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安眠藥物使用型態與剖面特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伍章、綜合討論

失眠的盛行率高,容易發展為慢性問題,且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藥物治 療是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療方式,臨床上有許多失眠患者長時間的服用安眠藥物。

安眠藥物長期使用的現象複雜,許多因素共同影響用藥行為。本研究利用質性訪談方式 找出長期安眠藥物使用者的核心特徵,並將使用型態分為三類,接著利用量化研究,以 問卷測量較大樣本的方式,區辨出三類使用型態的剖面特徵,研究結果除了支持質性研 究的分類架構,同時延伸對三種使用型態的了解。本研究所得出的結果可以深化對於安 眠藥物長期使用現象的了解,且相關結論可提供臨床上對於不同使用型態使用者在評估 與處預策略上設計的建議,也提供未來研究的方向。

第一節、安眠藥物使用型態與剖面特徵

由質性研究發現,長期安眠藥物使用的現象可進一步分析出三種使用型態,分別是

「過渡情態」、「矛盾控制」與「慣性平衡」,三者的差異在於對藥物的態度、使用藥 物的時機與方式、以及對藥物相關的情感特徵。將使用型態區分開來後,可以發現三者 皆具備壓力睡眠脆弱特質,導致壓力下易出現失眠症狀,隨著之後藥物使用的狀態與經 驗,一些在睡眠信念及藥物態度等相關特徵上逐漸顯現出差異。

第一類「過渡情態」者的核心特徵是視需要使用安眠藥物,使用藥物是一種彈性的 因應策略,一旦失眠狀態解除則藥物可備而不用。在使用與停用的過程中,較不會出現 對藥物的依賴與反彈性失眠,對於使用者而言,藥物的性質就只是「藥物」,是外來的 一種助力,只可短期救急。對「過渡情態」者而言,感受到生活中出現的壓力較不頻繁,

而在因應壓力的策略上,除了安眠藥物,使用者仍有其他策略可供應用,在因應上較為 彈性與適應。上述的特徵在量化研究中多得到支持,研究結果發現,「過渡情態」者在 特質上與其他兩類長期使用者皆具備壓力下失眠脆弱特性,對睡眠有著較為適應不良的 信念。在壓力知覺、失眠症狀與憂鬱症狀上是三組中程度最低的。由測量結果發現,「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渡情態」者的失眠嚴重度在閾值以下,但接近失眠閾值,對於使用藥物的行為意圖與渴 想程度最低。過去研究發現,即便是慢性失眠患者,失眠亦非每晚規律的發生。一些臨 床指引建議對失眠患者給予「需要時使用」(pro re nata,簡稱 P.R.N 使用)的處方方 式(Roth, Zammit, Scharf, & Farber, 2007),且研究支持 P.R.N 的處方方式可以有效的協助 患者解決失眠問題。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過渡情態」使用者視自己的需要長時間(平 均5.9 年)、低頻率(平均約 5 次/月)的使用安眠藥物,使用型態類似於臨床指引中所 建議的P.R.N 處方方式。因此,若 P.R.N 使用型態對慢性失眠者是一個可以發揮藥物效 益的較佳使用方式,那麼,研究中對「過渡情態」者特徵的描繪與發現,可提供臨床工 作者重要的參考資訊。

第二類「矛盾控制」者的核心特徵是對藥物呈現出強烈的正負情感交融,想要藉由 藥物效果來緩解失眠與情緒症狀,但又擔心藥物副作用,且害怕對藥物成癮,所以對「矛 盾控制」者而言,藥物會被視為一種「成癮物質」,讓人又想要又害怕,在生活中,減 藥與戒藥成為經常需要思考的衝突問題,使用常常掙扎在服藥或不服藥的矛盾中,並嘗 試控制藥物的使用量來緩解內在衝突的感受。此種無法安心使用藥物的態度形成一種續 發性的壓力,使得「矛盾控制」者在情緒上顯得較為苦惱。在量化研究中,對於「矛盾 控制」的測量結果亦多支持上述描述,「矛盾控制」在藥物使用的頻率上高於「過渡情 態」而低於「慣性平衡」。「矛盾控制」與「慣性平衡」皆具備壓力下失眠脆弱特性與 適應不良的睡眠認知,且在睡前處於高激發狀態。相較「過渡情態」者,「矛盾控制」

者較頻繁地知覺到壓力,且即使大部份的時間都有服藥(平均服藥25.30 次/月),仍有 中等嚴重程度的失眠症狀,與較「過渡情態」高的憂鬱情緒。而在量化研究中更看到同 是藥物使用頻率較高的「矛盾控制」與「慣性平衡」使用型態,「矛盾控制」對安眠藥 物相關的渴想程度較高,也就是行為上「矛盾控制」者企圖減少藥物使用,但是對於藥 物的欲求與效果的期待卻是三類型使用者中最高的。過去研究發現高渴想反應是形成物 質成癮的重要關鍵(Skinner & Aubin, 2010),而「矛盾控制」者對安眠藥物的高渴想反應,

可能是由於想要減少藥物使用的企圖干擾了睡眠的自動化歷程,使得安眠藥物在睡眠的 歷程中顯得更有吸引力,即便引起失眠的壓力狀態降低,睡眠恢復正常,理論上應可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再需要依賴藥物助眠,然而對藥物的渴想反而進一步影響睡眠的自動恢復歷程,同時,

對藥物的矛盾態度形成續發性的壓力,導致使用者失眠症狀無法緩解,同時對藥物投注 高注意力,對藥物的期待度提高,一旦減藥或停藥則會出現較為嚴重的失眠症狀,因此

「矛盾控制」者在這樣的歷程中會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睡眠需要依賴藥物。

第三類「慣性平衡」者,核心特徵是把安眠藥視作身體需要的「必需品」,服藥是 一種維持身心平衡的習慣,一旦停藥則會出現嚴重的身心症狀。使用者在態度上接受自 己需要服藥,較不憂慮藥物會危害健康,取而代之的是擔心無藥可用。因此,對「慣性 平衡」者而言,當服用慣用劑量下卻無法得到相同助眠效果時,表示依靠藥物來維繫的 平衡被破壞,使用者會陷入強烈的憂慮中。在量化研究中,上述的行為特徵較未受到支 持,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量化研究並未針對安眠藥物戒斷症狀、擔憂耐受性等特質加以測 量,且對於將藥物視為解決壓力與負向情緒的內化資源部分在量化研究中亦卻乏測量。

量化研究結果發現「慣性平衡」者在使用藥物的頻率上是三組當中最高的(平均使用頻 率27.96 次/月),與其他長期使用者相似的是同樣具備壓力下容易失眠的脆弱特質與適 應不良的睡眠信念,相似的性格特徵與情緒調節策略,而與「矛盾控制」者相類似的是,

「慣性平衡」者在生活中感受到壓力頻率較高,且即使幾乎每晚服用安眠藥物,在失眠 嚴重度上仍屬於中度,且有較「過渡情態」高的憂鬱情緒。由於是慣性使用,「慣性平 衡」者對藥物的渴想程度反而低於「矛盾控制」者。

整體上來說,「過渡情態」者對於安眠藥物的態度較為中立,服藥行為較為彈性,

對藥物亦無特殊情緒,對此型態的使用者而言,藥物發揮應有的助眠效果,使用者可以

「使用」藥物,而不被藥物所牽制。而「矛盾控制」者對於藥物的態度強烈且衝突,想 要控制服藥,在情緒上較為苦惱,對藥物的憂慮讓原有的症狀更為嚴重,藥物難以發揮 原本應有的效果,且使用者越是想減藥越是對藥物有強烈渴望,使得減藥更為困難。對 於「慣性平衡」者而言,對藥物的態度較為正向與接受,因此習慣性的持續服藥行為,

也因為能接受藥物且使用藥物來因應壓力,情緒上顯得較為平穩,症狀亦因為使用藥物 而較為穩定,安眠藥對他們而言不止發揮助眠的效果,更是維持個體生活平衡的重要物 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