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促進學生學習

教師擔當著促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角色,幫助他們成為獨立的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促導 者,教師須因應不同的探究階段和不同學生的需要,改變支援的形式和程度;也須擔當 資源提供者,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科目的概念;在幫助學生進行獨立專題探究時,須尊重 學生的選擇和決定,並給予學生思考和想像的空間。

獨立專題探究中的小組學習

在進行獨立專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並不一定需要各自分開研習。相反,教師應多鼓勵 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相協作和交流。雖然每位學生都需要負責自己的專題探究,但是他 們仍可以從分享彼此的見解、經驗、成果、甚至錯誤之中得益。事實上,教師宜在獨立 專題探究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適當地引入小組學習。

小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進行獨立專題探究的例子

● 分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就一共同主題或問題,構想相關的意念,並深化理解;

學生可以討論中涉及的不同議題為基礎,發展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

● 學生可分工合作以蒐集彼此共用的資料和資源。探究的題目如果互有相關,

更可以小組形式進行實地考察或訪問,搜集資料。

● 個別學生可就以小組形式進行的社區服務經驗,來製訂自己的學習計畫。

● 學生可向組員匯報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的計畫、進度和成果,並聽取他們的 意見和回饋。

然而,獨立專題探究必須包含個人探討的成分,從而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評核個 別學生的學習成果的機會。

通識教育科課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獨立專題探究是通識教育科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三個學習範圍內的六個單元提供基礎 和情境,讓學生訂定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的題目。在進行獨立專題探究時,學生應引用

2.8.3 學生所選的題目

聯繫學習範圍並擴闊到新的議題

學生為獨立專題探究選擇的題目,須與在學習範圍的學習有所聯繫,也須擴闊到六個單 元的學習內容沒有直接述及的新問題、議題或情境上。簡言之,學生所選的題目須與一 個或多個學習範圍有聯繫,並延伸到新的主題或議題,從而可以透過獨立專題探究的學 習機會,聯繫、應用和擴闊他們在通識教育科的所學。

與學習範圍有聯繫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舉隅

就課程中的三個學習範圍,獨立專題探究的題目可有不同的焦點。學生的探究範 圍,可以是對某一學習範圍內的相關課題的深入研究(例如「傳媒中的暴力信息 對人際溝通模式的影響」),也可以是對某一跨學習範圍的課題的全面檢視(例如

「香港人對體育運動的參與及其對個人和公共衛生的影響」)

探究主題

以下建議的主題,適用於聯繫、應用和擴闊學生在六個單元所學到的概念。設立有關主 題的目的,並非要局限學生選擇題目的範圍,而是提供建議和範例;另一方面,也可以 成為學生分組的依歸,從而可以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

下列為建議的主題:

傳媒

教育

宗教

體育運動

藝術

資訊及通訊科技

上述建議依據的準則是,有關主題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引發多角度觀察和擴闊知識的可能性

聯繫三個學習範圍的可能性

訂立有趣和學生可處理的題目的可能性

主題的多角度性質

雖然有些建議的主題跟三年制高中課程的選修科目名稱相似,但是兩者的性質和取向則 有所不同。探究主題須聯繫三個學習範圍的情境來詮釋,並應與當代議題相關。進行獨 立專題探究時,學生須從不同的學習領域所包含的多角度來處理有關議題,研習的方式 須與該專門領域的學者或專家有所不同。

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與其他科目研習的分別

對巴赫的音樂形式和風格進行技術性分析研究,雖然看起來與藝術的探究主題相 關,但是卻不會被接納為獨立專題探究的題目;除非該研究能以某些方法將巴赫 的音樂與人類世界或環境的當代重要議題聯繫起來。

有關各探究主題的闡述,請參閱第 115 頁附錄一。該附錄除了對各主題作出簡單介紹 之外,也在各主題下列舉一些與當代議題和現象有關的探究問題。列出探究問題的目 的,在於描述進行探究的可能範圍和方向,而不是為獨立專題探究建議應選擇的題目。

學生可以由有關建議的探究問題開始思考,並在教師的指引和輔導下逐步訂定自己的獨 立專題探究的題目、研究範圍及採用的研習方法。

為甚麼要提供建議主題?

建議這些主題的原因之一,是讓個別學生在進行研習時,能更有效地與其他同學 彼此協作和互相學習。假如同組學生的獨立專題探究的題目之間沒有共同的主 題,教師在提供支援時將面對較大的困難。

但是,在獨立專題探究的學與教過程中,並不一定要將學生按探究主題分組,也 不應視此為必然或最佳的組織方法。教師須因應學生的特徵和獨立專題探究學習 的不同階段,調整學與教策略。

建議的主題也為本科的資源開發和教師專業發展等支援措施提供重點。參與指導 獨立專題探究的教師人數眾多,而他們在有關方面的工作經驗必然有所參差,因

建議主題以外的題目

建議的主題是「非強制性」的。學生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毋須受限於所建議的探究主題。

學校可提供其他主題,幫助學生發展和訂定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教師也可採用不 同的策略,協助學生選取和訂立自己的獨立專題探究題目。只要有關的題目與一個或多 個學習範圍相關,並延伸到六個單元沒有直接探討的當代議題上,便可接受;即使學生 選訂的題目與上述多於一個的探究主題相關,或與建議的探究主題完全無關係,也是可 以接受的。

尋求社區中不同機構的支援

在香港,很多不同的機構都舉辦學習獎勵計畫、聯校專題研習比賽等活動,以促 進學生對不同觀念的觸覺和理解;其中很多活動可以成為通識教育科的學生進行 獨立專題探究的主題。部分機構具有主辦師資培訓課程和製作學與教材料的經 驗,可以配合通識教育科課程的生活技能和專題研習,協助教師組織相關學習活 動。同樣,學校可探求非政府組織等的其他機構提供協助的可能性。

2.8.4 說明

獨立專題探究屬階段性學習過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a) 第一階段

選擇探究範圍/主題

搜集背景資料

確立專題探究題目

訂立探究工作計畫及進度表 (b) 第二階段

蒐集數據/各類型資料

組織數據/各類型資料 (c) 第三階段

分析數據/資料

審視不同的觀點

匯報探究結果、因應回饋作出修訂

撰寫探究報告、運用合適的方法展示研習成果

學生於獨立專題探究的表現,包括他們所提交的最後報告或成果,將於學習過程的各階 段接受評核。學生可採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來演示研習結果,並輔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 的紀錄和反思。有關獨立專題探究的評核方法,將會在第五章詳細解說。

2.8.5 課時

獨立專題探究的建議課時為 82 小時。教師須靈活地安排時間以

協助學生以三個學習範圍為背景,發展對探究主題的理解;

協助學生決定探究的課題、範圍及焦點;

幫助學生掌握獨立專題探究的技巧;

監察學生的進展;

組織活動以支援學生的獨立專題探究,例如參觀、實地考察活動、講座等;

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式學習,分擔困難、分享進展,以及匯報和展示成果。

除了以上註明的課時外,學生也須另外用自己的時間來進行獨立專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