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和平崛起」戰略的思想淵源…

第二章 中共「和平崛起」的戰略構想…

第一節 「和平崛起」戰略的思想淵源…

一、近代中國救亡圖強的盼望

2012 年 11 月 29 日,甫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兩週的習近平,在中國國家博 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的展場上,做出了這樣一段講話:「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 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 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1多數觀察家認為,這是習近平的一種就職宣示,而「中國夢」一詞的提出,也

1 「習近平:承前啟後 繼往開來 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新華網,2012 年 11 月 29 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瀏覽日期:2012 年 12 月 14 日)。

32

讓各界不免揣測,習近平掌政後的中國,是否會更加強勢地爭取對國際秩序的影 響,以滿足自身民族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在中共官方關於國家發展目標的論述中,除了「發展」、「現代化」

等西方語境下的說辭外,尚有早年經常使用的「振興中華」,以及晚近在各種場 合反覆提及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顯然,無論是「振興」還是「復興」,其 概念都緊扣著近代中國內憂外患的大時代,和習近平所稱的「中國夢」一樣,必 須從近代中國的歷史中理解。因此,要掌握中共的國家戰略思維,便免不了得先 從歷史的脈絡中探尋。

美國學者安德森(Eric C. Anderson)和中國大陸學者秦亞青在對於中共崛起戰 略的研究中,皆參考著名漢學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論著,先就中國在 19 世紀中葉以前所處的國際關係進行探討。在他們看來,那時的中國並未與西 方的國際體系接觸,而是自己在東亞發展出一套以中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也就 是所謂的「朝貢體系」。在這種體系下,中國以貿易權交換「外夷」對其「支配 地位」的承認,以及對中國主導的制度與價值觀的認同。3安德森認為,此種傳 統賦予中國領導人一種「歷史決定的抱負」,這種抱負的內涵便是要「居天地之 中」,亦即在一定區域內取得支配的地位。4必須注意的是,這種支配地位並不等 同於西方帝國主義式的軍事掠奪及經濟剝削,而是在區域中顯示「優越性」並獲 得相應的尊重。5準此,當 19 世紀中葉後中國屢遭帝國主義侵略,致使國際地位

2 「振興中華」最早由孫中山於 1894 年成立興中會時提出,後一直被中國的領導人所沿用,見 李文海,「『振興中華』口號的由來」,中華文史網,

〈http://www.qinghistory.cn/magazinefree/html/31/200/content/228.shtml〉(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2 日)。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在 1997 年中共十五大報告中首次被提出,並從此比「振興 中華」更常見於中共官方的論述,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 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04 年 4 月 29 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9/content_1447509.htm〉(瀏覽日期:

2013 年 1 月 2 日)。

3 埃里克‧安德森(Eric C. Anderson)著,葛雪蕾、洪漫、李莎譯,中國預言:2020 年及以後的中 央王國(China Restored: The Middle Kingdom Looks to 2020 and Beyond)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11),頁 1~6;秦亞青,國際體系與中國外交,頁 83~85。

4 埃里克‧安德森(Eric C. Anderson)著,葛雪蕾、洪漫、李莎譯,中國預言:2020 年及以後的中 央王國(China Restored: The Middle Kingdom Looks to 2020 and Beyond),頁 3。

5 同上註,頁 4。

33

一落千丈,中國的知識分子內心自然會產生強烈的被剝奪感,從而激發出救亡圖 強的熱切盼望。

著名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認為,從 1890 年代到 1980 年代這段 期間,中國大半的時間都遭受著內部的分崩離析及外國勢力的攻擊,幾代的知識 分子皆在探尋振興中華的救國道路。6他們心裡所盼望的,不僅是要「救亡」,而 且還要「圖強」。梁啟超在清末呼籲變法時,便疾呼「中國無可亡之理,而有必 強之道」,7他並認為中國人有高超的文化傳統,「中國人於來世紀必為世界上最 有勢力之人種,此非吾夸誕之言也。」8孫中山更直言,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 目的,即「欲使中國為世界最強之國、最富之國、又政治最良之國」。9孫中山期 許,中國能效法日本那樣學習外國的長處,恢復過去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獨強」

的地位,但在強大以後,則不可如日本加入帝國主義的行列,而是濟弱扶傾,維 護世界的和平與正義。10

之後中國共產黨成立,經歷與中國國民黨的幾次分合,最終在 1949 年成功 取得對中國大陸的執政權。事實上,中共革命推翻國民黨政權的論述,同樣是為 了要救亡圖強,建立一個「光明、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 以有別於國民黨統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分裂的、貧窮的中國」。11而自中共 建政後,各種追求「強國」的論述被不斷地提出來,同時也開始出現「現代化」

的說法。1964 年 12 月,周恩來在大陸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 工作報告中提出,在 20 世紀內將中國建設成一個具有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工業、

現代化國防和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2約自 1980 年代初期後,進入

6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he Chinese and Their Revolution: 1895~1980)(台北:時報出版,2007),頁 16~20。

7 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收於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第一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頁 99~101。

8 梁啟超,「論中國人種之將來」,收於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第二冊(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頁 259~262。其中所稱之「來世紀」指的是二十世紀。

9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三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頁 196~198。

10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頁 45~54。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頁 1025~1028。

12 陳述,「『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中國網,

34

〈http://big5.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9/25/content_18603838.htm〉(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13 日)。

13 鄧小平時期中共此種論述的變化,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 民出版社,1994),頁 1~4;「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一九八二年九 月六日通過)」,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448/6415129.html〉(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7 日)。其中鄧小平所提出關於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則是第一步先從 1981 年到 1990 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從 1991 年到 20 世紀末,國民生產 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第三步到 21 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 達國家水準,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見「『三步走』戰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156/64157/4509545.html〉(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7 日)。

14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江澤民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

15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頁 534。

16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以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所代表的中國在美國主導下,參與開羅會議 及聯合國的組建過程,與英、美、蘇平起平坐,當時中外官方文件即以「四強」(the four powers) 稱之,見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戰時外交:第三冊(台北: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1)。之後中國因國共內戰而導致兩岸分治,美國直到 1971 年才和實質控制大陸的中共政權接觸,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Nixon)稱中國將可能是未 來最強的國家,中美兩大「超級強國」(these two great superpowers)必須協商,見 Richard Nixon,

“The President‟s News Conference,”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1971 年 4 月 4 日,

〈http://www.presidency.ucsb.edu/ws/index.php?pid=3100&st=china&st1〉(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7 日)。

35

到了他們心中「強國」的地位。究竟中國滿意的強大程度為何?關於此問題的解 答,尚須經由本文第三、四章對中國國際秩序觀的研究方能知曉。

二、中共幾代領導人對「和」的思想論述

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表演上,幾十名表演者共同向全世界觀眾排出了 一個「和」字,大陸官方媒體稱,這正是向全世界傳達出中國人從古到今的人生 觀和世界觀。17事實上,就在三年前,胡錦濤才在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的各國領 袖高峰會上提出「和諧世界」;18而在更早的五年前,中共官方首次向世界宣示 了「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準確地說,「和平崛起」四個字同時就蘊含有「和 平」與「崛起」兩個概念,而前面既已對「崛起」的思想淵源做過探究,下面便 再就「和平」的思想演化進行追溯。

回顧中共黨史,從中共建政以來幾代領導人提出的重要思想觀之,可以發現 當中對「和」的論述有其傳承及引申。基本上,多數學者在談及中國的和平崛起 時,皆傾向於將其起始點推回改革開放開始之時,因此也就很自然地提到鄧小平 在當時所提出對世界主題已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的論斷。但 是,如要再精確地掌握「和平與發展」的思想基礎,則又不得不了解更早之前由 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原則」。所謂「和平共處五原則」,乃是周恩來在 1953 年 12 月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並在 1955 年 4 月萬隆會議上重申的外交戰 略原則,內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 等互利」及「和平共處」。19一般認為,「和平共處五原則」的提出主要是因應史 達林去世後中、蘇共關係產生裂痕,以及朝鮮半島停戰談判出現突破,使得中共 決定主動提出倡議以更廣泛地團結區域內的各民族國家,調整建政之初「一面倒」

17 「奧運開幕式:『和』字裡的大智慧」,人民網,2008 年 8 月 10 日,

〈http://www.022net.com/2008/8-10/463028202913896.html〉(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7 日)。

18 「胡錦濤在聯合國成立 60 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2005 年 9 月 16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16/content_3496858.htm〉(瀏覽日期:2013 年 1 月 7 日)。

19 「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36

靠向蘇聯的外交戰略,嘗試在美、蘇兩大陣營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20以國際秩 序觀的角度來說,這顯示了中共逐漸對蘇聯主導的國際秩序有所不滿,並對西方

靠向蘇聯的外交戰略,嘗試在美、蘇兩大陣營外走出一條自己的路。20以國際秩 序觀的角度來說,這顯示了中共逐漸對蘇聯主導的國際秩序有所不滿,並對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