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移民女性中文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中文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新移民女性由於文化的差異、語言溝通的障礙及不識中文的困境,來到臺灣 後,隨即面臨了環境適應的問題。隨著孩子的成長,子女教養及溝通互動的問題 也隨之而來,母職的角色亦開始面臨挑戰。由於語言溝通的障礙,中文能力的增 進對於新移民女性來說,確有其必要性,也將影響新移民女性在面對各種生活難 題時的調適與成長。本章將針對新移民女性中文能力與中文學習的議題,分以下 三節來做相關文獻的探討:第一節為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的重要性,第二節探討 新移民女性中文能力與家庭互動的關係,第三節則為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動機及 自我效能的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管道之探究。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中文能力的重要性

新移民女性在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子女教養困境、社經地位與家庭資源低 落的多重弱勢下,致使語言發展、學習成就、身心狀況、學校及家庭生活適應等 極易產生困境,語文發展障礙更是造成學習困境之始。語言溝通上及不識中文的 障礙更使得新移民女性無法適切的表達需求,更常是有苦「難言」。藉由中文學 習來提升新移民女性的中文能力,除了可以減低文化的衝擊感,亦將有助於新移 民女性在臺灣的社會適應。在本節中,將就中文學習對於新移民女性的重要性來 進行文獻的探討。

一、 語言能力是社會適應的基本要求

對移民者來說,語言是與接待社會連接與對話的工具。移民常被期待學習移 民國的語言,有能力使用中文亦是新移民女性在臺灣社會適應的基本要求,也是 她們社會融入(social inclusion)的象徵(莊曉霞、劉弘毅,2012)。在臺灣有 關新移民婦女社會適應的研究中,許雅惠(2009)的研究指出,語言能力被認為 是新移民女性社會適應的重要關鍵,當語言能力到達一定的程度後,新移民婦女

10

便可以和接待社會做某種程度的連接與對話,可能衝擊到離她們最近的婚姻關係 與家庭系統,以及社區的生活與人際互動網絡。在國外有關美國留學生的研究顯 示,亞洲人比歐洲人更難適應在美國求學的新環境,其社會資本大量仰賴來自同 一國家或區域的人,主要原因就是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其中最大的困難便是語言 溝通的問題,影響其對於文化的學習及社會的適應(Poyrazil et al., 2004)。

台灣的多種族特性形成了語言使用的複雜性。新移民的語言學習過程,不僅 涉及中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更面臨生活中多種語言共存的困難。例如,新 移民的夫家普遍使用臺語或客家語,有些甚至是原住民族語,這迫使她們需要同 時懂得兩種第二語言:一種是與社會大眾溝通的中文,另一種是與家人溝通的其 他方言,倍增語言學習的複雜與困難度;一旦無法進入異國文化的生活邏輯,日 常生活就很難突破孤立無援之苦,進而成為家庭與社會中的「他者」或「邊緣人」

(黃儀娟,2000;翁毓秀,2006)。研究者2014年在一份越南籍新移民女性的訪 談研究結果中亦有相同的發現,新移民女性在臺灣首先必須克服語言溝通上的問 題,甚至必須同時學習國、台語,以便能及早融入夫家的生活,例如:婆媳溝通 與子女教養等(黃柔理、陳易芬,2014)。

王碧霜、黃淑玲(2009)也提到關於中文識字等語言能力,可以幫助新移民女 性更容易適應臺灣的生活;新移民女性展現高度的學習動力,為的就是能儘早適 應臺灣的生活。周芳怡( 2005 )從其研究訪談中發現,大多數新移民婦女來台半 年內就能以國語或台語進行口語溝通,學習的方式主要是透過夫妻、家人之間的 對話,還有電視廣播等大眾媒體,認識世界的管道大都是透過生活經驗和重要他 人,只求了解家人要她知道的事物和價值,很需要學習機會來加強閱讀和書寫能 力。

為了幫助新移民女性在新文化與新環境中順利的生活,語言的學習是必要且 重要的一項技能(匡敏惠,2010)。吳芳茜、李麗日(2009)針對台中縣新移民女 性學習經驗之研究發現,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相較於大陸籍,在語言背景上乃屬

11

於弱勢,在中英文程度普遍不高的情形下,往往會使其適應更為艱難;新移民勢 必要透過學習,以獲得良好的教育,並將本地語言及文化內化,才能真正融入台 灣社會並發揮自身潛能。

二、 中文識字能力對新移民女性的影響

在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的相關研究中,內政部曾於 2004 年的「外籍及大陸 配偶生活狀況調查計畫」中,實際訪查新移民女性的生活輔導需求,在接受訪問 的 101,615 人中,有 69.4%的新移民女性將「語言訓練,識字教育」列為希望接 受訓練課程的第一選擇(陳心怡,2007)。

中文識字對於新移民女性會產生什麼影響,相關研究指出(吳美雲,2001;

林月鳳、周慧玲,2007;邱琡雯,2005),不僅藉由識字教育習得了在中文上聽、

說、讀、寫的能力,還能夠產生自信與尊榮感,增強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並能 提高教養子女的能力。新移民女性來到台灣以後,因為語言隔閡而感受到的權力 變動,在初期階段,因為語言隔閡,所以權力感受降低,然而在察覺困擾後做出 上「中文識字班」的行動,繼而有了重新找回自信、增強表達能力、更多自我覺 知、與更有動力的個人層次的賦權(individual being empowered),以及去批 判並改變既有系統的解放權力(emancipation)(Inglis, 1997)。

邱琡雯(2002)的研究指出,識字是外籍配偶賦權的重要起步。作為接待社 會的臺灣,提供外籍配偶一個常態穩定的識字權,不僅會強化外籍配偶自身的賦 權,也延伸至外籍配偶對子女教育的參與,長久之後,更會影響到外籍配偶對在 地社會的回饋與互動。邱琡雯(2003)與夏曉鵑(2005)皆指出新移民女性因語 言溝通的障礙,必須仰賴夫家協助,且不易接觸外界資源,造成新移民女性在家 庭中擁有較少權力,無法達到夫妻平權。

陳燕禎(2008)的研究發現,語言是新移民女性在臺生活適應上的最大壓力,

語言的障礙影響與夫家的相處,也無法向外尋求支持網絡而失去與外界溝通的能 力。因此,中文能力的習得將有助於增進新移民母親的自我尊榮感及減少生活溝

12

通上無法被理解的壓力。

善牧基金會於 2010 年「新移民家庭國小子女課業指導狀況」調查,調查結 果發現 71 位受訪新移民女性,有 79 %新移民女性覺得在指導孩子的課業上有困 難。針對新移民女性調查顯示,新移民女性認為在指導孩子課業上有困難,最主 要的原因是「看不懂作業裡出的題目」、其次為「看得懂作業題目但不知如何教 導」(張舒涵,2010)。莫蔾藜、賴佩玲(2004)的研究也提到,雖然新移民女 性能說國語或方言,但能清楚具體表達意見的並不多,所以其子女入學後,當有 生活或課業上的問題要請教她們時,新移民女性常因為本身的中文能力受限,而 無法順利協助或讓子女充分的理解。身為教師的研究者認為,語文的障礙,不但 使得新移民女性無力教導孩子課業,也產生親師溝通的困難或影響親子間的互動 關係。

在識字方面的相關國外研究指出,美國移民人口的低教育程度比率是最高的,

百分之七十五移民是功能性文盲,此種教育不足再加上語言技能的匱乏,使得移 民族群就業能力降低,只能從事以時計薪的工作(Romanwoski, 2002)。在臺灣的 新移民女性的家庭多屬於社會中的弱勢家庭,就長遠的觀點著眼,功能性文盲,

此種教育不足再加上語言技能的匱乏,將使得新移民女性在未來也可能面臨到不 識字可能導致的就業及社會問題。

小結

教育部每年九月於學校開學時,都會函令各縣市教育局調查跨國婚姻子女的 學習情形,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的父母國籍、家庭的經濟狀況、學習概況及學校 的輔導辦法等,可惜的是,校內輔導機制並未能實際去瞭解這一族群學生的特有 現象,並給予其所需要的輔導支持;新移民子女因其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且母 親為新移民女性,大多不會讀、寫中文,在聯絡簿的簽閱、親師溝通與孩子課業 的督促方面,是難以有適切的幫助的(匡敏惠, 2010)。

13

研究者也曾於去年四月實際訪談一位越南籍母親,發現她只在越南學習一個 月的中文,便嫁到台灣來,受訪者國語台語雖溝通無礙,但由於未能有機會學習 中文讀寫,因此無法督導其就讀國小孩子們的課業,也因為不識中文的緣故,很 難在課業上做到精確的督導,大都只能選擇相信孩子;在教養子女方面,也只能 以口語的方式來要求,也無法以書寫的方式與學校老師進行聯絡及溝通,對此讓 她感到十分的無奈及擔憂。當需要寫聯絡簿和老師連絡時,也必須由丈夫或子女 代寫。身為教師的我,對此也深感憂心,擔心容易逐漸養成孩子的投機心理以及 影響到親子的互動關係(黃柔理、陳易芬,2014)。

就如上述的研究指出,識字是外籍配偶賦權的重要起步。提供外籍配偶一個 常態穩定的識字權,會強化新移民女性自身的賦權,也延伸至新移民女性對子女 教育的參與,長久之後,更會影響到新移民女性對在地社會的回饋與互動。因此,

如何真正落實新移民女性中文識字教育,提升其中文能力,尤其是讀寫教育,研 究者認為值得新移民相關輔導及教學研究單位的思考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