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傑利蠑螈的操作

第二節 墾殖區的操作

本文在第三章第五節中,引用了選舉數據證實了過去文獻的說法,即聯邦土 地發展局底下的墾殖區選民乃是國陣的忠誠支持者。在對柔佛州的 56 個州議席 進行統計檢證時,也發現了一個選區的墾殖區選民的多寡與同選區的過度代表比 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即一個選區的墾殖區選民愈多,則享有的過度代表比則愈 高。然而,有關的研究發現是屬於名額配置上的問題,接下來本文將從選區疆界 劃分的角度來探討,並觀察選委會如何對墾殖區的投票區進行操作,進而影響最 後的選舉結果。

表 4.5 昔加末縣墾殖區於 2003 年選區劃分前後之所在議席

墾殖區 選民數 劃分前所在 劃分後所在

Palong Timor 2,201 昔加末/實檳榔 昔加末/巫羅加什 Pemanis 1 1,505 昔加末/實檳榔 士基央/柏馬尼斯 Pemanis 2 1,316 昔加末/實檳榔 士基央/柏馬尼斯 FELDA Medoi 1,317 昔加末/實檳榔 士基央/柏馬尼斯 FELDA Kemelah 1,516 拉美士/丁能 士基央/哥美拉 Redong 1,934 拉美士/丁能 士基央/哥美拉 FELDA Tenang 1,478 拉美士/丁能 拉美士/丁能 Chemplak Barat 979 拉美士/丁能 拉美士/丁能 Chemplak 1,449 拉美士/丁能 拉美士/丁能 資料來源:整理自 Suruhanjaya Pilihan Raya Malaysia 2003.

115

為方便文章的脈絡,本文在本節的探討也將如上一節,一併引用柔佛州的昔 加末縣作為研究的對象。已知該縣在 2003 年選區劃分後,在柔佛州的 26 個國會 議席與 56 個州議席中佔有 3 個國會議席與 6 個州議席(可參閱圖 4.1)。根據馬 來西亞官方數據資料顯示,昔加末縣內共有九個墾殖區。如表 4.5 所示,在 2003 年選區劃分前,所有的墾殖區皆分佈在縣內的其中兩個州議席,即昔加末國會議 席下的實檳榔州議席與拉美士國會議席下的丁能州議席。然而,在選區劃分後,

其中五個墾殖區被劃分到新設立的兩個州議席中。這也使到新劃分出的士基央國 會議席就包含了 7,588 名墾殖區內的選民,或佔該議席總選民數的 23.46%。

在選區劃分前,實檳榔與丁能州議席分別佔有 20.67%與 31.15%的墾殖區選 民。然而在選區劃分後,由於原有的 4 個州議席增至 6 個,使得含有墾殖區的州 議席由兩個增至四個,這也讓國陣在未來選舉中,潛在性地在這些選區已經得到 相對的優勢。從表 4.6 可見,即使在選區重劃後原有的實檳榔(已易名為巫羅加 什)與丁能所佔有的墾殖區選民已稍微下降,但下降幅度僅分別為 5.27%和 2.81%。

在這個微跌的情況,卻造就了兩個新的州選區分別具有 22.72%與 24.40%的墾殖 區選民,主要原因在於因為新增了選區而導致所有的州議席選民下降,因此才會 得到這個效果。

表 4.6 墾殖區選民在選區重劃前後在議席總選民數的百分比

州議席 總選民數 墾殖區選民數 墾殖區百分比

劃分前

昔加末/實檳榔 30669 6,339 20.67%

拉美士/丁能 23616 7,356 31.15%

劃分後

昔加末/巫羅加什 14296 2,201 15.40%

士基央/柏馬尼斯 18213 4,138 22.72%

士基央/哥美拉 14137 3,450 24.40%

拉美士/丁能 13785 3,906 28.34%

註:選民數是以 2001 年 12 月憲報公佈之選民冊為基準。

資料來源:整理自 Suruhanjaya Pilihan Raya Malaysia 2003.

對此,按照上一段所述,因為增加議席而導致各選區選民數的下降,這不僅

116

資料來源:整理自 Score Sheet General Election 2013.

表 4.7 記錄了昔加末縣在四個擁有墾殖區選民的州議席在 2013 年選舉的選 舉結果。本次選舉由於選情激烈,致使除了巫羅加什之外,國陣在其他三個州選 區的得票僅在五成三至五成五左右間徘徊。另外,在表中可觀察到墾殖區選民的 選票皆佔據了有效選票的二成左右,其中在丁能州議席更佔了接近三成的比例。

117

這也證實了無論在選民數或選舉的有效票上,墾殖區的選民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 位。

另一方面,表 4.7 也記載了這四個州議席的墾殖區選民,在 2013 年大選的 投票趨勢。以巫羅加什州議席為例,國陣取得九成的墾殖區的選票,然而在非墾 殖區卻僅得到 53.44%的選票,兩者差距達 36.83%。而這樣的極大差距之趨勢也 同樣出現在另三個州議席的成績中,而柏馬尼斯的差距更接近五成,似乎已和一 半的有效票相去不遠。

若根據 2013 年大選成績將兩黨的總得票扣除墾殖區選民的選票數後,吾人 可得到一個重要的結果,即國陣除了巫羅加什以外,其餘的三個州議席的得票皆 少於對手。以柏馬尼斯為例,國陣的總得票為 10305 票或佔有效選票的 53.45%,

若扣除墾殖區的 4482 張選票,最終僅取得 5823 張選票,或 40.97%。相反地,

扣除墾殖區選民的選票後,民聯在柏馬尼斯、哥美拉與丁能州議席皆分別取得 59.03%、54.51%與 56.48%的得票。

接下來,本文將引入另一個反例來同柔佛州的墾殖區進行比較。在 1999 年 全國大選中,由於受到全國馬來選民政治態度的轉向之影響,使得一直以來被視 為國陣堡壘的彭亨州墾殖區增卡(Jengka)州議席落入了反對黨手中。在有關結 果中,伊斯蘭黨候選人端伊布拉欣(Tuan Ibrahim Tuan Man)以 5338 張或 51.54%

的得票擊敗來自國陣巫統的再納哈山(Zainal Hassan),其得票則為 5019 張或 48.46%。換言之,前者僅以約 3%的得票差距讓對手飲恨。無論如何,由於這是 首次國陣痛失墾殖區的議席,因此伊斯蘭黨也創下了空前的歷史。

在進行選區劃分前,增卡是屬於馬蘭(Maran)國會議席屬下之州議席。其 共由 10 個投票區所組成,當中 9 個屬於墾殖區。根據 2001 年選民冊的資料,其 共有 14696 名選民,而墾殖區選民則為 84.55%或 12426 人。種族結構方面,馬 來裔就佔了 97.5%,至於華裔與印裔則分別為 0.1%與 2.4%。在 1995 年大選時,

國陣候選人以 66.88%的得票贏得該議席。換言之,在 1999 年選舉時,伊斯蘭黨 是以 18.42%的選票轉向(vote swing)奪下這個州選區。

在 2003 年的選區劃分時,彭亨州的選區數從 11 國 38 州增至 14 國 42 州,

亦即增加了 3 個國會與 4 個州議席。其中,增卡州議席也同隔鄰的真德叻(Jenderak)

118

被納入新增的瓜拉吉撓(Kuala Krau)國會議席。增卡與真德叻兩個州議席在未 劃分前,選民數分別為 14696 與 12627 人,兩者相差為 2069 人。在 1999 年大選,

國陣以 61.33%的得票贏得真德叻州議席。到了 2003 年的選區劃分時,選委會將 該議席一分為二,並新增吉道(Kerdau)州議席。其中,新劃分後的真德叻州議 席共由 7454 名選民、吉道則有 7812 名選民。

表 4.8 瓜拉吉撓州議席選區劃分前後之比較

2003 年選區劃分前 2003 年選區劃分後

州議席 選民數 國陣得票 州議席 選民數 過度代表比 增卡 14696 48.46% 增卡 14696 0.680 真德叻 12627 61.33% 真德叻 7454 1.340 吉道 7812 1.278

總數

27323

總數

29962

註 1:選區劃分前之國陣得票乃 1999 年大選成績。

註 2:劃分自真德叻的吉道州議席中,有四個投票區共 2639 選民源自桑崗(Sanggang)州議席。

資料來源:1999 年全國大選結果、Suruhanjaya Pilihan Raya Malaysia 2003。

圖 4.2 瓜拉吉撓國會議席圖 資料來源:東方日報

從表 4.8 的右側可看見,1999 年大選由伊斯蘭黨獲勝的增卡州議席,在劃分 後保持原有的狀態,即選委會未對該議席做出任何的調整。相反地,國陣於 1999 年大選以 61.33%勝出的真德叻因為在選區劃分時被一分為二,使得其享有過度 代表的福利,即劃分後的真德叻與吉道之過度代表比分別高達 1.340 與 1.278,

比起低度代表的增卡(0.680)高出許多。

119

從本文所舉的增卡州議席的例子可以發現,雖然墾殖區一直以來接被定義為 國陣在選舉時的大票倉,然而當其因故失去該議席後,並不會如本文在第三章就 有關墾殖區名額不當配置所探討的那樣,即會盲目地讓墾殖區一律享有過度代表 的優勢。國陣在 1999 年大選痛失的增卡州議席,在 2003 年選區重劃來臨時並未 將隔鄰國陣獲勝的投票區劃入該議席,反之是將其置之現狀,並在周遭增加議席,

從而讓這個議席以名額不當配置的方式被對待。這除了具有懲罰作用外,將其處 於現狀也能抑制這股支持反對黨的勢力因劃分到其他選區外而讓隔鄰議席從原 有的安全選區變為邊緣選區,這將導致國陣面對兩頭不到岸的局面。

最後,從以上的資料分析證實了以下事實:首先,本文已在第三章確定墾殖 區選民在柔佛州是屬於國陣最為“忠貞”的支持者之一。而選舉委員會也確實可以 透過選區重新劃分,在可以於不消除墾殖區於原有選區的影響力下,而將這個特 性繁殖到其他的新選區,近而確保國陣在這些新劃分的選區也受到鐵票的眷顧。

另一方面,從 2013 年選舉的結果可以發現,即使選戰提高了激烈程度,但只要 能確保墾殖區選民的趨向不變,則仍舊可以幫助國陣守住席位。

至於對未來的預測,作為國陣的大票倉,墾殖區在接下來的選區劃分工作必 然將被分割到能對選舉結果產生影響的選區。比起將其移動到反對黨的安全區或 國陣俗稱的黑區,它更有可能被分割到邊緣議席(marginal seat)中。以上述昔 加末縣的四個州議席為例,國陣在柏馬尼斯州議席的得票僅為 53.45%,屬於邊 緣議席,故其有很大的可能性被安置於現狀(status quo),或被劃分到隔鄰敵對 政黨的邊緣議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