,使

的武器系統中,有 71%為戰機的的採購。63這麼高的軍購比例有兩個最重要的原 因,第一,印度的國防工業與技術尚未臻成熟,部分的武器裝備雖已啟動研發自 製,但仍不足以形成戰力,加上部分諸如戰機發動機等關鍵技術仍未能突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