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躍然紙上:NBA 的文化翻譯與在地化(戰後~1980 年代)

第五節 NBA 台灣化的推手:曲自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第五節 NBA 台灣化的推手:曲自立

第一章曾提到,文化中介者對於自身的美學品味有一定的堅持,所以他們的 中介不是毫無價值判斷的。較為積極主動性較強、自覺性較高的文化中介者甚至 常有頗具創意之舉。

以此對照本地媒體的從業人員,在產製 NBA 文本引介 NBA 文化的同時,似 乎少了點文化中介者雜揉在地文化元素的創造力。當然,這非常可能是囿限於報 紙的純淨報導必須符合客觀中立的新聞意理所致。但報紙專欄或特稿就有機會不 受限於平舖直述、客觀中立的新聞專業意理,講求報導深度與分析評論的雜誌就 更有彈性的空間了。

不過事實上,即便是雜誌中對於近一兩周 NBA 賽況的報導,也都偏向前節 所述融合本地文化要素的行文風格。當然,這與《體育世界》、《運動世界》等雜 誌的 NBA 重要寫手皆是曲自立不無關係。足見,曲自立顯然是 NBA 引介到台灣 社會初期最重要的文化中介者。

《時報週刊》選我的稿子,《美華報導》選我的稿子,《自由時報》

選我的稿子,《大成報》選我的稿子,《中國時報》選我的稿子,都在用 我的稿子。我算計過,最多一天在那個報刊上面,有七本雜誌、報紙或 是雜誌上有我的稿子。七本,一天(曲自立,2011.01.11)。

是故,本節就從曲自立在報章雜誌書籍中的專文、序文乃至於受訪的資料中,

爬梳出作為一名文化中介者,究竟是在怎麼樣的機緣下接觸 NBA,以及如何引介 NBA 到台灣社會。

首先,曲自立與 NBA 的相遇著實有幾分巧合。其第一本 NBA 著作《NBA 三 十六年》的序言如是說:

對 NBA 發生興趣是很偶然的。一九八〇年九月底,工作單位派我 到美國紐約和洛杉磯各去三個月,在銀行裡研習成本利潤的理論和技 術;……在舉目無親的地方,如何打發公餘和假日,倒是一件傷腦筋的 事。在台灣我就是籃球迷,而且還在業餘負責一各球隊的事務,再加上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在美國那幾個月剛好是 NBA 和大學的一九八〇—八一球季,……花了 一百美金買了一架台灣裝配的小型彩色電視,開始欣賞籃球轉播。後來 光看電視已經不能滿足了,因為我不瞭解每一個隊和每一位球員的狀況 和背景,於是又去買書,開始深入研究。後來自己感到稍有心得,不禁 技癢的寫了起來;……《民生報》陸續發表過「籃球傳奇故事」,正是我 的技癢之作(粗體部分為本研究所加;曲自立,1982,頁 2)。

2011 年 7 月 1 日接受本研究訪談時亦驗證了上述說法:

那時候也是因為孫鍵政的關係吧,孫鍵政他在《民生報》,看我做台 灣銀行教練嘛,就問能不能寫點東西來,也沒管我要寫什麼,一開始是 寫戰術分析,後來被銀行派去美國出差,那因為在美國無聊嘛,自己喜 歡籃球嘛,看電視也是看籃球嘛,看到老美有這玩意,看著看著就看出 興趣了。就開始買書、買雜誌,開始研究這是怎麼一回事,就開始寫 NBA。

很多事情呀,研究什麼什麼,都是偶然,都不是開始有什麼動機什麼的,

都沒有(曲自立,2011.07.01)。

從上述可知,若說曲自立是 NBA 有系統引進台灣的重要起點,那麼 NBA 與 台灣社會的相遇,應該不是運動組織基於擴張全球市場,有意識地主動與在地媒 體結合的例證,而較可能是因緣際會下的巧合,且這個機緣的起點也為台灣 NBA 文化中介者先驅曲自立帶來意外的收穫。

記得初到美國時,最怕和美國人一起吃午餐,因為往往雙方談了一 些必談的話以後,就言盡詞窮,……但當我成了 NBA 通,就有談不完的 話題了。……記得有一次和一位副理級的同事共進午餐,扯了片刻有扯 到籃球上來了,我無意中談到「J 博士」並且說他是動作最具有美感的球 員;對方可樂了,原來老 J 是他的小同鄉。這一頓午餐成了「Dr. J」的 討論會,結果一直談到兩點半還意猶未盡,……上個月這位老兄還寄了 一本老 J 談籃球的小冊子給我,並且希望我和他共同祈禱老 J 再獲一次 MVP(曲自立,1982,頁 2-3)。

換言之,鑽研 NBA 讓因公務而人在異鄉曲自立先生有了更多人際互動的機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會,累積了更多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從而在回到台灣之後,仍有在美 友人提供引介 NBA 的相關資源。

其次,對 NBA 鑽研出興趣的曲自立究竟透過什麼方式將 NBA 引介到台灣社 會呢?至少可分三個面向。

一、文化翻譯出「我們的 NBA」

從前一節的論述分析可知,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 NBA 文本幾乎都出自曲自 立之手,而能夠寫出這樣的文風實與其成長環境以及隨此環境養成的習癖(habitus)

有關。

從《籃球雜誌》對曲自立的專訪可知,出生河北省邢台縣的曲自立,自小因 身體不好,又逢剿匪、抗戰,求學過程斷斷續續,連小學都沒唸完。也許正是因 為在家的時間長,九歲起就開始沉溺於《七俠五義》、《水滸傳》、《紅樓夢》等古 典文學中,奠定了深厚的國學基礎。十四歲時,他跟著雙親及兩個妹妹來到台灣。

因為當時社會物資普遍缺乏,就讀建中時沒有零用錢,便開始靠寫文章賺稿費。

豈料,這一寫就是一輩子的筆耕生涯,甚至在當兵時送給妻子做為新年禮物的大 衣,也是靠在軍營熬夜寫稿的稿費而來(詹婉玲,1987 年 11 月)。

由此觀之,雖然日後進入台灣銀行工作的曲自立並非以寫作維生,但從小熟 讀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的曲自立,在其生長過程中累積了豐厚的「文化資本」

(cultural capital),也為其「半文言文」的寫作方式打下深厚的基礎。

不過,曲自立嘗試翻譯《民生報》「籃球傳奇故事」專欄的第一篇文章時,來 回修改了五遍,左看右看都不滿意,因為直譯的筆法怎麼唸都不順口,這讓曲自 立先生想起了幼年常看的西洋翻譯文學「簡愛」、「咆哮山莊」等,也是有這種繞 口令的語句出現(詹婉玲,1987 年 11 月)。

於是,曲自立索性將原文書丟開,憑著故事大綱及印象就用中文式的語法寫 了起來,反而流暢無比,開創自有的特殊風格,曲自立在上述專訪文中提到:

當初選擇這條路走,就是深感國內撰寫外國體育文章的作者太少,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風格也不夠創新多變。尤其要寫外國的籃球運動,更必須打破隔閡,透 過文字讓國人瞭解美國籃球文化、制度及精神。既不能過於嚴肅,又不 能喪失原委,在風趣、幽默的妙筆生花下,讓球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 面前。

而如何精彩表達風土、民情迥然不同的美國籃球,就必須靠作者仔 細的觀察與細心研究。首先,為文者必須拿捏、掌握得住球員、教練的 風格和特性,才能夠描寫得出它們的心情與所作所為(粗體部分為本研 究所加;詹婉玲,1987 年 11 月)。

也就是說,從前一節所析論出的文本特色,其實皆為作者盱衡東西方社會不 同的歷史脈絡下,有意識地運用在地的文化元素,巧妙地接合 NBA 文化之舉。

其目的不外乎試圖讓台灣的 NBA 迷能在熟悉的語境中理解 NBA 的人事物。而且 更重要的是,在這此過程中不僅要讓讀者讀來心領神會、一點就通,更要通俗、

有趣。

筆者不否認在所有的文章裡都有若干誇張之處,其目的不過在讓讀 者有興趣而已,如果純粹一字不改,一言不加的報導,那麼呈現在讀者 面前的將是「波士頓和費城比賽,112-106 波士頓勝」,這多麼索然無味,

假如改為「老對頭波士頓和費城窄路相逢,兩隊咬牙對轟,到時間結束,

費城意外的失荊州,106-112」就有趣多了,事實上,兩隊咬沒咬牙,我 不知道,費城之敗是不是意外,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根據兩隊的確是勢 不兩立,而且現在費城的實力的確比波士頓好而加油添醬的(粗體部分 為本研究所加;曲自立,1983,頁 46)。

當然,作者意欲如此,讀者是否領受可能並無閱聽眾調查得以直接證實,但 從其他媒體從業人員的觀察與看法中或可略窺一二。

讀曲爺的 NBA 文章,一如讀章回小說,更像嚼一片永不退味的橄 欖,愈嚼愈香。……曲爺對…NBA 的箇中精神,他拿捏得非常好,也非 常巧。

好在曲爺把人、制度、精神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DOI:10.6814/DIS.NCCU.PDC.001.2018.F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妙在他以中國式的老練寫法形容屬於外國人的 NBA 而讓國人毫無 障礙的全盤吸收(粗體部分為本研究所加;吳清和,1988 年 8 月)。

十五歲以前,曲自立在輾轉逃難中惶惶不知所終,兼具古典詩文之 美的章回小說,和詭譎多變的武俠故事,成為他最大的慰藉;四十五歲 以後,他策馬闖進 NBA 職籃,從此即神遊各路英雄好漢的飛簷走壁和 指拿功夫之間。……他的字裡行間,除了嫻熟典故,眼界廣闊外,精於 刻劃人物個性,擅用章回小說筆法雕琢,正是筆下生花的不二法門(粗 體部分為本研究所加;伍崇韜,1995 年 2 月 28 日)。

正如曲爺自己形容的,他喜歡武俠小說。在介紹 NBA 人事物、比賽 的時候,他也總能以幽默、自然的筆法,將球賽過程描寫的絲絲入扣,

有時你能透過文章感受到球賽當時的緊張,有時你會被他描寫人物的筆 調和用詞逗得哈哈大笑(hoopjunkie,2012 年 3 月)。

總的來講,透過曲自立自幼累積的「文化資本」,使得他在行文介紹 NBA 時,

皆能物換星移地把我們陌生、遙遠的賽事、球員乃至於各種制度,落實在本地閱 聽眾熟悉語彙及文化情境中。不過更重要的是,這樣「文化翻譯」式的引介還必 須兼顧讓讀者認為有趣的目標,如此方能讓 NBA 文化與本地的接合既深又廣,

也才會是「我們的 NBA」。

本 文 是 根 據 二 月 三 號 出 版 的 「 運 動 畫 刊 」 刊 出 的 「 Journey of Discovery」一文改寫。改寫的原因是原文內有很多是台灣的 NBA 迷所

本 文 是 根 據 二 月 三 號 出 版 的 「 運 動 畫 刊 」 刊 出 的 「 Journey of Discovery」一文改寫。改寫的原因是原文內有很多是台灣的 NBA 迷所