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設計產業環境

4.1 設計相關政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設計產業環境

4.1 設計相關政策 4.1.1 政策介紹

首先以政策面來說,台灣政府與設計產業之間的互動可追索到1980年代後 期,推行了「全面提昇產品品質計畫」(1988-2003)、「全面提升工業設計能 力計畫」(1989-2004)、「全面提升產品形象計畫」(1990-2005)及「品牌 台灣發展計畫」(2006迄今)等計畫。前三者是為因應OEM至ODM之轉型而產 生,後者為推廣ODM至OBM之轉型而成(林榮泰等人,2008)。

當中由經濟部工業局推行的「全面提升工業設計能力計畫」與設計產業最 具相關性,其目的在於鼓勵業界提升自主設計與開發能力,以提高產業競爭力,

其分為三期,每期以5年為一階段。1989年所剛開始的第一階段可分為4個子計 畫,分別是:輔導開發、研究發展、宣傳推廣及人才培訓等7,但當時設計產業 的政策層面是處於推廣各製造產業內之設計活動,也就是「產業設計」這一塊,

而並非直接推廣「設計產業」這一塊。雖然如此,產業設計活動的蓬勃卻是今 日設計產業蓬勃之推手,如浩漢設計陳文龍總經理所言:「產業設計越成熟,

設計產業才會越成熟;產業設計不成熟,設計產業就不容易起來」(薛保瑕、

孫華翔等人,2002),說明了產業設計與設計產業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緊密相聯 且密不可分。此外,更有學者認為,在扶植設計產業前,應先振興一般產業內 之設計能力8。

1994年,該計畫與「駐海外臺北設計中心營運計畫」合併,計畫名稱改成

「全面提升產品設計能力計畫」,成為第二階段之起始。計畫主軸在於推廣層 面,分為五項子計畫:廠商設計輔導、共通性應用技術建立及推廣、資訊建立 與推廣、推廣與交流和規劃管理,其藉由與國外合作來提升台灣產業設計,以 協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在此一階段,政策最終目的仍在於協助一般產業的轉 型,推展重點還是在產業設計這一塊。然而,台灣企業因面臨轉型之需求,意 識到設計所帶來之附加價值,因此延伸了對設計的需求,使得設計產業近年來 蓬勃發展。

該計畫到了第三階段時,政策從原本的聚焦於產業設計,而漸轉至振興設 計產業上。此階段始於2000年,並於2003年更名為「創意設計發展計畫」,計 畫之目的在於促進設計交流合作、加強培訓設計人才、加強全國對設計的認知、

建全產業設計周邊環境和規劃管理。

                                                                                                               

7  張光民(台創設計中心執行長),設計政策,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79

8  余日新等人於《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研究報告中,主張應從「產業設計」及「設

計產業」來分析工業設計機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政府與設計產業之正式互動,可說是從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

「經建會」)所推出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開始。

在該計畫內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的執行下,於2003年成立「台灣創意 設計中心」,並於隔年委託其負責執行「台灣設計產業起飛計畫」(2006-2009)。其是承接了前部份所述的「創意設計發展計畫」,並於2007年配合行 政院所推出之「2015年經濟發展願景第一階段三年衝刺計畫」(2007-2009)產 業發展套案,形成「台灣設計產業翱翔計畫」(2007-2011)。

其後,行政院推出「六大新興產業」(2009-2012),並延伸出「創意台灣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2009-2013),將「設計產業」列為六大旗艦計畫 之重點發展計畫之一,稱之為「設計產業發展旗艦計畫」(2009-2013),該計 畫延續了「台灣設計產業翱翔計畫」,另還包涵「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暨設 計年推動計畫」、「裝修松山菸廠暨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進駐計畫」、「創意生 活產業發展計畫」及「商業設計發展計畫」等五大重點計畫,是目前政府正積 極推動的計畫之一。

「設計產業發展旗艦計畫」之發展策略如圖1所示,當中,具體的推行活動 多以提供補貼方式之輔導補助計畫為主,而以舉辦輔導說明會、媒合交流會、

座談會、設計博覽會及國際設計獎賽為輔來推動其政策之實施,在硬體設施上,

則是以設計創意園區的打造為主。

圖4-1 「設計產業發展旗艦計畫」之發展策略

資料來源: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2 政策分析

許多學者認為,政府以往所推行之政策是促成如今設計產業如此蓬勃發展 的因素之一(黃智彥等人,2011、林榮泰、王銘顯,2008、余日新等人,2010、

鄭俊彥,2004)。的確,從80年代至2000年,台灣設計產業這一段從覺醒到蓬 勃的過程中,台灣政府扮演了奠定設計產業之基礎的主要推手,其所推行之政 策對設計產業來說是具有成效的,並為設計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例如:企業 對設計概念之覺醒、豐富的設計相關人才及提升全民之設計意識等(鄭俊彥,

2004)。

然而,在設計產業趨向蓬勃發展之際,台灣政府在振興設計產業所扮演的 角色中,卻出現了許多負面的評價。許多學者開始提出政策上的不足之處,像 是因受政黨輪替而導致之政策定位不明以及相關政策與規範不夠明確透明等

(鄭俊彥,2004;黃智彥,2011)。

現時今日,設計產業在發展上面臨著國內市場趨於飽和、經營規模不大、

資金投入不足、永續經營困難及設計人才資質缺乏等窘境,有待政府去協助企 業解決(林榮泰、王銘顯,2008、余日新等人,2010),而以目前政府對設計 產業之政策擬定來看,其鮮少以這些角度來著墨,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形成了 政府政策與產業現時發展之間的落差。有學者指出,目前設計業者對於創業育 成之導入表示出迫切需求,而現有政策卻未能滿足所需,並建議政府應以不同 設計次產業的屬性差異去適度調整,以滿足其所需之資源與輔導模式(黃智彥,

2011)。

政府不管是在政策或是輔導機制中,與產業現況均存有落差,未能確切的 滿足業界所需,在本研究之訪問案例中,就有不少受訪者表示,由於政府不了 解廠商的需求,且提供輔導者並非該產業中的專家,因此產生政府與產業間的 距離,如下:

「個人覺得有點摸不著邊。我認為若非自己曾走過這一段歷程,就不會明白在 現階段中小企業最急迫的需求。」

訪談者C

「提供輔導之單位為財團法人,並不是行業中的專家,財團法人並不一定瞭解 此行業。」

訪談者O

上述訪談內容指明,雖然政府提供許多振興產業之政策,但缺乏考量廠商 真正所需,形成政府與產業互動關係中認知不同的差距,也因為如此,不同的 認知差距導致政策的實施方向與內容對業者來說不是迫切需要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產業發展面臨最大的困境在於大環境問題,比如說:文化、市場、通 路及制度等,因此許多受訪者均表示迫切希望政府能提供相關方面的協助。尤 其是「環境塑造」這一塊,多數受訪者認為台灣政府應從自身及基礎設施做起,

並著重於軟體層面而非只是表面光鮮亮麗的那一塊,也就是說,政府政策應由 內到外由上往下,從營造國內文創特質開始,提升全民美學意識並培養相關產 業環境,讓設計氛圍變成台灣獨有的生活模式,並將政策定位在「環境的塑造」

上,而非只有補貼及優惠貸款的政策。

政府應更致力於去將台灣市場做大,讓國外有更多機會看到台灣,並協助 業者走出世界,以解決台灣國內市場小且飽和之問題(訪談者 K、訪談者F、訪 談者C、訪談者D、訪談者M)。另,支持此一觀點的還有學者余日新等人,他 們表示「制度環境整備」是發展設計產業旗艦計畫中相當重要的基石,並指出 政府可效法瑞典之作法來調整政策方向與行動方針。

如前面所述,現階段台灣振興設計產業之政策多以補貼政策為主,對此有 關補助案的實施,多數受訪者均表示,目前的補助政策僅能起錦上添花之效果,

而受惠之對象亦備受質疑,對實際需要幫助的人缺乏實質幫助,他們所需要的 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因為政府在預算分配的時候,不管是採取甚麼策略,不管是媒合、出國等等 之類的,我覺得他的目光是集中在錦上添花,他們要看到成績,所以他一定找 容易看到成績的,或者是它其實已經有一個有中型偏大型規模的企業去補助,

或者是去關注去注目它 就是政府過去以來一直對所謂的中小企業的忽視,台 灣中小企業其實是比較多的,可是他們只關注大型企業。」

「我覺得補助不是讓他們存活而是補助一個它本身已活得下來的,你要讓他更 好而不是你要去養它,已經survived的人就會想要往上或往外,應該要去補助他 們,而不是他連survive都要你補助,所謂的產業他要能創造經濟價值才叫產 業。」

訪談者F

「越有績效其實他越不缺錢,但他去申請就很容易成功,但是像我們這種,真 的很急需要幫助的,卻往往獲取不到經費,就覺得這個就是一個問題這樣」

訪談者K 再者,由於政府政策之模糊及申請過程之繁瑣,大大的降低了業界接觸政 府之意願。 政府雖提供了不少補助與輔導計畫,但並非所有人都熟悉或知道如 何申請運用,其中原因在於相關資訊不易取得、申請過程繁瑣及不確定性高等 因素(黃智彥等人,2011)。其中,資訊取得之關鍵在於是否有時刻關注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平台、是否認識相關單位的「窗口」以及是否能快速的接收到資訊,由於補助 專案所提供的報名時間不長,因此若能「預先」瞭解並做準備,相對來說是較 具有優勢的,正因如此,補助專案的公平性往往受到質疑的,常被外界質疑有

平台、是否認識相關單位的「窗口」以及是否能快速的接收到資訊,由於補助 專案所提供的報名時間不長,因此若能「預先」瞭解並做準備,相對來說是較 具有優勢的,正因如此,補助專案的公平性往往受到質疑的,常被外界質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