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6 學習範圍:社會與文化

2.6.2 單元三:現代中國

緒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行不同 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畫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1976 年期間的「文化大革命」,國 家和人民經歷了嚴重的破壞和損失。「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家要重建社會和經濟。1978 年底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確立了推行改革開放的路 向;通過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中國逐步確立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 化建設道路。

在國家推行現代化的過程中,傳統的中華文化自然產生轉變,其中有些消失了,有些則 仍然是中國境內各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內容大致可從 物質(如建築、名勝古蹟)、制度(如民俗、禮儀)和精神(如哲學、倫理道德)這三 方面來了解。三者環環相扣,展現中華文化豐富而多元的面貌。此外,文化是變動不居 的,所以中華文化亦將繼續發生變化。本單元的學習,將會透過改革開放影響文物保育 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和探討中華文化在物質方面的內容;透過探究傳統家庭觀念和習 俗與現代生活的關係,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中的精神和制度內容以及中華文化如 何受社會轉變所影響。

在基礎教育的階段,學生對國家的內政和外交以及中華文化的發展已有一定的理解。在 本單元,學生會進一步探討現時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互動關係。

基礎教育的相關學習經歷

透過基礎教育對「單元三:現代中國」有關課題的學習,學生應有以下的學習經歷:

(A) 主題 1:中國的改革開放

國家近百年發展的主要歷史時期和重要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政和外交概況;

國家憲法的重要性;重要的政府組織;國家的地方及區域特徵及其主要自然和人文形貌 的特定分佈形態的成因和影響;國家的經濟和環境議題等。

(B) 主題 2: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單元架構

主題 1:中國的改革開放

探討問題 相關價值觀和態度

改革開放政策對國家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甚麼影響?

人民如何理解生活水平和模式的轉變?

中國作為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育和文物保 育面對甚麼挑戰和機遇?

參與國際事務怎樣影響國家的整體發展?

中央人民政府怎樣回應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

在甚麼程度上,改革開放影響了國家的綜合國力?

團結一致;愛國心;可 持續性;人權與責任;

關懷;正義

說明

下列說明旨在幫助教師和學生認識相關的議題,並建議處理議題時可考慮的角度和方 向。

● 改革開放的一些重點,例如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城市化、城市改革、

民工問題、國企改革、民營企業的角色

● 生活水平和模式的指標和相關的轉變和回應

- 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可包括經濟、教育、健康等方面

- 不同的生活水平和模式,例如鄉鎮和城市在發展上的差異、地域之間如內陸與 沿海和南北東西等在發展上的差異、不同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之間的差異 - 不同背景的個人的回應,以及不同群體和組織的回應,例如城鄉移民、民工潮、

對孩子的培育、消費行為的轉變

● 環境保育和文物保育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 改革開放對環境保育和文物保育帶來的挑戰,例如經濟發展考慮相對於環境、

跨代公平、文化承傳等考慮;個別利益考慮相對於整體利益考慮;政府政策和 法規及其實施情況是否配合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標準

- 改革開放對環境保育與文物保育帶來的機遇,例如保育信息的推廣與教育;環 保產業與文化旅遊;人民的保育意識與行動

● 參與國際事務對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如

- 國家在政府間和非政府間的國際機構和會議的參與和角色,以及就國際條約簽 訂和實施,對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

- 國家與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雙邊和多邊關係,對國家整體發展的影響 - 國家在地區事務和問題上擔當的角色和影響力方面的整體發展

● 政府管治的不同面向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例如資源分配的優次決定、政府職能 和辦事效率、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內部的監管、資訊管理和透明度、回應市

民和社會團體、組織的需要、政府的認受性、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中央人民政府與 地方人民政府的關係

● 中央人民政府回應改革開放的例子

- 與戶籍制度相關的社會政策,例如社會保障、醫療、教育 - 法制建設

- 民主政治建設 - 區域發展規畫

● 綜合國力的探討

- 經濟、軍事、科學與科技、資源、政府管治、外交、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指標 - 改革開放中,各方面的實力和影響力的轉變

主題 2: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探討問題 相關價值觀和態度

家庭觀念和功能的演變,展示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有甚麼關 係?

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甚麼衝擊?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可以在中國人的現代 生活中延續?為甚麼?

文化及文明承傳;尊重 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 及見解;多元化;敏 感;欣賞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習俗與中國人的現代社會是相容的?

為甚麼部分傳統習俗能夠在中國人的現代社會中延續和 發展下去?為甚麼部分不能?

在甚麼程度上,傳統習俗對中國人的現代社會具有意義?

說明

下列說明旨在幫助教師和學生認識相關的議題,並建議處理議題時可考慮的角度和方 向。

● 傳統的家庭觀念的特性和功能

- 傳統家庭觀念的特性,例如強調父子關係、重視宗族名聲、宗族的形成、提倡 祭祖、家產共有

- 傳統家庭的功能,例如經濟、宗族繁衍、社教化、保護、地位繼承、福利、閑 暇、宗教

● 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在現代生活中受到的衝擊,例如社會、經濟及文化發展導致與 傳統情況有異;家庭成員傾向注重個人主義與平權主義;社教化漸被非家庭因素所 取代;家庭成員的流動性增加令家庭的凝聚力減弱;配合傳統家庭的婚姻、生育、

贍養長者等觀念和功能在現代生活中的變化;政府公共政策的影響

● 傳統家庭觀念和功能的延續性,例如成員之間互相照顧與情感支援;養兒防老的觀 念;倫理關係的差序格局;兩代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財產/地位的繼承;教育功 能;男性為軸心

● 傳統習俗能否繼續保留和發展的因素,例如商業和市場價值、適應和轉化能力、文 化和道德價值、身份認同的象徵、情感和心理因素、習俗儀式的繁複程度、外來文 化的衝擊、政府的文化政策以及社區/文化團體的訴求

● 對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的不同觀點,例如文化資本的累積、文化的融和與 轉化、集體回憶及文化的凝聚力、社教化、本土教育和社區歷史的素材、身份認同、

文化產業的開發、為地方化/本土文化在面對全球化的衝擊時發揮中和或平衡的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