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兩岸特色與中華邦聯

第一節 中華邦聯的要素與內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第六章 兩岸特色與中華邦聯之探討

「邦聯制」作為兩岸未來統一後的國家結構模式是為最可行的選項,但國際 法上對於「邦聯制」的制度設計並不能完全適用於中國的國情,加上兩岸對於國 家統一的前提條件有其堅持的立場,雙方不能依照鬆散的形式組成邦聯,亦不能 擅自的離開邦聯,因此兩岸採用「邦聯制」的模式以外,應要加上「中華」的要 素。「中華」最核心的內容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有相同的文字、語言,在思 想內容與生活表現上都有所傳承與交集,這是兩岸共同的基礎,也是共同的財 產。在這個基礎上,「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記憶也成為兩岸人民的連結,

兩岸的文化根基也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將「中華文化」融合進「邦 聯制」之中,則可稱之為「中華邦聯」。

第一節 中華邦聯的要素與內涵

在「中華文化」當中,又以孫中山思想、儒家思想、易經陰陽和合的思想最 受兩岸推崇,也最具代表性。因此本節將上述三者納入「中華邦聯」的重要組成 要素並加以闡述。

一、孫中山思想

(一)孫中山民族主義的觀點與國家統一思想

對於中國民族主義一詞之創見,孫中山乃是受到西方思潮的影響。他講民族 主義之起源發達於十九世紀,盛行於二十世紀,並認為達爾文進化論對民族存亡 危機有反省的作用。257經孫中山觀察後認為,民族主義簡單的說就是國族主義,

而中國的社會中只有宗族主義和家族主義,缺少的了國族主義,因此外國人才會 視中國人為一盤散沙。258因此孫中山提出民族主義的觀點是與時俱進、不斷修正 與充實後的結晶,主要是基於當時的內憂外患,希望喚醒中國人起而振興中華的 民族意識,以謀求國家統一的目標。

首先,孫中山最為核心的民族主義思想目標是對內求取各民族一律平等。孫 中山認為:「國內各族,團結一致,在平等基礎上,把漢、滿、蒙、回、藏五族,

同化成一個中華民族,組成一個民族國家?統一具全體中國人的希望,能夠統

257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硏究所中華民國史硏究室、中山大學 歷史系孫中山硏究室合編(以下省略出版者),《孫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頁 217-218。

258《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18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一,全體人民便能享福,否則便要受害」。259

第二,對外求取中國國際地位平等,這些看法均受到對帝國主義與殖民地主 義反彈的影響。對外求「中國之自由平等」,在孫中山的遺囑更說到:「在過去最 重要的便是喚起民眾,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第三,主張世界大同的理想。提倡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世界主義」之前,

首先要先鞏固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觀念。而「世界主義」的核心就是不分夷狄 華夏,孫中山主張世界上任何民族應不受其他民族的控制和壓迫,各個民族都有 平等的地位和同等的生存權利,「世界各民族間雖有文化上、性格上、體質上、

物質上、環境上與顏色上的差別,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有優劣之分,因為講到聰明 才智,便不能說有什麼之分別」。260他並期望中國四萬萬人民齊為世界上弱小的 國家打不平,這樣的任務也是中國人的天職。261而西方民族主義之所以變質的原 因,即是以「世界主義」之名行「帝國主義」之實,例如德國,以優秀民族自居,

歧視別的民族,並以物競天擇理論,侵略、壓迫其它民族。等到中國恢復了民族 精神與民族的地位後,就要開始濟弱扶傾。孫中山說:「中國古時常講濟弱扶傾,

因為中國有了這個好政策,所以強了幾千年。…中國要濟弱扶傾,才是盡我們民 族的天職。我們對於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對於世界的列強要抵抗他,…中國民族 才可以發達」。262

辛亥革命以前,孫中山傾向建立一個「聯邦制」的中國。在 1984 年成立興 中會時,其宗旨是為「驅逐達如,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263這裡所說「創 立合眾政府」的概念,是要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當時是以美立堅合眾國的「聯 邦體制」為目標。但在辛亥革命以後,「聯省自治」的主張取代了「聯邦制」,主 因是由於軍閥割據嚴重造成中國的武人勢力無法收時,「聯省自治」的主張也遭 到了孫中山的批判。

孫中山認為中國的各省在歷史上向來都是統一的。在《三民主義》第四講的 時候,他提出美國與德國的聯邦制不適合當時中國的情況,因為美國與德國過去 都是從分裂的十幾個、二十個邦聯合成一個大聯邦,但中國早已是一個統一的國 家,沒有先分裂國家再把它統一起來的道理。孫中山說:「中國的各省在歷史上 向來都是統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統屬的。而且統一之時就是治,不統一之 時就是亂的」。264孫中山還以美國的例子解釋說:「美國之所以富強,不是由於各

259《孫中山全集》(第十一卷),頁 373。

260《孫中山全集》(第十一卷),頁 373。

261《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226。

262《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253-254。

263《孫中山全集》(第一卷),頁 20。

264《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3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邦之獨立自治,還是由於各邦聯合後的進化所成的一個統一國家。所以美國的富 強,是各邦統一的結果,不是各邦分裂的結果。…中國原來既是統一的,便不應 該把各省再來分開」。265 孫中山並且批評割據式的聯省,是軍閥的聯省,不是人 民的聯省,這樣的方式不是有利於中國,只是有利於個人。 另外,在德國的例 子孫中山也反駁認為德國的聯邦制不適合中國。他說德國在俾斯麥統治德國以 前,德國也只是 20 幾個同民族的邦,在聯合成大聯邦以後,才變得富強。266 在陳炯銘叛變之時,孫中山極力主張以農村組成一個地方自治的基本單位,

並認為提倡以省為自治單位將會是中國分裂的開始。他說:「在現在條件下的中 國,聯邦制將起離心作用,它最終只能導致我國分裂成許多小的國家。…中國是 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 使我們能夠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盡管它過去,遇到了許多破壞的力量,

而聯邦制將必削弱這種意識」。267因此孫中山有鑒於中國的國情與當時軍閥擁兵 自重的情形,對於國家統一的模式是期待以縣為基本單位的地方自治做根基,再 團結為緊密的單一制國家。

按照孫中山對於民主共和國的建國期望,兩岸朝向統一的國家邁進應是最符 合中華民族的利益,但就現階段的兩岸關係來看,兩岸從 1949 年分治到現在,

其條件狀態讓中國形成一個單一制國家的目標無法一步到位,若從邦聯制著手,

漸進式的讓兩岸人民融合,孫中山所謂的「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才可以達成。

(二)兩岸對於孫中山思想的敬崇

對中國大陸來說,從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到胡錦濤,都讚揚孫中山的革 命精神與愛國情操。毛澤東曾全力參加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擁護孫中山革命的 三民主義;在土地革命戰爭末期和抗日戰爭初期,他提倡恢復孫中山革命的三民 主義,再次實行國共合作;在抗日戰爭中後期他提出新民主主義,開始發展並超 越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毛澤東充分肯定孫中山的革命功績,高度讚揚孫中山 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68

1997 年江澤民在中共第十五大的政治報告中也提到:「一個世紀以來,中國 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 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 君主專制制度。這是孫中山領導的。他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創了完

265《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304-305。

266《孫中山全集》(第九卷),頁 309-310。

267《孫中山全集》(第六卷),頁 528-530。

268 《毛澤東對孫中山民主革命精神的繼承與超越》,《毛澤東思想研究》,2012 年,第 2 期,

<http://big5.mlr.gov.cn/wskt/wskt_bdqkt/201207/t20120724_1123964.htm>。

月 12 日,<http://www.gwytb.gov.cn/zlzx/jhzl/201101/t20110123_1725511.htm>。

270 〈胡錦濤在紀念全國人大成立 5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04 年 9 月 15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15/content_1987151.htm>。

271 〈孫中山先生誕辰 140 周年紀念大會在京舉行〉,《中共國臺辦網站》,2006 年 11 月 12 日,

< http://www.gwytb.gov.cn/speech/speech/201101/t20110123_1723871.htm>。

272 〈賈慶林在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新華網》,2010 年 7 月 10 日,

<http://www.gwytb.gov.cn/speech/speech/201101/t20110123_1724053.htm>。

273 〈胡錦濤:在紀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共國臺辦網站》,2011 年 10 月 9 日, <http://www.gwytb.gov.cn/wyly/201110/t20111009_2097614.htm>。

274 〈總統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 100 年國慶典禮〉,《總統府網站》,2011 年 10 月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20 日國民黨重新執政,才恢復對於孫中山事蹟、紀念日的各項活動。2008 年 11 月 12 日馬英九重新將國父銅像置放總統府的敞廳,馬英九也提到孫中山在中國 大陸也同樣受到尊重,他說:「國父不但在台灣,也在中國大陸受到尊敬,國父 陵寢至今仍保存完整。…在中山陵謁陵,『中華民國』四個字仍留在陵寢中。更 重要的是,中國大陸不光在精神上,在近期的建設工程中,也與國父主張的『建 國大綱』、『實業計畫』有許多相似之處」。276

2011 年對臺灣來說,是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一百年的重要紀念日,馬英九 在致詞時也特別提到兩岸都在紀念孫中山的偉大思想:「一百年前的今天,國父 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震驚世界的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與千年帝制,創立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今天不僅臺灣,世界各地的華人,包括中國 大陸,都在紀念辛亥雙十」。277並在同年的國父誕辰紀念會上,馬英九更宣揚 1949

2011 年對臺灣來說,是孫中山創建中華民國一百年的重要紀念日,馬英九 在致詞時也特別提到兩岸都在紀念孫中山的偉大思想:「一百年前的今天,國父 孫中山先生領導發動震驚世界的武昌起義,一舉推翻滿清政府與千年帝制,創立 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今天不僅臺灣,世界各地的華人,包括中國 大陸,都在紀念辛亥雙十」。277並在同年的國父誕辰紀念會上,馬英九更宣揚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