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培養學生的獨立性

第四章 學與教

4.6 獨立專題探究的學與教

4.6.7 培養學生的獨立性

獨立專題探究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如何規畫及管理自己的學習。可是,年青人的獨立做 事能力畢竟有待培養。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力最高的學生仍須徵詢教師的意見;能力較 次的學生則需要教師較深入的指導。

考慮到香港中學課堂的情況,要輔導及監控個別學生進行獨立專題探究,教師在時間方 面的負擔會很重。教師可考慮採取其他培養學生獨立能力的策略,與個別輔導的工作相 輔相成。例如,教師可替全班同學制訂一個清晰的獨立專題探究工作時間表,就不同工 作階段訂出幾個「檢查點」,利用這些共同的「檢查點」把個別學生的計畫進度調校至 一致。這樣,教師便可以利用全班課堂時段來處理學生的共同問題,或透過評改學生於 不同階段所呈交的文稿來與學生溝通;於是,教師與個別學生面談時,便可以集中解決 他的特別需要和問題。

讓學生持續工作

學習動機低的學生,也許缺乏耐性及毅力。要他們完成規模較大或時間較長的工 作,通常都會有困難。

一位通識教育科資深教師建議:如要幫助這類學生完成獨立研究,教師可把研究 工作分為多項小規模課業,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逐項完成。這些小規模的課業一 般都有明確的重點和較易處理,因此學生會更願意投入工作

有些時候,碰到甚麼也不願做的學生,教師可尋求家長的支持,以便更好處理該 學生的學習行為。

教師應協助學生為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的進度承擔主要責任,並且不可期望教師替他們 完成習作。教師也須留意指導學生和替學生做習作,兩者之間是有明顯的分別;否則,

教師將發覺只是在評估自己的習作。

教師作為評估者及促導者的雙重角色

在獨立專題探究中,教師擔當著促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引。教師不 應嚴格限制學生選擇探究的方向,或替學生決定報告的結構及形式,造成過份干 預。教師的原意是協助學生進行研究,結果卻可能是褫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

妨礙學生培養創造力。此外,這種過份監管的做法也違背了獨立專題探究的其中 一項目標,那就是鼓勵學生獨立學習。

因此,教師應在促導者及評估者兩個角色之間求取平衡。透過定期監察學習過程、

探查學生的想法和提出建設性回饋,教師能促進學生完成課業。在一般情況下,

教師應協助學生反思及評估自己的作品,並作出個人判斷。教師應持有清晰的評 估準則以及在整個評估過程中保持公正,這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也可適當地運用 同儕學習及同儕評估的策略,讓學生能互相提供建設性的回饋及支持。

當教師發覺學生採取的方向出現問題,並最終會導致一無所獲時,則可向學生提 出與程序有關的問題,例如要求他們提出證據來支持他們的結論,從而引導學生

由於獨立專題探究同時屬本科校本評核的要求,構成學生公開評核最終成績的一部分,

因此公眾非常關注學生呈交獨立專題探究的真確性議題。在評估學生習作時,教師需要 在獨立專題探究中辨別屬於學生自己製作的內容及原創部分。要做到這一點,便應留意 學生是親自為他們的研究搜集相關的資料,並在教師的持續監督下建立自己的觀點。舉 例來說,教師可安排口頭演示的課節,讓學生回應同學及教師就他們的原創報告所提出 的問題和挑戰。此舉除可顯示學生的成果是否確實來自他們的努力外,也讓學生有機會 從教師的有效回饋及同儕的評論中獲益,藉以改善他們的獨立專題探究的素質。

請參閱第五章有關獨立專題探究校本評核的安排。從 2014/15 學年的中四級(2017 年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開始,實施具規範的探究方法以進行獨立專題探究。該方法包括下 列四部分:

● 題目界定

● 相關概念和知識/事實/數據

● 深入解釋議題

● 判斷及論證

這四部分正包含整個獨立專題探究的主要組成元素,可令探究過程更為聚焦。教師應指 導學生謹慎選題及作明確界定,並從不同途徑搜集資料及多角度分析,讓他們能準確及 深入地解釋議題,並作出明智的判斷及論證。

教育局和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將會持續舉辦專業培訓課程以支援教師。

(空白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