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與印度在經貿領域的摩擦

第三章 競爭下的中印關係發展

第三節 中國與印度在經貿領域的摩擦

中國崛起後,印度調整了對中國的政策方針,中、印兩國間的經貿往來日益 頻繁,但經貿上的互賴越深,也直接激化了兩國在貿易及能源需求上的矛盾關係。

特別是印度為了改善對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設下了重重的貿易壁壘,89加劇了 兩國在經貿領域的摩擦。此外,由於經貿的飛速成長,中國與印度對於能源的需 求與日俱增,使得海外的能源探採成為兩國競爭關係的另一個新戰場。

壹、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崛起後,中、印貿易發展迅速,但並未在各層面順利開展。印度對中國 進口的商品的核准以及企業投資長期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並且頻繁的採取投資審 查和反傾銷等保護措施。90實際上,在所謂「金磚四國」中,印度的開放程度是 最低的,且對於進口貨物和服務的保護程度遠高於其他 3 國。特別是在全球受到 金融海嘯席捲過後,印度為加大對本國產業的保護程度,更是頻頻與中國發生貿 易摩擦,91甚至在中國加入 WTO 以後,印度也因日漸攀升的貿易逆差,使得印 度國內對於中國出口製品採取越來越頻繁的反傾銷調查,也同時造成兩國自由貿 易區的洽談一再擱淺。另一方面,由於印度對中國的出口政策充滿了疑慮,也就

89 遭遇貿易壁壘 四川絲產品出口大幅下滑,中國經濟網,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304/03/t20130403_207702.shtml, accessed March 28, 2014.

90 中國成國際貿易限制措施最大受害國 外貿形勢嚴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hyxx/jidian/201403/20140300508116.shtml, accessed March 28, 2014.

91 張立,〈中印貿易摩擦現況、原因及對策建議〉《南亞研究季刊》(成都),第 3 期(2008 年) 頁 61。

一直未肯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92甚至在 2001 年公開宣佈中國為非市場經 濟國家。加之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人口是世界上唯一超越自己的國家,並認為 中國許多至印度投資的國有企業,乃是在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羽蔭下與一般 民營企業競爭,因此採取了許多貿易保護措施。93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僅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2 月,短短不到半年的期間,印度即對中國出口商品進行了 17 起貿易救濟調查,金額估計達 15 億美元。此外,印度還對中國鋼鐵、化工、

紡織等產品實施進口限制措施,並宣佈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為期六個月。而印 度政府一直未就頒佈此禁令的原因表態。2012 年 9 月,繼美國、歐盟對中國太 陽能產業進行反傾銷調查後,印度亦宣稱收到產業界對於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反傾 銷調查的申請,為中、印在貿易上的摩擦再加添了一項負面因素。94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印度政府將這項進口禁令發布的主要原因,歸因 於安全問題,認為懷疑中國玩具鉛含量超標,並含有其他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

當時,中國出產的玩具占據了印度 60%國內玩具市場。另外,2008 年印度對中 國鐵礦石出口占印度鐵礦石出口總額近 93%,占對中國出口總額的 49.5%,當時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加上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國建築業陷入低迷,鋼材 價格走低,中國也正處於對之前建立的大量庫存的消化期,因此對進口鐵礦石的 需求大幅下降。而中國對印度鐵礦石需求的調整,竟造成印度進口額同比下降了 49.3%,95這讓印度與中國貿易出現歷史性的逆差並且不斷攀升。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6 年,印度在中印貿易中首次出現高達 40 億美元 的逆差;2007 年升高至 152.8 億美元;2008 年為 208.9 億美元;2009 年略降為 189.3 美元;2010 年重新躍升至 207.5 億美元;到了 2011 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 逆差約達 240 億美元之譜,與中國的貿易因為印度對製成品的需求,因而使中國

92 趙干城,《中印關係現狀、趨勢、應對》,(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 年),頁 112。

93 任佳,〈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印貿易發展趨勢及合作建議〉,《東南亞南亞研究》(昆明),第 6 期(2010 年),頁 2。

94 〈陸新戰略 擴展兩國經貿合作〉,《聯合報》,102 年 5 月 20 日,版 A3。

95 張翃,印度對華貿易救濟調查激增引關注,財經網,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2-09/110054277.html, accessed March 28, 2014.

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96也由於中、印兩國在貿易的不平衡,讓本來就 不對等的競爭關係更加失衡。2013 年 4 月,印度為保護該國的蠶絲業,將生絲 的進口關稅從 5%增加至 15%。此次關稅的提高,對以對印出口達 90%以上份額 的四川蠶絲企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面對印度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絲類商 品企業只能調整營運的方針,以深入加工、自主品牌的產品轉進軍歐美市場。

972014 年,中國已是印度的第一大交易夥伴及第一大進口國,而中國卻僅為印度 第三大出口國,98這使得貿易摩擦即使嚴重,卻對中國影響不大,反到是印度受 傷甚深,從而更加加劇了中、印在貿易間的嫌隙。

貳、能源的競爭

由於印度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且消費增長迅速,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能 源消費國。2008 年,印度的一次能源消費量達到了 143.6 萬噸油當量,2009 年 為 148.5 萬噸油當量,比 2008 年增長了 37%,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的 3.8%。

估計到了 2025 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費國,將僅次於美國、中國及 日本。印度 2010 年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僅 58 億桶,只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 0.4%,

最多僅可開採 21 年;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為 38 兆立方公尺,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 1.7%,最多僅可開採 36 年。儲量的不足直接造成產量的不足,印度 2009 年的石 油產量僅占世界的 0.9%。由於印度對於能源的需求日增,對外依賴性極大,有 學者預測世界幾個主要能源消費國能源供應的不安全指數顯示,隨著印度經濟的 高速發展,其能源將長期處於及不安全的狀態,其不安全指數超過歐洲、美國及 中國,成為僅次於日、韓的能源供應不安全國家。99

96 趙干城,《中印關係現狀、趨勢、應對》,(北京:時事出版社,2013 年),頁 111。

97 遭遇貿易壁壘 四川絲產品出口大幅下滑,中國經濟網,

http://finance.ce.cn/rolling/201304/03/t20130403_207702.shtml, accessed March 28, 2014.

98 莉雅,中國成為印度最大貿易夥伴,美國之音,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content/china-india-trade-20140303/1863 387.html, accessed March 28, 2014.

99 龔偉,〈印度能源外交與中印合作〉,《南亞研究季刊》(成都),第 1 期(2011 年),頁 29。

隨著兩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印兩國能源消耗急遽增加。面對此一局勢,

中國與印度在能源領域產生利益衝突與競爭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又由於兩國的發 展條件相近,人口數量相仿、境內能源儲量有限、均是發展中國家、對能源需求 若渴...,使得中、印兩國像宿命般成為無可迴避的能源對手。事實上,中、印 兩國已在俄羅斯、非洲、中南美洲甚至緬甸等國開闢了能源的戰場,兩國在世界 能源市場上競爭的態勢已可窺一二。2004 年,中國以 20 億美元的巨額援助作為 代價,從印度手中搶下了安哥拉的能源合作項目。1002005 年 8 月,在併購哈薩 克第三大石油商 PK 公司時,為了擊退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ONGC)和米 塔爾鋼鐵集團的聯合叫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竟須以 41.8 億美元的 巨額報價始得以完成併購作業。同年 9 月,中、印間又為了北美石油商 ENCANA 在厄瓜多境內的油田開採權再度對上,最後印度公司因無法保證油田不受厄瓜多 政府干涉及掌控而撤回收購計畫,中國公司以 14 億美元的價格完成收購。在這 一系列收購戰中,雖然中方勝多敗少,中、印雙方卻也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印 度石油公司鎩羽而歸,中國公司卻不得不支付大筆的美金來兌現被競爭抬高的價 格。1012006 年印度在位於安達曼-尼科巴群島(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的一項油氣開採招標作業中,更是明確的將中國公司給排除在外。1022011 年 10 月 12 日,越南國家主席張晉率團訪問印度,兩國就南海油氣開發進行協商,並 協議擴大在南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合作,當日越南國家石油集團(Petro Vietnam)和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份長達 3 年的開採協議。印度政 府不理會中國的強烈反對,堅持與越南在中國向視為「核心利益」的南海海域共 同能源開採,這之中除了經濟利益考量外,更包含了地緣政治利益及權力平衡思 維,與利益攸關的國家深化合作關係,以期抵銷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103中、

100 胡慶亮,〈「能源三角地區」與中印能源競爭與合作〉《國際論壇》(北京),第 5 期(2005 年) 頁 40。

101 趙詣,〈中印能源:從競爭走向合作〉《中國社會導刊》(北京),第 4 期(2006 年),頁 54。

102 龔偉,〈印度能源外交與中印合作〉,《南亞研究季刊》(成都),第 1 期(2011 年),頁 33。

103 楊榮國,〈安全困境:中印南海地緣利益博弈〉《遼寧行政學院學報》(瀋陽),第 10 期(2012 年),頁 90。

印間的能源競爭除了國家戰略需求的考量外,當然亦免不了受到國際政治局勢的 影響。由於印度對天然氣的需求逐年攀升,而緊鄰南亞地區的伊朗能源儲量豐沛,

但因國際間長期的制裁,使得伊朗的能源產量並不高。當兩國競相在國際間開闢 新油源的的同時,伊朗即成為印度關注的一個新目標。2011 年,印度為能在與 中國能源競爭中超越中國,選擇與伊朗進行橫跨伊朗、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天然氣 管線鋪設合作。但由於美國認為,該合作案若成功將大幅緩解伊朗得國內經濟困 境,並且產生連鎖效應,讓各國均仿效印、伊合作模式,開始對伊朗進行投資,

如此,美國的制裁作為就將毫無意義了。因此,美國多次的施加壓力,以阻撓印、

伊的合作方案,印度在權衡與美、伊兩國關係重要性後,只得不斷的拖延與伊朗 的合作案。對於印度的拖延,伊朗與巴基斯坦轉而力邀中國加入,以取代猶豫不 決的印度,這使得印度在這一波的能源競逐因大國的博弈與角力而敗下陣來。104

伊的合作方案,印度在權衡與美、伊兩國關係重要性後,只得不斷的拖延與伊朗 的合作案。對於印度的拖延,伊朗與巴基斯坦轉而力邀中國加入,以取代猶豫不 決的印度,這使得印度在這一波的能源競逐因大國的博弈與角力而敗下陣來。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