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未來展望…

西方學界在觀察中共的外交思維時,經常將中共官方提出的政策宣示看作 是純粹的政治宣傳,從而質疑「和平崛起」也只是避免外力制衡的一種工具,並 非中共真心相信的一套戰略。然而,透過本文對中共國際秩序觀的研究,發覺中 共的外交思維確實是以「和平崛起」作為中心思想,而且只要國際權力結構不發 生劇烈的變化,「和平崛起」對中共外交思維的主導作用便不會改變。誠然,中 共在「和平崛起」戰略下對自身國際秩序觀的表述,如「國際關係民主化」、「多 極化」、「新安全觀」等等,其偏向自由主義的語言並不能真實反映中共的初衷,

但反對國際政治為霸權壟斷、希望淡化強權鬥爭的訴求,則的確是中共在衡量自 身實力及美國一超獨霸的國際格局後,基於對現實權力條件的認知形成的思維。

事實上,當中共提出各種對國際秩序的憧憬時,既有凝聚內部共識的作用,更重 要的則是搶奪國際話語權,以此削弱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目前看來,中共關於 國際秩序的論述仍未取得國際主流輿論的陣地,其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共至今仍 提不出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政治模式,甚至對自己國內的政治改革也還沒定論,

因此在論及對國際政治的願景時便缺乏說服力。

研究中共外交戰略時必須注意到,現實權力條件固然是決定中共國際秩序觀 的前提,但決策者對內外形勢如何認知才是關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看待 中國崛起時也是如此,基於權力取向的思考認為中國必然威脅國際秩序者,表面 上似乎是單純以客觀權力結構做出判斷,實際上仍夾雜對中國如何看待權力、使 用權力的主觀預設;而基於制度、價值取向的思考認為中國必然威脅國際秩序 者,更是懷抱相當主觀的意識形態,堅信中共的政經制度必然導向對國際秩序的 挑戰。這種猜忌心理一旦被包裹成具有科學性的理論,便可能陷入一種自我實現 的泥淖,對解決可能的衝突不但沒有幫助,還可能有刺激衝突的傾向。

因此,在建立對中共國際秩序觀的正確認識後,以季辛吉為代表的關於建 立中美「共同發展」機制的構想,應是未來中美兩國必須追求的方向。以美國為

150

首的西方世界必須避免對「國際秩序」過於自我的詮釋,不能將國際秩序的現狀 定義得過於狹隘,如中國為維護核心利益在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採取的強勢作 為,不應被直接當成對區域穩定的破壞,而要看是誰先主動挑起爭端。此外,雖 然這幾年「人權高於主權」的論調高漲,但傳統國際政治的準則確實是主權平等、

內政不受干預,即便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而採取的國際干預,根據聯合國憲章 的規定,亦必須經由安理會的決議授權。以上本來都是由西方世界主導創建的制 度,如今中共堅決恪守,反而又被鼓吹人道干預的西方視為是不順應國際秩序、

不承擔國際責任的證據,這種凌駕於法理之上的話語霸權,有可能倒過來刺激中 國國內單邊主義的呼聲,對國際秩序的穩定沒有幫助。一些本來在既存體制內可 以協商的價值觀念,被西方世界挾其對國際秩序的詮釋權貼上「政治不正確」的 標籤,再以此論證中國威脅國際秩序,最後就會加深對中國意圖的誤判。

站在中國的立場來看,則隨著其自身的國力日益強盛,一方面自信心大大提 升,一方面也容易為自己的實力未能轉化為在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而感到不滿。

近年來,中國輿論界瀰漫了自卑與自傲兩種極端混雜的情緒,有時對自身的成就 評價過高,有時又對外界的批評過度敏感。實際上,中共決策者對內外形勢仍抱 持較高的理性思維,中共清楚自己還沒形成一套可以往外推廣的發展模式,但也 還是在國際政治中佔有重要份量,故而在國際事務的表態上必須精準拿捏,不卑 不亢。準此,中共反對國際干預敘利亞問題態度堅決,但在北韓核武問題上則和 美、日站在一起譴責北韓。然而,國內的保守及自由兩極的言論卻受意識型態的 影響而有異議,自由派認為中國和俄國一起反對干預敘利亞會使得此前「負責任 大國」的國際宣傳功虧一簣,保守派則以背棄盟友為顧慮反對譴責北韓。未來這 種對外交策略的意見衝突應會愈來愈多,中共必須為此提供更有力的論述。此 外,當前一些懷抱強烈民族情感的學者提出中國要取代、趕超美國的戰略倡議,

他們的立論基礎主要是認為美國不會改變其霸權主義,這種論點雖出自維護中國 的發展利益,卻可能加深美國對中國的壓制,反不利於中國崛起所需的大局。

151

近來由日本主動挑起的釣魚台之爭緊緊牽絆著廣大中國人的民族情感。

2012 年日軍侵佔東北的九一八紀念日前夕,日本政府宣布將釣魚台「國有化」, 引發了中國人民反日情緒沸騰。面臨明年就是歲次同為甲午的甲午戰爭一百二十 週年,維護釣魚台主權無可避免地成為了中國是否真正崛起的標誌。事實上,與 此有連帶關係的台灣問題,更被視為是中國崛起必經的一道坎。在陳水扁擔任中 華民國總統的那段時間, 從「公投制憲」到「台灣正名」,一連串走向法理台獨 的舉措使中外學者高度憂慮,台灣海峽將不免發生戰事。然而,後來中共藉由《反 分裂國家法》明確表明,武力是在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的情況下才使用的 手段。2008 年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延續 2005 年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 連戰訪問大陸所奠定的路線,開啟兩岸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兩岸關係基本已相當 穩定。站在中共的立場,追求中國大陸的現代化發展是優於兩岸統一的目標,1或 者更確切地說,當中國大陸發展得愈來愈好,統一自是水到渠成。2008 年胡錦 濤提出「胡六點」後便定調,兩岸自 1949 年後治權分治,但主權並未分裂,當 前的兩岸關係是內戰延續下來的「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2言下之意,只 要台灣方面不改變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國兩區」體制,中國的主權就不算被分裂,

至於兩岸治權的統一,則可以透過協商慢慢推進。

2013 年 1 月,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發表對台海局勢的 看法,他一方面認為台灣不能讓中共感覺兩岸統一的協商大門永遠關閉,一方面

1 胡錦濤在 2004 年 11 月會見巴西華僑時提到:「中國要強盛,中華民族要振興,第一要發展,

第二要統一。」準此,在發展與統一的問題上,發展應是放在第一位。見吳綺敏、張川杜,「胡 錦濤同華僑華人共話中國如何強盛與振興:第一要發展 第二要統一」,人民網,2004 年 11 月 14 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13406/1201359.html〉(瀏覽日期:2013 年 6 月 17 日);宮力,如何與美國共處:冷戰後中國對美方針與中美關係(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頁 227。

2 胡錦濤指出:「1949 年以來,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 上個世紀 40 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的事實。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見「胡錦濤:攜手推動兩 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2008 年 12 月 31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_1.htm〉(瀏覽日期:2013 年 6 月 17 日)。

152

又要台灣提升自身的軍事嚇阻,不能在經濟上過度依靠大陸。3然而,面對中國 大陸崛起的趨勢,台灣不靠大陸尋找發展出路,美國又能給台灣什麼保障呢?美 國不允許台灣發展核武,又以高價出售台灣二流軍武,台灣要真正保障自身安 全,只有透過與大陸的協商。當前執政的馬英九政府認為,台灣處於複雜的東亞 局勢中,同時要周旋於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這些強權之間,台灣只有保持戰略 模糊,才能走出自己的路。4「不統,不獨,不武」、「親美,友日,和中」(後來 為避免有將台灣獨立於中國之感,又在說辭上改「和中」為「和陸」)、「兩岸不 能聯手保釣」等政策都是基於此種考量。但是,隨著中國大陸和美國的實力愈趨 接近,台灣實際已走到十字路口,對於未來何去何從必須早作決斷。美國不願放 棄台灣這顆制衡中國大陸的棋子,但也不想為台灣做過多的安全及經濟保證,台 灣永久事實獨立最符合美國的利益,但這種想法不可能為中共坐視不理。與中國 大陸保持戰略模糊,便是對美國也保持戰略模糊,台灣很難同時滿足兩邊的戰略 利益。以台灣實力操作中共與美國間的權力平衡,很有可能玩火自焚。

筆者認為,基於兩個理由,台灣前途終究在於中國的崛起。首先,地理位置 決定了台灣對中國大陸軍事戰略的重要性,中國大陸不會允許台灣被其它國家利 用來制衡自己,中國大陸需要台灣的程度遠遠高於美國。再者,歷史與法理的淵 源,決定了台灣與整個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中共十八大已釋放「探討國家尚未 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訊息,5馬英九總統應 主動面對自己在兩次競選過程中列為政見的兩岸和平協議,爭取與大陸政治協商

3 見卜睿哲(Richard Bush)著,林添貴譯,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Uncharted Strait: The Future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台北:遠流,2013)。

3 見卜睿哲(Richard Bush)著,林添貴譯,未知的海峽:兩岸關係的未來(Uncharted Strait: The Future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台北:遠流,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