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台北對國家統一的目標與立場

第一節 各時期政府對國家統一的主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第四章 臺北對國家統一的目標與立場

台灣從 1987 年開放大陸探親開始,使隔絕近 40 年的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變 化,也開啟了兩岸關係新的里程碑。1990 年歷經國民黨李登輝執政時期、民進 黨陳水扁執政時期至現任國民黨馬英九執政,由於國、民兩黨對於國家統一及兩 岸政策有相當大的分歧,因此各主政時期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也大不相同,對兩岸 政治整合的看法與主張應加以釐清。

第一節 各時期政府對國家統一的主張

臺灣在兩蔣時期對於國家統一的目標是一致的,即為「恢復國家的統一」, 這裡的國家指的就是中華民國。直到李登輝執政時期開始,對於兩岸關係的論述 與走向開始出現變化,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對於國家統一的論述與主張亦大 相逕庭,故本節從李登輝時期、陳水扁時期與馬英九時期分別進行歸納與探討。

壹、李登輝執政時期

李登輝初期對國家統一的立場是延續過去蔣經國時期以「一個中國」政策來 維護中華民國的事實,但在大陸政策上顯得開放。首先是在 1990 年 10 月 7 日李 登輝宣佈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並在 1991 年 2 月 23 日第三次國統會的會議 上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以下簡稱《國統綱領》),並以此綱領為當時國民黨 的大陸政策與國家統一的最高指導原則。《國統綱領》主要目標是以建立民主、

自由、均富的中國,而這個「中國」則是包含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並將中國 大陸自「叛亂團體」之定位調整為「政治實體」,並以「不否定對方為政治實體」

對抗北京主張的「一國兩制」。1311992 年 8 月國家統一委員會並在第八次會議通 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內容界定臺海現狀是一個分裂分治的狀態,並 提及兩岸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有不同的意見,臺灣方面認為「一個中國」

應指 1912 年成立迄今的中華民國,並自 1949 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

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不容忽視,臺灣與大陸都是 中國的一部分。132

在 1996 年李登輝以直選方式當選總統後,對於中國統一的目標逐漸出現轉 變,原因在於中共過去在國際社會中屢次打壓臺灣的參與空間,加上 1995 年發

131 國立編譯館主編,《國家統一綱領與大陸政策》,臺北:國立編譯館,1991 年。

132 〈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陸委會網站》,1992 年 8 月 1 日,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57875&ctNode=5645&mp=1&xq_xCat=19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生的臺海危機,導致李登輝逐漸將中華民國臺灣化,背離「一個中國」。他多次 公開表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國號叫做中華民國」。133 陸委會 當時更將「目前是『一國兩區』,分成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政治上是兩個對等 政治實體,法律上是不同的法域。…現階段兩岸關係,猶如在同一屋頂下的兩戶 人家,我們已不再說代表大陸,但中共當局也不能代表我們」。134

1999 年 7 月 9 日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的專訪時,對兩岸關係的法律定位,

更給予這樣的解釋:「1991 年修憲以來,已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 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而非一合法政府,一叛亂團體,或一中央政府,一地方 政府的「一個中國」的內部關係。所以,北京政府將臺灣視為『叛離的一省』, 這完全昧於歷史與法律上的事實」。135並且對於「一個中國」是指自由、民主、

均富、統一的新中國。雖然李登輝事後在接見美國西南區中華會館訪問團時再度 做出解釋,「對於追求國家統一的目標與政策沒有改變」,但事實上,李登輝「特 殊的國與國關係」的講話已顯示出他在執政後期對於國家統一的方向不再是遵循

《國統綱領》所說的「中國」為原則,對北京來說更視此言論已趨漸走向「臺灣 獨立」的立場。136

貳、陳水扁執政時期

2000 年 3 月陳水扁獲任第十屆總統,其大陸政策無法脫離 1999 年 5 月民進 黨第八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的「臺獨」色彩。

在《臺灣前途決議文》中將兩岸的政治定位為「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另一「中國政策白皮書」亦在同年 11 月提出,內容規範與大陸共存共榮,建構 更密切的關係,推動兩岸關係全面正常化,但其前提是要北京承認「臺灣的對等 國家地位」。而在 12 月陳水扁提出的《憲政白皮書》中主張在未來的「憲法」中 明確臺灣主權獨立地位,要將「中華民國」的領土範圍界定在臺、澎、金、馬及 其所屬島嶼,以及任何改變臺灣獨立的現狀都必須經由全體臺灣人民公開投票來 決定。

雖然從陳水扁 2000 年 5 月 20 日的就職演說談話中並沒有凸顯「臺獨路線」, 其大陸政策的主張「四不一沒有」的宣示,即「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

133 林佳龍、鄭永年主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臺北:新自然 主義,2001 年),頁 148-150。

13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華民國政府推動兩岸關係的誠意和努力〉,(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 會,1996 年)。

135 〈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總統府網站》,1999 年 7 月 9 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6423&rmid=514&sd=1999/07/09&e d=1999/07/09>。

136〈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就李登輝分裂中國言論發言人發表談話〉,《人民日報(海外版)》,

1999 年 7 月 12 日,版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不一沒有」的承諾。

參、馬英九執政時期

馬英九對於國家統一的主張與立場,主要仍是遵循過去國民黨的大陸政策。

特別是 2005 年連胡會達成的「五點願景共識」,當時擔任國民黨黨主席的馬英九 就曾徵求黨內高層意見,爾後也匯入黨內政策,並承諾他將貫徹連胡會的共識。

148同年 12 月馬英九以國民黨黨主席的身分接受「亞洲週刊」的訪問時說到,大 陸方面要解釋一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按照國統綱領的處理方法,就是臺 北不去否認它,但若依照中華民國憲法,那麼臺北就無法承認它。149國民黨在 2006 年 1 月 14 日發佈新聞稿說,馬英九與朝日新聞、產經新聞、NHK 等十多加日本 媒體茶敘時曾經表示,國民黨基於「一中憲法」和「國統綱領」的精神,以兩岸 在自由、民主、均富的前提下將統一作為選項。150隨後,前往英國倫敦政經學院 演講時,「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所以不排除當兩岸間的整體發展條件 趨於成熟時,換言之,當中國大陸在政治民主、經濟繁榮和社會福址方面的發展 可以與台灣相互調和的時候,以兩岸的終極統一作為選項。再由於臺灣已經是一 個完全的民主,要實現兩岸統一必須取得臺灣人民的同意。即因如此,我們沒有 統一時間表。而無論是對臺灣還是對大陸來說,統一都不具有急迫性」。151換言 之,馬英九當時已認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的規範,中華民國已是一個統一個國 家,因此不可能有「臺灣獨立」的可能性,但對於兩岸未來是否邁向統一,馬英 九的表示若條件成熟加上民意支持,不排除往這樣的方向走。2008 年 5 月 20 日 馬英九總統上任,在就職典禮上宣示在他任內的大陸政策將會秉持「不統、不獨、

不武」的理念維持臺海的現狀。152這樣的宣示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除了

「反對臺獨」之外也確保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依照上述前提之下與中國大陸恢 復協商與談判。

因此馬英九對於國家統一的目標是依循過去國民黨李登輝時期所訂定的《國 統綱領》,依照近程、中程及遠程分階段,沒有統一的時間表,只是現階段的大 陸政策沒有這樣的目標宣示。馬英九 2005 年在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表示,

國民黨不贊成國家永久分離。但是他也不認為這個時候要去討論統一問題。馬英

148 邵宗海,《新形勢下的兩岸政治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11 年)。

149 馬英九接受「亞洲周刊」的訪問時所透露的看法。童清峰,〈專訪﹕中國國民黨主席、臺北 市長馬英九-臺灣民主要廉政提升〉,《亞洲週刊》,第 19 卷 51 期,2005 年 12 月 18 日。

150 馬英九 2006 年 1 月 5 日接受聯合報的專訪報導。請見《聯合報》,2006 年 1 月 6 日,版 A4。

151 〈跨越對立:東亞和平的新願景〉,《國民黨網站》,2006 年 2 月 13 日,

<http://old.npf.org.tw/Symposium/s95/950213-KMT.htm>。

152 全文請見〈中華民國第 12 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總統府網站》,2008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13752&rmid=514&sd=2008/05/20&

ed=2008/05/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九強調說,並非這個問題不該談,只是時機未到,談了也是白談。153馬英九上任 後多次提及現階段的兩岸情勢與條件都不足夠談統一,因此不會在其任內跟中共 討論有關兩岸統一的問題。在建國百年的慶祝典禮上,馬英九也再次重申要秉持 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國。154

2012 年 7 月 26 日馬英九在接見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訪問團成員時,再 度重申 1992 年 8 月 1 日李登輝執政時期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意」,這 一文件賦予了日後「九二共識」的重要基礎,馬英九解釋:「涵義其實即蘊含『一 中各表』之意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是雙方所賦予的意義不同,這也 是之後兩岸關係能有效推動的重要基礎」。155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曾經說過「統一的路會走的很長」,相較馬英九,兩人 都具有共同的觀點,對於未來兩岸統一的事宜,均認為尚須要時間來培養雙方的 默契與氣氛,而現階段兩岸對防獨的看法具有相當程度的重疊,這是比急統更要 去推動的事情。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