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非家的矛盾

第一節 充滿「珍稀感」的制度設計

本節論述 4F 如何藉由報名機制、空間物理環境、物質體驗和菜色,共同醞釀 這個場域體驗和日常生活不同之處,相對強化「家」與「日常」的平凡感。

(一)特殊、珍稀的體驗

4F 的地點隱密,不像一般店家位於地面層,會有人來人往駐足觀看,因此它 的客群也非隨機,想上課的人必須事先預約報名,額滿就只能等候補。因為每堂 課只開放十個左右的名額,所以往往得提前至少半個月以上報名,才有機會上到 想上的課,而且最好先在課表一出來就先用 email 登記預約,否則真正等到開放電 話報名時,可能早已額滿。想知道課表的話,也得自己勤快些上網查看,4F 並不 會主動吆喝推銷。雖然一般人聽到這裡的收費通常都會直呼昂貴,但它的預約機 制和收費方式,使 4F 課程產生一種「限量」的珍稀感,使人覺得這會是個特別的 場合、機會。PiPi 就遇上兩個香港女孩來台灣旅遊,特別安排一個下午到 4F 上烹 飪課,而且事先在香港就已預約好這個行程,並非臨時起意。烹飪班原本是個充 滿實用想像的場域,人們有需要才會想要去,如今也成為可以花錢購買的文化體 驗之一。

67

作為一種可消費的商品,烹飪課程不只可以變成旅遊行程,也是可以相互饋 贈的禮物:PiPi 原本想把 4F 課程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好朋友,後來陰錯陽差自己去 參加,

4F 有創造出一種珍稀度,讓你覺得要很珍惜這個機會。包括它的定 價策略,如果它只有 500 塊,我可能就會覺得隨便,因為是 2000 塊,

會讓你覺得這是一個 treat,我好像是要迎接一個身心的饗宴,這是 我要給我自己的一個約會、給我自己的一個 treat。(PiPi)

4F 先以學費門檻,創造出這個體驗的價值感,消費者也會特別用心地去體會這個 經驗,整個流程裡學員基本上還是被款待、服務的角色,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特別 的盛宴。

現代烹飪班的場域意涵逐漸擴展,不僅涵備料理學習的功能,還是都市生活 裡某種社交空間。辣媽覺得購買 4F 課程送給朋友、和朋友一起去上課,可以增加 彼此的互動模式,比起純粹上館子吃飯,在烹飪課程裡可以一起共同經驗的面向 又更豐富,一般人對觀看食物製作過程也都不排斥,尤其女生對烹飪活動接受度 高,上烹飪班成了都市當中一種休閒娛樂、社交活動的形式。

我覺得這主意很好,很特別的禮物,然後你跟他又有交集,像現在 很多朋友在一起不外乎就是去聊天吃飯,如果可以一起去上烹飪課,

可是又不會讓你太麻煩,只是有點去享受…女生嘛,對烹飪都不會 太抗拒,我覺得會是個很好的經驗。(辣媽)

茉莉原本對烹飪班的印象還停留在婆婆媽媽一起煮飯的場景,但來過 4F 之後,

又覺得場地、設備、上課感受搭配起來的這個經驗,值得這兩千元。吃吃喝喝、

看型男主廚,又學到料理的作法,雖然在實際生活中不實用,卻是好玩特別的經 驗。PiPi 原本臨時想帶姊姊去上課,姊姊卻拒絕了,「因為那裏對她來說是個聖地,

她要等到更加準備好,不想要臨時被通知,匆匆忙忙就去了。」(PiPi)烹飪班

68

成為一種飲食、社交的場域,獨立於家或餐廳,4F 將這個場域經驗營造成特殊、

非日常的都市生活經驗:不管你是否背負飲食勞動的家務責任、是否需要一技之 長、是否有心想學習烹飪,這種特殊體驗都值得追求。其飲食生產的意義逐漸與 家脫鉤。

(二)精美的環境與物質體驗

圖表 12 每樣食材都用玻璃器皿分裝(自攝)

4F 的環境格局類似居家,但布置精巧,在許多細節處營造精美的物質體驗,

例如彩印的食譜、讓學員打包料理的小盒子。每堂課程的介紹文、料理 DM 都由 4F 親自撰寫、拍照,還要搭配主題搭布景、租借道具,像是野餐風就借竹籃、餐 巾之類的小物件。上課前每個人可以依照喜好選擇茶器,每組茶器都不同。廚房 裡的食材盤、餐盤都有考慮配色。做菜時,老師和助手會將切好的食材用玻璃器 皿一個個分裝,因此每次做一道菜至少都會花上 7~8 個玻璃皿,擺起來食材五顏 六色甚是好看,不像一般餐飲科廚房都使用不銹鋼盆,「像 4F 那個地方,如果拿 出一個不鏽鋼盆,你會感覺整個 low 掉。」(甜甜圈小姐)材料、調味料都非常 講究,鍋具和食物處理機器都是進口的。上課的時候還會搭配料理主題播放各國 音樂,像是泰國料理就播放泰國歌曲、墨西哥料理就放中南美的音樂。每種物件

69

都經過精心安排,共同構成整個體驗的物質基礎,相較於一般家庭平日講究實用、

省力,4F 的物質環境更著重美感經驗。

阿凡達因為從事甜點工作,經常有機會參加食材進口商的料理教學,因而也 更在意烹飪課裡料理的可應用度。相較之下,4F 的上課環境好、軟硬體皆美,雖 增添了學習的氣氛,對烹飪知能卻沒有直接的幫助。

阿凡達:它能給我的東西跟它的價錢,對我來講是花費在不需要的 事情上,比如說那個包裝精美的環境以及優雅的過程,我不需要。

訪談者:所以像打仗一樣的過程但可以實做才是妳需要的?

阿凡達:因為那才是我學東西的關鍵,就算是在進口商,雖然我也 不能實做,但他會每個過程都讓你看到,課程時間可能只有下午,

但他從早上開始準備,你早上就可以去看它酵母怎麼處理的過程,

你問什麼師傅都會仔細跟你講,如果你要做,師傅還會個別指導你。

同樣從事餐飲工作的 Kay,則覺得 4F 算是滿理想的做菜環境,只是與她平常 在家或工作場域的廚房都很不一樣。4F 課程缺乏實作過程,進行方式偏重觀賞,

對烹飪新手來說可能根本是霧裡看花。這裡的空間比起一般家庭,顯得太過整潔 寬敞,物質也精美繁複,與一般人真實經驗的廚房情境有落差,都市人平日的家 庭飲食勞動除非逢年過節或特殊場合,多半簡單便利即可,不會這麼講究。再加 上缺少實作,所以學員真正的體驗並不在於烹飪勞動的學習,而是整個物質情境 與這個「觀看」的過程,加上最後的品嚐,本質上其實與去餐廳吃飯差不多。而 4F 的收費若以上館子是可以吃得相當豐盛了,自然給人這裡是「貴婦烹飪班」的 印象。

4F 的學費使人將這裡連結上「貴婦」的形象,這裡的物質環境的確優渥,但 卻也是一般中產階級可能企及的,所有的工具、食材在大賣場就可以買到,不全 然那麼昂貴。4F 創造了一種與居家飲食經驗的對比,但也不至於遙不可及,讓人

70

覺得可以透過購買這些工具、佈置這樣的環境,在家裡複製同樣美好的飲食體驗,

算是販賣一種中產階級對理想的家和飲食、生活方式的想像。

那邊的鍋子都還不錯,原料也都是還不錯的。不過以它的價錢來說,

這個應該也是一定要講究的部份。…可是跟真的貴婦比起來還有一 段距離,比較像是中產階級再好一點點,貴婦應該像陳幸妤那種,

請廚師到家裡表演。…只是那種表演就不是給專業的人去上的,比 如說米其林廚師做菜給大家看,比較像是餐廳的行銷,可能很專業 的人去也是會學到一點東西,可是大部分的人去應該就只是看熱鬧 而已。(妻夫木聰)

研究起初,我以為參加的人都是貴婦,只把 4F 當消遣玩玩,但受訪者多半都 是普通的上班族,有的人出於興趣、有的人出於需要才到這裡上課,這裡的階級 不像想像那麼地「富豪」。倒不如說,4F 是用「家」的包裝,提供都市雅痞一個 想像典範,關於那個懷舊的家的氛圍,以及一種新的廚房中的社會關係。要說收 費,比起 4F 更貴的專業烹飪課也是有的,長期鑽研法式料理的沛沛反而覺得 4F 的收費便宜,她參加另一家法式廚藝教室的課程都四千起跳,食材高級,可以現 場吃現場做,她甚至還覺得老師虧本。4F 這邊「雖然便宜,可是便宜也有它的道 理,它只給你菜單而已,你上完課沒再去做可能就忘了」(沛沛)

(三)投射異國生活想像的「家常」菜色

4F 的菜色以家常菜為主,像義式燉飯、韓式石鍋拌飯、泰式打拋豬這些料理,

確實是該國家庭飲食基本菜色,但「家常」二字,換了脈絡,意義也不同以往。

這些異國的「家常菜」,落入台灣的飲食土壤,反倒成了有別於日常的「經典宴 客菜」,逢年過節或特殊場合上桌秀一下,很有面子。茉莉、甜甜圈小姐、Sunny 等多位受訪者都坦言,4F 料理比起他們平日所做的菜精緻度高,食材、工序也相 當考究,像是醃小黃瓜要講究刀工切片,或是把鮭魚烤了再弄碎拌到飯裡,比平 時自己料理複雜多了。

71

金石堂網路書店 http://www.kingstone.com.tw/

72

的飲食觀,或者菜餚本身對廚師的意義。這些故事蒙上了異國面紗之後,顯得神 秘又迷人。

為什麼我會那麼喜歡去國外,是想要去追求跟學習一個生活方式,

而且那些經驗都很遠,像以前看建築文摘外國版就覺得好棒喔,希 臘的莊園、法國的城堡,你會完全投射到那裏,可是你不知道怎麼 達到那個生活方式,因為那實在太遠了。我覺得很多人都是去了國 外之後必須要回來,他們想要複製一種經驗…既然不能在國外,就 把那種東西帶進來,所以我覺得 4F 某種程度也像是一個接枝跟轉換 的東西。坦白講要是今天 4F 是叫做台菜學校的話,我是不會去參加 的。(PiPi)

「家常」在 4F 這個背景下,擺脫了其與中菜連結時的平庸形象,反而強化了異國

「家常」在 4F 這個背景下,擺脫了其與中菜連結時的平庸形象,反而強化了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