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史博館數位典藏個案

第三章 我國文物典藏機構在數位典藏上之發展個案

第四節 史博館數位典藏個案

一、 數位典藏計畫背景

(一)機構背景

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史博館)創建於民國 44 年,從館藏困窘而被戲 稱為「真空館」,到成為當前藝文、教育界肯定倚重的藝術文物典藏、展覽空間,

一路走來,也曾篳路襤褸,力求多元包容。史博館肇建構思,始於前教育部長張 其昀先生希望能有一座以收藏、研究文物為基礎,發揮宏揚歷史文化教育功能的

「文物美術館」,故成立之初,即以「加強民族精神教育,促進國民心理建設」

之宗旨,並以「掌理關於本國歷史、文物、美術品之蒐集、展覽及有關業務之研 究考訂等事宜」為職責。

史博館身為政府遷台後開辦的第一所公共博物館,它的肇建與成長,同時也 萌發、帶動了國內博物館學及博物館事業的成形與發展。隨著新博物館學的發 展,以及博物館事業在國民藝術教育、文化陶冶方面的益形重要,史博館也同步 快速展現其以文物典藏為核心,並累積了學術研究、歷史藝術教育、文化服務與 知識建構等各方面的成果。史博館的經營理念也由文物的蒐集、典藏、展覽、研 究為核心,轉化為以文物知識為基礎、教育學習為應用、研究交流為導向、文化 服務為發展等多元面向的經營風貌,藉以因應社會結構的劇烈變遷等因素。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以文物知識、影像為核心建構的數位典藏以及種種加 值應用計畫,亦逐步趨使史博館朝「虛擬博物館」及相關的服務前進。

(二)計畫背景(另外包括計畫目標、預算、子計畫等)

史博館數位典藏機構計畫的目標,在於建立完整的數位化歷史文物多媒體資 料庫,使該館的典藏及研究資料,包括器物、書畫、標本、文獻等各類文物,得 以數位化型態保存。

史博館除了對其過去累積 40 餘年之珍貴資料全面數位化外,亦著重將進行 中之各類資訊、知識收錄於多媒體資料庫以方便管理使用。對史博館內部環境而 言,該館以內部網路(Intranet)觀念導入建立一完整數位資料運作流程為目標。至 於外部機構,則由外部網路(Extranet)觀念導入,建置網路查閱博物館數位典藏資 料庫的環境及機制,讓使用者得以簡易使用博物館資源、了解歷史文化。典藏資 料庫亦有高度之產業加值價值,並可利用為各級教育推廣的內涵。

史博館數位典藏計畫包括三個子計畫:

1. 建置歷史文物詮釋資料及索引典計畫 2. 建置智慧型歷史文物多媒體資料庫計畫

3. 建置歷史文物資料處理數位化制度計畫

計畫時程:由 91 年 1 月 1 日起,至 95 年 12 月 31 日

計畫經費:

全程經費:67,211 千元

(91-94 年核定數+95 年中綱計畫申請數)

年度經費:37,944 千元

(91 至 93 年決算數+94 年 1 月至 9 月實支數)

計畫目標:

1. 運用數位典藏及博物館行銷,創造知識經濟價值。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博物館之垂直與水平整合,並豐富終身學習環境。

(三)應用/內涵背景

有關史博館數位典藏計畫(91-92; 93-94)的成果目標分別分別如表 3-8、表 3-9 所示。

表 3-8 史博館數位典藏 91-92 年成果目標

表 3-9 史博館數位典藏 93-94 年成果目標

二、 機構之調整因應與作法

(一) 組織、管理與調適方面

史博館在執行「數位典藏」機構計畫時,由於館長積極地參與並與部屬進行 溝通與說服,因此,在執行上還蠻順利的。不過,受訪者提到,因為此計畫的實 施,使得史博館的一些員工,除了原先的工作職責外,還要額外投入一些時間來 處理數位典藏的工作,因此,衝突與反彈亦很難避免。

(二)人力(或相關資源)運作/運用

為了執行「數位典藏」機構計畫,史博館增聘了一些助理。這些助理人員背 景主要是在歷史與行政方面,沒有科技與行銷方面的專業背景。因此,史博館原 來的資訊人員需要積極來參與與協助。其他資深的員工在很多方面來加以協助。

有關數位典藏掃描的工作則大部分都外包出去。

(三)執行計畫的重點考量與優先順序

史博館在執行數位典藏計畫時,其典藏文物(進行數位化)的標的之選擇順 序,主要是依據以下的指標來考量:

1. 文物的評等級 2. 文物的珍貴性 3. 文物的特殊性 4. 文物的迫切性 5. 其他價值

考量上述的指標順序,吾人可以預期史博館在第二期五年數位典藏計畫的重 點將是圖 3-3 所示的左上角圓圈範圍。左下角的 C 類文物是指第一順位被數位化 且已經過加值開發。

圖 3-3 史博館典藏數位化優先性的考量

(四)最有成效之處

史博館覺得最有成就的部分是「主題網站的建置」與「無線南海學園(與工 業局的合作)」,後者是代表典藏數位化成果的應用。受訪者提到,數位典藏的結 果只是檔案,吾人必須要去加以應用才能發揮它們的價值。

(五)面臨之挑戰之處

史博館受訪者表示,該館在執行「數位典藏」計畫上,的確碰到了一些挑戰:

1. 本身欠缺行銷與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專業人員。雖然史博館本商有出版品的 通路,但是這些通路點是唪能用來銷售數位化商品?的確是有很大的疑問。而原 來的行銷業務人員也許也不具備足夠的能力還行銷數位商品。另一方面,即使史 博館有了一些數位化的成果,但如何授權?授權金要如何估算等?也都是該館很困 擾的問題。(就這點來說,史博館則抱怨政府沒有建立相關可依循的法令與制度)

2. 資訊技術人員流動率大。由於台灣資訊業的發達,因此,大多數的資訊背景 都以投入產業界為優先考慮,因此,對於典藏機構的資訊部門來說,便形成了排

擠效果,致使人才流動率大(此點事實上也與典藏機構無法提供有效的激勵又因 有關)。

三、 機構在智慧財產(權)的作法與管理

(一)智財權的保護、作法與考量(專利、著作權、商標、營業秘密等)

目前史博館授權的領域,鎖定在該館內較有特色的文物(如唐三彩);而授 權的對象大致上仍以「非營利」單位為主。其受訪者提到,因為政府在無形資產 的計價與移轉等相關法令與制度都沒有建立,因此他們在與廠商協商時缺少可依 循的資訊,所以進度上亦比較緩慢。至於保護機制方面,該館之前曾經有做過防 盜浮水印,但是後來並沒有持續進行。未來在第二期時則考慮應用 DRM。

(二)成果授權與行銷

史博館在出版品的銷售方面,一直是靠其「文化服務處」(該處的人員均非 史博館正式的員工)來負責銷售,該單位本來就有在近行文物複製品(相關的衍 生品)的銷售。另外史博館還有個單位「公共事務小組」,專門負責處理對外的 事務,即使有這兩個單位的存在仍不足以應付數位典藏有關的行銷工作。因為此 領域牽涉到著作權與授權方面的業務。

有關史博館最近幾年所牽涉有關授權議題的部份,如表 3-8 所示。

表 3-8 史博館涉及授權之議題與對象

(三)智財運作上面的困難與挑戰之處

史博館在推廣數位典藏方面,於智財相關的運作上所碰到的困難與挑戰大致 包括幾點:(1)缺乏智財與授權方面的專業人員。雖然史博館本身有法務背景的 員工,但是他們不一定瞭解智慧財產權及授權方面的法令與事務(2)「文物典藏 的著作權」本身有其法令與解讀的問題。(3)在執行授權時,會碰到如何決定授 權的價格?、及是否轉屬授權?等方面的問題。

(四)主要合作之組織/企業及目的

史博館的合作對象,除了前述與正式授權的議題有關的部份外,包括與台大 資工系、師大資工系、新視科技、與達志影像公司等單位的合作,基本上前三者 主要是提供技術上的協助,而達志則預期能提供行銷、通路與加值方面的協助。

此外,其他與史博館合作的單位或團體如表 3-9 所示。

表 3-9 與史博館合作與互動的單位

至於史博館內部無線網路發展方面,該館最早是與馬碲斯進行合作以提供導覽服 務,後來發現如果要能提供這方面的服務,則需要建構無線區域網路(WLAN)

的基礎建設,隨後輾轉得知經濟部工業局有個「數位台灣」的計畫,因此才去申 請「無線南海學園」計畫,利用該計畫的經費來建構無線區域網路的環境。此外,

有關 PDA 的硬體設施方面,主要源於當初的「樂彩」公司希望能利用發行彩券 所賺來的錢做一些贊助弱勢團體的事,因此史博館就以「補助弱勢團體使用 PDA 導覽」為名去參加徵選,後來史博館被徵選上,於是就利用這筆經費購置了一批

PDA。

(五)合作之方式

史博館與幾個單位的合作中,台大資工系主要是協助該館產生數位影像,該 系研究人員會親自至史博館內進行拍攝,之後並建立 3D 影像模型。師大資工方 面則是由藉史博館所提供的數位影像與 PDA 來開發導覽系統導覽用。

(六)合作之成效

藉由外部單位及廠商的合作,史博館得以更有效地執行數位典藏方面的發 展,以及建立無線通訊 PDA 導覽系統。

(七)合作之挑戰

由於史博館本身屬於公立機構,因此,與外界的合作過程中,仍然需要考慮 公共部門所應扮演的角色(與私人企業是不同的),因此,要考量法令與政策所 允許的、所規範的行為。但制度面不完整時,就會使得該館無所適從或決策延遲。

同時,也無法向私人企業運作上那麼有彈性。

四、 初步結果觀察與綜合思考

(一)計畫執行上的主要成效

如前所述,史博館在第一期五年的數位典藏計畫中,以文物重要性與數位化 價值的順位不同,逐年來進行典藏數位化的工作,以建立起完整的後設資料

(Metadata)。民國 92 年的數位化項目以法書、竹木、漆器等約三千件的文物為

(Metadata)。民國 92 年的數位化項目以法書、竹木、漆器等約三千件的文物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