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場所分析:空間意象探勘之方法論

第二章、 朝向廢墟的詩意空間-從家屋到廢墟之空間性表現

Ⅰ、 場所分析:空間意象探勘之方法論

一個場所(place)、空間(space)116對我們來說,具有什麼意義?除了空間 性質之可描述性、可認識性、身處其中的感受等,還有我們過往記憶的內容。這 種回憶可能在舊地重遊、或是某些似曾相似的場景中被喚醒,我們因而獲得於相 異時空中往返的經驗。然而「空間」對巴舍拉而言,並非如此表面之理解,他意 欲透過檢查一種「幸福空間意象」的工作,好釐清諸種空間-佔有的空間、抵抗 敵對力量的庇護空間、鍾愛的空間等-的人文價值。換言之,幸福空間是藉由空 間意象之細微差異中所展現的詩意、獲得歌頌而形成,詩意與歌頌是幸福的表 現。這種研究首先必須超越空間心理學中,對於過往之描述與認識的課題:

對現象學者、精神分析師或心理學者來說,重點不是在描述種種家屋、舉出 其圖象特徵(picturesque feature)、分析它們讓人感到舒適的理由。與此相 反,不論這些描述是主觀或是客觀,我們必須超越描述的課題,以便為隱藏 在棲居活動基本作用中的依附(adhésion; attachment)找出其根本特性

(primary virtue)。117

巴舍拉指出有一些隱含、依附在棲居活動中,鮮被覺察的根本特性,其實就 是一種在孤寂狀態中的私密感(intimité; intimacy)。表面上看來,這種私密感之 價值不如正面的庇護價值那樣顯眼,因為它屬於想像的價值,然而這種價值往往 轉瞬之間就被提昇為一種主要價值,那是因為「被想像力所擄獲的空間,不再可 能跟測度評量、幾何學反思下的無謂空間混為一談。(Space that has been seized upon by imagination cannot remain indifferent space subject to measures and

estimates of surveyor.)它有生活經歷,它的經歷不是實證方面(positivity)的,

而是帶著想像力偏見的(partiality)。」118只有當空間被想像力擄獲,依據想像 力的偏見注入種種生活經歷,這種私密感才會被彰顯出來。嘗試指出這種私密價 值,就是巴舍拉「場所分析」(topoanalysis)的任務。那麼,這種場所分析該如 何展開呢?首先必須探問的是一個場所之時空狀態:一個保存私密感之空間,裡 頭充滿了我們生活的經歷,這種空間是回憶之空間,而裡頭的時間被空間壓縮、

116 對於「場所」與「空間」兩個語詞,巴舍拉並未清楚說明其中差異。根據諾柏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 1926-2000)對於場所精神之界定,認為場所包涵了「空間」與「特性」兩個部 份,前者屬於一種測量之定位,後者則是一種決定場所之本質的「氛圍」,它涉及場所中「物的 關係」-是一種安置(place)關係。不同於一般將「空間」視為一種物之延展的先天條件,顯 然巴舍拉之空間意涵-一種透過想像活動開啟之世界,比較屬於諾氏「場所」之意涵。

117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p.3-4.;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65。

118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xxxvi.;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55。英譯本並無「幾何 學反思」一詞。

3

寄存於一個個小窩之中。空間如同一個形式,而回憶是內容,因此我們首先要指 出一處場所中,回憶所展現的樣貌、其與空間之關係。通常而言,回憶一段時空 中的經歷,就屬一種描述,這是一種對記憶的場所化作用(localization)-藉由 回憶所構築之過往劇院中的舞台佈景,來瞭解其中角色們的性格,而時間展現為 一連串過往的時光,如同一本人物傳記裡頭對於生平內容描寫的安排。為了擺脫 這種線性時間之觀念,我們必須藉由場所分析,來標示出一種回憶中新的時-空 關係,賦予其厚度與活力。透過這種「時間空間化」的操作,回憶不再只是過往 之紀錄,而是一種「瞬間」當下之呈現。回憶中的特殊時間,標明了孤寂獨處之 空間。

為了要分析我們存在在存有學裡的位階,為了要對我們潛意識在原初居所

(abode)裡所挖出的溝塹精神分析,我們必須走在正統精神分析的邊緣上,

將我們重要回憶的社會成份剔除(desocialize),到達日夢的境界(plane),

這種境界是我們身在自己孤寂獨處(solitude)之空間時經常達到的境界。119 剔除掉回憶中的社會成份,剩餘一種我們渡過孤寂時刻之場所的回憶,其中 有我們所遭受過的孤寂之苦、孤寂之樂、孤寂之欲求……在我們心中形成難以磨 滅的記憶。這些記憶之所以難以磨滅,是因為「存有者不想要磨滅掉他們。他以 本能知道這些孤寂空間具有形構力(creative)」。120這些空間對存有者意義非凡,

因其保存了存有者生存在世界上一種孤寂的基本心境(attunement),而在這種心 境之中,他才開始與其它存有者打交道、真正建立起他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以及 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就算在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事情促逼、壓迫他,但他總 是可以在日夢中,回到這個孤寂空間,回到這種孤寂的心境,來重新思考自己生 存在這個世界的意義,重新形構出世界的樣貌。孤寂空間以其形構力,重新形構 出一個世界。然而,這些空間並非全都是真實尚在的空間,如同過去的磚瓦四合 院已經在大樓腹地的擴張中傾頹,榫接工法的木造屋也被水泥洋房逐一取代,誠 如巴舍拉引用傑哈.德.涅瓦爾(Gerard de Nerval,1808-1855)那句膾炙人口的 話,指出「我們註定要成為『塔樓已被剷平』的一群」121。我們對於「孤寂空間」

可能早已不復記憶,但它們仍被保存在回憶之中、保存了我們在孤寂之中準備展 開的冒險,而這些不復記憶的空間,同時也是我們靈魂的「居所」、潛意識幸福 快樂的住處,因為這些空間總是能夠經由日夢,讓我們重新回憶起「家屋」和「房 間」,讓我們學習「安居」(demeurer; abide)。但是,不復記憶的空間,如何得以 安居呢?或者說,潛意識如何可能被意識到呢?這難道不是一種自相矛盾嗎?

精神分析致力於讓我們的潛意識成為某種可以被意識到的內容,如「精神官

119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9.;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70。

120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10.;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71。

121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xxxvii.;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57。

4

能症」(Neuroses)或是「創傷」(trauma)。所以巴舍拉認為「精神分析要幫助的 不外是無家可歸的(ousted)潛意識,要幫助曾經被粗暴或陰險地驅逐出家門

(dislodge)的潛意識。」122這些無家可歸的潛意識,如同住在巴黎郊區的非法 移民,可能是阿拉伯人、吉普賽人或安地列斯人,沒有人真正清楚他們從何而來

-甚至包括他們自己。他們被當成危險份子、巫師、妓女、小偷,儘管什麼都沒 做,人們總是想要避開他們、躲的遠遠的,他們展現為一種症狀。精神分析師可 以替他們找出身份,特徵、性格……好告訴我們該如何去「理解」他們。潛意識 被意識化了。儘管精神分析解決了潛意識流浪街頭所帶來的治安問題,但是潛意 識的世界仍永遠被封閉在一種神秘之中,他們還是回不了家。這些理解只是讓人 活在潛意識居所的外面,讓人走出了自己。

因此,場所分析一開始要致力解決的問題便是:如何透過那些回憶中孤寂空 間之分析,好讓流落在外的潛意識得以回歸它幸福快樂的住所,讓人走入自身存 有之內部?藉由「走出」/「走入」幾何學動詞化隱喻,我們發現到種種遺留下 來的痕跡,藉此刻劃出一張在我們靈魂之中的田野地圖,裡頭有我們親身踏足而 過的小路。小路是現實(reality)與象徵(symbol)之間的無數中介(intermediary), 它是連結現實空間與私密領域的想像活動。回憶中的孤寂空間是我們的僻靜角 落,場所分析刻劃出通向這些角落的小路,它讓僻靜角落成為我們「原初的殼」。

而為了瞭解這種「原初的殼」到底是什麼?具有什麼樣的價值?場所分析師便會 一一探尋這些問題:

這個房間寬敞嗎?那個閣樓是否雜亂?這個角落暖不暖和?光線從哪裡 來?在這些零零落落的空間中,存有者又如何得到寧靜?在孤寂地作日夢的 時候,他如何品味(relish)各種僻靜角落的特有寧靜?123

場所分析師在對空間狀態的探尋中,具體化了空間與存有者間的關係,存有 者如何得到寧靜?如何在日夢中品味這種寧靜?為甚麼需要這種寧靜?又為甚 麼這種寧靜只能夠在存有者的孤寂心境中發現、品味?對這些問題的回應,也是 對存有者整個生命狀態的回應。「我們生命的曆書只能由其意象來決定(the calendars of our lives can only be established in its imagery)」124,而不是依據曆書 上的日期。我們必須去找出那些決定我們命運重心的孤寂時刻,去發現這些時刻 中的僻靜角落。不論一開始這個空間所展現出來的意象為何,令人感到舒適與 否,它總是能夠在日夢對回憶的重新捕捉中,產生出某種交融(fusion),讓我們 感到可以窩心於這個幸福空間。所以場所分析的下一步,就是去指出種種的空間 意象中是如何發生這種交融,好形成一個幸福空間?

122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10.;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72。

123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9.;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70-71。

124 Bachelard, The Poetics of Space, pp.8-9.;巴舍拉著,《空間詩學》,頁 7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