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躍然紙上:NBA 的文化翻譯與在地化(戰後~1980 年代)

第六節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4

我們對他的敬佩,應該在於他的不藏私、不自私。他並未因為自己 長於此道,就阻擋別人投入這個領域,或是以大老自居,對其他人或後 生小輩不屑。相反的,他鼓勵年輕人寫作,和他們一起將這份興趣轉化 為研究,將 NBA 推廣出去,及至今日你所看到的台灣 NBA 世界

(hoopjunkie,2012 年 3 月)。

綜合而言,並非媒體制式組織成員的曲自立在引介 NBA 到台灣社會時,作 為報紙與雜誌的專欄作家,一開始便站在一個相對有彈性的位置,再加上其自幼 即熟讀中國經典文學累積豐厚的「文化資本」,以及因為研究 NBA 而拓展出在美 的「社會資本」,故而能在消化許多第一手訊息進而撰文描述 NBA 的比賽、球員 乃至於組織運作邏輯時,有機會讓本地讀者深切體會 NBA 文化。

更重要的是,「因為他辛勤的寫作,也吸引了更多對 NBA 有興趣或有志於籃 球寫作的人,投入這個領域,同時在網路勃興的 90 年代開枝散葉。」(hoopjunkie,

2012 年 3 月)這般結構與行動間的互動,就辯證出曲自立先生是台灣社會與 NBA 相遇初期的最重要的文化中介者。

第六節 小結

整體來說,戰後初期台灣經濟尚未起飛,又逢政治戒嚴媒體高度管制,本地 NBA 文本的供給與需求皆低。尤其是在八〇年代之前,報紙每日發行的張數有限,

這樣的媒體胃納量,也確實只能容許 NBA 的消息不定時地在平面媒體上單點開 花。

不過中視甫開播沒多久,便在 1970~1973 年間,每個周末固定轉播 NBA 球 賽,每年約莫連續播出六個月。儘管對照當時的電視普及程度,這樣的轉播能夠 觸及到的閱聽人可能不多,但就其播出的場次數量與頻率,稱其為本地常態性轉 播 NBA 的先河當不為過。

時序到了八〇年代,以經濟發展為首要目標的各種政策逐漸開花結果,從以 生產為主軸的生活樣態轉型到關注到消費的台灣社會,對媒介文本這類的文化商 品之消費需求與日俱增。於此同時,已創刊兩年的《民生報》以及陸續發行的專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5

業雜誌《體育世界》、《運動世界》、《籃球雜誌》、《NBA 報導》開始穩定且有系統 地提供 NBA 的報導。

在此社會經濟背景與媒介環境下,本地媒體開始有系統穩定產智 NBA 文本 的源起為何?本地媒體與 NBA 的關係又為何?以及,此一時期的文化中介者憑 恃著什麼樣的文化資本產製了具有什麼特色的 NBA 文本,從而將 NBA 文化引進 台灣?

首先,自運動媒體複合體的概念提出之後,多數文獻都能證實運動與媒體之 間共生互惠的關係。由此延伸,運動得以透過媒體傳遞至全球各地,也是運動與 媒體互蒙其利的例證之一。不過這類的看法可能除了預設了運動或運動組織主動 積極地與媒體結合,探詢每個可能獲利的在地市場。但就戰後到八〇年代末期這 段 NBA 在台灣媒體傳布歷程的資料顯示,曲自立作為早期有系統且穩定地將 NBA 引介到台灣的重要文化中介者,其接觸 NBA 的過程實為偶然的成分居多,

運動組織主動透過媒體敲開台灣 NBA 市場大門的考量較低。

其次,NBA 在台灣媒體中穩定的出現雖是偶然,但 NBA 與媒體合作,積極 推廣週知當是合理之舉。只是對照本地媒體與 NBA 的狀況,可能未必如此。曲 自立自籌自辦以推廣 NBA 為宗旨的《NBA 報導》,因長期入不敷出,加上被 NBA 通知該刊物使用 NBA 商標時有侵權之嫌,發行三年多後於 1990 年停刊。當然,

維護商標權利是以營利為目標的運動組織必然會採取的行動,但站在結合媒體推 廣運動的角度,與媒體協調確定不再有侵權疑慮後,鼓勵甚至給予資源協助媒體 持續產製相關消息似乎較像是媒體與運動互蒙其利的作法。尤其是《NBA 報導》

為本地第一本全 NBA 內容的刊物,旨在推廣 NBA 而無意於獲利,按理,應與在 八〇年代中期開始,有意拓展全球市場的 NBA 一拍即合才是。然而,從此例看 來,NBA 開始常態性地出現在本地媒體的初期,NBA 借助媒體推廣 NBA 的積極 度可能不若其對商標的維護。

最後,由上可知,NBA 開始積極布局全球市場之前,本地的媒體便已經開始 有系統地介紹 NBA,其中的關鍵便是本地最重要的 NBA 文化中介者曲自立的引 介。且這樣的引介是打從一開始,曲自立便有意識地以蘊含著在地文化要素的行 文方式呈現外來文化的樣貌。僅管曲自立首度在《民生報》開闢專欄時,聲稱其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6

所引介的《籃球傳奇故事》一書是「一本有必要分享給國內球迷及從事籃球工作 和運動的朋友的趣味作品,於是,我又利用閒暇,開始翻譯它。」(粗體部分為本 研究所加;曲自立,1980 年 12 月 25 日),但此處的翻譯,並非在中英文法、句 構不同下,不易求緊貼原文與行文順暢兩全的逐字逐句翻譯,而較接近曲自立考 量了本地風俗民情與社會歷史脈絡後所做的「文化翻譯」。

或許論者會以 Roland Robertson 的「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觀點來審視 異文化的相遇理當是個動態的辯證過程,也就是任何一個強勢文化進入到各個風 俗民情迥異的在地社會,勢必得接合在當地的文化情境中,才有深化的可能。

不過如果細究 Roland Robertson(1994)的論述可知,「全球在地化」是其觀 察 1980 年代日本企業集團行銷策略時,發現為了滿足各地多樣的消費者以進入 當地市場,而將公司的商品或服務,從研發到產銷一貫作業的生產結構做適當調 整。也就是說,「全球在地化」可能更傾向有一個意欲滲透到全球不同市場的積極 行動者,為符應各地文化和社會的特性及需求所進行的調整。

換言之,本地閱聽人開始穩定的從媒體上接觸到的 NBA 文化,應該是一個 在地文化中介者透過屬於自己的文化語境寫就的媒介文本,而非跨國運動資本為 打入不同市場所做的文化調整。

由此觀之,曲自立因自幼習讀中國古典文學,面對 NBA 外來文化時,並未 視之為高級文化,而是根據其文化資本與習癖,在產製 NBA 文本時,相當程度 地展現了文化中介者的自主性,也在 NBA 與台灣社會有穩定接觸的初始,就為 本地潛在的 NBA 迷營造了一個屬於在地觀點的 NBA 文本環境。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7

第三章 從想像到影像:天天上演日趨專業的 NBA 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