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學習的難題與困境

六、在臺灣學歷的取得難度高

第六節 綜合討論

三、 中文學習的難題與困境

(一) 中文識字及中文書寫難度高,學習易產生挫折

研究者訪談這四位越南籍新移民女性受訪者,在中文學習上都覺得認字,書 寫及造詞都是十分困難的。依據 Bandura(1997)對自我效能感的看法,透過練習,

增進個人的精熟經驗,可以增強個人對即將面對事物之信心。因此,針對中文學 習是否有足夠的練習來做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值得相關教學單位的檢視及探討。

識字困難及語言隔閡常造成新住民做起事來綁手綁腳,或因誤解他人意思而 做錯事,無法發揮其原本就具有的能力。而識字及語言溝通能力的提升,將有助 於新住民理解他人交代事項,判斷事情處理策略,甚至進行批判、創新,如此可 提升其處理事情的能力並發揮個人潛能。語言的學習,尤其是中文書寫的練習,

是新移民女性感到最為困難的部分,增加作業練習量及考試的評量有其必要性。

81

(二) 中文學習課程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時間配合上有難度

雖然國內有許多夜間補校提供外籍配偶繼續進修,不過礙於工作因素,下 班後晚上上課的時間,有時是過了上課時間,有的則是下班後仍需兼顧家庭及 孩子,因此使得她們無法前往學習,因此不少新移民女性來台雖時間已久,仍 不識字,或曾學過中文,最後卻因為工作因素無法持續學習。

(三) 國中學習課程內容,重多學科教學,不符合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的期待 從訪談中可以了解到,新移民女性最主要的學習需求是中文學習,然而補校 國中課程的安排比較偏向於一般年齡為 13-16 歲國中生之基本能力的學科,並未 特別針對新移民女性生活需求及文化融入的知識來做設計。根據柯菊華、陳麗幀 (2008)的研究建議,新移民學生在國小補校僅僅 2~3 年的學習,如果進到國中補 校使用國中學生的課本,課本內容為因應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考試,因此教材 內容對她們而言較艱深,部分內容實用性不高,為此強烈的建議教師應了解個別 化的學習需求而自編教材,適度的調整教材內容,以免學生學習困難,因挫折而 輟學;教材內容裡可增加實用性課程,例如:電腦、烹飪、化妝等,可增加學習 的興趣與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補校成人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裡,教材內容不實用、內容太深、未針對成人 學習的需求而做教材規劃,是國中補校教育應檢討的部分(王潔雯,2000)。國中 補校的課程較多樣性與內容較艱深。面對異質性高的補校高齡學生與新移民學生,

教師教學方法上造成極大的困擾;且面對人生經驗豐富的補校學生,造成老師講 課時的困擾(蕭昭瑾,2005)。

事實上,新移民女性其實除了中文能力以外,在生活的能力並非未達國中生 的程度,因此,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課程設計是否應針對成人教育的方向來設計,

亦可著重在目前新移民女性最欠缺的中文閱讀及書寫能力能力的提升、親子教育、

家庭經營及自我成長等課程來做規劃及安排,以達到能學以致用的應用目標,增 強其就讀國中補校的學習動機。

82

(四) 中文學習課程參與之成員背景不同,學習目標亦不同

新移民女性在學習中文課程的班級裡,因年齡差距,較難與班上台灣的阿公 阿嬤有互動,覺得學習的目標不同。新移民女性希望自己到補校學習中文,可以 有效的學習中文,然而有些阿公阿嬤來上課只是想要聊天。再加上同鄉姊妹也因 為不同的互動因素紛紛缺席,新移民如果可以和台灣阿公阿嬤分開上課,也許中 文學習效果會更好,也不會因為聊天太久而浪費自己學習中文的時間。

葉淑慧(2004)也指出新移民都相當珍惜能到校學習的機會,且學習的態度都 相當的積極,認真的學習語言及融入台灣的生活,隨著語言能力的提升,生活適 應上的困擾也隨之減少,在校所學的課程內容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為她們的 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另外,對於新移民女性與台灣阿公阿嬤混班上課的教學及評量方式,教師要 掌握到適宜,也確實有難度,若能分班上課,方能針對所需。

(五) 親子共學中文課程有助於新移民女性中文學習成效

受訪者 Anne 及 Betty 都認為親子共學可以解決孩子無人看顧的問題,也可 以增加親子的互動與情感。雖然受訪者 Dora 曾有帶孩子去上課而造成白天班老 師教室內東西異位的不便,但也許只需在班級經營的管理技巧上或課程教室的安 排上做調整,就可以免除此項不必要的困擾。

親子共學的優點很多,根據張素真、吳雪華(2014)的親子共學研究,孩子們 感覺到母親因為學習中文而感到快樂,雖然工作後很累,依然會很認真的學習;

孩子們也對於母親因為學習拼音後可以看得懂他們學校的功課而覺得母親很厲 害;另外,也可以從孩子的描述中發現,新移民母親因為學習中文的緣故,增加 了親子共同做功課及唸書的時間,孩子也覺得母親因為認識字,比較不會被取笑。

研究者因此認為,親子共學中文促進了親子互動的正向發展,母親的認真學習及 態度無形中也是孩子的好榜樣,值得持續推廣。

83

(六) 新移民女性學歷認證取得困難,影響參加證照考試及進修之路

研究者因為受訪者 Betty 及 Dora 在訪談中主動提到學歷認證的問題,她們 覺得學習中文後,感覺有信心可以繼續往上學習,或參加證照考試,取得學力的 方式之一便是就讀國中小補校。但國中補校課程除了中文以外,其它學科內容的 難度或同等學力的考試,對她們來說,要能順利取得國、高中學歷,是十分困難 的。研究者因此認為學歷認證問題雖未與本研究主題直接相關,但卻是未來新移 民女性在學習中文課程後,鼓勵她們再繼續往上學習或參加證照考試很重要的因 素。因此研究者搜尋了相關的報導及研究,以瞭解新移民女性在臺灣取得學歷認 證的困難及問題。

張舒涵(2012)曾在嘉義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以專題報導的方式針對新 移民女性學歷認證的問題提出報導。報導中提及對於人數已超過原住民的新移民 而言,求職或求學時,「學歷認證」往往成為限制新移民女性在台灣實現自我的 重要因素。

外籍配偶申請學歷認證並不輕鬆,學歷認證的申請程序亦相當繁雜。首先,

新移民女性需勞煩母國的家人跑上好幾個單位,再把畢業證書拿到翻譯社翻成英 語(一字 3 元計算),再送到台灣駐外經濟文化代表處進行驗證,由辦事處審查 學校是否合法登記立案及學制問題後,再送到台灣外交部,申請人還要送律師事 務所公證,再翻譯成中文才能通過審查,取得學歷認證。每一道手續費用加起來 共須新台幣 4、5 千元,往往得費時 1 個月才能跑完流程。由於學歷認證申請程 序繁雜,許多新移民女性只好改以參加國、中小補校課程來取得在臺灣的學歷,

但因為就讀補校需花費數年的時間,且在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勞務下,許多新移民 女性最後亦選擇放棄到補校上課,因此亦無法繼續取得更高的學歷。

根據報導,畢業於越南東都大學的阮舒婷並沒有申請學歷認證,幼年時,家 人為了讓她提早入學,身分證和戶籍證明文件的生日並不相符,若要申請學歷證 明會很麻煩。另一方面,她也為了理解臺灣教育的方式並教導孩子,來自越南的

84

阮舒婷儘管在越南讀大學時已學過中文,嫁到台灣後,還是選擇到國中小念補校,

從頭學起(張舒涵,2012)。南洋台灣姊妹會組織發展委員會召集人夏曉鵑(2005) 也建議,學歷認證應由「駐台」辦事處來辦理較恰當,若由「駐外」辦事處辦理,

為了取得學歷認證,新住民必須請母國的家人舟車勞頓到都市辦理,甚至直接放 棄辦理;她希望台灣政府能把新移民當作自己人,正視新移民的就學權益。

本研究受訪者 Betty 提到,自己參加了很多的政府針對新移民女性所開設的 職業輔導進修班,確實感謝政府對於新移民女性的照顧。然而拿到的證書也十幾 二十張了,卻無法發揮作用。學習後想要去考證照時,卻面臨到學歷資格要求的 問題,所以對於想要考導遊執照的她,也只好放棄。研究者因此也在思考,是否 可以瞭解新移民女性在臺灣學歷上取得難度高的問題,採取彈性的措施,也許可 以利用中文能力的檢定考試,來取代部分職業考試學歷的要求,以協助新移民女 性在臺灣的生涯可以有更多元的拓展機會。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