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期中共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彈性策略

第三章 北京對國家統一的方針與論述

第三節 近期中共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彈性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中,胡指出:「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 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

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119,從 2009 年到 2012 年底為止,共計 只有四次談到一國兩制。也可以證明北京確實對於方針有淡化的跡象。

第三節 近期中共對「一國兩制」方針的彈性策略

北京開始淡化「一國兩制」的概念。自從 2008 年馬英九總統上臺以來,兩 岸交流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熱絡,無論是大三通的實現、陸客、陸資、陸生來臺,

規模都是前所未見的。對於中共來說,國民黨重回執政表示著「臺獨」可說是不 可能再度成為臺灣內部佔有一股勢力,因此中共對於「一國兩制」的態度在這四 年中也更加出現了彈性的政策,不再如同陳水扁任期時,刻意的強調「一國兩制」

及「反分裂國家法」,反而是將重點放在擴大兩岸交流,淡化「一國兩制」的概 念。

胡錦濤在 2009 年以後的對臺政策已著重在「反對臺獨」,而非急於「促統」。

他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出「我們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全面深化兩 岸交流合作,擴大兩岸各界往來,共同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活動」120,而非 像過去一樣屢次強調「一國兩制」的方針統一臺灣。

過去臺北方面始終對於北京所提出的「一國兩制」無法接受,「一國兩制」

在臺灣亦被「汙名化」,但是對於臺北官方的立場以及台灣歷年對於「一國兩制」

的民調數據都不支持之下,北京仍始終維持一貫的態度與說法,對於「一國兩制」

方針的論述絲毫沒有退讓,這也就造成了兩方均隔空喊話,各持立場,看似沒有 妥協的空間,各說各話。2008 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中共對臺政策的核心價值已 逐漸轉變為只要雙方認同「一個中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下即可展開 交流合作,對於「一國兩制」的說法雖仍是目標,但是未來統一後的安排,不是 現階段需要處理的。大陸內部的涉臺學者也有聲音認為「一國兩制」思考模式已 陳舊,不符合現實情況,建議中國大陸改弦更張,但是也無法有共識,故只能盡 量不在公開場合中提及。

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傅高義(Ezra F.Vogel)表示,鄧小平若健在,可能對

展〉,《中共國臺辦網站》,2011 年 12 月 31 日,

<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01/t20120102_2234741.htm>。

119 〈胡錦濤強調,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中共國臺辦網站》,2012 年 11 月 8 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11/t20121108_3358728.htm>。

120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9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共國臺辦網站》,2011 年 7 月 1 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107/t20110701_1908955.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一國兩制」這個詞有新的提法,但精神不變,原因在於鄧不急於統一,會讓兩 岸當前的良好形勢延續下去。他說針對絕大多數台灣民眾並不接受「一國兩制」, 傅高義接受本報專訪時說,他若是中共領導人的顧問,他會建議不用「一國兩制」

這個詞,但精神不變,就是「換湯不換藥」。他接受專訪時說亦說到,中共十八 大後的新一代領導人也會延續鄧的對台方針,目前來看臺灣追求獨立的可能性已 大為降低,兩岸關係朝順利與好的方向發展,新形勢下雙方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 與深化,才會讓好的形勢持續發展下去,讓事情水到渠成。121這樣的說法對於胡 溫時期與馬英九時期的兩岸關係似乎也有說服力。

2008 年布希與胡錦濤熱線時,新華網的英文版網站內容提到兩岸關係在「一 中各表」的共識之下恢復交流,英文及翻譯內容如下:

Mainland and Taiwan should restore consultation and talks on the basis of “the 1992 consensus”, which sees 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 (中國一貫的立場就是中國大陸與臺灣應該在「九二共識」的基 礎上恢復協商,「九二共識」就是雙方都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彼此定義不 同)。

但反觀新華社的中文網站上卻沒有出現「一中各表」四個字,可以說明雖然 北京仍不願意直接認同「一中各表」,但胡錦濤與布希在熱線中確實提到「一個 中國、各自表述」,布希也對胡錦濤的論點表達高度肯定,並認為將有助兩岸的 復談。時任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認為布胡熱線,說出

「一中各表」他認為意義重大,因為這不僅是大陸方面第一次承認,而且是由最 高領導人向另一個國家的元首表達,在形式上是非常鄭重的,這當然也與台灣的 大選結果有關。122

而在 2012 年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首次將「九二共識」一詞納入官方的 文件,顯見其政治意義。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也指出,中共十八大提到「九二 共識」,胡說兩岸關係做適度安排格外有意義,如何使「九二共識」成為各類互 動的共識基礎,也是各方應該思考的地方,從台灣角度而言,必須自處理兩岸問 題的原則,轉為兩岸國際合作開創條件。123時任國臺辦主任王毅在出席「九二共

121 亓樂義、鄭閔聲,〈傅高義:鄧若健在 不會堅持一國兩制,《中國時報》,2012 年 6 月 5 日,<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1356/112012061500089.html>。

122 張榮恭,〈胡錦濤提「一中各表」張榮恭:意義重大〉,《中國評論新聞網》,2008 年 3 月 28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6/0/6/5/100606501.html?coluid=98&kindid=2997&docid

=100606501&mdate=0329231558>。

123 〈趙建民:十八大提九二共識 格外有意義〉,《中國評論新聞網》,2012 年 11 月 9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2/9/8/2/102298270.html?coluid=93&kindid=7490&docid

=10229827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識 20 週年座談會」時亦再次更定「九二共識」的意義,他說:「十八大報告提出 了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主張、新論述。一是首次把堅持『九二共識』

寫入黨的代表大會正式檔,表明了我們對『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 治基礎重要組成部分的高度重視」。124在王毅講話之前,國臺辦研究局局長黃文 濤在北京一場「紀念九二共識 20 周年」學術研討會就提到:「『九二共識』能達 成,證明兩岸存在的政治分歧並不可怕,兩岸有智慧找到雙方都可接受,且妥善 對待、處理政治問題的辦法」。125可以看出十八大以後的兩岸政策,繼續堅持反 對「臺獨」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

第四節 「一國兩制」作為兩岸整合模式可行性探討

在分析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之後,筆者整理了大陸方面對於一國兩制的各項 建議,本節將從大陸學者所提出的各項建議,分析這些創新概念的內涵。

壹、官方堅持「一國兩制」

從 1960 年代初期開始至今,中共中央的對台政策終以「一國兩制」做為收 復台灣後的政經制度安排。北京官方不斷的在公開場合發表重要談話,認為「一 國兩制」方式解決分裂國家整合問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個創舉,具有尊重現 實、包容不同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付出政治代價小、可使分裂兩造利益最大化 等優點,是對當代國家學說的偉大貢獻。香港澳門回歸十餘年來實施「一國兩制」

的情況表明,這一構想儘管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樣,不斷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補充發展完善,但從政治制度創新與實驗的角度來看,從兩制 的平穩結合與過渡來看,基本上是成功的,符合大陸內地與港澳的實際情況,因 而也是得民心的。通過港澳的實踐,人們對「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意義的認識 更加深化,對以「一國兩制」方式實現海峽兩岸的最終統一增強了信心。126中共 所提出的一國兩制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第三十二條,所謂的設置特別行 政區,但是台灣的二千一百萬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並未行使過同意 權,沒有行使過同意權當然沒有履行的義務和接受的義務。

貳、大陸學界以聯邦製作為模式

124 〈王毅在「九二共識」20 週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共國臺辦網站》,2012 年 11 月 26 日,<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11/t20121126_3391669.htm>。

125 〈陸學者揭九二共識寫進十八大報告原因〉,《維多新聞網》,2012 年 11 月 12 日,

<http://taiwan.dwnews.com/big5/news/2012-11-12/58956731.html>。

126 楊立憲,〈關於以「一國兩制」模式促進兩岸統一的若干思考〉,《中國評論》月刊,2012 年 1 月號,總第 169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臺灣模式的框架時,應立足於現行的單一制,同時借鑒聯邦制的有益經驗,

進行制度創新,使統一架構具有更大的包容性。筆者認為,聯邦制的以下特點和 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一)、聯邦制下的權力關係

在一般聯邦制的國家結構中,聯邦政府通過控制外交、國防、統一貨幣、統 一法律來體現自己對國家主權的擁有。聯邦政府和所屬的州或省或邦各自的權限 由憲法來規定。分權是對應於授權而言的概念。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首先,授 權是權力主體將原屬於它的權力授予被授權者,被授權者的權力範圍以授予的權 力為限,未授予的權力仍保留於權力主體。被授權者原本無權,因授權者的授權 而享有權力。

一般說來,它反映的是單一制下的權力關係。而分權則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權 力主體分割權力,除明確劃分歸屬各權力主體的權力外,需要解決「剩餘權力」

的歸屬問題,一般說來,它反映的是聯邦制下的權力關係。其次,在授權的情況 下,被授權者應當按照授權的規定行使權力,權力主體對被授權者是否按規定行 使權力有監督權;而在分權的情況下,兩個或兩個以上權力主體各自按照分權的 規定獨立行使其權力,如果發生許可權爭議,各權力主體之間的爭議通常由獨立 的協力廠商來協調解決,而不存在一方對另一方的監督。聯邦制的分權特徵和手 段,對於我們正確地理解單一制與聯邦制的區別以及進一步挖掘「一國兩制」的 可供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127

郝志東基於兩岸之間的歷史與文化具同一性,在國家結構上提出了「中華聯

郝志東基於兩岸之間的歷史與文化具同一性,在國家結構上提出了「中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