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課程規畫

3.4 課程統籌

良好的課程統籌能使學校進行有效的課程規畫,有助課程順利的推行和處理將來的轉 變。以下是良好的課程統籌須考慮的方面:

3.4.1 了解課程、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現況

課程領導和教師須對本科的課程理念、目標和架構了解透徹,對學生的需要和學校現況 各方面充分掌握。要成功推行通識教育科課程,除了學校願景與本科宗旨之間的配合,

還須考慮學校和學生的優勢和需要。

一同面對挑戰

足,也成為他們的另一疑慮。

為了應付挑戰,這三位教師定期在放學後會面,一同備課及分享學科的知識。他 們為學生的成就歡欣(即使多數只是很小的成就),也分擔彼此的挫敗感。他們積 極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和綜合人文科教師網絡活動,以向其他學校的綜合人文科 教師學習;主動與課程發展處的課程發展主任協作,來為學生調適課程和發展學 與教策略。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對綜合人文科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在溝通 和寫作技巧,發展多角度思維和分析性思維等方面也有進步。

在時間規限內規畫課程

通識教育科的單元採用開放的課程架構,容易造成涵蓋面很廣的印象。要在有限 的課時內幫助學生掌握重要的議題和理解單元,對很多教師來說都是個挑戰。任 教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的教師也面對相類似的情況。綜合人文科在 2003 年 實施,也是採用了與通識教育科相類似的課程設計。

在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任教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的一位教師,分享他 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因應學生的需要,處理似乎很廣闊的單元範圍。

1. 單元的校本規畫

在規畫單元的學與教時,他會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而相應地將課程內 容重新組織。以下是他採取的一般步驟:

a. 整理並找出各建議探討問題之間的相互關係 b. 識別與單元相關的概念

c. 將探討問題綜合及重組成為較簡單的流程 d. 選擇一系列合適的議題,讓學生進行探究

經過這種規畫過程,學習重點更清晰,議題探討的過程更順暢,課時的運用也更 有效益。

2. 建基於學生已有的知識

他認為在與學生討論新議題之前,如能先設計一些簡單的學習活動來檢視學生的 已有知識,效用很大。教師掌握了學生本身對議題的認識程度,在開展討論時便

更有焦點,也避免了浪費時間在他們已經知道的事情上。此外,如果學生能把已 有知識聯繫到學習經歷上,他們的學習動機、信心和興趣都會增強。

3. 強化學生的能力

他認為,學生若能熟練掌握共通能力,可以使學習更有效率和效能。因此,他刻 意把能力的教授嵌入議題的討論過程之中,以幫助學生在經歷單元中不同議題 時,可以真正的學會學習。當學生具備了更多能力後,便能學得更快及更有效能。

3.4.2 組織和架構

學校須成立課程規畫委員會為高中通識教育科課程的校本實施進行課程規畫。成員應包 括課程統籌和通識教育科教師。如有需要,也應加入其他科目的教師以協調跨學科的學 習。

校長在推行新科目方面的角色

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科學與科技科(中四至中五),與通識教育科有很多 共通的地方。對大多數教師來說,這些科目都是新生事物。校長可以協助綜合人 文科/科學與科技科/通識教育科的科主任有效地展開工作。一位中學校長反思 自己在學校推行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的角色,請參閱第 131 頁的附錄六。

3.4.3 課程規畫

本科的課程架構讓學校可以靈活地處理課程內各部分的先後次序及其組織。在進行整體 課程規畫時,教師須根據本科目標、學生需要和興趣,來決定各單元的範圍和重點。教 師也須就以下各方面作出決定:教學活動的安排、評估策略、支援探究式學習的資源選 材和設計、時間表,以及支援學生在獨立專題探究進行自主學習的措施和策略。

五十五分鐘與三十五分鐘

為了提升學與教的素質,自 2002 年起,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推行了「新上課時 間表」,其中包括以下的變動:

● 每日上課節數由九課節減少為六課節;

● 每課節時間由四十分鐘增加至五十五分鐘,而在夏令上課時間表則每課節由 三十五分鐘增加至五十分鐘;

● 由「六日循環周」改為「七日循環周」,以增加總上課堂數。

採用新上課時間表的好處如下:

● 節省因課堂之間往返特別室及課室間的轉接時間。每天上課的總時數雖然沒 有改變,實際的教學時間卻增加了。

● 有助提升教學的質和量:因為每節課的時間延長了十五分鐘,教師有較多課 時運用不同的策略,包括:運用資訊科技、辯論、分組討論和不同的互動課 堂活動,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

● 加強學生的專注力:學生每天學習的科目減少了,可以更專注學習。

● 教師有更大的備課空間:由於每天的課節、科目及班級減少了,教師有更多 空間來備課和改善教學活動的設計,學生也因而得到更大的學習效益。

3.4.4 加強專業發展

通識教育科作為三年制高中課程的核心科目,並且由三個學習範圍和獨立專題探究組 成,推行時會涉及校內為數不少的教師,其中所具備的專長也各不同。在考慮編配教師 任教合適的學習範圍或獨立專題探究時,學校須考慮教師的興趣和專長。有鑑於本科科 組由不同學術背景的教師組成,因此也有需要促進教師間的意見分享。有關教師的專業 發展的優次,應按教師在科組中負責的崗位和任教的部分而安排。設定共同備課節和鼓 勵同儕觀課,可培養正面的教師學習文化和團隊精神;成立通識教育科學習小組或舉辦 校內教師發展工作坊,則可提升通識教育科教師和其他教師之間的專業交流。

一位通識教育科主任的經驗分享

通識教育科主任與其他科目的科主任面對的挑戰頗為不同。通識教育科教師大都 不是本科的「科目專家」,他們往往也另外任教自己主修的科目。通識教育科的教

師因此較其他科目的教師需要更多的協作和專業發展;而且,部分教師在開始任 教通識教育科時,並非出於自己的意願。

一位通識教育科/綜合人文科(中四至中五)科主任的經驗,或會對這議題有所 啟迪。請參閱第 132 頁附錄七。

3.4.5 發展學與教資源

本科學與教的成功,有頼運用合適和適時更新的不同類型資源;所以教師須共同努力建 立本科的學與教資源庫。學與教資源庫可包括用以支援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網上資源 庫能提供涵蓋面廣泛、形式和風格各異,和代表不同觀點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對本科 的學與教有更大幫助。教育局會在這方面提供有用的資源,例如通識教育科網上資源平 台;而其他機構,例如高等教育院校、非政府組織、社會服務組織及商業機構、學者和 專業人士等所提供的資源,都可利用來支援本科的學與教。

圖書館主任在建立教學資源方面的角色

距離推行高中通識教育科仍有一段時間,顯理中學的圖書館主任已開始著手準備 蒐集資源以支援通識教育科的學與教。在此之先,她覺得自己有需要對通識教育 科的理念、科目的性質和課程架構有所認識,因此,她參加了與本科有關的研討 會和工作坊。及後,她取得了校方的財政支持,開始循以下途徑為本科建立資源 庫:

1. 搜尋並檢視不同機構製作的學與教資源,並把有關資源分類為教師及學生的 參考資料。

2. 了解到通識教育科聯繫不同科目的知識和角度,因此,其他科目的參考資料,

也可能適用於本科。於是,她重新檢視圖書館的館藏,並重新編訂分類。

3. 擴大期刊和雜誌的館藏,以提供更多與通識教育科相關的議題的最新文章和 評論。

4. 諮詢將來負責任教通識教育科教師的意見,制訂學與教資源的購置清單。她

她期望到 2008 年的時候,基本的館藏已經準備就緒,並在新課程實施後,能在 此基礎上繼續發展其他資源。

3.4.6 處理轉變

為了讓本課程可以持續發展,學校須監察本課程的進度和評估學與教的效能。通識教育 科科組可進行行動研究或自評,以定期檢討本科的學與教。這些研究活動可為教師能提 供寶貴的數據,以提升和完善本科的課程發展。

(空白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