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閱讀與閱歷之交融共構

第三節 《容齋隨筆》書寫體例之建構

一、 登瀛之榮的喜悅

〈容齋隨筆〉卷一的詩歌議題,比例頗重,二十九則之中,佔有十二條之 多,殊可作為進入洪邁心靈地圖的一種途徑。以下分別從「登瀛之榮的喜悅」、

「奉使失措的自我調伏」及「遷謫詩境的幽獨與超越」三小節,觀察洪邁的讀 詩筆記,了解洪邁當時的心境轉折。

一、 登瀛之榮的喜悅

。又言王倫輩以身殉國,棄之不取,緩急何以使人。又,初秦檜在完顏昌軍中,軍圍楚州久不 下,欲檜草檄諭降,有錫納者在軍知狀,皓與檜語及簽事。因曰:「憶錫納否,別時托寄聲」

,檜色變而罷。翌日,侍御史李文會即奏好皓:頃事朱勔之婿,夤緣改官,以該討論,乃求奉 使。比其歸也,非能自脫,特以和議既定,例得放歸,而貪戀顯列,不求省母,若久在朝,必 生事端,望與外任。詳見〔宋〕李心傳撰:《建炎以來繫年要錄:附索引》(三),卷一五○,

(上海:上海古籍,2008 年 4 月第二次印刷),頁 90-91。案:錫納,又作室撚,粘罕之左右。

此事亦載於〔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七三,〈秦檜列傳二三二〉:「洪皓歸自金國,名節 獨著,以致金酋室撚語,直翰苑不一月逐去。室撚者,粘罕之左右也。初,粘罕行軍至淮上,檜 嘗為之草檄,為室撚所見,故因皓歸寄聲。檜意士大夫莫有知者,聞皓語,深以為憾,遂令李文 會論之。」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臺北:藝文印書館,1958 年出版),頁 5687。

203 「己巳(紹興十九年)徽猷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觀洪皓,責授濠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皓丁 內艱,既終喪,復遂祠請。於是直徽猷閣王洋知饒州,而左奉議郎陳之淵添差通判。二人與右 承議郎通判州事李勤積不相能,勤倖以訐進告皓有欺世飛語,洋之淵皆與聞之。殿中侍御史余 堯弼即奏皓造為不根之言,簧鼓眾聽,幾以動搖國是,望竄遐裔。」詳見《建炎以來繫年要錄

》,卷一五六,頁 185。〔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五,言者謂洪皓「睥睨鈞衡,謀為不靖

。」(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北京新一版),頁 37。洪皓以語忤檜,又:「胡舜陟以非笑朝 政下獄死,張九成以鼓唱浮言貶,累及僧宗果編配,皆以語忤檜也。張邵亦坐,與檜言:金人 有歸欽宗及諸王后妃意,斥為外祠十四年。貶黃龜年,以前嘗論檜也。閩、浙大水,右武大夫 白鍔,有燮理乖謬語,刺配萬安軍。」詳見〔元〕脫脫等撰:《宋史》卷四七三,〈秦檜列傳 二三二〉,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臺北:藝文印書館,1958 年出版),頁 5687。

204詳見〔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三七三,〈洪晧列傳一三二〉,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景印,(

臺北:藝文印書館,1958 年出版),頁 4632。

洪邁二十六歲始赴任福州教授,任期倅滿,嘗任職於方滋將帥的幕下,直 到父親病卒終喪那年為止,生命中最為青春壯盛的歲月,一直是「困躓未遇」

的。紹興二十八年(1158),時年三十六,首次被召臨安行在,內心應是振奮 喜悅。洪邁年過六秩,尚記得盛年初入仕途的榮光往事,並將之寫入〈容齋續 筆〉。洪邁在檢視閱讀古典詩史時,經常與自身經歷的職場經驗相互連結,呈 現一種既理性而浪漫的共構書寫:

白樂天分司東都,有詩〈上李留守相公〉,其序言:「公見過池上,泛 舟舉酒,話及翰林舊事,因成四韻。」後兩聯云:「白首故情在,青雲 往事空。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此詩蓋與李絳者,其詞正紀元和 二年至六年事。予以其時考之,所謂五相者,裴垍、王涯、杜元穎、崔 羣及絳也。紹興二十八年三月,予入館,明年八月,除吏部郎官,一時 同舍祕書丞虞雍公并甫、著作郎陳魏公應求、祕書郎史魏公直翁、校書 郎王魯公季海,皆至宰相,汪莊敏公明遠至樞密使,恩數與宰相等,甚 類元和事云。205

洪邁憶及當年,初入史館,同舍皆一時英俊,深感與有榮焉地說:「頗類元和 事」,「同時六學士,五相一漁翁」,自比為處江湖之「漁翁」,當時邁知婺 州,直到淳熙十二年他才又三度被召入對。前此,洪氏兄弟仕途受阻,而今總 算一掃陰霾,撥雲見日。周麟之〈洪邁除秘書省校書郎〉此制文中,206似可看 見聖上之撫卹並及應許洪氏父子公道的意味。云:

士有懷材抱藝,雖其未遇,世固以遠大期之。及乎得時,惟上所用,

人皆不以為過,何者?公道立則賢能興,有蘊於內不可揜於外也。爾 以宏博舉十餘年矣,久坐困躓,不得列於英躔。今也召歸,校讎天祿,

顧爾兄方載筆螭陛,而爾又有登瀛之榮,棣萼聯輝,薦紳盛事,益厚 所養,為邦之光。

205 〈容齋續筆〉卷二,頁 241。

206 周麟之:《海陵集》卷一六,任繼愈,傅璇琮總主編,《文津閣四庫全書》,別集‧別集類,

第三八一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 年第一版),頁 609。案:引文「公道立則賢能興

」之「賢」誤植為「實」,據《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改之,集部,第一四七冊,(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 年 7 月初版),頁 129。

制文的內容,開展一種「公道立、奸邪塞」的新興氣象,「棣萼聯輝」的光耀 門楣,似乎是高宗對乃父執節不屈,竟至謫死荒濱的一種補償。207洪邁「久坐 困頓,不得列於英躔」,豈非無憾!三十二歲曾作〈素馨賦〉,今無緣讀此詩 賦,卻可從友人黃公度戲作唱和的詩題:「遐陬不遇賞拔之歎」,及「上林托 足雖無地,猶有香名萬里聞」208詩句,略窺心境。洪邁走過沉寂低迷的少壯歲 月之後,開啟了首次在朝為官,入職館閣的生涯:掌理校讎典籍,充任禮部貢 舉省試參詳官,兼國史院編修官,兼樞密院檢詳文字。洪邁初次召入館閣的欣 喜,似乎在白居易質樸無偽的詩情,獲致一種超越時空、與我同謀的共鳴,〈黃 紙除書〉云:209

樂天好用「黃紙除書」字。如:「紅旗破賊非吾事,黃紙除書無我名」,

「正聽山鳥向陽眠,黃紙除書落枕前」,「黃紙除書到,青宮詔命催」。

洪邁接獲任聘的公文,心情大抵不過如此。十幾年來,「黃紙除書無我名」,

而今「黃紙除書落枕前」,210詔命催促上路。又,如〈唐人重服章〉,211洪邁蒐 錄白居易的服章詩句,多達二十三首,緋衫「著了」與「未著」,訴說了半生

207 紹興二十八年洪遵作〈忠宣諡告碑記〉,極陳父冤,「龔璹仕於劉豫,秦檜贈以節旌擢用其子

;先臣拒金人之命,顧南竄嶺外,臣兄弟屏跡在外,檜不分忠逆如此」,高宗悉為道謗語所起

。孫汝奎編:〈洪文安公年譜〉,《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二五冊,(北京:北京圖 書館,1999 年)頁 347-348。

208 〈洪邁景盧賦素馨有遐陬不遇賞拔之歎戲作小詩反之〉:「不入東風桃李群,結根遠在瘴江濆

。眼看南國添春色,天遣餘波及寶薰。淡泊直疑梅失素,清幽欲與蕙爭紛。上林托足雖無地,

猶有香名萬里聞。」《莆陽知稼翁集》卷七,四川大學古籍所編,舒大剛主編,《宋集珍本叢 刊》,第四四冊,(北京:綫裝書局,2004 年 6 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頁 563。

209 〈容齋續筆〉卷一,頁 14。

210 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自江州刺史量移忠州刺史,即以「黃紙除書落枕前」,表現 其興奮之情。楊宗瑩:《白居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5 年 3 月出版),頁 54。

211 〈容齋隨筆〉卷一,〈唐人重服章〉:「……白樂天詩言銀緋處最多,七言如:『大抵著緋宜 老大』、『一片緋衫何足道』、『闇淡緋衫稱我身』、『酒典緋花舊賜袍』、『假著緋袍君莫 笑』、『腰間紅綬繫未穩』、『朱紱仙郎白雪歌』、『腰佩銀龜朱兩輪』、『便留朱紱還鈴閤

』、『映我緋衫渾不見』、『白頭俱未著緋衫』、『緋袍著了好歸田』、『銀魚金帶繞腰光』

、『銀章暫假為專城』、『新授銅符未著緋』、『徒使花袍紅似火』、『似掛緋袍衣架上』。

五言如:『未換銀青綬,唯添雪白鬚』、『笑我青袍故,饒君茜綬新』、『老逼教垂白,官科 遣著緋』、『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緋年』、『晚遇何足言,白髮映朱紱』。至於形容衣魚之句

,如:『魚綴白金隨步躍,鵠銜紅綬繞身飛』。」案:〈故衫〉:「闇淡緋衫稱我身」句之「

我」,《白居易詩集》作「老」。

起落不定的仕宦旅程:〈聞行簡恩賜章服喜成長句寄之〉:「大抵著緋宜老大,

莫嫌秋鬢數莖霜」,〈初著緋戲贈元九〉:「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緋年」,〈曲 江感秋〉:「晚遇何足言,白髮映朱紱」等詩句,字裡行間,也有洪邁「初著」、

「始著」官服的真實情感罷。

洪邁列身英躔,在紹興三十一年(1161):參與辛巳親征,接待金使,赴 金議和等任務,後因奉使失挫而罷官。此次奉使事件之始末,及「洪邁失挫之 自我調適」敘述於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