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問卷調查

二、 訪談指引 

從文獻檢閱中擬出訪談指引,分成四個面向訪談:動機近用、物質近用、技能近用、

使用近用等,因為採用半結構式訪談,並不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訪談,基本上以受訪者為 主;在關鍵的回答中追問出有意義的內容,依循著訪談指引,找出問題的答案(訪談指引 請參考附錄二)。 

第三節 問卷調查 

量化研究最常使用方法大致上有兩種:自陳式調查(self-completion survey),也稱作社 會調查(social survey)或是問卷調查(questionnaire survey);另一種是結構性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問卷調查的傳送與回收有許多種方法,當研究者在場時,除了提問及記錄答案 外,與受訪者並不會有太多的交談(David & Sutton, 2007)。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蒐集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問卷原始來源為「探索數位 落差:數位科技的近用調查」計畫所擬,該計畫為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郭良文教授、

張玉佩教授、陶振超教授共同主持,研究者擔任研究助理,曾參與該計畫中文獻檢閱、問

卷設計及電話訪問等部分,本論文第二章文獻探討部分內容為研究者於該計畫中參與撰寫 文獻之內容。該問卷以 van Dijk(2006)的數位科技的近用漸進模式為主要架構擬定,並參考 國內外相關研究設計,且經專家效度檢測、前測後擬定而成。該問卷經研究者稍作修改、

刪去部分題項並增加部分題項以適用於本論文研究對象,本研究使用之問卷請參考附錄 三。

 

一、 抽樣母體與調查狀況 

本次問卷於 2008 年 4 月 18 日、4 月 21 日至台東縣蘭嶼鄉蘭嶼國中施行,問卷發放對 象為蘭嶼國中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生,目前學生人數總計共有 135 名學生,均為達悟族。

扣除掉未到校參與自習者(該校希望不要影響學生正常上課時間,因此同意於晚自習時段且 必須剛好無老師上輔導課之時段發放問卷)、及 5 份無效問卷後,共計有 111 份有效問卷,

回收率為 82.22%,回收的樣本中,性別分布的比例請參考表七;部落的比例分布請參考表 八。 

 

表 七 樣本性別分布

性別 人數 比例

男 61 55.0%

女 50 45.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八 樣本部落分布

部落 人數 比例

漁人部落 5 4.5%

朗島部落 38 34.2%

紅頭部落 10 9.0%

東清部落 18 16.20%

野銀部落 16 14.4%

椰油部落 24 21.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 重要變項之概念型定義 

概念型定義依照 van Dijk 的架構同樣區分為動機近用、物質近用、技術近用、使用近 用等四個面向(詳見表九)。

1. 動機近用:概念型定義為「使用電腦、網路的動機」,量表內容涵蓋了電腦、

網路的使用用途。

2. 物質近用:概念型定義為「對於電腦以及網路的實體近用」,量表內容涵蓋了 受訪者目前家裡所擁有的硬體設備狀況、目前設備費用對家裡造成的負擔、

在什麼地方使用電腦、網路。

3. 技術近用:概念型定義為「電腦的應用能力」,又可區分為操作技能「個人在 電腦、網路的基本操作能力」、形式技能「個人對於媒體形式特質與工作能力 的瞭解」、物質技能「個人在特定的資源中尋找、選擇、處理、和評估資訊的 能力」。量表內容涵蓋電腦基本能力、應用能力的評估。

4. 使用近用:概念型定義為「電腦使用時間及使用時的多樣性」,量表內容包含 了使用電腦、網路的時間以及使用的目的等。

5. 人口變項:受訪者的身分描述、電腦及網路的使用時間。 

 

表 九 問卷題項與架構對照表

主構面 次構面 問卷題項

數位落差

動機近用 1-1、3-1、11

物質近用 1、1-1、2、3、3-1、4、5、6、7、8、9、10 技能近用 12、13、14、15、16、17、18

使用近用 7、9、11 人口變項 19、20、21、2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