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分析

第三節 假說驗證

此小節將依據第三章資料分析與第四章實證分析的結果,來檢證假說是否成 立。在此段落中,為便於理解,先將線性成長模式分析結果與預期關係的影響方 向彙整(表 29),再進行後續的討論。表 29 的內容乃依據 M6D22 模式的估計結 果而來。

表 29 模式分析結果與預期關係對應表

註) +:正向關係;-:負向關係;△:代表顯著水準未達α=0.05

*** 表示達 α =0.001 顯著水準;** 表示達 α = 0.01 顯著水準;

* 表示達 α = 0.05 顯著水準 (雙尾檢定)

【研究假設 H1】臺灣本島鄉鎮市區的死亡率呈現下降趨勢。

依據第四章圖 6 到圖 10 的死亡率變遷趨勢圖,能得知 2001 年至 2012 年,

全臺鄉鎮市區的標準化死亡率為下降的趨勢;且透過死亡率地圖的剖繪(圖 11),

也可以看出歷年標準化死亡率的變化,尤以山地區域較為明顯。在第五章的多層 次線性成長模型中,M2 至 M6 的分析結果顯示,變遷率𝛽10皆為顯著負值,顯示 死亡率在研究期間是呈現下降的趨勢,隨著時間變遷,每年平均下降死亡率 0.0078 (log 值),故【研究假設 H1】成立。

地理環境因素 起點值 變動率 預期關係

空氣汙染 △ △

+

用水品質 △ △

-剝奪指數

+

***

+

***

+

壓力指數

+

*** △

+

醫療指數 △ △

-鄰鄉空氣汙染 △ △

+

鄰鄉用水品質

-

*** △

-鄰鄉剝奪指數

+

***

+

鄰鄉壓力指數

+

***

+

鄰鄉醫療指數

+

***

-

***

-

118

【研究假設 H2】各鄉鎮的環境脈絡因素─空氣汙染、用水品質、剝奪指數、壓 力指數、醫療指數,與死亡率的起點值有關。

死亡率的空間差異可以 2001 年的死亡率起點值來解釋,依據表 29 所示,剝 奪指數、壓力指數與死亡率的起點值有正向關係,且相較於壓力指數,剝奪指數 與死亡率的關係較強,在其他變項條件不變的情形下,鄉鎮市區的剝奪指數每增 加一標準差,死亡率上升 0.0538;而壓力指數每增加一個標準差,死亡率上升 0.0218。這兩個變項符合預期關係,所以【研究假設 H2】部分成立。

【研究假設 H3】各鄉鎮的地理環境因素─空氣汙染、用水品質、剝奪指數、壓 力指數、醫療指數,與死亡率的變遷率有關。

依據表 29 所示,本鄉剝奪指數與死亡率的變動率有正向關聯,各鄉鎮的剝 奪指數若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則死亡率下降的速度趨緩 0.0008,顯示剝奪指數愈 高的鄉鎮,死亡率下降的速度減緩。剝奪指數與變動率的關係符合預期,所以【研 究假設 H3】部分成立。

【研究假設 H4】鄰鄉空氣汙染、用水品質、剝奪指數、壓力指數、醫療指數,

與各鄉鎮市區的死亡率起點值有關。

依據表 29,鄰鄉用水品質與死亡率起點值有負相關,而鄰鄉剝奪指數、鄰 鄉壓力指數、鄰鄉醫療指數與死亡率起點值均有正向關係。鄰鄉用水品質平均值 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則死亡率起點值下降 0.0245 單位;鄰鄉剝奪指數每增加一個 標準差,死亡率起點值上升 0.0321 單位;鄰鄉壓力指數每上升一個單位,則死亡 率起點值上升 0.0227 單位,鄰鄉醫療指數每上升一個單位,則死亡率起點值上升 0.0253 單位。鄰鄉剝奪指數的估計係數絕對值最大,所以其與死亡率的關係較強。

綜合以上討論,鄰鄉的用水品質、剝奪指數、壓力指數、醫療指數與各鄉鎮市區

119

的死亡率起點值有關,除了醫療指數的關係與預期相反之外,其他變項與預期相 符合,故【研究假設 H4】部分成立。

【研究假設 H5】鄰鄉空氣汙染、用水品質、剝奪指數、壓力指數、醫療指數,

與各鄉鎮市區的死亡率變遷率有關。

依據表 29,可知鄰鄉醫療指數與各鄉鎮市區的死亡率有負向關係,鄰鄉醫 療指數平均值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則鄉鎮死亡率在既有的下降幅度下,增快 0.0011 個單位,符合研究預期,故【研究假設 H5】部分成立。這意味著,若區域性醫 療資源較為充沛的話,將有利於整體區域的死亡率的下降速率。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