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名額不當配置的第二個層面:馬來半島內各州的名額配置問題

第三章 名額不當配置的探討

第三節 名額不當配置的第二個層面:馬來半島內各州的名額配置問題

上一節本文從沙巴與砂拉越兩州在歷屆選舉的選民與議席數中,發現到其在 長年皆享有在聯邦國會的過度代表之利益。另一方面,國陣因為在兩州具有根深 蒂固的選舉優勢,從而使到它在選舉中受到了過度代表的加持,最終鞏固了這個 具有 13 個成員黨的大聯盟在全國政治版圖的優勢。接下來,本文將把目光轉到 馬來半島,其中將探討裡頭 11 個州內部的名額不當配置問題,並觀察有關問題 帶來了什麼影響。

自 1957 年獨立憲法頒布以來,聯邦憲法第 116 條已經就各州的名額配置進 行規定。雖選舉委員會曾透過該條文在 1960 年進行獨立後的首次選區重新劃分 作業,然而 1962 年聯盟對憲法第 46 條的修改迫使該劃分被廢置,加上第憲法嚴 格的名額配置規定廢除,使得選舉委員會在未來的選區劃分時就各州議席的多寡 之分配毫無標準。有關實質的選區劃分,是遲至 1974 年才首次進行。Sothi(1987)

曾就有關的劃分結果進行討論。該研究發現,若按照 1960 年選區劃分作業的標

29 該新聞請參見:<學者指選區重劃成固權工具·黃進發呼削減沙砂國席比例>,載於 2014 年 2 月 15 日《當今大馬》,網址: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54473。

30該新聞請參見:<詹運豪促尊重大馬成立歷史·保障東馬獲三分一國會議席>,載於 2014 年 2 月 16 日《當今大馬》,網址:http://www.malaysiakini.com/news/254543。

71

準,即以選民與人口數對各州進行議席的配置,則 1969 年選舉中反對黨大勝的 檳城、雪蘭莪、吉隆坡的議席皆被低估。反之,國陣較有優勢的吉蘭丹(1969 年由伊斯蘭黨獲勝,惟 1974 年已加入國陣)、登嘉樓、彭亨則享有過度代表。其 實,有關各州名額配置不當的問題,在歷次選區劃分作業中皆會出現。至於名額 不當配置的產生,在過去的研究顯示與該州的種族比例與上屆大選執政黨的得票 有所關係(Lim 2002)。至於有何變數會影響過度代表或低度代表的問題,本章 將在後續就選區層面的不同來進行探討。接下來,將觀察各州在歷屆選區重劃中 代表性的實際結果。

表 3.4 為自 1974 年選區劃分以來,連續四次劃分結果中,各州選民與議席 百分比的結果。從這兩個數據中,本文也將其相除,得出了各州的代表比。其中,

從結果中可以發現到檳城、雪蘭莪、吉隆坡與馬六甲四州(或聯邦直轄區)在四 次劃分結果中,其代表性皆被低估。以最近一次(2003 年)的選區重劃為例,

雪蘭莪與吉隆坡聯邦直轄區的代表性被低估的趨勢最為嚴重。若以總席次 165 席為準,兩地按選民數應個別被配置 28 席及 13 席,可是最終僅獲得 22 席與 11 席,兩者加總便少了 8 席。在 1999 年的全國大選中,國陣在兩地的得票分別為 54.80%及 50.20%。雖然國陣囊括前者的全部 17 個國會議席,然而在該屆大選中,

因為安華效應導致城市馬來選票的流失,已經讓其失去對城市選民的信任。為了 避免這群潛在的反對黨支持者在未來發揮作用,因而在 2003 年的選區劃分中,

雪蘭莪有 8 個國會選區被列為“都會選區”,即選民超過七萬人以上。從選委會所 規定的選區劃分標準來看(參見表 2.15),都會議席是五類選區中,選民代表性 是最被低估的一類。這也為何,雪蘭莪在該次選區劃分中與實際應分配的議席相 比少了 6 席。

72

表 3.4 馬來半島各州於歷次選區劃分之選民百分比與議席百分比之比較

1974 年選區劃分

1984 年選區劃分

1994 年選區劃分

2003 年選區劃分

議席 選民% 議席% 過度比 議席 選民% 議席% 過度比 議席 選民% 議席% 過度比 議席 選民% 議席% 過度比 玻璃市 2 1.67% 1.75% 1.052 2 1.52% 1.52% 0.994 3 1.44% 2.08% 1.451 3 1.32% 1.82% 1.38

吉打 13 11.51% 11.40% 0.99 14 10.33% 10.61% 1.027 15 9.91% 10.42% 1.052 15 9.53% 9.09% 0.954 吉蘭丹 12 9.70% 10.53% 1.085 13 8.03% 9.85% 1.227 14 8.27% 9.72% 1.176 14 7.87% 8.48% 1.078 登嘉樓 7 5.29% 6.14% 1.16 8 4.64% 6.06% 1.305 8 4.95% 5.56% 1.122 8 4.94% 4.85% 0.981 檳城 9 8.47% 7.89% 0.932 11 8.87% 8.33% 0.939 11 8.25% 7.64% 0.926 13 7.92% 7.88% 0.995 霹靂 21 18.17% 18.42% 1.014 23 16.34% 17.42% 1.066 23 15.33% 15.97% 1.042 24 13.67% 14.55% 1.064 彭亨 8 5.98% 7.02% 1.173 10 6.28% 7.58% 1.207 11 6.70% 7.64% 1.141 14 6.66% 8.48% 1.274 雪蘭莪 11 9.83% 9.65% 0.982 14 12.43% 10.61% 0.853 17 13.92% 11.81% 0.848 22 16.44% 13.33% 0.811 吉隆坡 5 6.07% 4.39% 0.722 7 7.81% 5.30% 0.679 10 7.79% 6.94% 0.891 11 7.98% 6.67% 0.836

布城 1 0.00% 0.61% 593.77

森美蘭 6 5.21% 5.26% 1.01 7 5.03% 5.30% 1.054 7 5.10% 4.86% 0.953 8 5.02% 4.85% 0.967 馬六甲 4 4.41% 3.51% 0.796 5 4.21% 3.79% 0.901 5 3.95% 3.47% 0.88 6 3.98% 3.64% 0.914 柔佛 16 13.69% 14.04% 1.025 18 14.51% 13.64% 0.94 20 14.40% 13.89% 0.964 26 14.69% 15.76% 1.072

註 1:過度代表比乃各州議席百分比除以選民百分比之結果。若數字大於 1 即表示該州為過度代表、數字小於 1 則為低度代表。

註 2:1974 年馬來半島議席總數為 114 席、1984 年為 133 席、1994 為 144 席、2003 年則為 165 席。

註 3:由於憲法規定每州與聯邦直轄區須至少擁有一席,這使得新設立的布城聯邦直轄區在 2003 年進行選區劃分之際僅有 85 名選民,故其過度代表比會甚高。

資料來源:計算自歷次選區劃分報告書。

73

至於唯一兩個馬來選民超過九成的吉蘭丹與登嘉樓州,在前三次的選區劃分 都享有過度代表的好處。尤其是在 1984 年時,兩州的過度代表比甚至是 1.227 與 1.305,為馬來半島中享有最高過度代表的兩個州。不過,過度代表的趨勢到 了 2003 年選區劃分時極度劇減,其中吉蘭丹州來到了 1.078 倍,登嘉樓更是變 成低度代表,即僅有 0.981 的過度代表比。這是因為在 1999 年選舉時,伊斯蘭 黨在兩州大獲全勝,國陣更失去了這兩個位於東海岸的馬來堡壘區。也因此,國 陣在接下來的選區重劃中雖然在馬來半島增加了 20 個國會議席,然而這兩州皆 一無所獲。這也說明了,雖然種族與城鄉因素會影響對各州進行名額配置的考量,

但是國陣在該州的選舉表現一旦趨向劣勢,則將不會獲得公平的議席分配,而有 關代表性將被低估。事實上,曾有學者提出指負責 2003 年選區劃分的時任選委 會主席阿都拉昔(Abdul Rashid Abdul Rahman)曾親口承認其受到當時的首相馬 哈迪指示,不得在國陣於 1999 年選舉中遭受重創的吉打、吉蘭丹與登嘉樓州增 加議席,因為這將幫助伊斯蘭黨取得更多的議席31

另一方面,在 2003 年選區重新劃分時,在總數 20 個新增的議席數中,最大 的贏家分別為柔佛州與雪蘭莪州,其各別獲增 6 席與 5 席。然而引人詬病的是,

與 1994 年的選區重劃相比,雖然雪蘭莪州的選民大幅增加 44.18%或 419,376 人,

且高於柔佛州增加的幅度(增加 24.54%),但是在比較兩州議席增加的數目與幅 度時,均可發現前者吃虧不少。在 1999 年大選時,國陣受到了反對黨的嚴峻挑 戰,然而在其傳統強區的柔佛州中,竟能獲得 72.92%的得票。相反地,以選民 增幅而言應獲增 11 席的雪蘭莪州,由於如前文所言有許多選區為都會選區,進 而導致低度代表的情況出現外,加上國陣在該州的得票僅為五成五,與其他州相 比,該得票率是相對較危險的水平,也因此讓該州處於低度代表的狀態對國陣是 屬於一個保險的做法(有關結果最終應驗於 2008 年與 2013 年全國大選)。無論 如何,為了要檢證國陣於 1999 年的得票是否與 2003 年的選區劃分時各州增加議 席的幅度有所關係,本文須進行統計檢證方得以下定論。

31 該新聞請參見”DAP MP: Gerrymandering protected UMNO, not Malays”, The Malay Mail Online, Novermber 28, 2013. 網址:

http://www.themalaymailonline.com/malaysia/article/dap-mp-gerrymandering-protected-umno-not-mal ays。

74 10.42%與 9.09%,即減少 1.33%)作為依變數,而將選民百分比的變動作為自變 數,並將國陣於 1999 年全國大選的得票率作為控制變數,來觀察三個變數的關

75

法第 116 條有關各州名額配置的嚴格規定取消後,選委會與執政黨有絕對的權力 來決定各州所應得的議席數。這也因此,在考量增加議席的數量時,除了要顧慮 各州的選民數量的變化外,執政黨在最近一次選舉結果的表現對其而言也是一個 重要的評量因素。

表 3.6 2003 年馬來半島選區劃分議席百分比變動之線性迴歸模型

自變數 𝛃

(s.e.)

截距 -0.053 ** 0.011

選民百分比變動(2003 年-1994 年) 0.076 ** 0.020 1999 年大選國陣得票率 0.068 ** 0.020

*** p<.001; ** p<.01; *<.05; $<.10

N=12, R-squared=0.7646 F=14.61(df=2, p<0.01)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當吾人已能確認執政黨在一州得票率的高低會對接下來的選區劃分之名額 配置產生結果後,接下來將把焦點放在吉隆坡聯邦直轄區。貴為馬來西亞首都的 吉隆坡,早年是屬於雪蘭莪州管轄的城市,然而在 1969 年這個擁有絕大多數華 裔選民的城市一面倒支持反對黨,而導致聯盟處於少數黨地位後,其也在 1973 年修憲時從雪州遷出而成為聯邦直轄區(Federal Territory)。由於馬來西亞的地 方政府選舉已經在 1970 年代正式被廢除,加上該區選民不能如其他州般有機會 選出州議會議員,使得其只有機會在全國大選時選舉出該區之國會議員。另一方 面,在 1974 年脫離自雪蘭莪州起,吉隆坡的華裔百分比已是高大六成。雖然到 了 2013 年有關華裔的人口比例已經降低至約五成,但仍是該市具有最高比例的 種族。

表 3.7 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歷年選民之種族百分比

1974 年 1986 年 1999 年 2013 年

選民數 173946 473640 634815 799266 華裔 60.22% 58.17% 56.83% 51.42%

馬來裔 27.79% 30.78% 32.38% 36.62%

印度裔 11.99% 10.30% 9.38% 10.51%

其他 0.00% 0.75% 1.41% 1.45%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76 Lumpur Bandar)與新街場(Sungai Besi)國會議席。1984 年的選區重劃後,國 陣與民主行動黨分別在兩個新劃出的國會議席獲勝,即種族比例較為均衡的峇都

(Batu)國會議席與華裔為主的士布爹(Seputeh)。由於數屆大選下來,國陣已 發現吉隆坡的華裔選民皆是反對黨,尤其是民主行動黨的支持者(以 1986 年選 舉為例,民主行動黨攻下了四個華裔為主的選區,即甲洞、武吉免登、士布爹與 新街場國會議席),因此在 1995 年的選區劃分中,國陣便劃出了三個選區,即昔 岩沫(Segambut)、旺沙瑪珠(Wangsa Maju)與敦拉薩鎮(Bandar Tun Razak)。

從表 3.8 可發現,這三個新的國會議席皆有別於其他議席的特徵,既是其種族比 例皆較為均衡。雖然在旺沙瑪珠與敦拉沙鎮有過半馬來裔選民,但是其他選民的 總和也超過 45%,因此嚴格來說其屬於是混合選區。在選舉結果中,國陣在三個

1974 1978 1982 1986 1990 1995 1999 2004 2008 2013 國陣得票 0.44 0.25 0.498 0.407 0.431 0.5886 0.502 0.5811 0.3728 0.3455

總議席 5 5 5 7 7 10 10 11 11 11

77

選區都大勝,分別獲得 81.79%、66.72%與 68.11%的得票。即使到選情較為激烈 的 1999 年大選,國陣也是有驚無險地在三個選區中獲勝。

表 3.8 1995 年吉隆坡聯邦直轄區之國會議席 國會議席 馬來選民 華裔選民 印度選民 其他選民 備註

甲洞 5.50% 89.80% 4.00% 0.00%

峇都 48.50% 37.50% 12.30% 1.70%

旺沙瑪珠 56.10% 34.50% 7.30% 2.10% *新增議席 昔岩沫 31.20% 49.90% 17.10% 1.80% *新增議席 蒂蒂旺莎 61.00% 27.90% 8.90% 2.20% 舊名為文良港 武吉免登 13.80% 76.00% 9.10% 1.10% 舊名為吉隆坡市區

班底谷 52.60% 26.40% 19.40% 1.60% 舊名為白沙羅 士布爹 4.50% 89.80% 4.70% 1.00%

蕉賴 8.70% 83.90% 6.30% 1.10% 舊名為新街場

蕉賴 8.70% 83.90% 6.30% 1.10% 舊名為新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