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學習的動機與因素探討

六、在臺灣學歷的取得難度高

第六節 綜合討論

一、 中文學習的動機與因素探討

(一) 為取得臺灣的身分證,滿足工作的需求及找到身分的歸屬感

對於需獨力撫養兒子的 Anne 來說,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Anne 學習中文課程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可以完成 72 小時中文的學習課程後,取得 證明,辦理身分證,方便找到工作撫養兒子,減輕生活經濟上的壓力。

研究者從受訪者 Anne 及 Betty 的訪談內容中瞭解到,Anne 和 Betty 學習中 文的首要動機便是可以申請臺灣的身分證。但研究者認為身分證的取得,一方面 有其現實上的實用價值及考量,對新移民女性來說可以方便找工作,滿足經濟上 的需求,然而研究者也在思索,身分證的取得,是否另一方面也代表新移民女性 來到臺灣的一種「身分」認可的歸屬感,成為臺灣人的象徵。因為根據研究者訪

77

談 Dora 及參閱國籍法的規定,取得臺灣的身分證必須先放棄越南的國籍。因此、

對於來到臺灣的新移民女性來說是一條不歸路,藉由臺灣身分的認同,可以找到 歸屬感,也可以是新移民女性心理上的安慰劑。

(二) 為了能指導孩子的課業,幫助孩子學習,勝任母職角色

Anne目前在台灣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兒子身上,工作及生活作息都以兒子為 第一考量。後來因為需工作的緣故,雖未能繼續中文學習課程,但在兒子的鼓 勵下,仍以中文自學的方式和兒子共同學習。新移民婦女視子女為自己生命的 延續,養育子女是生活的重心與目標,更於母親角色中找尋自我的價值,子女 是新移民婦女生活的重心與寄託,透過母職角色,使她們找到生存的意義與價 值。才能將這段跨國婚姻的艱辛,轉換為往前邁進的力量與希望,此與Shu(2008)

等人的研究相同。因此,Anne雖然與先生處於分居的狀態,兒子卻幫助Anne從 婚姻失落中找回生活的重心,有兒子的鼓勵與支持,Anne都持續以查字典的方 式在家自學中文及成語。

Betty參加中文學習的課程也是因為孩子回家後會問她功課,為了可以指導 孩子的課業,Betty又繼續到補校就讀,學習中文。雖然曾因為認字及書寫上的 困難,想要放棄,但孩子的鼓勵和先生的支持,都是幫助Betty可以維持學習中 文的動力。

Cindy 嫁到台灣後,因為幾年前受到先生家暴,於是訴請離婚,現與兩位女 兒同住。Cindy 也必須獨力支撐家庭的經濟重擔。兩位女兒也成為 Cindy 在臺灣 努力的生存目標。Wang(2010)發現,孕育子女對新移民婦女而言,具有落地生 根的重要意義。她們不僅深切感受夫家傳宗接代的期待,亦視女人婚後應生養小 孩為職責,孩子的誕生或可解除她們異地生活的孤單。Cindy 努力在臺灣奮鬥,

兩位女兒也是她持續中文學習的動力。

Dora 在越南原生家庭的坎坷遭遇,可憐的身世來到臺灣,依然無法轉變,

嫁到臺灣的 Dora,先生對她不聞不問,婆婆也很討厭她,在無依無靠下,甚至

78

還多次萌生過自殺的念頭,後來因為 Dora 懷了大兒子,才讓她將萬念俱灰的無 助與羞辱忍了下來。Dora 到補校學習中文也是為了可以教導國小孩子的課業,

加上小兒子聽障的問題,也讓 Dora 在學習中文上加倍的努力,希望可以從發音 開始教導小兒子的中文發音。Dora 說,兩個兒子是她的天使,讓她有生存下去 的勇氣。

擔任南洋台灣姐妹會辦公室主任的吳佳臻在參加姐妹會工作時的觀察:新移 民女性身上,這當中包括生育、家務勞動(甚至被當作傭人使喚)、婆媳關係、職 場角色、親職角色等重擔,已經有形無形地加倍堆疊在新移民女性的身上。因此 新移民女性在現階段,仍無法擁有主體性,在臺灣的存在必須緊密依附在她的婚 姻或親子關係之上(吳佳臻,2013)。而Anne目前的分居狀態,以及Cindy離婚的 狀態,親子關係更加形成支持她們及保護她們生存下去的因子。

就像受訪者 Dora 所遭遇到的,新移民女性在臺灣常常感到孤獨,受到歧視 等不平等的待遇,主要就是因為在跨文化交流中,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認 知上的差距,加上先生和夫家的自我中心主義,習慣以自己的價值觀去衡量對方,

造成新移民女性對跨文化的不適應症。

(三) 重要他人的鼓勵,是增強中文學習的因素

為了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在家人無法提供照料的情形之下,新移民女性大都 只能選擇中斷中文學習的課程,Betty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先生無法照料兩位 孩子,只好停止中文學習,必須等到孩子就讀國小時,才能繼續就讀。而Dora 的情形則是丈夫和婆家都持反對的立場,只好自己帶著小孩去學習,學習的歷程 備感艱辛。依據Bandura(1997)的看法,改變個人自我效能感可以透過的方式之 一便是透過重要他人之遊說、鼓勵,激發個人勇於嘗試學習的動機;想要有效學 習成長就必需要有足夠的自我效能。從兩位受訪者Anne和Betty的訪談結果即可 以發現,透過家人的鼓勵,Betty的老公全力的支持,Anne兒子的鼓勵及教導,

都增強了她們想要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家人支持的力量有助於新移民女性在中

79

文學習上多了鼓舞及嘗試的勇氣。

另外,對於Dora來說,老師在她的中文學習歷程中,不但授課還包含解惑,

就如同Bandura(1997)所提出了觀點:透過重要他人之鼓勵,激發個人勇於嘗試 學習的動機。 Dora在缺乏家人的支持及關照下,老師重要他人的角色更在Dora 學習的過程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語言學習乃持續不斷努力學習的過程,新移民女性須具備學習中文的信心,

亦即自我效能感來維持其中文學習的動能。而改變個人自我效能感可以透過從觀 察與自身環境條件相似之人的作為,轉換成個人的經驗以及重新嘗試的動力

Bandura,1997)

。在中文學習的課程中,受訪者Anne、Cindy及Dora都透過與同 鄉同學的互動,解除心中的苦悶及壓力,同時受到班上認真的同學及阿公阿嬤的 努力向上,都增強了她們想要繼續學習中文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