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研究程序

2.4 階段四:資料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階段四: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時,採紮根理論所建議的方法從事系統性編碼。所謂編碼(coding)是將 資料分解成許多小部分,然後一句句、一件事一件事仔細的檢視與比較後,就相似的現 象給予命名,以形成概念。概念之間經過比較,擁有相似現象的概念再集結起來,並賦 予較高層級的抽象命名,形成概念類別(category)。在許多的概念類別中,經整合而居 樞紐地位的即是核心概念(core category),核心概念可以解釋更多的變異量,且能與其 他的概念建立關係。為了發展有效的理論,還須將概念之間的合理關係(plausible relationship)以命題的形式陳述,以待進一步的研究。分析訪談個案資料的程序包括開 放編碼(open coding)、主軸編碼(axial coding)和選擇編碼(selective coding)。

• 開放編碼:

開放編碼是一個歷程,用以界定資料中所發現之概念,及其屬性和面向的分 析歷程。本研究利用逐行分析的方式,對資料做詳細與縝密的檢驗,也就是進行 微觀分析(microanalysis)。在微觀分析中所界定概念與類別的方式,會透過抽象 化或實境代碼擷取出來。

以下是 D 小姐的開放編碼進行歷程,研究者以逐行分析的方式試著進行初 始的概念化。(註:粗體字是訪談札記,粗斜體字是概念化命名)

A1:藥啊,最好不要吃了呀,這樣子啊,嗯我是覺得……這個是很普遍的吧

(常態化),一開始我會覺得好像有那種罪惡感(罪惡感),好像這樣

……

好像有點奇怪,因為每個人都這種想法,但是我後來慢慢的比較釋懷了,

這樣子嘛,因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體質嘛(體質特殊)。然後我本來就不 好入眠(體質特殊),啊之前是因為心情不好啊,然後會鑽牛角尖吧(先 前壓力事件),那就根本沒辦法好好的睡了,啊現在應該算是說習慣了,

要吃才睡的著這樣子(習慣)。

備註:這裡引起我注意的部份是在吃藥態度上的「自圓其說」,一方面覺得吃藥 是不好的,另一方面又說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自己會有罪惡感,但是這個罪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感好像不是自己的,是一種集體的意識,跟自己可以有關或無關,一旦覺得那是

「別人」的罪惡感,自己是例外的,因為自己有特別的失眠體質,就可以接受吃 藥在自己身上是例外的,不會有罪惡感。

who?誰?什麼樣的人會這樣想?:相信自己體質與大多數人不同,自己的狀態 不適用於大多數人所認定的標準,自己是特殊的。

when?何時?:提到「現在」,「我現在已經習慣了」,表示即使有失眠的體質,

但因為心情不好又鑽牛角尖,所以睡不好,現在的習慣,好像跟體質、心情無關,

是因為習慣了。

what?什麼?:「習慣了,要吃才睡的著」,什麼是「習慣了」?當我們在講「習 慣了」,指的是不經思索、不需判斷,習久而成自然的特性(另一位訪談對象A 小姐也提及睡眠與吃藥就像吃藥要配水一樣,是很自然的)。當長期用藥者這麼 說「吃藥算是習慣了」,好像也意味著自己無力去抵抗,無法抵抗,不再思考前 面講的「吃藥不好」、「罪惡感」等感覺。

開放編碼是一種動態的歷程,目的是為了要發現、命名與發展概念,透過開 展文本的方式,將話語裡面所蘊含的想法、意涵與意義揭露出來,也是在分析初 期非常重要的步驟。

• 主軸編碼:

主軸編碼是為了將在開放編碼中被分割的資料,依照某一類別的軸線,再加 以類聚起來。以下將扼要地闡釋本研究進行主軸編碼的方式,由開放編碼中可以 類聚為「慣性」的資料加以類聚,例如由開放編碼中得出的「習慣」、「必須」、「自 然」等概念,類聚為「慣性」的主軸。此部分使用的格式與前一段相同,先呈現 一段訪談札記,並撰寫有關的備註。

A88:我只是失眠的問題而已呀,又不是說看憂鬱或什麼的,我就習慣(慣

性)它的存在,我覺得……其他譬如說我們外出吧,其他東西如果不見了,

我們還可以去買當地或許有地方買,但是像這種藥物一般的診所他不見得 會開給你,一定要很熟這樣子。我不會認定某種藥物,只要說,確定這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藥可以幫助睡眠,不會說藥性很重的話,我是覺得

ok 這樣子,只要能夠

睡著的話。

A146:有時候可能會覺得……呃,我有沒有吃……這樣子。我是說有些時候

我吃了半顆,我覺得…嗯?怎麼今天半顆沒有效?然後…就想說不然再吃 半顆這樣子。我其實喔,有些時候我晚上八點,有時候我跟我爸爸媽媽在 那邊一起看電視,可是很好笑我們三個都打嗑睡了,這是很難得的事情,

他們年紀大他們打嗑睡是很正常,可是,我覺得我不至於會累到說打嗑睡 啊,可是我就是一直在打嗑睡,我就也不知道說什麼耶,好像覺得睡眠好 像也不一定需要藥物的狀況,只是說好像已經

……是一種習慣了。

備註:「慣性」的屬性,在上述的對話中被帶出來。睡眠是自然發生的本能,而 對安眠藥物使用者而言,需要使用非自然的外來物質促使自然睡眠得以發生,初 期在使用上覺得不自然,然而用著用著就形成了安眠藥與睡眠不可分割的關係。

睡眠既是維持生活平衡所必需,安眠藥物一旦與睡眠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則安眠 藥物對於維持生活平衡也成為不可分割的必需品。

主軸編碼提供了一個解釋性的架構,將現象脈絡化,使得分析者得以將結構 和歷程相互關聯,發現概念之間相互關聯的方式。

• 選擇編碼:

選擇編碼是一個統整與精煉類別的歷程,檢驗理論內部的一致性和邏輯性,

以及補足未充分發展的類別。本研究採用撰寫故事線的方式來辨識出核心類別,

與統整各個概念。

故事線備註:在訪談初期,有一個深刻的感覺就是安眠藥物使用者自己在反覆辯 證著,通常在訪談一開始,他們會提到「藥物很可怕」、「吃藥不好」這樣負面的 念頭,但隨著談話的開展,一些受訪者便會解釋自己非吃藥不可的原因,當中包 含覺得自己體質與一般人不一樣,或者是已經嘗試過減藥但不成功(不是我不減,

是我減不了),然後便會說明那些所謂的藥物副作用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而 藥物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必需物品。服藥的行動並不需要多想,因為就像是習慣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樣,有時不小心忘記吃藥,結果出現非常嚴重的身心症狀,這樣的經驗也讓他們 傾向相信是自己的身體缺乏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或者是退化的緣故,因此,就是 要吃藥來維持身體機能。但這樣的相信也不是完全沒有疑問的,他們表達最害怕 的事情並不是吃藥,而是若有一天無藥可吃該怎麼辦才好?通常這樣的警訊是由 於耐受性的出現,讓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陷入無藥可吃的狀態。

故事線的撰寫可以協助研究者思索如何統整資料,借由描述故事激發出統整 性的想法,此時再回去重新檢視原始資料和概念時,則核心的類別會在故事線的 脈絡中逐漸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