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妙法蓮華經》詞彙與現代漢語的同形異義現象

第二節 動詞類同形異義詞

九、 宛轉

「宛轉」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兩個詞義,一為「態度或言語含蓄委婉」之 意,二為「聲音悅耳動聽」之意83

(一) 其他語料用例

「宛轉」一詞於《妙法蓮華經》中僅出現兩次,分別出現於〈譬喻品第三〉

及〈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譬喻品第三:「其形長大,五百由旬,聾騃無足,宛轉腹行,為諸小蟲,之所唼 食,晝夜受苦,無有休息。」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諸子於後,飲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于地。」

第一例的「宛轉」,為「彎曲爬行的樣子」,第二例的「宛轉」,則為「在地 上打滾」之義。兩個例子中的「宛轉」皆與現代漢語的詞義相差甚遠。

(二) 其他語料用例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其他佛經裡的例子:

《摩訶僧祇律》:

「有人犯王法。截手腳已持著尸陀林中。近阿練若比丘處。宛轉來至比丘所言。

阿闍梨。我甚飢苦乞我少食。」

「時有摩訶羅出家。次守房舍。無手腳人宛轉來至其所。」

83 詞義參考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址: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61649

80

以上兩個例子,「宛轉」皆用於表示無手腳的人在地上爬行的動作。

《四分律》:「或有宛轉在地,猶若圓木。」

此例將「宛轉」於地的動作,以圓木譬喻,這是取其滾動的概念。我們可以 推測,「宛轉」的動作,類似於圓柱狀物體在地上滾動前行的樣貌。

《釋迦譜》:「或有棄其莊嚴之具。或有宛轉迷悶於地。」

《釋迦譜》:「聞此言已。宛轉于地而自念曰。今者唯聞車匿犍陟相隨俱還。而不 聞道太子歸聲。」

《釋迦譜》:「或瞋目努臂。或傍行跳擲。或空中宛轉。」

《釋迦譜》:「爾時諸王百官群臣。見王如是。啼哭懊惱宛轉在地。勸請大王令捨 此事。」

《雜阿含經》:「墮斯熱地獄,宛轉於火中,猶如火炙魚。」

由以上用例可知,「宛轉」此一動作的發生地點,最常出現於「地上」,例如

「宛轉于地」、「宛轉在地」,也可以在空中、火中,例如「宛轉於火中」、「空中 宛轉」。

考察「宛轉」於中土文獻中的用例,在《楚辭》中即見「宛轉」的蹤跡,例 如:「愁脩夜而宛轉兮」,此處的宛轉為動詞,表示「身體轉動,翻來覆去」。在

《莊子˙天下》中也有「宛轉」的用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這裡的「宛 轉」亦作為動詞,為隨順變化之意。

除了動詞用法以外,在漢代,「宛轉」也開始出現形容詞的用法,例如漢代

《東觀漢記˙車服志》提到:「百石青紺綬,一采,宛轉繆織」,此處的「宛轉」

則作為形容詞,用來形容綿密滑順的絲綢布匹。又如南朝宋.鮑照〈舞鶴賦〉:「始 連軒以鳳蹌,終宛轉而龍躍」,蕭衍《草書狀》:「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 以上二例的「宛轉」,作為形容詞,用來形容龍鳳迴翔飛舉、翻騰之貌。

81

唐宋之後,「宛轉」幾乎皆作為形容詞使用,用來形容歌聲繚繞動聽,或是 蜿蜒曲折的樣貌。《白氏長慶集˙夜宴醉後留獻裴侍中》:「翩翩舞袖雙飛蝶,宛 轉歌聲一索珠」、宋代曹勳《松隱集》中的〈宛轉歌〉:「揚新聲託明君之幽怨兮,

留遲風以掩抑,借餘音於宛轉兮,韵繁諧以周密,悵流月之西傾兮,恨彌襟而歎 息,歌宛轉兮情無極」,以上兩例的「宛轉」,形容歌聲千迴百轉、悅耳動聽,與 今日「宛轉 (婉轉) 」詞義相符。

杜甫〈白帝城二首〉:「白帝空祠廟,孤雲自往來。江山城宛轉,棟宇客裴回。

勇略今何在,當年亦壯哉。後人將酒肉,虛殿日塵埃。谷鳥鳴還過,林花落又開。

多慚病無力,騎馬入青苔」,此例宛轉,則形容依山而建的城鎮房屋,隨山勢蜿 蜒曲折貌。

《孟東野詩集˙藍溪元居士草堂》:「清溪宛轉水,修竹徘徊風」,此例「宛 轉」則是用來形容彎曲的水流。

「宛」、「轉」本字有曲折迴繞之義,因此除了用來形容具體的「打滾的動作」、

「飛騰環繞的動作」之外,也引伸形容曲折的「歌聲、心思或態度、言語」等抽 象事物。《說文》:「宛,屈草自覆也」、《說文》:「轉,運也」,又《廣韻》:「動也,

旋也」,宛有曲折之義,轉有運行、移動、迴旋之義。「宛轉」合為一詞,則有彎 曲前行、移動之義。最初用來表示在地上翻騰滾動的樣貌,例如佛經裡「宛轉於 地」,即為此例。發出「宛轉」動作的主語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龍、鳳等動物。

另外,宛轉在上古及中古漢語中也能表示「輾轉反側」之義,例如楚辭中的「愁 脩夜而宛轉兮」;或是用來表示歌聲迴繞,動聽悅耳之義,例如「翩翩舞袖雙飛 蝶,宛轉歌聲一索珠」,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一用法,例如「他的歌聲宛轉,極 具感染力」;另外,「宛轉」在現代漢語中亦作「婉轉」,有「態度或言語含蓄委 婉」之義,例如「對於他們的請求,我婉轉地拒絕了」、「措辭婉轉」。值得注意 的是,「宛轉」在佛經裡或是其他中土文獻中,可以作為動詞表示人或動物翻滾

82

騰躍的動作,例如「宛轉於地」、「宛轉而起蟠龍」;也可以用來形容歌聲、水流、

布匹等,例如「宛轉歌聲一索珠」、「借餘音於宛轉兮」、「宛轉繆織」、「清溪宛轉 水」。但到了現代漢語,「宛轉」只能作為形容詞,用來修飾歌聲以及委婉的言語、

態度,不再作為動詞使用。

「宛轉」詞義對比分析

現代漢語 《法華經》

動詞 – 

形容詞  –

主語一定是「人」  –

翻滾、打滾 – 

音樂動聽悅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