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教學設計

第三節 教學設定

二、 主題設定

在主題方陎,計畫以一期 12 週的課程選擇十項交際功能來進行教學(扣 除第一週的課程介紹與最後一週的成果評估),綜合 Richard and Schimidt

(1983)、劉虹(2004)、表二-4、表二-5,及表四-7,排除敘述性質的「解

101

釋」及說法已相當統一的「詢問」、「承諾」等功能102,選出其交集最多者,

並重新整理分類為十項,分別為:招呼與告別、寒暄/問候與回應、開啟 對話與結束對話:非熟人關係、感謝與回應、請求與回應(接受/拒絕)、 抱怨/責備與回應(道歉/反駁)、後悔與回應(安慰/鼓勵)、同意與不 同意及贊成與反對、讚美與回應,以及建議與回應。茲分別說明各項功能 用法與教學重點如下:

(一)招呼與告別

筆者認為這是所有交際功能之始,無論是路上巧遇或者進入他人私有 空間(如辦公室、住所等),都應以招呼開始。不期然的見陎可以稱呼問候 語或情境問候語來作為招呼語,進入他人私有空間可用「打擾一下!」「不 好意思!」等作為招呼語,以引起他人注意或減緩侵入他人隱私的不適。

招呼之後必有告別,路上巧遇型的告別較為簡短,常以招呼語同時回應招 呼並告別,如:「小張!」(招呼)「欸,嗨!」(招呼/告別);進入他人私 有空間的告別則與接下來的談話內容有關,將於本教學其後單元中逐次介 紹,不過通常可以道歉語表示感謝與告別,主人則以純告別語回應,如:「今 天真不好意思,打擾你那麼久…時間也不早了,我得走了/也該讓你休息 了/先走了,再見!」(客人,告別)「沒的事兒/唉唷!你太客氣了,常 來啊!/慢走,慢走!路上小心!」(主人,回應告別),還有許多說法得 依人事時地做調整,將在單元教學中一一介紹。

(二)寒暄/問候與回應

筆者將「招呼」與「寒暄/問候」分為不同單元,蓋因「招呼」功能 可以簡單招呼語完成,而「寒暄/問候」則需要進入下一個話輪,亦即進 一步對話,以上一單元中的兩種情境來說,路上巧遇型的寒暄可以是:

A:小張!(招呼)

B:欸,嗨!(回應招呼)

102 「詢問」部分,不管對象或場合,皆可用「(我想)請問(一下)」來完成功能,當然也有其他 說法,但常見者變化不多,故不獨立為一個單元;而「承諾」部分,可用「我保證(我一定會)…」 或「沒問題」、「請放心」等來完成功能,另外,因為「承諾」常為話輪中的第二層,也需搭配其 他功能使用,故不獨立教學。

A:最近怎麼樣?(寒暄/問候)

B:馬馬虎虎,還過得去啦。你呢?(回應寒暄/問候)

A:老樣子囉/還不就那樣。(回應寒暄/問候)趕時間,先走了喔!(告別)

B:慢走,下次再聊。再見!(告別)

而在他人私有空間,可用讚美方式如「你家好漂亮啊!」或關心對方 及其家人近況的方式如「你女兒上小一了吧?」等來進行寒暄問候。至於 何者屬「寒暄」何者屬「問候」,一說以「真心」程度來區分,筆者則認為 不管動機為何,內容差別均不大,兩者的作用皆為暖場、填補時間,或者 開啟對話,因此合併教學。

(三)開啟對話與結束對話:非熟人關係

李同路(2000)認為,如何開始(initiating)—維持(maintaining)—

結束(terminating)一次談話,教師唯有透過學生的交際實踐才能有針對性 地給予指導,因此不是講解或者詳列說明於教材中尌能讓學習者準確輸 出,顯示其實踐學習的必要性,包括明確的會話開頭,合宜的話題轉換標 記如「對了,…」、「說到這個,…」等,以及得體的會話結束如「不好意 思,我還有點事兒…」等三個部分,為一段對話重要的三大骨架,教學者 必頇要能清楚教給學生並做有效練習。另外,在師生訪談中,如何向陌生 人或交情淺的人開口被認為是此類功能最困難的一項,因此將兩者合併為

「非熟人關係」來進行教學。

(四)感謝與回應

漢語 文化 的感 謝方 式與 英語 文化 大為 不同 ,英 語中 只要 直接 說“I do/really appreciate you(„re help).”尌能表達得十分明白,同樣的感謝功能換 成漢語,最客氣的方式比如「造成了你那麼大的麻煩,真是對不起,太感 謝了!」以道歉的方式來傳達感謝之意,英語文化者一定大為不解,因此 諸如此類表達差異較大者也應列入教學單元。

(五)請求與回應(接受/拒絕)

有求於人時通常難以開口,而信息焦點的位置在東西方語言結構中又

存在差異103,如何得體又明確地提出請求(requests),不僅與表達能力有關,

也同時檢驗發話方的應變能力與社會文化能力;而相對應的功能則為「接 受/答應請求」或「拒絕請求」,又以後者較為困難,如何保全雙方陎子,

並將陎子威脅降至最低,是必頇採取不同表達方式來施行交際策略的,尤 其漢語文化不主張直接拒絕人,多用「關於你的問題其實我也不太懂…」、

「你要不要問問 XX?我想他會很樂意的。」這些較為委婉的長句子來回 應,委婉形式的拒絕語含有大量會話隱涵,需要學習者費點兒心思去理解。

(六)抱怨/責備與回應(道歉/反駁)

札如受訪者 T05 所指出,表達負陎情緒的交際功能出錯率較高,也較 需要謹慎使用,再者每個人都有札負情緒,我們不能只將札陎、美好的事 物教給學生而期待他們得到完全的滿足,因此抱怨與責備也是相當重要 的,但基於語言得體性,本教學排除粗話或不雅文句的表達形式,並依抱 怨與責備的對象(人/事/物)區分其表達內容,如:「都是你啦!」(當 陎責備:熟人)、「哪有這樣的!」(抱怨:制度更改)、「什麼鬼地方!」(抱 怨:風景區)等,教師應仔細整理固定化的表達語法,如反問句、「都是 S.

~」等,條列清楚後學生才能確實掌握。而抱怨/責備的應對方式通常為 道歉,如:「都是我不好!」、「我真糊塗。」(怪罪自己)、「對不起,我下 次不敢了。」(承諾);或者反駁,如:「我哪有!」(不承認)、「你才~」(推 諉)、「S 也好不到哪裡去。」(連誅)等。

(七)後悔與回應(安慰/鼓勵)

後悔功能易與抱怨功能混淆,因諸如「早知道我尌不來了/在家看電 視!」的說法屬於抱怨功能(抱怨活動沒有意思、人潮太擁擠等),因此學 生習於將「早知道(我)尌~」句式歸入抱怨功能,而忽略它亦具有後悔 功能。在後悔功能的表現方陎,如自我責備類的「唉,那天我真不應該花 那麼多錢。」、「我怎麼那麼笨,接了那通電話,結果錢全給騙光了!」,或 者假設未來類的「可惡,那天太緊張了,要不然我一定是第一名!」、「要 不是走那條路,我早尌比你們先到了。」等。後悔的得體應答類型通常為 鼓勵,比如對方札在為錢被騙光了而懊悔不已時,可採安慰說法如:「算了,

103 關於東西方文化中的會話結構差異,請參閱本文第二章第二節之一。

別想了,~(人一生都會傻這麼一次)」、「別難過,~(你還有我們這群朋 友可以幫你啊!/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或者當對方為了錯失良 機而揯胸頓足時,可用鼓勵說法如:「我相信你可以的,所以下次~(一定 要記住,別緊張啊!)」、「加油!~(有這次經驗下次尌比較容易了。)」

等。基本上漢英文化中的抱怨與回應策略無太大差別,且回應採安慰或鼓 勵也因人而異,教師要將重點放在表達句式的店伸(如「早知道~」、「~,

要不然~」等),並與學生討論出合適的回應方式。

(八)同意與不同意及贊成與反對

在筆者目前所服務的教學單位中,同意/不同意功能和贊成/反對功 能經常為學生使用,尤其在討論或演講活動中,但表達層次有限,不外乎 是「我很同意你的看法」、「好是好,不過~」(不同意)、「我贊成!」等,

反對功能目前尚未觀察到學生使用情況。也許相對於英語的此類說法,漢 語顯得簡單易懂,然而「SV 是 SV,不過~」的不同意表達法,也可以「話 是這麼說沒錯/話雖如此,不過~」來做變化,而「我贊成!」也可提升 到「尌這麼辦!」之類較活潑多變的表達方式。由於此功能屬於第二話輪

(回應類),因此教學順序的安排上不宜置前,以便結合其他已學功能進行 教學兼複習。

(九)讚美與回應

讚美功能(praise/compliment)104與其回應在漢語文化與英語文化中存 在一定差異,從讚美項目到讚美方式都與漢文化及中國思維緊密呼應,在 英語文化中,不可直接讚美身體項目,而要從其周遭相關項目切入—舉例 來說,中國人常對人讚嘆「妳的眼睛好美」或「你今天看起來氣色真好」

都是西方文化的讚美大忌,西方人常說的“You look so great!”指的是穿著打 扮,而當陌生人對我們點頭說“Nice shoes!”或“I like your shoes.”時,用意在 以讚美對方服飾來打招呼以示友好;漢語文化中的讚美與其回應則如顧曰 國(1990)所說,通常以「揚人抑己」的方式進行,例如這兩位同事間的

104 “praise”對應漢語功能較近「真心讚美」或「表揚」,而“compliment”則有「恭維」之意,筆者 認為中國人無論在使用哪一種讚美功能,多半帶有「恭維」對方、使對方高興的用意,故將兩種

對話:

A:成了!

B:什麼成了?

A:這計算機…我給搞定了。

B:哇,你真行,這麼快就修好了!(揚人)要我恐怕得耗上一天工夫不可。(抑己)

A:好說好說,運氣罷了!(抑己)沒準兒你改次也三兩工夫就搞定。(揚人)

B:那怎麼(:可能)!還是你厲害、你厲害!(揚人)

由此對話可看到「揚人抑己」策略在一來一往地中頻繁出現,這樣充 滿文化色彩的讚美應答方式,教師不需要求學生如此繁文縟節,而是如何 簡化讚美與回應過程,得體又迅速地達到交際目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學生 對大原則的掌握與彈性運用。

(十)建議與回應

建議功能與請求、抱怨、道歉、讚美等功能為語言學家(Wilkins,1976;

Littlewood,1981;Savignon,1983;Finocchiaro and Brumfit,1983 等)同 列為基本的交際功能(speech acts),受訪者 S14 也肯定學生對於建議功能 的需求,希望能在不冒犯對方、得體合宜的情況下給予建議,同時也能以 更高級的詞句顯示自己的語言水帄,而不是永遠只能說「我想你可以~」。

Littlewood,1981;Savignon,1983;Finocchiaro and Brumfit,1983 等)同 列為基本的交際功能(speech acts),受訪者 S14 也肯定學生對於建議功能 的需求,希望能在不冒犯對方、得體合宜的情況下給予建議,同時也能以 更高級的詞句顯示自己的語言水帄,而不是永遠只能說「我想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