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科宦門第與家藏文獻

第二節 家藏文獻

科宦書香家庭所庋藏的書畫古物,象徵著中國文人雅逸的精神底蘊,洪邁 在隨筆中標誌出「予家藏」者,凡十餘條;這些家藏的書籍與書帖圖誌,不只 是一般物品,而是承載文化意涵的「文物」,除具備文字閱讀的價值之外,形 制本身已構成鑑賞者審美與稽考的對象,洪邁對「文物」的典藏與稽古,充分 展現著宋代文人的古典情懷。56

一、 燕地書畫器物

洪晧自燕地攜回的珍藏凡五件:其一,宋神宗為穎王時退還李受的親筆御 札,57此帖封題上的文字行書,因洪邁之紀實筆札,尚能得其彷彿。洪邁從而得 知本朝親王與侍從官往還的舊有禮制,更別具歷史的價值。其二,唐人畫「驪 山宮殿圖」一軸,58洪邁幾以四六韻文為形容繪圖,僅三十二字,云:「華清宮 居山巔,殿外垂簾,宮人無數,穴簾隙而窺,一時伶官戲劇,品類雜沓,皆列 於下。」洪邁考究地比對杜詩與圖軸閱讀,因為「親見之」,親眼見證杜詩「真

齋隨筆》,糾謬與辨偽方面多集中於史實與史考,同時善用金石材料考訂文獻。(北京:中華 書局,1994 年 2 月),頁 593-613。

56 古物玩器之收藏始於先秦,殷商王宮宗廟的遺址中,常有窖穴貯存象徵權力、地位及用以祭祀 的鐘鼎禮器;周代設有「天府」、「玉府」掌金玉玩好兵器之藏,知識份子則出於自身文化素 養的提升,私家藏書之風已然盛行。漢代開啟對人物畫及歷代繪畫之重視與保藏,武帝創置「

秘閣」搜求天下書法名畫,此後各朝代均設置蒐購書畫的專門機構。宋代皇室的收藏物件高達 萬件以上,宣和年間之後,因帝王恩賜或群臣的營私竊取,宮中古物流散於士大夫及商賈之手

,其時貴冑達官士大夫也已競相收藏,所以出現了世人習知的收藏家:如歐陽脩專收歷代石刻 拓本,趙明誠夫婦致力於金石書畫之蒐集與研究等;文物收藏的目的也轉為騁顯學識的賞玩為 主。關於古玩收藏的歷史流變,詳見朱彧、翁小雲:〈古玩世界〉,《雅文化—中國人的生活 藝術世界》,(鄭州:中州古籍,2000.3 第二次印刷),頁 709-715。

57 「神宗有御筆一紙,乃為潁王時封還李受門狀者,狀云:『右諫議大夫、天章閣待制兼侍講李受 起居皇子大王。』而其外封,題曰:『台銜回納。』下云:『皇子忠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潁王名,謹封。』「名」乃親書。其後受之子覆以黃,繳進,故藏 於顯謨閣。先公得之於燕,始知國朝故事,親王與從官往還公禮如此。」〈容齋隨筆〉卷三,

〈親王與侍從官往還〉,頁 40。

58 「鬥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仙遊終一閟。女樂久無香。寂寞驪山道

,清秋草木黃。」〈容齋三筆〉卷六,〈杜詩命意〉,頁 495。

所謂親見之」的摹寫功力。其三,房玄齡碑文一冊,59本欽宗在東宮時所藏,碑 帖上有「伯志西齋」印記,其後佚而不存。其四,兩方瓦硯:建安十五年的大 瓦硯,和東魏孝靜帝的小瓦硯,大小古硯為侄孫僩收藏。其五,趙宗綽子淮安 王仲糜所獻家藏目錄三卷之其中一帙:除監本外,寫本、印本書籍凡二萬二千 八百三十六卷。60此節專述文獻庋藏,其餘器物古硯彝器,容後再敘。

二、 文獻典籍

自《容齋隨筆》考見的洪氏家藏文獻,尚有:《雲林繪監》冊,61及《孝經 雌雄圖》。62《雲林繪監》有顏魯公的畫像,上有徐俯所題詩篇,63洪邁以為不 如童敏德游湖州題公祠堂長句之語意超拔。64《孝經雌雄圖》,屬於日星占象的 書籍,據說出自西漢京房的《易傳》。此外,在南宋流通的《宣和博古圖》,65

59 「……趙明誠《金石錄》得其(房玄齡)神道碑,褚遂良書。……予記先公自燕還,有房碑一冊

,于志寧撰,乃玄齡字喬松,本欽宗在東宮時所藏,其後猶有一印,曰『伯志西齋』。今亦不 存矣。」〈容齋四筆〉卷十三,〈房玄齡名字〉,頁 784。

60 「濮安懿王之子宗綽,蓄書七萬卷。始與英宗偕學於邸,每得異書,必轉以相付。宗綽家本有「

岳陽」記者,皆所賜也,此國史本傳所載。宣和中,其子淮安郡王仲糜進目錄三卷,忠宣公在 燕得其中帙,云:『除監本外,寫本、印本書籍計二萬二千八百三十六卷。』觀一祑之目如是

,所謂七萬卷者為不誣矣。三館秘府所未有也,盛哉。」〈容齋四筆〉卷十三,〈榮王藏書〉

,頁 793。

61〈容齋三筆〉卷十二,〈顏魯公祠堂詩〉,頁 565。

62〈容齋三筆〉卷十一,〈歲月日風雷雄雌〉,頁 556-557。

63 〈容齋三筆〉卷十二,〈顏魯公祠堂詩〉:徐師川題詩曰:「『公生開元間,壯及天寶亂。

捐軀范陽胡,竟死蔡州叛。其賢似魏徵,天下非貞觀。四帝數十年,一身逢百難。少時讀書史,

此事心已斷。老來鬢髮衰,慨嘆功名晚。嗟哉忠義途,捷去不可緩。初無當年悲,只令後世嘆。

一朝絕霖雨,南畝常亢旱。小夫計雖得,斯民蓋塗炭。長歌詠君節,千載勇夫愞。敬書子張紳,

庶幾古人半。』師川以詩鳴江西,然此篇不為工。」頁565。

64 〈容齋三筆〉卷十二,〈顏魯公祠堂詩〉:「嘗記李德遠舉似童敏德遊湖州題公祠堂長句曰:

「挂帆一縱疾於鳥,長興夜發吳興曉。杖藜上訪魯公祠,一見目明心皦皦。未說邦人懷使君,

且為前古惜忠臣。德宗更用盧杞相,出當斯位誠艱辛。生逆龍鱗死虎口,要與乃兄同不朽。狂 童希烈何足罪,奸邪嫉忠假渠手。乃知成仁或殺身,保身不必皆哲人。此公安得世復有,洗空 凡馬須騏驎。」童之詩,語意皆超拔,亦臨川人,而終身不得仕,為可惜也!」頁 565-566。

65 詳見〈容齋隨筆〉卷十四,〈博古圖〉,頁 182-183;又〈再書博古圖〉:「予昔年因得漢匜,

讀《「博古圖》,嘗載其序述可笑者數事於隨筆,近復盡觀之,其謬誤不可殫舉。當政和、宣 和間,蔡京為政,禁士大夫不得讀史,而《春秋三傳》,真束之高閣,故其所引用,絶為乖盾

。今一切記之於下,以示好事君子與我同志者。」〈容齋三筆〉卷十三,頁 578-580。

政和、宣和年間朝廷命修,洪邁通讀一遍,邊讀邊校,糾謬之外,66也提到該書 援引的注釋「絶為乖盾」的原因,蔡京當權,士大夫禁讀史學,《春秋三傳》

為士人束之高閣。洪邁在乃父「獨窮遺經,貫穿三傳」的家學背景下,出於流 輩之上,也是有跡可循。以洪邁的品鑑眼光,他認為當時流傳的《輞川圖跋》

臨摩本,67堪稱「超妙」,並不亞於正本。可惜所謂李衛公德裕的題跋,殊為可 疑。考之史實,應是好事者妄自捏造的。

洪邁自故篋翻尋找得的家藏舊書,有《晉代名臣文集》,68及元祐六年(1091)

進士都頡撰作的〈七談〉。69前者洪邁表出張敏〈頭責子羽文〉,後者以詩賦形 式敘寫鄱陽的風土人物,因惜不傳世,表出示人。詩集的部份,藏有《徐凝集》70、 建陽刊印的《蘭畹曲集》。71

三、 稽古紀實之筆記

洪邁庋藏文獻器物的書寫模式,用意在於使得「古制形制如得其髣彿」,

至少藉文字記載以保存古器物的歷史,其實這份苦心經營,近承乃父的好古情 懷,亦遠溯北宋歐陽脩之「性顓而嗜古」,前輩以《集古錄》:「可與史傳正

66洪邁亦有「失檢」處,如紀昀云:「周雲雷磬曰:『《春秋》魯饑,臧文仲以玉磬告糴於齊』」

此條,洪邁駁斥《左傳》並無「玉磬」之說,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特標出「玉磬」之說 實乃出自《國語》,洪邁「頗為失檢」。見《四庫全書總目》(四)卷一一八,子部雜家類二

,(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 年 3 月三版),頁 2366。(待補力之:〈《容齋隨筆》勘誤〉)

67 「……其後衛公又跋云:『乘閒閱篋書中,得先公相國所收王右丞畫輞川圖,實家世之寶也。 先 公(指李吉甫)凡更三十六鎮,故所藏書畫多用方鎮印記。太和二年戊申正月四日,浙江西道 觀察等使、檢校禮部尚書兼閏州刺史李德裕恭題。』……皆衛公所歷也;且書其父手澤,不言 第幾子,而有李字;又自標其字,皆非是,蓋好事者妄為之。……」〈容齋三筆〉卷六,〈李 衛公〈輞川圖跋〉〉,頁 497-498。

68 「故簏中得舊書一帙,題為《晉代名臣文集》。凡十四家,所載多不能全,真太山一毫芒耳。有 張敏者,……其一篇曰〈頭責子羽文〉,極為尖新。古來文士皆無此作,恐《藝文類聚》、《

文苑英華》或有之,惜其泯沒不傳,謾采之以遺博雅君子。……」〈容齋五筆〉卷四,〈晉代 遺文〉,頁 874-876。

69 「鄱陽素無圖經地志,元祐六年(1091),餘干進士都頡,始作〈七談〉一篇,敘土風人物,云

:『……未有形於詩賦之流者,因作〈七談〉』……予偶於故簏中得之,惜其不傳於世,故表 著於此……」〈容齋五筆〉卷六,〈鄱陽七談〉,頁 892。

70 詳見〈容齋隨筆〉卷十,頁 131。

71 「秦少游〈八六子〉詞云:『……正消凝,黃鸝又啼數聲。』語句清峭,為名流推激。予家舊有 建本《蘭畹曲集》,載杜牧之一詞,但記其末句云:『正銷魂,梧桐又移翠陰。』秦公蓋效之

,似差不及也。」〈容齋四筆〉卷十三,〈秦杜八六子〉,頁 793。

其闕謬者,以傳後學,庶益於多聞」的文化傳承。72而嘗協助歐陽脩蒐集金石文 字的蘇軾,強調的紀實筆法,73《東坡志林》記載始興王鑑,獲獻錞于一事時,

慨歎:「記者能道其尺寸之詳如此,而拙於遣詞,使古制形制不可復得其髣髴,

甚可恨也。」74記錄者雖詳記尺寸,卻無法透過文字,使後人想像其形貌。蘇軾 之「恨」,正是好古者的癡絕之憾。洪邁藉由《容齋隨筆》從而保存文物之形 制,唐或本朝之禮制,或將所聞所見,記憶所及的圖書文物,形諸文字,防範 圖書文物毀損於萬一。後人至少能因圖志文獻而得見器物於彷彿,斯以維繫文 化之命脈。洪邁記載家藏百年以上進士登科的「金花帖子」云:

唐進士登科,有金花帖子,相傳已久,而世不多見。予家藏咸平元年(998)

孫僅榜盛京所得小錄,猶用唐制,以素綾為軸,貼以金花,先列主司四 人銜,曰:翰林學士給事中楊,兵部郎中知制誥李,右司諫直史館梁,

秘書丞直史館朱,皆押字。次書四人甲子,年若干,某年某月生,祖諱 某,父諱某,私忌某日。然後書狀元孫僅,其所紀與今正同。別用高四 寸綾,闊兩寸,書「盛京」二字,四主司花書於下,黏於卷首,其規範

秘書丞直史館朱,皆押字。次書四人甲子,年若干,某年某月生,祖諱 某,父諱某,私忌某日。然後書狀元孫僅,其所紀與今正同。別用高四 寸綾,闊兩寸,書「盛京」二字,四主司花書於下,黏於卷首,其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