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實驗對象

參與本次實驗的受試者共分兩組,一組為在台灣的日籍漢語學習者,

另一組為漢語母語者。

一、日籍學習者背景

在學習者的選擇上主要考量學習者的漢語水平,以及其使用漢語的頻 繁程度為主要考量,參與實驗的日籍受試者背景整理如【表3-1】:

【表3-1】 日籍漢語學習者背景資料

漢語水平

Top-huayu MTC 分級

學習者 學習中文時間/使用對象

6 級 Level 6 J1 學習中文4 年(日本)

(台灣男朋友)

‧短期遊學3 周(台北) 中高 5 Level 5 J2 學習中文3 年(日本)

(台灣先生) 4 Level 4 J3 學習中文2 年(台灣)

J4 學習中文1 年(台灣)

(台灣先生)

‧曾任日語教師

3 Level 3

J5 學習中文3.5 年

(日本 3 年,台灣 0.5 年)

‧短期遊學1 個月(北京)

在語言水平方面,受試者J1、J2 皆為師大華研所新生,參加 Top-huayu 水平測試,成績分別達到5、6 級;受試者 J3 為師大國華系新生,並未接 受過任何語言測驗,入學前為師大國語中心學生,使用教材為《中級閱 讀》,依據師大國語中心的分級,屬於第四級(Level 4);受試者 J4、J5 為 師大國語中心同班同學,其中,受試者J5 曾通過中國語檢定三級測驗,實 驗期間所使用的教材為《實用視聽華語二》下冊,依據師大國語中心的分 級,屬於第三級(Level 3)。

在學習漢語的年數方面,受試者J1~J4 分別學了四年、三年、兩年、

一年漢語,學習年數正好與其漢語水平成正比,其中,J1、J2 均在日本學 習,而J3、J4 則在台灣學習;受試者 J5 在日本已學了三年漢語,約在半 年前到台灣學習,共計學習三年半。

在使用漢語的頻繁程度方面,以受試者與母語者接觸時間為主要判斷 依據,以一般語言中心每週10 小時課時計算,受試者 J1、J5 使用漢語的 時機主要為課堂上的漢語母語者教師,且使用的環境為非標的語區(日 本);受試者 J2、J4 均為與台灣人結婚的日籍學習者,使用漢語的交際對 象以台灣家人為主,使用的環境亦在標的語區(台灣)。

五位日籍學習者皆為女性,完整的背景資料問卷請參閱【附錄一】。

二、母語者背景

尋找「漢語母語者」之前,首先考慮「漢語」的使用區域,以及「母 語」的定義。本論文針對漢語抱怨言語行為進行討論,然而使用「漢語」

的區域包括台灣、中國等地,各區域之間在語言使用上亦存在發音、詞彙、

語法各方面差異。由於本論文的日籍漢語學習者目前均居住在台灣,因此 實驗中進行對比的漢語母語者均為台籍受試者,實驗結果所代表的也是台 灣的語言使用情況。

「母語」可定義為民族語言、鄉土語言、最先學會的語言等,然而在 時空差異下,現在和過去對「母語」的定義已有所改變,「使用頻率」和

「嫺熟度」也都成為認定「何者為母語」的標準之ㄧ。且語言之間會相互 影響,同樣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其語言學習過程中可能因接觸其他不同語 言而彼此間有所不同,其語言表現是否「標準」?是否具代表性?這些問

題都有待商榷。研究上,本論文無法解決定義「母語」這項問題,因此採 取詳細交代受試者的語言背景,作為解決方式。這些「漢語母語者」均在 台灣接受正規「國語」教育,其生長過程及日常生活中以「國語21」作為 主要交際語言。22

考慮受試者背景可能對實驗造成影響,因此母語者的選擇盡量以接近 學習者背景為優先,包括性別、年齡方面。另外,為了避免在判斷日籍學 習者語言合適情形時受到其他語言學習經驗的影響,因此選擇大學專業為 中文系(或國文系)、或未學習過日語的母語者參與實驗為主。參與本實驗 的漢語母語者共有十五名,詳細背景資料請參閱【附錄二】。

由於研究者本身,以及參與本論文實驗的漢語母語者皆為中華民國國 籍,因此實驗所得語料及分析結果,代表台灣的語言現況。

21 此「國語」在台灣亦相當於漢語、華語。

22 以上關於「漢語」及「母語」的討論,感謝口試委員鄭良偉教授及指導教授曾金金教授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